逻辑学概念总结(考试用)
逻辑学基本知识

逻辑学基本知识逻辑学基本知识一、概念概述(一)什么是概念: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他是一个学生。
学生:在学校读书的人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二)概念用语词来表达概念与语词有区别 :首先,概念和语词的本质不同。
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全人类性和共同性;语词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带有明显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其次,概念和语词并非一一对应,有三种情况(1)同一语词有时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他在上课----------------听课和讲课(2)同一概念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偷”与“盗”“诉讼”与“打官司”多词一义“妈妈”与“母亲”外宾宴会上的什锦汤,客人看着里面洁白、光滑、滚圆的鸡蛋,就问这是什么“这是公鸡夫人的孩子”巧用概念的这个特点,可以用来写文章,文章生动。
可以据此鉴赏文章,赏析文章在遣词造句上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判定逻辑推理是否正确。
(3)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实词表达概念,虚词不表达概念。
实词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虚词包括:介词、副词、感叹词。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一)内涵指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说明对象是什么样的;外延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范围,说明对象有多少。
学生内涵是“在学校读书的人”;外延包括: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等。
据《刑法》第14条的规定,“已满18岁”的内涵是指实足年龄,应以日计算,即过了18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才认为是已满18岁。
“已满18岁”的外延是所有已经过了18周岁生日的人。
本案被告人是在18周岁生日这一天作案的,不在“已满18周岁”的外延之内,所以不适用死刑。
练一:以下是从内涵还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1.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
它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
有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之分。
三、概念的种类(一)据所反映的对象是否为具体事物,分为:1、实体概念如饭、菜、铜钱2、属性概念如香味、声音等一天阿凡提外出,路过一穷人家。
逻辑知识点大纲总结图

逻辑知识点大纲总结图一、逻辑的概念1. 逻辑的定义2. 逻辑的作用和意义3. 逻辑与人类思维的关系二、命题逻辑1. 命题的概念2. 命题的形式和语法3. 命题的真值表4. 命题之间的关系5. 命题逻辑的推理规则6. 命题逻辑的证明方法三、谬误与辩证1. 谬误的概念和分类2. 谬误与逻辑推理的关系3. 辩证的概念和作用4. 辩证的方法和技巧四、范畴逻辑1. 范畴的概念和分类2. 范畴逻辑的基本原理3. 范畴逻辑的推理方法4. 范畴逻辑与实际应用五、强化逻辑1. 强化逻辑的概念和特点2. 强化逻辑的推理规则3. 强化逻辑的应用领域4. 强化逻辑的局限性和问题六、逻辑思维1. 逻辑思维的特点和优势2. 逻辑思维的训练方法和技巧3. 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的关系4. 逻辑思维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七、逻辑学派及其思想1. 古代逻辑学派2. 中世纪逻辑学派3. 现代逻辑学派4. 当代逻辑学派5. 逻辑学派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八、逻辑演绎与归纳1. 演绎推理的概念和特点2. 演绎推理的形式和步骤3. 归纳推理的概念和方法4. 演绎与归纳的关系和应用九、逻辑悖论与解决1. 逻辑悖论的概念和分类2. 著名的逻辑悖论案例3. 逻辑悖论的解决方法和原则4. 逻辑悖论在思维中的作用和影响十、逻辑与科学研究1. 逻辑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 科学探索的逻辑思维3. 科学推理的逻辑规律4. 逻辑在科学研究中的局限性和挑战十一、逻辑与语言学1. 逻辑思维在语言学中的应用2. 语言的逻辑结构和规则3. 逻辑语义学的研究内容4. 逻辑在语言学中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结语逻辑知识点大纲涵盖了逻辑的概念、命题逻辑、谬误与辩证、范畴逻辑、强化逻辑、逻辑思维、逻辑学派及其思想、逻辑演绎与归纳、逻辑悖论与解决、逻辑与科学研究、逻辑与语言学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广大学生和研究者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逻辑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学习和交流,共同推动逻辑学的发展和应用。
逻辑学概念要点(重要)

逻辑学概念要点(重要)第一篇:逻辑学概念要点(重要)逻辑学概念要点一.思维1.思维的定义:思维由思维内容与形式结构两方面组成;思维内容就是概念、命题、推理的思想内容;思维的形式结构:是指命题和推理本身各部分之间所共同具有的联结方式。
2.思维逻辑的形式结构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
变项:是指形式结构中可以用不同的具体概念或具体命题代入的可变部分;若将命题代入变项,则称为命题变项;若是将概念代入变项,则称为概念变项。
3.普通逻辑:是研究除去思维内容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4.普通逻辑的性质:a.具有全人类性b.具有工具性二.命题命题:是构成推理的最小单位,命题就是反映事物情况的思维形态,也即对情况的陈述。
2.命题的逻辑特性:具有真假性。
命题的真或假称为命题的真值(或称为逻辑值),命题以真或假为取值范围,不可既真又假。
3.命题的分类:根据命题中是否含有模态词,可以把命题分为模态命题和非模态命题;根据命题中是否包含有其他命题,可以把命题分为复合命题和简单命题。
4.复合命题是由肢命题和命题连接词构成。
肢命题:就是复合命题所包含的命题;命题连接词:就是把肢命题联结成复合命题的词项。
5.复合命题的逻辑特性:肢命题的真假决定复合命题的真假。
三.推理1.推理:就是由一个或若干个命题推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态。
2.推理的种类I.根据思维进程方向性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性的知识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就是由个别性的知识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就是由个别性的知识前提推出个别性的知识为结论的推理。
II.根据前提数量的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直接推理:就是以一个命题为前提的推理;间接推理:就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命题为前提的推理。
III.根据前提与结论间的逻辑联系的性质不同,可以把推理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必然性推理:就是有必然推出关系的推理,前提真,结论必真;或然性推理:就是不具有必然性推出关系的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真。
逻辑真题知识点总结

逻辑真题知识点总结逻辑是一门研究思维、论证和推理的学科,它在解决问题和理解世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考试中,逻辑常常作为一项重要的测试内容,因此对逻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复习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从命题逻辑、谬误和推理三个方面对逻辑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逻辑学中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是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由命题符号来表示。
命题逻辑的知识点包括命题的联结词、真值表、蕴含、等价式等内容。
1. 命题的联结词命题的联结词指的是表示命题之间关系的逻辑连接词,常见的命题联结词有“与”、“或”、“非”、“蕴含”和“等价”等。
“与”:表示两个命题同时为真时,整体命题为真;“或”:表示两个命题至少有一个为真时,整体命题为真;“非”:表示对命题的否定;“蕴含”:表示如果前提成立,则结论一定成立;“等价”:表示前提和结论具有相同的真值。
2. 真值表在命题逻辑中,真值表是用来罗列各个情况下命题的真值的表格。
通过真值表可以分析出不同情况下命题的真值情况。
3. 蕴含蕴含是命题逻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一定为真。
蕴含分为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两种类型,充分条件指需要成立的条件,必要条件指推理的正确性。
4. 等价式等价式是命题逻辑中的一个概念,表示具有相同真值的两个命题,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等号来表示。
例如,“p与q等价于q与p”。
二、谬误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人们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谬误,而逻辑学中的谬误研究是对这些谬误进行分类、分析和辨别的学科。
逻辑学对谬误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辨别和纠正错误的论证和推理,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1. 形式和内容的谬误形式谬误是指在推理过程中,论证的形式出现错误,导致推理结论不成立。
例如,“陷阱式推理”、“诉诸人身攻击”等都属于形式谬误。
内容谬误则是指在论证中,所使用的事实或数据存在错误,导致结论不成立。
例如,“伪逻辑”的使用就属于内容谬误。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逻辑学概念总结(考试用)

序什么是逻辑学?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运用的一种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推理。
要进行推理,就离不开运用判断,推理就是由作为推理根据即前提的判断而推出作为推理结论的判断的。
可见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
判断离不开概念。
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的一门科学,而人们把概念、判断、推理称为基本的思维形式。
逻辑学如何来研究思维形式呢?首先,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都是通过相应的词语、语句和复句来表达的,因此逻辑学就只能是结合语言来研究思维形式的。
其次,逻辑学在研究由概念组成的判断和由判断组成的推理时,并不是研究一个个具体的内容,而是一般形式。
最后,还必须明确逻辑形式可以是正确的,逻辑学上称之为有效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即无效的。
学习逻辑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区分何为正确的,何为不正确的。
一2.确认事实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事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
例如,白宫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则可以看做事件的代表。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
如果它真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以到达的,你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
3.观念与其对象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
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4.观念联系事实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5.将观念付诸语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
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
逻辑学期末考试内容总结

▪逻辑学期末考试总结▪一、什么是逻辑1.逻辑的语源学:逻各斯、Logic、名学、辩学等。
“逻辑“一词是英文Logic音译而来,它导源于古希腊文λбУОS (逻各斯),原意是指思想、理性、规律性等。
后来的学者用它来指称研究推理的学问。
严复在翻译《穆勒名学》时首次使用“逻辑”的音译。
2.“逻辑”的多义性: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逻辑学等(1)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例如:“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如:“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毛泽东同志这段话里的“逻辑"是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注定要走向灭亡的发展规律(2)指人类思维的规律、规则。
例如:“律师讲话的逻辑性很强”、"推理要合乎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正确思维的规律、规则。
▪(4)指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即一门科学。
例如:“今天上逻辑课”。
如:"干部应该学点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逻辑学这门科学。
3.逻辑的定义(1)狭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的理论。
有效推理就是正确地从已知推出未知,并且不会出现真前提而假结论。
(2)广义而言,逻辑是有效推理和有效交际的理论。
有效交际就是正确地表达和理解,并且理解与表达相一致。
二、逻辑学的门类▪逻辑学是一个科学系统。
它包括两大门类: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是研究人类辩证思维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平常所说的逻辑学是形式逻辑,又可分为传统形式逻辑和现代形式逻辑。
传统形式逻辑主要包括以演绎推理为基本内容的演绎逻辑和以归纳为基本内容的归纳逻辑。
现代形式逻辑包括数理逻辑(也叫符号逻辑)、模态逻辑、时态逻辑、多值逻辑。
也有人把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和数理逻辑并称为逻辑学的三个分支。
▪—形式逻辑—演绎逻辑和归纳逻辑▪逻辑学—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模态逻辑▪时态逻辑和多值逻辑三,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 1.普通逻辑的对象(1)思维的逻辑形式——是指思维内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或形式结构)。
逻辑学概念

逻辑学概念逻辑学是研究思维、推理和认知行为的学科,它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概念,下面我们将对一些常见的逻辑学概念进行解释。
1.前提:在逻辑学中,前提指的是逻辑推论的起点。
一个前提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陈述、假设或者别人已经证明的事实等。
在逻辑学中,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推论。
2.结论:结论是在逻辑推论中得出的结果。
在逻辑学中,结论可以是一个简单的陈述,一个判断或者一个决定等。
3.命题:命题是逻辑推论中的一个基本单位。
一个命题可以是一个陈述、一个问题或者指令等。
命题被视为一个基本单位,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来表达对世界的各种看法和意见。
4.推理:推理是逻辑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是指根据前提得出结论的过程。
推理可以是演绎推理,也可以是归纳推理。
在演绎推理中,我们从已知的事实或者条件中得出新的结论,而在归纳推理中,我们观察和分析大量实例并从中得出结论。
5.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逻辑学中最基本的推理形式之一。
它是一种从前提中得出结论的形式逻辑。
在演绎推理中,我们通过组合和调整逻辑命题来得出逻辑结论。
6.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逻辑学中另一种基本的推理形式。
它是从特定的实例中得出普遍性结论的过程。
在归纳推理中,我们根据一组观察到的实例总结出某种规律或者模式,并将这种规律或者模式应用于其他情况中。
7.命题演算:命题演算是一种逻辑体系,它描述了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命题之间的操作方法。
命题演算包含了一组符合逻辑结构和组合法则的运算符和规则。
通过使用这些规则,我们可以对命题进行推理和证明。
8.谬误:谬误是指错误的逻辑思维、推理过程或者结论。
在逻辑学中,谬误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纠正错误的思考和推理过程。
10.二元逻辑:二元逻辑是一种逻辑形式,它描述了两个逻辑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二元逻辑中,逻辑关系由否定、合取、析取和蕴含这四种本质操作组成。
11.真值:真值是一个命题或者命题逻辑表达式的真实或者假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什么是逻辑学?人们在思维活动中所运用的一种最重要的思维形式—推理。
要进行推理,就离不开运用判断,推理就是由作为推理根据即前提的判断而推出作为推理结论的判断的。
可见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
判断离不开概念。
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形式的一门科学,而人们把概念、判断、推理称为基本的思维形式。
逻辑学如何来研究思维形式呢?首先,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都是通过相应的词语、语句和复句来表达的,因此逻辑学就只能是结合语言来研究思维形式的。
其次,逻辑学在研究由概念组成的判断和由判断组成的推理时,并不是研究一个个具体的内容,而是一般形式。
最后,还必须明确逻辑形式可以是正确的,逻辑学上称之为有效的;也可以是不正确的,即无效的。
学习逻辑学的重要任务就是区分何为正确的,何为不正确的。
一2.确认事实事实是既成的,所以有其客观性,它独立于我们的观念而存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
事物即存在的实体,如动物、蔬菜、矿藏等。
例如,白宫就可以看做事物的代表,而林肯被刺则可以看做事件的代表。
要确认事物的存在,你只需实地去考察。
如果它真实存在,就一定存在于某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是你可以到达的,你就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来确认它的真实性。
3.观念与其对象我们大脑中的每个观念最终都源于对事物的描摹,而真实存在的事物却独立于观念之外。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观念与其对象的关系来确认观念的正确与否。
如果某一观念与其对象的对应关系扭曲脆弱,我们就可确认该观念是错误的。
4.观念联系事实人类认知主要由3部分形成:(1)客观存在的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3)我们为其创造的语言,借之我们才能与他人交流。
5.将观念付诸语言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
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
观念必须和语言紧密切合,人们才能畅顺交流。
然而,给观念找到合适的语言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这一工作常常充满挑战性,我们不是都有词不达意的经历吗?6.有效沟通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以下是一些能够带来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1)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2)说完整的句子(3)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4)避免使用双重否定(5)根据对象选择合适的语言7.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1)模糊:一个词语的指代物不明确,它就是模糊的。
(2)多义:(在逻辑学上称为双关语),顾名思义,它一般包含多重含义,且无法根据上下文判断出在所讲事物中到底反映的是哪种含义。
避免产生歧义的方法是让你所运用的词语尽可能有针对性地反映出你的本意,以便读者或者听众不用费心去猜测你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避免造成歧义的惟一方法就是,尽可能清楚地表明本意8.避免闪避式语言尽量直抒胸臆,降低听众对你所要表达的意思产生误解的可能性。
但这并不是在建议你要口无遮拦,人应该可以将简练与优雅完美地结合起来。
9.真相所有的逻辑推理,所有的论证,目的只有一个:找出某个事物的真相。
二1.概念是通过揭示对象的特点或本质来反映某个或某类对象的一种思维形式。
2.任何一个概念都包含内涵和外延这两个方面,构成了概念的最基本的逻辑特征。
3.概念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它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材料才能存在和表达出来。
这些能表达概念的词语也就是逻辑学中所说的词项。
(1)不同词语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2)同一词语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4.词语对概念的表达必须是明确的。
5.对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必须是明确的。
6.明确概念,就是必须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只有概念明确,才能使判断、推理明确的,无歧义。
明确概念的两种主要方法:定义和划分。
概念明确就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明确的。
明确概念也就相应有两种主要的方法:一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下定义二是,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就是划分2.下定义应遵守的规则(1)下定义概念的外延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应当是相等的。
(2)下定义的概念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的概念。
(3)下定义的概念中不能使用含混的不清晰的概念和词语。
3.什么是划分逻辑学上所说的对概念外延的划分,简称划分。
划分是将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一类对象,按照某个或某些性质分为若干小类的一种明确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即一种通过明确概念的外延来明确概念的又一种主要的方法。
4.划分应遵守的规则(1)划分应当是相应相称的。
具体一点说,即划分的母项的外延与划分所得的诸子项的外延之和应当是相等的。
(2)划分后所得子项在外延上必须互相排斥,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
正确区分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确区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不要把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当作非同一关系的概念不要把不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当作具有同一关系的概念不要把不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当作从属关系来使用,也不能把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当作具有并列关系的概念来运用。
三判断就是人们在想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对思维所涉及的对象进行各种各样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说得更简单一些,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判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的一种思维形式。
判断的一个基本逻辑特征:对思维对象有肯定或否定。
这种有真有假能直接表达判断的语句就是我们常说的命题。
只有陈述句才能对思维对象,即一切事物情况做出肯定或否定的陈述,因而才能直接表达判断而成为命题,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都不能直接表达判断,因而不是命题。
首先,判断恰当的问题就是判断最为一种思维形式,标志着人们对对象有所认识,从而成为人们正确思维和有效实际的工具而言,也就是把判断视为人类知识的基本细胞而就其独立运用而来的。
其次,判断恰当的要求是人们基于实践活动的具体性而对判断做出的要求。
最后,判断恰当与判断真实或者判断不正确有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一方面,判断作为一种思维形式,其本身的组成,结构必须做到恰当。
另一方面,判断作为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工具,而作为工具,自然就存在着人们对这种工具应用的是否恰当的问题。
所以判断的应用也必须是恰当的。
(1)简单判断:自身不包括其他判断的判断。
直言判断:断定某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由主项、谓项、联想和量项构成。
关系判断:断定对象之间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关系的判断,有关系者项、关系项和量项构成。
(2)复合判断:包含了其他判断的判断,用逻辑词连接几个判断。
联言判断:断定事物若干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假言判断:断定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判断。
选言判断:断定事物若干可能情况的判断。
1.直言判断的主项和谓项必须明确,只有主项和谓项明确的判断才可能是恰当的。
2.主项和谓项的搭配要恰当命题:就是有真有假的能直接表达判断的语句。
伪命题:也就是假命题,但假命题首先必须是一个命题,只不过是一个未能如实反映客观现实情况的命题罢了。
3.直言判断的量项使用更恰当。
直言判断的两种量项:全称量项(每个、任何、没有)和特称量项(有的)4.直言判断的联项性质(肯定或否定)要恰当5.再看复合判断的恰当问题,最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地、恰当地运用各种复合判断的连接词问题语境: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语言环境,它包括说话者、听话者、说话的时间、地点以及交际者共同具有的指示等因素。
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语境,即书面语言的上下文或口头语言的前言后语。
广义的语境,还包括表达思想时的社会环境预设:就是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共同接受的事实和命题。
预设和语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给定语境中,说话人无论是进行陈述,提出问题,还是发出命令,提出请求,在说话时总是相信或假定了一些前提条件(某个事实)或背景知识(用命题表示的),这些假定作为说话双方所共同接受的前提条件或背景知识就是这一语境中该话语(语句)的预设评价一个判断是否恰当,可以通过分析其预设是否成立,即分析预设的真假。
只有当一个判断的预设是一个真命题时,该判断才有可能是恰当的,反之,必然是不恰当的。
1.判断(以及表达判断的命题)必须是真的,其中也包括作为判断成立的前提和预设必须是真的。
2.判断(或者判断表达的命题)的断定含义必须清晰、明确、无歧义。
3.分析判断所面对的具体实践要求以明确判断的目的和任务。
换句话,就是要分析和明确判断所面对的语境及其所需要判断回答和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据以形成和做出判断4.重视话语艺术5.我们现在所谈的是仅就判断整体而言,并没有针对不同种类的判断在判断恰当方面有何不同的要求。
6.判断种类不同会使得由其组成的推理及其规则不同,这就涉及到不同种类的推理问题。
四推理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命题推出一个新命题的思维形式推理的前提:在推理中作为推理依据的命题(即作为推理据以出发而推出另一个新命题的那些命题,如前例中在横线上方的那些命题),称为推理的前提。
推理的结论:由前提推出的命题(如前例中横线下方的命题),称为推理的结论。
推理也就是由前提推出结论的一种思维形式。
1.一切推理都是由命题组成的。
命题形式不同,组成的推理形式也不相同。
2.我们每个人的思维都离不开推理,但在实际应用中并非要把前提、结论排列得整整齐齐,一丝不差。
人们对推理的运用是有所简略的,有时甚至前提和结论颠倒。
3.逻辑分析的任务(检验和评价某个人的发言或论述)就在于要透过言语或论述找出其推理结构,对推理是否合乎逻辑予以评定。
要想正确地使用一种推理,以保证从真前提能必然推出真结论,就不仅要求推理的前提是真的,而且要求推理的形式是有效的,即合乎该种推理的规则。
也只有这种推理形式有效的推理才能称得上是合乎逻辑的推理,而那些违反逻辑规则的、推理形式无效的推理就只能是不合逻辑的推理了。
逻辑学所要研究的是推理形式的有效性。
逻辑学对推理的要求必然是而且也只能是推理要符合逻辑(1)演绎推理(必然性推理):即由真前提必然能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在逻辑学上把这类推理称为演绎推理,也就是前提能蕴含结论的推理。
在这类推理中,其推理形式能够保证由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
那么运用有效的推理形式而进行的推理(即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称为有效推理。
反之,如果真前提推出了假结论,我们称为无效推理。
(2)非必然性推理:在逻辑学中,我们把那种由真前提并不能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称为非必然性推理,或然性推理。
就传统逻辑而言,这类推理主要是归纳推理,其主要特点在于,运用这种推理,前提真而结论假是有可能的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可以通过前提的数目及其所涉及范围的大小来确定,即当前提的数目越多,涉及的范围越广而未发现反例时,结论的可信度就越高,该归纳推理就越合理。
逻辑学家主要是借助概率方法来描述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当概率越大时,结论的可信度越高,该归纳推理就越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