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光和熟悉而陌生的力测试题
第四章 多彩的光 测试题及答案(典型题)(一)

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题及答案(典型题)(一)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7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8、9为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分)1.如图所示的四个情境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2.如图所示的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入射角等于30°B.折射角等于50°C.NN′是界面D.MM′的右边是玻璃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流传着许多朗朗上口、生动形象的诗句,在我们鉴赏这些优美诗句的同时,常常能体会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对下列几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B.“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C.“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D.“雨后见彩虹”——光的反射4.如图所示,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B.棋子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比实物大C.棋子与它的像关于镜面对称D.棋子移近平面镜时,像会远离平面镜5.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C.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D.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6.让一束光斜射向一块玻璃砖,这束光射入玻璃和射出玻璃后的光路正确的是()7.下列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一致的是()8.“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的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的月亮是天上月亮的虚像B.井有多深水中的月亮就有多深C.水中的月亮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水中的月亮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B.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现象C.看到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浅是光的折射现象D.从不同的地方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光的漫反射现象二、非选择题(共30分)10.(4分)汽车已进入普通家庭,小明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发现,前窗玻璃大多是倾斜的,这是因为前窗玻璃倾斜时,根据_______成像特点,夜间车内乘客或其他物体所成的像在玻璃的前上方,避免干扰司机视觉;而汽车前灯安装在离地面较近的车头位置,有利于司机更好看清前方道路状况,这是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多彩的光(能力检测卷)

2020—2021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章节一遍过第四章《多彩的光》能力检测卷(解析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硏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
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
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答案】C【解析】C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C符合要求;A、B、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需要掌握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若探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必须控制孔的形状不变,只改变孔的大小,据此分析解故故选C。
2.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恰好照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A.竖直向上移动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D.水平向左移动【答案】B【解析】A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射中目标,故A不符合题意;B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射中目标,故B符合题意;C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C不符合题意D将平面镜水平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则入射光线不变,则反射光线也不会改变,不能射中目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L1和L2平行竖直放置,两镜相距s,物体A在两镜之间,A在L1中的像是A1,A 在L2中的像是A2.已知A1、A2相距s1,当物体A在两镜之间移动时,A在两镜里成的像的距离s1的变化情况是()A.变小B.变大C.不变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中,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A101=AO1,A202=AO2,所以,A1A=2A01,A2A=2A02,所以,S1=A1A2=2A01+2A02=2(AO1+AO2)=2S,所以S1=2S,无论A点在两个平面镜的哪个位置,两个像点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多彩的光》中考专题复习测1试题2

《多彩的光》中考专题复习测试题(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1.(2011年福州市)上学前,小美同学站在穿衣镜前1.5m处整理着装,看到的“镜中人”是她的 ________ (选填“虚”或“实”)像,像与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 m;这时听到门外小玲来喊她一起上学,小美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 辨别出是小玲的。
2.(2011苏州)将一物体分别放在甲、乙两凸透镜前相等距离处,通过甲透镜成缩小的像,通过乙透镜成等大的像,由此可推断:所成的 (都是实像/都是虚像/―个是实像、一个是虚像),甲透镜的焦距(小于/等于/大于)乙透镜的焦距.3.(2011潍坊)(5分)小丽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他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下图所示位置,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出一个倒立、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50cm刻度处的______侧(填“左”或“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4、(11广安)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这就是近视眼。
现在的中学生患近视眼的很多,矫正的方法是佩戴一副由透镜片做的眼镜。
5、2011铜仁)刘勇说:我就是闭是眼睛也同样知道是谁在说话。
可知,刘勇是根据不同的人说话的不同来判断的;“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这句话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传播的;站在锦江的河岸上,有时可以看到河中的小鱼游来游去,老师说我们看到的只是鱼的像,这是由光的形成的。
3分,共33分)1.(2011重庆)在图1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丹顶鹤在水中的倒影射灯射出的光柱铅笔在水面处“折断”雨后的彩虹A B C D2.(嘉兴卷)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线AO与ON的夹角3. (2011山东济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图5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八年级物理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学业水平测试题试题

第四章?多彩的光?创作人:历恰面日期:2020年1月1日一、填空班级姓名1、打雷时,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这说明:。
2、入射光跟平面镜夹角为30°,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3、在教室里,因“反光〞从某个角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光发生___ _____,从不同方向能看到多媒体银幕上的图像,这是光发生,这两种现象都遵循光的____ __定律。
4、人站在湖边能看到平静的水面上有岸边景物的倒影,这是由于光的 ____现象而形成的;又能看到水中游动的鱼群,这是由于光的___ 现象而形成的,看到的鱼的位置比在水中的实际位置要__ 。
5、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假设人以0.4 m/s的速度向镜面挪动5s后,人与镜中的像间隔为_ _____,此时像的大小____ ___。
6、如右图是一台投影仪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__,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B是____________,它在投影仪上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一现象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A.影子的形成 B.日食和月食C.小孔成像 D.平面镜成像2、以下物体在任何时候都一定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 B.月亮 C.蜡烛 D.眼睛3、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看到像应是图中的 ( )4、以下图是空气中的一束光穿过一块玻璃砖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选项是〔〕5、彩电显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根本颜色混合而成的,这三种颜色是〔〕A.红、绿、蓝B.绿、黄、蓝C.黄、绿、紫D.红、黄、绿6、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下图。
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那么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 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 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间隔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下图时,光屏上能成一明晰的像.那么( )A.所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B.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把蜡烛向左挪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D.把蜡烛向右挪动少许,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9、以下对①平面镜成像、②放大镜成像、③小孔成像、④照相机照相的描绘中.正确的选项是〔〕A.应用光的反射定律的是①③ B.应用光的折射规律的是②③C.所成像是实像的有②④ D.所成像是虚像的有①②bc漫反射太阳光光 屏d红 紫a 10、以下光学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选项是( )A .图a 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因此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b 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光滑平整利用了光直线传播的性质C .图c 表示的是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应该配戴凹透镜来校正D .图d 表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11、小明用老花镜镜片对着太阳时,可在距镜片5cm 处得到一个最亮、最小的小圆点。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测试题及答案

图5-1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观察图5-0的三幅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2、如图5-1所示,用扳手拧螺母时,不仅要考虑作用在扳手上“力的大小”,还要考虑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因为这三者都能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它们统称为力的__________。
3、如图2所示,小芳在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操作的错误是。
纠正错误后,应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作运动.若在木块上再放一个砝码,则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的方向相反。
图3甲所示是运送煤块的皮带传输机,图乙为它的工作过程简化图,当将一煤块A 放在皮带左端,经过较短时间后,煤块随皮带一起向右作匀速运动,此时煤块所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为零”、“方向向左”或“方向向右”) 5、如图4:暴风雨来临时,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
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风力使小树发生了,同时也使落叶的发生了改变。
6、踢毽子是人们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
用脚将毽子踢起后,空中飞舞的毽子最终要落向地面,这是由于地面附近的物体总要受作用的缘故,它的施力物体是。
7、杂技演员沿硬杆匀速向上爬升,杂技演员受到的竖直向上的作用力为,受到竖直向下的作用力为。
8、如图5是小明在足球场上一个精彩的头球动作,他把一个迎面而来的足球顶了回去。
请你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6所示:某汤匙质量为50g ,则汤匙重N 。
把汤匙放在手指尖上,调节支撑汤匙的支点,使其在手指尖上水平静止,从而找到物体的。
10、如图7所示,在玻璃杯内装满米,用水浸泡一段时间后,将竹筷竖直插入米中,然后手提竹筷将玻璃杯沿竖直方向慢慢提起,使玻璃杯在空中处于静止状态。
《多彩的光》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章 多彩的光【第一部分:光的反射】一、光的直线传播(本部分常考查的内容有: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的特点。
)1.某人以速度v 从路灯下匀速经过,其影长的变化规律为 先变短后变长 , 其头顶影子的移动速度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v 。
2.如图所示是月球的影区分布,当人随 地球运动到__B _区时会看到日全食,运动到_A _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__C__区时会看到日环食。
3.张伟同学课外利用底部有一个三角形小孔的易拉颧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如图所示,则他在半透明的纸上看到的像是( B )A .蜡烛的正立像B .蜡烛的倒立像C .三角形光斑D .圆形光斑4.“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夏天乘凉的“树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岸边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 .树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 .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C .倒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D .摄影时用的照相机是根据凹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C )A .路灯下,地面上出现人的影子B .自然界中的日食现象C.“海市蜃楼”奇观D.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在地面上留下光斑二、光的反射(本部分常考查的内容有: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作图,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原因、现象及应用。
)1.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B )2.按要求作图3.右图中M 为一平面镜,S 为一发光点,在平面镜前有一障碍物中有一小孔 A .请画出S 发出的经过平面镜反射后通过小孔A 的反射光线,并说明作法.4.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画平面镜画入射线画反射线画反射线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当光屏上的光点由S 1移到S 2时,表示液面高度 上升 了。
班级姓名得分第二章《多彩的光》测试题

第二章《多彩的光》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分,共23分)1.人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镜移动6秒后,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____________米,此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如图所示,“和谐号”动车经过杏林公铁两用大桥时,乘客觉得“隔壁”的公路桥飞快后退,是以 为参考物的;铁路桥为直线型,而公路桥呈“M ”形起伏,形成高低落差,这样动车的车灯就不会对公路桥上迎面而来的汽车造成眩光影响,这可以用光的 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
3.某水池中水深为1.5m ,池边的路灯高出水面5m 路灯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___m4.阳春三月,漫步于蝴蝶泉湖畔,你会看到“蝶在水中飞,鱼在云中游”的美景,“蝶在水中飞”中的“蝶”是由光的 形成的,“鱼在云中游”中的“鱼”是由光的 形成的。
5.夏天太阳光经过树叶的空隙照在地面上会形成圆形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太阳的像;将放大镜正对着太阳,调整它与地面的距离,地面上会形成很小很亮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________形成的。
6.小红在家中用纸屏、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点燃的蜡烛组成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调节纸屏至图示的位置时,她在纸屏上看到了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蜡烛像。
则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镜,蜡烛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7.正常的眼睛可以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
而近视眼则将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 ,可以在眼睛前加一个 透镜来矫正。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这个像的性质是 。
如果要想使像变小,蜡烛应向 侧移动。
9.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 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 ,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 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初二物理_第四章《多彩的光》测试题_1.doc.lnk

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 、太阳光下的树影B 、小孔成像C 、平面镜成像D 、阳光透过树叶间缝隙在地上形成的“光斑”2.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照射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这是因为光的( )A .直线传播B .反射C .折射D .色散3、下列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 、插入水中的筷子“断了”B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C 、桥在水中的倒影D 、雨后天空中的彩虹4、如图所示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水中倒影 钢笔错位 看到不发光物体A B C D5、小猴子在水中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A 、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B 、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C 、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D 、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6.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
这是因为光在( )。
A .地面发生镜面反射B .地面发生漫反射C .水面发生漫反射D .水面不发生反射7、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A .40° 40°B .40° 5O °C .50° 4O °D .50° 50°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平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 ,在玻璃板后放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 ,如图9所示。
移动后面的蜡烛B ,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象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反射规律9、人站在水平地板上,而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和人垂直,则平面镜和水平面的夹角是( )A .90°B .65°C .45°D .30°图210、在“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分:100分时间:60分
一.选择题(10×3分)
1.下列事例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阳光照射浓密树叶,在地面出现光斑
B.潜水员在水面下看岸上的景物“升高了”
C.人们在湖边看到“白云”在水中飘动
D.人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桌椅
2.关于凸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照相机照相时,被照人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小于二倍焦距
B.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邮票应放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C.用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二倍焦距
D.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放大镜的镜头是凹透镜
3.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20cm
B、30cm
C、60cm
D、80㎝
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雨后天空的彩虹
B、水中的月亮
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
5.1
6.下列摩擦中,不属于滑动摩擦的是()
A.滑雪时,滑雪板与雪地的摩擦
B.擦黑板时,板擦与黑板的摩擦
C.慢刹车时,闸皮与自行车钢圈的摩擦
D.在地面上滚动的皮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
6.如图所示,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8.下列叙述中的“影”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7.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8.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9.甲、乙两人在水平方向各用10N 的力沿相反方向拉同一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 ) A.20N
B.10N
C.5N
D.0N
10.在体操比赛中,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二.填空题(2×15分)
11.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它们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是界面,________侧是玻璃,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入射角为 度,折射角为 度。
12、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 .跳板弹起过程中,跳板推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 发生了改变.
13.力的三要素分别是 、 、 ,在生活中用扳手拧螺丝,
拧不动时应将手往扳手的 (填“前面”或“后面”)移动,这是改变了力的三要素中的力的 来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 1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请你举出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1) ; (2) . 三.作图题(10分) 15、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及综合能力题(15×2分)
1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 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 A 、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环境中进行(选填
“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解决
16.一个球吊在天花板上,正在左右摆动,如图所示,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出球的受力情况.
17.如图所示,用一细线系住了一个球,球静止在斜面上,是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球所受到的各个力.
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1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
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和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跟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透镜20厘米时,在右侧光屏上得到一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厘米;当蜡烛再向凸透镜靠近5厘米时,所成像的性质为;
(3)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40厘米的地方移到凸透镜15厘米的地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当蜡烛移到凸透镜以内时,光屏上不能得到烛焰的像,但能从光屏另一侧透过透镜看到一个的虚像。
附加题(10分)
20.如右图所示,一个弹簧测力计在不加力的时候,指针指在A处,当加上4N的拉
力的时候,指针指在B处.
(1)根据题意,请在图中画出最小刻度为0.5N的刻度;
(2)在弹簧测力计上画出3.5N拉力时指针所指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