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七知识点

合集下载

2024新高考浙江版高中通用技术专题六 流程与设计知识点归纳讲解PPT

2024新高考浙江版高中通用技术专题六 流程与设计知识点归纳讲解PPT

解析 槽口要求先钻孔再锯割,排除A项。该孔口倒角要求先锯割再孔口 倒角,排除B、D项。C项加工流程合理,因此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例6 手工加工如图所示的金属连接件(厚度1 mm),以下加工流程合理的 是( ) A.划线→锯割→锉削→钻孔→倒角→弯折→喷漆 B.划线→弯折→钻孔→倒角→锯割→锉削→喷漆 C.划线→钻孔→锯割→锉削→倒角→弯折→喷漆 D.划线→锯割→弯折→锉削→钻孔→倒角→喷漆
三、流程优化的条件 1.设备要求 2.工艺水平要求 3.对流程内在机理的研究的要求
例9 下列流程优化属于工期优化,且做法正确的是 ( ) A.某皮革厂通过省略了污水处理环节缩短了生产周期 B.某商铺的装潢工程通过加班的方法提早一周完成工作 C.某药店连锁公司每周都要向市区各连锁店配送药品,通过药品配送中 心重新选址,配送车平均每周少走2小时车程 D.某电器产品生产企业通过提高电子元器件集成化大大减少了装配时间 解析 工期优化的目标是缩短总工期,虽然A、B、D项中都提到了工期 的减少,但优化的方式合理的只有D选项,A、B项做法错误;C项属于成本 优化,则C项错误。 答案 D
解析 在装配流程时注意时序不可颠倒的环节,在本题中应该先装前横 档,再装椅面和后横档,最后装椅背,C正确。 答案 C
例4 如图所示是某污水厂污泥碳化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干化炉把含 水率较高的污泥烘干后送入碳化炉,燃料在燃烧室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 对碳化炉中的污泥加热,污泥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碳化气和无 害的生物炭。在烘干和碳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和碳化气被送入燃烧室 燃烧分解。余热锅炉利用碳化炉的余热产生水蒸气加热干化炉。请根 据流程图及其描述回答以下问题:
(1)该流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在A.污泥碳化和处理有害气体;B.

专题六向量知识点总结

专题六向量知识点总结

专题六向量知识点总结六向量是指在三维空间中由六个方向向量组成的一组基向量,可以用来描述空间中的任意一个点。

在三维空间中,我们通常使用三个互相垂直的单位向量 i、j、k 作为基向量,来构成一个直角坐标系。

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会需要使用其他的基向量来描述某些特定的空间。

一、基本概念1.1 向量的定义向量是指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

在三维空间中,向量可以用一个有序三元组来表示。

比如(x, y, z) 就表示一个在三维空间中的向量,其中 x、y、z 分别是向量在 x 轴、y 轴、z 轴上的分量。

1.2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向量的加法和减法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即,对于任意两个向量 a 和 b,有 a + b = b + a 和(a + b) + c = a + (b + c)。

1.3 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向量的数量积就是两个向量的点积,也就是两个向量对应分量的乘积之和。

向量的向量积则是两个向量的叉积,它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向量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向垂直于这个平行四边形所在的平面。

二、六向量2.1 六向量的定义六向量是指在三维空间中由六个方向向量组成的一组基向量。

通常这六个基向量用i1、j1、k1、i2、j2、k2 来表示,其中 i1、j1、k1 是其中一个直角坐标系的基向量,i2、j2、k2 是另一个直角坐标系的基向量。

2.2 六向量的性质六向量是一组线性无关的向量,它们可以用来描述三维空间中的任意一个点。

另外,六向量还满足以下性质:(1)六向量的模长为 1,也就是它们是单位向量。

(2)六向量两两垂直,即任意两个六向量的点积为零。

(3)任意一个三维空间中的向量都可以表示成六向量的线性组合。

2.3 六向量的应用六向量常常被用来描述空间中的旋转、变换等操作。

另外,在计算机图形学领域中,六向量也被广泛应用于三维空间变换的表示和计算。

三、六向量的运算3.1 六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六向量的加法和减法就是将其分量分别相加或相减。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诵读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诵读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概要专题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地球的生命世界(1)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各具特点,千姿百态的生命,构成了一个多彩缤纷的生命世界。

(2)具有多样性:不同物种之间形态各异,各不相同;在相同物种中,也存在各种差异。

(3)各种生命相互联系,各种生命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联系,够成了许多种类不同而又相互关联的生态系统。

2.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因:①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②自然界中各种生命相互依存,和谐共处构成美丽的生命世界③人类与自然界相互联系,互动互补④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资源,一旦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人类正常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⑤是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做法:①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感激之情②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如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③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

④停止破坏环境⑤合理利用资源⑥创造再生资源代替某些自然资源。

(列举时多多益善)4.人类最突出的特征:有智慧,能劳动,会创造。

专题二珍爱生命1.珍爱生命的原因:①具有独特性,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②生命是宝贵的,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失去生命就意味着失去自我,失去生活的权利③生命具有唯一性,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命。

2.珍爱生命的做法:①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②在肯定、尊重、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要尊重善待他人生命③要对社会有所创造,有所贡献,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④看到他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⑤不伤害不放弃生命3.日常生活中珍爱生命的表现:①不搭乘超载校车②过马路遵守交通规则③不到危险的地方玩耍④打雷时不站在大树下避雨等。

专题三:青春期的变化1.青春期生理变化:①身高、体重增长加速②呼吸机能、心脏功能明显增强③大脑发育成熟进入智力发育黄金期④第二性征出现,性成熟开始。

注:青春期是生长发育第2高峰。

2.对生理变化的看法:①生理发育存在个体差异,无须因生理特点不安或焦虑,更不能因此取笑或嘲弄他人②对不能改变的现实如长相、缺陷等不必自卑,要坦然接受③不必太在意别人的议论④面对困惑,拥有“我喜欢我这个样子的”自信。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考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考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必考知识点专题一:负数知识点1: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1、意义:像+2、4、1、2、3、20、3/8、+6.3这样的数是正数;像-4、-19、-27、-3、-3/8、-0.4这样的数是负数2、读写法:(1)写正数时,带“+”或省略“+”两种形式都可以,但是读正数时,带“+”的,一定要读出“正”字;省略“+”的,这个“正”字就不需要读出来(2)写负数时,一定要写出“-”,读负数时也一定要读出“负”字知识点2:正、负数在生活中的运用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同意义的两种量时,规定哪一个量为正或负不是固定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时,要先规定哪个量为正(或为负)。

如果一个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个与他相反的量就用负数表示专题二:百分数折扣知识点1:折扣的意义及与百分数的关系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

几折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几几折就表示百分之几十几知识点2:折扣问题的解决方法1、已知原价和折扣,求现价:现价=原价*折扣2、已知现价和折扣,求原价:原价=现价÷折扣3、已知原价和现价,求折扣:用现价除以原价,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同时在答语中要体现出来成数知识点1:成数的意义及与百分数的关系1、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通称“几成”2、成数改写成百分数:“几成”是十分之几,改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一成:10%);几成几是十分之几点几,改写成百分数就是百分之几十几(三成五:35%)3、百分数改写成成数:百分之几十改写成成数就是几成,百分之几十几改写成成数就是几成几(90%:九成;85%:八成五)知识点2:成数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成数问题时,把成数转化为百分数后,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解决百分数问题完全相同税率知识点1:纳税的含义1、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应纳税额就是缴纳的税款知识点2:税率问题的解决方法1、已知收入额和税率,求应纳税额的方法:应纳税额=收入额*税率2、已知应纳税额和收入额,求税率的方法:税率=应纳税额/收入额*100%3、已知应纳税额和税率,求收入额的方法: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利率知识点1:了解储蓄1、储蓄的意义:把钱存入银行就是储蓄2、银行存款的方式:①活期:随时支取,随时存入②定期:整存整取:一起存入一定钱数,存期到时支取;零存整取:每月存入一定钱数,存期到时支取③定活两便:存款时不确定存期,一次存入本金,随时可以支取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5、利率:单位时间(如一年、一月、一日等)内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叫做利率6、利率按年计算的,称为年利率;按月计算的,称为月利率知识点2:利息的计算方法利息的求法:利息=本金*利率*存期专题三:圆柱和圆锥圆柱的认识及表面积计算知识点1:圆柱的组成及其特征1、组成:由两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2、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相同,圆柱的侧面是曲面,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3、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这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或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或边长)等于圆柱的高知识点2:圆柱的表面积1、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和两个底面的面积之和2、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S表=S侧+2S底)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S=Ch)知识点3:圆柱侧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1、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S侧=πdh,S表=πdh+1/2πd²2、已经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S侧=2πrh,S表=2πrh+2πr²圆柱的体积知识点1:圆柱体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1、意义:一个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的体积2、计算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V=πr²h,V=π(d/2)²h,V=π(C/2π)²h圆锥的认识及计算知识点1: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两部分围成的;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圆锥只有一条高知识点2:圆锥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V圆锥=1/3Sh)V圆锥=1/3πr²h=1/3π(d/2)²h=1/3π(C/2π)²hV圆锥=1/3V圆柱=1/3Sh专题四:比例比例的认识知识点1:比例及各部分的意义和性质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3、在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4、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5、把等式ax=by改成比例时,相乘的2个字母必须同时作比例的外项或内项知识点2:解比例的意义和方法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叫做解比例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先把比例转化成成“两个外项的乘积=两个内项的乘积”的形式,再通过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正比例知识点1:正比例的意义及判断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y/x=k (一定)2、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先找变量(找两种相关联的量),再看定量(两种量的比值是否一定),最后做出判断知识点2: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正比例关系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从图象中可以直观的看到两种量的变化情况,不用计算,由一个量的值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反比例知识点1:反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xy=k(一定)专题五:比例的应用知识点1:比例尺的意义和分类1、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比例尺按表现形式分: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按将实际距离放大还是缩小分:缩小比例尺、放大比例尺知识点2:比例尺的计算1、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先把涂上举例和实际距离统一单位,再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可以求出比例尺2、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可以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解答,也可以利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3、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的方法:可以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方程解答,也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直接列式计算知识点3:应用比例尺画平面图1、应用比例尺画图时,应先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距离画出相应的平面图,并标明平面图的名称及比例尺2、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实际距离一般用千米作单位,计算时要先统一单位知识点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所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2、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将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方法:一看,看原图形每边各占几格;二算,按已知比计算出放大图或缩小图的每边各占几格;三画,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的放大图或缩小图3、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相比,它们的内角大小不变,只是边长和周长都相应地放大或缩小了专题六: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知识点1:“鸽巢原理”1、“总有”:一定有;“至少”是指最小的限度,可能比已经情况多,也可能与已知情况相等2、原理一:把m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鸽巢中(m>n,m和n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放进了2个物体3、原理二:把多于kn个物体任意分放进n个鸽巢中(k是正整数,n 是非0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鸽巢中至少放进了(k+1)个物体专题七:数和运算数与代数知识点1:数的意义及分类1、正整数整数0 自然数负整数数正分数(正小数)分数(小数)负分数(负小数)纯小数按小数的整数部分是否为0带小数小数有限小数按小数部分的无限不循环小数位数是否有限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

2023专利代理考试专题六优先权背诵知识点

2023专利代理考试专题六优先权背诵知识点

专题六背诵知识点(第一轮)一、优先权的类别类别 定义 享有优先权的条件外国优先权 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外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又在中国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依照该外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相互承认优先权的原则,可以享有优先权。

① 作为优先权基础的外国在先申请与在后的中国专利申请主题相同② 发明和实用新型,优先权期限12个月;外观设计而言,优先权期限6个月。

③ 在先申请必须是首次申请。

④ 能够享有优先权的法律依据是外国同中国签有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如巴黎公约),或者相互承认优先权原则。

⑤ 中国在后申请能否享有外国优先权,与外国首次申请审批的最终结果无关。

⑥ 申请类型可以转换(实用新型和发明)。

本国优先权 申请人自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12个月内,或者自外观设计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专利申请之日起6个月内,又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相同主题提出专利申请的,可以享有优先权。

① 作为优先权基础的在先申请与在后申请主题相同。

②发明和实用新型,优先权期限12个月;外观设计而言,优先权期限6个月。

③在先申请必须是首次申请。

④申请类型可以转换(实用新型和发明)。

不能作为要求本国优先权基础:① 已经要求外国优先权或者本国优先权的;② 已经被授予专利权的;③ 属于按照规定提出的分案申请。

二、优先权效力概念 申请人在外国或者中国首次申请后,获得外国或者中国的申请日,之后就相同主题的发明创造在优先权期限内在中国申请专利,都看作是在该外国或者中国首次申请的申请日提出的,不会因为在优先权期间内,即首次申请的申请日与在后申请的申请日之间任何单位和个人提出了相同主题的申请或者公布、利用这种发明创造而失去效力。

优先权日与申请日① 在先申请的申请日为在后申请的优先权日。

② 优先权日的作用:在后申请的新颖性、创造性、同样的发明创造、不丧失新颖性的公开、发明专利申请18个月的公开的起算日、3年提实审的起算日的判断都以优先权日为准。

初中知识点大全历史

初中知识点大全历史

初中知识点大全历史中国古代史部分专题一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及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时代特征】本单元讲述了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的历史。

1.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经历了远古时代、农耕时代和传说时代。

【核心考点】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2.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学会用火,并会保存火种。

3.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制作彩陶;河姆渡人居住干栏式建筑,种植水稻。

4.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5.禹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启继承父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6.夏、商、西周三朝的开国君主分别是禹、汤、周武王。

7.西周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实行分封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局势,扩大了统治范围。

8.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假借等造字方法。

9.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10.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根源是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封建性,促使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型,是改革的核心措施;“鼓励耕织”“奖励军功”使秦国国富兵强;“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

“确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影响深远的一项措施。

(3)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留给我们的启迪是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11.把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防洪灌溉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的都江堰。

12.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形成的学术繁荣局面(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百家争鸣。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二年级下册知识点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专题一:数据,图形运动知识点1:数据1、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

2、用统计图表来表示数据的情况。

3、根据统计图表可以做出一些判断。

4、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格。

知识点2:图形运动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四,六,八,十,大,干,丰,土,士,中,田,由,甲,申,口,日,曰,木,目,森,谷,林,画,伞,王,人,非,菲,天,典,奠,旱,春,亩,目,山,单,杀,美,春,品,工,天,网,回,喜,莫,罪,夫,黑,里,亚。

2、平移:当物体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并且物体的方向不发生改变,这种运动是平移。

只有形状、大小、方向完全相同的图形通过平移才能互相重合。

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专题二:除法的初步认识知识点1: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知识点2:除法式认识和练习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读作除以,“=”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

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就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得的数叫商。

专题三:除法的计算知识点1:求商的方法(1)用平均分的方法求商。

(2)用乘法算式求商。

(3)用乘法口诀求商。

知识点2:用乘法口诀求商先想一下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既“除数×()=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得商。

专题四:除法的应用知识点1:除法应用和练习1、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商;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所求问题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所求问题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2022年高考物理复习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精华版(实用,必备!)

2022年高考物理复习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精华版(实用,必备!)

2022年高考物理复习必考知识点复习提纲精华版专题一——《直线运动》知识点:1. 参考系:惯性系(参考系没有加速度)与非惯性系(参考系有加速度)。

位移、速度等矢量均在参考系下才有意义。

2. 位移:方向(矢量性)、大小。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3. 速度:v =∆x ∆t方向(矢量性)、大小,物体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与速率的区别4. 加速度:a =∆v ∆t方向(矢量性)、大小,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5. 7大力学单位制(SI):6. ① v −t :v =v 0+at ② x −t :x =v 0t +12at 2③ v −x :v 2−v 02=2ax④ x =v 0+v2t7.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常用几个结论① ∆x =aT 2 任意相邻相等时间段内位移之差相等(推广:x m −x n =(m −n)aT 2) ② v t 2=v 0+v t 2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 ③ v s 2=√v 02+v t22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可以证明: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v t 2< v s 28. 以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只需将上述公式中v 0=0即可① 前1s 、前2s 、前3s 、……内的位移之比为1:4:9:……②第1s、第2s、第3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③前1m、前2m、前3m、……所用时间之比为1:√2:√3:……④第1m、第2m、第3m、……所用时间之比为1:(√2−1):(√3−√2):……9.注意v−t图里斜率以及面积的含义专题二——《相互作用》知识点:1.力(1)力的本质: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力作用的独立性(2)力的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①力作用的瞬时效果——产生加速度a=Fm②力在时间上的积累效果——冲量I=Ft③力在空间上的积累效果——做功W=F∙∆x(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矢量)、作用点(两个力相等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同)(4)力的分类①性质力:根据力本身的性质来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磁场力、分子力、核力……)——因为…所以产生力②效果力:根据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压力、支持力、拉力、动力、阻力、引力、斥力、浮力、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因为力所以…2.常见的几个力①重力(除南北两极点外)重力≠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大、随海拔增加而降低——距地心越远越小②弹力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有弹性形变方向:物体发生形变要恢复的方向(即与形变方向相反)大小:可根据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弹簧(橡皮筋)F=−k∆x遇见绳子问题时要牢记“同一根绳子(无节点)上的力大小相等”注:在弹性限度内,只要弹簧(弹性绳)还没恢复,力就还存在③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压力;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一定要注意是哪一个物体所受摩擦力=μF N大小:静摩擦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滑动摩擦力F滑3.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合力大小范围:|F1−F2|≤F合≤F1+F2力的分解:正交分解法(通常分解成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4.画受力示意图时:细绳上的力沿绳;接触面上的力垂直接触面(曲面则垂直切面)专题三——《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点:1.牛一:惯性定律(惯性只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ma a是相对与惯性系即是以相对于没有加速度的参考系而言的(注意因牛二:F合果关系,先有力后有加速度,可以说“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不能说“力与加速度成正比”,类比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牛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通常在大题最后一问出现)注意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的区别2.连接体运动:先整体后隔离专题四——《曲线运动+万有引力与航天》知识点:1.曲线运动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1、 原子结构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 元素、核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概念
3、 10e-微粒和18e-微粒
以Ne 为中心记忆10电子体:
―――――――――――――――――→CH 4、NH 3、H 2O 、HF
OH -、O 2-、N 3-、F -、NH +4、H 3O +、NH -2
Ne ――――――――→Na +、Mg 2+、Al 3+ 以Ar 为中心记忆18电子体:
―――――――――――→SiH 4、PH 3、H 2S 、HCl HS -、Cl -、S 2-、P 3-、O 2-2
Ar ――――→K +、Ca 2+
此外,由10电子体中的CH 4、NH 3、H 2O 、HF 失去一个H 剩余部分的—CH 3、—NH 2、—OH 、—F 为9电子体,两两组合得到的物质如CH 3CH 3、CH 3OH 、H 2O 2、N 2H 4、F 2等也为18电子体。

4、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18个纵行及对应的族
记住元素周期表的一些特点
①短周期元素只有前三周期;
②主族中只有ⅡA 族元素全部为金属元素;
③ⅠA 族元素不等同于碱金属元素,H 元素不属于碱金属元素;
④元素周期表第18列是0族,不是ⅧA 族,第8、9、10三列是Ⅷ族,不是ⅧB 族; ⑤长周期不一定是18种元素,第六周期有32种元素。

5、 元素周期律
以第三周期为例,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以IA 族和VIIA 为例,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判断
元素金属性判断
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越靠前,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性越强
③单质还原性越强或离子氧化性越弱,金属性越强
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⑤若X n ++Y ―→X +Y m +,则Y 金属性比X 强
元素非金属性判断
①与H2化合越容易,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②单质氧化性越强,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越强
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④A n-+B―→B m-+A,则B非金属性比A强
7、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当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r(Li)<r(Na)<r(K)<r(Rb)<r(Cs)
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例:r(Na)>r(Mg)>r(Al)>r(Si)>r(P)>r(S)>r(Cl)
当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均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例:r(Cl-)>r(Cl)r(Fe2+)>r(Fe3+)
专题七化学反应与能量
1、理解化学反应热效应的两种角度
(1)从微观的角度说,是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的差值,如下图所示:
a表示旧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
b表示新化学键形成放出的热量;
c表示反应热。

(2)从宏观的角度说,是反应物自身的能量与生成物能量的差值,在上图中:
a表示活化能;
b表示活化分子结合成生成物所释放的能量;
c表示反应热。

反应热的两种计算方法
ΔH等于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或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2、燃烧热: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单位:
kJ·mol-1。

需注意:①燃烧热是以1 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一般以燃烧1 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②燃烧产物必须是稳定的氧化物,如C→CO2、H2→H2O(l)等。

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H2O时的反应热。

需注
意:①稀溶液是指物质溶于大量水中;②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时的热效应;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H2O,即H +(aq)+OH-(aq)===H
O(l)ΔH=-57.3 kJ·mol-1。

2
4、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步骤1写方程
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2标状态
用s、l、g、aq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步骤3标条件
标明反应物的温度和压强(101 kPa、25 ℃时可不标注);
步骤4标ΔH
在方程式后写出ΔH,并根据信息注明ΔH的“+”或“-”;
步骤5标数值
根据化学计量数计算写出ΔH的数值。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或判断易出现的错误
(1).未标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而造成错误。

(2).反应热的符号使用不正确,即吸热反应未标出“+”号,放热反应未标出“-”
号,从而导致错误。

(3).漏写ΔH的单位,或者将ΔH的单位写为kJ,从而造成错误。

(4).反应热的数值与方程式的计量数不对应而造成错误。

(5).对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忽略其标准是1 mol 可燃物或生成1 mol H2O(l)而造成错误。

5、盖斯定律
一定条件下,一个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总热效应相同,即反
B===a AΔ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