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汉军旗人陈良玉词风探源

合集下载

民国时期的汉军“旗香”

民国时期的汉军“旗香”

著《 黑龙江外记》 卷六仅记有简略一句 : “ 汉军 旧家 祭 先有 烧香礼 , 亦 春秋 举 行 ” 。关 于 汉军 旗 人 烧香 , 直到 民 国时期 , 东 北地方 有识 之士 开始给 予关 注 , 在 些县 志 、 旧闻 中有 所 描 述 。下 面就 民 国时期 汉 军 旗香的“ 神匠” 、 “ 议定 ” 、 “ 程序” 和“ 艺术” 等问题作 介绍 。
摘 要: 旗香 , 指汉军旗人及其后裔的烧香祭 祀活动。民国时期 , 东北地 区汉 军旗香活动很普遍 , 神 匠被称 为“ 单鼓
子” 、 “ 神将 ” 、 “ 姑娘 ” ; 香班与香主有 多种议 定方式; 仪式程序 包括 准备 阶段 、 请神 阶段 、 放神 阶段 和送神阶段 ; 旗香 包含 多种 艺术形 式, 如剪纸、 诗 乐舞、 雕刻 、 绘画等等 。民国时期的汉军“ 旗香” 延续 了 自清初 以来的祭祀传 统, 同时 又有所转 向, 与“ 民香” 有所 融合。尽 管如 此 , 汉 军旗 香仍表 达 了汉军旗人 作为 一个相 对独 立族 群的特 有精神 和
《 东北汉军旗香 的考察与研究》 一书 中也是 用 “ 神 匠” 来称呼的, 其理 由也是如此。
民国 旧志 中多处 提 及 “ 掌坛 者 ” 。《 安东 县 志》 ( 民 国二 十年 , 1 9 3 1 年) 卷八 : “ 单 鼓三 四人 多于午 后 来, 掌坛 者初 击 鼓 一 通 , 且击且歌 , 众 随之 ” ; “ 掌 坛 者著彩 帽请 神 作 附 体状 , 提双铡敲铮铮响” ; “ 掌 坛
东北 地 区汉人 的大 量 流入 、 清八 旗 制 度 的建 立 以及 汉军 旗人 自身精 神需 要 的基础上 得 以产 生 的 。其信
仰和形式虽然脱胎于“ 烧香 ” , 但不同于一般 的“ 民 香” ; 虽然吸收了满族萨满跳神元素 , 但仍坚持 了汉 文 化基 因 。因此 , 旗 香具 有强烈 的个性 特征 , 极具研 究价值。旗香的发展经历 了三个阶段 : 康雍 以前的 传 人 阶段 、 乾 隆至 清末 的发 展 阶段 和 民国迄 今 的消

俞龙成诗词

俞龙成诗词

俞龙成诗词
摘要:
1.俞龙成的简介
2.俞龙成的诗词作品
3.俞龙成的诗词艺术特点
4.俞龙成的影响与评价
正文:
俞龙成,字秋斋,号卧云,清朝晚期著名诗人、词人。

他出生于清朝晚期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酷爱诗词创作。

他的诗词作品广泛涉猎,包括山水田园、抒发壮志、感怀历史等多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俞龙成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其中尤以《秋斋集》、《卧云词》最为著名。

他的诗以清新自然、含蓄婉约见长,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抒发个人情感。

而在词作方面,俞龙成更是独树一帜,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

他的词作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诗,展示了他广泛的创作领域和才华。

在诗词艺术特点上,俞龙成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

他的诗歌以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为特点,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景物,表达情感。

而在词作方面,俞龙成则以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

他的词作既有咏史抒怀之作,也有山水田园之诗,展示了他广泛的创作领域和才华。

俞龙成在诗词领域的成就得到了当时文人的广泛认可,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词作品被誉为“清朝晚期诗词艺术的瑰宝”,对后来的诗人、
词人产生了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同时,俞龙成的诗词作品也被收录入许多重要的文学选集,成为后人研究清朝晚期诗词的重要资料。

总之,俞龙成作为一名清朝晚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在诗词创作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他的诗词作品丰富多样,艺术特点鲜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末汉军旗人陈良玉词风探源

清末汉军旗人陈良玉词风探源

清末汉军旗人陈良玉词风探源李珊珊【摘要】清末广州驻防汉军旗人陈良玉是晚清岭南地区越台词社的重要词人,他工诗,又善于填词.宗法浙西词派而得其清空醇雅;又身处清末的岭南地区,时局的动荡使他的词有黍离之悲,由此形成了陈良玉清雅之余更带抑郁悲哀之感的独特词风.%Chen Liangyu is an important Ci poet of the Ci-poetry'school of YueTai in the region of Lingnan,he is the Hans in the Manchu army and garrison army in GuangZhou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He is good at poem and also Ci.He learned the art "QingKong" style in the Ci-poetry'school in ZheXi;Influenced by the turmoil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region of Lingnan, his Ci have sorrowful emotion.Due to these reasons, Chen Liangyu created his own unique artistic style of Ci.【期刊名称】《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45)006【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陈良玉;词风;浙西词派;晚清时局【作者】李珊珊【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陈良玉(1814-1881)①,字朗山,一字铁禅,汉军镶白旗人,祖籍铁岭,广州驻防。

工诗,善填词,道光丁酉年(1837)举人。

[李鸿章简介_李鸿章的生平故事大全] 李鸿章传生平

[李鸿章简介_李鸿章的生平故事大全] 李鸿章传生平

[李鸿章简介_李鸿章的生平故事大全] 李鸿章传生平李鸿章是近代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名臣,李鸿章的生平故事中有着许许多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政治运动,接下来就跟随本文库一起了解李鸿章简介吧。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渐甫,号少荃、仪叟、省心,谥文忠。

清朝安徽合肥人,晚清重臣,建立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因其忠辅清,才干了得而闻名。

官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追赠太傅,追晋侯爵。

中国近代地方武装淮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

历经太平天国、捻军、洋务运动、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

着作收于《李文忠公全集》。

在经济上与英国的大财阀罗斯柴尔德家族有私人来往,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

有研究认为李鸿章属于亲大英帝国的派别。

李鸿章与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家世渊源李鸿章的先祖本姓许,从江西湖口迁至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今合肥市)。

李鸿章的八世祖许迎溪将次子慎所过继给姻亲李心庄。

李家到李鸿章高祖时,终于勤俭致富,有田二顷。

父亲李文安(1801年-1855年)经多年苦读,终于在道光十八年(1838年)与曾国藩同年考取同榜进士,使李氏家族成为当地名门望族。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李鸿章出生于合肥县磨店乡(今合肥市瑶海区东北部)。

李鸿章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大哥李瀚章(1821年-1899年),后来也官至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1835年-1873年),后来也都非富即贵。

科举出身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李鸿章在庐州府学被选为优贡。

时任京官的父亲望子成龙,函催鸿章入北京,准备来年顺天府的乡试。

鸿章谨遵父命,毅然北上,并作《入都》诗10首,以抒发胸怀。

其一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1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关于陈枚的介绍

关于陈枚的介绍

关于陈枚的介绍陈枚(?~1864),字简甫,号琴山,清朝官员,坊子区荆山洼镇东房仕村人。

清朝进士,军功赏戴花翎,钦加布政使,衔通奉大夫。

陈枚少时聪颖好学,胸怀大志,1834年(道光十四年)中举人,1840年(道光二十年)中二甲第九名进士。

入仕途后,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任湖南乡试主考官。

后升任浙江道使,监察御史转刑科给事中,掌兵科印,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督察驳正六部违误,监察、弹劾百官。

他为官清廉,忠于职守,后任四川永宁道使,镇压农民起义。

升任四川按察使,后因部属失守永宁城被牵连,降职为贵州铜仁知府。

贵州系苗、瑶少数民族居地,土司专横,社会混乱,民不聊生。

他上任后,夹心铲除土司霸权,惩治土豪劣坤,为民伸冤。

贵东首霸李天狗,依仗权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民愤极大。

他详究天狗案情,得知李天狗乱杀无辜、霸产夺妻的种种罪行后,遂决心除霸,以平民愤。

他一面奏折京城,一面假借邀天狗赴宴,于席间将其逮捕。

为了防止天狗同伙洗劫法场,他佯令午时东门处斩,暗将天狗西门砍头,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他还针对贵东民风蛮悍,好械斗,溺杀女婴的恶习,采取革除措施。

深入民间,与百姓倾心相谈,劝之以理,晓之以义,严之以法。

几年后,渐渐除掉恶习,贵东民风日益平顺。

他为官刚正不阿,倍受地方封建劣绅反对,加上天狗案件株连,得罪朝廷,即称病告退,回到故里。

晚年寄居潍县城里,闭门读书,著有《琴山诗抄》、《军中笔记》、《读史随笔》等。

1864年(同治三年)9月9日,外出游玩,卒于途中。

陈枚字载东,号殿抡,晚号枝窝头陀,娄县(今上海市松江)人。

画初学宋人,折衷于唐寅,参以西洋法,能于寸纸尺缣,图群山万壑,以显微镜照之,峰峦林木,屋宇桥梁,往来人物,色色俱备,其用笔之妙,与巨幅同。

雍正四年(1726)以供奉内廷劳,赏内务府掌义司员外郎衔。

乾隆元年(1736)与孙祜等同绘清明上河图,乾隆七年(1742)尝作鸦飞马健图。

生平简介见《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年,第1006页。

陈良玉

陈良玉

陈良玉
陈良玉,字朗山,汉军旗人,广州驻防。

道光丁酉举人,官广西知县。

有《梅窝诗钞》。

作品集
胥江司
胥江潮水歇,一碧唾江清。

入馔银鱼短,沿流木筏横。

盐愁关吏诘,衙共野猿争。

太息豺狼窟,前年此设兵。

宿白云倚山楼
露下森然万木稠,掩关人静意幽幽。

泉将鸟梦分中夜,风约松涛共一楼。

暗壑有光看误月,空山无寐坐惊秋。

村鸡未唱晨钟动,十五年前忆旧游。

三水道中和施星江明经韵
沿江短艇认鱼家,开遍桃花处处霞。

三水共趋江口合,一峰低让树头遮。

重凭野槛思吟侣,甫试征衫惜岁华。

谁信黄塘今夜宿,鹃声十倍客愁加。

于晦若上舍招饮寓园
懊恼林鸠故故啼,小园春尽得招携。

平池骤涨漂花雨,幽屐新黏迸笋泥。

野水鹭鸥芳墅外,夕阳楼阁断虹西。

一樽怀抱聊倾倒,扶杖归来径欲迷。

浈阳峡
朝岚荡初旭,绚烂空翠明。

群峰洗寒碧,朵朵芙蓉生。

今朝浈峡口,喜见天宇晴。

云日共朗媚,山水复深情。

近代以来清代汉军旗人研究的回溯与反思

近代以来清代汉军旗人研究的回溯与反思

存在对群体阶层关注不够广泛 、 与其他群体关 系混 淆等不足 。
[ 关键词] 近代 ; 清代 ; 汉军旗人研究 [ 中图分类号 ] K 2 4 9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7 — 5 6 7 4 ( 2 0 1 4 ) 0 6 — 0 0 1 8 — 0 5
余, 中国之人无有能言八旗真相者 。 ” 到清朝灭亡 , 才 旗 人 为 考察 点 , 对 近 代 以来 的 国 内 ̄ , - l / k 旗 汉 军研 究
有 真正 意义 上 的八 旗研究 , “ 既易代后 , 又可 以无 所顾 进 行 回溯 与反思 , 以便进 一步 推 动八旗 汉军 研究 , 甚
“ 八旗 者 , 太祖所 定 之 国体 也 ” , 为后 代 清统 治者 成 就 。『 2 而 此研 究 综 述 只 是对 近 三 十年 来 的 、 国 内 所 沿 袭 。对 八 旗 这 种特 殊 制 度 , 满 洲统 治 者 不允 许 的 、 主要 侧 重 八旗 汉 军 组织 研 究 总结 。 “ 历 史 是 人事 百姓妄加评论 , 所 以“ 自清 人 中 国二 百 六 十 七 年 有 的记 录 , 必 是 先 有 了人 才 有 历 史 的 。 ” 本 文 以汉 军
忌, 一研八 旗之所 由来 , 即论史学亦是重 大知识 。 ” 川 至八旗 制度 研究 。 汉 军 旗人 的研究 始 于 1 9 3 6 年 孟森 撰 写 的《 八 旗
孟 森 先 生 是 近代 以来 八 旗 研 究 的肇 始 者 , 他 于
一文 , 文 中详 考汉 军 佐 领 编制 , 阐 明汉 军 1 9 3 6 年撰成 的《 八旗 制度考实》 一文对八旗制度作 制 度 考 实》 了精深 的 阐述 。这篇 十 多万字 的 长文也 是 近代 以来 旗 人来 历 , 是 研究 汉军 旗人 的开创 之作 。 研究 汉 军八 旗 的开创 之作 。其 中 的《 汉军 佐领 考 略》 八旗 汉军 人 物 的研 究 显得 内容 丰 富 、 气 氛活跃 、 为 后来 者 研 究 汉军 组 织 开辟 了道路 , 奠 定 了研 究 基 形 式 多样 。 自孟 森 先 生 以来 , 汉 军旗 人研 究分 为 两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清代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清代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清代部分.txt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复习讲义 清代部分 知识梳理: 1.诗词: 吴伟业《圆圆曲》—号梅村,“梅村体”“江左三大家”“娄东诗派”开创者, 七言歌行体,吴三桂和陈圆圆的聚散离合,“叛明降清” 陈维崧《贺新郎》—号迦陵,“阳羡词派”代表词人,百无聊赖的“野老”,寥落之 感与故国之思。 纳兰性德《如梦令》—“楞伽山人”,风格近李后主,《饮水词》塞外纪行,边塞孤 寂思乡。 纳兰性德《金缕曲·赠梁汾》—与顾贞观一见如故,真挚友情对才士贤人的同情与不 平。 张维屏《三元里》—号松心子,“宣南诗社”“岭南三大家”歌颂三元里人民爱国壮 举,批判清政府投降政策。 龚自珍《咏史》—“今文学派”代表人物,“宣南诗社”(官场、士林、作者) 黄遵宪《哀旅顺》—“我手写吾口”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对清政府的愤慨,爱 国情怀。 2.散文 唐甄《室语》—“众为邦本”说,启蒙思想家。抨击封建君权,提出“自古以来,凡 为帝王者皆贼也。”(对话、 比喻) 方苞《狱中杂记》—“桐城派”“方苞、姚鼐、刘大櫆”《望溪文集》“术不可不 慎”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号“六分半书”,“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 集》对农民的尊重和同情。 《板桥题画》—— 种竹、养兰、写竹、画兰(以造化为师/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发展个性的社会、人生理想) 袁枚《黄生借书说》—创“性灵说”“乾隆三大家”“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启迪 学生。 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桐城派”《古文辞类纂》赞颂袁枚尽职尽责,抗议统 治者埋没人才。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饮冰室主人”打破桐城派的清规戒律,指出封建中国是老 大帝国,歌颂少年的朝气蓬 勃。 3.小说 蒲松龄《司文郎》—选自《聊斋志异》“ 聊斋先生”,科举制度的弊端,对比手法, 浪漫主义 +写实主义 吴敬梓《马二先生游西湖》—选自《儒林外史》“文木老人”八股取士制度下知识分 子狭隘庸陋的精神面貌。 曹雪芹《宝玉挨打》—选自《红楼梦》挨打意义,人物形象分析 刘鹗《明湖边美人绝调》—选自《老残游记》“鸿都百炼生”渲染烘托、侧面描写。 突出白妞歌声的美妙动人。 李宝嘉《制台见洋人》—选自《官场现形记》“南亭亭长、游戏主人”恐洋媚外的封 建官僚,对内作威作福,对 外奴颜婢膝。 4.杂剧“南洪北孔” 洪昇《长生殿》—唐明皇、杨贵妃,荒淫享乐、祸国殃民。融合唐诗、元曲 孔尚任《桃花扇》—“云亭山人”苏昆山、柳敬亭、老赞礼的唱词揭示明朝灭亡的内 在原因。(三个人唱词的思 想感情。) ◆ 模块一 吴伟业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娄东诗派开创 者。其诗取法盛唐及元、 白诸家,各体皆工,擅长以七言歌行体记述明末清初时事,后人称为“梅村体”。又 工词,早年多琦艳清丽之作, 中年后多悲壮侘傺之响。有《梅村家藏稿》。《圆圆曲》为七言歌行体叙事诗。 ◆ 模块二 陈维崧 陈维崧,字其年,号迎陵。其词才气横溢,近于稼轩,为清初“阳羡词派”代表词人。 少时 词风华绮丽,明亡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之音 , 由此 形成 了陈 良玉 独特 的词 风 。究其 原 因 , 陈 良玉 既学 习 了浙 西 词 派 的 清 空 醇雅 ; 又 身处 于清 末 的岭 南地 区 , 时局 的动荡 使得 他 的词有 黍离 之悲 。

南安) , 分 扰惠 州 ( 今广东 惠 州) 的河 源 和龙 川 。广西 按察 使东 莞人 张敬 修在 任 , 奉 召参 与 防剿 , 后 陈 良玉 参与 平定 , 事平 之后 , 张 敬修 请求 升其 为知 县 。 同治
愈 重君 , , [ 1 1 6 8 4 ; 其性 格耿 直豪 放 , “ 友 人 以文 字 相 质 , 能 指其 瑕 疵 , 直 言无 所 隐 。 - [ 2 1 5 1 4 著有《 梅 窝诗 钞 》 二 卷, 《 梅 窝词 钞 》 一卷 , “ 梅 窝” 二 字源 于陈 良玉 家居 近 越 王 山麓 , 辟 地种 梅, 因 此 而 得 名 。光 绪 元 年 ( 1 8 7 5 ) , 驻 防将 军长 善开 局修《 驻粤 八旗 志 》 , 总纂 樊 封 在 书稿 草创初 具 时 去 世 , 陈 良玉 与 刘 彦 明继 樊 封 为 总纂 , 加 以讨 论 、 修饰 , 杂记 、 故绩 , 皆其 手笔 。 陈 良玉善 为词 , 是越 台词 社 主要成 员 , 越 台词社
词作 确 实是 效仿浙 西 词派 的 。他 对 于浙西 词派 的学 习主要 是在 词 的体 制 和格 调 上 , 在 体 制 上 注 重 对 词 的声律 的把 握 , 在 词 的格 调 上学 习浙 西 词 的 清 空 醇 雅, 具 体表 现在 对词 的意 象选 择和 意境 营造上 , 大 多
2 O 1 6年 1 1月
内 蒙古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哲 学社 会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P hi l o s o p h y 8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元年 ( 1 8 6 2 ) , 被选 为通 州学 政 , 到任后 兼理 海运 。累

浙 西 词 派对 陈 良玉 词风 的 影 响
保 赏加 同知衔 , 升 知县 , 后 优先 补用 直隶 州知 州 。因 母 丧 回籍 服丧 , 服丧 完毕 后 , 将 要赴 部述 职 , 临行 前 ,
患 足疾 , 便 未赴任 。家 居期 间 陈 良玉 为 “ 学海 堂” 学
浙 西词 派 是 清词 史上 绵 延 时 问最 长 、 影 响 最大 的词 派 , 兴 起于康 熙 年 间 , 起源于曹溶 , 以朱 彝 尊 为 领袖 , 康乾年间, 厉 鹗 作 为后 劲 而 崛 起 , 其 主 导 的 词 风是“ 清空 醇雅 ” , 宗 法南 宋 , 尤 效仿 姜夔 和张 炎 。陈 良玉 及其所 在 的越 台词 社 学 习 的 都 是 以“ 朱、 厉” 为 代表 的浙 西词 派 , 其 友 人 为《 梅窝词钞》 所作序 言中 曾反 复提 及 , 如汪琼 所 言“ 论 词则 交推竹 坨并 及 樊谢 为 国朝 巨 手 , 谓 瓣 香所 在 , 宜 宗之 ” l 5 i 7 , 以及 “ 清 真 婉 约 足 以上 追 朱 、 厉” , 谭 崇 浚 所 作 序 言也 指 出
长, 又为“ 同文馆 ” 总 教 习 。好 奖励 后辈 才俊 , 博 览群
书, 留心经济, 尤善谈 文学, 与 粤 中名 流交 往 甚 多 。 光 绪七 年 ( 1 8 8 1 ) 九月 卒 , 年六 十七 。陈 良玉 为 人 公
正廉 洁 , 在 友人 陈璞 为其 所作 的《 即补 直隶 州知 州 陈
君墓 志铭 》 中, 记载 了他 在新 宁令 李延 福署 中 的事情
“ 县 有富 人讼 不得 直 , 知令 重 君 , 托 人 以千 金求 与 令
言, 君 张 目斥 之 去 , 署 中 人 咸 目君 为 迂 夫 子 , 令 知 之
“ 近从朱 、 厉, 远诉 姜 、 张. L 5 1 7 4 o , 这些 都说 明陈 良玉 的
余 更 带抑 郁 悲 哀之 感 的 独 特 词 风 。
[ 关键词] 陈 良玉 ; 词 风 ;浙 西 词 派 ;晚 清 时局 [ 中图分类号] : I 2 0 7 . 2 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7 6 2 3 ( 2 0 1 6 ) 0 6 — 0 0 3 2 — 0 4
陈 良玉 ( 1 8 1 4 一 l 8 8 1 ) ∞, 字 朗山, 一字铁禅 , 汉 军 镶 白旗 人 , 祖 籍铁 岭 , 广州 驻 防 。工 诗 , 善 填词 , 道 光 丁酉年 ( 1 8 3 7 ) 举 人 。其 父 宝长 为广 州 驻 防 , 父 亲 去 世后 , 他 以教 书赡 养 母 亲 。 曾任 职 于 新 宁令 李 延 福 署 中。咸 丰九 年 ( 1 8 5 9 ) , 有金 陵贼 窜 陷南安 ( 今 福建
成 立于 道光 二十 三年 ( 1 8 4 3 ) , 是“ 岭 南 词 史 上 最 重 要
的本 土词 社 ” 一 , 词 社 总体 创 作 风格 是 清 空 , 目前 已 《 梅 窝 词
钞》 存词 4 7首 , 词 风有清 丽婉 约之感 , 也 有 沧桑 悲苦
NO V. 2 01 6 V o1 .4 5 NO. 6
第 4 5卷 第 6期
清 末 汉 军 旗 人 陈 良玉 词 风 探 源
李 珊 珊
( 内蒙 古 大 学 文 学 与 新 闻传 播 学 院 ,内蒙 古 呼 和 浩 特 0 1 0 0 2 1 )
[ 摘 要 ] 清 末 广 州驻 防 汉 军 旗 人 陈 良玉 是 晚 清岭 南地 区越 台词 社 的 重要 词人 , 他X - 诗, 又 善 于 填 词 。 宗 法 浙 西词 派 而得 其 清 空 醇 雅 ; 又 身处 清末 的岭 南地 区 , 时局 的 动 荡 使 他 的 词 有 黍 离之 悲 , 由 此 形 成 了陈 良 玉 清 雅 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