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第七单元知识盘点(含字词、佳句、感知、考点)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有答案)

第七单元知识盘点(含字词、佳句、感知、考点)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有答案)

一、单元语文要素走进艺术。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二、单元课时目标和主题篇目课时目标人文主题文言文二则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能说出对《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话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心情,想象故事中描述的美好景象,体会艺术之美,背诵《伯牙鼓琴》。

)两篇故事都与艺术相关。

《伯牙鼓琴》歌颂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再现了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书戴嵩画牛》突出了牧童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月光曲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抓重点词句,体会音乐描绘出的美好画面。

(重点是学习第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背诵这一段。

)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

京剧趣谈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

)感受京剧的艺术特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口语同学之间通过口语交际了解我国古感受书法的魅力,宏部编六年级第七单元知识盘点(tán飞奔(bēi不要多加点。

不要写成答案:谱写键盘陶醉琴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字形的掌握。

别注意“琴”的下面是“今”。

3.多音字曝pù(曝晒)bào(曝光)轴zhóu(车轴)zhòu(压轴)弹tán(弹琴)dàn(子弹)相xiàng(亮相)xiāng(相信)题例: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以为(wéi wèi)世无足复为(wéi wèi)鼓琴者。

答案:wéi wèi解析:本题考查多音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每课重点词语解释、诗词注释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每课重点词语解释、诗词注释汇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每课重点词语解释、诗词注释汇总21.文言文二则伯牙绝弦伯牙绝弦:绝,断绝。

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

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好,表示悼念。

善哉:太好了若:好像破琴:把琴摔碎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复:再,重新书戴嵩画牛【原文】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注释】1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

2好:喜欢3宝:珍藏4锦囊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装起来。

囊(náng):袋子。

此处指画套。

5曝:晒6拊(fǔ)掌:拍手。

7搐(chù):抽缩。

8掉尾:翘起尾巴。

9然:认为是对的。

10婢(bì):女佣人。

【翻译】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

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

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

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鉴赏】书戴嵩画牛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22.月光曲谱写:写作(乐曲)等幽静:偏僻、清静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纯熟:指功夫深,技能熟练水天相接:水和天连接在一起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霎时间:极短的时间恬静:很安静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课本总结

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课本总结

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本总结一、单元概述部编本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围绕“人与自然”的主题,通过讲述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本单元共安排了4篇课文,分别是《只有一个地球》、《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和《示儿》。

此外,还安排了综合性活动和语文园地的内容。

二、课文内容1. 《只有一个地球》本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通过介绍地球的基本情况,如地球的大小、地球上的资源等,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我们要爱护地球。

课文内容丰富,数据准确,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球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

2. 《泊船瓜洲》这是一首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七言绝句。

诗中描绘了瓜洲码头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诗文简洁明了,意境优美,有助于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魅力。

3. 《书湖阴先生壁》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人通过描绘湖阴先生的庭院,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诗文通俗易懂,富有情趣,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4. 《示儿》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诗文内涵丰富,情感真挚,有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观。

三、综合性活动本单元的综合性活动以“我们的地球”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生态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内容包括调查身边的环保问题、讨论环保措施、设计环保标语等。

通过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四、语文园地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三个部分。

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中分享自己在课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借鉴;在“词语盘点”中积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提高自己的词汇水平;在“日积月累”中古代诗词,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知识梳理班别:六()班姓名:一、读拼音写词语。

shàn zāi wēi wēi jué xián chē zhóu jǐn náng pù sh ài( 善哉 ) ( 巍巍 ) ( 绝弦 ) ( 车轴 ) ( 锦囊 ) (曝晒)miù yǐpǔ xiě gāng qín yōu jìng máo wū zhú guāng ( 谬矣 ) ( 谱写 ) ( 钢琴 ) ( 幽静 ) ( 茅屋 ) ( 烛光 ) shī míng chún shú qīng yōu qín jiàn jǐng xiàng ( 善哉 ) ( 纯熟 ) ( 清幽 ) ( 琴键 ) ( 景象 ) táo zuì lái yīn hé máng gū niáng duàn duàn xù xù( 陶醉 ) ( 莱茵河 ) ( 盲姑娘 ) ( 断断续续 ) yì lǚ( 一缕 )二、四字词语。

22、断断续续水天相接微波粼粼越升越高波涛汹涌格外清幽23、无比漂亮无穷无尽约定俗成风雨不透不可开交戛然而止英雄气概三、多音字。

màn( 曝晒 ) zhóu( 画轴 )shāng(河水汤汤)曝轴汤wàn( 曝光 ) zhòu ( 压轴 ) tāng(汤汁)dé( 得到 ) qū( 曲折 )tán(弹琴)得曲弹de( 过得去 ) qǔ ( 乐曲 ) dàn(子弹)jìn( 尽力 ) jué( 感觉 )qí(奇怪)尽觉奇jǐn( 尽管 ) jiào ( 睡觉 ) jī(奇数)cháo( 唐朝 ) xiāng( 互相 )jiě( 揭开 ) 朝相解zhāo( 朝阳 ) xiàng ( 长相 ) jiè(押解)jiǎo( 角度 )角jué( 角色 )四、近义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基础知识》梳理总结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基础知识》梳理总结

1 / 3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
《基础知识》梳理总结
1. 易错字音
拊.
掌(fǔ) 抽搐.(chù) 驰骋.(chěng) 奴婢.
(bì) 恬.静(tián) 入场券.(quàn) 戛.
然(jiá) 荒谬.(miù) 尴尬..
(gān gà) 2. 多音字
汤⎩⎪⎨⎪⎧shāng(浩浩汤汤)tāng(鸡汤) 鲜⎩⎪⎨⎪⎧xiān(新鲜)xiǎn(鲜为人知) 3. 形近字
⎩⎪⎨⎪⎧哉(善哉)栽(栽种)
⎩⎪⎨⎪⎧巍(巍峨)魏(魏国) ⎩⎪⎨⎪⎧弦(管弦)舷(舷梯) ⎩⎪⎨⎪⎧谱(谱写)普(普通)
⎩⎪⎨⎪⎧莱(莱茵河)荚(豆荚) ⎩⎪⎨⎪⎧盲(盲人)育(教育) ⎩⎪⎨⎪⎧键(键盘)健(健康) ⎩⎪⎨⎪⎧缕(一缕)楼(楼房) ⎩
⎪⎨⎪⎧陶(陶器)淘(淘气) 4. 重点词语
谱写 钢琴 幽静 茅屋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景象 陶醉 断断续续
5. 近义词
恬静——安静
陶醉——沉醉 驰骋——奔驰
尴尬——难堪 继承——承袭
霎时间——刹那 6. 反义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21《文言文二则》1.《伯牙鼓琴》中,锺子期两次都领悟了伯牙鼓琴的情志,如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说“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锺子期说“汤汤乎若流水”。

由于这个“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伯牙鼓的琴曲是《高山流水》。

2.《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3.《伯牙鼓琴》中,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书戴嵩画牛》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文中,牧童看出了戴嵩所画《斗牛图》的破绽,指出两牛相斗,尾巴应是“搐入两股间”,而不是“掉尾相斗”。

文章告诉我们要养成细心观察、虚心请教的习惯。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5.从“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可以看出杜处士尤爱戴嵩《牛》图;牧童大笑的原因是: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相斗,谬矣。

6.“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要学某事,一定要向专业的人请教。

这样的语句我也会说:“驾车当问司机,做菜当问大厨,教书当问老师。

”7.琴弦.(xián)拊.(fǔ)掌处.(chǔ)士少.(shǎo)选曝.(pù)晒斗.(dòu)牛汤.(shāng)汤乎若流水搐.(chù)入婢.(bì)女8.文中字词解释志:心志,情志。

太山:大山、高山。

善哉:好啊。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一会儿,不久。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破琴:把琴摔碎。

足:值得。

复:再,重新。

所宝:所珍藏的。

拊掌:拍手。

搐:抽缩。

股:大腿。

乃:却。

掉:摆动,摇。

谬:错误。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9.句子停顿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相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10.“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7单元重点知识总结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小结《月光曲》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同情穷鞋匠兄妹俩,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

《京剧趣谈》本文由两篇与京剧有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表达了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强烈的自豪感。

目录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知识梳理总结 (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知识小结 (8)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测试(一)及答案 (1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测试(二)及答案 (20)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测试(三)及答案 (30)第7单元 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哉(z āi) 轴(zh óu)(2)...难写的字....巍:注意右下“鬼”字头部是“丿”,竖弯钩里是“厶”。

曝:左窄右宽,注意右下是“氺”。

2.词(1)...必须掌握的词......谱写 著名 皮鞋 钢琴 幽静 断断续续茅屋 琴声 烛光 失明 纯熟 清幽 琴键 霎时 景象 照耀 陶醉(2)...近义词...幽静~宁静 清秀~秀丽 陌生~生疏 纯熟~熟练 恬静~安静 陶醉~沉醉 著名~有名 霎时~瞬时 照耀~照射 微弱~柔弱 断断续续~陆陆续续波涛汹涌~波浪滔天 驰骋~奔驰 尴尬~难堪 虚拟~虚构 制服~治服 无穷无尽~应有尽有 风雨不透~密不透风 不可开交~不亦乐乎 约定俗成~相沿成习(3)...反义词...幽静→喧闹 微弱→强烈 陌生→熟悉 纯熟→生疏 陶醉→苏醒断断续续→连续不断 波涛汹涌→水平如镜 漂亮→丑陋 鲜明→模糊 虚拟→真实 传统→现代 奇特→普通 高妙→低俗 动态→静态 保留→舍弃 (4)...词语归类....①AABB 式词语:断断续续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 快快乐乐 安安全全 ②ABAC 式词语:无穷无尽 类似的词语:自生自灭 一生一世 无声无息 ③描写风雨的词语:风雨不透 类似的词语:风调雨顺 狂风暴雨 风雨大作 ④描写波浪的词语:波涛汹涌类似的词语: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惊涛骇浪⑤含有“然”字的词语:戛然而止类似的词语:蔚然成风嫣然一笑井然有序⑥量词:一首钢琴曲一根马鞭一套方法⑦动词:谱写乐曲凸显气概⑧修饰词: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微弱的烛光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雪亮的浪花恬静的脸美妙的琴声优美的姿态⑨描写艺术高超精湛的成语:笔走龙蛇笔精墨妙蚕头燕尾龙飞凤舞登峰造极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

第七单元单元语文要素:1.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2. 写自己的拿手好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

1.《伯牙鼓琴》中,锺子期两次都领悟了伯牙鼓琴的情志,如伯牙鼓琴志在太山,锺子期说“巍巍乎若太山”;志在流水,锺子期说“汤汤乎若流水”。

由于这个“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人们把 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伯牙鼓的琴曲是《高山流水》。

2.《伯牙鼓琴》选自《吕氏春秋▪本味》。

3.《伯牙鼓琴》中,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是因为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书戴嵩画牛》作者是宋代的苏轼,文中,牧童看出了戴嵩所画《斗牛图》的破绽,指出两牛相斗,尾巴应是“搐入两股间5.从“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可6.“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如果要学某事,一定要向专业的人请教。

这样的语句我也会说:“驾车当问司机,做菜当问大厨,教书当问老师。

” 7.文中字词解释。

志:心志,情志。

太山:大山、高山。

善哉:好啊。

巍巍:高大的样子。

若:像。

少选: 一会儿,不久。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破琴:把琴摔碎。

足:值得。

复:再,重新。

所宝:所珍藏的。

拊掌:拍手。

搐:抽缩。

股:大腿。

乃:却。

掉:摆动,摇。

谬:错误。

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8.“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锺子期死了,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出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人了,又要回到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和无边的孤独寂寞,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21《文言文二则》9.写友谊的词语:一见如故、形影不离、肝胆相照、志同道合、亲密无间、情投意合、情同手足……10.我国古诗常提及伯牙、锺子期的传说,如: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孟浩然《示孟郊》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部编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以及模拟试题1.课外阅读。

背影(节选)朱自清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①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②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1)短文主要写“父子车站离别,父子之情”,为什么要写“祖母去世,父亲失业”?(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人的儿子,父亲这样做完全是多此一举。

B.虽然儿子已长大,但在父亲的眼里,却永远是孩子,永远不会长大,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

(3)第3自然段中“说定”改为“说好”或“说过”好不好?为什么?(4)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①中“再三”和“仔细”表达的意思是否重复?(5)父亲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句中的“他们”指的是( )。

A.约朱自清出去游逛的朋友B.父亲在旅馆里熟识的茶房(6)对笼罩在《背影》一文中的哀愁凄凉的氛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种氛围是由课文中所描绘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衰败,父子离别,父亲“打去之期不远”等事情营造的。

B.这种氛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和思想性。

C.这种氛围是父亲晚年的心情不好,父子矛盾,削弱了对父子亲情关系的表现。

D.在这种氛围下,父亲还如此细心周到地关心爱护儿子,更显出父爱的真挚动人。

【答案】(1)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中祸不单行,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引出下文作好铺垫。

(2)B(3)不好。

因为“说过”只是顺便一说,改为“好”语气不如原来坚定。

而“定”表示已经决定了,更为恰当。

(4)不重复。

因为“再三”表示“多次”,说明父亲多次对“我”表示关心。

而“仔细”是一种状态,二者都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不矛盾。

(5)B(6)C【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2)、(6)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4)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

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4)(5)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故答案为:(1)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中祸不单行,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引出下文作好铺垫。

(2) B;(3)不好。

因为“说过”只是顺便一说,改为“好”语气不如原来坚定。

而“定”表示已经决定了,更为恰当。

(4)不重复。

因为“再三”表示“多次”,说明父亲多次对“我”表示关心。

而“仔细”是一种状态,二者都体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不矛盾。

(5) B;(6) C;【点评】(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6)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4)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辨析能力。

(5)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2.阅读与欣赏灾难突然降临的时候①这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每天忙碌的人熙熙攘攘。

8点30分,装满乘客的地铁缓缓启动,向下一个站点驶去。

②当列车行驶到两个站点中间地段时,突然一片漆黑,车也慢慢停下来。

车厢里的人一下像炸了锅似的,乱哄哄的如同马蜂窝从树上落到地下。

有人大声骂司机:“真是个笨蛋!”也有人说:“养你们这些人有什么用,简直是一群废物。

”③司机解释道:“突然停电,这是一次意外事故,我马上与调度中心联系。

”司机在黑暗中摸出手机,拔完号码后没有任何信号。

④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

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信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

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

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慰。

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

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的。

”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金额为300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

”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

”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

哭声、骂声、叹息声不绝于耳。

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⑤突然,黑暗中传出一个女孩稚嫩的声音:“妈妈,太阳落山了!”妈妈说:“宝贝,乖,天黑了,宝宝睡觉觉……”妈妈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

大家静静地听着,情绪渐渐地稳定下来,各自想着心事。

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我心脏病犯了,没带药,谁有急救药……”旁边的人就问:“谁有药?”人们开始纷纷问着,一个接一个往下传。

终于有人说:“我有。

”接下来就听到急急忙忙的翻找声。

⑦“找到了!找到了!”那人边说边把小药瓶递给挨着他的人,这人接过药瓶又传递给下一个人。

没有人组织,药瓶却像接力棒那样被有序地传递着。

⑧“唉呀!”一声惊叫,药瓶不知传到谁的手里时不慎掉到地上,那人急忙俯下身在地上摸,整个车厢的人都俯下身在地上摸,仿佛药瓶会在黑暗中流窜到车厢的任何一个角落。

终于有人说找到了,把药瓶又传下去。

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药瓶很快就传到病人手里。

黑暗中,不知是谁递过一瓶水,病人吃完药安静了下来。

⑨不知又过去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

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几个人手忙脚乱地把火扑灭了。

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

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⑩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牵手跟我走!”⑪话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手排成了长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着向下一出站口走去。

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

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⑫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

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查字典。

若按音序查字法,“紊”应先查________,再查________。

若按部首查字法,“紊”字应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请你为“紊”字再组一词:________(2)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面两个句子,想一想加点词用得是否恰当?如果用得恰当,请说说它的好处;如果不够恰当,请找出一个更好的词语替换它,并说说理由。

①不知过了多久时间,一个恐怖的声音打破了可贵的安静。

②有过落地的教训,接药瓶的手就格外认真。

(4)文章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突然停电时人们躁动不安的状况。

仔细阅读第⑤自然段,感受一下母女对话后地铁车厢里的气氛,仿照第②自然段的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描写出当时特有的宁静。

(不少于20字)此时,车厢里________。

(5)文中哪个片段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6)当灾难来临时,该如何应对?【答案】(1)W;wen;文或糸;6或4;紊乱(2)突然停电,地铁车厢内怨声四起;一位乘客心脏突犯,众人传递药瓶救治;有人点燃衣服照明,几个人赶忙将火扑灭;由一位盲人引领,大家手拉手走出地铁。

(3)①“可贵”用得好。

它写出了人们从慌乱暴动中开始冷静下来的状态,也表明作者对这一状态的肯定。

②“认真”用得不够准确,可用“谨慎”替换。

“谨慎”除了有“认真”的意思之外,还含有“小心”的意思,此处用“谨慎”更符合语境。

(4)仿佛掉下一根针都听得见,静悄悄的。

(5)对第11、12自然段印象深刻,将大家引领出黑暗的竟然是一位盲人,这说明在危难时刻,只要冷静、坚定,就可以发挥个人潜能,化解为难。

(6)要冷静、镇定,要用科学的办法,要互相合作。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4)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学生要在明确题目要求的前提下,一字不提愉快这个词语,但能用具体的情境准确,简洁的把当时车厢里特有的宁静表现出来。

(5)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

(6)谈自己的看法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W、wen、文或糸、6或4、紊乱(2)1、突然停电,地铁车厢内怨声四起2、一位乘客心脏突犯,众人传递药瓶救治3、有人点燃衣服照明,几个人赶忙将火扑灭 4、由一位盲人引领,大家手拉手走出地铁。

(3)①“可贵”用得好。

它写出了人们从慌乱暴动中开始冷静下来的状态,也表明作者对这一状态的肯定。

②“认真”用得不够准确,可用“谨慎”替换。

“谨慎”除了有“认真”的意思之外,还含有“小心”的意思,此处用“谨慎”更符合语境。

(4)仿佛掉下一根针都听得见,静悄悄的。

(5)对第11、12自然段印象深刻,将大家引领出黑暗的竟然是一位盲人,这说明在危难时刻,只要冷静、坚定,就可以发挥个人潜能,化解为难。

(6)要冷静、镇定,要用科学的办法,要互相合作。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