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 J
布列舞曲第二英国组曲巴赫教学

布列舞曲第二英国组曲巴赫教学【原创实用版】目录1.巴赫的第二英国组曲2.布列舞曲的特点和结构3.巴赫的教学方法4.布列舞曲在巴赫教学中的应用5.学习布列舞曲的意义和价值正文一、巴赫的第二英国组曲巴赫(J.S.Bach)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创作涵盖了宗教音乐、室内乐、协奏曲等多种音乐形式。
其中,第二英国组曲(English Suites)是巴赫为键盘乐器创作的一套四首组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二、布列舞曲的特点和结构布列舞曲(Bourrée)源于法国,是一种典型的巴洛克时期舞蹈音乐,以持续的快速节奏和活泼的气氛为特点。
它通常采用 2/2 拍子,由三个部分组成:主题、发展和再现。
在巴赫的第二英国组曲中,布列舞曲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展现了巴赫对法国舞蹈音乐的掌握和应用。
三、巴赫的教学方法巴赫的教学方法以严谨、系统著称,他注重对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巴赫常常将复杂的音乐形式和技巧融入到具体的作品中,使学生在演奏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这些知识。
四、布列舞曲在巴赫教学中的应用在巴赫的教学中,布列舞曲作为一首典型的法国舞蹈音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同时,通过学习和演奏布列舞曲,学生可以熟练掌握 2/2 拍子的节奏和快速演奏的技巧,为学习其他更为复杂的音乐作品打下基础。
五、学习布列舞曲的意义和价值学习布列舞曲对于钢琴爱好者和音乐学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拓宽我们的音乐视野。
其次,通过学习和演奏布列舞曲,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和音乐理解能力。
最后,布列舞曲作为巴赫的代表作品之一,学习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巴赫的音乐,从而提高我们的音乐素养。
总之,巴赫的第二英国组曲中的布列舞曲不仅是一首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作品,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工具。
巴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小传(Johann Sebastian Bach)2006-10-12 13:28巴赫的家族巴赫家族毫无疑问可以称得上音乐世家。
据权威的《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辞典》中“巴赫家族”条目记载,这个家族从巴赫的高祖到孙子共七代人,历经二百六十多年,从事音乐事业的多达78人,卓有成就的有14人,最杰出的当然还是约翰·塞巴斯蒂安。
J.S.巴赫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音乐家,他的哥哥也是一名出色的管风琴手,曾教他学习音乐,巴赫自幼就生活在良好的音乐环境中,“巴赫”这个名字一般就是指J.S.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这位伟大的“西方音乐之父”。
在欧洲音乐史上,不乏父子、兄弟或物翁婿相传的音乐家族,如英国的普赛尔家族和意大利的斯卡拉第家族;但在这些家族中只有法国的库普兰家族(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出过五代音乐家,其中以弗朗索瓦·库普兰最负盛名)或可与之媲美。
巴赫家族可算是人丁兴旺,他本人在二十二岁时与表妹玛利亚结了婚,共生下了七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他娶了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又生下十三个孩子。
但二十个子女只有九人长大成人。
巴赫去世后,他家的男性后裔没有活过第二代。
1843年,巴赫的最后一个孙子(当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出席了由门德尔松捐赠的巴赫纪念碑揭幕仪式。
他于两年后去世,从此享誉乐坛的巴赫家族就“断子绝孙”了。
象巴赫家族这样的音乐家族,在历史上是罕见的,在医学和遗传学上也是一个难解的谜。
十二平均律巴赫在音乐律制方面的巨大贡献是《平均律钢琴曲集》,他以创作实践证明了十二平均律的优越性和实用价值,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是“全部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钢琴音乐的《旧约全书》”(贝多芬的三十二首奏鸣曲则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
此前,键盘乐器多按“中庸律”调音,能够演奏的旋律音阶只有降B,F,C,G,D,A等大调和g,d,a等小调,作曲家在选调和转调上受到很大的限制。
J.C巴赫-卡萨德苏《c小调中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分析

J.C巴赫-卡萨德苏《c小调中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分析J.C巴赫/卡萨德苏《c小调中提琴协奏曲》的演奏分析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如今已成为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之一。
而在巴洛克音乐中,作曲家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被誉为其中一位杰出的作曲家。
他的作品《c小调中提琴协奏曲》是他在提琴曲目中的杰作之一,而改编自这首协奏曲的卡萨德苏版本更是广为人知。
巴赫出生在一个音乐世家,他的父亲是巴赫家族的创始人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
在孩提时期,巴赫开始学习多种乐器,包括键盘乐器和弦乐器。
这为他成为一位出色的作曲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c小调中提琴协奏曲》是巴赫创作于他在米兰期间的作品。
作曲时期为1773年至1775年,这一时期被认为是他作曲生涯的高峰期。
这首协奏曲也是他最后的一部提琴协奏曲,同时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
卡萨德苏是一位荷兰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他对《c小调中提琴协奏曲》作了改编和重新演绎。
他在改编过程中强调了作品的个人特色,创造出了富有表现力和独特风格的独奏乐段。
整首协奏曲分为三个乐章,分别是快速的第一乐章,悠扬的第二乐章以及活泼的第三乐章。
第一乐章包含了提琴与管弦乐队的鲜明对比,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卡萨德苏的演奏注重旋律和技巧的结合,以精湛的琴技表现出乐章的动感和激情。
第二乐章是整个协奏曲中最感人的部分。
卡萨德苏通过他的演奏,表达出了深情的旋律和悲伤的情绪,使听众完全陶醉其中。
他的演奏技法非常细腻,给人一种美妙的听觉享受。
第三乐章以快捷而活泼的节奏开始,展示了乐曲的活力和活泼。
卡萨德苏在演奏中加入了自己的即兴段落,使乐章更加出彩,同时也展示了他出色的即兴能力。
总的来说,J.C巴赫/卡萨德苏的《c小调中提琴协奏曲》是一首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品。
卡萨德苏的演奏在保持原作特色的同时,也添加了自己的个人风格和解读,使这首协奏曲更加生动和丰富。
作曲家巴赫生平介绍_巴赫家族介绍

作曲家巴赫生平介绍_巴赫家族介绍巴赫是一位超越时空的作曲家,巴赫在这一生中都是默默无闻,巴赫的一生是平淡的。
在宫廷世家出生、长大,他对音乐极富天资,在有生之年是一位著名的宫廷乐长,在他的晚年生活中在教堂中度过了安静的一生。
也许他在有生之年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但是在他死后的五十年中就已被世人遗忘。
但是在近一个半世纪中他的名气却在不断地增长。
巴赫把西欧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融为一体。
他集意大利、法国和德国传统音乐中的精华,曲尽其妙,珠联璧合,天衣无缝。
一般认为他是超乎时空的最伟大的两三位作曲家之一,而且有些人认为他是其中最伟大的作曲家。
巴赫的生平也许没有太大的大起大落,但是这样的气质,或者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却能够使的巴赫的音乐极富静怡的气质。
巴赫的生平在宫廷乐师的职业中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同时也精于宗教音乐的创作。
也就是巴赫在宫廷中的生活使得巴赫的音乐糅合了宫廷音乐的华丽辉煌以及宗教音乐的理智思考。
但是在巴赫死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巴赫确是最有音乐成就的音乐家。
巴赫生平是在安静与理智之中度过的,因此巴赫的音乐中体现出来的事理性的音乐之声,巴赫生平的晚年极尽贫困交加,巴赫晚年双眼失明和巴赫小时候偷看乐谱的经历分不开。
巴赫在西方音乐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音乐家,当然巴赫家族自然也是音乐世家,巴赫家族的的音乐成就在医学和遗传学上都是一个不解之谜。
巴赫的祖父是音乐家,父亲是音乐家,在巴赫的孩子中以及巴赫的兄弟姐妹中的后代中也有音乐家,从事音乐的人有五十二位音乐家。
人们一般所提到的巴赫家族是德国著名的音乐世家。
像这样的音乐世家,在西方的音乐史上也是鲜有的。
在音乐的熏陶下长大的巴赫自然也是少不了的音乐天赋。
巴赫二十二岁时与其表妹玛利亚结婚,共生下了七个孩子;玛利亚去世后,巴赫同女歌唱家安娜·玛格达蕾娜结婚,又生下十三个孩子。
巴赫的子女共有九人长大成人,其中就有三个孩子继承父业,成为很有影响的音乐家。
他的第三个儿子卡尔·菲力普·巴赫K.P.E.Bach长期居住于汉堡,被称为"汉堡巴赫";第七个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C.Bach长期居住于伦敦,被称为"伦敦巴赫",他们在音乐史上都很有地位,对海顿、贝多芬等都有直接的影响。
巴赫作品资料

巴赫作品资料1、巴赫为独奏古钢琴而作的协奏曲BWV972-987J.S.巴赫为独奏古钢琴而作的16首协奏曲,BWV972—987,1708—1717年作于魏玛。
这16首协奏曲分别为:1.第1号D大调;BWV972,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3的第九号;2.第2 号,G大调,BWV973,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8的第2号;3.第3号,D小调,BWV974,改编自马尔切洛(Benedetto Marcello)的双簧管协奏曲;4.第4号,G小调,BWV975,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4第6号;5.第5号,C大调,BWV976,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3第12号;6.第6号,C大调,BWV977,源头不详;7.第7号,F大调,BWV978,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3第3号;8.第8号,B小调,BWV979,源头不详;9.第9号,G大调BWV980,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4第1号;10.第10号,C小调,BWV981,源头不详;11.第11号,降B 大调,BWV982,改编自恩斯特(Duke Johann Ernst)的协奏曲;12.第12号,G小调,BWV983,源头不详;13.第13号,C大凋,BWV984,改编自恩斯特的协奏曲;14.第14号,G小调,BWV985,改编自泰勒曼的协奏曲;15.第15号,G大调,BWV986,源头不详;16.第16号,D小调,BWV987,改编自恩斯特的协奏曲。
这16首协奏曲,因均来目改编作品,艺术价值不大,但均改编自极优美的旋律,非常动听。
2、巴赫的乐队组曲BWV1066-1071J.S.巴赫为乐队所作的4首组曲,BWV1066-1069,其实应该叫做序曲。
这种序曲以歌剧序曲的范例写成,这类歌剧序曲原为路易十四的宫廷制定步态而作,后来成为流行的一种独立乐队作品。
因为它与凡尔赛宫有关,人们把这种序曲看成“太阳神”的权力及华贵的象征,它代表着王室的尊严与权力。
巴赫的这一套组曲表达的是至高无上的神的尊严。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和巴赫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和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巴赫莫扎特:1756年1⽉27⽇⽣于奥地利萨尔茨堡粮⾷街9号,1791年12⽉5⽇卒于维也纳,终年35岁。
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伟⼤的德国作曲家,⽣于德国波恩市,祖籍佛兰德,终年57岁。
肖邦:弗雷德⾥克·肖邦(1810-1849,终年39岁)伟⼤的波兰⾳乐家作曲家代表作:《马祖卡舞曲》、《圆舞曲》、《葬礼进⾏曲》、《⾰命练习曲》。
“巴赫”这个名字⼀般是指德国著名⾳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被称之为:“西⽅⾳乐之⽗”,1685-1750,终年65岁。
最伟⼤的德国作曲家之⼀,以创作《勃兰登堡协奏曲》、《b⼩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集》、以及⼤量的教堂⾳乐和器乐曲⽽著称。
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的⼈⽣都是跌宕起伏,但是只有莫扎特⼏乎⼀⽣⼤多数时候都穷困潦倒,贝多芬其实不缺钱,只是晚年时候⽐较穷,肖邦那个时候祖国波兰战⽕不断⾃⼰颠沛流离。
莫扎特在室内乐、交响曲、协奏曲和歌剧⼏个⽅⾯全⽅位出击,将他对社会的理解融⼊到他和谐美丽的⾳乐之中,他是以⾃⼰的痛苦融化为温柔的⾳符来抚慰这个世界。
贝多芬则是以他横空出世的交响乐震响着这个世界,将器乐的理解发挥到那个时代的极致,是直⾯⼈⽣且挥舞着时代的⼤旗。
莫扎特的⾳乐是⼀派天籁,贝多芬的⾳乐是⼀⽚浪潮。
莫扎特的⾳乐能够让我⼼们中粗糙坚硬的东西变得柔软,贝多芬的⾳乐能够让我们⼼中的柔弱淡薄的东西变得强硬。
莫扎特的⾳乐把痛苦点⽯成⾦化为美好的境界,贝多芬的⾳乐是把痛苦碾碎成药营养着⼈⽣升华为崇⾼的境界。
莫扎特的⾳乐是含有抚摸性质的,贝多芬的⾳乐是具有破坏⼒量的。
莫扎特给我们以信⼼,贝多芬给我们以勇⽓。
贝多芬站在遥远的前⽅,莫扎特就站在我们跟前莫扎特、贝多芬的⼩步舞曲都是欢快的。
莫扎特⼤部分都是欢快甜美的,只有少数如《安魂曲》和《第40交响曲》有些伤感。
巴洛克音乐提高记忆力14首

巴洛克音乐提高记忆力14首巴洛克音乐是一种流派音乐,始于17世纪欧洲。
这种音乐以其精彩的复调和独特的和声风格而闻名。
在近几年,研究表明,巴洛克音乐具有提高记忆力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可用于提高记忆力的巴洛克音乐:1.巴赫(J.S.Bach)的Brandenburg Concerto No. 3 in G Major这首音乐是由巴赫所写的品牌堡音乐会中的第三首。
它的伴奏乐器成分非常独特,包括3个小提琴、3个弦乐和4个吹管乐器。
这首音乐通过它的清晰优雅的和声,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抽象的知识,处理较难的任务。
2. 海顿(J.Haydn)的 Keyboard Sonata in C Major这首海顿的钢琴奏鸣曲在其复杂的和声中具有治愈情绪、提高自尊心的作用。
另外,它的跳跃式的旋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抽象的概念。
3. 威廉·勃朗特(W.F.Bach)的Sonata in F Major for Piano这首钢琴奏鸣曲的深刻和声和缓轻的旋律,可以帮助人们集中精力,而不受干扰。
它能够提高人们的专注力,使他们更好地掌握一些复杂的知识和任务。
4. 拉莫(J.de la Rahua),Passacaglia in D Major这首钢琴曲以其细节精湛而著称。
它带有能够促进记忆的古典音乐清晰和铿锵有力的声音景观、优美的旋律和清新的和声。
5. 霍尔托夫(J.C.Holtzoff)的Dance Suite in F Major这首音乐是一个有趣而充满活力的作品,包括狂欢舞曲和浪漫之间的微妙平衡。
与其他音乐相比,它的旋律更加清晰,更有力地激发了人的愉悦感。
它的高度弹性和鲜亮的色彩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6. 波赫(C.P.E.Bach)的Sonata in A Major for Solo Flute这首为单簧管而谱写的音乐是一个强有力的作品。
它有一个流畅、清晰而快节奏的旋律,可以激发人们心中的正能量,促进人们更好的记忆和学习。
巴赫作品资料

1、巴赫为独奏古钢琴而作的协奏曲BWV972-987J.S.巴赫为独奏古钢琴而作的16首协奏曲,BWV972—987,1708—1717年作于魏玛。
这16首协奏曲分别为:1.第1号D大调;BWV972,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3的第九号;2.第2 号,G大调,BWV973,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8的第2号;3.第3号,D小调,BWV974,改编自马尔切洛(Benedetto Marcello)的双簧管协奏曲;4.第4号,G小调,BWV975,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4第6号;5.第5号,C大调,BWV976,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3第12号;6.第6号,C大调,BWV977,源头不详;7.第7号,F大调,BWV978,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3第3号;8.第8号,B小调,BWV979,源头不详;9.第9号,G大调BWV980,改编自维瓦尔第的OP.4第1号;10.第10号,C小调,BWV981,源头不详;11.第11号,降B 大调,BWV982,改编自恩斯特(Duke Johann Ernst)的协奏曲;12.第12号,G小调,BWV983,源头不详;13.第13号,C大凋,BWV984,改编自恩斯特的协奏曲;14.第14号,G小调,BWV985,改编自泰勒曼的协奏曲;15.第15号,G大调,BWV986,源头不详;16.第16号,D小调,BWV987,改编自恩斯特的协奏曲。
这16首协奏曲,因均来目改编作品,艺术价值不大,但均改编自极优美的旋律,非常动听。
2、巴赫的乐队组曲BWV1066-1071J.S.巴赫为乐队所作的4首组曲,BWV1066-1069,其实应该叫做序曲。
这种序曲以歌剧序曲的范例写成,这类歌剧序曲原为路易十四的宫廷制定步态而作,后来成为流行的一种独立乐队作品。
因为它与凡尔赛宫有关,人们把这种序曲看成―太阳神‖的权力及华贵的象征,它代表着王室的尊严与权力。
巴赫的这一套组曲表达的是至高无上的神的尊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巴赫J·SBACH(1685——1750)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
他是巴洛克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由于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素有“音乐之父”的美称。
他的作品是历代著名作曲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的埃森纳赫城的一个音乐世家。
大约从十六世纪开始,巴赫家族就已经出现了一些著名的音乐家。
在这个家族所出的二十多代音乐家中,以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成就最高。
巴赫的父亲是一名中提琴手,哥哥是风琴师。
他早年丧父后,便在哥哥的指导下学习音乐。
幼年的巴赫对音乐兴趣浓厚,学起音乐来异常刻苦,很快便掌握了风琴、小提琴等乐器的演奏方法,同时也开始在作曲方面暂露锋芒。
他在上中学时就开始广泛地参加各种音乐活动,以后又在吕奈堡的教学里担任歌手。
这个时期,他在吕奈堡图书馆里阅读了大量的著名的音乐作品,大大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许多知识。
中学毕业后,巴赫开始了自己艰苦的音乐艺术生涯。
从1708年开始,他一直在魏玛、阿恩斯塔特和谬尔豪森的宫庭和教堂里担任乐师。
当时他的身份和地位都很低下,生活困窘,在这种状况下,他还是创作出了许多具有很高价值的作品。
巴赫一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祖国,因此他的作品最能反映当时德国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风貌与特点。
在这一点上,他和另一位巴洛克音乐大师亨德尔大相径庭。
亨德尔一直侨居国外,其作品风格受意大利等国音乐风格的影响较深,在创作上偏重于主调音乐,而巴赫的音乐是彻底的德国风格的音乐。
他是一位著名的复调音乐大师。
他的作品风格庄重而严谨,纯洁而虔诚。
巴赫技巧高超,作品内容深刻。
他对许多音乐形式都作了重要的发展了创新,如协奏曲、管弦乐曲和钢琴曲等等。
巴赫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体裁形式也十分多样,其中有风琴曲、钢琴曲、小提琴曲、大提琴曲、长笛曲、康塔塔、管弦乐曲及许多宗教内容的声、器乐作品等。
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法国组曲》、《英国组曲》、《赋格的艺术》、《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六首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马太受难乐》和《b小调弥撒曲》等等。
巴赫的英国组曲是17世纪键盘名作,根据最新考证应该写于巴赫服务魏玛宫廷时期(1708-1717)。
各曲都充满协奏曲的华丽精神,具有典型的德国风格,因为巴赫将乐谱献给某英国贵族,所以被称之为《英国组曲》。
《英国组曲》共有六号,在规模、表现力以及情感上都比巴赫的同类键盘作品《法国组曲》要庞大。
这些组曲有的短小但意境广博,有的具有浪漫的气息,有的清新内敛,有的庄严肃穆。
用现代钢琴来演奏这部巴洛克的复调作品更有一番迷人的风韵。
明朗、快乐又清澄的第一号;华丽却流露出女性般的柔美与优雅的第二号,而阴暗感伤味较沈的第三号,流露牧歌气氛的华丽组曲的第四号,有威严威、作曲法很用心的第五号,隐藏阴暗热情的第六号。
《英国组曲》的得名"英国”,前面已经提到过了。
音乐的基本结构和音乐的性质与《法国组曲》大同小异。
只是每首之前多了一个前奏曲,音乐的对比因素和结构的规模,都略有增强和加大。
在"小巴赫”里,也可以听到几首《英国组曲》中的段落。
如那首非常迷人、可爱的第20首《加伏特舞曲》,原为第三首g小调《英国组曲》中的第5曲:再如同样美丽的第18首,也是《加伏特舞曲》,是第6首d小调《英国组曲》中的第5曲: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是D大调的乐曲。
不是说每首组曲都是一样的调性吗?d小调的组曲怎么出来了D大调?对了,这种在小调中置入同名大调(d.D同名)的情形,也是《英国组曲》与《法国组曲》的一个不同。
巴赫一生对音乐艺术贡献巨大。
他继承和发展了前辈曲家的创作手法。
把复调音乐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小提琴协奏曲形式的完善出作了很大的贡献。
他的《布兰登堡协奏曲》为交响音乐的产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的钢琴音乐也十分突出,为后来贝多芬钢琴音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巴赫不但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演奏家和优秀的教育家。
他在世时生活贫困,作品无人过问。
死后数十年才得到人们的重视,被推崇为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大师。
1750年2月28日,巴赫在莱此锡逝世,终年六十五岁。
巴赫作品介绍:中文名称:法国组曲,英文名称:French Suites,资源类型:APE,版本:Gould,专辑歌手:巴赫Bach,地区:德国,语言:德语。
简介:Performer:Glenn Gould专辑介绍:组曲,是将可以独立又互有联系的几首乐曲组合为一个整体。
那时的组曲通常由四种舞曲组成:(1)阿列曼德舞曲,4/4拍子,多为沉稳的情绪。
(2)库兰特舞曲,活泼的3/4拍子。
(3)萨拉班德舞曲,也是3/4拍,但缓慢、凝重,常有悲哀的意味。
(4)吉格舞曲,是非常快的三拍子。
除这四个基本部分外,还可加入加伏特舞曲(中速,4/4)、小步舞曲(典雅的3/4拍)、布列舞曲(快速的四拍子,总是从弱拍开始)。
这些不同的节拍、速度、性格互为对比,但各组内的各曲,调性都是一致的。
例如第一首是E大调,所有各曲则都用E大调。
至于《法国组曲》为什么叫“法国”?据说是因为组合方式、音乐风格都有法国风格的影响。
但本质上,还是德国音乐。
凡是学过一段钢琴的,都弹过我们通常称为“小巴赫”的那本书,那里有几首就是选自《法国组曲》的,如第23首:这是第五首G 大调《法国组曲》中的第4曲,《加伏特舞曲》。
明快、优美而又典雅。
乐曲综合了复调与和声两种手法。
再如第24首《小步舞曲》,是第六首《法国组曲》中的第7曲.这套法国组曲是巴赫为第二任妻子安娜而写,充满了温柔和甜蜜。
这套法国组曲中,第四号是最意境美丽的,第五号是最脍炙人口的,第六号是最欢快的。
以下是我从美丽元素中找到的一篇乐评,虽然我对其观点有保留,但觉得有助于欣赏这部作品.所以转过来:听Gould先生的“法国组曲”仿佛又一次体验了那时的生活,每次听的时候,他那清新而自由的风格都深沉地打动了我。
我最喜欢的是第六首组曲,但放下我的喜好不提,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非常的真诚,深深地了解自己在演奏什么,必须演奏到什么样的水平。
他对巴赫作品的深切了解和掌握使得他在演奏时深深的溶入其中,这是你在其他人的演奏中很难找到的。
Gould先生演奏的巴赫超过了所有的人,他的演奏随着旋律起伏,而旋律又随着乐章起伏,这就是为什么巴赫的作品在Gould先生手下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富有诗意。
你可能会被被这些组曲不同的演奏方式所吸引,浪漫的、激情的、解析的,但Gould先生的演奏则会让你回味无穷……专辑曲目:Disc: 11.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I. Allemande2.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II. Courante3.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III. Sarabande4.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IV. Menuett I5.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V. Menuett II6. Suite No. 1 in D minor, BWV 812: VI. Gigue7.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I. Allemande8.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II. Courante9.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III. Sarabande10.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IV. Air11.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V. Menuett12. Suite No. 2 in C minor, BWV 813: VI. Gigue13.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I. Allemande14.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II. Courante15.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III. Sarabande16.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IV. Menuett -- Trio17.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V. Anglaise18. Suite No. 3 in B minor, BWV 814: VI. Gigue19.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I. Allemande20.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II. Courante21.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III. Sarabande22.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IV. Menuett (BWV 815a)23.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V. Gavotte24.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VI. Air25. Suite No. 4 in E-Flat major, BWV 815: VII. GigueDisc: 21.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I. Allemande2.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II. Courante3.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III. Sarabande4.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IV. Gavotte5.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V. Bourree6.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VI. Loure7. Suite No. 5 in G major, BWV 816: VII. Gigue8.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I. Allemande9.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II. Courante10.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III. Sarabande11.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IV. Gavotte12.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V. Polonaise13.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VI. Menuett14.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VII. Bourree15. Suite No. 6 in E major, BWV 817: VIII. Gigue16.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I.Ouverture17.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II. Courante18.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III. Gavotte I19.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IV. Gavotte II - Gavotte I da capo20.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V. Passepied I21.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VI. Passepied II - Passepied I da capo22.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VII. Sarabande23.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VIII. Bourree I24.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XI. Bourree II - Bourree I da capo25.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X. Gigue26. Overture in French Style, BWV831: XI. 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