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唇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一例报道

合集下载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诊治体会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诊治体会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诊治体会
钱佳莹;贺雪文;王莉;孙亚楠;李沂轩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卷),期】2024(23)1
【摘要】患者女性,81岁,因发现枕部头皮肿物渐增大3个月而就诊。

皮肤科检查:枕部头皮见1个约2.1 cm×1.0 cm×0.9 cm淡粉色分叶状团块,表面光滑无破溃,可见2处乳头状隆起。

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真皮内分叶状肿瘤团块,边界清楚,各分叶团块周边见一层较厚的基底膜带包绕,肿瘤团块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细胞异形明显,可见较多核分裂象,可见特征性毛鞘角化,缺乏颗粒层,肿瘤团块中央为无定形物质,部分囊腔见钙化灶。

进一步免疫组化检查示:CD34局灶阳性。

结合临床诊断为:增生性外毛根鞘瘤(PTC)。

予边缘扩大1 cm完整切除肿物,术后随访2年未有复发。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钱佳莹;贺雪文;王莉;孙亚楠;李沂轩
【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5
【相关文献】
1.1例肛周会阴部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2.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3.头皮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4.头部多发性脂囊瘤并发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5.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疣状癌变1例

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疣状癌变1例

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疣状癌变1例
尹爱娣;孙开华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1998(14)4
【摘要】患者女性,54岁,以“下唇糜烂反复发作7年,近2月出现肿物”收入院。

7年来,遇阳光刺激常致下唇唇红部出现疱疹,反复破溃、糜烂,部位不固定。

近2月来,下唇唇红部再度出现疱疹,并向外突出,呈菜花样生长。

检查:下唇唇红中部偏右侧有一2.5cm×1.5cm大...
【总页数】1页(P414)
【作者】尹爱娣;孙开华
【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病理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50.2
【相关文献】
1.疣状胃炎患者伴胃黏膜非典型性增生癌变的探讨 [J], 王博
2.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淋巴细胞性质的研究 [J], 李曙霞;于世凤
3.口腔癌前病变癌变机理研究进展-上皮-结缔组织相互作用在口腔粘膜癌变中的作用 [J], 李曙霞;于世凤
4.肥大细胞在口腔粘膜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病中的临床意义 [J], 平昭
5.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和癌变患者口腔黏膜组织细胞凋亡指数及其对癌变发生发展的影响 [J], 张锋娟;李伟;薛伟;宋长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颈部恶性外毛根鞘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头颈部恶性外毛根鞘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头颈部恶性外毛根鞘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徐剑;欧阳电
【期刊名称】《吉林医学》
【年(卷),期】2014(035)010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外毛根鞘癌(TLC)的临床诊治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TLC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手术24例,手术+化疗2例.采用SPSS18.0行生存分
析和对数秩检验.结果:22例位于头皮,4例位于面颈部.溃疡型7例,角化结节型19例.24例无复发,2例术后复发并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头颈科初治2例,非规范术后24例(肿瘤残留率66.6%).5年生存率为86.1%,手术切缘、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是否残留均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TLC是低度恶性肿瘤预后较好,TLC的治疗首选手术,建议安全边界为1.5 cm.
【总页数】3页(P2079-2081)
【作者】徐剑;欧阳电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医院,广东广州510240;中山大学肿瘤
防治中心头颈科,广东5100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外毛根鞘癌11例临床与组织病理分析 [J], 马爱冬;刘郭;赵凤英;史冬梅
2.外毛根鞘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J], 夏登梅;周铁军;徐基祥;熊霞
3.外毛根鞘癌14例临床病理分析 [J], 朱重梅;黄丽云;吴秋良
4.头颈部恶性外毛根鞘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J], 徐剑;欧阳电
5.左腘窝巨大外毛根鞘癌1例临床分析 [J], 王强;程勇;欧阳才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唇部恶性肌上皮瘤1例

唇部恶性肌上皮瘤1例
参 考 文 献
1 孙 开 华. WHO 肿 瘤 国 际 组 织 学 新 分 类 ( ) 北 京 : 断病 理 学杂 志社 ,0 0:2 上 . 诊 20 1 . 2 杨幼萍 , 刘泽 红 , 张建 民. 阴类似 横纹 肌 外 样 瘤 的 恶 性 肌 上 皮 瘤 l例 . 华 病 理 学 杂 中
月切 除送 检 。查 体 : 圆形 肿 物 2 0 m × 扁 .c
15 m × . c 有 薄 层 包膜 , 面 实性 略 . e 08 m, 切 半 透 明 : 下 瘤 组 织 呈 弥 漫 性 、 索 状 或 镜 条 岛屿 状 , 分 呈 菊 形 团 或 腺 管 状 , 双 套 部 无 层 腺 管样 结 构 。细 胞 轻 度 异 型 , 分 裂 像 核 可见 。免 疫 组 化 :k (+) vm t (+) cp ,iei n , A t (+) 恶 性肌 上 皮 瘤 即肌 上 皮 癌 属 cn i 。 罕见 肿 瘤 , 生 于 上 唇 且 年 龄 <5 岁 者 发 0 则更 为罕 见 。 常 因 间 变轻 难 与 良性 肿 瘤
害 Βιβλιοθήκη 寻常性 天疱疮 足慢性 、 复发性表皮 内 棘松解性大疱性 皮肤 病 。 可往正常皮肤或 黏 膜 上 出现 疱 性 及糜 烂性 损 害 , 仅 局 限 但 于 黏 膜 损 害 的 病 例 少 见 。 本 例 患 者 的 损 害 仅 仅 局 限 于 口腔 、 外 阴 黏 膜 , 有 及 且 2年 的 病 史 , 经 病 理 和 免 疫 病 理 检 查 , 但 表皮细胞 问有免疫 复合物沉积 , 符合寻常 天疱疮 , 皮 质 固醇 激 素治 疗 后 效果 显 经 著, 因此诊断可以确定 。黏膜寻常天疱疮 的诊断往往存在一定 的困难 , 早期易与 自 塞 氏病 、 黏膜边平 苔藓 、 阴溃疡 等疾 病 外 相 混 淆 。早 期 行 病 理 和 免 疫 病 理 检 查 是 确 定 的 关 键 。 可 排 除 毛 囊 角 化 病 和 家 族 性 良性 慢 性 天 疱 疮 。 皮 质 类 固醇 是 治 疗 黏 膜 寻 常 天 疱 疮 的首 选 , 量 通 常 为 1~ 用 15 g ( g・日 ) .r / k a 。损 害 仪 局 限 于 黏 膜 的 寻 常 天 疱 疮 一 般 预 后 良好 。

H3K27me3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的研究进展

H3K27me3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的研究进展

H3K27me3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的研究进展
林香桃;谈顺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2024(40)5
【摘要】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一种罕见的源自周围神经的软组织肉瘤,其组织学特征复杂且缺乏特异性免疫组化标志物,是较难诊断的肿瘤之一。

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三甲基化(histone 3 trimethylated on lysine 27,H3K27me3)的修饰是表观遗传中重要的基因沉默标志,参与调节细胞分化与增殖之间的平衡,其异常表达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

近年,随着H3K27me3作为MPNST的辅助诊断标志物应用于临床,已有进一步的研究。

该文现对H3K27me3在MPNST的发生、发展、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总页数】5页(P531-535)
【作者】林香桃;谈顺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病理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3
【相关文献】
1.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TBX2基因突变及相关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3.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MMP-2和TIMP-2的表达
4.MMP-9及TIMP-1在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5.H3K27me3表达缺失是散发性和放射相关性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一种高敏感性标志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并文献复习-精品文档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并文献复习-精品文档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并文献复习增生性外毛根鞘肿瘤(proliferating tricholemamal tumor, PPT)是一种显示有相似于毛囊峡部外毛根鞘分化的囊实性肿瘤,该肿瘤曾有多种名称,如增生性表皮样囊肿、增生性外毛根鞘囊性鳞状细胞癌、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等,不同的名称反映不同时期的作者对该肿瘤组织起源和生物学行为的不同解释[1] 。

查阅国内文献仅数例病例报告,较为罕见,现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8岁,以“左侧头皮皮下肿物6年余”为主诉,于2014年5月26日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普外科门诊。

患者于6年前偶然发现头皮下黄豆大小隆起,后逐渐增大,偶感皮肤发痒,无痛、无出血、无渗出。

查体:左侧头皮靠前囟处皮下隆起直径约1.5cm,皮肤表面未见发红、出血及渗出,按压肿物质地中等,活动度尚可。

门诊予以手术切除后送病理检查。

病理大体查见带皮组织一块,大小2.5*2*1.5cm,切面见一肿物,直径1.5cm,包膜完整,灰白色,质地稍硬。

镜下见肿瘤位于真皮内,境界清楚,主要由胞浆嗜酸的棘细胞样鳞状细胞组成,并形成小叶结构,相互连接或融合成巢状,条索状,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可见细胞间桥,缺乏颗粒层,小叶外为基底细胞样细胞,栅栏状排列,小叶中央见大量嗜酸性的致密均质非板层状的无定型角化物,其中并见钙化灶、细胞碎屑和胆固醇结晶。

免疫组化:CEA角化物(+),P63(+),CK5/6(+),CK7(-),CK8/181(-),E-cadherin(+),EMA(-),S-100少量散在(+),CD34(-)。

病理诊断:“左侧头皮肿物”皮肤增生性外毛根鞘肿瘤,建议密切随访。

术后随访4个月无复发。

2讨论PPT为皮肤附属器肿瘤,临床少见,是一种类似毛囊峡部外毛根鞘分化的肿瘤,易误诊为鳞状细胞癌[2] 。

女性多发,并且大多数患者为60岁以上,90%以上的病变位于头皮,其他部位由多到少依次为面部、躯干、背部和前额[3] 。

下唇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一例报道

下唇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一例报道

下唇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一例报道目的:通过报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malignant 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MPTT)患者1例,同时行文献回顾和相关讨论,以提升对其诊疗方法、病理特点的认识水平。

探讨下唇缺损的修复方法,并评价应用鼻唇沟瓣修复下唇缺损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2011年收治的1例下唇肿物6年患者,于2011年6月全麻下行下唇肿物扩大切除术+左鼻唇沟瓣修复术+右颊黏膜旋转瓣修复术。

结果:随访3年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重建后的下唇外形及功能恢复,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鼻唇沟皮瓣有转移灵活、血运丰富及成活率高等优点,对于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的缺损在美观和功能方面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鼻唇沟;皮瓣[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5)07-0034-03Wilson-Jones于1960年首次提出增牛性外毛根鞘瘤(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PTT),1983年第1次被报道。

又称增生性毛囊囊性肿瘤、增殖性外毛根鞘囊肿或增殖性毛囊囊肿,为一种罕见的皮肤附属器肿瘤。

老年女性常见,发病年龄在30~80岁,平均年龄65岁,男女比例2:1~5:1。

1 病例资料某女,68岁。

主因下唇肿物6年疼痛1月入院。

患者6年前发现下唇一绿豆大小肿物,无痛及明显不适,当时未诊治,肿物牛长缓慢,逐渐增大,出现轻微疼痛,1个月前下唇口内黏膜出现破溃,疼痛明显,影响进食,遂来我院求诊,门诊以“下唇占位,性质待排”收入院。

查体:一般状况良好,无发热、饮食二便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

专科检查:下唇可扪及一肿物,大小为3.5cm×2.5cm×1.5cm,质硬,边界尚清,触痛,与皮肤粘连,呈结节样,皮肤粗糙发红,覆以少量痂皮,下唇黏膜部分破溃面及白色瘢痕,肿物浸润达黏膜下层。

双侧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

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

CHIN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 March 2020, Vol.27, No.3 167 D O I: 10.16066/j.1672-7002.2020.03.015病例mm外耳道恶性增生性外毛根鞘瘤1例书梅、刘世喜\周光耀曾绪阳2,郑义涛\罗学羽中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病理科,闺川成都610041[关键词]耳肿瘤(Ear Neoplasms);耳道(Ear Canal);增生性外毛根鞘瘤(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增生性外根鞘瘤(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 PTT)是一种罕见的、具有向毛囊峡部外根鞘h皮分化特 点的皮肤附屈器肿瘤1与外t根鞘囊肿又系较密切目前 病因尚不淸楚,可能与感染、外伤、紫外线等危险因素+1丨义PTT是一种良性肿瘤.极少发生恶变,恶变后称为恶性 .增生性外毛根鞘瘤(malignant 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tumor, MPTT) PTT本身较少见,发生于外耳道并且恶变 的PTT更加罕见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因右耳流脓、耳痛、耳闷5少1余,于2017-丨丨-30人院:系统检查无特殊,内镜检查提 示右侧外耳道肉芽样物堵塞,局部呈颗粒状(阁1A),鼓 膜无法窥及人院后完善术前准备,于局麻下行右外耳道 肿物切除游离皮瓣外耳道成形术术中发现肿物呈浸润 性生长,淡红色,中央可见黑褐色颗粒状新生物突起,约 4 m m x3 m m,完整切除肿物及可疑病变皮肤约15 mm x 15 m m,内段切缘距鼓环约8 m m,切除病变后见鼓膜完 整,并于右耳后取替耳氏皮片植入术腔檀盖外耳道骨壁.将外耳道「丨皮肤边缘与植人皮瓣缝合,耳道填塞泰利必妥 纱条。

术后病理检查(图1B).镜下见肿瘤位于表皮及真皮 浅层,边界済楚,呈分叶状肿瘤细胞核大、深染,肿瘤细 胞多为棘细胞或基底细胞样细胞,排列呈巢状,癌巢屮央 偶见角化.部分K域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p63 ( + )、p53 (+ )、GATA-3 (+)、MIB-1 (+, 65%)、IV塑胶原(-)-病 迎诊断为恶性增生性外毛报鞘瘤:术后1、3、6、12个月耳 内镜常规耳道皮肤完整光滑,无狹窄、尤复发:随访 至术后16个』彳,发现外耳道内段皮肤粗糙、降起(图1C),局部活检提小•肿瘤复发_完善颞骨薄S高分辨CT (图1D)提示右侧外环道壁软组织欠光整,局部增厚,外耳道壁骨 质未见明显异常,右侧外耳道「丨缩窄、软组织影增厚;右侧 鼓室、乳突气房内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包绕听骨链完善术 前准备,患行再次接受右侧外耳道肿瘤扩大切除、右中坏 乳突改良根'治(开放式)及鼓室成形术(II咽),术中发现 右侧外耳道内段皮肤见颗粒样新生物,环形一圈约1.0 cm x丨.5 c m;鼓膜增厚、局部可疑穿孔,右侧鼓室、鼓窦及乳 突气房内见肉芽样组织充填,包裹听骨链扩大切除外耳道病变组织及全部外耳道皮肤送检,磨宽外耳道壁,清除 中耳病变,取邙屏软骨修M h鼓室外侧壁,》'筋膜修补鼓膜,生物膜拟盖乳突腔,明胶海绵填塞术腔术后病理提•右外耳道病变符合肿瘤M发,四周切缘及基底切缘未见 肿瘤累及,右中耳病变病理提示符合胆脂瘤型中耳炎:术 后患者进一步接受放化疗图1A术前1丨:内镜下肿物1^颗粒状B肿瘤位于衣皮及真皮f戈G, S巢状或团块状;肿瘤细胞多为棘细胞或拿•底细胞样细胞.排列呈巢 状,癌巢屮央")■见角化;部分K域叫见核分裂.HEx200.:C术后丨6个月复杏耳内fst尔外耳道前上及后噔皮肤祖糙、隆起.丨部呈颗粒状改 变,鼓膜增厚、呈瓷白色_〇颞骨薄层CT轴位示右侧鼓室.乳突气房 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充填,包绕听骨链,听小骨未见明显骨赓破坏征象2讨论PTT亦称为增生性外毛根鞘囊肿(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 cyst, PTC), |l|Wilson Jones于 1966年首次以 “增生性表皮样囊肿”提出,1%9年Pinkus发现其囊壁构 造与外毛根鞘相似而以PTC命名PTT好发于头皮,少部分 发生于颈、_、背、腹部及臀部、肘部、手腕等;发生于外沣 道者,尚未阽报道,f t性1-j恶性PTT之间-A存在争议,冇学者认为PTT 就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皮肤附屈器肿瘤Rangel等n将增生 性外毛根鞘瘤分为以下二组:丨组(良性):病灶局限,轻度 核异型性,缺乏有丝分裂活性,无坏死和淋巴血管的浸润;11组(低度恶性):组织学不规则,局部浸润,可向真皮和皮168 中国耳》咽喉头颈外科/2020年3月,第27卷,第3期下组织蔓延;丨丨丨组(高度恶性):浸润性生长,明显的核异 氣高度冇丝分裂和坏死,淋巴和血管浸价]组织学hPTT 肿物多S分叶状结构、边界淸楚、尤包脱,肿瘤细胞多呈 棘细胞样,形成不规则巢团状或条索状,中央常冇明显角 化,伴小囊或腺样腔隙形成,腔内有角化物质充填,形似毛 设分化细胞核轻度异®.冇不规则细胞闭埋于间质屮,甚至冇角化珠形成,易4鱗状细胞癌混淆,外毛根鞘型角 化是K分二者的一个重要指标W ifll'MPTT位置较深,多位 于真皮M甚至达皮下组织,表现为'S•润性生长、明显的核 异细、非典铟性高度有丝分裂和淋巴结转移R前尚无特 异性免疫组化标记物用于诊断M PTT, fl I.免疫组化研究仍 被用于PTT与MPTT的诊断和鉴別诊断中近年来,p53、ki-67等免疫组化指标成为研究热点.冇研究发现ki-67和p53染色在M PTT中表达增加w生物学行为方面.PTT特 別是M PT T ft冇复发和转移的潜能,"丨以发生局部淋巴结 转移.敁至远处和全身转移本组肿瘤位于表皮及S皮浅局部冇浸润,可见异常核分裂.淋巴和血管未见浸形态丨:属于低度恶性PTT组:而免疫组化检测p53 ( + )、M1B-1 (即k i-67)阳性 衣达65%,提示该肿瘤倾向于M P T T综介形态学和免疫 组化结Hi,该肿瘤可能代表了增小性外t根鞘瘤低度恶性 向高度恶性转化的过程:该肿瘤发生于外耳道,临床上需 巧皮脂腺癌、角化棘皮瘤、恶性黑色素瘤等鉴别:治疗上 M PT T ft选手术切除.广泛局部叻除肿瘤及周围1cm的常M织达到安全缘123*[5],术后应密叻随丨方除手术外,放疗和 化疗Ll被用于M发的M P T T,山于M PTT是一种罕见的恶 性肿瘤,已发表的病例数战少,尤法评估替代治疗的疗效 和安个性本例因发生于外耳逍内,受外耳道局部狭小的 解剖限制,手术切除病变并修U缺损外耳道难度增加采取叫耳氏皮片进行耳道缺损的修以,能有效防止术后 外坏逍狹窄患者术后定期随UV,于术后16个月查见肿瘤局 部M发综h, MPTT是极为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手术W 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耑长期随访,替代治疗仍需进一 步评佔参考文献[1] Alici 0, Keles M K, Kurt A. A rare cutaneous adnexal tumor:malignant 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tumor. Case R e p M e d, 2015, 2015: 742920.[2] Trabdsi A, Stita W, Gharbi O, et al. Malignant proliferatingtrichilemmal tumor of the scalp: a case report. Dermatol Online J, 2008, 14(8): I I.[3] Shctty PK, Jagirdar S, Balaiah K, ct a l. Malignant proliferatingtrichilemmal tum o r in y o u n g male. Indian .1 Surg Oncol, 2014, 5(1): 43-45.[4] K a r a c a S, K u l a c M,Dilek F H,ct a!. G i a n t proliferatingtrichilemmal tu m o r of the gluteal region. Dermatol Surg, 2005, 31(12): 1734-1736.[5] Ficlcke D R, Goldstein G D. Malignant proliferating trichilemmalt u m o r treated with M o h s surgery: p r o p o s e d protocol lor diagnostic work-up and treatment. Dermatol Surg, 2015, 41(2): 292-294.(收稿I M W: 2019-08-28)编辑干.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 美 容 医学 2 0 1 5 年 4月第 2 4 卷第 7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Ae s t h e t i c Me d i c i n e . A p r . 2 0 1 5 . V o 1 . 2 4 . N o .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 果说 明整形 美容缝 合技 术虽 然可 以有 效的预 防瘢
患者 1 例, 同时行文献回顾和相关讨论 , 以提升对其诊 疗方法 、 病理特点的认识水平。探讨下唇缺损 的修 复 方法 , 并评价应用鼻唇 沟瓣修 复下唇缺损的临床应 用。方法 : 对2 O l 1 年收治的 1 例下唇肿物 6 年 患者 , 于 2 O 1 1 年6 月全麻下行下唇 肿物扩 大切除术+ 左鼻唇沟瓣修 复术+ 右颊黏膜旋转瓣修复术 。结果 : 随访 3 年未 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 重建后的下唇外形及功能恢复 , 临床效果满意 结论 : 鼻唇 沟皮瓣有转移灵活 、 血运丰 富及 成活 率 高等优 点 , 对 于修 复 口腔颌 面部 肿瘤 术后 的缺损在 美观 和 功 能方 面能达到 良好 的 治疗效 果 。 [ 关键 词] 恶性增 生 性外 毛根鞘 瘤 ; 鼻唇 沟 ; 皮 瓣 [ 中图分 类号] R 7 8 2 [ 文献 标志 码] A [ 文 章编号 ] 1 0 0 8 — 6 4 5 5 ( 2 0 1 5 ) 0 7 — 0 0 3 4 — 0 3
L o wer l i p o f mal i gn an t pr ol i f er at i n g t r i ch i l em m al t u m or : a c as e r epor t
MI L e i , L I U Hu a i — qi n , MU C ai — qi n
应用 [ J ] . 中 国 当代 医 药 , 2 0 1 0 , 1 7 ( 1 8 ) : 5 6 . 5 9 .
定的差距 。 由此可见 , 重组人表 皮生长 因子能够显
著促进 皮肤 生长 、 减少瘢 痕 发生率 、 缩短 皮肤 愈合 的
时间 。并且 直接喷洒 患处 , 可 以减少 医生的工作量及
2 0 1 2 , 2 1 ( 5 ) : 7 6 6 — 7 6 8 .
【 1 O 】 刘 维政, 何明丰, 高振 和, 等. 重 组人表皮生长 因子(  ̄ h E G F ) 对污染性 I I 度创面 的疗 效观 察[ J 】 . 当代医学, 2 0 0 9 , 1 5 ( 2 7 ) :
编辑 / 何 志斌
[ 5 】 刘正茂 , 陈亮 , 柴琳琳 , 等. 微创美容缝 合术在面部急诊清

论著 ・
下 唇 恶性 增 生性 外 毛根 鞘 瘤一 例 报 道
米 磊, 刘怀勤 , 慕彩琴
( 榆林市第一 医院口腔科 陕西 榆林 7 1 9 0 0 0 )
[ 摘 要]目的 : 通 过报 道 恶性 增 生 性 外 毛根 鞘 瘤 (m a l i g n a n t p r o 1 i f e r a t i n g t r i c h ¨e m m a 1 t u m o r , M P T T)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S t o ma t o l o g y , Y u l i n F i r s t H o s p i t a l , Y u l i n 7 1 9 0 0 0 , S h a a n x i , Ch i n a )
[ 8 】 杨勇, 张彦标 , 孙鹏, 等. 重组人表 皮生长因子促进创面愈合 的临床观察 [ J ] . 华西医学, 2 0 1 0 , 2 5 ( 7 ) : 1 2 3 8 . 1 2 3 9 . 『 9 1 5 E 连英 , 武凤莲 , 李洋 .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与复合溶菌酶 联 合 治疗 儿童 烧伤 创 面 的效 果 研 究 [ J ] . 中 国美 容 医学,
痕 形成 , 但 愈合 时间和瘢痕发 生率相 比治疗 组还 是有

创中的临床应用 [ J ] . 重庆医学 , 2 0 1 2 , 4 1 ( 2 5 ) : 2 6 3 8 . 2 6 3 9 . [ 6 ] 陈文君 , 汪湛 , 杨 卫东 , 等. 应用整形 美容外科技术 急诊 颌 面部损伤临床 总结[ J ] . 中国美容医学, 2 0 1 1 , 2 0 ( 4 ) : 5 7 9 . 5 8 0 . 【 7 ] 赵彦林 , 廖渊 . 重组 人表皮生长 因子凝胶在烧 伤创面 中的
2 . 3.
用 的疗效观 察[ J ] . 国际口腔 医学杂志, 2 0 1 3 , 4 0 ( 2 ) : 1 6 9 — 1 7 1 . [ 3 1 7 = 永 中. 应 用整 形外 科缝 合技 术I 期修复 5 0 例面部外伤的
体会 『 J ] . 中 国卫 生产 业 , 2 0 1 3 , 1 3 7 . 1 3 8 . 【 4 】 杨 君彦 . 整 形 外 科 技 术 在 面 部 软 组 织 损 伤 修 复 中 的 探 讨 [ J ] . 医 药论 坛 杂 志 , 2 0 1 0 , 3 1 ( 9 ) : 5 4 . 5 5 .
患者 的痛苦 , 并且减少 患者 的经济 负担 。
【 参考文献】
【 1 】 张连生 . 观察面部外伤后行急诊美容缝合术后的临床 效果 [ J ] . 求医问药杂志, 2 0 1 3 , 1 1 ( 2 ) : 5 8 1 . 5 8 2 .
[ 2 ] 李浩 , 张纲 , 郑维银 , 托. 美 容缝 合 技 术 在 颌 面 部 创 伤 中 应
【 1 1 1 3  ̄ 晓红, 赵欣美, 赵正娟 . 重组人表皮生长 因子在创面美容 修复 中的应用[ J ] . 中国美容医学, 2 0 1 4 , 2 3 ( 3 ) : 1 7 5 — 1 7 6 .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1 1 - 1 7 【 修回 日期1 2 0 1 4 — 1 2 - 3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