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合集下载

3.14.4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3.14.4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学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能力目标:分析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目标: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学习难点】理解长征精神的含义,体会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说出红军长征的原因,以及起止时间。

2、红军在长征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你能说出来吗?3、说出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

4、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1、交流展示:(1)结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你能找出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省份吗?看谁找的全。

并能在图中指出瑞金、遵义、吴起镇的位置。

(2)《七律·长征》中说“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在长征中渡过了哪几条江、河,你能说一下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吗?(3)假如你是一名参加过长征的红军战士,你最难忘的事件是什么?2、合作探究:(1)长征是艰苦卓绝的,但红军却完成了,你认为长征胜利完成的原因有哪些?(2)伟大的长征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具有怎样的内涵?(3)学习遵义会议时提到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你是如何理解的?三、感悟历史,以史为鉴有这样一句俗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的确,长征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在今天的和平年代里,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四、知识梳理五、当堂反馈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右图是中共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据此回答2-4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案设计XXX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征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遵义会议及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研究,引导学生体会长征精神,认识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研究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XXX的长征。

遵义会议。

2、教学难点:认识遵义会议是XXX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视频的七律《长征》,让学生在诗歌的情境中来了解历史,激发研究兴趣,启动思维。

2、初步认识长征阅读讨论: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引导学生对长征的背景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长征。

4、整体感知长征过程A、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瑞金(展示红军开始长征时的图片资料)B、初期受挫设问:红军长征初期的处境若何?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伤亡过半。

长征刚一开始就人员损失过半,照这样走下去,红军还有希望吗?在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XXX提出了一个什么建议?C、历史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设问:这次会议是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召开的,红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讨论探究: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引导学生比较遵义会议前后红军处境发生的变化,理解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不仅对长征具有重大的作用,甚至对整个中国革命都具有重大意义。

D、冲出重围: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强调红军的创新精神)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的包围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辽宁省灯塔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灯塔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灯塔市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 2 课时)【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目标达成:1、了解红军长征原因路线及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2、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 )年()月( )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2、1927年9月,()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 )起义。

3、1928年4月,()、()与()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改编为( ),()任军长,()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4、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A、闽浙赣革命根据地B、湘赣革命根据地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中央革命根据地5.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在()A、广州B、井冈山C、南昌D、汉口6、带领部队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起义领导人是()A.朱德 B.周恩来 C.邓小平D.叶挺【创境激趣】利用第59页黄色板块导入新课【自学导航】一、长征开始和遵义会议1、原因:2、开始时间:3、遵义会议时间:内容:意义:二、长征胜利1、胜利的标志:2、长征胜利的意义:【合作探究】红军长征途中,除敌人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请在《中国红军长征示意图》上叔叔中央红军长征走过多少省;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的位置。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十三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新拨中学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选择题
1.(2008年福州市)“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

长征》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
A.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强渡大渡河
2.(2008年南充市)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3.(2008年天津市)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回答相关问题。

(1)依据地图所示,填写红军长征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名称。

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过雪山草地-
(2)红军长征共经过现今的哪几个省?
一、知识梳理。

3.14.5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3.14.5 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案(鲁教版八年级上)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归纳得出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
2.通过红军长征过程的学习,说出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3.在地图上简单描绘出红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和经过的重要地点,并能说出在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红军长征的演示,学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2.在小组讨论中合作学习,感悟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影视作品的宏大场面感染下,真切地体验长征精神的伟大,革命的艰辛,从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领导人多,参与长征的军队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

学习方式
以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辅以阅读、欣赏。

教学反思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前播放歌曲《长征》,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从下课的散漫状态快速进入学习的氛围中。

学过毛泽东的一首诗《长征》,你能背诵出来吗?”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亮点”,我觉得是长征精神的引入,使书本知识和生活世界沟通起来,“你认为长征精神具体包含有哪些精神?”、“‘长征精神已过时’的观点你认同吗?为什么?”通过这个设计,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落实到了实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1、长征的开始:(1)背景:由于和等人的指挥错误,红军第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长征开始。

(2)开始: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进军,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但人员伤亡严重,只剩下三万多人。

红军采取毛泽东的建议,向贵州前进,渡过,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2、遵义会议:时间:;地点:;内容:。

意义:。

3、遵义会议后红军长征的路线: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4、两次会师:年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会师;年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师,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5、意义:小组合作探究、分组讨论1. 学生活动:看长征路线图,试着到黑板前来画出红军长征的路线并说出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哪些地方?发生什么大事?学生展示: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

(学生画图并讲解)2.(1)回顾长征请写出红军长征途中经历的大事。

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两次会师;长征胜利。

(2)感悟长征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一点即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

(3)见证“新长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中国发展中上的“新长征”。

请写出洗雪百年国耻和特区经济腾飞的史实各一例。

香港的回归、深圳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

通过合作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勇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学习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

学习难点: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学习准备:多媒体一、课前预习1、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__________。

2、_____年_____月,党中央在_____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_____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主张。

3、_____年____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_____年_____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_____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_____年_____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_____,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经过: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贵州,突破乌江—召开______会议—四渡___—巧渡_____—强渡大渡河—飞夺_____—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二、分组学习,合作交流。

1.多媒体出示再探题,小组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以下探究:(1)欣赏《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想想看,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那些困难和问题?(2)长征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你认为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历史意义?长征精神是怎样的精神?2.挑选出三个小组展示互探成果,展示形式不限。

全班选出最优展示小组。

三、反馈检测,拓展运用。

(一)为检查学生对本课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提升的情况,多媒体出示检测题:1、“红军不怕远征难…金沙水拍云崖暖…”红军进行“远征”的主要目的是()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C.红军的一种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案)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案)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案)★自主求索——感知历史一、被迫长征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军队对发动第次“围剿”。

由于、等人的错误指挥,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进行。

二、被动长征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向前进,虽然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惨重。

在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提出红军不去,改向敌人力量的贵州前进,于是红军渡过,夺取贵州北部重镇。

三、长征转折——标志:会议的召开1.时间:2.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取消了;肯定;会后确定。

3.意义:会议确立了以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

四、长征胜利1. 会议后,在领导下,红军四渡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江,跳出了敌人包围圈;强渡河,飞夺桥,又翻过,进入甘肃。

2.1935年10月,党中央和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3. 年10月,和长征到达甘肃,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五、长征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集体智慧——感悟历史思考题一:红军长征过程中有哪些特别令你难忘的历史镜头(故事)(至少两个)?红军被迫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造成这个原因的原因又是什么?你能否以长征开始后的相关史实来说明它?思考题二: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诞生,期间经历了多少年?以1935年召开的哪一次会议为界,前后又各是多少年?你能否用相关史实来说明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实践题三:请两位同学合作完成“重返长征路”游戏。

(一位同学操作电脑,一位同学回答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思考题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长征所体现出来的伟大精神又是什么?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感想。

★风采展示——激情抢答(略)★个性拓展——史海探寻1.查阅关于博古、李德的资料。

两人在我国革命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查阅长征中两组令人肃然起敬的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导学案
知识目标:了解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原因,掌握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历史意义;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阅读地图了解历史,从课文和插图中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形成清晰的时空概念,正确复述发生在那里的重大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难点、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
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人物多(领导人多,参与长征的军队多),时间长,经历艰辛复杂,在
一节课内学生很难理清其线索。

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回忆、联系已学的四次反“围剿”知识,阅读开题字关于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指挥及危害,分析胜利和失败的原因
2、在学习战争、战役等有关军事斗争的历史时,指导学生一定要掌握读图、用图的基本要求。

本课要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的地名,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

3、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教会学生分析的方法,如比较、联系等。

要注意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4、组织、指导学生在课外欣赏毛泽东在长征时期写的其他诗词,观看反应长征的电影、电视剧和专题片等,并交流心得体会。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长征的开始和遵义会议
1、红军长征的原因:年月,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发动第五次“围剿”。

红军奋战一年,最后进行战略转移。

2、年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向前进。

3、遵义会议:
(1)时间:。

(2)内容:
(3)历史意义:
4、长征路线:
四渡,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强渡
——飞夺——翻过——通过——进入。

5、两次会师:年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会师;
年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师,宣告结束。

6、历史意义:
与探究:
二、合作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是什么?这一失误中中国共产党时如何解决的?对此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
2、请说出红军长征途中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取得长征的胜利靠的是长征精神,你认为长征精神是什么?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三、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学生自己列出学习提纲展示。

【达标测试】
1.“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里的“行军”指的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属于在这一“征途”中召开的是( )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3.遵义会议,从事实上被确立了谁为新的党中央领导核心()
A.周恩来 B.朱德C.邓小平 D.毛泽东
4.下列哪一词语能形象的概括这次会议的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A.开天辟地B.焕然一新C.生死攸关D.光明前途某校决定在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旅游”,重走长征路,体会长征意义,感受“长征精神”,。

据此完成5-7题。

5.根据所学知识,“重走长征路”的正确路线是()
A瑞金-遵义-吴起镇-泸定桥B瑞金-泸定桥-遵义-吴起镇
C瑞金-遵义-泸定桥-吴起镇D瑞金-吴起镇-泸定桥-遵义
6.下列对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7.下列的精神中,属于“长征精神”的是()①民主与科学的精神②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③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④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课后拓展结合:本课所学知识以及有关材料,请写一篇以长征精神为题的小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