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高考作文专家分析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忧与爱”评析及下水作文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忧与爱”(完整版)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江苏2012高考作文《忧与爱》解析江苏卷:《忧与爱》。
题目很大,需要落地:忧什么?爱什么?切忌忧与爱的对象大而空。
就题目本身而论,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作文。
关系型作文最关键的,就是不能舍弃一方,单写一方。
如果考生的题目只在开头或结尾提“忧”,中间主要写“爱”,那么文章一定会跌倒三类。
反之亦然。
当然,关系型作文,从忧或爱中更看重一方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结合着对方行文。
比如,如果观点是“重爱贬忧”(让我想到最近当评委的一个辩题:爱国主义应该强调自豪感还是危机感),也要在写“爱”重要的同时写“忧”的问题,切忌扔到一方。
当然,深入地探讨“忧”与“爱”的关系,会推动立意更深刻。
最后,如果我们略微较真一点的话:为什么这个题目把“忧”放在了前面,把“爱”放在后面?由“忧”及“爱”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一种关系能够作用于哪些方面?除了比较容易想到的“忧国忧民”到“爱国主义”之外,“忧”到“爱”是否也是一种感情认知的通式?简言之,这个题目伸缩性很强,很验功力。
(刘纯)风格相承,思路有变——2012江苏高考作文随谈2012江苏高考作文题七、作文(7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2012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

2012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及点评:忧与爱童年时的梦可以来自于任何一种向往,老糕点房里飘来的香也算上一种,那是种香甜的酥,酥的杏仁,甜的三刀,香的芝麻。
要说糕点,那么山楂糕算得上是一绝了,那油亮的糕块上泛了琥珀的光,吃一口,舌尖上是满满的甜,舌下却铺着一排排的酸,再吃一口,便再也停不住嘴了。
老运河的古朴风情是让人迷恋的,夕阳照铜樽,满城牧笛声,伊人倚门望君踏归程,当地顶有名的也要数糕点房兰芳斋了。
老祖母干枯的手拉了小孙子白净的小胖手一路走进兰芳斋,一进大门,台前的伙计便笑了,老太太也笑了,小孙子则是不停地笑,“来块山楂糕!”“好咧!”只见伙计取下一块糕,拿出一张暗黄的油纸,三下两下就包好了,然后祖母的一分钱便从衣襟里滚出了出来。
“口当”的一声落入盘中。
然后笑吟吟地走了,风吹在老人花白干燥的头发上和孙子娇嫩的面颊,祖母哼起了小曲,声音穿过青石板,穿过无人问津的贞女牌,穿过了标有字样的老宅。
祖母和孙子穿过大门,进了堂屋又进了院子,来到槐树下,孙子口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也不去想饭后食用适宜,待老祖母拿着祖传的银菜刀“喀喀”几下,小孙子便迫不及待地捏了一片在嘴里,满脸满足的神情。
祖母见状,不禁笑成了一朵菊花。
“好吃吗?”“好吃。
”“好吃再买。
”“好吃再买!”然后,河也倒映看清水,水中的绿波,波中的倒影,青石板变成了臭柏油,三轮车变成了小汽车,小屋土屋变成了高楼,贞女牌的消失,这条河竟也不见底了。
在超市,他拿着一个棕红色的山楂糕,上面被打了黑白的条形码,服务员堆出一脸笑容:“先生,不如买这种促销的吧,它比兰芳斋牌的好卖多了。
”他停了一下,却依然将手中的山楂糕放在篮中。
回到家,儿子正在看电视,从袋中翻出个红棕色的块状物体,却被仍在一边。
“我买了山楂糕,这是你太奶奶原本最爱买给我吃的……”“别说了,我又不爱吃,我不知太奶奶是谁!”说着,便翻出一包薯片,咔嚓。
他叹了一口气,拿着它来到窗前,风很大,吹过他干枯的手和白发。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启示

一、聆听专家对2012江苏高考作文的评价
写大爱小爱都能得高分 --王继志(南京大学教授、博导)
考生可围绕三个题材领域来展开:第一块是私秘的亲子之情, 这是人性层面的忧与爱,是一种小的忧与爱;第二块抒发的是一 种家国之情,这是悲悯层面的,包括了对祖国、对故乡、对乡邻、 对人民、对土地的爱,这往往是众多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的情 怀,比如屈原、岳飞、文天祥等等,估计这些事例都很可能进入 考生试卷中;第三块表达的是全人类之情,又是我们说的终极关 怀,这是最高层次,属于一种最博大的,叫忧患层面的忧与爱, 或者叫做宗教层面的忧与爱。这三种题材有大小之分,评卷时不 能够根据题材来决定等级。考生写母亲如何爱他,他对母亲的爱 如何由不能接受到接受,把心理情感过程变化写出来,照样可以 得高分。虽然他写的小爱小忧,但他表达只要是很好的,完全可 以跟写普罗米修斯的拯救全人类的一样打分。
1. 写亲身经历 鼓励学生写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 自己熟悉或亲近的人。
2. 有真情实感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起于至微。”“ 至微” 就是指那些显示人性美、人情美,具有永久艺术价 值的细节及由细节所传递出的真情实感。朱自清的 《背影》中父亲蹒跚的步履、臃肿的身体艰难地跨 过栅栏为我买橘子的一段描写,感人至深,动人心 扉,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所以鼓励学生写自己的 真实感受,以我手写我心,打动阅卷老师,甚至赚 取他们的眼泪,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考生打高分,甚 至满分。
在整个阅卷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专家组对 优秀记叙文的推崇,很多阅卷老师感觉记叙文更容 易得高分,平均比议论文高5分。为避免在绝大多 数议论文作文中陷于平庸,今后课堂教学应加强记 叙文文体的训练。那么,专家青睐、阅卷老师欣赏 的记叙文有哪些特点呢?
优秀记叙文的特点
2012江苏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解析

评析 1.“忧与爱”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涵咏着丰 富的人文精神。“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 多”“暮年未敢忘忧爱,喜听三边奏凯音”(【宋】 刘克庄诗句)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让青年学 生来思考“忧与爱”的问题很有意义。 2. 材料选得好,便于考生从熟悉的材料中去窥见丰富 的内涵,使不同层次的考生可以“深者得其深,浅者 得其浅”,有利于选拔性考试拉开档次。 3. 用材料的形式而不是用以往的解说命题的提示语形 式,不会束缚考生的思路,有利于考生展开联想,从 不同的角度切入题意。
写作
1.本题适合多种文体的写作:首先,可以写 一般的议论文。 “忧与爱”之间的关系是 相互的,爱之深,忧之切。只有理解了这一 点,论述才能深刻、透彻。 其次,如果考 生能从《游子吟》联想开去,完全可以写出 有深厚的情感内涵的记叙文来。“忧”和 “爱”都是情感性的,本题也可以写作情理 交融的抒情文。
本班优秀作文
• 颜夏季---思路很巧妙—游子之于母亲,之于 国家 • 朱明君、李永超、杨雪、金雨薇、高紫晔、
本班优秀语段
• 1、爱与忧谁又能分得清?因为爱你而放你远 行;因为爱你而望着你渐行渐远的背影忧伤 至极。慈母手中之线 ,横竖交错,横一针是 爱,竖一针是忧,忧爱交织。无论千山万水, 还是风雨雷鸣,远行的人都不曾不孤单。--高紫晔
• 这3则材料实际上是在暗示写作“忧与爱”可以 从哪些具体的角度入手 • 第一则讲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与怜爱; • 第二则讲的是对祖国对大地的忧戚与深爱; • 第三则讲的是伟人心灵中那种博大的忧患与至 爱。 • 综合起来看,三则材料分别从亲情之爱、山河 之爱、宇宙命之爱三个不同角度切入,从日常 亲情到大好河山再到生命忧患,爱与忧的视野 越来越开阔,爱与忧的对象越来越丰富,爱与 忧的程度越来越厚重。
2012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全解析

2012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全解析_高考作文_范文先生网心怀隐忧,只缘大爱-2012年高考作文江苏卷全解析供稿/毛伟[江苏省苏州中学]真题再现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70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在这些神圣心灵中,有一股清明力量和强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声音,就在他们眼里,他们事迹里,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试题解析与学生考前约定:考试期间不讨论考试情况。
而语文考试结束后,倒是一向冷静、淡定何奇忍不住问我:“老师,你怎么不想问问作文呢?”看来,大家心情不错。
“忧与爱”是典型关系型题目,自江苏省高考自主命题以来,此题为继“山沉稳,水灵动”“凤头、猪肚、豹尾”“人与路”后,第四次考查关系型标题;加之平时有所训练,考生对今年作文题型自不会生疏。
看来,命题者并不想在审题上过多为难考生。
既为关系型标题,就需要考生弄清“忧与爱”可以构成哪些关系,结合材料判断出其中最合理最合情一组关系。
从此角度来说,降低审题难度,并不是说考生就无须审题。
首先看三则材料,涉及诗人、作家,孟郊诗句寓含亲情——忧与爱交织而成。
艾青诗句则可理解为游子对故土、民族国家忧与爱,这要求考生能考虑到诗句意外之意。
罗曼·罗兰则告诉考生伟人经历和品质中所体现出忧与爱,已超越了种族国界,带有宇宙情怀,表现为一种博大悲悯情怀。
由此分析可见,材料选择安排别具匠心,涵盖中外古今,内容广泛深切,情感内容呈递进关系,同时也揭示出这种感情永恒。
因此,忧与爱应理解成因果关系,因爱而生忧,忧中蕴含爱,爱是忧内核。
故而从材料看,考生行文重点宜放在“忧”上,从“忧”入手,“忧”中见“爱”;若重点放在“爱”上,写成爱中有忧,则不理想。
2012 江苏高考作文

忧与爱6月7日,“邀请您写高考同题作文”活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
7日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后,高考作文题目《忧与爱》也随之曝光。
截至7日下午7点,共收到同题作文的征文200余篇,微博体300余篇。
其中来稿作者有正在读高二的学生、语文老师、大学生,也有学生家长,以及一些文化界人士及部分网友。
对于这些作品,邀请了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于为苍教授给予点评。
作文1孙梦(公务员)在一条幸福的大道上,两个头戴纶巾的人相遇了,两人凝视、流泪,继而紧紧相拥。
“终于和你重逢了,因为世人的偏见,我们竟不能结伴而行,共看烟霞恋峦、柳丝依依”,忧大哥率先打破沉默。
“是啊,我们原本就是形影不离的一对,佛家曾有偈语‘由爱故生忧’,正是因为有了爱才有了忧,难道不是这个道理吗?”爱小弟一肚子委屈。
“不惟由爱生忧,因忧亦生爱,甚至‘忧之切,爱之深’。
赵太后正是因为听了触龙‘父母之爱子女,则为之计深远’的劝告,才使幼子走出溺爱、历练成长;孟子正是因为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才使后来人重视忧患意识事关国家存亡;孔子正是因为坚信‘士忧道不忧贫’,才为普天下迎来3000年修明政治!”忧大哥满腹牢骚。
“说得好哇!历览古今圣贤,无不把爱与忧相提并论,后来者不应该如此狭隘地把我们视为冬与夏、白天与黑夜。
”爱小弟附和道。
“把我们分开有什么好!陈后主‘隔江吟唱后庭花’,终落得国破人亡;李煜无忧无虑游上苑,终落得‘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凄惨命。
罢了罢了,这些亡国君不爱家国自然不忧家国,不忧家国自然……不说了,徒增烦恼!”忧大哥欲言又止。
“远的不说,现实不也是如此吗?瘦肉精、地沟油、三聚氰胺奶粉、染色馒头、一滴香火锅、勾兑醋、黑豆芽、旧皮鞋老酸奶、毒胶囊……这一桩桩一件件的食品安全危机,不也是因为管理者不忧、生产者不爱才造成的吗?舌尖上的中国少不了忧也少不了爱,正因为‘爱’美味才更要‘忧’美味,反过来,也只有‘忧’美味才是真正的‘爱’美味。
”爱小弟指点江山,爱国忧民。
201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精选细评40篇解析

201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精选细评40篇【高考作文题】根据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予吟》)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强烈的慈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毋须探询他们的作品或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行述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患难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忧与爱(我是小草)我是一颗种子,渐渐发芽,长成一株草,虽然我处在夹缝中,但我始终没有忘记我的使命:茁壮成长。
不要担忧我的成长。
我是一株有志向的草,我不需要上天的怜悯与呵护,我只要一片蓝天,让我在与周围的石头抗争时能够存在念想与美好的愿望,成为我前进的动力。
我只要一片土地,这片土壤也许并不肥沃,但只要能容纳下我的根,这就是最好的土壤。
妈妈曾经教育我;无论前方多么坎坷,内心多么矛盾,请你都要义无反顾地奔向前方。
所以不要过分地担心、忧虑,我有我自己的方向。
不要忧虑我的未来,我的未来我做主。
我就是我,我不是畸草。
我要把我的青春与未来夺回来。
我曾否定草妈妈为我铺好的路:做一株名贵的植物,被人陈列于室中,免受风吹雨打。
可,可这还是草吗?这是一株懦弱无能的“伪草”。
而我需成为一位“勇者”,就算风再大,雨再烈,也决不投降。
不要给我太多的水和养分。
过量的水会冲刷我的根,让它无处安放。
太多的养分会闭塞我的心,让它不再进取拼搏,忘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营养,久而久之,我就不再有目标,有动力,只会安居于人类的庇护下。
再也唱不出雄壮的歌曲,“袖手无言”,岂非“味最长”。
不要帮我搬开石头,石头是我的依靠,石头看似碍了我的成长,人类有所不知,是它诞生了我这位“跋涉者”。
这看似爱的举动,对我而言就是莫大的伤害,我那弱小的茎,经过它的磨炼却变得健硕无比,我那纤细的根在它的锤炼下,如飞梭般四处扩散。
201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

201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一、前言高考是每个中国学生的重要时刻,语文作文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考核内容。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引发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就该题目展开分析,探讨对应的思路和写作技巧。
二、题目分析2012江苏高考语文作文的题目为「时间的抉择」。
该题目要求考生就时光流逝和人生抉择的关系展开论述,思考时间的价值,生活中需要作出的抉择以及如何抉择。
这是一个哲学性较强的题目,要求考生深入思考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的论证。
三、写作思路1. 引出话题作文的开头应该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对时间和抉择的思考。
可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事实或者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引出话题。
2. 论述时间的价值接下来,可以从个人、社会和世界等不同层面论述时间的价值。
时间对于个人来说,是有限且不可逆的。
我们应该充分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并充实自己的生活。
在社会上,时间是进步的动力。
只有善于利用时间,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时间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非常宝贵,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将时间用于有意义的事情上,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3. 探讨生活中的抉择接下来,可以讨论生活中常常需要做出的抉择。
抉择是人生中一项重要的技能,我们需要在不同选择之间做出明智的决策。
例如选择大学专业、选择工作、选择生活伴侣等。
这些抉择会直接影响我们的人生轨迹和未来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抉择。
4. 论述抉择的原则和方法最后,可以总结出做出抉择的原则和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预测、咨询和参考他人的经验等方式来做出抉择。
同时,我们也应该倾听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己的直觉。
在做出抉择时,我们应该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并且要有勇气承担抉择所带来的后果。
四、写作技巧1. 深入分析在论述时间的价值和生活中的抉择时,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和举例来加强论证。
例如,可以引用名人名言、历史事件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 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 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
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 就在他们的眼里, 他们的事迹里, 就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
(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题解】
试题沿用了往年提示语(材料 +题目的形式,但有一些变化,材料不是对命题中有关概念的解释或解说,而是引用了古今中外有内在关联的三则材料,从中引出题目。
而这三则材料又有明显的提示、引导的作用,实际上降低了审题的难度。
前两则材料考生都很熟悉,一是出自孟郊的《游子吟》 ,一是出自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第三则来自罗曼·罗兰的《巨人传》。
这 3则材料实际上是在暗示写作“忧与爱”可以从哪些具体的角度入手,第一则讲的是母亲对儿子的担忧与怜爱; 第二则讲的是对祖国对大地的忧戚与深爱; 第三则讲的是伟人心灵中那种博大的忧患与至爱。
忧,指担忧、发愁。
它是对外界事物担心的一种程度, 表现为双眉紧锁、额部肌肉收缩、思维定向 (只思虑他所考虑的问题,不想其他。
爱,是对人或事物亲近、关切、扶助、投入的心理取向。
当被某事物所感动,或者被深深地感动时, 这种心理取向体现得更为强烈。
“忧与爱” ,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性的,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忧源自于爱。
无论是忧还是爱,都来自于那颗滚烫的“心” ,这从繁体字“憂”和“愛”的字形上可以得到启发。
【评析】
我认为这道题目出得不错。
1.“忧与爱”是中国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内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忧时原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
” “暮年未敢忘忧爱,喜听三边奏凯音。
” (【宋】刘克庄诗句在今天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让青年学生来思考“忧与爱”的问题很有意义。
2. 材料选得好, 便于考生从熟悉的材料中去窥见丰富的内涵, 使不同层次的考生可以“深者得其深, 浅者得其浅” ,有利于选拔性考试拉开档次。
3. 用材料的形式而不是用以往的解说命题的提示语形式,不会束缚考生的思路,有利于考生展开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切入题意。
4. 这个题目甚至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个突破,它不是一味地“歌德” ,它有利于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社会、人生,体会深沉博大的情感,也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写作】
1. 本题适合多种文体的写作,可以写作一般的议论文,也可以写作叙议结合的散文、杂文。
有人认为这一类带“与”字的题目,不适宜写记叙文,我不这样认为, “忧与爱”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 如果考生能从《游子吟》联想开去,完全可以写出有深厚的情感内涵的记叙文来。
“忧”和“爱”都是情感性的,本题,也可以写作情景交融的抒情文。
2. “忧与爱” ,可写的内容很多,考生可从三则材料暗示的几个方面,也可从“外界事物” 、“人或事物” 等许多方面打开思路, 作为 40多万人同写一题的高考作文, 要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 在新颖和独特上花功夫。
3. 这个题目比较大,写好本题的关键是在构思时要化大为小,大题小做。
本题的题眼是与“爱”紧密相关的“忧” ,忧的内涵很丰富,与“忧”有关的词语很多,如忧愁,忧烦,忧愤,忧患,忧惶,忧惧, 忧煎,忧苦,忧劳,忧虑,忧闷,忧戚,忧伤等等,首先要给“忧”定位,是何种类型的“忧” ,其次要考虑“忧”什么。
把“忧与爱”化小,化实,化具体,文章就好写了。
4. 需要注意的是, 中国历史上忧国忧民的仁人志士很多, 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大路货” , 避免“套话作文” 。
5. 1982年的高考试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近年也有过“忧与乐”一类的模拟题,考生一定要注意本题与这些题目的些微区别。
以上两题,有“先后”关系,而本题中“忧”和“爱” 则不存在先后关系, “忧”和“爱”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性的,是一体两面的,爱之深,忧之切,忧源自于爱, 正如艾青的诗句那样,忧是流泪的爱,无论是忧还是爱,都来自于那颗滚烫的“心” ,这从繁体字“憂”和“愛”的字形上可以得到启发。
只有理解了这一点,论述才能深刻、透彻。
(作者高朝俊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授、高考作文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