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课外阅读交流课--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1.了解诗歌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
3.体会诗歌情感。
一、导入新课“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苏轼对王维诗画融合、相得益彰特征的精辟评价,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竹里馆》,感受那不同凡响的意境。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学习《竹里馆》(一)走近作者明确:【王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王维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
【代表作】诗作《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
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因而常常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
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篁huáng2.听示范朗读3.再读诗歌,结合注释了解大意。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重点词语幽篁:幽深的竹林。
深林:这里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独坐幽篁,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来相映照。
诗的大意: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三)细节探究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明确: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
初中课外唐诗教案

初中课外唐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唐诗《春晓》。
(2)理解唐诗《春晓》的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生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学会欣赏唐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追求美好未来的信念。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唐诗《春晓》。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了解唐代诗人孟浩生的生平事迹及诗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2)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唐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唐诗《春晓》及其作者孟浩生。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唐诗《春晓》,感受诗的韵律和节奏。
(2)让学生结合诗的内容,思考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等。
(2)分析诗中的意境,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 文学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唐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美好的情感。
6.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诗中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意境。
8.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唐诗《春晓》。
(2)写一篇关于诗中意象和意境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解析、文学鉴赏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唐诗《春晓》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初中古诗伴读教案

初中古诗伴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的字词理解、句子翻译、作者背景、思想内容和文化价值。
2. 教学难点:古诗中的关键字词、句子翻译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故事、历史背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古诗,通过查找工具书或参考资料,理解古诗的字词、句子,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古诗中的难点问题,如关键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4. 探究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分析古诗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价值意义,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5.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重点讲解古诗中的难点问题。
6.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古诗的字词填空、翻译和赏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的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古诗背诵情况: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背诵古诗。
2.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学生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古诗练习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学生学习反思:收集学生的学习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改进需求。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指定需要学习的古诗。
2. 参考资料:与古诗相关的背景资料、注释、译文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文本、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七、教学内容1. 古诗文本的学习和理解。
初中诗词赏析课外阅读教案

初中诗词赏析课外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赏析经典诗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象、意境、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诗词的美感,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词选材:选取初中阶段适合学生阅读的经典古代诗词,如《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等。
2. 诗词类型:包括山水田园诗、边塞诗、豪放词、婉约词等不同类型。
3. 教学方法:采用阅读、讲解、讨论、写作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1.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选定的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意象、意境等,掌握诗词的基本情感和哲理。
2. 讲解分析:教师对诗词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外延,引导学生体验诗词的美感。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诗词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和交流。
4. 写作实践: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写作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测试或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诗词内容、意象、意境等的理解程度。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创作的诗词在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质量。
五、教学资源:1. 诗词文本:选取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经典古代诗词。
2. 参考资料:有关诗词的解析、注释、背景介绍等资料。
3. 教学工具:如黑板、多媒体设备等。
六、教学时间:根据教学计划和具体情况进行安排,一般情况下,每首诗词的教学时间为1-2课时。
七、教学建议:1. 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阅读和赏析诗词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2.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诗词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4. 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诗词中的情感和哲理。
古诗阅读教学教案设计方案

古诗阅读教学教案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1. 古诗欣赏:选择经典名篇,深入解读其内涵和艺术特点;2. 古诗写作:引导学生通过模仿古诗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创作自己的古诗作品;3. 古诗朗诵:练习古诗的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 选择一首简短的古诗,进行集体朗诵,并询问学生他们对古诗的印象和感受。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解释为什么会喜欢。
2. 古诗欣赏- 选择一首经典的古诗,如《登鹳雀楼》。
- 教师先朗读全诗,然后逐句解读其意境和形象。
- 鼓励学生对每句诗进行分析和发表个人见解,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古诗。
3. 古诗写作-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模仿,并参考原诗的形式、韵律和意境创作一首自己的古诗。
-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古诗朗诵,并分享创作过程和感受。
4. 古诗朗诵表演-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个人或小组的朗诵表演。
- 创新发挥:鼓励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加入表演元素,如肢体语言、音效等,以增加表演的生动性和艺术感。
教学评价:1. 学生互评:学生朗诵或表演后,互相评价其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教师评价:教师结合学生的朗诵和创作表现,进行综合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指导学生提高。
教学延伸:1. 古诗赏析: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更多古诗作品,形成自己的古诗鉴赏能力。
2. 古诗写作比赛:组织古诗写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的才华。
3. 诗歌朗诵会:组织学校级或班级级的诗歌朗诵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
总结:通过本教案设计方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提高对古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培养文学素养,提升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
古诗鉴赏课外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鉴赏课外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阅读素养和语感培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古诗鉴赏作为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来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
本文将根据古诗鉴赏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种有效的课外阅读教学方案。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鉴赏的兴趣和热爱;2.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教学方案将选取一些经典的古诗作为课外阅读材料,包括唐诗宋词等,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这些优秀的古诗,提升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在本阶段,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分组研讨、推荐书单等方式,引导学生对古诗鉴赏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以提前培养学生的阅读动力。
2. 阅读与欣赏学生在课外时间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阅读和欣赏。
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和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体味古诗的意境和美感。
3. 阅读分析学生完成阅读后,可以进行分段式的阅读分析,理解古诗的背景、文化内涵、修辞手法等。
学生可以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也可以通过书面报告或课堂展示的形式,向全班呈现自己的分析成果。
4. 核心问题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古诗中的隐含含义、哲理思想等。
同时,老师也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思考,以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
5. 创作与表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和表达。
可以写一篇对古诗的赏析文章,也可以创作一首类似风格的古文。
通过创作和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古诗的鉴赏技巧和审美标准。
6. 反思与总结在课程的最后,学生可以进行反思和总结。
他们可以回顾自己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也可以对整个课外阅读教学过程提出建议和意见。
老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反馈和指导,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五、评价与展示学生可以选择一种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包括口头展示、图文展示、制作PPT等。
初三语文教案二:古诗文阅读

初三语文教案二:古诗文阅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文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读古诗文,不仅能够感受到文化传承的久远和文学的美妙,更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因此,本篇文章就来探讨初三语文教案二:古诗文阅读。
一、教学目标1.了解、熟悉唐宋诗词的特点和魅力,能够默读、朗读、理解、分析、赏析唐宋诗词。
2.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
3.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古诗文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创作的诗歌和文学作品。
古诗可分为五言、七言和律诗,古文则可分为散文和骈文。
2.唐诗唐诗是指唐代(公元618年-907年)创作的诗歌。
唐诗的特点是表现了时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也具有深厚的艺术魅力。
最著名的唐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之涣等。
3.宋词宋词是指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创作的诗歌。
宋词的特点是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构思精巧。
宋代的词人很多,如苏轼、辛弃疾等。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讲解古诗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使学生对古诗文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2.默读朗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古诗文文本的默读和朗读。
默读不仅可以增强对句子结构和词汇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文的艺术魅力;朗读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语调不准确、音律不协调等问题,加深对古诗文的记忆和理解。
3.赏析分析在学习每首古诗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词汇、表现手法、意境构建等方面对古诗文进行赏析和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和魅力。
四、教学建议1.注重学科交叉古诗文既是语文教育的内容,也是文化教育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如历史学科、美术学科等,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学习古诗文。
2.增强实践性教学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强实践性教学。
课外古诗整合阅读教案及反思

课外古诗整合阅读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课外古诗整合阅读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 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古诗材料,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整合相关背景知识,如作者简介、古代社会背景等。
3.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的朗读和理解,包括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4.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如模仿古诗写作、改编古诗等。
教学步骤:引入:1. 创设情境,介绍古诗的魅力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一些古诗,了解古诗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主体:1. 分发选定的古诗材料,让学生阅读并理解诗意。
2.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
3. 进行诗歌朗读和模仿,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美感。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5.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如模仿古诗写作、改编古诗等,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诗的特点和学习收获。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将古诗的学习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古诗的阅读和创作,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古诗材料,并整合相关背景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理解,同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结束后,要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诗的学习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加深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课外阅读交流课
冶春蕾
达坂城中学
2015.3.17
课外古诗阅读交流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古诗交流活动中认识更多、更好、内容更加丰富的古诗。
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外积累古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在古诗交流活动中,进行积累方法的总结。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
3、在交流活动中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通过积累、交流古诗,领略古代诗歌馨香独具的魅力。
教学重点:在古诗交流活动中认识更多、更好、内容更加丰富的优秀古诗,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古诗句的阅读与积累。
课前准备: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本积累本,并准备向别人交流自己积累的古诗句。
交流过程:
一、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1、听一听,猜一猜。
老师说的是哪位诗人写的那首古诗?
2、看一看,猜一猜。
画面上展现的是那首古诗的景色?
3、读一读,猜一猜。
课件上的内容描述的是哪位诗人?
4、教师小结。
二、交流积累的古诗句。
1、小组交流。
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代表再在全班
2、全班交流。
3、分类交流。
4、总结积累方法。
5、教师小结
三、考考你,古诗积累填空。
1、古诗成语接龙。
2、请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鸟名
3、抢填“花”诗句,再连线。
4、读古诗,填修辞手法
5、教师小结
四、学以致用: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积累的诗句填空。
五、课外书推荐
1、古诗文:《诗经故事》《宋词故事》
《唐诗故事》《元曲故事》
《唐诗300首》《语文知识精粹》
2、少数民族史诗:
藏族史诗《格萨尔》
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嘎达梅林》
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六、欣赏乐曲《读唐诗》。
忆。
古诗课外阅读交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