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new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地质情况进行预测和预报,提前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的规程和指导文件。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因地质条件不明导致的施工事故和延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地质预报是在隧道施工前对地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通过采集地质资料、进行现场勘察和实验,利用地质力学等相关理论和方法,预测隧道穿越地层的性质和变化趋势,确定施工所面临的地质风险和难点,为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施工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地质变化,及时掌握地质情况的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地质问题,为施工方提供及时的预警和决策支持。
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质监测和地质预警等方面的内容。
地质勘探是通过采集地质样品、进行地质钻探和地质测量等方法,获取隧道所经过地层的地质信息。
地质勘探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层的岩性、构造、断层、裂隙、地下水等情况,判断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地质监测是通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设置监测点和监测设备,对地表和地下的地质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地质监测的内容包括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地下应力变化等,通过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比对,可以了解隧道周围地层的变化情况,及时预警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地质问题。
地质预警是在地质监测数据发生异常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计算,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和地质问题,并向施工方提供预警信息和建议。
地质预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是在实践中总结和归纳出来的经验和方法,它对隧道施工的安全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地质预报和超前地质预警,可以减少隧道施工的风险和难度,提高施工的质量和效益。
在制定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结合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和难点,制定相应的预报和预警措施。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随着城市发展和交通建设的不断推进,隧道施工已成为现代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然而,隧道施工面临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地质灾害频发,给工程造成了巨大的风险和难题。
为了减少施工风险,提高施工效率,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应运而生。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是通过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预测隧道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地质问题,并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隧道施工地质特征,预先洞察潜在的地质问题,并通过调整设计和施工方案,合理选择施工技术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风险。
在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地质勘察。
地质勘察是隧道工程施工的基础。
通过对施工区域的各种地质资料的收集和综合分析,可以了解地质条件的分布和变化规律,为后续的超前预报提供可靠的依据。
地质勘察需要采用多种勘察方法,如地质测量、地质探测和地质钻探等,以获取准确的地质资料。
第二,地质分析。
地质分析是对勘察得到的地质资料进行解读和分析,找出其中的隐患和危险因素。
地质分析需要根据勘察资料中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和岩石性质等信息,确定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和灾害类型,并进行风险评估,以便对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进行超前预测。
第三,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通过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和施工模型,运用数值分析方法,模拟和预测隧道施工中的地应力、岩层位移和地下水变化等地质现象,为施工方案的选择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数值模拟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和施工工艺等因素,并进行多次仿真和优化,以获得准确的预测结果。
第四,地质监测。
地质监测是地质超前预报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地应力、岩层位移和地下水等地质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可以及时发现并评估地质问题的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地质监测需要选取适当的监测点位和监测设备,合理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提供准确的地质预测和施工指导。
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灵敏度
指向性
贴壁
经济
TGP黄油+贴壁直接岩体 间接岩体
TSP固结+套管+贴管壁
背景:TSP数据质量差;优势:TGP信息保真度高
P波分量
SH波分量
SV波分量
TGP206:P波、SH波和SV波分辨清晰 同波三分量 指向灵敏度
迄今为止,对应用隧道地震波频率认识错误, 应用TGP预报系统得到结论: 黄土100~200 Hz 软岩 200~400 Hz 硬岩400~1000Hz 坚硬岩1000~1500Hz 符合长距离传播特性
三亚迎宾公路隧道预报 岩性界面3D图
三亚迎宾隧道3D成果图清楚显示:隧道拱顶738至710 段,呈倒三角楔形的垮塌界面。与实际地质条件一致。
3、在大瑶山岩溶发育方向的预报试验
空间绕 射波点 提取技术
俯视图—水平方向发育 正视图—高程发育 结合---地质---超深炮孔----综合预报
五、结论
1,面对问题,阐述技术发展是客观需要; 2,预报工作做好每个环节工作;成果质量可保证; 3,探讨具有互补效果的手段配合; 4,密切结合地质工作; 5,加强施工—预报—管理组织
如何理解 可接 可接收 收范 范围 围
?
同 地震波反射原理-----光学反射
接收 炮孔 界面 反射
O S1-S24 选定, 产状定, 在AB段----应用反射波预报
C
条件不变 界面 BC 反射 AB 采集反射波? 怎么办 ?!
小界面的状况:反射在AB; BC不在观测范围
绕射波实现
TGP预报
反射波 绕射波
工 程 实 例 图 解
勘察资料钻孔揭露断层,但其规模和具体分布需要 通过预报给予确定。
偏移归位与构造产状图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隧道施工是现代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隧道施工常常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挑战和风险,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应运而生。
地质超前预报方法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地质情况的科学分析和预测,提前了解隧道施工所面临的地质条件和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施工成本,是隧道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的基础工作。
地质勘探包括地质地貌、岩土工程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
通过地质勘探,可以了解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结构、岩土工程性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为隧道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数据和信息。
2.地质分析:地质分析是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对地质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价。
地质分析可以通过地质剖面图、岩芯分析、地质构造分析等手段,对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和风险。
3.地质预测:地质预测是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
地质预测可以通过建立地质模型、数值模拟和经验方法等手段,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为隧道施工提供预警和控制措施。
4.施工监测:施工监测是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地质条件和隧道变形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施工监测可以通过使用传感器、监测仪器和遥感技术等手段,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变化和隐患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为施工方提供及时的决策依据和调整施工方案。
5.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在地质预测和施工监测的基础上,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和分析。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模型和评估方法,对隧道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影响进行评估,为施工方提供风险控制和决策支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风险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降低施工成本。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地质勘察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全面、准确的探测
局限性
受地质条件、设备设施 限制
地质勘察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
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应用
提升隧道地质探测精度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的优化
加强地质信息解读能力
案例分析:地质勘察技术在某隧道工 程中的应用
技术指导
地质雷达技术的应用 钻孔声波技术的应用
技术标准
制定地质勘察的技术标 准 明确监测指标和标准值
数据共享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促进数据交流与合作
培训需求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监督机制
建立技术监督体系 确保技术规范执行
隧道地质超前预 报技术未来展望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人 工智能、数据融合、智能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进 一步深化和创新。这些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推广 将为隧道工程的施工与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提升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效率,同时 也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THANKS
感谢观看
水电隧道施工中常见的 地质问题
效果评估
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在 工程中的实际效果
技术创新介绍
最新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的应用
案例四:某铁路隧道施工中的地质超 前预报技术应用
地质调查
岩土勘探 地下水勘探
监测措施
地质构造监测 地下水位监测
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地质灾难防范措施
应急预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紧急处理措施
提高经济效益
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提升工程经济效益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地质预报结果,合理配置资源,降低成本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在工程进度管 理中的作用
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优势

TGP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的优势刘云祯,梅汝吾(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北京 100027)摘要:地震波预报是实现长距离地质超前预报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成果质量对于隧道的安全施工和信息化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地震波预报技术的研究进程、仪器设备的技术性能与适应性、检波器与多波多分量检测工作要求、接收耦合条件与信号的幅频特征、采集的触发方式与误差、干扰波的认识与处理、成果的可靠性分析、3D 地质预报成果图的内容与表现方式、信号的重复利用与对比分析、参数法预报的评述与岩体的各向异性等10个方面进行论述。
理论分析合理,工程实践证明可靠有效。
对于促进地震波预报技术的科学发展、克服目前工作中的盲目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质超前预报;隧道管波;估算速度;三维空间;多波多分量中图分类号:U 452.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41X (2011)01-0021-12Advantages of TGP Advance Geology Predicti on Technology i n TunnelsLI U Yunzhen ,M E I Ruwu(B eiji n g R esearch Institute o f H ydro p o w er and Geophysical Surveying,Beijing 100027,Ch ina)Abst ract :Geo l o gy prediction by se i s m ic w aves ,wh ich is one o f the i m portant tec hnicalm eans to achieve long distance advance geo l o gy prediction,has great sign ificance for the sa fe and i n for m ati o n aided constr uction o f tunnels .The devel opm ent of the study on geo l o gy pred iction by se is m ic w aves ,the technical perfor m ance and adaptab ility of the prediction i n stru m ents and dev ices ,the require m en ts f o r the geophones and the m ulti w ave m ulti co m ponent detections ,t h e cou pli n g cond itions of the rece i v ing devices and the a mp litude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 f signals ,excitation m eans and de viati o ns ,identificati o n and treat m en t o f the interference w aves ,the ana l y sis on the reliab ility o f the prediction resu lts ,t h e contents and display m eans of the 3D geology predicti o n result m aps ,repeated use and co m parative ana l y sis o f the si g na ls ,assess m ent on the para m eter prediction m ethod and the heterogene ity of the r ock m ass are d iscussed in t h e pa per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techno logy is rati o na l and the eng i n eering practice de m onstrates t h at the techno logy is re liable and effective .The paper can be ser v iced as reference for the deve l o pm ent o f the techno l o gy o f geo logy prediction by se is m ic waves .K ey words :advance geo l o gy pred icti o n ;seg m ent w ave ;esti m ated velocity ;three di m ensi o na l space ;m ulti w ave and m ulti co m ponent0 引言隧道工程是铁路、公路和水利水电等大型项目中的重要工程。
TGP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

隧道施工
01
地质超前预报: 提前预测隧道地 质情况,提高施
工安全性
02
地质分析:对隧 道地质进行详细 分析,为施工方
案提供依据
03
施工方案制定: 根据地质超前预 报结果,制定合
理的施工方案
04
施工过程监控: 实时监控隧道施 工过程,确保施
工质量和安全
地质灾害预警
D
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提高地质灾害预警能力
实时监测:TGP 技术可以实时监 测地质灾害的发 生和发展
准确预测:TGP 技术可以准确预 测地质灾害发生 的时间和地点
提前预警:TGP 技术可以提前预 警地质灾害的发 生,为采取措施 争取时间
降低损失:TGP 技术可以降低地 质灾害造成的损 失,减少人员伤 亡和财产损失
TGP技术的发展前景
地下工程建设: TGP技术在地 下工程建设中 的应用
TGP技术的优势
提高施工效率
01
实时监测:TGP技术 可以实时监测地质情 况,提前发现潜在风 险,提高施工效率。
02
精确定位:TGP技术 可以精确定位地质异 常区域,减少施工过 程中的盲目性和浪费。
03
提前预警:TGP技术 可以提前预警地质灾 害,为施工方提供充 足的应对时间,降低
技术升级与创新
提高预报精度: 通过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技术,提 高预报精度和可
靠性
拓展应用领域: 从隧道工程拓展 到其他地下工程 领域,如地铁、
地下管线等
提高施工效率: 通过自动化和智 能化技术,提高 施工效率和降低
成本
环保与可持续发 展:采用绿色环 保技术,降低对 环境的影响,实
现可持续发展
拓展应用领域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一种通过某种方法,在施工前预测和评估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和风险的技术。
它对隧道施工的安全和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1. 阶段性地质调查方法:在隧道施工前,进行阶段性的地质调查,包括采取地质勘探、钻孔、取样等手段获取地质数据,通过对地层的分析和解释,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和风险。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相对简单易行,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地质信息,但是由于只在施工前进行调查,可能对一些时间变化较大的地质问题预测不准确。
2. 无人机航测方法:利用无人机进行航测,获取隧道施工区域的高分辨率影像和三维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初步判断隧道的地质情况,并预测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覆盖范围广,可以快速获取地质信息,但是由于分辨率有限,可能无法准确预测细微的地质问题。
3. 地质雷达方法:地质雷达是一种利用地质物理方法来探测地下结构和地质体的设备。
通过对隧道施工区域进行地质雷达勘探,可以获取地下结构的信息,识别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如断层、裂隙、溶洞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较为准确和详细的地质信息,可以实时监测地下结构的变化,但是设备昂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4. 地质参数反演方法:通过对隧道施工区域进行地震波、电磁波等探测,采集地质参数的信息,然后利用逆推算法进行计算和分析,预测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地质参数,可以实时监测地下结构的变化,但是设备昂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
5. 数值模拟方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隧道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和预测,通过对地下结构和地质条件的建模,可以模拟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问题和风险,如地层塌陷、岩爆等。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模拟多种地质情况,提供全面的地质信息,但是需要较强的计算能力和专业的技术支持。
总之,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技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才能提供准确和可靠的地质预报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云祯北京市水电物探研究所ccsws@一.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作用二. TGP隧道地震波预报技术三. 隧道地震波预报仪器四. 结论一.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作用1、确保施工安全:当前隧道工程巨大,在高速铁路、公路、地铁、水电、矿山开采及军事等工程中,隧道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患,如突水、突泥、塌方等,这些隐患严重威胁隧道工程的安全施工。
2、施工勘察延伸:随着隧道工程的规模、数量、长度和跨度的不断增加,隧道勘察阶段的工作难度也随之加大,超前预报可以弥补隧道勘察工作深度的不足。
铁建设[2007]102号文件明确指出:科学地进行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已经列为隧道施工的重要工序。
隧道工程是高速铁路、公路、水电、国防工程等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工程比重超过50%别岩槽隧道突水溶腔野三关隧道暗河掌子面突泥宜万铁路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突水、突泥严重影响施工安全。
宜万铁路隧道构造岩溶高压水突水宜万铁路隧道事故警示别岩槽隧道+422大突水:溶腔与导水断层连通,断层长483米,雨季有350米水压差,日最大涌水28.6万立方。
野三关隧道:溶岩呈大厅,断层连通岩溶构造水,一个半小时内突水15万立方,泥石量5万立方。
齐岳山隧道:构造岩溶溶腔近200处,危及安全的有22处5次大事故,瞬间突水每小时达5.2万方。
马鹿箐隧道突水(录像资料是2008年4月发生突水,十几万方水瞬间涌入,致使5人死亡。
)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最大涌水隧道,曾8个月内发生5次特大突水,造成多人伤亡。
做好地质超前预报交通部2008年8月21日(交质监发[2008]274号)发布执行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及《公路水运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定程序》中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作为专项列出并明确了其设备配置。
等级序号项目主要试验检测参数设备配置桥梁隧道工程专项新标准隧道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前方地质的变化情况,灾害体的分布及性质超前地质预报仪(地震探测仪或地质雷达探测仪)原标准隧道地质检测及超前预报围岩类别、节理、软弱带、裂隙、含水层地质探测仪、TSP地震探测仪⑴隧道工程建设发展,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面对勘察现状、事故教训,确保施工安全需要要警钟长鸣;⑵地质超前预报纳入隧道施工工序管理;⑶制定科学的预报方案;⑷落实责任、对超前预报数据的真实性负责;⑸采用综合互补的地质预报技术方法。
二.TGP隧道地震波预报技术1、隧道地震波特点与预报原理2、观测系统3、采集技术4、成果可靠性检查与分析5、地震波地质预报成果6、位置相关预报工法7、综合预报技术工法隧道地震波特点三分量记录X 分量Y 分量Z 分量1、隧道地震波特点与预报原理有效波干扰波前行波隧道管波干扰反射回波目前采集参数:偏移距:20米;炮间距:2米;存在问题:纵横波分离距离小,有效波域短地震波在“时间-空间”域的分布预报原理①大界面型地质:构造带、岩性接触带、规模溶洞条件:界面规模大于波长应用:反射波②小界面型地质:溶洞、溶腔、孤石等条件:规模小于波长应用:绕射波(λ=vt=v/f,若v=5000m/s、f=1000 Hz,则λ=5m)TGP预报系统的优势:反射波与绕射波相结合。
波长?反射波适用大界面:断层、岩性接触带、规模岩溶(可接收范围)如何理解可接收范围?O:固定的光源点AB:夹角固定的反光板在OS24测线的哪个区域能够看到光源O的反射呢?(S1S24段)接收O炮孔S1-S24 选定界面产状固定在O 点可以接收到AB 段的反射信号--应用反射波预报收到!长界面,形成反射波界面反射波收不到?短界面状况:BC界面的反射偏离S1-S24外,因此装置收不到反射波!TGP 预报:反射波绕射波二者结合收到!震源O 在短界面上形成新的震源点A ,S 1S 24段接收由A 点形成的绕射波。
震源O 在圆形界面形成新的震源点A ,S 1S 24段接收由A 点形成的绕射波。
界面绕射波多波多分量采集的检波器检波器轴线方向具有最大灵敏度,偏离轴线方向则急剧衰减,称检波器具有高指向性。
检波器指向灵敏度特性的优劣,对多波和多分量采集具有控制性作用!检波器轴线方向能量最强,偏离轴线方向能量急剧减弱——高指向性各个方向能量没有变化——无指向性P 波分量SH 波分量以上是检波器接收同一震源激发的地震波记录,由两个分量记录可见:两个分量分别对P 波、SH 波具有明显不同的灵敏度响应。
纵横波清晰分辨。
SH 波方向能量强P 波方向能量强⑴根据地震波传播规律选择有效波时窗;⑵掌握地震反射波和绕射波预报原理;⑶明确纵横波和多分量采集,对地质评价和界面空间定位的重要性。
观测方式纵向排列横向排列2、观测系统接收点激发点TGP 、TSP 观测布置图激发点接收点前行波掘进方向回波纵向排列观测采集的记录形态(TGP/TSP 采用纵向排列,前行波与回波同相轴呈喇叭口状,有益识别。
)震源在后、排列在前:前行波增加、回波减小,同相轴反向、呈喇叭口。
纵向排列观测顺序讨论结合隧道预报的复杂性,TGP 仪器采用炮检互换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互换后相当于第①种排列。
①接收点激发点②②震源在前、排列在后:前行波减小、回波减小,同相轴同向、呈平行状。
TRT 横向散点观测:横偏距小CD 段增加有限;前行波与回波同相轴同向、可对比道少、识别困难;TRT 传感器布设俯瞰图隧道宽度横偏距离反射段距离隧道环境下,加上洞腔、洞壁干扰,采用横向散点布设方式,弊利界面与轴线垂直在界面非正交、横向布置距离有限条件下,CD段长度有限。
纵向与横向排列接收的讨论纵向排列横向排列纵向排列与横向散点排列的反射段长度比较地震波采集效果⑵接收方式:岩溶模型:洞径与隧道断面相等接收方式:⒈深孔接收⒉浅孔接收⒊洞壁接收4排接收点(洞壁、浅孔、深孔)隧道地震波观测系统模型面波弱.反射波强呈曲线孔中接收的优点:避开表面波干扰及洞壁岩体衰减大等;提高反射波和绕射波的接收能量。
洞壁接收:面波A 强回波B 、C 弱深孔接收:面波A 弱回波B 强、C 强⑴纵向排列:前行波与回波同相轴呈喇叭口状,易区分,且利于波型识别。
⑵横向排列:洞径有限、洞径与预报距离的比值较小,意义不大。
⑶横向排列回波难识别,干扰波难区分。
⑷单分量接收无法实现界面的空间定位。
⑸孔中方式,提高回波信噪比、压制面波干扰。
⑹洞壁岩体松动,地震波衰减增大,不利于激发与接收。
⑺洞壁锤击能量有限,声波影响,有效预报距离短。
3、采集技术采集触发方式TSP203/200的脉冲触发方式,存在电雷管延迟误差,记录中首波上下错动。
左图记录误差达6ms,按Ⅲ级围岩速度计算存在5米距离误差。
TSP203/200 采用脉冲触发方式的地震波记录误差造成:速度误差距离误差相位误差物性误判TGP206 采用回线开路触发,爆炸与计时同步,无时间误差。
若药卷绑扎松脱会出现误差,如图中红线标记道,但对比邻道即可校正。
TGP206 回线开路触发方式采集的记录左图两个记录为同一记录:左图是实际采集记录。
前行波与回波同相轴排列整齐;右图是将左图人为处理,隔道错动1ms,前行波与回波同相轴错乱;影响预报成果。
记录存在触发误差的影响分析检波器耦合技术灵敏度指向性耦合效果经济TGP206探头耦合方式TSP203探头耦合方式检波器安放孔内,采用黄油耦合贴孔壁。
检波器直接接触岩体,有利波形保真。
检波器安放在固结套管内,贴管壁。
检波器间接接触岩体,环节多,波形易失真。
TGP接收探头P波分量SH波分量SV波分量TGP206采集记录P波、SH波、SV波分辨清晰;波形完整;反映三分量检波器接收效果与质量优良。
在地震波信号质量保证的条件下,利用TGP记录,获得正确的频率认识:黄土100~200 Hz软岩200~400 Hz硬岩400~1000Hz坚硬岩1000~1500HzTSP203采集记录由于套管固结不良或探头与管壁接触不良;或套管不固结而重复使用,记录中出现高频干扰和套管共振干扰。
曹哲明总工曾多次质疑宜万线TSP203预报记录中的过高频率。
TSP203/200套管露出孔口或探头触点贴管壁不紧,记录中隧道管波和高频毛刺干扰严重。
隧道管波干扰回波时窗偏移距offset增加:有效波时窗增加纵横波分离改善⑶规避隧道管波Offset:20米offset:30米offset:40米;⑴实现界面空间定位,三分量记录是偏振、矢量和极化波处理的基础。
TGP206/TSP203应用三分量;TRT单分量。
⑵实现三分量采集的关键为检波器,根据采集记录分析,动圈式比压电式检波器具有优势。
⑶耦合技术优劣关系到数据质量,应选择可靠、方便、经济、快捷的耦合技术。
⑷保证地震波走时测量准确,要减少仪器触发误差。
⑸隧道管波干扰的存在是客观的,通过加大偏移距离规避干扰,对提高数据的真实性有利。
偏移成果的可靠性检查可靠成果源于真实数据,又是地质推断的基础;针对成果检查对应数据,是物探熟知的捷径。
可靠成果是解释基础4、成果可靠性检查与分析界面波形隧道管波偏移成果假象地质误判剔除成果中假象未去除管波干扰的成果去除管波干扰的成果:隧道开挖应力释放;掌子面附近岩体形成地震波传播界面,产生非地质成因的回波。
利用同相轴交点位置可予以识别。
掌子面回波在三个分量中均有表现,但横波分量更严重。
通过检查识别掌子面回波⑵掌子面回波检查掌子面回波干扰SH波偏移成果图P波偏移成果图利用前行波与回波交点的位置与掌子面的关系,判断成果中的异常成因。
速度参数曲线检查TSP203/200成果:80-100米以后速度曲线异常,非地质原因——隧道管波——造成。
为何变化大?隧道管波造成速度异常TSP203/200 速度曲线的隧道管波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