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物技术复习提纲.doc

合集下载

食品生物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食品生物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6. 什么是目的基因?通常获得目的基因的方法有哪些? 答:,目的基因(objective gene),又叫靶基因(target gene),是指根据基因工程的 目的和设计所需要的某些 DNA 分子的片段,它含有一种或几种遗传信息的全套密码。 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鸟枪法(散弹法)、物理化学方法、化学合成法、酶促逆转录 合成法、PCR 扩增法。
反义 RNA 是指有义 DNA 链转录成的、与特异的靶 RNA 互补结合并能抑制靶 RNA 表达的一 段序列。转录产生反义 RNA 的基因称之为反义基因。反义 RNA 技术是指把一段 DNA 序 列以反义方向插入到合适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然后把此基因构建体转化到受体细胞 中去,通过选择培养获得转化生物体的技术。
4. 基因工程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 答: ⑴ 利用基因工程改造食品微生物:①改良微生物菌种——基因工程菌;例:面包酵母 菌——促进发酵,啤酒酵母菌。②微生物酶分子的人工进化。 ⑵ 利用基因工程改善食品原料的品质:①蛋白质类食品原料 ②油脂类食品原料 ③碳 水化合物类食品原料 ⑶ 利用改进食品生产工艺:①利用 DNA 重组技术改进果糖和乙醇生产方法 ②改良啤 酒大麦的加工工艺 ③改良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的烘烤特性 ④改善牛乳加工特性 ⑷ 利用改进食品生产工艺:①利用 DNA 重组技术改进果糖和乙醇生产方法 ②改良啤 酒大麦的加工工艺 ③改良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的烘烤特性 ④改善牛乳加工特性
细胞工程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和微生物细胞工程。 2. 细胞的全能性:生物体的细胞具有使后代细胞形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的特性,原因是生物
体的每一个细胞都要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 3. 植物组织培养:处于离体状态的植物活细胞,在一定的营 已分化的植物细胞在合适
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的作用下,就可能表现出全 的条件下具有潜在的发育 能性,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人工条件下实现的这一过程, 成 完 整 植 株 或 个 体 的 能

《食品生物技术》考试大纲

《食品生物技术》考试大纲

《食品生物技术》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年生物学类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专业课程考试的考试科目为《食品生物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及《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五部分内容。

《食品生物技术》考试力求反映食品营养与安全方向学术型硕士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食品行业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与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三、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基因工程(一)核酸的制备与检测.的分离纯化和检测.的分离纯化和检测.的分离纯化(二)基因工程中常用工具酶和基因载体.常用工具酶及作用.常用载体(三)目的基因的分离与修饰.目的基因的制备方法.基因突变与修饰(四)重组基因导入.基因重组.受体细胞(概念、种类、选用要求).克隆.重组体的筛选与外源基因的鉴定(五)外源目的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调控机制.调控表达系统第二部分细胞工程(一)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与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细胞融合技术.植物细胞质工程技术.植物染色体工程技术(二)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干细胞技术(三)微生物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原生质体制备.原生质体的融合与再生(四)动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用生物反应器第三部分酶工程(一)酶的生产与修饰.酶生产(生产方法、条件控制).酶修饰(二)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固定化酶的制备.固定化酶的性质及影响因素.固定化活细胞(三)酶动力学.米氏常数和米氏方程.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四)酶反应器.酶反应器分类.酶反应器选择第四部分发酵工程(一)发酵菌株选育.菌株来源.菌种的分离和筛选.菌株的选育方法.菌株的衰退、复壮和保藏(二)发酵培养基设计.发酵工业培养基的成分和来源.发酵培养基设计与优化(三)发酵动力学与发酵过程优化控制.发酵动力学.发酵过程优化控制(四)发酵设备.厌氧发酵设备.通风发酵设备(五)发酵产物分离与纯化.发酵液的预处理及固液分离.微生物细胞破碎.发酵产物的提取.发酵提取物的精制第五部分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一)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基因工程在食品加工原料中的应用.动植物细胞工程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酶工程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发酵工程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中的应用(二)生物技术在食品储藏保鲜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粮油类食品防霉保鲜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畜禽类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水产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三)生物技术在食品防腐剂生产中的应用.生物防腐剂的概念.微生物源防腐剂的种类、合成原理、作用及应用(四)生物技术在食品营养与功能因子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营养强化剂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功能性多糖和低聚糖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功能性多肽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功能性油脂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功能性酶蛋白生产中的应用(五)生物技术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调味剂和香料生产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用天然色素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食品酶制剂中的应用(六)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核酸探针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抗原、抗体的概念,制备与纯化).免疫层析技术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及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概念、基本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蛋白质芯片飞行质谱技术.生物传感器(概念、基本原理、制备技术)及应用.食品安全溯源及预警技术.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评价建议参考以下教材:《食品生物技术》王岁楼,王艳萍,姜毓君主编,科学出版社年月版。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重点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重点

食品生物技术生物产业: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生物体及其部分,为改变生物及非生物体而创造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服务领域而形成的生产经营活动,亦称生物技术产业。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技术的概况1.生物技术:又称生物工程,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2..生物技术的种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是维系现代生物技术各个研究领域的桥梁和枢纽)3.生物技术的形成与发展:传统生物技术:微生物发酵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为首要标记4.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展望应用:农业领域、医药领域、能源、环保、食品展望:(1)基因操作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完善(2)生物治疗突飞猛进(3)转基因植物和动物有重大突破(4)人体基因组图谱(5)基因治疗出乎意料的取得重大进展。

第二节食品生物技术的概况1.食品生物技术(Food Biotechnology)通过生物技术手段,用生物程序,生产细胞或其代谢物质来制造食品,改进传统生产过程,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科学技术。

2.食品生物技术的应用(1)利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技术对食品资源的改造与改良(2)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将农副原材料加工成商品(3)利用生物技术进行产品的二次开发,形成新的产品(4)利用酶工艺、发酵技术、生物反应器等对传统食品加工工艺进行改造,降低能耗,提高产率,改善食品品质3.我国食品工业领域中食品生物技术应用现状(1)对食品资源的改造(重组DNA技术和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建立细胞融合技术和动植物细胞大量控制性培养技术,按照预定的设计改造遗传物质和进行细胞培养)(2)对食品加工过程和食品品质的改良(3)在食品处理及分析过程中的应用(4)利用生物技术获得功能性保健食品素材(5)利用生物技术开发新食品材料(6)在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应用4.存在的主要问题(1)安全性问题(2)生物技术水平不高,应用范围较窄(3)新技术、新产品的科研开发力量不足5.食品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1)大力开发食品添加剂新品种(2)发展微生物的保健食品(3)螺旋藻食品(4)开发某些虫类高蛋白食品第二章基因工程与食品产业第一节基因工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中心法则2.DNA的复制:对遗传物质的关键性要求是它必须能够准确地复制。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品⽣物技术复习资料⾷品⽣物技术复习资料1、⽣物技术:利⽤⽣物体系,应⽤先进的⽣物学和⼯程技术,加⼯或不加⼯底物原料,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的的⼀门新型跨学科技术。

2.基因:具有⽣物学功能的DNA分⼦⽚断,是⼀个分⼦遗传的功能单位。

其本质是DNA,以线形⽅式存在于染⾊体上。

第⼆章基因⼯程及其在⾷品⼯业中应⽤基因⼯程:DNA重组技术的产业化设计与应⽤,包括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两⼤组成部分(⼴义的基因⼯程)。

上游技术指的是外源基因重组、克隆和表达的设计与构建(即狭义的基因⼯程);⽽下游技术则涉及到含有重组外源基因的⽣物细胞(基因⼯程菌或细胞)的⼤规模培养以及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

在⾷品⼯业中应⽤是:⾷品原料或⾷品微⽣物的改良。

1、限制性内切酶(⼀)种类I型:切点识别特异性差,应⽤价值不⼤。

II型:切点识别特异性强,识别序列和切割序列⼀致。

⼴泛应⽤于基因⼯程。

2、DNA连接酶由同尾酶产⽣的DNA⽚段,是能够通过其粘性末端之间的互补作⽤彼此连接起来的。

功能:催化DNA中相邻的3`-OH和5`-P之间形成磷酸⼆脂键。

来源:E.coli DNA连接酶:需要NAD作为辅助因⼦3、质粒概念:存在于细菌、放线菌及酵母细胞质中双螺旋共价闭环的DNA(cccDNA),能独⽴复制并保持恒定遗传的复制⼦。

4.⽬的基因采取的两条途径:(1) ⽣物学⽅法(2)酶促合成法或化学合成法5.基因⼯程载体应具备的条件:1、本⾝是⼀个复制⼦,能⾃我复制2、相对分⼦质量要⼩3、有选择标记4、具有单⼀的限制性内切酶位点6.基因重组:将⽬的基因在体外连接构建成重组⼦。

主要靠T4 DNA连接酶7.转化:是指受体细胞直接摄取供体细胞游离的DNA⽚段,将其同源部分进⾏碱基配对,组合到⾃⼰的基因中,从⽽获得供体细胞的某些遗传性状。

8.感受态:指受体细胞能吸收外源DNA分⼦⽽有效地作为转化受体的⽣理状态。

9.基因⼯程在⾷品⼯业中应⽤(1)改良⾷品加⼯原料1、动物:⽜⽣长激素:提⾼母⽜产奶猪⽣长激素:使猪瘦⾁型化2、植物:马铃薯:含较⾼固形物延缓蔬菜成熟、控制果实软化、提⾼抗病和抗冻能⼒⼤⾖、芥花菜:提⾼不饱和脂肪酸的⽐(2)改良微⽣物菌种性能1、改良⾯包酵母:麦芽糖透性酶和麦芽糖酶含量提⾼,⾯包加⼯中CO2量提⾼,产出松软可⼝的⾯包。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 1. 食品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内容。

食品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设计新型的食品和食品原料。

内容:包括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等技术,贯穿于食品制造的全过程(上游过程和下游过程)。

2. 为什么说生物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什么关系?生物技术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技术,是生物科学和工程学综合交叉的边缘学科。

它是应用生命活动的原理,以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遗传学等学科为支撑,又结合诸如化学、物理学、化学工程学、数学、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学等基础学科。

同时还应用了大量的现代化高新仪器及分析检测技术。

第二章基因工程 1. DNA的组成和结构。

DNA是由脱氧核苷酸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在氢键的作用下形成的双螺旋结构.在脱氧核苷酸内部,磷酸基和脱氧核糖是通过3,5磷酸二脂键连接的.DNA是反向(向右)双螺旋结构.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许许多多脱氧核苷酸通过一定的化学键连接起来形成脱氧核苷酸链,每个DNA分子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2. 基因工程、食品基因工程的基本定义。

基因工程: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形成基因重组体,然后再把重组体引入宿主细胞或个体中以得到高效表达,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基因产物食品基因工程: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和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定向重组遗传物质,以改良食品的品质和性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贮藏加工性状以及感官性状的技术3. 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

理论依据:首先,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其次:基因是可切割和转移的;第三,多肽和基因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并且有着相同的遗传密码;最后,基因的遗传信息是可以遗传的。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纲要10页word文档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纲要10页word文档

食品生物技术一、基因工程1、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并切断外来DNA分子的某些部位,使外来DNA失去活性,限制外来噬菌体的繁殖,把这类酶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分类:1型,2型和3型。

命名:用具有某种限制性内切酶的有机体学名缩写命名。

有机体属名第一个字母和种名前两个字母构成基本名称,加上特殊菌株的名称符号,最后的罗马数字表示同一个细菌中分离出来的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

2型:性状:分子量较少的单体蛋白,需镁离子维持活性。

NaCl有抑制作用,能被Mg2+激活,巯基有保护作用,对热不稳定,通常是溶于含有50%甘油的缓冲液中贮存于–20℃环境下。

取出使用时必须立即置于冰浴中。

功能:在特殊微点切割DNA,产生具有黏性末端或其他形式的DNA分子片段。

作用:特异位点上切割DNA,产生特异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的DNA片段;建立DNA分子限制性内切酶物理图谱;构建基因文库;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出相同的黏性末端,以便进行DNA重组。

2、DNA连接酶:能将两段DNA拼接起来的酶,催化两条DNA之间相邻的5磷酸基和3羟基形成磷酸二酯键。

分类:T4DNA连接酶由大肠杆菌T4噬菌体DNA编码,和大肠杆菌连接酶由大肠杆菌染色体编码。

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DNA连接酶连接具有互补性粘性末端DNA片段;第二种方法是用T4DNA连接酶直接将平头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或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给具平头末端的DNA片段加上多聚(dA)或多聚(dT)尾巴之后,再用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同聚物加尾连接);第三种方法是先在DNA片段末端加上化学合成的衔接物,使之形成粘性末端之后,再用DNA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

这三种方法虽然各有差异,但共同的一点都是利用DNA连接酶所具有的连接和封闭单链DNA的功能。

3、DNA聚合酶共同特点:都能把脱氧核糖核苷酸连续加到双链DNA分子引物链的3’-OH末端,催化核苷酸的聚合,而不发生从引物模板上解离的情况。

大肠杆菌DNA聚合酶1:具有5-3DNA聚合酶活性,3-5外切核酸酶活性(水解错配的碱基对),5-3外切核酸酶活性(切除变异的片段)。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要点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要点

三十四,Monod方程三个成立的假设:(1)细胞的生长为均衡式生长,因此描述细胞生长的唯一变量是细胞浓度;(2)培养基中只有一种基质是生长限制性基质,而其他组分过量不影响细胞生长;(3)细胞的生长视为简单的单一反应,细胞得率为一个常数
三十五,连续发酵的控制方式:(1)恒浊器法 (2)恒化器法
二十三,DNA改组定义:又称DNA洗牌,是指DNA分子的体外同源重组,是基因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有性重组(sexual recombination)。通过改变单个基因(或基因家族)原有的核苷酸序列,创造新基因,并赋予表达产物以新功能。
二十四,容错PCR定义:是指在利用Taq聚合酶进行目的基因的PCR扩增的同时引入碱基错配,导致目的基因随机突变的一种DNA体外进化技术。
细胞重组:是细胞工程中将细胞融合技术与细胞核、质分离技术结合,即在融合介于诱导下,使胞质体与完整细胞合并,新构成胞质杂种细胞的过程。
重组方式:(1)胞质体与完整细胞重组形成细胞质杂交细胞;(2)微细胞与完整细胞重组形成微细胞异核体 (3)胞质体与核体重新组合形成重组细胞
四十三,压力推动的过程包括:(1)反渗透;(2)超滤;(3)纳滤;(4)汽化渗透;(5)微孔过滤;(6)气体交换与分离
十一,PCR扩增步骤:变性;退火;延伸
十二,载体应具备的条件:(1)本身是一个复制子,能自我复制,
(2)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小分子DNA异处理,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少,适于接受目的基因
(3)能给宿主细胞提供可选择标记,有可供辨认的表形特征,以便人们进行筛选。多数质粒皆有抗性基因可作为选择标记
(2)上下相密度差小,一般为10-2g/cm3左右,是水的密度的1%。
(3)分相时间短,对于聚合物/无机盐体系,自然分相时间为5-15min,对于聚合物/聚合物体系,自然分相时间为5-60min, 分离过程也就相对缩短

食品生物技术考试重点

食品生物技术考试重点

食品生物技术第一章绪论1 食品生物技术是指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用全新的方法和手段设计新型的食品和食品原料2 食品生物技术研究的内容基因工程——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形成基因重组体,然后再把重组体引入寄主细胞或个体中以得到高效表达,最终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基因产物。

一个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通过限制性内切酶、DNA聚合酶连接到另一个载体的DNA分子上,形成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2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3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4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源基因是否表达2细胞工程——就是在细胞水平研究开发、利用各类细胞的工程。

细胞工程研究的内容:1 组织与细胞培养技术2 细胞大量培养技术3 细胞器移植技术4 DNA重组技术5 外源基因导入技术6 细胞融合技术7 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技术8 染色体工程技术3蛋白质工程——就是通过对蛋白质化学、蛋白质体学和动力学的研究,获得有关蛋白质理化特性和分子特性的信息,在此基础上对编码蛋白的基因进行有目的的设计改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可以表达蛋白质的转基因生物系统,这个生物系统可以是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甚至可以是细胞系统。

蛋白质工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1)通过改变酶促反应的K m和V max提高催化效率2)通过改变蛋白质对酸碱和温度稳定的适应范围,拓宽蛋白质的应用范围3)改变酶在非水溶剂中的反应性,可使蛋白在非生理条件下作用4)减少酶对辅助因子的需求,简化持续生产的过程5)增加酶对底物的亲和力,以增加酶的专一性,减少不必要的副反应6)提高对蛋白酶的抗性,可以简化纯化过程,提高产率7)改变酶的别构调节部位,减少反馈抑制,提高产物产率8)提高蛋白的抗氧化能力9)改变酶对底物的专一性10)改变蛋白发生作用的种属特异性4酶工程——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是酶学理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工程1.质粒的种类及概念:质粒是细胞质中能自主复制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在细菌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而存在。

种类:高拷贝数质粒载体,低拷贝数质粒载体,失控型质粒载体,插入失活型质粒载体,正选择的质粒载体2.重组DNA技术概念:是指将一种牛物体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进行拼接重组,然后转入另一种牛物体内,使之按照人们的意愿稳定遗传并表达出新产物或新性状的DNA体外操作程序, 也称为分子克隆技术。

3•限制性内切酶的概念及种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可以识别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识别位点或其周围切割双链DNA的一类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分类:I型限制性内切酶,II型〜, III 型〜4.DNA连接酶的概念及种类:能将两段DNA拼接起来的酶叫做DNA连接酶。

该酶催化DNA 相邻的5,磷酸基和3,疑基末端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将DNA单链缺口封合起来。

种类:E - 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可用于连接黏性末端;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可用于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热稳定的DNA连接酶:来源于嗜热高温放线菌,能够在高温下催化两条寡核昔酸探针发生连接作用。

5.操纵子的组成:操纵子是由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纵基因、启动基因等组成的染色体上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功能单位。

6.PCR技术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昔酸引物。

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木反应步骤构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3°C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 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C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 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

注意事项:1:避免交叉污染。

2:引物设计要正确。

3: DNA提取要成功。

4:引物和模板和体系所加的比例要合适,模板过量会抑制体系的反应。

5:跑胶时注意区分开EB污染区和清洁区7.基因工程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的举例说明。

利用基因工程改进食品生产工艺:改良啤酒大麦的加工工艺,改良小麦种子贮藏蛋白的烘烤特性,提高马铃薯的加工性能8.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分离或合成2.将目的基因与载体DNA连接,构建重组DNA分子表达载体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并获得具有外源基因的个体4.转基因生物的检测与鉴定5.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

细胞工程1•细胞融合技术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将不同来源的原牛质体相融合并使之分化再牛, 形成新物种或新品种的技术,细胞融合乂称为体细胞杂交。

2.培养的动物细胞的分类及注意事项:根据细胞是否贴附于支持物上生长的特性,培养的细胞可分为:悬浮型和贴附型。

注意事项:对于小规模培养,悬浮培养可采用转瓶和滚瓶培养方式,但悬浮培养的细胞密度低且容易发生变异。

实验材料要新鲜,从活体分离材料后要低温保存,并尽快进行细胞分离实验。

无菌操作,注意动作要轻柔,不要伤到细胞组织。

不同的细胞有对培养液屮营养的要求不同,根据所分离细胞的特性选择。

3.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4.细胞的生长阶段:单个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分裂期。

对于群体细胞的生长,一般可分为滞后期、对数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1.酶的概念:酶是由活细胞合成的,对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有机物,是机体内催化各种代谢反应的最主要的催化剂。

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为RNA2.固定化酶的方法及优缺点:酶的固定方法:吸附法、包埋法、共价键结合法、交联法、热处理优点:1.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2•可以在较长吋间内进行反复分批反应和装柱连续反应3.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提高酶的稳定性4.酶反应过程能够加以严格控制5.产物溶液中酶残留低,简化了提纯工艺6.较游离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7.可以增加产物的收率,提高产物质量8.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缺点:1.由于多一步固定化操作,存在酶固定化过程中的活性收率损失2•多了固定化载体成本及操作费用,并且固定化酶颗粒的扩散阻力作用会使酶的反应速率下降3.比较适用于水溶性的底物和小分子底物。

蛋白质工程1.蛋白质工程的概念:是指根据蛋白质精细结构与牛物活力的作用机制之间的关系,通过牛物技术对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以便获得更适合人类需要的蛋白质产品的技术。

2.蛋白质工程的一般步骤:①分离纯化目的蛋白,使之结品并作X品体衍射分析,结合核磁共振等其他方法的分析结果,得到其空间结构的尽可能多的信息②对目的蛋口的功能作详尽的研究,确定它的功能域③通过对蛋口质的一级结构、空间结构和功能Z间相互关系的分析,找出关键的基因和结构④围绕这些关键的基因和结构提出对蛋口质进行改造的方案,并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去实施⑤对经过改造的蛋白质进行功能性测定,看看改造的效果如何⑥重复④⑤,直到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发酵工程1.发酵工程的概念:是指利用牛物细胞或酶的某种特性,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手段进行工业规模化牛产的技术。

2.固体发酵的概念:固态发酵是指没有或儿乎没有自由水存在下,在有一定湿度的水下溶性固态基质中,用一种或多种微生物的一个生物反应过程。

3.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上游工程、下游工程、辅助工程4.菌种保藏:即选择不同发酵菌种的适宜的保藏方法,保持菌种较高的存活率,避免菌种的死亡和生产性状的下降,防止杂菌污染,在适宜条件下,菌种可重新恢复原有的生物学活性而进行生长繁殖。

转基因生物反应器1.生物反应器的概念:是指利用酶或生物体(如微生物)完成生物催化反应的装置,分为细胞反应器和酶反应器。

2.转基因动物反应器的存在问题:动物反应器作为转基因技术的一项应用,受转基因技术本身发展的限制,如转基因动物的低效性等问题。

作为动物反应器本身,还存在一些潜在问题:药品的产量与效率,对于以牛产蛋白为目的的牛物反应器来讲,高效、大量依然是关键;蛋白表达的组织特异性还不能完全有把握像工业生产线一样;作为药品的加工厂,对产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需要仔细测试;转基因动物反应器的遗传稳定性。

还需加大转基因动物生物安全性研究。

生物工程下游技术:1•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概念:是指从基因工程获得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中,从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中把口标化合物分离纯化出来,使Z达到商业应用目的的过程。

2.反相色谱:固定相为非极性,流动相为极性,用于分离非极性和弱极性物质。

3.凝聚:在电解质作用下,可使胶体的排斥电位降低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发生沉淀4.层析分离的分类:纸层析薄层层析柱层析5.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的工作领域:物质分离和产品加工6.澄清过滤适用范围和滤饼过滤适用范围澄清过滤适用于生产悬浮颗粒粒径大,固体含量低或是黏软的絮状物滤饼过滤适用于颗粒含量较高(液体中颗粒体积>1 %)的悬浮液7.食品工业中常用的过滤设备:澄清过滤和滤饼过滤:板框过滤机,真空转鼓过滤机&细胞破碎方法的选择要考虑的因素:1、对象的细胞结构一不同结构的细胞破碎方法的不同2、破碎细胞过程中,对目的物的破坏程度3、提取物需要的保护条件4、破碎温度9.影响高压匀浆法细胞破碎效果的因素:匀浆操作压力适中,一般采用50-70MPa;循环匀浆2・3次,可使细胞破碎率达到70%左右;适当的增加匀浆压力和匀浆循环能提高细胞破碎率; 温度;细胞形态:不适用于丝状真菌和含有包涵体的基因工程菌10.层析分离根据流动相的分类:气相层析液相层析超临界流体层析11.临界胶团浓度的范围: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相中能形成反胶团的最小浓度12.过滤的原理:在操作中迫使悬浮液通过固相支承物或过滤介质,截留固相,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13.所有细胞破碎的主要阻力:来自于肽聚糖的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越致密,破碎的难度越大14.高压匀浆法的对象:适用于微生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大规模破碎15.凝胶层析法的基木原理:层析须在两相系统间进行。

一相是固定相,需支持物;另一相为流动相。

当流动相流经固定相时,被分离物质在两相间的分配,由平衡状态到失去平衡到乂恢复平衡,即不断经历吸附和解吸的过程。

15.AOT形成的反胶团与蛋白质的萃取的关系16.反胶团:两性表面活性剂分子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亲水性基团自发地向内聚集而成,内含微小水滴的,空间尺度仅为纳米级的聚合型胶体。

17.选择下游分离提取加工工艺的原则:胞内产物还是胞外产物(细胞破碎);原料中产物和主要杂质浓度(预处理的步骤);产物和主要杂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差异(离子交换);产品用途和质量标准(溶剂);废液的处理方法等(回收和清洁)。

1&珠磨法中影响细胞破碎的因素:珠体的装量要适中(装量少,不易破粹;装量大,能量消耗大,引起温度升高;面包酵母菌:80%);适当的提高转速能增加破碎率;延长研磨时间, 提高操作温度能增加破碎率;珠磨法的破碎率控制在80% (能耗、失活和碎片较小,不易分离)19.简述细胞破碎率的测定:直接测定法(计数法、革兰氏染色);测定释放的蛋白质质量或酶活力;测定导电率(破碎率与导电率成线性关系)转基因食品安全1•转基因食品的发展阶段划分第一代转基因食品是以增加农作物抗性和耐贮藏性的转基因植物源食品第二代转基因食品是以改善食品品质和增加食品营养为特征第三代转基因食品是以增加食品中的功能因子和免疫功能为主要特征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原则1.实质等同性原则2.预先防范的原则3.个案评估的原则4.逐步评估的原则5.风险效益平衡的原则6.熟悉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