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地球运动及意义作业手册 新人教版
专题二 行星地球 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025年高考地理基础专项复习

变式1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与空间站运动
[人教选必1-P4、P5知识变式]2022年10月31日,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发射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空间站组合完成。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400—450 km的轨道上运行,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下图示意某时刻天宫空间站位置及运行轨迹。据此完成1—2题。
右
左
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最为明显,如龙卷风、旋涡等,都与此力有关。此外,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侵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坝一般建在河流右岸,聚落、挖沙场宜建在河流左岸。具体如图2所示。
图1
图2
公转特征及黄赤交角
1.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
方向
自[1]____向[2]____。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1.空间站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最接近( )
A.20° B.30° C.40° D.50°
【解析】图中显示空间站运动轨迹大约在40°N和40°S之间做回归运动,结合地球黄赤交角(23°26′)与太阳直射点在23°26′N和23°26′S之间做回归运动的规律和关系,可推断空间站运行轨道与赤道平面夹角度数最接近40°,C正确。
(2)极昼区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极附近出现极昼,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东北
西北
教材素材变式
变式1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与空间站运动
[人教选必1-P4、P5知识变式]2022年10月31日,随着梦天实验舱的发射成功,我国自主研发的天宫空间站组合完成。天宫空间站在离地面400—450 km的轨道上运行,每90分钟环绕地球一周。下图示意某时刻天宫空间站位置及运行轨迹。据此完成1—2题。
《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课的理解,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自转与公转基本概念复习1. 复习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定义,描述其运动规律及特点。
2. 整理并阐述自转和公转对地球上气候、昼夜变化及四季更替的影响。
(二)探究活动:天体运动与地方时差1. 分析地球自转导致不同地区地方时差的现象。
2. 通过实例探究不同经度地区的时差问题,理解地方时如何计算。
(三)小组讨论:太阳运动与昼夜长短变化1. 分组讨论太阳运动路径对昼夜长短的影响。
2. 分析夏至和冬至时昼夜分布情况,讨论极地极昼现象。
(四)实操练习:绘制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1. 绘制简化的地球自转和公转示意图,标注关键点如春分点、秋分点等。
2. 通过绘图,描述并理解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熟悉本课知识要点。
2. 对理论知识部分,要整理笔记并标注重难点,有疑问的地方要做好标记。
3. 探究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需积极参与,并将讨论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4. 实操练习中,图示要清晰,关键点要准确标注,太阳直射点的变化需有明确说明。
5. 作业需按时提交,书写工整,条理清晰。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学生对于自转和公转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对地方时差的理解、对昼夜长短变化的分析以及实操练习的准确性。
2. 评价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法,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参与度进行评价。
3. 对于优秀的作业给予表扬并展示;对于不足的地方要给出明确反馈和建议。
五、作业反馈1. 及时收集学生作业,仔细批改并做好记录。
2. 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或单独辅导。
3. 对学生个体差异给予关注,提供个性化指导和建议。
4. 将学生优秀作业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激励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新教材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形成及其划分方法。 热水器的安装角度等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1.就纬度分布而言,正午太阳高度在春秋二分日、夏至日、冬至 日分别自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递减。就季节分 布而言,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纬度带,正午太阳高度夏至日达 本 最大值,冬至日达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纬度带则反之。 节 2.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 要 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点 春季、秋季是夏季和冬季的过渡季节。 3.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可以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划分为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对点训练
2.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 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 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 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 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读二十四 节气分布图,完成(1)~(2)题。
(1)在以下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 C)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
C.小雪、大寒
策略指导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方法 等太阳高度线图即为昼半球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形成的等值线图。其 特点(以以下图为例):
[信息提取] ①太阳高度的数值大小;②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③太阳高 度的分布规律;④太阳高度为零的等值线是晨昏线。
[方法总结] ①圆心(O)为太阳直射点,同心圆为太阳高度等值线。数值从圆心 90°向外围降到0°,最大的圆为晨昏圈。 ②圆心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该经线上太阳高度为与其相交的纬 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 ③晨昏圈上最北点(A)和最南点(B)把晨昏圈分为晨线和昏线。 ④赤道上昼弧所对的圆心角为180°,即赤道上从晨线到昏线,经 度差为180°。
课堂小结•梳脉络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章 作业手册(4)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课时作业(四) 第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时间 / 30分钟一、选择题1.图K4-1是中心点为地球北极点的示意图,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判断甲地的时间为( )图K4-1A.8时B.9时C.15时D.16时图K4-2中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回答2~3题。
图K4-22.此时北京时间是( )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C.7月8日20时D.7月7日14时3.有关①②③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三点角速度相同,线速度②点大于③点D.三点线速度相同,角速度①点大于②点世界时(格林尼治时间)是以观测地球运动为基础的时间系统。
科学家发现,由于地球运动的变化,世界时的1秒正在变长。
为保证钟表的时间与地球运动相协调,国际计量大会决定为全球时钟增加1秒,即“闰秒”。
图K4-3为此次世界时“闰秒”调整示意图。
据此回答4~6题。
图K4-34.此次“闰秒”调整时正值北京时间( )A.2016年12月31日15时59分60秒B.2017年1月1日7时59分60秒C.2016年12月31日15时43分60秒D.2017年1月1日7时43分60秒5.“闰秒”是由于地球( )A.公转速度加快B.自转速度加快C.公转速度减慢D.自转速度减慢6.“闰秒”调整后三日内( )A.北京6时后日出东北方向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增高C.正值我国冬至到小寒之间D.南极大陆极昼范围扩大在由智利瓦尔帕莱索驶往悉尼的轮船上,船员看见太阳从海面落下时,桅杆的影子朝向东北方,此时是北京时间14时20分。
据此完成7~8题。
7.该轮船所在的经度可能是( )A.95°EB.175°EC.5°WD.170°W8.此时,位于赤道上且在西半球又处于白天的范围,占赤道的( )A.1/6B.1/12C.1/24D.1/36图K4-4是北京市某中学老师10月29日在一条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课时作业新人教

第一章第二节第2课时[基础巩固练]小明家住我国某城市,其卧室东侧为开阔的平地。
他在卧室某特定位置发现,每年各有且仅有一日太阳分别从窗户的两侧边框处升起(如图,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1~2题。
1.X日的昼长约为( A )A.14小时14分B.12小时56分C.13小时34分D.15小时22分2.小明家最可能位于( C )A.松嫩平原B.青藏高原C.黄土高原D.长江三角洲[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每年各有且仅有一日太阳分别从窗户的两侧边框处升起”结合示意图可知,X日日出东北,应为夏至日;Y日日出东南,应为冬至日。
两日日出的北京时间相差2小时14分,则昼长相差4小时28分;夏至日和冬至日的昼长夜长对称分布,即昼长或夜长均关于12小时对称,X日为夏至日,昼长长于12小时,为12:00+1/2(4:28),即14小时14分,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第2题,X日为夏至日,Y 日为冬至日,其日出时间的中点值应为二分日日出时间,为北京时间6时39分,应为当地地方时6时;当地地方时晚于北京时间(120°E经线地方时)39分,即当地位于120°E以西约10°,即110°E经度附近,A、B、D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夏至日昼长为14小时14分,介于13小时56分(30°N夏至日昼长)和14小时51分(40°N夏至日昼长)之间,该地位于35°N附近,结合经度信息可知,小明家最可能位于黄土高原,C正确。
故选C。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信息数据,不同日期最早日出的地点不同。
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及2023年2月11日中国迎来的第一条晨线。
据此完成3~4题。
3.晨线①所代表的日期最可能是( C )A.2月11日B.3月21日C.6月22日D.12月22日4.③→④期间东莞与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如何变化( A )A.不变B.变小C.变大D.先变小后变大[解析]第3题,晨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昼夜半球分界线,由晨线走向可判断出昼弧夜弧的长短关系,即昼夜长短状况。
2020_2021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地理课时作业: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若按时区划分原则,昆明(25°N,103°E)所属的时区应为( )A.东二区B.西二区C.东七区D.东八区2.某地太阳位于地面以上最高点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则该地的经度应该是()A.124°EB.116°EC.104°ED.136°E3.地球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____(方向)偏转()A.东B.西C.南D.北4.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地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②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③地球不停地自转④太阳的照射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某年秋分日北京时间6时16分,天安门广场(116°E)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
据此完成问题。
若用P代表北京市,则下图中表示此时北京市昼夜状况的是(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A. B.C. D.6.2019年元旦北京时间7:40北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缕曙光。
结合下图回答下题。
据此推断当天北京时间的日落时间应为()A.16:04B.16:20C.16:36D.16:527.下表中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长5小时30分9小时09分11小时25分13小时56分(1)四地所处位置从南到北排列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丁、丙C.丙、丁、乙、甲D.丁、丙、乙、甲(2)四地中全年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8.下表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昼时间。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1-2题。
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昼时间15小时30分11小时20分17小时30分13小时50分(1)四地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四地所处纬度最低的是( )A.甲B.乙C.丙D.丁9.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完成以下问题。
二轮复习专题-地球运动PPT课件

-
11
(2014·上海地理)读极地投影示意图, 图中小虚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 回 归 线 ; 弧 线 ACB 为 晨 昏 线 , 且 AC 段 为 昏 线 ; C 点 为 晨 昏 线 与 极 圈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120°经线 的交点。读图,回答4~5题。
-
12
4.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D )
(2)日期的判断 ①一般规律: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一条是人 为规定的日界线(位于180°附近,答题时一般采用180°), 它在地球上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如下图(表)所示:
-
28
另一条是自然的零时所在经线,它在地球上的位置不断
地向西移动,但始终位于太阳直射经线的对面。
②判断技巧:在判断日期时,一般先确定日界线的位置,
缩短;
北京由于昼变短日出更偏东南;K线最高纬度仍为极夜,
昼夜长短不变。
答案 D
-
34
3.若L位于中纬地区,L、K所包围的面积(阴影部分)达 到最大时( ) A.南亚进入“干热季节” B.福建进入台风多发季节 C.北京正值“香山红叶” D.澳大利亚西北草原葱绿
-
35
解析 第3题,若L位于中纬地区,L、K所包围的面积 (阴影部分)达到最大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此时福建进 入台风多发季节。
答案 C
-
32
2.若纬线MN的经度差减小,则( ) A.L纬线的纬度减小 B.海口地面物体中午日影渐长 C.北京日出更偏东北 D.K线最高纬度昼夜长短不变
-
33
解析 第2题,当纬线MN的经度差减小时,说明北半球
昼长缩短,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但L纬线的纬度不变;
由于海口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面物体中午日影可能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含解析、)

2024年高二地理同步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在太空中无法分辨白天和黑夜,在地球上黑夜和白天总是有规律的更替,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由它们的位置和太阳的公转和自传有关系。
地球上的白天和黑夜是怎么形成的?在地球上,一天之中为什么会有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呢。
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是围绕着太阳转的,地球被太阳照到的地方就会变得很亮,找不到的地方就会变得很暗。
太阳任意时刻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地球一直也在自转,这样对着太阳的一半儿就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半就是黑夜。
地球的公转和自转一般是有规律的旋转,那一年四季为什么白天和黑夜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长短不一样呢?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黄道面约23.5°,随着地球的公转,一个地点儿白天和黑夜的时长就发生了变化。
发生季节性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进入夏天时,白天的时间就会更长一些,进入冬天的时候,白天的时间就会缩短。
宇宙万物还有更神奇的现象,等待人们找出它的秘密。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观测,理解昼夜交替的原因、周期。
2.通过资料分析,学会时差的计算方法。
3.结合材料分析,正确认识运动物体偏向的影响。
4.结合实例分析,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5.通过观察总结,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6.结合材料,分析四季更替的原因及五带的划分。
01目标任务02预习导学2.时区的由来时区,是一个在19世纪提出的新颖概念,它是由美国铁路官员们所提出并确立的,后者曾在公元1883年召开会议以解决管理中面临的棘手难题——无法确定现在到底是几点钟了。
在现代人看来,这个问题实在简单,然而在当时这确实是无比混乱的。
造成这种混乱的根本原因,仅仅是因为美国没有时间标准。
当时每个城镇都会保留自己的太阳时,并以此设置时钟,以便太阳直射头顶时正好是正午十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2 地球运动及意义
1.5月23日,当太阳直射墨西哥某城市(103°W)时,北京地方时为_______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
2.当纽约(西五区)处于4月30 日 12时时,北京时间是多少?
3.圣诞节(12月25日)前夜当地时间19:00,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一场比赛在伦敦开赛。
香港的李先生要去伦敦观看这场比赛。
自香港至伦敦,飞机飞行时间约为17小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开赛的时候,我国北京时间应为__________________。
(2)自香港至伦敦的航班中,李先生最晚可选择______日______时前起飞的航班。
4.我国国家足球队于某年4月22日18时55分在我国西安与马尔代夫足球队开始进行比赛,美国纽约(西五区)的中国球迷准时收看直播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艘轮船于2016年1月25日10时从上海港起航,经过90天整越过太平洋到达圣弗朗西斯科(西八区),到达时当地是几月几日几时?
6.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0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我国某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
图Z21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
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约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________时。
图Z21
7.假设一架客机于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从北京(116°E,40°N)起飞,7小时后途经a地(165°W,67°N)上空,14小时后抵达芝加哥(87.5°W,42°N)。
如图Z22所示。
客机抵达芝加哥时,属于6月22日的地区范围约占全球的________。
图Z22客机飞行路线示意图
8.假若东经60°刚好是t日与t+1日的分界线,这时t日占全球范围的________。
9.图Z23为某摄影爱好者于北京时间20时50分在P地(40°N,85°E)拍摄到的一张日落景观图。
据此回答问题。
图Z23
(1)此时北京的昼长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拍摄日期最接近下列哪一日期?________。
(元旦、劳动节、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国庆节)
10.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某一天三地的昼弧长短状况绘成示意图(图Z24)。
读图,回答问题。
图Z24
(1)①②两地所在的半球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图中三地纬度高低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北半球观测点a某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图Z25),观测点a的地方时21:00时,当地旗杆的影子指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
图Z25
12.读图Z26,回答下列问题。
图Z26
(1)在图中A、B、C、D四点标出东、西、南、北方位。
(2)图中①②③三条表示太阳视运动的曲线中,表示夏至日的是________,表示冬至日的是________,表示春、秋分日的是________。
(3)太阳视运动轨迹为曲线①时,30°N~60°N范围该日正午日影的指向是________。
(4)图中太阳东升西落的实质是____________。
(5)太阳视运动轨迹为曲线①③时,日出、日落方位分别是:
①日出:________。
日落:________。
③日出:________。
日落:________。
13.广东肇庆市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1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
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落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
该地主管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
读图Z27,回答下列问题。
图Z27“卧佛含丹”
(1)“卧佛含丹”节这天,游客小王正在湖畔观赏这一地理奇观,此时,他的身影朝向________。
(2)小王准备回去后向其他朋友推荐这一奇观,并带领他们来观赏。
小王在哪一天带领他们来观赏比较恰当( )
A.3月12日 B.6月12日
C.7月2日 D.12月12日
14.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注:H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材料二图Z28为材料一表中乙城市某日正午时窗影图,并且此时窗框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图Z28
(1)材料一表中的正午太阳高度采用的是一年中哪一天的数据?说明判断理由。
(2)理论上来讲,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甲城市楼房的日照间距比乙城市的小,试述其原因。
(3)试判断乙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15.图Z29表示全球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随纬度的分布规律。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Z29
(1)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分别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小时。
(2)甲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小时,乙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小时。
(3)甲地所在的纬线是______________,乙地的纬度数为________。
(4)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日期)前后,为________(填度数);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
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短到长的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