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7.热学实验
计量检测热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热学实验实验日期:2021年X月X日实验地点:实验室X号实验人员:XXX、XXX、XXX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熟悉实验仪器和操作方法。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4. 通过实验验证热学公式和定律。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验证以下热学公式和定律:1. 热力学第一定律:Q = ΔU + W2. 热力学第二定律:ΔS ≥ 03. 热传导定律:Q = kAΔT/Δx4. 热容定律:Q = cmΔT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温度计、计时器、热传导仪、电阻丝、导线、保温瓶、加热器、温度计等。
2. 实验材料:水、酒精、石蜡、金属块、空气等。
四、实验步骤1. 将水倒入保温瓶中,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初始温度T1。
2. 将金属块放入保温瓶中,等待一段时间,使金属块与水达到热平衡。
3. 使用温度计测量金属块的温度T2。
4. 记录金属块和水的质量m1、m2。
5. 将金属块从保温瓶中取出,立即用加热器加热金属块,同时使用计时器记录加热时间t。
6. 当金属块温度达到预定温度T3时,关闭加热器,立即用温度计测量金属块的温度T4。
7. 记录金属块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ΔT。
五、数据处理1. 计算金属块的热容C = mΔT/t。
2. 计算金属块的热传导率k = Q/AΔT/Δx。
3.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 = ΔU + W。
4. 计算金属块的熵变ΔS = Q/T。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计算得到金属块的热容C = 0.3 J/(g·K)。
2. 计算得到金属块的热传导率k = 0.02 W/(m·K)。
3.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得到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Q = 0.5 J。
4. 计算得到金属块的熵变ΔS = 0.01 J/K。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金属块的热容、热传导率和熵变均符合热学基本原理和定律。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验证,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热学知识。
专题17光学与热学实验(精讲)

2023年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练测专题17 光学与热学实验(精讲)【知识体系构建】【典例方法突破】一、测量玻璃的折射率【例1】(2022年北京三模)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实验小组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MNPQ,画出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aa'和bb'(如图)。
(1)实验小组内的三位学生在实验中①第一位学生在纸上正确画出了玻璃砖的两个折射面aa′和bb′。
因不慎碰动了玻璃砖,使它向aa′方向平移了一点(如图1所示),以后的操作都正确无误,并仍以aa′和bb′为折射面画出了光路图,这样测出的折射率n的值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①第二位学生为了避免笔尖触划玻璃砖的折射面,画出的aa′和bb′都比实际的折射面向外侧平移了一些(如图2所示)以后的操作都正确无误,并仍以aa′和bb′为折射面画出了光路图,这样测出的折射率n的值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①第三位学生的操作和所画的光路图都正确无误,只是所用的玻璃砖的两个折射面不平行(如图3所示)。
用这块玻璃砖测出的折射率n的值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另一实验小组的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插针结果,由图可知①从图上看,肯定把针插错了的同学是_____;①从图上看,测量结果准确度最高的同学是_____。
【答案】不变偏小不变甲、乙丁【详解】(1)[1]同学1光路图,如图由图可知sinsinnαβ=角度保持不变,所以n的值不变。
[2]同学2光路图,如图由图可知sinsinnαβ=其中β变大,则n变小,即测量值偏小。
[3]同学3光路图,如图由于测量操作无误,所以测量值等于真实值,即不变。
(2)[4]根据结果画出的光路图如图所示连线可以发现,甲的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处于法线的一侧,针插错了。
乙同学的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肯定针也插错了。
[5]丁同学插针的位置距离较大,误差较小,所以测量结果准确度更高。
热学实验

热学实验:1、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 ,烧杯内的液体质量和初温也相同.(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_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的; (2)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特点: ①应选择____________两图进行实验;②不同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③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A .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B .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物质C .使用相同的烧杯④如果质量和初始温度均相同的A 、B 两种液体,吸热后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以看出,_____液体的温度升高得较慢,_____液体的比热容较大.2、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2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1)在此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和沙子 . (2)在实验中,应不停地用搅拌棒搅动水和沙子,其目的是: .(3)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4)可以推想,如果给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的时间,则 (选填“沙子”或“水”)升高的温度会更高些.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的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写出一点)3、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①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应加入初温相同、____相同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
实验中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________。
②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甲可判断出a 物质是___。
585-力、热学实验部分

力、热学实验部分实验一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的杨氏模量一、原理:学会用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光杠杆放大原理:该图为“线膨胀系数”实验原理图,光杠杆后足上伸△L ; 而“用拉伸法测定杨氏模量”中,要注意到,当金属丝受外力而伸长△L 时,光杠杆的后足随之下降△L ,而前足保持不动,于是后足以前足为轴旋转一角度θ,这时平面镜向逆时针方向也转过θ角。
由此可见,光杠杆将金属棒的伸长量△L 加以放大,其放大倍数是2 DK ,此放大的作用相当于“杠杆”的作用,故称为光杠杆。
二、操作要点:1. 杨氏模量测定仪的调整光杠杆放在水平平台上,其后足放在钢丝的活动夹头B 上,后足的竖槽对准钢丝,但不要与钢丝相碰;前两足放在水平平台的横槽里(光杠杆的前后足距离可以调节),三足维持在同一水平面上。
使反射镜面大致铅直;2.读数望远镜的调节粗调:左右移动望远镜座,直到从望远镜的准星望向镜面,能看到标尺相在中间;细调:调节目镜看到清晰的十字叉丝;调节物镜(不停的旋转),直到能在望远镜内看到标尺清晰的相;注意消除视差。
3.加减砝码时要轻,读数要注意估读;4.千分尺(螺旋测微计)的使用注意事项:1) 注意读取零点修正值(零点在主刻线下为正值,零点在主刻线上为负值);测量值减去零点修正值就为实际的测量结果。
2) 测量时,当测微螺杆端面将要接触到被测物时,应旋转棘轮,直至接触上被测物时,发出“嗒嗒”声,此时停止旋转,进行读数。
3) 能准确读数。
(读数方法详见讲义21页)5.懂得使用逐差法处理数据。
实验二 单摆实验一、原理:一个金属小球拴在一根细长的线上,如果细线的质量比小球的质量小很多,而球的直径又比细线的长度小很多,则此装置可看作是一个不计质量的细线系住一个质点,稍微推动一下小球,在重力作用下,小球即可在竖直面内摆动,这种装置称为单摆。
周期与摆幅的关系在传统手控计时方式下,一般取1级近似,即不考虑摆角对周期的影响。
2gL T π4= 但当振动周期可以精确测量时,必须考虑摆角的影响,即用二级近似公式。
高考物理热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2023版

高考物理热学实验探究专题复习教案2023版1. 热学基本概念复习热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的热传导、热变化以及与热相关的现象。
在高考物理中,热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察学生对热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热学实验探究的意义及基本原理热学实验探究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热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掌握热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3. 热平衡与热容实验3.1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平衡达到的温度和热容的变化规律,探究物体的热平衡和热容性质。
3.2 实验步骤:将热盖平衡器中的物体与恒温槽中的液体达到热平衡后,记录下平衡温度。
然后将物体放入热盖平衡器中,再次达到热平衡后,记录下平衡温度并计算物体的热容。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热平衡温度随物体所处的环境温度的增加而升高;物体的热容随物体的质量和热平衡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4. 热传导实验4.1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热传导速率,探究不同物质的热传导特性。
4.2 实验步骤:将两块不同材质的杆子的一端放入恒温槽中,另一端与温度计相连。
记录下两块杆子的初始温度差,并等待达到热平衡后,记录下最终温度差。
根据温度差和时间的变化关系,计算出热传导速率。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材质的物体具有不同的热传导速率,导热性能较好的材质,其热传导速率较大。
5. 相变实验5.1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物质的相变过程,研究相变和热学性质的关系。
5.2 实验步骤:将一小段冰放入烧杯中,加热并记录下冰化和水沸腾的温度。
观察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过程,并记录下温度的变化。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物质在相变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冰化和水沸腾时的温度称为相变潜热,相变潜热是物质特性的重要指标。
6. MATLAB模拟热学实验6.1 实验目的:通过使用MATLAB软件进行热学模拟,提高学生的计算和分析能力。
大学热学实验教案

3)如果数字显示值高于用户所需要的温度值,可按降温键,直至用户所需要的设定值。
4)当数字设定值到达用户所需的值时,即可按确定键,开场对样品加热,同时指示灯亮,发光频闪与加热速率成正比。
5)确定键的另一用途可作选择键,可选择观察当时的温度值和先前设定值。
1.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AD590定标结果。
2.水的比汽化热的测量数据如下:
M1= g;M2= g;θ3=100℃
编号
m/g
U1/mv
θ1/℃
U2/mv
θ2/℃
M总/g
M/g
1
2
3
查表得: ;
水在100℃时的比汽化热公认值等于
固体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实验目的】
1.测定固体在一定温度区域内的平均线膨胀系数。
3.将千分表安装在固定架上,并且扭紧螺栓,不使千分表转动,再向前移动固定架,使千分表读数值在0.2—0.3mm处,固定架给予固定。然后稍用力压一下千分表滑络端,使它能与绝热体有良好的接触,再转动千分表圆盘读数为零。
4.接通温控仪的电源设定需加热的值,一般可分别增加温度为20℃、30℃、40℃、50℃,按确定键开场加热。
4〕停顿电炉通电,并翻开瓶盖不再向量热器通汽,继续搅拌量热器内杯的水,读出水和内杯的末温度θ2。再一次秤量出量热器内杯水的总质量M总。经过计算,求得量热器中水蒸汽的质量 。〔M0为未通汽前,量热器内杯、搅拌器和水的总质量〕
5〕将所得到的测量结果代入公式〔1〕,求得水在100℃时的比汽化热。
【数据处理】
为了使 的测量结果比拟准确,不仅要对 , 和 进展测量,还要扩大到对 和相应的 的测量。将式〔3〕改写为以下的形式:
专题6 物理探究实验(1)——热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课件)-中考物理核心素养提升

继续吸热升温。
石蜡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
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变化的特点
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海波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石蜡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探究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分析与论证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中的
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
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海波(石蜡)熔化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探究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时间/min
0
1
【例题2】如下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①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接触到
烧杯底部,此时应适当将___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
A处向上
下”)进行调整;
②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
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减少从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
可能是温度计有误差,也可能是受外界大气压的影响。
②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有什么比较好的措施?
提高加热前水的温度、减小水量(需要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等。
探究实验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物质吸收的热量可能哪些因素有关?
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
热学实验

专题十四——热学实验专题1.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适量的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
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回答:(1)冰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2)在BC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3)冰熔化过程所用的时间为10 min;(4)从图乙可以推断出冰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如图所示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小刚在组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意识到,悬挂温度计的铁杆位置很重要,铁杆位置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实验中对水温的测量。
(2)小刚在实验过程中,判断水是否已经发生了沸腾的根据是: A (填“A”或“B”)A.观察到的现象 B.温度计的示数(3)小刚完成实验后,注意到只有小强还没有完成实验,观察发现,小强没有使用烧杯盖,小刚经过分析认为,烧杯盖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减慢水的内能的散失,从而缩短了实验的时间。
(4)小刚还发现,在实验装置相同和组织正确的情况下,各组完成实验的时间也不一样,他又提出了进一步缩短实验时间的两个建议:一个是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二是提高烧杯中水的初温,如果你要做这个实验,在采取小刚的建议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写出其中的一个并说出你的理由。
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时,水量不宜过少,应能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
3.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80 ℃。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小于在CD段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烧杯中的水达到沸点,吸热沸腾,温度不再升高。
4.小嘉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1)在组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自下而上(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B (填“A”、“B”或“C”)(2)如图乙示数,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99 ℃;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填“吸热”或“放热”)(3)如图丙、丁所示,表示水正在沸腾的图形是图丙;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实质上是小水滴(填“水蒸气”或“小水滴”)5.小明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3次实验数据
D、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 4、 5、6次实验数据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有数值计算的问题, 先用信息中字母写出表达式再代入数值并统一单位算 出结果) 痱子粉(或细石膏粉) . (1)步骤③中应填写: (2)1滴油酸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V纯是多少毫升? (3)油酸分子直径是多少米?
V油 V0 1 1 V纯 ml 2 10 5 ml 解:(2) V总 n 500 100 (3)V纯 = N l2· d
046.南京市2008届第一次模拟考试12. (2) 12.(2)(本题4分)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 大小”的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请补充实验步 骤C的内容及实验步骤E中的计算式: A.用滴管将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滴入 量筒中,记下滴入 1 mL 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N; B.将痱子粉末均匀地撒在浅盘内的水面上,用滴管 吸取浓度为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向水面上滴 入,直到油酸薄膜表面足够大,且不与器壁接触为 止,记下滴入的滴数n; 待油膜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画 C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油酸薄膜的外围形状; D.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 坐标纸上边长1cm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出轮廓内正 方形的个数m; E.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以估算出单个油酸分子的 直径 d = _______________ cm. 5n×10-4/Nm
注意事项: (1) 实验前应检查方盘是否干净,如果有油渍则导致实 验无法完成.
(2) 方盘中的水应保持稳定状态,最好静置一段时间. 痱子粉均匀撒在水 面上. (3) 向水面滴酒精油酸溶液时,针尖应竖直、靠近水面, 如果离水面太高,可能无法形成油膜. 最好在1 cm左右. 滴酒精油酸溶液时要注意控制好,只滴1滴. (4) 计算油膜面积时,以坐标纸上方格的数目来计算 (边长1cm) . 不足半个的舍去,多于半个的算1个 .
S
盛水方盘、注射器(或胶头滴管)、试剂瓶、坐标纸、 玻璃板、痱子粉、酒精油酸溶液、量筒、彩笔.
实验步骤: (1)在方盘中盛入适量的水(约2cm深),使水处于稳定 状态. (2)用注射器(或胶头滴管)取事先配好的酒精油酸溶液, 逐滴滴入量筒,记下量筒中滴入1 mL溶液所需加入 溶液的滴数; (3)将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4)用注射器(或胶头滴管)靠近水面将一 滴酒精油酸 溶液滴在水面上. (5)待油酸膜的面积稳定后,把玻璃板放在方盘上,用 笔描绘出油膜的形状. (6)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数出 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N,
064. 08年福建省十大名校高考模拟试题 11 11.(5分)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 验中,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 酸6mL,每1mL上述溶液中有液滴50滴,把一滴该溶 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均匀撒有痱子粉的水面稳定 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 后把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已知坐标纸 中每个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均为20mm。则油酸膜的 面积约为__________m2,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2 × 10-2 6 × 10-10 __________m。(结果保留一个有效数字) 答:S=50 × 0.022 = 2 × 10-2 m2 6 10-6 -10 d 4 6 10 m -2 10 50 2 10
V纯 2 105 106 d m 2 2 2 Nl 114 ( 2 10 ) 4 1010 m
055.08年佛山市教学质量检测(二)13(2) 13. (2)(选做,适合选修3—3的同学)在“用油 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将4mL的纯油酸溶 液滴入20L无水酒精溶液中充分混合.注射器中1mL 的上述混合溶液可分50滴均匀滴出,将其中的1滴滴 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 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 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上 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0mm.试解 答下列问题,结果均取一位有效数字。 ①(2分)油酸膜的面积约是多少? ②(3分)已知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 体积是4×10-6 mL ,请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实验目的 学习一种估测分子大小的方法——“用油膜法估测 分子的大小” 实验原理: 将油酸滴在水面上,让油酸尽可能散开,可认为油 酸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层,如果把分子看作球 形,单分子油膜层的厚度就可以看作油酸分子的直 径,事先测出油酸滴的体积V和油膜的面积S,就可 以算出分子的直径: d V 实验仪器
031.上海市静安区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9 9、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 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现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 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 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1 2 瓶内水量 (mL) 1000 1000 初始水温 时间(h) 末态水温 (0C) (0C) 91 4 78 98 8 74
解:(2)①油膜的面积约为 84cm2(82 cm2 ~85 cm2都给分) ②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 5 V 4 mL 1.0 10 5 mL 10 50 ③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V 1.0 10 d cm 1 10 7 cm S 84
5
014.山东泰安市07年第一轮质量检测14 14. [选修3-3]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方法及步骤如下: ①向体积V 油 =1ml油酸中加酒精,直至总量达到V 总 =500 ml ②向注射器吸取①中油酸酒精溶液,把它一滴一滴 地滴入小量筒中,当滴入n = 100滴时,测得其体积恰 好是V0 = 1 ml。 ③先往边长30~40cm的浅盘里倒入2cm深的水,然后 将 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④用注射器往水面上滴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酸 薄膜形状稳定后,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 ,并在玻璃板上描下油酸膜的形状。 ⑤将画有油酸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 如图所示,数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N, 正方形边长l = 20mm。
059.江苏南通市2008届第三次调研测试12.Ⅰ(2) 12. Ⅰ(2)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① 向体积为V1的纯油酸中加入酒精,直到油酸酒精溶 液总量为V2;②用注射器吸取上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液,一滴一滴 地滴入小量筒,当滴入n滴时体积为V0;③先往边长 为30~40cm的浅盘里倒入2cm深的水;④用注射器 往水面上滴1滴上述溶液,等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 将事先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并在玻璃板上 描出油酸薄膜的形状;⑤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形状 的玻璃板,放在画有许多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的坐标 纸上,计算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总数为N.则上述 过程遗漏的步骤是 将痱子粉均匀撒在水面上 ; V1V0 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 d= . 2 NV2 a n
热 学 实 验
热
学
实
验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046. 南京市2008届第一次模拟考试12. (2) 059. 江苏南通市2008届第三次调研测试12.Ⅰ(2) 064. 08年福建省十大名校高考模拟试题 11 006. 江苏南通08届第一次调研测试12A 014. 山东泰安市07年第一轮质量检测14 055. 08年佛山市教学质量检测(二)13(2) 063. 上海市南汇区08年第二次模拟考试16 031. 上海市静安区07-0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9
006.江苏南通08届第一次调研测试12A 12.A.(10分)(模块3-3试题) (1)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性质,又具有晶体的性质. 液晶表面层的分子势能 大于 (选填“大于”、“等于” 或“小于”)内部的分子势能;给液晶加热时,液晶的 增加 熵将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油 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5mL.用 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有液滴50滴.把1滴该溶液滴 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 描出油膜轮廓,再将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 示,坐标纸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cm. 则: ①油膜的面积约为多少?(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 的体积是多少? ③根据上述数据,估算出油酸分子的 直径.(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3 4 5 6
1500 1500 2000 2000
91 98 91 98
4 10 4 12
80 75 82 77
下列研究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
( A )
A、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
1、 3、5次实验数据
B、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
2、 4、6次实验数据
C、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
【解析】本小题考查用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数 据处理方法。 ①油酸膜的面积: S=81×(10×10-3)2 m2=8×10-3 m2 ②油酸分子直径
V 4 106 106 d 5 1010 m S 8 10 3
063.上海市南汇区08年第二次模拟考试16 16.(6分)用右面的实验装置可研究气体的等压变 化规律。h是装满水的玻璃容器,a为一端封闭的玻璃 管,b为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用橡皮管e将两管下端连 接在一起,b管用g固定在可上下移动的标有刻度的木 板f上,c为温度计,d是用来加热的电阻丝,a、b及e 管内充有一部分水银,a、b管内水银面等高,如图所示. f (1)此装置中研究的对象 h g 是 被封闭在a管中的气体 。 a b (2)若用电热丝加热,a管中的 d 水银面将 下降 ;如要保持压强 不变,则应调节b管 下降 (填 c e “上升”或“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