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宝艺术家林凤云简介

合集下载

画家林风眠简介

画家林风眠简介

画家林风眠简介林风眠,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原名林凤鸣,生于广东梅县,自幼喜爱绘画,19岁赴法勤工俭学。

他先在蒂戒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

1925年回国后出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1927年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后来的浙江美术学院)任校长。

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林凤眠于70年代定居香港,1979年在巴黎举办个人画展,取得极大成功。

林风眠擅长描写仕女人物、京剧人物、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

从作品内容上看有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从形式上看一是正方构图,二是无标题,他的画特点鲜明,观者一望即知。

他试图努力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通的艺术语言。

他无愧于是一位富于创新意义的艺术大师,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

林风眠是整个20世纪中国美术界的精神领袖。

他的作品总有一种淡淡的哀怨和孤寂,而正是这种哀怨和孤寂使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审美情趣的悲剧美。

这与画家本人颠簸曲折的一生有关。

抗战期间,林风眠辗转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画,极力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程式。

1950年林风眠辞去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之职,迁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国式的二层楼房里,专门从事绘画求索。

不久,法籍妻子携女离国,他孑然一身,过起略似重庆大佛般的生活。

除了美协组织他到农村、山区、渔场深入生活外,他就闭门作画,每天子时已过,邻居总能看到林风眠画室里的亮光。

十几个春秋过去,艺坛几乎忘记了林风眠,然而这正是他的艺术黄金时代,“林风眠格体”在寂寞耕耘中臻于炉火纯林凤眠作品-高士青。

50年代,他的艺术更受到贬抑,生活拮据,每月只得上交两幅画以换取一点儿生活费。

10年动乱期间,面对一次次抄家,无奈之中的林风眠将其数十年的心血千余张精心之作浸入浴缸,从抽水马桶中冲出去。

80年代,在其晚年又在香港过着隐居般的生活。

老人的头发几乎全部脱落了,人老了但艺术却不老,他的画色彩更热烈、笔墨更放纵、韵味更醇厚。

贵州本土画家及贵州书画市场常见画家资料整理

贵州本土画家及贵州书画市场常见画家资料整理

白廬:1917年生,上海崇明人。

號思齊堂上人,著名畫家,國畫大師齊白石高徒,白石老人賜名白廬,隱于鄉間幾十年,深居簡出,淡泊名利,以書畫為樂,所做花鳥功力彌漫,碩可亂真,老人超然室外,布衣一生。

包俊宜:1956年生。

字瀚之,漢族,祖籍江蘇太倉,生於貴州貴陽。

受教育陳恒安、戴明賢。

擅長多種書體,尤以篆草見長,所作篆體古樸自然,草體宗法黃山谷兼取王鐸,簡樸清逸。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貴州省文聯主席、貴州省扶芙印社副社長、貴州省書法學校教務長、貴州書畫院副院長。

鮑賢倫:1955年出生於上海。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浙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浙江省文物局局長。

查曉:1963年生於遼寧沈陽,祖籍重慶江津。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貴州分會會員、貴陽市南明區美術協會副主席、貴陽市政協畫院辦公室副主任、貴州白雲畫院副院長、貴州省文史館特聘研究員、一級美術師。

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先後師從貴州省著名花鳥畫畫家魯風、譚滌非等先生,專攻寫意花鳥。

柴建方:1943年12月出生,河南鄲城人,1968年畢業於寧夏大學中文系,曾任攝影記者多年。

系中國書協二屆理事、西泠印社社員、寧夏書協名譽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

擅長行草隸篆諸體以及篆刻藝術,曾多次參加全國及國際性大型書展并多次獲獎;被中南海、外交部、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長城碑林等國內外百餘家陳列、刻碑和收藏,作品入選國內200餘種大型集子,傳略十多部詞典。

陳半城:1940年出生於安徽省懷遠縣。

北京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會員,四川中山書畫研究會研究員,成都錦水書畫院院士。

陳恒安(1909-1986)原名德謙,字恒堪,號寶康,晚年自號黔靈老學,貴州貴陽人。

中國著名書法家,生前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貴州省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貴州省博物館名譽館長、貴州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

精研甲骨、經文、竹簡、帛書、等各體文字。

書法諸體咸備,尤以大篆和行書見長,所作章法考究,結體精當,樸厚沉雄,堪能雅俗共賞。

清寂骛影——林风眠人物介绍

清寂骛影——林风眠人物介绍
清寂骛影 林风眠
1
作者简介
2
作品风格
3
作品赏析
清寂骛影——林风眠
先欣赏几幅作品
1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林风眠(1900.11.22— 1991.8.12)
林风眠,原名林凤鸣,广东梅县人 解放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 顾问,常务理事
是享誉世界的绘画大师,是“中西融合”最早 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是中国美术 教育的开辟者和先驱,1925年回国后出任 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作品赏析
背景中,垂阵线条切割构成墙面与窗户,左右两个‘十’字与撑满画幅的大圆勾勒出窗前的窗架和圆桌
倒置的梯形竖立于圆形的左半侧,从底部白网纹样判断,应为半束于侧的窗帘
简化为各种几何形体组合的对象,交错并置于桌案上:扁圆的水果与圆形仙人掌,于上下分别紧贴 中心轴线左右
菱形的陶罐与竖方形的盆栽,呈左右水平陈列
而方形的构图,对于色彩、光影 、透视等元素的重视,都已经透 露出他此后山水画创作的端倪
作品赏析
创作于1952年的《仙人掌、彩 陶与静物》,是目前林风眠传世 作品中少数有年代纪录的早期静 物精品,更是他自50年代初起, 对立体主义实验性表达的关键创 作,标志其对中国水墨画形式表 达的革新进入至一个全新的境界
作品赏析
中西美学的至臻凝炼
《白衣仕女》
《白衣仕女》采林氏典型的‘方形布阵’构图,大面积的黑白刷笔 ,将背景垂直分隔成具有明暗变化的三等分,流丽的线条和半 透明的阴影赋予画面一种光色照射下的逆光情境,为端坐于前 的白色仕女注入一股静幽柔美的空灵感。两笔弯眉、两画凤眼 、一点文鼻、两笔晕染而出的樱嘴薄唇,一个长笔勾勒的椭圆 脸型,用笔娴熟自信。流动的线条,浸透了艺术家的情思,同 时又率领着画中的色块,从线转到面,从实体转到空间,勾勒 仕女丰润的身姿及薄纱的轻盈,显示出艺术家是在对画中人物 有了充分理解之后加以提炼才可到达纯熟、自信的表达境界

雅石共赏——《弘道》

雅石共赏——《弘道》

张玉瑞 (北京)/赏析《弘道·弘道养正 日新其德》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并行者三,必有师尊。

日新其德,三省身心。

弘道养正,至善至臻。

华夏文化,渊源流深。

图呈寄寓,修行法门。

石出宝岛,两岸同根。

品石养性,天地同欣。

古往今来,对道的发扬光大,乃人之天职,亦乃文化事业之天职。

霓裳羽衣:石屏如卷,天工妙笔写丹青。

浑然邃古高风。

枯墨勾描勒线,骨力透锥锋。

气韵宣苍秀,画影神清。

内涵更精,寓典故、炫通灵。

问道孔丘老子,栩栩如生。

古今何异,人弘道、正气养浮生。

注文化、不辍躬耕。

注:《论语·卫灵公十五》中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编者按:本刊2018年第一期刊登了温德坤先生撰写的《宝岛寻宝记》,在石界引起较大反响。

文中记录的这方画面石,系台湾花莲云龙石,原为著名道士、书法家、赏石家杨昆峰(字春风)珍藏。

杨先生年少时生活在南京,后旅居台湾,曾与于右任、张大千以石为友,一同探讨书画、淘石赏石多年,在台湾和大陆以及东南亚举办过多次石展、书法展。

临终前,将此爱石托付给花莲赏石协会理事、玉石学会辅导会长吕金恋。

2017春季海峡两岸赏石文化交流展期间,中国观赏石协会副会长、辽宁省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大连弘道赏石文化会馆馆主温德坤有幸与此石结缘。

现将此石以《弘道》为主题刊出,共邀石界同好者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以求雅石共赏之乐趣!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芥子园画传》笔墨论“笔有法也,曰骨力,曰苍秀,曰雅致,曰中锋。

”孔子年轻时曾问道于老子,受益匪浅,归来对弟子曰:“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

老聃,真吾师也!”春媚( 泸州)/赏析《弘道·三教同源》在南岳衡山,儒释道共居一山、共处一庙的景观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一奇,此石背面一峰雄奇壮美,正面三人高古巍然,仿佛三圣正观自然而论道于衡山前。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

林风眠“中西调和”林风眠,原名林炳世,字风眠,号西湖叟、湖心居士,号为寓意着他被西湖吟风摄受,因而得名。

他是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收藏家、文化学者,人称"近代文人第一"。

林风眠被誉为"百技难出一人",他不仅在绘画、书法、收藏方面有一定造诣,而且在思想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的观点在当代也很有现实意义。

林风眠的绘画作品将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技法与西方式的透视构图、光影表现相结合。

他注重画面的层次感和线条的流畅性,同时兼顾了中国画的意境内涵。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西方绘画元素,画面中的色彩运用丰富多样,明暗对比强烈,构图明快流畅,给人以一种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兼具西方绘画艺术特点的感觉。

他曾经说过:“我画画融合了中西的精华,大胆地追求东西方绘画最高境界的融会贯通,这是画坛新风。

”林风眠的书法作品同样注重中西融合,他在书法方面的创作也非常独特。

他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书法的技法和精髓,还融入了西方书法的笔法和形式。

他的书法作品秀丽大方,带有一种现代气息,既有传统中国书法的神韵,又有西方书法的简洁明快,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他自己曾经说过:“我在中国的书法创作上,力求融合中西文化精华,带来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林风眠在收藏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收藏品融合了东西方的精髓,汇聚了中国古代艺术品和西方艺术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收藏风格。

他常说:“收藏也是一门艺术,要学会欣赏和琢磨,要有审美的眼光和鉴定的能力。

”他的收藏品中既有中国古代的绘画、书法、瓷器等,也有西方的绘画、雕塑、家具等,这些收藏品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借鉴,也为他的艺术观念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林风眠的思想观点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他提出了“中西合璧”的文化理念,认为中西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他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主张在交流中学习借鉴,达到合作共赢,实现中西文化的和谐发展。

林风眠画作价值回归?

林风眠画作价值回归?

林风眠画作价值回归?作者:李保兴来源:《财富生活·上半月》2021年第12期谈及二十世纪中国绘画,林风眠(1900—1991)的国际影响力不容小觑。

在现代美术史上,他不仅是位开拓者、奠基者,更是中国画的创新者,在“融会中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鲜有人可比。

同时,他还是一位颇有洞见的艺术教育家,对许多后辈画家产生过极深远的影响,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三位艺术大师就是他的学生。

不过对比学生在艺术市场上叱咤风云的表现,林风眠却始终是不温不火,与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等无法相提并论,然而在本季秋拍上,这位大师作品的表现似有价值回归之势。

在本季,诸多此前被看好的大师之作遭遇滑铁卢,但长期以来表现不温不火的林风眠倒是给了我们不少惊喜——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国书画”中,其作品多以超高估价成交;中国嘉德香港2021年秋拍“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中,其大尺幅彩墨作品《荷花图》成最大黑马,以最低估价4.7倍的价格(1185万港元)成交。

1970年代末,“林风眠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办,林風眠及其沉睡了半个世纪的画作由此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并逐渐被接受、喜爱。

然而,由于林风眠开拓创新出的全新绘画形式与传统国画有着较大差异,对于习惯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人而言,鉴赏难度较大。

此外,“文革”前夕他曾自毁了大量作品,导致1950年代与1960年代的作品留存极少。

晚年他又反复开掘早年题材作画,且作品又基本不署年款,这不仅为研究其绘画的分期断代增加了难度,还为赝品制作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最终导致林风眠的绘画作品在艺术品市场中长期受到冷落,作品价格徘徊于低位。

但这两年,其画作在拍场已呈现活跃态势——根据雅昌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可知,林风眠在2021年上半年以总成交1.494亿元人民币,位居中国地区艺术家拍卖总额第20位、中国书画艺术家成交额第15位;总上拍108件拍品,成交80件,总成交率高达74%。

中国画四条屏作品选

中国画四条屏作品选

中国画四条屏作品选作者:暂无来源:《美术界》 2014年第3期张楠字南山,号云水山房。

甘肃陇西人。

毕业于兰州大学,2003 年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2004 年进修于中国画研究院,现为甘肃省中国画学会兼秘书长、甘肃省工笔画协会副主席,兰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九三学社中央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张馨月号龙隐阁主,1970 年生,广西桂林市人,现定居北京。

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高研班。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

折海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同谷书画院专业画家,北京东篱画院院长,重庆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李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现代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宁德市文联副主席、市画院院长、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迟学龄就读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当代中国书画研究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工笔画院副院长,中国文艺家书画院副院长,民革中央画院理事,辽宁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

陈卫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北美协艺委会副主任,石家庄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画艺委会主任。

孟鸣原名孟继明,山东泰安市人。

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

现任山东科技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泰山山水画研究院院长、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泰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孟旭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西省诗书画印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水墨视界》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李少文艺术工作室画家、太原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太原画院创作部主任。

范建宇毕业于河北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现为中国美术创作研究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

九三学社中央画院副秘书长。

金长虹1968 年出生于河南省通许县。

1991 年研修于北京画院中国画研修班,师从马泉先生;2007年研修于中国美协第二届创作高研班,2003 年研修于陈钰铭水墨创作班。

崖生的作品

崖生的作品

崖生的作品崖生的艺术风格崖生,原名林风云,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绘画家和书法家。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崖生的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内涵而备受赞誉。

1.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崖生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精神的完美融合。

他熟悉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技法,运用当代观念和对生活的感悟将传统艺术注入现代艺术之中。

他的作品既有传统绘画的意境和技巧,又融入了对当代社会和人生的思考。

2. 精细与简约的结合崖生的画作富有细腻的线条和精确的笔触。

他注重细节的描绘,力求达到真实性和精确性。

然而,与此同时,崖生也善于运用简约的表现手法。

他能够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表达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

这种精细与简约的结合使得崖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

3. 清新与含蓄的情感崖生的作品常常散发出一种清新而含蓄的情感。

他运用淡雅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感悟。

崖生的作品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引人沉思。

崖生的代表作品1. 《山水之美》《山水之美》是崖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这幅画以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形式为基础,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崖生通过运用精细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方式,将山水与云雾融为一体,给人以开阔和宁静的感觉。

2. 《禅意之美》《禅意之美》是崖生另一幅著名的作品。

这幅画展现了禅意的宁静和空灵。

崖生通过简约的形式和细腻的线条,表达出禅宗哲学的境界。

这幅作品令人心神愉悦,引人陶醉其中。

3. 《人生之旅》《人生之旅》是崖生的一幅代表作品,这幅画呈现了人生的起伏和曲折。

崖生巧妙地运用线条和形状的变化,表达了人生的不同阶段和经历。

这幅作品显示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洞察力,引发观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崖生的艺术成就与影响崖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创作技巧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影响力。

1. 国内外展览与奖项崖生的作品在国内外举办过多次个展和参展。

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艺术展览的奖项和荣誉。

崖生以其杰出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界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宝艺术家林凤云简介
林凤云,男,1953年2月生,字干霄,山东省栖霞市人,毕业于山东省烟台轻工业学校,就职于山东省栖霞市文化馆。

?
现为赞比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特聘书画师。

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名作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艺术委员会委员,客座教授,中国国画院院士,中国国画院花鸟画创作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兰亭书画院名誉院长,《国学》杂志社理事会副理事长,中韩书画家联谊会理事,栖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
自幼喜书善画,常临古帖,书法先学柳,颜,褚,赵楷书及姚伯多造像碑,又临《张迁碑》,《灵庙碑》,再习苏轼行书兼学赵子昂行书,后临《石鼓文》,《毛公鼎》,《散氏盘》,《大盂鼎》等碑帖。

正,行,隶,篆皆攻。

自青年时攻篆刻,从汉印入门继学秦印,常品味历代篆刻家和感悟当代著名篆刻家的作品,使作品即师古而不泥古。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获奖。

曾先后入展全国首届刻字艺术作品展,首届国际刻字艺术作品交流展,全国第二届刻字艺术作品展,全国篆刻艺术展,中韩书法展,相约文峰中日书
法展。

国画写意花鸟画以任伯年,吴昌硕,王雪涛先生为老师,以他们的画作为范画临摹学习,使自己的作品既有先人的意蕴又见自己追求。

亦学古文,旧体诗词,由诗进入宋词住于元曲,散曲作品多次发表于文学刊物。

曾入展中国近现代书画展,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三农书画大展铜奖,第四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国际特别奖,第五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荣誉金奖。

?
被评为中国百强书画新闻人物,被授予中国书画艺术界公益大使,国际书画艺术名家等荣誉称号。

?
肖像,作品,简历被编入《六十年六大家》新中国六十华诞特辑书法卷,《中国当代艺术名家》,《中外画刊》,《古今书坛名家与墨宝》,《中国书法全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國書畫收藏年鑒》,《中国现代书画名家名作》,《中国艺术鉴藏》,《中国艺术经典收藏》,《世界美术家传》,《世界美术作品集》,《世界名人录》等专辑和辞书。

作品被凿刻于泰山等寺庙和重要风景旅游区,被多家收藏单位收藏。

林凤云作品欣赏
【博宝宝珍商城】篆书斗方西湖一口价区_书法作品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客座教授林凤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