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案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贵州的位置范围,结合图文资料,认识贵州的自然地理概况。
2.查阅资料分析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
3.运用资料了解贵州的自然资源及利用情况,了解贵州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并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1.运用地图说出贵州的位置范围,结合图文资料,认识贵州的自然地理概况。
(2)运用资料了解贵州的自然资源及利用情况,了解贵州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的有效做法,学会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并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难点】查阅资料分析贵州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了解环境保护的措施。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023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用了5分半钟讲述《贵州大地的“千年之变”》,党的十八大以来,奋发进取,积极作为,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书写出“千年之变”——视频二、新课学习(一)自然地理概况请同学们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并以小组进行订正,最后请小组代表读图说一说贵州省的地理位置特征(学生读图回答)海陆位置: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纬度位置:24°N-29°N;邻省:周围分别与四川、重庆、湖南、广西、云南为邻。
(请学生到多媒体地图上画出,并说出。
)提问:贵州省主要以哪种地形为主?地势情况如何?(请学生到多媒体地图上画出,并说出。
)拓展延伸:“八山一水一分田”指贵州土地中80%是山,10%是水域,10%是耕地,说明贵州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地表崎岖。
(再次强调贵州省地形特点)“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贵州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海拔较高,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贵州——“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
贵州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做支撑的省份。
8.4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课后练习(含答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贵州省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贵州省位于西北边陲B.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C.贵州省南部和老挝、越南接壤D.北回归线经过贵州省2.贵州省地处我国五个温度带中的()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中温带3.下列省区中全部与贵州省相邻的一组是()A.四川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B.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C.陕西省、四川省、湖南省D.广东省、湖南省、重庆市贵州省黄果树大瀑布高77.8米,宽84米,是中国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最阔大壮观的瀑布之一。
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因季节而变化,水量大时,气势磅礴,河水从断崖顶端飞流而下,激起数百米远的水雾。
每年5-10月是黄果树瀑布景区的旅游旺季。
据此完成下面4-5小题。
4.黄果树瀑布一般水量最大、最为壮观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黄果树瀑布所在的云贵高原地形特点是()A.一望无际平坦开阔B.崎岖不平C.千沟万壑D.雪山连绵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实践过程中,贵州人民探索出立体农业的开发模式,其主要经验可总结为“五子登科”—“山上植树造林戴帽子,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山麓种绿植肥铺毯子,山下兴办工厂抓票子,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
读下图,完成下面6-8小题。
6.贵州省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高原、山地B.平原C.盆地D.丘陵7.“山腰坡改梯田拴带子”中梯田的主要作用是()A.放牧B.保持水土C.观光D.种粮8.“农田集约种粮收谷子”的主要生态影响是()A.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B.促进人口增长C.减少开垦土地,保持植被D.减少农民收入9.下图为“中国天眼”,是世界上目前口径最大、最具威力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其设计综合体现了我国高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天眼”选址在贵州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适宜B.地形独特C.人口稀少D.土壤肥沃2022年国庆假期,贵州接待游客4614.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5.27亿元,居全国前列。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贵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环境保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区域控制,综合治理;实行谁决策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第六条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无污染或少污染、低消耗、综合利用率高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
重视发展环境保护产业。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及科技交流。
第七条省和各自治州、市、县、自治县、特区、市辖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以下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状况,提高环境质量。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环境保护资金,按有关规定列支。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地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条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初二地理下册 第四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根据课标,创设了以时间线为情景,讲述了贵州的前世今生,过程中对应的知识主线为贵州的自然环境特征-贵州的环境问题及对应治理措施-贵州的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体现了贵州从人地协调-人地不协调-人地协调的当地人地关系的变化,从而会影响到社会经济从古至今的变化为西南强盛的藩国-天下第一贫瘠之地-西南地区崛起的黑马。
教育同学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的同时应该顺应自然、敬畏自然的发展观。
本次课教学设计新颖,结合历史体现了跨学科融合,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技术设备希沃的课堂活动、放大镜、计时等功能,利用剪映、格式工厂对视频进行编辑和剪辑和格式转换等处理,利用画图工具进行地图的绘制。
课堂活动的设计基于学生感兴趣、易操作的活动和练习如希沃的课堂活动、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读图和析图过程中掌握重要的地理信息,获得地理学习的方法。
本次课所用素材新颖、鲜活,ppt制作精美。
上课过程中学生回答问题积极,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讲的有点多,没有留给学生的充分的思考时间,在课堂活动和课堂练习环节由于受设备的限制,没有基于数据的当堂反馈,无法确切的了解同学们知识掌握情况。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课稿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一、教材分析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包括“自然地理概况”、“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和“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四部分内容。
“自然地理概况”主要介绍了贵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势、气候、资源特征。
“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贵州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重点讲述了石漠化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简要说明了影响贵州的主要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
“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这部分内容,介绍了贵州正在实施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工程和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等措施。
引导学生了解贵州石漠化地区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措施,有助于学生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
“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这部分内容,教材从水资源、煤炭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介绍了贵州省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
在“自然地理概况”中“贵州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暗河众多,给水资源利用带来困难”,在“资源利用的成功经验”这部分知识中“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贵州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基础设施”,这两部分内容遥相呼应,学生通过分析贵州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了解贵州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成功经验。
学生通过了解贵州探索立体农业开发模式的成功经验,让学生知道立体农业的“五子登科”既很好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了解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革命传统教育。
二、课标要求及教学目标:本节课对应课标内容: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学目标:1、运用所学知识和地图,了解贵州省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资料,分析贵州省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
3、根据资料,了解贵州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生态●旅游
议著这峨城层辉路 )名里峨里楼章 ,的是。首房的号国 就遵红 屈,私,家 在义军 一建邸原 主会总年指于。系 楼议司月的本这国级 楼(令初宏世幢民风 上即部,伟纪砖党景 原中驻红建 木二区 房共地军筑年结十。 主中。长,代构五位 的央月征高初,军于 小政 到墙,中第遵 客治日达垂是西二义 厅局至遵门当合师老 举扩 义,时璧师城 行大日后巍遵的长子 会,,巍义两柏尹 96 1935 1 AAAA 30 1 15 17
处云贵高原的东部。
请同学们思考: 1、贵州省有什么气候特征?属于什么类型? 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 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属于亚热带湿润季 风气候.
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 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 不甚分明;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 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 十里不同天”。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 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 低值出现在1月份,贵阳、遵义一带平 均阴雨日数在200天左右,有“天无三 日晴”之说。 贵州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
遗 8
1200 国通届丹区 34 大 6 水 于 里 、 泰广 丹 的 、 积 地 内 , ,
活动P100
1、山区贫困的原因:山区耕地少, 土地贫瘠,人品众多,交通不便;过 度开垦荒地,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 严重。 2、摆脱山区贫困的原因:植树种 草,异地迁移,发展农副业生产,开 发旅游资源等。治理水土流失的最好 措施是植树种草。
山区耕地少 山区贫困的原因: 土地贫瘠 人口耕地少 生活贫困
人口众多 交通不便
→
过度开垦荒地 → 植被遭到破坏
→
水土流失,泥石 流灾害严重
→ 非常贫困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

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贵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环境保护必须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做到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第五条环境保护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区域控制,综合治理;实行谁决策谁负责,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
第六条加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推广无污染或少污染、低消耗、综合利用率高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
重视发展环境保护产业。
广泛开展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及科技交流。
第七条省和各自治州、市、县、自治县、特区、市辖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以下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环境状况,提高环境质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的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所需环境保护资金,按有关规定列支。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重视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人民的环境意识和环境法制观念。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定期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地的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条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一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十二条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第四节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06
总结:贵州省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前景展 望
当前工作成果回顾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贵州省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使得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水质等指标 均有所提升。
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贵州省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能源、水资源等领域的管理,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单位GDP能耗、水 耗等指标逐年下降。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生态环境多样性
贵州省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包括森林、草 地、湿地、农田等多种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贵州省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大量珍稀濒危物种 和特有物种。
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水环境污染
贵州省部分河流和湖泊受到工业 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先进技术在污染治理中应用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
应用先进的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 空气质量。
水污染治理技术
采用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技术手段,提高污水治理效率,保 护水资源。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研发和应用土壤修复技术,治理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 境健康。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创新成果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如垃圾焚烧发电、废 旧塑料再生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节水技术与水资源循环利用
研发和应用节水技术,推动水资源循环利用,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
新能源开发与利用技术
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促 进能源结构的优化。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预测
相关政策
贵州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 护政策,如生态补偿、排污权交 易、绿色税收等,旨在推动环境 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