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颅脑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护理PPT课件

因体位的改变引起不适。
拔管
1
正常情况下脑室引流管一般放置 3~4天,有时延长至7天
2
拔管前一天夹闭引流管或试行抬高引流管,如患者无头痛、呕吐等颅内
压增高症状即可拔管,反之则推迟拔管。
3
拔管后注意引流管是否完整,并严格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及局部有无
脑脊液漏。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妥善处理,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临床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引 流 管
头部引流
颅内创腔引流 颅内脓腔引流 脑室引流
硬脑膜下引流
胃管
胃肠减压管 三腔二囊管 胃肠造瘘管 鼻胆引流管 十二指肠营养管
胸腔引流管
腹腔引流管 T管 尿管
心包 纵膈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管
陶氏腔 盆腔 胰腺 脾高引流管 腹腔冲洗管
脾肾造瘘管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 膀胱造瘘管 输尿管导管
管道标识
2.脑室引流
• 目的:是经颅骨钻孔侧脑室穿刺后,置引流管
于脑室内,引流出脑脊液以解除脑脊液循环受阻, 降低脑内压,缓解脑疝形成。以维持颅内压在一 定程度。
• 脑室引流 :
术后引流袋悬挂高 于床头10-15CM,以维 持正常的颅内压,注意引 流速度及引流量,每日引 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 术后脑脊液略带血性,以 后转为橙黄色,脑室引流 管一般不超过3-4天,拔 管时先试夹管1-2天,观 察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即 可拔管。
总结:颅脑术后各种引流管护理
1、病人回病房后,首先了解引流管放置的部位、引流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免造 成不应有的错误引流。如脑室引流,引流袋的位置过高,达不到引流目的, 过低脑脊液引流过多过快,会引起头痛、呕吐、严重的甚至诱发颅内出血或 血肿形成。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防止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一次,记录引流量及其性状 ,定期送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接头处严密消 毒后用无菌纱布包裹,保持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医院神经外科各种颅脑引流管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神经外科各种颅脑引流管患者护理常规颅脑手术后常用的引流有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囊腔引流及硬脑(脊)膜外、下引流。
一、脑室引流:经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1.目的:抢救因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所致颅内高压;注入造影剂进行脑室系统的检查,明确诊断和定位;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脑室内引流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粘连及降低颅内压。
2.观察及护理(1)正确放置病人,固定引流袋,观察引流液:术后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引流管需高于脑室平面10~15cm(平卧时以耳屏为基线,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引流出液体为血性时,引流袋应低于脑室水平,清亮后立即将引流袋挂高。
(2)观察引流的速度,切忌引流过快过多。
(3)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以不超过500ml为宜,合并颅内感染,脑脊液分泌增加,而引流量相应增加,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
(4)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日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术后血性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后,脑脊液浑浊,呈毛玻璃状或絮状物。
(5)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
术后病人头部活动适当限制,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拉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脱。
若术后无引流液流出应查找原因,如:将引流袋放低,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确定低颅压所致,应仍然将引流袋放在正常高度;若怀疑引流管被堵塞,可在严格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轻轻向外抽吸,切不可高压注入生理盐水,以免将堵塞物冲入脑室系统,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若引流管放置过深或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可将引起流管轻轻旋转或缓缓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后,重新固定,如果上述处理无效,应更换引流管。
(6)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瓶,记录引流量,严格无菌操作。
(7)拔管:脑室引流一般不超过3~7天,拔管前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拔管后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
颅脑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颅脑引流管的护理要点
颅脑引流管是用于治疗颅内压增高或脑积水等疾病的重要医疗
设备,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以下是颅脑引流管护理的要点:
1. 术后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引
流管的引流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定期清洁,保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避免引流管周围皮肤感染。
3. 引流管位置,确保引流管的位置正确,避免扭曲和堵塞,避
免引流管被压迫或牵拉,以免影响引流效果。
4. 引流液监测,定期监测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及时记录
引流量,观察是否存在感染迹象或出血情况。
5. 颅内压监测,密切监测患者的颅内压情况,根据引流液量和
颅内压情况调整引流管的引流量,维持适当的颅内压。
6. 防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引流管被污染,定期更
换引流系统,预防感染的发生。
7. 患者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引流管护理知识的宣教,让他们了解引流管的重要性,以及在家庭护理中的注意事项。
总之,颅脑引流管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医嘱,严格执行医嘱,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脑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脑外科手术是一种高风险的手术,需要进行密切的护理。
其中,脑外科引流管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脑外科引流管的作用是排除脑部手术后产生的血肿、脑脓肿、脓肿液、脑脊液等,在保护脑组织免受损害的同时,也有助于术后恢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脑外科引流管的常见护理措施。
1.护理前准备在患者进行脑外科手术前,护士应根据医嘱准备好引流器械,并对其进行检查,确保引流管畅通,并确认引流胶囊的储液量。
护士还应核对医嘱的内容,如引流液量、引流胶囊更换时间等。
2.引流器械的固定和保护手术用引流管通常由医生放置在手术中,护士需要保证引流管的固定和保护,以防止其意外移动或受到撞击。
可以使用透明敷料覆盖引流器械,以便日常观察引流情况,并防止引流管受到外界污染。
引流松紧带应固定在患者的头部,以便保持引流管的位置稳定。
3.引流胶囊的更换引流胶囊根据引流程度来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一般情况下,当引流胶囊内容物达到胶囊容积的70%以上时需要更换。
更换引流胶囊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患者起床、过午不食前后。
更换引流胶囊的步骤如下:(1)戴上洗手盆和手套;(2)用温生理盐水清洗患者的引流胶囊处;(3)拧松固定在患者头上的引流松紧带;(4)小心地取下引流胶囊,注射生理盐水清洗一次;(5)取出新的引流胶囊,将其连接到引流管上,并用固定带固定;(6)检查引流管畅通并进行标记,记录引流量、引流液的性状和颜色。
4.引流管的护理引流管是连接引流器械和引流胶囊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定期护理:(1)每日更换引流器械连接管,避免管道堵塞;(2)在换引流器械连接管时,应注意不要使引流管脱出或移位,以免引起感染或引流阻塞;(3)定期检查引流管是否松脱或过长,若有需要及时更换或修整;(4)避免用力牵拉引流管;(5)记录引流管的引流量、颜色和性状等。
5.引流液的观察和记录护士应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及时记录。
正常的引流液一般为鲜红色,易凝固,少许水样液体,不宜过于稀薄和浑浊。
引流管护理流程详解

引流管护理流程详解
一、准备工作
1.确保患者的病历和医嘱
2.检查引流管是否完整
3.准备必要的护理器材
二、个人防护
1.戴上手套和口罩
2.根据需要穿戴隔离衣物
三、患者准备
1.与患者沟通并取得同意
2.辅助患者舒适地卧位
四、清洁引流管周围皮肤
1.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清洁剂
2.轻柔擦拭,避免刺激皮肤
五、引流管护理
1.定期检查引流管
2.观察引流管的通畅性和漏液情况
3.定时更换引流袋
4.避免积液和感染
5.保持引流管干燥
6.防止细菌滋生
7.避免拉扯引流管
8.防止移位或脱落
六、处理异常情况
1.如引流管堵塞,立即采取清理措施
2.如发现引流液异常,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七、记录和报告
1.记录引流量、颜色和性质
2.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和护理过程中的困难
八、教育患者和家属
1.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引流管护理的重要性和步骤
2.强调观察和报告任何异常情况的重要性
九、定期评估
1.定期评估引流管护理效果和患者病情变化
2.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护理计划
十、结束护理
1.清理工作场所
2.移除个人防护装备
3.与患者和家属进行沟通,解答他们的疑问。
颅脑术后引流管的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 神 经 外 科 自 19 年 收 治 并 手 术 的 颅
脑 疾 病 患者 3 2 , 中 男 2 8 、 3 例 , 龄 l 个 月 - 2 。 l例 其 7例 女 4 年 8 7岁
因外 伤 致 病 者 2 5 ,其 他 2 例 ,术 后 有 不 同 引 流 者 2 9 。 8例 7 8例 2 护 理 2 1引 流 部 位 . 而 定 :最 多 留置 7 , 少 l , 在 3 4 即 可 拔 出 。 病 情 许 天 最 天 多 - 天 如 引 保 2 1 1 脑 室 引 流 引 流 管置 入 脑 室 , 用 脑 室 外 号 流 持 续 引 可 应 尽 早 拔 出 。 流 创 口及 周 围 皮 肤 要 及 时 换 药 , 持 清 洁 干 燥 , .. 利 I 减少感染机会。 出脑 脊 液 和 积 血 ,降 低 颅 内压 力 ,防止 脑疝 。 2 3 3保 持引流管通畅 均使 引流管受压 ,扭 曲或折 叠 ,使 .. 2 12 手 术 创 腔 引 流 将 引 流 管 置 入 手 术 腔 内 ,引 出 创 腔 内 ..
谈 上 几点 体 会 。 检 查 切 口。 23 护 理 体 会 . 2 3 1 掌 握 引 流 的 目的 预 防 性 引 流 是 防 止 液 体 的 积 聚 , . 治 疗性 引流 是促进 液体 的排 出。 无论应用何种 引流 , 都要常规应 用 抗 生 素 ;必 要 时 做 药 物 敏 感 试 验 ,选择 有 效 抗 生 素 2 3 2 引流 管 留置 的时 间 , 血 肿量 流 出 的 多少 和 病 情 需 要 .. 视
2 2 对 患 者 进 行 宣 教 护 士 在 取 得 患 者 的 信 任 的 同时 , . 要 他 们 多交谈 , 用亲 情建 立 患者对 生活 的勇 气和 重返 社会 的信 运 及时对 患者 进行 宣教 , 使患 者尽快 与 护士 配合 , 用 自己精 良 心 ;对 某 些 因 伤 情 过 重 而 致 残 的 患 者 , 视 病 情 逐 渐 引 导 患 者 如 应 获得 重返 社会的 能 力 。 耐心 诱导 患 者 , 循序 渐进 , 激 的技 术得到 患者 认可;详细 介绍病 区环境 消 除病 人 的陌 生感; 自我照顾 ,
常见术后引流管如何护理

害性较大,患者极易因引流管脱落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延长
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恢复时长。 护理人员可将引流管置于皮
肤 5cm 左右,并采用 3M 贴膜予以粘贴,保证患者能够在日
常改变体位时不会牵拉引流管。 另外,护理人员应记录患者
引流量、颜色及性质,保障引流管的畅通性,引流容器需始终
张胆道的效果。 在接受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卧床
休养,应针对其管路进行有效固定,应用敷贴将其管路固定
在腹壁,并把引流袋挂置于床边。 由于胆道引流管路相对较
细,因此,发生扭曲、反折等可能性较高,故在临床护理期间,
随时对患者的胆道引流管畅通情况进行评价。 在日常护理
中,协助患者改变体位、护理操作等均会导致管路不通,需对
其胆道引流管实施保护。 如患者已经发生胆道引流管阻塞
问题,可应用 0.9% 氯化钠注射液对其管路进行冲洗,需保证
其冲洗操作的轻柔,防止对患者造成损伤。 除此之外,需对
患者引流液量、颜色和性质进行记录,一般而言,胆汁引流量
约为 25 ~ 75mL / h 左右,引流液量增加极易造成患者发生水
电解质紊乱现象。 同时,对于胆结石患者而言,可针对其废
腔管等,材质包括硅酮、硅胶、聚氯乙烯等。 在临床护理方
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注意事项:其一,胃肠减压引流管功能
护理,在正常情况下,胃肠减压引流早期液量较多,随着留置
时间的延长,其液量逐渐减少,如果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正
常,其引流量可能会急剧降低。 因此,在临床护理期间,需对
其胃肠减压引流液量进行观察与记录,从而明确患者胃肠功
保持在创腔之下,提升患者引流安全性,防止引流不良事件
的发生。 另外,针对患者及其家属需加强其健康教育宣传工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

脑室引流管的护理1.术后引流监测:术后的成人患者需每小时测量引流液的量,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浑浊度和血液的有无。
婴幼儿或小儿患者每4-8小时测量引流液,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
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
2.引流装置的维护:保持引流装置的干燥和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每日更换引流装置,使用无菌技术进行更换。
在更换之前,用无菌盐水清洁引流管皮肤穿刺口周围,然后用无菌消毒剂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
更换引流装置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引流管的固定,防止其被拉扯或移动。
3.引流管的悬挂和固定:引流管一般通过帽子或脚手架固定在患者头部。
引流管应该保持无扭曲或拉力,确保引流管畅通。
悬挂的高度应使引流液能顺利流入收集器。
4.皮肤的护理:引流管穿刺口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清洁和干燥。
每天用无菌盐水擦拭穿刺口周围的皮肤,然后用无菌棉球涂抹透明创可贴或防水敷料保护创口,防止感染。
定期检查穿刺口和引流管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渗液或其他异常。
5.防止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技术操作,每次更换引流装置或进行护理时都要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在引流管的穿刺口周围使用无菌消毒剂进行清洁,防止感染发生。
6.患者的观察: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意识水平和精神状态的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的迹象,如发热、头痛、呕吐、颈部僵硬等。
7.引流液的管理:将引流液放入透明收集器中,每天记录引流液的总量和性状的变化。
注意观察引流液中是否有血液或其他异常成分的出现。
定期检查引流液的颜色、浑浊度和气味,以便及时判断是否发生感染或出血等并采取相应措施。
8.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意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及家属如何正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的变化,并告知他们需要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脑室引流管的护理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护理人员进行。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保持引流装置的清洁与干燥,定期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和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并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护理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颅脑引流管的护理
颅脑引流术后常用的引流有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囊腔引流及硬脑膜外.下引流,它们是颅脑与外界相通的一个窗口,术后如护理不得当,极有可能造成颅内感染,从而给病人增加痛苦,乃至威胁生命。
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颅脑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1 脑室引流经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1.1 目的抢救因脑脊液受阻所致颅内高压,注入抗生素控制感染,脑室内引流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粘连及降低颅内高压。
1.2 观察及护理
1.2.1 观察引流袋术后在无菌条件下连接引流袋,将引流袋悬挂于床头,引流管需高于脑室平面10~15cm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引流出液体为血性时,引流袋应低于脑室水平,清亮后应立即将引流袋挂高。
1.2.2 观察引流的速度切忌过速过多
1.2.3 控制脑脊液引流量每日引流量不超过500ml为宜,合并颅内感染,脑脊液分泌增加,而引流量相应增加,同时注意电解质平衡。
1.2.4 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正常的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
术后1~2天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橙黄色,若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脑脊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提示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后,脑脊液浑浊。
1.2.5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术后病人头部适当限制活动,翻身及护理操作时,避免牵扯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滑脱。
1.2.6 每日更换引流瓶记录引流量,严格无菌操作。
1.2.7 拔管脑室引流一般不超过3~4天,拔管前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拔管后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出。
2 硬脑膜外、下引流适应于慢性硬膜下积液或硬脑膜外、下血肿术后病人。
2.1 目的安放引流管以排空残留的血性液体或血凝块。
2.2 观察及护理
2.2.1 观察引流袋引流袋应低于创腔10~15cm,并妥善固定,每日更换引流袋。
2.2.2 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术后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注意观察头部伤面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防止引流管滑脱。
防止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术后可用尿激酶进行冲管,“尿激酶”是健康人尿中分离出得一种酶蛋白,它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后者不仅能降解纤维蛋白凝块,亦能降解血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V和V等,从而发挥溶栓作用。
早期硬膜外血肿术后第一天即可用0.9%NACL3毫升溶解3万单位尿激酶进行冲管,一天三次,每次3万单位,第二天可降至一天两次,每次两万单位。
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制度,用活力碘原液消毒穿刺部位,穿刺部位应接近头部近端,穿刺前夹闭引流管,冲管后保留两小时再松管。
2.2.3 拔管引流管于术后3天拔除。
3 脓腔引流适用于脑脓肿、脑囊肿术后病人。
3.1 目的术后继续引流脓液,进行腔内注药冲洗。
3.2 观察与护理
3.2.1 引流袋放置于低位,距脓腔至少30cm,同时病人卧位适于体位引流。
3.2.2 术后24小时方可囊内冲洗。
冲洗时不可过分加压,冲洗后夹闭引流管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