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毛笔行书标准教程(笔法)(精校完美打印版)
精品资料--行书的练习方法(收集)(精校完美打印版)

行书的练习方法(收集)行书的练习方法(收集)刘坤书画诗词行书的练习方法(收集)一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无法却有体。
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
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
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笔法方面: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
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
不再回锋作顿。
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
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
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
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
简括省略: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
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而行书则随笔顺势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
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
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
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
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
毛笔行书书法课件

三、圣教序技法入门
学习书法的几点建议
忌心浮气躁。书写着必须平心静气、全身心的投入,一丝不 苟的去书写,心理稍有波动,动作就会变形,笔画就达不到 精美的要求。 忌见异思迁。选定了一本碑帖就需要坚持不懈的联系下去, 不能今天学这个体,明天学那个体,到头来什么都学不到。 忌粗枝大叶。楷书对笔划结构要求相当严格,何处该实接、 何处该虚接,哪笔粗,哪笔细,何处宽、何处窄,都相当到 位,非常有分寸,必须多去领悟碑帖其中奥秘,才能掌握要 点。 忌急于求成。所谓“三年画十年字”,书法的本质特性决定 了学习者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取得成功。三个月坚持可入门, 三年坚持可小成,八年坚持可大成,终生坚持可集大成!
2、其他文房用具
中国传统文房用具,除了“四宝”之外,还 包括了很多的辅助文具,如笔筒、笔架、笔 挂、笔洗、笔舐、笔船、砚滴、水丞、水盂、 镇尺、臂搁、墨盒、墨床、印章、印泥、印 泥盒等等。
清康熙 青花“虎溪三笑”纹笔筒 香港淳浩2013春拍 RMB 46.1万
清康熙 竹雕“竹林七贤”笔筒 香港佳士得 2015夏拍 316万
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帖(苏轼)
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此 诗苍凉多情,惆怅孤独。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 有感而出的。《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 “天下第三行书”,
其他行书精品欣赏
智永 《千字文》
文徵明 行书
5、草书
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为了书 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 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小篆:《峄yì山碑》、 《泰山刻石》、李阳冰《三 坟记》
大篆:《毛公鼎》、 《散氏 盘》 、《大盂鼎》、《石鼓 文》 、 《虢季子白盘》 。
(完整word版)行书笔法教材

行书笔法教材第一部分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
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
后汉刘德升所造也。
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
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
从行书的产生。
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
行书无法却有体。
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
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
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
行书为要” 。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
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
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至明中叶。
无论是赵孟还是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均在晋唐书风中占据一席之地。
明代晚期限至清朝是行书发展的飞跃阶段。
其特点:一是出现了带群体性质的具个性化的行草书家。
二是在碑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用北碑笔法写行书的风格.前者是一种“尚势”书风。
后者是民间碑书体风格。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相传始于汉未。
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行书中带有楷书或接近于楷书的叫做“行楷";带有草书或接近于草书的叫“行草"。
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
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
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详解毛笔字中行书的笔法

详解毛笔字中行书的笔法记得读大学的时候,书法老师教我写毛笔字时说:学书法,主要是学习'运笔'和“简架结构”方面的基本方法。
其中运笔技法即“笔法”,是书法的精髓。
掌握了“笔法”,基本上就进入了书法之门。
我想这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我觉得应该没有过时,因为掌握“笔法”是夯实书法的重要一步,需要实践、需要花功夫苦练。
因为在日常的书写运用中或者在书法艺术的创作上,都十分重视基础的训练。
无论是现在教我们孩子的老师,还是过去的教我们的老师,抑或是古今著名的书法家,对笔墨技法的熟练掌握,被视为:是艺术风格的最根本的表现手法。
到目前为止,“文字”仍作为语言符号,担任着传递信息的重要角色;哪怕是现代的智能语音、键盘等等先进的文字输入法也好,但在基础教育的要求中还是违背不了正确掌握汉字的书写技法。
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二年级)》中有关写字方面的要求是:要求培养小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可见写字的重要性,所以我们作为成年人,或是正在求学的青少年,有必要学习掌握毛笔字的一些“笔法”是不为过的,而且,弘扬祖国优秀的汉字书写技法,也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行书的行笔技法。
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字体,即使笔法上与楷书大体相同,都是收笔、提、按、转笔、疾迟等方法,但行书的笔法更为丰富,更有变化。
行书的每一笔画,不在乎其笔画的起笔、运笔、收笔三个步骤。
在起笔之中有顺起和逆起,这就有了露锋和藏锋的区别;在行书中,又有提笔、按笔、顺笔、挫笔等不同的力度,这就出现了轻笔、重笔、转笔、折笔、圆笔、方笔、中锋、侧锋等等,收笔有回锋、出锋之别。
这些笔法的种类很多,现分述如下,希望爱好书法的读者朋友仔细领会,根据字例进行练习。
一、起笔。
楷书下笔即笔画的起端有轻有重,有提有按,有方有圆,行书的下笔也是如此。
顺锋起笔。
即是起笔时笔尖顺着笔画的方向入纸。
因为起笔露锋,也叫露锋起笔。
《书法基础教程》教学课件 第四章 毛笔行书(共71张PPT)

2.垂点
垂点起笔有露锋、逆锋之别;外形斜倚或直垂。
第六页,共71页。
3.挑点
挑点与上点笔断意连,重落回挑,向右上出笔峻厉。
第七页,共71页。
4.相对点
相对点的左点起笔略低,有挑势,右点起笔稍高,作撇点,两点笔势呼应,笔断意连 低右高。
第八页,共71页。
5.相背点
相背点左右分开如鼎足稳立,笔意呼应,可断可连,整体上左低右高。
第二十七页,共71页。
2.竖弯钩
顿峰起笔,转左下行笔,至竖弯处向右横行,渐行渐重,顿笔以蓄势,后迅速向上钩
第二十八页,共71页。
3.卧钩
露锋起笔,向右下方作弧形行笔,渐行渐重,至出钩处最重,出钩时作顿挫,得势后 钩出,此钩宜稍长。
第二十九页,共71页。
七、挑
第三十页,共71页。
1.短挑
落笔稍顿,随后逐渐提笔用力,向右上挑出,笔势昂扬,短小精悍。
(2)左宽右窄,这类字的左边笔画较多,并向上 取势。书写时,右边应略低于左边。
第六十三页,共71页。
2.左右结构
(3)左短右长,这类字的左边笔画紧凑,右边重 心平稳。
(4)左长右短,此类字的左边笔画紧凑,右边字 形短,要因字随势,以显得自然、和谐。
第六十四页,共71页。
2.左右结构
(5)左右相向,这类字的左边向右边取势,右边 向左边包抄,笔画之间穿插避就,整个字形有相抱之势。
“土”顺笔写成,但不可写得太大,应找准重心,末点可有可无。
第四十九页,共71页。
“女”整体取横势,撇折与斜撇交叉,横画微斜穿插而过。
“灬”整体取横势,首点要重起,中点带过,末点呼应首点,四点各异,亦可以横带点。
第五十页,共71页。
行书的基本笔法

•行书的基本笔法行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演变出来的字体,因此在笔法上与楷书大体相同,只是起收、提按、转折、疾驰等方面更丰富,更有变化。
行书、楷书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片空白,从头来吧。
(一)起笔:1、顺锋起笔:起笔时,笔尖顺着笔画的方向入纸,起笔露锋,显得轻灵生动。
2、逆风起笔:笔锋入纸的方向与笔画方向相反,为了加强笔力。
(二)收笔:1、回锋收笔:一笔写到终了时,把笔锋收回,“无垂不缩,无往不收”。
好处是:前后呼应,含蓄沉实。
2、空收:笔锋露在这一笔画的末端,不回锋,在空中收笔。
这种收笔在行书中运用较多。
(三)提笔:指一笔中的提笔。
起笔后,把笔稍稍提起,笔锋并未离开纸面,出现较细的点画。
(四)顿笔:顿笔与提笔相反,把笔用力按下,使笔毫展开,出现粗重有力的点,就叫顿笔。
顿笔与提笔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一笔之中有提有按,有细有粗,显得变化生动。
(五)按笔:指在垂直方向上,向下用力用笔的动作。
比较:“提笔”轻;“按笔”稍重;“顿笔”重。
(六)挫笔:笔在运行中,突然停止改变方向的动作。
一般至转角处,先顿笔之后,然后把笔略提,使笔锋转动、微离顿处,从而变换方向。
顿笔和挫笔是互相连接的两个动作。
挫笔要有分寸,过分则脱节,不及则牵拘。
(七)过笔:笔在运行中,提笔直道运行,不曲不折,其势如箭离弦,急速有力,流畅自然。
(八)转笔:用笔写出圆转没有棱角的笔画。
(九)折笔:折笔与转笔相对而言,多用于方笔。
向右运行的横画,起笔时先向左上方而落,随即折而下顿,再向右运行至末端,稍提即向右下顿笔,接着折笔往左回收。
竖画及斜画以此类推。
折笔还多用于转折之处。
(十)圆笔:用笔写出圆劲而没有棱角的点画。
这种笔画锋芒少露,骨力内含。
它是用裹锋、转笔的方法写出来的,给人以含蓄秀劲之感。
(十一)方笔:用笔写出方整有棱角的点画。
用逆锋、顿笔的方法,骨力外拓,给人以方整险劲之感。
(十二)抢笔:笔锋在落纸之前盘空作折势的动作。
抢笔虚、折笔实。
精品资料--行书的练习方法(收集)(精校完美打印版)

行书的练习方法(收集)行书的练习方法(收集)刘坤书画诗词行书的练习方法(收集)一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它不及楷书的工整,也没有草书的草案,无法却有体。
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
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
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笔法方面: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
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
不再回锋作顿。
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
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
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
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
简括省略: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
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而行书则随笔顺势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
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
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
”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
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
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
毛笔书法练习行书字格(A4纸)word打印版-范本模板

毛笔书法练习行书字格(A4纸)word打印
版-范本模板
介绍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毛笔书法练行书字格的A4纸Word打印版范本模板。
使用这个模板可以方便地进行毛笔书法的练,使书写更加整齐美观。
特点
- A4纸适合常见的打印机打印尺寸,方便实现模板打印。
- 字格布局合理,根据行书字体特点设计,帮助指导研究者正确书写每个字的结构和笔顺。
- 类似于真实纸上练字的感觉,让研究者更好地掌握毛笔的书写技巧。
使用方法
2. 使用Microsoft Word或其他兼容软件打开模板。
3. 根据需要进行编辑或添加内容。
您可以在字格内进行毛笔书法练,或者根据需要进行文字排版。
4. 调整字体、字号和行间距等参数,以满足个人的需求。
5. 使用打印机打印您的练成果。
注意事项
- 请确保打印机已正确配置,并选用合适的纸张尺寸(A4)进行打印。
- 建议使用毛笔进行练,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同时,适当调整毛笔的湿度和笔触,将有助于书写的流畅性和美感。
- 如果需要更多练,您可以根据本模板的格式自行制作多份打印,以便持续练。
结论
本文档提供一份便捷的毛笔书法练行书字格模板,方便研究者进行书法练。
希望这个模板能够帮助到您,提高您的书写技巧和书法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