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化宽阻带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案
小型化宽阻带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小型化宽阻带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作者:胡昌海熊祥正吴彦良来源:《现代电子技术》2013年第19期摘要:提出一种小型化宽阻带微带带通滤波器,采用半波长阶跃阻抗谐振器结构,且在不相邻的谐振器之间引入交叉耦合,从而在滤波器的阻带上产生了2个传输零点,使阻带抑制在3.95~13.27 GHz小于-20 dB,使寄生通带在中心频率的3.92倍处。
滤波器的最终尺寸仅为12.2 mm×11.5 mm,即0.21λg×0.2λg,相比于传统的发夹型滤波器,此滤波器的体积减小了63.5%,而且实测的结果与仿真结果达到了较好的一致性。
所提出的滤波器具有更宽的带外抑制,更小的尺寸,且设计简单,在工程领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阶跃阻抗谐振器;交叉耦合;小型化;宽阻带中图分类号: TN713.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19⁃0080⁃030 引言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系统、雷达系统以及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发展,小型化、宽阻带性能的滤波器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传统的并联分支线低通滤波器和半波长平行耦合线滤波器的寄生通带都位于中心频率的2倍处,而传统的阶跃阻抗谐振滤波器的寄生通带在中心频率的2.5倍处左右,应用时很难获得宽阻带的抑制效果。
而且此类滤波器的尺寸较大,阻带窄,受微带加工最小宽度的限制,滤波器的性能受到一定的制约。
为了得到陡峭的衰减边沿及更好的阻带特性,需要增加短路或开路短截线数,但这会进一步增大电路尺寸,并且在通带内引入更多的插入损耗。
通过在有限频率处引入传输零点可以获得较好的频率选择特性及带外抑制。
在滤波器的设计中,交叉耦合被广泛用来在阻带引入有限传输零点,这些传输零点可以很好地改善带边过渡特性及阻带抑制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阶跃阻抗谐振器[1]的结构原理、三阶交叉耦合结构原理[2-4],随后设计了一个宽阻带滤波器,其寄生通带在中心频率的约4倍处,比一般的滤波器具有更宽的阻带,并对仿真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且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
微带滤波器设计

微带滤波器设计作者:岳宇博李兴广刘仁成来源:《科技资讯》 2012年第33期岳宇博李兴广刘仁成(长春理工大学吉林长春 130022)摘要:微带滤波器是一类无耗的二端口网络。
具有设计灵活,质量轻、平面化,便于集成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对抗、雷达、射频通信等科技领域。
本文设计了一种小体积、宽频带通微带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其具备良好的频带响应。
关键词:微带滤波器射频通信频带响应中图分类号:TN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1(c)-0084-011 设计原理系统需求滤波器的指标如下所示。
中心频率:5.35 GHz。
频带宽度:5.2~5.5 GHz。
通带增益:大于-5 dB,主要由滤波器的S21参数确定。
阻带增益:在4.8 GHz以上小于-40 dB,也主要由滤波器的S21参数确定。
通带反射系数:小于-22 dB,由滤波器的S11参数确定。
滤波器设计模型有巴特沃斯原型滤波器、切比雪夫原型滤波器、椭圆函数原型滤波器三种形式。
其中巴特沃斯原型滤波器,具备平坦的过渡带与单调下降的幅频响应曲线,适合系统的需求。
建立标准微带带通滤波电路模型如图1所示。
根据系统设计指标,查表求得滤波器阶数为5阶。
2 设计方法与工艺微带滤波器设计是用开路并联短截线或是短路串联短截线来代替集总元器件的电容或是电感来实现滤波的功能。
在滤波器原型基础上,借助频率变换完成。
频率变换函数有两种,如式1、式2所示。
Ω=(ω/ω0-ω0/ω)/W1其中ω0为中心频率;W为相对带宽。
ω0=(ω1ω2)1/2,W=(ω1-ω2)/ω0。
ω1、ω2为带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
Ω=2(ω/ω0-1)/W2第一种变换适用于宽带微带滤波电路,第二种适用于窄带微带滤波电路,根据需要采用第一种变换进行滤波器设计。
微带线的结构有平行耦合微带线、阶跃阻抗微带线、梳状微带线等等,根据需要,滤波器设计采用平行耦合结构。
以滤波器的S参数作为优化目标。
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研究

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研究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研究摘要: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频段选择和信号过滤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微带线带通滤波器因其结构简单、小巧便携、可调谐性强等特点,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对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原理、设计方法以及优化方案等方面进行了清晰而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性能指标。
一、引言随着移动通信、卫星通信、雷达等无线应用的普及,对频段选择和无线信号的过滤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研究并开发新型的带通滤波器成为了当前的热点之一。
其中,微带线带通滤波器以其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可调谐性强等特点,成为了研究和应用的关注点。
二、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微带线带通滤波器是一种利用微带线和射频共面波(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SPP)等波导结构实现频率筛选和信号传输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微带线和相应的射频介质层,通过电磁耦合作用,在滤波器中形成带通频率响应。
通过设计微带线的几何结构、频率选择、阻抗匹配等参数,可以实现不同频段的带通效果。
三、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1.确定滤波器的频率范围和带宽: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滤波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和带宽,这决定了微带线的尺寸和结构。
2.选择合适的基底材料:基底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对滤波器性能有重要影响,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3.确定微带线的几何结构:通过计算微带线的几何尺寸,可以满足所需的中心频率和带宽。
4.优化网络参数:根据设计要求,调整微带线的宽度、长度和间隔,以获得最佳的滤波性能。
5.选择合适的匹配网络:设计合适的匹配网络,以实现输入输出的阻抗匹配,提高滤波器的效果。
6.优化设计参数:通过对微带线几何结构和网络参数进行仿真和优化,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滤波器结构。
7.制作实验样品:根据设计要求,利用微电子加工工艺制作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实验样品。
四、微带线带通滤波器的优化方案在设计微带线带通滤波器时,为了提高其性能并减小其尺寸,可以采用以下优化方案:1.调整微带线的宽度和长度,以改变其特性阻抗和共振频率。
带通滤波器毕业设计

带通滤波器毕业设计带通滤波器毕业设计引言:在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中,滤波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元件。
它可以对信号进行处理,去除杂波和干扰,从而提高信号的质量。
而在电子工程师的毕业设计中,设计一个带通滤波器是一项常见的任务。
本文将介绍带通滤波器的原理、设计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一、带通滤波器的原理带通滤波器是一种能够通过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而削弱其他频率信号的电子元件。
其原理是利用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元件的组合,形成一个能够选择性地通过一定频率范围内信号的电路。
带通滤波器可以分为主动滤波器和被动滤波器两种类型。
主动滤波器采用了运算放大器等主动元件,能够提供放大和反馈功能,从而实现更精确的频率选择。
被动滤波器则只采用了电容、电感和电阻等被动元件,其频率响应相对较简单。
二、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1. 确定设计要求:在设计带通滤波器时,首先需要明确设计要求,包括通带范围、阻带范围、通带衰减和阻带衰减等参数。
这些参数将决定滤波器的性能和适用场景。
2. 选择滤波器类型: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滤波器类型。
常见的带通滤波器类型有Butterworth滤波器、Chebyshev滤波器和Elliptic滤波器等。
它们在通带和阻带的衰减特性、相位响应等方面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3. 计算元件数值:根据选择的滤波器类型和设计要求,计算滤波器中各个元件的数值。
这包括电容、电感和电阻等元件的数值选择,以及元件的连接方式和拓扑结构。
4. 仿真和优化:通过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进行滤波器的仿真和优化。
根据仿真结果,对滤波器的性能进行评估和调整,以达到设计要求。
5. 实际制作和测试:根据设计结果,制作实际的滤波器电路,并进行测试和验证。
测试结果将反馈给设计者,以便对设计进行进一步改进和优化。
三、带通滤波器的应用带通滤波器在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语音信号处理:在通信系统中,带通滤波器可以用于去除语音信号中的噪声和杂音,提高通信质量。
超宽带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超宽带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袁伟强;宋树祥;程洋;张勇敢【摘要】为了设计小型化、低插入损耗、宽阻带的滤波器,本文基于缺陷微带结构(defected microstrip structure,DMS)提出一种新型H形DMS结构微带滤波器,利用DMS结构与1/4波长终端短路谐振器设计制作一种小型超宽带微带带通滤波器,并用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对该滤波器进行分析及仿真验证,且对所设计的滤波器进行实物加工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的相对带宽达到了116%,阻带在-20 dB以下的频段为12~19 GHz,其宽度达到了7 GHz,与理论分析基本一致.该滤波器尺寸为13.7 mm×6.8 mm,同时还具有插入损耗小、结构简单紧凑等优点.%Based on the defected microstrip structure (DMS),a new H-shaped DMS microstrip filter is proposed.A small ultra-wideband microstrip bandpass filter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using the DMS structure and the 1/4 wavelength shorted resonator.The filter is analyzed and simulated by ADS software.The designed filter is tested by physical processing.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bandwidth of the filter reaches 116%,and the band with -20 dB is 12-19 GHz and its width is 7 GHz,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The size of the filter is 13.7 mm× 6.8 mm,with a small insertion loss,simple structure,and other advantages.【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5)004【总页数】7页(P32-38)【关键词】带通滤波器;缺陷微带结构(DMS);超宽带;短路枝节;ADS【作者】袁伟强;宋树祥;程洋;张勇敢【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广西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713近些年,超宽带技术蓬勃发展,自2002年美国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FCC)批准超宽带可以商业使用以来,各种超宽带器件的研究逐渐增加。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报告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报告1.引言带通滤波器是一种电子电路,用于通过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而抑制超过该范围的信号。
在很多应用中,带通滤波器被用于选择或加强特定频率范围的信号,从而起到信号处理和频率分析的作用。
本报告将介绍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原理和步骤,并通过实际设计一个示例电路,进一步说明带通滤波器的应用和效果。
2.带通滤波器的基本原理带通滤波器通过将一个中心频率附近一定范围内的频率信号传递,而阻止低于和高于该频率范围的信号。
常见的带通滤波器包括:无源滤波器(如LC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如运算放大器滤波器)和数字滤波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滤波器)等。
本报告将重点介绍一种常用的无源滤波器,即LC带通滤波器。
3.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步骤(1)确定中心频率和通带宽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所需传递的频率范围,确定带通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通带宽度。
例如,选择中心频率为10kHz,通带宽度为2kHz。
(2)计算所需的滤波器元件数值:根据所选中心频率和通带宽度的数值,结合滤波器设计公式,计算所需的电感(L)和电容(C)数值。
以LC带通滤波器为例,计算出所需电感和电容的数值。
(3)电路设计和模拟:根据计算结果,设计一个示例电路,并进行模拟分析和调试,以确认设计的有效性和滤波器的性能。
(4)电路实现和测试:根据设计的电路图,选择合适的元件进行实现,并进行测试,以验证实际效果和满足设计要求。
4.示例电路设计在本示例中,选择中心频率为10kHz,通带宽度为2kHz的带通滤波器。
根据计算结果,选择电感1mH和电容39nF。
示例电路图如下:```_______L_______Vin --- R1 --- C1_____L___________C_____R2_______L_______GND---R3---C2_____L_____GND```5.模拟分析和调试通过使用电路模拟软件,对示例电路进行分析和调试。
根据实际测试要求,选择合适的信号源输入和测量设备,并对电路的频率响应和增益进行分析和调整,以确保实际满足设计要求。
微带滤波器的设计

微带滤波器的设计微带滤波器(microstrip filter)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滤波器,它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集成等优点,因此在无线通信、雷达系统、微波封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微带滤波器的设计流程和关键要点。
首先,微带滤波器的设计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滤波器参数、选择滤波器类型、确定滤波器阶数、计算微带线宽度和长度、构造网络模型、优化设计。
第一步是确定滤波器的参数,包括中心频率、带宽、阻带衰减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着滤波器的性能和应用场景,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合理设定。
第二步是选择滤波器类型,常见的微带滤波器类型有低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带通滤波器和带阻滤波器等。
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类型可以更好地满足设计要求。
第三步是确定滤波器的阶数,阶数决定了滤波器的斜率和阻带衰减。
一般情况下,阶数越高,滤波器性能越好,但同时也会增加设计的复杂度。
第四步是计算微带线的尺寸,包括宽度和长度。
微带线的尺寸直接影响滤波器的中心频率和带宽,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计算和调整。
第五步是构造滤波器的网络模型,可以使用传统的电路模型或者仿真软件进行建模。
在模型中,需要将微带线和谐振器等元件进行合理的连接和布局。
最后一步是优化设计,通过调整微带线的长度、加入补偿电容电感器等措施,来达到更好的滤波器性能。
优化设计可以使用仿真软件进行参数调整和优化。
除了以上的设计流程,还有一些关键要点需要注意。
首先是微带线的制作工艺,微带线需要精确的制作技术,以确保滤波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其次是对滤波器的测试和调整,通过实验和测量,可以得到实际滤波器的性能参数,从而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最后是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滤波器设计需要符合实际应用需求,并且具备足够的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微带滤波器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通过合理的设计流程和关键要点的注意,可以得到性能优良的微带滤波器,用于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小型化宽阻带滤波器设计 机械工程专业

小型化宽阻带滤波器设计MINIATURIZED WIDE BAND FILTER DESIGN摘要时代在不断进步,通信技术也呈现百花齐放形势,各种新技术如雷达技术等都迎来了新突破和新发展,对射频系统也提出了更好的性能标准和要求,微波滤波器是该系统中的重要前端构件,对信号的收发非常重要。
滤波器的功能是使有效的信号通过频带,而过滤掉无用的信号。
滤波器的设计水平决定了系统的主要指标,例如增益,频带,杂波,并影响接收和发射的质量。
滤波器具有小型化、宽阻带、低插入损耗、高频率选择性、高功率电容的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增益、频带、杂波等系统的主要指标,影响了滤波器的质量。
另外,为了降低系统成本,减轻重量减小体积,器件和电路的小型化和轻型化越来越重要。
本论文以设计小型化,宽阻带,低插损的低通滤波器为目标,内容包括研究背景,滤波器设计的相关理论,基于DGS结构的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基于并联T 型枝节的高低阻抗低通滤波器的设计和总结五个部分来分别详细介绍。
滤波器工艺的合理选择,是实现无线频率或微波频率的固定带宽的近旁共指标,不仅满足小型化、轻量化,及经济效益的条件,并保证滤波器可以达到工程实用水平。
本论文使用了改进哑铃型DGS结构和并联T型枝节SIR结构来达到小型化宽阻带低通的设计目标。
一种是在传统哑铃型的两个矩形内刻蚀出一些矩形和矩形缝隙,并用一狭槽相连的改进的哑铃型的DGS结构,另外一种是并联了T型谐振器的高低阻抗结构。
前者的阻带达到了6倍通带宽的水平,而后者的过渡带在800MHz左右,且在-20dB内未出现寄生通带。
两种结构设计的滤波器均满足了论文设计任务要求的宽阻带和小型化要求,基本达到了工程实用水平。
关键词:滤波器;低通;小型化;宽阻带AbstractIn the era of continuous progr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lso presents a hundred flowers blooming situation, a variety of new technologies such as radar technology ushered in new breakthroughs and new developments, the radio frequency system has also put forward better performance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microwave filter is an important front-end component of the system, the signal transceiver is very important. The function of the filter is to pass the useful signals through the frequency band and filter out the useless signals. The level of filter design determines the system's main parameters, such as gain, frequency band, clutter, and affects the quality of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The filter has miniaturization, wide stopband, low insertion lo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frequency selectivity and high power capacitance, which determine the gain, frequency band, clutter and other main indicators of the system,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filter. In addition, in order to reduce the cost of the system, reduce the weight and reduce the volume, the device and circuit miniaturization and ligh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This paper aims at designing miniaturized, wide-stop band, low-plug-in low-pass filter, including the study background, the theory of filter design, the design of low-pass filter based on DGS structure, and the design and summary of the design and summary of the high-low-pass filter based on parallel T-sections.The reasonable choice of filter process is the near-side common index to realize the fixed bandwidth of wireless frequency or microwave frequency, which not only meets the conditions of miniaturization, lightweighting and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ensures that the filter can reach the practical level of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goal of miniaturized wide-band low pass is achieved by improving dumbbell-type DGS structure and parallel T-branch SIR structure. One is to etch some rectangles and rectangular gaps in two rectangles of a traditional dumbbell type, and to connect the improved dumbbell-type DGS structure with a narrow slot, and the other is to parallel the high and low impedance structure of the T-type resonator. The former has aresistance band of 6 times the pass-through bandwidth, while the latter has a transition band of about 800MHz and no parasitic band in -20dB. The filters of both structural design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wide resistance band and miniaturization of the design tasks of the paper, and basically reach the practical level of engineering.key words:filters, low pass,miniaturization, wide band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第1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小型化宽阻带滤波器研究现状 (2)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4)第2章滤波器的相关理论基础 (7)2.1 滤波器的基本理论 (7)2.1.1 滤波器概述 (7)2.1.2 滤波器分类 (8)2.1.3 滤波器参数 (10)2.2 低通原型滤波器的介绍 (12)2.2.1低通原型滤波器 (12)2.2.2低通原型滤波器的电路结构与切比雪夫滤波器元件参数 (15)第3章缺陷地(DGS)结构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17)3.1 DGS的理论基础 (17)3.2 常见DGS结构介绍 (17)3.2.1 哑铃型DGS结构 (18)3.2.2 常见哑铃DGS变形结构 (18)3.3 DGS参考结构的选择 (19)3.4 基于DGS结构的低通滤波器设计 (21)3.4.1 改进哑铃型DGS的结构 (21)3.3.1改进哑铃型DGS的仿真与设计 (22)3.5 本章总结 (26)第4章高低阻抗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27)4.1传统高低阻抗低通滤波器 (27)4.2 参考结构的选择 (28)3.3 本章总结 (29)4.3 基于并联T型枝节的高低阻抗低通滤波器 (30)4.3.1 并联T型枝节 (30)4.3.2基于并联 T 型枝节的低通滤波器设计 (31)4.4 本章总结 (35)五、总结与展望 (36)致谢 (38)参考文献 (38)第1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几十年来,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在通信技术领域迅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本文提出一种小型化宽阻带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案。
本方案采用半波长阶跃阻抗谐振器结构,且在不相邻的谐振器之间引入交叉耦合,从而在滤波器的阻带上产生了2个传输零点,使阻带抑制在3.95~13.27 GHz小于-20 dB,使寄生通带在中心频率的3.92倍处。
方案中所设计的滤波器的最终尺寸仅为12.2 mm×11.5 mm,即0.21λg×0.2λg,相比于传统的发夹型滤波器,此滤波器的体积减小了63.5%,而且实测的结果与仿真结果达到了较好的一致性。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系统、雷达系统以及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发展,小型化、宽阻带性能的滤波器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广泛关注。
传统的并联分支线低通滤波器和半波长平行耦合线滤波器的寄生通带都位于中心频率的2倍处,而传统的阶跃阻抗谐振滤波器的寄生通带在中心频率的2.5倍处左右,应用时很难获得宽阻带的抑制效果。
而且此类滤波器的尺寸较大,阻带窄,受微带加工最小宽度的限制,滤波器的性能受到一定的制约。
为了得到陡峭的衰减边沿及更好的阻带特性,需要增加短路或开路短截线数,但这会进一步增大电路尺寸,并且在通带内引入更多的插入损耗。
通过在有限频率处引入传输零点可以获得较好的频率选择特性及带外抑制。
在滤波器的设计中,交叉耦合被广泛用来在阻带引入有限传输零点,这些传输零点可以很好地改善带边过渡特性及阻带抑制能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阶跃阻抗谐振器的结构原理、三阶交叉耦合结构原理,随后提出了一种小型化宽阻带微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案,其寄生通带在中心频率的约4倍处,比一般的滤波器具有更宽的阻带,并对仿真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分析,且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
1 基本设计理论
1.1 阶跃阻抗谐振器原理
阶跃阻抗谐振器常采用λg /4 型、λg/ 2 型或λg 型三种基本谐振结构,其中λg /2 型谐振器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为非等电长度半波长结构,由特征阻抗分别由Z1 和Z2 的传输线组成,其对应电长度为θ1 和θ2.
如果忽略结构中的阶跃非连续性和开路端的边缘电容,从开路端看的输入导纳Yin 为:
式中:K 为阻抗比,定义为K = Z2 Z1.为设计方便,取θ1 = θ2 = θ,则式(1)简化为:
其谐振条件为:Yin = 0,得其基频振荡条件为K = Z2 Z1 = tan 2θ。
由此公式可知,阶跃阻抗谐振器的谐振条件取决于电长度θ和阻抗比率K.
1.2 三阶交叉耦合结构原理
对于窄带滤波器,其三阶交叉耦合滤波器的等效电路如图2 所示。
相邻谐振器间的耦合用M12 和M23 表示,交叉耦合用M13 表示。
外部品质因数Qe1 和Qe3 各表示输入和输出耦合。
图2所示的耦合滤波器等效电路可以被转换为一个低通原型滤波器形式,如图3所示。
其中每个矩形框代表一个频率不变的J 导纳变换器。
在一个对称的二端口电路中,J12 = J23 = 1,g0 = g4 = 1,g1 = g3,B1 = B3.
2 滤波器设计实例
根据以上介绍的基本原理,本文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3 550 MHz,相对带宽10%(绝对带宽为355 MHz),通带内回波损耗为-20 dB,高端
4~13 GHz的抑制要大于20 dB的滤波器。
采用的板材是Rogers 5880,其介电常数为2.2,介质损耗角正切为tan δ = 0.000 9,厚度为0.508 mm,铜箔厚度为0.018 mm,其电导率为5.7×107 S/m.
根据上面的三阶交叉耦合结构原理,可以得到三阶交叉耦合滤波器的低通原型参数值为[5]:
g1 = g3 = 0.757,g2 = 0.921 ; B1 = B3 = 0.098,B2 = - 0.46 ;J12 = J23 = 1,J13 = -0.237.且可得:
从而可以得到滤波器的初步的物理尺寸,再接合全波仿真软件仿真优化,最终得到滤波器的版图如图4所示,其具体的物理尺寸见表1.
图5 为该滤波器的仿真结果。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到在3.95~13.27 GHz的阻带内,其抑制在-20 dB以下。
其在高端产生了2个传输零点TZ1和TZ2,其频率分别为3.99 GHz 和4.55 GHz,其衰减分别为-53.83 dB和-61.25 dB.从图5中可以看到寄生通带的中心频率为13.98 GHz,使其谐波抑制达到3.92倍频,可以看到其宽阻带抑制的特性。
图6为加工实物图,可以看到其尺寸相对于传统的滤波器小了很多,说明了此结构具有小型化的优点。
滤波器的最终设计尺寸(除了馈线外)仅为12.2 mm×11.5 mm,即0.21λg × 0.2λg,λg 是在中心频率处的波导波长。
由表2可知,本文所提的小型化宽阻带滤波器的各项性能大大优于已有文献结果。
文献[7]是基于接地开口环的微带滤波器。
是微带发夹型SIR 滤波器,与它们相比,本文提出的滤波器的面积最大减小了63.5%,由此可见,此滤波器具有小型化宽阻带的特性。
使用的测试仪器为Agilent 公司的E5071C 矢量网络分析仪,在常温条件下对该滤波器进行测试,实际测量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如图7 所示。
从实测结果来看,中心频率为3.63 GHz,带内最小插入损耗为1.01 dB,带内反射优于17.25 dB.在高端有2个传输零点TZ1和TZ2,其衰减分别为-33.12 dB和-52.87 dB.从图7中可以看到,在4.106~13.1 GHz内,其抑制达22.45 dB以上,这说明此滤波器具有很宽的阻带抑制特性。
从仿真与实测对比可以看出,仿真与实测稳合较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只是中心频率稍微有点偏移,且带宽稍微变宽了一点,造成这样误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制作工艺上的偏差,由于此结构中最小的间距是0.1 mm,通常要求的最小间距是0.2 mm;还有板材的不均匀性、不一致性,以及各种损耗,包括SMA接头损耗、介质基板铜箔的导体损耗、介质损耗和辐射损耗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实测结果造成相应的影响。
3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小型化宽阻带特性的滤波器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设计了一个中心频率为3 550 MHz,相对带宽为10%,高端抑制有2 个传输零点的滤波器,使阻带抑制在3.95~13.27 GHz小于-20 dB,使寄生通带在中心频率的3.92倍处。
滤波器的最终设计尺寸仅为0.21λg × 0.2λg,相比于其他发夹型SIR 滤波器,此滤波器的体积减小了63.5%.仿真结果和实测结果都都达到了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具有很宽的阻带,较低的插入损耗,呈现出很好的选择性和宽阻带特性,且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显示了很好的优越性。
因此本方案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