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15个重要的实验和实验方法大归纳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常用的实验及科学方法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控制变量法 2.等效替代法 3.转换法4.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5.类比法6.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1.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4.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5.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6.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7.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8.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9.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10、电磁铁的磁性强弱通过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重点归纳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重点归纳物理热学实验重点归纳热学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物体内部的热现象及其规律。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初中物理热学实验中,有一些重要的实验是需要掌握的,下面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归纳总结。
1. 热胀冷缩实验热胀冷缩实验是学习热学的基础,通过观察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形变现象,了解物体受热胀冷缩的规律。
常见的实验有利用金属丝在火焰中加热后变长、利用玻璃试管中的水受热膨胀而上升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热胀冷缩现象,并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原因和规律。
2. 热传导实验热传导实验是学习热传导过程的重要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了解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常见的实验有用不同材料的棒传热、观察火柴燃烧时木棒上的热传导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了解热传导是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不同材料的热传导速度不同,以及热传导与材料的导热性质有关。
3. 热辐射实验热辐射实验是学习热辐射现象的重要实验,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辐射的热量、观察黑体与非黑体的辐射能力等,了解热辐射的规律和性质。
常见的实验有用红外线仪观察物体的热辐射、利用黑色和白色小瓶子的辐射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热辐射是由物体的温度决定的,黑体是一种完全吸收所有入射辐射的物体。
4. 热容量实验热容量实验是学习热容量概念的重要实验,通过测量物体加热或冷却时的温度变化,计算物体的热容量。
常见的实验有通过利用比热容杯和加热器测量物质的比热容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知道物体的热容量是物体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不同物体的热容量不同。
5. 比热容实验比热容实验是学习比热容概念的重要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材料的比热容值,了解材料的热特性。
常见的实验有利用热水浴和电流表测量不同材料的比热容等。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其中涉及到物质的量和物质的性质。
总结起来,初中物理热学实验包括热胀冷缩实验、热传导实验、热辐射实验、热容量实验和比热容实验。
15个物理实验

有关初中物理15个重要的实验和实验方法大归纳,初中生必备!实验步骤、操作、结论实验方法大归纳一控制变量法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初中物理的12种实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一、观察法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记录总结数据和思索得来的。
例如: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通过观察几匹马拉不开半球,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二、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研究内容控 制 变 量 过 程结 论得 出 结果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①控制电阻(导体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观察电流变化情况电阻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两瑞电压增大而增大.经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②控制电压(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改变经过导体的电阻,观察电流变化情况电夺一定时,经过导体的电流随导体电阻增大而减小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①控制导体材料、温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的长度导体的电阻随长度的增长而增大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②控制导体材料、温度、长度,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随横截面积的增大而增大③控制导体长度、温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材料导体的电阻随材料的改变而改变④控制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改变导体的温度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记而增大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①压力一定,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有关②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改变压力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控制温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改变表面积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慢、温度高②控制表面积、温度,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快慢有关③控制液体表面上液体的蒸发快慢与③控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和表面积,改变温度液体的蒸发快慢与液体有关温度低、有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①控制液体密度、深度,改变受压方向液体内部压强与方向无关P=ρgh ②控制液体密度、受压方向,改变液体深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处深度有关③控制液体密度受压方向、深度,改变液体密度液体内部压强与所处密度有关影响液体浮力大小的因素①控制液体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改变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有关F浮 =ρ液gv排②控制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改变液体密度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③控制液体密度、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改变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无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的因素①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改变压力的大小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P=F/S②控制的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压力作用效果(压强)大小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成反比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①控制电流、电压,改变通电时间电功的多少与通电时间成正比W = U I t ②控制电流、通电时间,改变电压电功的多少与电压成正比③控制通电时间、电压,改变电流电功的多少与电流成正比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①控制电磁铁线圈匝数,改变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电磁铁磁性大小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的大小成正比电磁铁磁性大小与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电磁铁线圈匝数有关②控制通过电磁铁电流的大小,改变电磁铁线圈匝数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磁铁线圈匝数成正比影响电流热效应大小的因素①控制发热体两端电压、通过发热体的电流,改变导体电阻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②控制发热体两端电阻、通电时间,改变通过发热体的电流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③控制通过发热体的电流、通电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两间,改变发热体两端电压成正比端电压三、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的现象来认识它们。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实验名称:电学: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力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又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热学:探究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声学:探究决定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二、转换法:将不能测量或者不易测量或观察的物理量转换为可测量或者观察的物理量的方法。
关键词:转换通过、、、、来表示、、、、通过、、、、、表现、、、、、通过、、、、、显示、、、、、转换法:是把不明显的现象通过一个明显的易观察的现象表示出来。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验名称: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势能的大小通过木桩下陷的深度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声音的振动:通过纸屑或豆粒的振动、乒乓球的振动表示出来导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煤油上升的高度来表示电流表、电压表:通过指针的摆动表示出来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温度升高的多少表示出来物质磁性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钉的多少表示出来电流的强弱:通过灯泡的亮度表示出来用电流的热效应认识电流的大小根据纸片的飘动方向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通过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判断表面阻力的大小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磁场的存在·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可证明此物受到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的转换法

初中物理的转换法篇一: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转)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15种实验方法(2011-05-07 14:07:36)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等。
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
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来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
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题无法细致的分类。
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
下面我们将一些重要的实验方法进行一下分析。
一、控制变量法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
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掌握物理知识。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物理常见的实验方法。
1. 测量长度,使用尺子或游标卡尺进行长度的测量。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比较它们的大小,并且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2. 测量时间,使用秒表或计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
例如,通过测量摆锤的摆动周期来测量时间,或者测量小车在斜面上滑行的时间,从而掌握时间测量的方法。
3. 测量质量,使用天平或弹簧秤进行质量的测量。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掌握正确使用天平或弹簧秤的方法。
4. 测量温度,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的测量。
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变化,或者测量不同环境下的温度,来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5. 观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使用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光学器材,进行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
通过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6. 测量力和运动,使用弹簧测力计、滑轮组等器材,进行力和运动的实验。
例如,通过测量不同物体受到的力和加速度,来了解牛顿定律和运动规律。
7. 测量电流和电压,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等电学仪器,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
可以通过串联、并联电路的实验,来了解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
8. 声音的传播,使用共鸣管、音叉等器材,进行声音的传播实验。
通过调节共鸣管的长度,或者改变音叉的频率,来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
通过以上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老师在教学中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的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的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一、展示型实验法
1、示威向量法:是利用箭头来表示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用来说明分
析矢量间的关系。
它的示意图能显示出其中一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情况,
其运动方向是动力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物理实验中必不可少的知
识点。
2、建立数学模型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探索物理问题,以便得
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在数学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得出能够解释
实际现象的物理学原理。
3、操作型实验法:是以实际动手操作来研究一定物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它能直接而快速地表达出物理问题的实质,是中学物理实验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方法。
4、对照实验法:是将不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此作为验证其中一
假说的实验方法,是实验和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
二、实验观测法
1、实验观测法:是以实验观测来探索物理知识的实验方法,能够通
过实验仪器的帮助,有效地收集实验数据,为科学分析和理解做准备。
2、记录实验结果法:是利用实验观测结果,并将其以表格、图表等
形式记录下来,以便于观察物理现象的实验方法,从而使物理实验更加清
晰有序地开展。
3、制图法:是利用实验观测结果,将其以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法大归纳:
一、控制变量法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4.压强p=F/S p=ρgh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六、类比归纳法的应用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