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

物理初三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三物理实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下面是初三物理实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力的实验知识点1. 弹力实验:弹簧的特性可以通过加载不同的质量块,在弹簧的伸缩过程中观察质量块的位移和弹簧的变形情况,了解弹力与伸缩量的关系。

2. 摩擦力实验:滑动摩擦力和静止摩擦力在倾斜平面上放置物体,在不同的角度和摩擦系数的情况下,测量物体的加速度,通过比较重力和滑动摩擦力或静止摩擦力的大小,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质量和摩擦系数的关系。

3. 浮力实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条件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浮沉情况,并记录浮力的大小和物体的体积,通过分析比较,了解物体浸没的条件和浮力的原理。

二、光的实验知识点1. 光线的传播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在黑暗的环境中,利用点光源发射光线,观察光的传播路径,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定律。

2. 运用反射定律实验:光的反射定律利用反射仪或反射板,照射入射光线,观察反射光线,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分析,验证光的反射定律。

3. 光的折射实验:光的折射定律在实验中将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中,观察光线的折射方向,通过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验证光的折射定律。

三、电的实验知识点1. 电池组成实验:电池的极性通过连接电池和灯泡,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确定电池的极性并区分正负极。

2. 串、并联电路实验:电流的分布利用电池、导线和灯泡构成串联和并联电路,测量电流和电压,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情况。

3. 电阻的测量实验:电阻的大小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的电流和电压,通过计算得到电阻的大小。

四、声的实验知识点1. 声音的传播实验:声音的传播路径利用声源和麦克风,观察声音的传播路径和传播特性,例如声音的直线传播、反射和衍射等。

2. 音叉的共振实验:共振现象利用音叉和共鸣管进行实验,通过调整共鸣管的长度,观察共振现象,了解音叉的共振频率和共鸣管的共振条件。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5篇精选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5篇精选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5篇精选总结,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精心挑选的工作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物理实验总结篇一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

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新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学生具备的能力之一就是形成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了解实验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作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工作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

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

二、主要工作:1、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物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

实验演示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而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比以前增加了许多,为此,首先要督促教师做演示实验。

其次要根据教学进度和任课教师的要求,及时做好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由实验工作被动变为主动。

对于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的种类和性能,作为一名实验员,首先要较熟悉。

根据需要我校已新添许多新的仪器设备,对于这些仪器,更应尽快地熟悉其性能。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24个实验知识点总结1.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是一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

通过测量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具体步骤包括:连接实物,注意开关应断开,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选择量程,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并填入表格,算出三次Rx的值并求出平均值,最后整理器材。

需要注意的是,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并保护电路(限流)。

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是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电流,因此电阻偏小。

如果出现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1>R2.2.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伏安法也可以用来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

根据公式P=UI^2,可以通过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来计算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需要注意的是,连接实物时,电源的电压应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根据I额=P额/U额或I额=U额/R选择量程。

3.电热实验电热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根据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具体实验中,采用煤油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因为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同时也是绝缘体。

计算公式为Q=IR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以推导出Q=Ut=Ut/R=W=Pt。

在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为Q=IRt。

C。

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

7、总结:串联电路中各点电流相等,而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这是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可以流通,而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支路可以选择流通。

初中物理中的常见实验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的常见实验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的常见实验归纳整理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它以观察、实验和数学等方法来研究自然界中的物质、能量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初中物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实验,从而增进对物理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常见实验进行归纳整理。

1. 质量和长度的测量实验在物理实验中,质量和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实验之一。

这些实验可以通过简单的仪器如螺旋测微器、天平等来进行。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尺子或卷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了解质量和长度的概念,并学会使用相关的测量工具。

2. 重力实验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影响着物体的运动和互相作用。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会进行反映重力效应的实验。

例如,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重力大小,或者使用斜面和小车实验来观察物体受到斜面上的重力影响而滚动的情况。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认识到重力对物体的影响,并学会利用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3. 电学实验电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

初中物理中的电学实验主要包括电路连接实验、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等。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电池、电线、开关等组装电路来观察电流的流向和大小,或者使用万用表测量电压和电阻。

这些实验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学的基本原理并加深对电流、电压和电阻的理解。

4. 光学实验光学是研究光和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学科。

初中物理中的光学实验主要涉及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实验验证光的直线传播、用反射法测量镜面的焦距、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的折射等。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光的基本特性和光的传播规律。

5. 热学实验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热量的传递和转化。

初中物理中的热学实验主要包括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等实验。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散热器和温度计来观察热量传导的过程,或者通过加热水和测量温度的变化来观察热对流的现象。

初中物理实验原理知识点归纳与实验操作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原理知识点归纳与实验操作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原理知识点归纳与实验操作技巧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物理现象,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原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分享一些实验操作技巧,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物理实验。

一、实验原理知识点归纳1. 摩擦力实验:摩擦力实验主要用于观察不同物体间的摩擦力大小和性质。

常见的摩擦力实验有木块在水平面上的运动实验、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等。

实验中要注意测量木块运动的距离和时间,计算出摩擦力的大小。

2. 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主要用于观察光的传播特性。

常见的光的直线传播实验有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实验等。

实验中要注意使用光线探测器或直尺测量光线的传播路径和角度,结合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3. 电路实验:电路实验主要用于观察电流、电压、电阻等电学量的变化规律。

常见的电路实验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电阻的测量实验等。

实验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实验测量,掌握基本的电路连线方法和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4. 物体的浮力实验:物体的浮力实验主要用于观察浸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和浸没深度的关系。

常见的物体的浮力实验有物体浸泡在水中的实验、物体浸泡在溶液中的实验等。

实验中要注意测量物体的质量和浸没深度,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5. 简单机械实验:简单机械实验主要用于观察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和机械效率的计算。

常见的简单机械实验有斜面上物体的运动实验、滑轮组的实验等。

实验中要注意测量物体的高度和距离,计算出机械的力和效率。

二、实验操作技巧1. 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前,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

然后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实验器材的正确选用和合适摆放。

准备好所需的实验记录表格和计算表格,以方便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2. 实验操作的精确性: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要注意操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1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

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

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

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

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

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

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物理实验的总结归纳初中

物理实验的总结归纳初中

物理实验的总结归纳初中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实验进行总结归纳,以便于复习和回顾。

实验一:杠杆平衡实验杠杆平衡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中最基础的实验之一。

我们可以利用杆杆的杠杆原理来研究物体的平衡状态。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一根杆杆和一些重物,首先将杆杆固定在一个支点上,然后在杆杆上放置重物,通过调整重物的位置,使得杆杆平衡。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杠杆原理和力矩的概念。

实验二: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实验测量弹簧的弹性系数是初中物理学中常见的实验内容。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一根弹簧、一个质量砝码组和一个测力计。

首先,我们将弹簧垂直悬挂,并将质量砝码组挂在弹簧上,然后测量弹簧伸长的长度。

通过测力计测量挂在弹簧上的力,并根据胡克定律,可以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

实验三:光的直线传播实验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学中一个重要的实验内容。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性来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我们需要一块直线透镜和一束光源,将光源照射到透镜上,观察光线经过透镜后的变化。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学习到光的折射原理,了解透镜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四:电流的闭合实验电流的闭合实验是电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我们可以利用电路实验装置进行电流的闭合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电流的流动规律和电路中的元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组装一个简单的电路,包括电源、导线和灯泡等。

通过接通电源,我们可以观察到灯泡的亮起,从而得出电流的闭合原理。

通过以上的实验总结归纳,我们可以发现初中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探索更多有趣的现象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总之,初中物理实验是我们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来加深知识的学习。

初二物理实验的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实验的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实验的知识点总结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现象,验证物理理论,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下面是一些初二物理实验的知识点总结:1.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知识点:质量的概念和单位;秤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测量结果。

2.实验二:探究物体的密度–知识点: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水的密度。

–实验内容: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它们的密度,并比较它们与水的密度的关系。

3.实验三:研究物体的热膨胀–知识点:热膨胀的概念;热膨胀系数的定义。

–实验内容:使用实验装置,观察不同物体在受热或受冷时的膨胀或收缩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实验四:验证能量守恒定律–知识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和热能的转化。

–实验内容:设计实验装置,通过斜面和滑轮等装置,观察物体在不同位置之间的能量转化情况,并验证能量守恒定律。

5.实验五:研究电流的影响因素–知识点:电流的概念和单位;电阻的影响因素。

–实验内容:改变电源电压、电阻大小等条件,测量电流的变化,观察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并记录实验数据。

6.实验六:探究物体的静电现象–知识点:静电的产生和性质;静电的防护措施。

–实验内容:使用摩擦法或接触法,观察物体之间的静电现象,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如用橡皮擦擦毛发使其吸附小纸片等。

以上列举的实验只是初二物理实验中的一小部分,通过这些实验,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物理知识,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并善于总结和归纳实验结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
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
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

因此,
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
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
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
(1)异中求同的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
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

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
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
异点。

实例:
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

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
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
不同。

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

不同点
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

还可以用比
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
电功与电功率等。

控制变量法
实例:
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
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
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
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

`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
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
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
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
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等效替代
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
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
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在并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并联电阻都小,把总电阻称为并联电路的等
效电阻;在电路分析中可以把不易分析的复杂电路简化成为较为简
单的等效电路;在研究同一直线上的二力的关系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也是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转换法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
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例:
类比法
实例:
电压与水压;电流与水流;内能与机械能;原子结构与太阳系;水波与电磁波;通信与鸽子传递信件;功率概念与速度概念的形成。

在物理学中运用类比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有助于提出
假说进行推测,有助于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向。

类比可激
发学生探索的意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使学生成为自觉积极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类比是科学家最常运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由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虽然不一定可靠,但是,在逻辑中却富有创造性。

类比的事例很多这就需要平时多留心不断地总结找到比较恰当的事例做类比
建立模型
实例:
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研
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是用到磁感线模型;力的示
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
模型;研究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用挂图及手摇发电机模型;研
究内燃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用挂图及汽油机柴油模型。

理想实验
所谓理想实验又叫“假想实验”“抽象的实验”或“思想上实验”它是人们在思想中塑造的理想过程,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和
理论研究的重要方法。

理想实验虽然也叫实验,但它同所说的真实
的科学实验是有原则区别的,真实的科学实验是一种实践活动,而
理想实验则是一种思维的活动,前者是可以将设计通过物理过程而
实现的实验,后者则是由人们在抽象思维中设想出来而实际上无法
做到的实验。

但是,理想实验并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

首先,理想实验是以实践为基础的,所谓的理想实验就是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一层的抽象分析。

其次,理想实验的推广过程是以一定的逻辑法则为根据的,而这些
逻辑法则都是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为实践所证实了的。

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想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理想实验的方法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理想实验只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
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
验正确与否的标准。

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然由
观察实验的结果来检验。

实例
研究真空是否能够传声;牛顿第一定律等。

放大法
1、利用杠杆
2、利用平面镜观察微小物体的变化
3、音叉旁的通草球
图像法
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

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

例如
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

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学生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