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对生猪健康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和防控措施霉菌毒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毒素,它们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霉菌毒素对猪的生长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
对霉菌毒素的危害和防控措施进行深入了解和实施对于保障养猪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1.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养猪业中,霉菌毒素主要通过受污染的饲料对猪进行传播,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会直接影响猪的消化系统和生长发育,导致猪的食欲下降、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猪的养殖效益。
当猪通过饲料摄入了霉菌毒素之后,霉菌毒素会在猪的体内积累并对猪的健康造成危害。
长期摄入霉菌毒素会导致猪的免疫系统受损,易感染各种疾病,甚至导致猪的死亡。
不仅是对猪,霉菌毒素对人体也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猪在与人类接触过程中,如果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就会通过食用猪肉的方式对人体造成危害,严重的可能导致人类中毒。
1. 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养猪业在采购饲料原料时,应严格把关饲料原料的质量,尽量避免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
选择正规的饲料供应商,严格执行饲料质量管理标准,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
2. 加强饲料的储存和保管养猪业在饲料的储存和保管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干燥通风、防潮防霉的原则,确保饲料的干燥、无霉变,避免霉菌毒素的滋生和传播。
养猪业应定期对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进行抽样检测,一旦发现霉菌毒素超标,应及时停止使用受污染的饲料,替换安全的饲料,以保障猪的健康。
4. 强化猪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养猪业应加强对猪舍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霉菌毒素污染源的传播,保持猪舍的卫生环境,确保猪的生长环境清洁卫生。
5. 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养猪业应加强对猪群的免疫管理,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猪的抵抗力,减少猪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
通过采取以上的防控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保障猪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养猪业也应加强对霉菌毒素的监测和研究,不断完善防控措施,提高养猪业对霉菌毒素的识别和防范能力,为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治

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及防治猪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属产生的毒素,可存在于猪只的饲料、水源和环境中。
猪霉菌毒素中毒对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威胁,也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猪霉菌毒素中毒的危害、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影响猪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当猪只饮食中存在过多的猪霉菌毒素时,会引起猪只的胃肠炎、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猪只死亡。
此外,长期摄入猪霉菌毒素还会影响猪只的生长发育,使得其体重增长率降低,生产效益下降。
2. 污染猪肉及其制品猪霉菌毒素会进入猪肉和其制品中,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大量摄入含有猪霉菌毒素的猪肉和其制品,会导致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
例如,引起急性胃肠炎、肝脏损伤、免疫力下降等。
3. 造成经济损失猪霉菌毒素中毒会导致猪只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直接影响猪只的生产效益。
同时,因为猪肉和其制品被污染,没有市场可供销售,也会给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不利影响。
1. 选用无猪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为了避免猪霉菌毒素的污染,我们可以选择无霉菌污染的饲料和水源。
同时应保持饲料库房和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对饲料和猪舍进行消毒,避免霉菌的生长繁殖。
2. 合理使用防霉剂在饲料生产、储存和使用环节中,可以适当使用防霉剂,对霉菌的生长和繁殖进行有效的抑制。
此外,在使用防霉剂时需要注意防霉剂的质量和正确的使用方法,避免其对猪只和人体产生不良影响。
3. 加强猪只健康管理加强猪只健康管理,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也是避免猪霉菌毒素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合理的饮食管理、以及环境卫生的保持,都能提高猪只的身体健康水平,降低猪霉菌毒素中毒的风险。
4. 定期检测饲料和猪肉中的猪霉菌毒素对于已经开展养殖业的企业,需要定期进行饲料和猪肉中猪霉菌毒素的检测。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采取及时的治理措施,以避免猪霉菌毒素的进一步传播和影响。
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养殖业的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
总的来说,猪霉菌毒素中毒危害巨大,我们需要加强猪只健康管理,选用无猪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和水源,合理使用防霉剂,定期检测饲料和猪肉中的猪霉菌毒素等措施,全面降低猪霉菌毒素的危害和风险。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和防控措施霉菌毒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毒性物质,常见于饲料等农产品中。
对于养猪业而言,霉菌毒素可能对猪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影响猪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非常重要。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猪的健康状况。
霉菌毒素能导致猪产生消化道问题(如腹泻、消化不良)、呼吸系统问题(如咳嗽、哮喘)、免疫系统问题(如免疫功能下降)、生殖系统问题(如不育)等。
这些问题会降低猪的生长速度、养殖效益和生产性能,给养猪业带来经济损失。
在防控霉菌毒素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1. 饲料加工控制:在饲料加工的过程中,要做好原料的筛选和质量检查。
应该选择新鲜、无霉变、无霉菌污染的饲料原料。
加工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避免饲料受到霉菌的感染。
2. 饲料储存控制:储存时要选择干燥、通风良好的场所,并采取有效的封存措施。
定期检查存储饲料是否有霉变迹象,发现有霉变的饲料应及时清理,避免被猪食用。
3. 添加吸附剂: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吸附剂,如活性炭、膨润土等,可以有效地吸附霉菌毒素,降低其对猪的危害。
添加吸附剂的使用量和添加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
4. 定期监测:定期对饲料和猪只进行霉菌毒素的监测和检测。
通过检测可以及时了解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5. 疫苗接种:对于一些常见的霉菌毒素,如赤霉烯酮,可以研发相应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提高猪只的免疫力,减少其受到霉菌毒素的损害。
6. 做好猪场环境的卫生与消毒:定期进行猪舍的清理与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霉菌的滋生和传播。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具有较大的危害,但通过做好饲料加工控制、饲料储存控制、添加吸附剂、定期监测、疫苗接种以及做好猪场环境的卫生与消毒,可以有效地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提高养猪业的养殖效益和生产性能。
霉菌毒素对养猪生产的危害与防控措施

五是必 须具 备在 不 同 p H值 下 吸 附剂 的稳 定 性 要 高 。 胃肠 道 p H变 化 较 大 , 因 此 要 求 好 的 吸 附 剂
一
定要 适应 p H 值范 围广 。
2 . 4 青年母 猪
饲 料 中含 有 玉米 赤 霉 烯 酮 时 可 引
3 . 3 立 即停 用怀疑 含 霉 菌毒 素 的饲 料 原料
毒 素 的污染 率较 高 , 影 响较 为 严 重 。猪 只 采食 带有 霉 菌毒 素 的饲料后 , 就会 引起生 产性 能下 降 、 种 猪 繁 殖 障碍 、 饲 料利 用率 降低 、 免 疫 猪 群 抗 体 水平 低 下 、 抗 病力 下 降等 。
2 霉 菌毒 素对 养猪 生产 的危 害 2 . 1 仔猪 霉菌 毒 素 中毒 的仔 猪常呈 急 性发作 , 出 现 神经 症状 , 八字 腿 及 阴户红 肿 , 数 天 内死亡 。
输过 程 中皆可 产生 。 目前 影 响养猪 生产 的主要 霉菌 毒素有 黄 曲霉毒
引 起蓝 耳病 及 圆环病 毒病 多 发 的原 因 , 除 病 原 因 素 外 还 有 一个 深 层 次 的原 因一 即霉菌 毒 素 , 在 众 多 传
染 病流 行过 程 中充 当 了“ 底 色病 ” 的角色 。 1 霉 菌毒 素的污 染现 状
征( P D N S ) 的主要病 因之一 。
2 . 3 成年 母猪
患猪 体 温 正 常 , 粪便干燥 , 直 肠 脱
出、 出血 , 尿 色 加深 , 多呈 浓 茶 色 ( 血 红蛋 白尿 ) 。怀 孕 母猪 表现 为死 胎 、 木乃伊 、 流 产或新 生 仔猪 死亡 率 上升 , 产后 发情 异常 等 。
吸附剂 的种 类繁 多 , 选 用 时应 遵循 以下 原则 。
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

养猪场使用的饲料在加工、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霉变,霉变后产生的霉菌毒素不仅污染饲料、降低营养价值,还会引起猪产生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出现中毒、腹泻、生长和繁殖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猪的生产。
本文简要介绍了霉菌和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以及对霉菌毒素中毒的综合防控措施,以期为猪的绿色、健康养殖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霉菌与霉菌毒素霉菌也叫丝状真菌,即“发霉的真菌”。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的肉眼可见,呈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就是霉菌。
有些霉菌是有益菌,可用于制作酱料、酶制剂或酿酒的原料,但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与防控文│武玉华(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有些霉菌在谷物(玉米、小麦、高粱、棉籽等)或饲料上生长繁殖,会产生二次代谢产物,对生猪健康有害,这就是霉菌毒素。
1.霉菌的种类。
按生活习性分,霉菌可分为田间霉菌和仓储霉菌两种。
田间霉菌主要包括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孢菌属(梭霉菌属),谷物收获前即可感染。
阴冷、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这类菌的生长繁殖,但遇干旱、高温等应激因素时,也容易繁殖,如玉米收获前遇到干旱气候、高温高热、虫害、收获时机械损伤等,均可诱使田间霉菌感染。
仓储霉菌主要以曲霉菌属和青霉菌属为主,如遇适宜条件,在仓储环境中会生长繁殖。
收获后的玉米储存在仓库中,温度合适时,玉米粒继续呼吸产生水分,湿度增加,促进霉菌生长繁殖;春秋季节,冷暖空气交替,有利于仓库内水分的转移和冷凝,湿度增加,一些受损的破粒、粉碎的谷物易感染霉菌;在温暖、潮湿的地方贮存饲料,短时间内就会感染霉菌。
2.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
(1)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
饲喂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猪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低;肝受损会加剧维生素A、E 的缺乏,降低猪的免疫性能,导致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以及流感、支原体肺养殖顾问Consultant63☆2021年第9期炎等易感多发;并可在猪的肝、肾、肌肉、血液中测出极微量的毒素。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和防控措施在养猪业中,霉菌毒素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它可以严重危害猪的健康和生产。
霉菌毒素是由一些真菌产生的化合物,这些真菌通常在储存的饲料或湿润的环境中繁殖生长。
当猪食用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时,就会受到毒素的影响。
那么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是什么呢?首先,霉菌毒素对猪的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它会破坏猪的生殖、肝脏、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
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中的猪,霉菌毒素的危害尤为严重。
大量的霉菌毒素的摄入会导致猪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疾病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甚至导致猪的死亡。
其次,霉菌毒素会影响肉质品质,在肉类中含有过量的霉菌毒素会直接影响肉味和储存期。
霉菌毒素也会对猪肉的营养价值造成影响,使得猪肉的营养价值受到损害。
为了克服此类问题,必须要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下是对霉菌毒素的一些防控措施:1. 饲料加工过程的控制。
避免在饲料中存在潮湿和霉菌的环境,最好选择干燥地区进行饲料生产。
在加工过程中,要将饲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从而杀死里面的细菌和真菌。
2.饲料质量控制。
要求饲料的质量达到规范标准,不使用低质量的饲料,并且要保持饲料的干燥和防潮状态。
3. 终端产品检测。
通过对养猪场出栏的猪进行毒素检测,确保养猪场出栏的猪肉符合国家标准,并避免将霉菌毒素进入消费者的食品链。
4. 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进行养殖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霉菌毒素的存在,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5. 兽医管理。
加强对猪的检查和疫苗注射,对于发现猪出现相应症状的情况,及时进行正确的处理和处置,降低猪受到霉菌毒素的危害。
总的来说,霉菌毒素在养猪业中是一项重要的问题,对猪的生产和人类的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
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正确的防控措施,切断霉菌毒素的入口,实现良好的生产和健康发展。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霉菌毒素对养猪业的危害和防控措施
霉菌毒素是一种由霉菌产生的毒素,存在于多种饲料中,如玉米、大豆、麦麸等。
霉
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以下将详细介绍其危害和防控措施。
霉菌毒素可以通过饲料污染进入养猪场,对猪只的健康产生危害。
其危害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对生长发育的影响:霉菌毒素会影响猪只的摄食量、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
2.对繁殖的影响:霉菌毒素可以降低母猪的受孕率和繁殖能力,导致生殖障碍。
3.对免疫的影响:霉菌毒素降低猪只的免疫能力,导致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引发疾病。
4.对肉品质量的影响:霉菌毒素会影响肉品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
第二,防控措施
1.科学管理饲料:要保持饲料的良好质量,及时清理、消毒饲料仓库,定期检查饲料
质量,防止霉变和感染。
2.多种饲料搭配使用:适量添加蛋白质饲料和维生素,控制猪只的膳食比例和饮食量,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3.定期检测饲料:要进行定期检测霉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的含量,及时发现并采取
合适的处理措施。
4.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养猪场的清洁、卫生和通风,减少疫情出现的机会。
5.加强预防接种: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猪只的抗病能力。
总之,霉菌毒素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来保护猪只的
健康和肉品的安全。
只有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健康的饲料才能保障养猪业的发展。
霉菌毒素对猪危害及其预防

霉菌毒素对猪危害及其预防猪采食带有霉菌毒素的玉米后,出现生长发育停滞、繁殖障碍(死精、不孕、死胎等)、消瘦、抗病力下降等症状,给养猪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便于饲养者判断和及时防治,现将不同的霉菌毒素中毒症状及其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一、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1、黄曲霉毒素。
是养猪生产中危害最严重的毒素。
⑴是最强的免疫抑制剂,当猪采食受其污染的饲料后,首先免疫系统受到干扰,对疫病易感性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差。
⑵是凝血因子抑制剂,表现在伤处长时间流血不止及浆膜下层淤斑出血,小肠和结肠出血等。
⑶侵害肝脏,致使肝功能下降,肝脏肿大,胆汁分泌减少,导致饲料中蛋白质和脂肪利用率下降10%以上。
2、玉米赤霉烯酮。
是一种生长在玉米、高粱和小麦上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
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的年龄而不同。
饲料中含玉米赤霉烯酮1-5毫克/千克,可引起小母猪提前发情,外阴部水肿、脱垂和早熟性乳房发育;小公猪包皮增大、性欲降低和睾丸变小;成年母猪黄体滞留、不发情、假妊娠;妊娠母猪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超过30毫克/千克将出现早期胚胎死亡及流产。
3、赭曲霉毒素。
是一种霉菌肾毒素,给猪饲喂含赭曲霉毒素1毫克/千克的饲料3个月,可引起腹泻、厌食和脱水,出现生长迟缓,饲料利用率低,剖检多见肾苍白、坚硬,即橡皮肾。
4、新月霉毒素。
饲喂含新月霉毒素的饲料,可引起皮肤直接刺激和坏死、淋巴系统严重损伤、胃肠炎和采食量下降,严重时导致猪拒食、呕吐或心血管衰竭死亡。
5、麦角毒素。
饲喂含麦角毒素的饲料,可在数天或数周内猪只表现精神沉郁,采食减少,全身状况不佳,通常出现后腿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
6、念珠镰孢霉和增生镰孢霉。
普遍存在于玉米中,饲料中含量高于120毫克/千克时,可引起肺水肿和胸腔积水,发病率高达50%,病死率50-90%。
二、预防措施⑴饲料厂和养殖场应严格控制使用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原料,严禁使用发霉变质的饲料喂猪。
⑵对轻微发病的玉米,用1.5%的氢氧化钠和草木灰水浸泡处理,再用清水清洗多次,直至泡洗液澄清为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霉菌毒素对生猪健康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罗美环1,刁树和2
(1.广西象州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畜牧站545800;2.广西象州金立泰畜牧有限公司545800)
摘要:随着消费者对肉类需求量的增加和饮食安全意识的提高,猪肉的质量、产量和安全性切实关乎生活水平。
而饲料中释放的霉菌毒素使生猪中毒,导致生猪的食欲下降、饲料利用率和免疫力下降,其生产性能降低,甚至造成生猪死亡,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此外,霉菌毒素被机体吸收后残留在肉制品中进入市场,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人们的健康。
因此,研究霉菌毒素对生猪健康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和防治霉菌毒素的繁殖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生猪;霉菌毒素;健康;防治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会有不明原因导致生猪死亡的现象出现,大多都是因为感染了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中毒后可能会出现隐性症状,发病时间延迟出现,周期长,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才发作,危害严重,至今仍然是世界生猪养殖尚未解决的一大难题。
在生猪养殖中应从各个方面预防霉菌毒素的产生和繁殖。
1霉菌毒素和霉菌毒素的产生条件
霉菌毒素是一种真菌(产毒霉菌)的次生代谢产物[1],对人、畜均有毒性,主要在谷类饲料中繁殖。
霉菌毒素种类很多,只要在合适的温、湿条件下就能繁殖,在猪饲料中产生较多。
国内近90%的饲料中都有霉菌毒素的产生。
尤其是潮湿多雨的南方地区,霉菌毒素污染现象更为严重。
根据感染霉菌的过程可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
仓储霉菌是指在饲料存储过程中产生的产毒霉菌,如黄曲霉菌。
田间霉菌是指在植物在田间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霉菌,而且在储存过程中也会产生的霉菌,如镰孢菌和青霉菌。
饲料中有霉菌毒素污染不可避免[2],目前危害严重的霉菌毒素有四种,分别是黄曲霉毒素(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呕吐毒素(DON)和伏马菌素B1(FB1),霉菌毒素的毒性也随着含量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逐渐累积。
据报道,对猪的肾细胞的毒性,呕吐毒素毒性最大,然后是黄曲霉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毒性最小的是伏马菌素。
2霉菌毒素对生猪健康的影响
生猪主要是通过进食发霉的饲料感染霉菌毒素的。
霉菌毒素对生猪的健康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直接影响生猪的消化系统,降低饲料的营养利用率;毒素被肠道吸收后引发一系列中毒症状等等。
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介绍。
(1)对母猪的影响[3]。
猪对玉米赤霉烯酮十分敏感,玉米赤霉烯酮的释放会减少母猪体内黄酮类激素的分泌,进而影响母猪子宫形态和功能;提高母猪的早产或难产率;乳液分泌量减少等;(2)对种公猪的影响。
玉米赤霉烯酮降低睾丸和精子的质量,影响公猪的生殖功能;降低精子的成活率等;(3)对仔猪的影响。
幼崽对毒素的敏感性极高,仔猪中毒后生长发育不良,消化不良,引起腹泻等;(4)对育肥猪的影响。
猪中毒后发生呕吐、采食量明显下降,甚至拒食,消化系统紊乱,日增重减少,生长速度慢等,导致上市日延迟。
3霉菌毒素的防控措施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预防霉菌毒素。
首先,加强饲料管理[4]。
要采购干燥、无污染,保质期长的饲料,并要经常晾晒;储藏饲料的仓库要注意通风,干燥;在饲料储存和包装过程中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防止饲料发生霉变;或是添加防霉剂,防止霉菌生长;多雨季节,可用塑料盖住饲料的上部和底部,进行密封储藏;第二,加强霉变饲料脱毒管理。
饲料发生霉变后,及时利用脱霉剂或吸附剂进行脱霉处理;第三,减少动物对霉菌毒素的吸收;第四,促进动物对霉菌毒素的外排;第五,加强饲养管理。
控制投喂饲料的量,吃多少喂多少,尽量减少饲料剩余和浪费;及时清理食槽中剩下的饲料,防止发生霉变;保持环境卫生,注意通风和保暖,定时打扫和消毒,及时扫除粪便等排泄物;做好免疫工作、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等等[5]。
4结语
霉菌毒素是在黄曲霉菌、镰孢菌等产毒真菌分泌出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对生猪养殖过程有不利的影响。
霉菌毒素造成生猪中毒、食欲萎靡、呕吐、癌变、日增重下降等,影响生猪的生长发育,降低生产性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以外,毒霉菌毒素累积在猪肉内进入人们的食物链中,危害人体健康和食品安全。
多种霉菌污染,引起联合作用,危害更为严重。
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避免霉菌毒素的产生,如在饲料生产、包装、运输和储存各环节都要注意保持环境干燥,避免饲料发潮,引起霉变,产生霉菌毒素;注意生猪生活环境的卫生情况,注射疫苗,提高猪的抵抗力等。
参考文献
[1]高开国,温晓鹿,霍星华,et al.霉菌毒素对生猪健康的影响及营养解决方案[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7(2).
[2]欧阳绍兰,刘波,李雯.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及其防控[J].江西畜牧兽医杂志,2011(2):26-28.
[3]易中华.常见霉菌毒素对猪的危害及防控策略[J].饲料研究,2011(10):000029-32.
[4]刘子涵.霉菌毒素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预防[J].今日畜牧兽医,2010(2):19-20.
[5]潘威,洪祥禹,et al.霉变饲料对养猪业的危害及其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4(11):147-147.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