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长期脾虚和热证造模的舌象观察
从舌头外观看你的五脏六腑健康状况(可编辑)

从舌头外观看你的五脏六腑健康状况(图) 小中大发表时间:7>2011-09-10 23:51 发表评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认为从外观察人的外形就能大概知道其身体状况。
其中舌头是很重要的观察对象之一。
下面就详细盘点20种舌头表现,看看到底你身体有些什么隐性疾病。
1、镜面舌:即舌面无苔,像镜子一样光滑。
轻者提示营养不良,或体内缺乏铁或维生素B2;重者则表示体内津液亏乏,病情深重。
如果病久者的镜面舌兼绛色,还要防止出现败血症。
如果是老年人的舌头像镜子那样光滑,舌底面两根静脉增粗延长,表示有肺心病。
2、穿心舌:即舌苔中间有一小块空白处,舌苔已剥脱。
穿心舌属于伤阴的一种表现,常表示体内营养缺乏。
小儿出现剥苔,则表示营养不足,主要是偏食造成体内某些营养素的缺乏,引起部分舌苔剥脱。
这种儿童身体抵抗力很差,很容易得感冒或发烧。
3、点刺舌:是指舌上有很多红刺群凸出舌面,好象草霉的果实一样。
点刺出现于舌尖或舌边,表示热盛,可见于各种发热感染性疾病或大面积烧伤病人;点刺出现于舌中,多为热毒更盛或热入血分,容易发生休克、神志昏迷。
失眠、便秘或夜间工作紧张的人,以及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和大脑皮质功能失调等,也可出现舌面上的红色点刺,中医称为阴虚火旺。
舌面点刺还有痛感,经休息,调整营养结构和大便通畅后,点刺会较快消失。
现代研究认为,点刺是舌上辈状乳头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4、裂纹舌:舌面上的裂纹有深裂、浅裂以及各个不同方向的裂沟和皱纹。
浅裂就象一条条皱纹,深裂就像被刀割和剪碎一样,有不规则的裂沟。
正常人中约有0.5%是生下来舌面就有裂缝的先天性舌裂者。
现代医学认为舌面上的浅裂纹主要是由于舌粘膜萎缩,使舌肌原有的纵纹和横纹透出表面而形成;舌的深裂纹则为较严重的舌萎缩性“洌使舌肌上皮层失去正常结构,一部分舌乳头变得扁平而融合,一部分则萎缩断裂而形成裂纹,舌上裂纹的图形真是稀奇古怪,有纵形、横形、树叉形、井形、爻形、或像脑子的回沟状,也有的象鹅卵石状。
中医诊断学——舌诊

中医诊断学——舌诊舌诊是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是望诊的重要内容,是中医诊法的特色之一。
舌诊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望舌诊病的记载.如《素问·刺热》曰:“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
”指出表邪传里,肺胃热盛,舌苔变黄的转化规律。
《灵枢·经脉》日:“唇青舌卷卵缩,则筋先死”等。
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将舌诊作为中医辨证的一个组成部分,《金匮要略》指出“病人胸满,唇痿舌青,…一为有瘀血。
”以舌青作为有瘀血的依据。
元代舌诊专著《敖氏伤寒金镜录》中,记载舌象图36幅,结合临床进行病机分析,并确定方药及推测预后。
明清时代,随着温病学派的兴起,对辨舌验齿尤为重视,对温病的辨证论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
近代,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舌诊的研究更加深人.开展了舌诊现代化、客观化的研究,对舌象形成的原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舌象的临床应用有了新的拓展。
第一节舌诊概说一、舌的形态结构舌为一肌性器官,由黏膜和舌肌组成,故《灵枢·经脉》说:“唇舌者,肌肉之本也”。
它附着于口腔底部、下领骨、舌骨,呈扁平而长形。
其主要功能是辨别滋味,调节声音,拌和食物,协助吞咽。
《灵枢·忧恚无言》说:“舌者,音声之机也。
……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
”《中藏经·论小肠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说:“舌之官也,和则能言而机关利健,善别其味也。
”舌肌是骨骼肌,呈纵行、横行和垂直方向排列,使舌自由地伸缩、卷曲,柔软而无偏斜,保证了舌的功能活动。
舌的上面叫舌背,中医称为舌面,下面叫舌底。
舌背又分为舌体和舌根二部分,舌体和舌根之间有一条人字界沟。
伸舌时一般只能看到舌体,故中医诊舌的部位主要是舌体。
中医学舌诊

正确姿势
不正确姿势
2 诊舌方法
顺序:一般先舌质,后舌苔。望舌质顺序: 舌尖→舌中→舌边→舌根。
配合刮舌及揩舌法。 用以鉴别舌苔有根无根, 以及是否属于染苔。
结合问诊、闻诊进 行。问诊可以了解味觉 以及冷热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舌体运动是否
灵活。闻诊了解语言清晰与否,以帮助诊断。
三、舌的分部及脏腑部位分属
言诊舌与诊脉并重;舌偏枯,但若舌能转 动、能言语,则预后良好。 王叔和《脉经》 之“扁鹊阴阳脉法”及“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 二 《黄帝内经》———舌诊的基础
该书有关舌的内容众多,论述了有关舌的 解剖、生理、病理等,明确指出舌诊的临床意 义。
二、汉唐时代———舌诊理论与临床的结合
一 仲景《伤寒杂病论》继承了《内经》舌诊的理论且加 以发展充实提高,并具体运用舌诊作为辨证施治的工具。 在用以审察病因、阐述病机、确定治则及判断预后等方 面均有论述。
机理:由邪热内蕴,营热郁结,舌 络充斥所致。点刺愈多,邪热 愈甚。
四 、裂纹
特点:舌面出现各种形状,深浅不一,多少不等的裂纹 裂沟。有 病理性和先天性之别。
裂纹舌
舌象:舌红胖大有齿痕, 中有纵裂如直槽,苔 薄白而粗松。
辨证:素体阴虚,脾虚湿侵。
舌象:舌淡紫有裂纹,苔白 湿亮。 辨证:素体虚弱,湿热伤 及气阴。
常见于表热证 舌尖边红 、心火上炎 舌 尖红赤破碎 、肝经热盛 多见舌边红赤 ,以及 实热证 外感、内伤 、虚热证 如胃肾阴虚 。 应注意出血点,为热迫血妄行,外感热病多行 将吐衄、发斑;内伤病往往为内脏出血先兆。
四 、青紫舌
特征:舌色淡青紫、紫红、绛紫,或瘀斑、瘀点等。
青紫
舌象:舌色青紫晦暗;苔左半 薄白而滑,右半边黄中黑。
自测!2种常见的“脾虚”舌象,附赠调理方法!

自测!2种常见的“脾虚”舌象,附赠调理方法!舌诊是中医“望闻问切”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包括观察舌质和舌苔的形态、色泽、润燥等。
今天,咱们就来重点说说脾虚证的舌象。
脾主肌肉齿痕舌,多脾虚舌头很胖、很大,两侧有齿痕为“齿痕舌”,多由脾虚所致。
中医认为“脾主身之肌肉”,意思是,脾不虚,肌肉丰盈而有活力;如果脾虚,肌肉就会变得松散无力。
▲齿痕舌舌肌是舌的主要组成成分,只有当舌肌无力,或是含水量多时,牙印才容易印在舌头上,形成“齿痕舌”。
除此之外,“齿痕舌”还意味着胃肠壁肌肉相对无力,因为舌头是消化道的延伸,可以反映消化道的健康状态。
脾主运化脾虚严重,舌苔水滑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主要包括食物消化和水液代谢两个方面。
脾虚严重时,伴随“齿痕舌”出现的还有“水滑苔”,顾名思义,舌苔上像是有水滴要滴下来,是水液代谢失调的结果。
水液代谢失调,说白了就是身体不会用水,所以很多脾虚者喝了水就尿,或是即便喝了很多水也觉得不解渴、水喝多了就觉得水汪在胃里。
减掉“湿胖”需兼顾这两点脾虚的人还容易发胖,但他们的胖不是身体多了肉,而是身体多了水。
我有本书的书名就叫做《湿胖》(点击文字或下方图片,可直接购买),出版后一直热卖。
▲我的书《湿胖》那么,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湿胖”呢?主要看这三个指标:第一是体重超标;第二是舌头有齿痕;第三是身材不紧致。
这里说到的身材不紧致是脾虚在身体形态上的表现。
每个人的表现可能都不太一样:有些人可能表现为挥舞手臂时,上臂肌肉松散,随着动作摆动;有些人可能表现为肚子上的肉很松散,跑步时会觉得肉在颤动,或是侧躺时,肚子上的肉会向侧躺的方向耷拉......此外,脾虚在身体机能上的表现也很典型,简单来说就一个字:累!究其原因也在于肌肉松散无力,不能持重。
从这个角度上说,肌肉无力是问题的根源,要想在身体瘦下去的同时保持身材紧致,不仅需要减脂,还需要增肌。
肌肉占人体体重的30%-40%,除了支撑、负重的作用,还可以增加基础代谢,这是因为肌肉中含有一个和能量代谢有关的细胞器,它就是“线粒体”。
舌诊——实战篇——脾虚、外寒里热

舌诊——实战篇——脾虚、外寒里热一、按观舌的顺序:首先,总体感觉:舌红苔腻、两侧红点。
其次,再具体细看:1、舌质淡红、两侧有红点;2、舌尖凹陷;3、齿痕;4、苔白、厚腻、黏稠、湿滑;5、舌尖凹陷处有湿滑水样;二、具体分析1、舌质淡红、两侧有红点——舌质淡红,但明显舌的两侧面颜色比舌尖要红一些;而舌面的两侧布满红点,这是肝火旺的表现、也是肝气郁滞,郁而化火。
而一旦肝火大,除了容易爆脾气外,还容易长痘、疮之类的皮肤问题。
2、舌尖凹陷——这个舌尖凹陷和我们以往看的W舌是不同的凹陷,这是往舌后了一点,这位置是咽喉、甲状腺的位置,这个位置凹陷,证明该地方虚了,气或血供应少了,所以可能会有咽喉问题或甲状腺问题。
3、齿痕——这个舌的齿痕虽然不是很明显,可是结合其舌苔来看,依然可以知道这舌是湿气日久,结成痰了。
4、苔白、厚腻、黏稠、湿滑——一般来说舌苔满布舌面就是湿气比较重,阳气少的表现。
如果是水湿,苔一般是白的、且润滑的,但苔质是清稀的;而一般苔质从清稀变成黏稠状,则说明水湿化成饮、成痰了,因为痰是水湿炼化而成,是胶状,是黏状。
虽然痰饮、水湿,有时候是合在一起说,并不分这么细,但一定要细分的话,其实从舌苔就一目了然。
如果苔质是清稀的就是水湿,如果苔质是黏稠的,只要往黏方面发展,就是痰了。
5、舌尖凹陷处有湿滑水样——这一点单独拿出来说,是因为有点特别。
在这个位置,咽喉、食道、甲状腺的地方,有一个凹陷,并有一潭积水;一方面是体内阳气不足,运化不开,一方面这地方是虚了,也是体内湿气、痰饮太重,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这个地方虚了,就积水了,所以这个人平时经常会有要吐痰的感觉、但吐了还会有,而且感觉喉咙不利。
综合判断:脾虚、痰饮、多痰,肝火旺、长痘、疮。
三、具体症状与调理建议病人主述:喉咙老有痰、长痘、脾气大。
调理建议:香砂六君子汤自学中医心得分享我们的所学、所思及所得!。
珍贵舌诊:肝脾不和、脾阳虚寒、阴虚内热的舌苔,看完记得存!

珍贵舌诊:肝脾不和、脾阳虚寒、阴虚内热的舌苔,看完记得
存!
1、从多张你的舌苔照片来看,你如今的状况重要是脾阳虚,肝郁血於较重,性格虚有点小寒。
肾虚是你身材涌现这种状况的基本起因,身材真寒但有郁热等等。
脾肾阳虚多体现为不耐凉食,大便偏稀,而肝郁脾虚则常体现为心情抑郁,大便稀溏,关于前者重要以温补脾肾之阳为主,附子理中丸是很对症的,关于后者重要以逍遥丸为重要医治方式。
而且肾阳虚也是须要在房事上进行控制的。
2、来看你的舌苔问题重要在肝脾,肝脾和睦,脾湿肝郁,似乎肾也有问题。
按中医的观念看,肝郁脾虚的医治以疏肝解郁健脾养血为准则。
倡议服用经典方:逍遥丸。
假如您还伴有心烦口渴,易怒等肝郁化火之症状,倡议服用丹栀逍遥丸。
脾湿脾虚这种状况个别是能够采取中药如参苓白术散等。
3、看你的这个是白厚苔,体内寒湿太重,胃肠功用很不好,脾肾阳虚,易怕冷。
多由肾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招致脾阳亦虚;亦有脾阳久虚,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遂致肾阳亦虚者。
你的状况是胃寒引起的,能够服用附子理中丸进行调节医治,平常不要吃寒凉性的食品。
4、看舌体,胖大湿滑火旺红点是虚热形成的芒刺,你如今阴虚有热,不要再手淫了。
看你舌苔还是身材中有湿气没有排出,所以平常还是要多注重静止赞助体内的湿气拍进去。
药物个别能够吃知柏地黄丸,假如有阴部干冷,能够有干冷,能够吃一些龙胆泻肝丸,然而时光要注重,由于能够会引起肾脏的不良反映.
本文作者:劲阳先生。
舌诊:脾胃虚寒、脾胃虚寒、阴虚虚热的舌照!

舌诊:脾胃虚寒、脾胃虚寒、阴虚虚热的舌照!
1、脾胃虚寒,浑身还没有劲胃胀肚子胀,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
这个问题主要病因还是因为你的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
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的。
寒性胃痛者还应忌食绿豆、生番茄、海带、生黄瓜、金银花、菊花、豆腐、以及各种冷饮、冰镇食品,性凉生冷的食品会使脾胃虚寒疼痛加剧。
你这种情况应该常喝粥,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2、看舌苔你阳虚较严重,还脾胃虚寒,怕冷四肢凉,大便溏懒动,不想说话光想睡觉,看样子有伤肾的经历。
阳气犹如自然界的太阳,阳气不足,则内环境就会处于一种“寒冷”状态。
如果阳气衰微,对水液蒸腾消耗不足,则多余水分蓄积体内,导致舌体胖大。
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出现齿痕。
可以通过食疗:杜仲腰花,茴香炖煮肾,杞地山药粥都是不错的补肾食疗方法,也可以适当的用以一些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中成药物。
你这个伤肾的恶习一定要戒除掉了,不然身体情况更会日渐聚下。
3、看舌苔你本来阳虚,又有虚热,口干舌燥,心烦失眠,可能是肠道有积造成的接而引起阴虚,或是其他原因。
虽称不上重病、大病,但这些症状却对阴虚体质的人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现在睡前不要饮茶、锻炼和玩游戏,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剧烈运动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宜节制房事戒除烟酒。
锻炼的时候也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
不要洗桑拿。
菊花枸杞茶是调理肝肾阴虚的,你也可以吃哈士蟆,黑木耳,黑芝麻。
健康养生养肾。
6种中医常见舌象,看舌象,辨体质

6种中医常见舌象,看舌象,辨体质
1、正常舌象
中医认为舌苔薄白、舌质淡红为正常舌象。
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会变厚。
2、热盛内结——舌有红点
舌上有芒刺或红点,则内热过盛。
舌尖、舌中、舌两边有红点、芒刺,分别代表心火亢盛、胃肠热盛、肝胆火旺。
建议:忌辛辣,食清淡,多运动,生活规律。
3、肠胃气虚——舌有裂纹
舌头中间有裂纹,这说明脾胃功能较差,脾胃气不足,无法生发舌苔把舌中沟弥补上。
建议:补血,补脾,注意保暖,常吃山药。
4、肝气郁结——舌边发红
肝郁的人舌头和舌变发红,舌头伸出来尖尖的。
口干口苦,消化不良。
建议:少饮酒,少生气,多睡眠,忌冰冷。
5、气血不足——舌质淡白
舌质淡白而胖嫩,是阳气虚衰所致;舌质淡白而瘦小,是气血亏虚所致。
建议:不要熬夜,多吃红枣,忌西瓜、绿豆。
6、痰湿内热——舌有齿痕
舌苔厚腻发黄是体内有痰湿的表现,如果舌质发红说明体内营养过剩,无法化热。
建议:忌油腻,忌烟酒,多运动,睡眠充足。
7、脾虚湿重——舌苔黄腻
舌体偏白,舌苔偏白,说明脾肾阳虚、身体内有水湿痰饮、湿气重。
建议:避阴寒,少食寒量,多食薏米、赤小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