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最新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字词乐园
nǎi qīn shí kěn mǔ
乃 至 侵 蚀 开垦 一亩
yínɡ huò
kòu
经 营 灾祸 不折不扣
生存繁殖-------( 生息繁衍 ) 不断地叫苦------(叫苦不迭 ) 比喻做一件事多个方面同时进行或多 种方法同时使用。 ( 数管齐下 )
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 不折不扣 )
“那时候”指的是( 数千年到数万年前 )。 那时候,黄河流域有哪些好的自然条件? 用横线画出来。
原来 摇篮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土地肥沃 生息繁衍
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拟人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 ”,
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年间竟决 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 了深重的苦难。 (说明方法:列数字)
过去的“摇篮”是什么样的呢?
自然条件很好,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黄河为什么变了?
从两个方面找一找原因,再 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黄河变化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黄土高原气候转寒,暴 雨集中;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 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 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 破坏,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 航的河。
河床: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也 叫河槽或河身。
• 用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的方法说说课文写 了什么?用一句话概括课文。
• 摇篮、变化、原因、治理、 告诉我们。
理清结构,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七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 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
(列数字)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问题就出在 这四亿吨泥
沙上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课稿)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课稿一、说教材《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它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治理的方案,从而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说目标与重难点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并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a.认识8个生字,理解不懂的词语。

b.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c.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

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确定为:基本理解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三、说教学方法作为一名老师,除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授予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

合适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

本节课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1.目标教学法2.自读自悟法3.合作探究法这几种教学方法的恰当使用,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四、说教学程序1.激情导入,共享资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的激情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当中。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汇报搜集的资料,既培养了他们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

2.读题目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动脑和勤于解决问题的习惯,因为有时候提出问题甚至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3.初读感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生学习了上篇课文《自然之道》,已初步学会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本节课,当学生初读课文后,我再次落实这一单元训练重点。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下册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授课班级
四年级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节
课 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型
新授课
目标(知识能力情感)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重难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学习课文
1、围绕提示,自读自学。不懂的词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开火车读字词,出示名词解释,简介黄河。
3、学文(1-5自然段)
⑴原来的黄河是怎样的?找出相关句子、段落。板书:摇篮
找出说黄河是摇篮的关键词。板书: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土地肥沃
(2)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找出相关句子、段落。板书:祸河
读句子,看图片,补充资料(痛苦的回忆) 看到这些数据你有什么感触?是的,这是一篇说明文,在说明文中使用列数据的说明方法既能准确客观地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同学们平时在写作时也要适当使用这种说明方法让你的文章更有说服力。
4、学习第6自然段
现在我们再去深入地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吧。小组合作,划出关键词加以说明。
黄河变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根据“摇篮”的关键词,小结出“祸河”的关键词,板书:气候寒冷 森林毁灭 水土流失
理解句子“更严重的的是”,总结出这句话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恶性循环)
5、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因素,黄河从摇篮变成了祸河,那人类应该为黄河做些什么呢? 读语文书上的资料袋,自由谈。
教法学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学具

四年级语文下册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拓展阅读 黄河的主人素材 新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下册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拓展阅读 黄河的主人素材 新人教版

黄河的主人
阅读提示:阅读下面的文章,说说谁是黄河的主人?
黄河滚滚。

那万马奔腾、逐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我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住了。

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

从岸上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

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听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

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筏子上,紧贴着脚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也不敢睁一睁的。

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敬仰和赞颂。

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过去的“摇篮”是 什么样的呢?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 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 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 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 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 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 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 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 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昔日的黄河
昔日的黄河
祸 乃 垦 亩
折腾 忧患
侵 蚀 营 扣
生息繁衍
河床
频繁
叫苦不迭
理解词语
摇篮: 指发源地。 忧患:困苦患难。 植被:覆盖在某一地区地面上,具有一 点密度的许多植物的总和。 水土流失: 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冲 走或被风刮走。 叫苦不迭: 不停地叫苦。 生息繁衍: 生活、养育后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黄河为什么变了?
科学家为此做了很多工作, 要解决黄河给人民带来的 “忧患”,科学家为治理 黄河设计了什么方案呢?
科学家设计的方案有:
1、牧林为主 2、保护森林资源 3、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4、修筑水利工程
黄河遭受到了灾难,我们 要拯救它,请同学们写一 份倡议书,倡议大家要保 护黄河,保护我们的生态 环境。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下册第九课黄河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下册第九课黄河

(小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四年级下册第九课黄河教学目标①认识8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③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①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土高原的课件。

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②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等词语。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扣题质疑①播放课件: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④指导方法: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重点问题来阅读课文,解决疑问。

●读思结合,圈点勾画①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

教师适当检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③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全班交流,读中点拨由学生或小组代表自主向全班汇报读懂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针对重点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抓住重点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当交流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时,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感悟黄河由摇篮变成祸河,适时出示课件,形象介绍什么是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抓住数字体会黄河之祸,感受黄河之祸的严重性,谈出忧患之情。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重点语句。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教学过程:一、导入:1.提问中国著名河流(长江、黄河等),点名说说对着的了解。

出示课件,解释黄河的来历。

2.出示课件黄河变化前后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前后的景物,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二、阅读课文,1、第几自然段写了变化前的黄河的样子?说说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黄河两千多年的变化数据说明来说明问题?三、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六自然段,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两个方面),再说一说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

(人为、自然)板书:人增多---无限开垦放牧----水土流失----减产----另开垦(周而复始,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沙多流入黄河)四、分析河沙和水灾的联系。

五、面对黄河水患,专家给了说明治理方案。

六、总结:环境需要人们去保护,破坏环境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七、作业:黄河的治理已达到威胁人们的生命,为了防止悲剧重演,你有什么话要对人们说?写一写。

课后反思: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怎样变化,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再职责破坏环境的同时也教育来怎样爱护环境。

由于学生都是农村孩子,缺少阅读的视野、对黄河的理解和了解有局限。

学情分析:本文选自四年级课文,上课班级为四(2)班,班级人数为33人,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虽是略读,但读中要做出深入的思考。

学生找出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并不难,要让他们真正理解则需要老师适当的点拨引导。

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多种朗读形式的训练,把浏览、默读、朗读有机的结合起来。

但是我班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缺少阅读的视野和对黄河的理解、了解有局限。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人教版 小学语文 四年级 下册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 是怎样变化的
变化
小组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 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流域:指一个水系的干流和支流流过的 所在地区。 河道:河水流经的路线,通常指能通航 的河。 河床:指河流两岸之间容水的部分, 也叫河槽或河身。 悬河:是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 悬挂在半空中,故称悬河。 水土流失:土地表面的肥沃土壤被水 冲走或被风刮走。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 折腾 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 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拟人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 怎么能 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呢? (过渡段) (反问句) 作用:承上启下 陈述句:
不能 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不能 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
苦难— 灾难 媲美— 比美 茂密— 茂盛
繁衍— 繁殖
侵蚀— 腐蚀
肥沃— 肥美
频繁— 纷繁
忧患— 忧虑
温暖— 暖和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茂密— 稀疏 肥沃— 贫瘠 温暖— 寒冷
凶猛— 温顺
松散— 结实
梦想— 现实
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 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 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 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 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 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那时候”指的是 数千年到数万年前 那时候,黄河流域有哪些好的自然条件? ( )。 用横线画出来。
植被严重被破坏
水土流失
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1、管住泥沙。 2、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

(板书课题,指名读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小黑板,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

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结合最后一段及“资料袋”内容。

先放开让学生谈出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党和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教师小结:通过自学与交流,我们读懂了课文。

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如今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

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模拟情境,延伸拓展
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对想捐款的同学,可引导他们节约零花钱捐献给有关部门;对想向社会、亲友宣传的同学,可即兴模拟宣讲,如教师扮演家
长或社会人士,学生向“家长”或“社会人士”宣讲;对想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或想植树造林的同学,可与班会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好实践活动。

2、有兴趣有条件的同学,课后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为治理黄河出出主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