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论文——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之市场失灵论文

微观经济学之市场失灵论文市场失灵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市场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和达到经济效率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信息不对称等。
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一个常见原因。
外部性指的是生产或消费活动对除了买卖双方之外的第三方造成了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正外部性)也可能是负面的(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会导致市场供给过少,而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需求过多,从而引起资源的浪费和市场效率的下降。
另一个常见的市场失灵情况是公共物品的存在。
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无代价地使用,并且一个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使用的物品。
由于公共物品无法排他性和竞争性,市场往往会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此外,垄断也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
垄断市场下,唯一的供应商可能会通过限制产量和提高价格来获得垄断利润,从而导致市场效率的下降。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市场失灵,因为买卖双方往往无法获得对等的信息,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运作。
为了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干预措施,如征税、补贴、监管、提供公共产品等,以恢复市场的有效运作和达到经济效率。
同时,也可以通过完善法规和提高市场透明度来减小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进市场有效运作。
总的来说,市场失灵是微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影响对于制定政策和改善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市场的监管,可以有效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社会福利往往会受到影响。
由于资源分配不当和市场效率的下降,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和贫富差距的扩大。
因此,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不仅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也对社会稳定和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
政府可以通过干预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最典型的方式是实施税收和补贴政策。
通过对负外部性征收税收或者对正外部性提供补贴来内部化外部性成本,从而使市场在资源分配上更加符合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
市场失灵分析

市场失灵分析一、引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出现偏差或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
本文将对市场失灵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和解决办法。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1. 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垄断、寡头垄断等情况,导致市场机制无法完全发挥作用。
2. 外部性:市场交易的一方行为对其他人产生的影响未能在价格中体现,导致资源配置失衡。
3. 公共物品:市场无法提供纯公共物品,因为无法排除非付费者的使用,导致私人供应不足。
4. 信息不对称: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交易。
5. 道德风险:市场参与者的不道德行为导致市场失灵,例如欺诈行为、不履行合同等。
三、市场失灵的影响1. 资源配置不均衡:市场失灵导致资源无法有效配置,造成资源浪费和低效率。
2. 不公平分配:市场失灵可能导致财富和收入分配不公平,加剧社会不平等。
3. 经济不稳定:市场失灵可能导致经济波动和危机,对经济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4. 社会问题加剧:市场失灵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社会不安定等问题加剧。
四、市场失灵的解决办法1. 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监管机构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维护市场秩序。
2. 税收政策:通过税收的调节,鼓励或限制某些行为,以纠正市场失灵。
3. 补贴政策:政府可以通过给予补贴来鼓励某些社会有益的行为,以弥补市场失灵。
4. 信息公开: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信息公开,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
5. 建立公共机构:政府可以建立公共机构来提供公共物品,以解决市场无法提供的问题。
五、案例分析以环境污染为例,市场失灵导致企业无法内部化环境成本,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设立环保部门进行监管,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处罚,以纠正市场失灵。
六、结论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和调节来纠正市场失灵,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只有通过有效的市场监管和政府干预,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市场失灵

1.什么是市场失灵?都有哪些种类?举例市场失灵(英文:Market Failure)为微观经济学术语,系立基于竞争市场的运作所发生问题的经济理论。
传统自由经济学者认为,一个社会中的供给与需求可以构成完全竞争市场。
而完全竞争的经济状态,系指生产者追求利益极大化,而消费者追求效用极大化,而达到所谓“帕累托最优(Pareto efficiency)”的状态,即没有任何人的效用受损,资源分配获得最佳效率,价格像一双看不见的手(An Invisible Hand),主导市场内经济活动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
经济学家使用模型化理论解释或了解这个状况,市场失灵的二个主要原因为:1.存在负外部效应,市场竞争机制结果导致生产和消费过多2. .存在正外部效应,市场配置资源导致生产和消费不足成本或利润价格的传达不适切,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机制。
就帕累托效率而言,在个人所愿意付费的价格基础上,社会中所有的财货会以此标准加以制造生产,所有的交易,以任何可能增进福利的型态进行,所有的企业以最高效率生产财货或服务,并追求最大利益,所有的消费者皆能得到最大的效用。
但在现实世界中,因受到许多因素,使市场无法达到完成竞争、供需理想状态。
传统的个体经济学者,将违反帕累托效率的经济市场原则称为“市场失灵”的原理。
市场失灵的种类:不完全竞争市场1.独占2.独买 / 买方寡占3.寡占 / 独占性竞争4.差别取价5. 撇脂定价法6. 寻租7.辛迪加 / 卡特尔 / 康采恩 / 托拉斯。
市场失灵原理(微观部分)

市场失灵原理(微观部分)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出现故障,导致资源配置效果不佳或产生负面影响的现象。
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微观层面的原理是其中之一。
1. 不完全竞争市场失灵的微观原理之一是不完全竞争。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存在众多买家和卖家,任何一方都不具备垄断力量。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很多市场存在着垄断、寡头垄断或垄断竞争等形式的不完全竞争,导致市场资源的分配无法达到最优效果。
2. 外部性外部性是市场失灵的另一个微观原理。
外部性指的是市场交易对非参与者产生的影响,无法通过市场机制进行有效的内部化。
例如,工厂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和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即为负外部性。
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化机制,市场无法充分考虑和纳入外部性的成本,导致资源的不正确配置。
3.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也是导致市场失灵的微观原理之一。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不排他性的特征,即一人的使用不妨碍其他人使用,并且无法排斥非付费者。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市场无法提供充足的公共物品,导致在供给不足或资源过度使用的情况下,市场无法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4. 不对称信息市场失灵的微观原理还包括不对称信息。
不对称信息指的是市场参与方在获取信息上的不对等。
在交易中,一方对于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格等信息掌握更充分,而另一方则信息不完全或者存在不对等的情况。
不对称信息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可能导致低质量产品的出现或者价格上的歧视性。
5. 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也是市场失灵的微观原理之一。
交易成本包括了市场参与者在进行交易过程中所需付出的实际成本。
例如,交易的搜索成本、协商成本和监督成本等。
当交易成本过高时,市场参与者可能选择放弃一些潜在的交易,导致资源配置不够高效。
综上所述,市场失灵的微观原理包括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公共物品、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等因素。
理解这些原理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市场机制并非完美,需要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政府干预措施,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微观经济学市场失灵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市场失灵名词解释1. 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或达到经济效率的情况。
市场失灵可能出现在公共物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
2.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 指给一个个人提供使用并不会减少其他个人使用量的产品,且无法排除非付费个人的使用。
典型的公共物品包括国防、公共广播、公园等。
3. 外部性(Externality)- 指市场交易中的行为对无关方造成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外部性分为正面外部性和负面外部性。
常见的外部性包括污染、噪音、教育等。
4. 不完全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 指市场中存在垄断、寡头垄断或其他形式的市场力量集中的情况。
不完全竞争下,市场的价格和产量不能达到最优水平,导致资源分配效率低下。
5. 信息不对称(Asymmetric information)- 指在市场交易中买方和卖方之间存在信息差,一方拥有更多或更准确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资源分配,例如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6.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指在一方在交易成立后,由于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采取不利于交易对方的行为。
例如,在保险交易中,被保险人可能采取更加危险的行为,因为他们知道保险公司将为损失买单。
7.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指在市场交易中,由于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垃圾产品会挤占高质量产品的市场。
购买者无法判断商品质量,因而更倾向于购买低质量商品,导致市场偏向低质量产品。
8. 竞争政策(Competition policy)- 是政府通过监管和制定规则来保护公共利益,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以促进市场有效竞争和资源配置的政策措施。
中级微观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中级微观经济学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是一个自由竞争的经济体系,通过买卖双方之间的自愿交易来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市场并不完美,存在着市场失灵的情况,这时政府的干预便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首先,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从而导致资源浪费或者分配不公。
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第一,信息不对称。
市场经济中,卖方和买方之间存在信息的非对称,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另一方则处于劣势地位。
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会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交易,从而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二,外部性。
外部性指某个经济决策对无关方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由于市场无法考虑到外部性的影响,导致了资源配置的偏差。
第三,公共物品的提供。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一人的使用不会影响其他人的使用,无法排斥其他人的使用。
由于公共物品的特性,市场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物品,从而造成市场失灵。
第四,市场垄断。
市场垄断会使得企业具有市场控制权,它们可以通过提高价格和限制产量来追求自己的利益,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面对市场失灵的情况,政府的干预势在必行。
政府的干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第一,政府可以制定法律法规来约束市场行为,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问题。
例如,加强对企业宣传广告的监管,防止虚假广告的欺骗行为。
第二,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外部性的影响,从而改善资源配置的效率。
例如,对于环境污染的企业征收污染税,以内部化外部性的影响。
第三,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支出来提供公共物品,从而保障人民的基本利益。
例如,政府可以提供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第四,政府可以通过反垄断手段来保护市场的竞争环境,防止市场垄断行为的出现。
例如,制定反垄断法律,对市场垄断企业进行监管和约束。
然而,政府的干预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政府的行为也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政府官员可能会滥用职权。
市场失灵经济学论文

市场失灵经济学论文
市场失灵是指在自由市场体系中,市场不能有效地分配资源,导致资源配置出现严重问题的现象。
一般而言,市场失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外部性、垄断和公共物品。
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中的一个行为对第三方造成的非市场影响。
外部性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
正面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造成积极影响,而负面外部性是指市场交易对第三方造成消极影响。
外部性存在时,市场价格不能反映商品或服务对社会总体的真实成本或价值,导致资源分配不完全高效。
垄断是指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几个卖家,导致市场缺乏竞争。
垄断者可以通过限制产量和提高价格来获得超额利润,而消费者往往无法获得最低成本的产品或服务。
垄断市场失灵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消费者福利受损。
公共物品是指无法通过市场机制提供的产品或服务。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享受这些物品的好处。
由于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的价格机制,公共物品往往无法获得充分供给,导致资源配置不完全高效。
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例如征税和补贴、监管和管制、公共投资等。
通过政府的干预,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保障消费者福利。
总之,市场失灵是市场经济体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政府
的干预来纠正。
只有通过合理的政府干预措施,才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提高社会总体福利。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

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市场在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价格机制,调节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然而,市场并不是完美的,它也会出现失灵的情况。
市场失灵指的是,当市场无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时,或者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不公平问题时,就会出现市场失灵。
本文将重点讨论微观经济学中的市场失灵,探究其原因和对策。
1.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外部性是指某种经济活动对除参与者以外的其他人或者企业产生的影响。
如果这些影响没有反映在市场上,就会导致市场失灵。
例如,已婚夫妇的再婚会影响到前配偶的精神和财产利益,然而市场上并没有相应的价值衡量和交易,因此这种活动就会出现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解决方法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立法等手段来限制产生外部性的活动。
例如,对于有害的化学物质,政府可以实行严格的环保法规和开罚罚款制度,以此促使企业和个人减少有害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则是为产生正向外部性的活动制定奖励机制,让那些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得到经济上的正向激励。
2.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导致的市场失灵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且一个人使用该物品并不会排除其他人使用的商品或服务。
市场经济下,公共物品的供给过少,将导致市场失灵。
例如,公立大学的教育资源如果过少,往往会使得许多人无法接收到优质教育,进而影响到未来个人和整个社会的发展。
公共物品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政府的干预进行补充供给。
这包括采取政府调控、行政干预、补贴等方式,从而保证公共物品的质量和数量足够满足人民的需求。
3.自然垄断导致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固定成本过高,只有一个企业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
企业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往往会形成一种垄断地位,生产成本较低,而对外定价则偏高,这样就会导致市场失灵。
针对自然垄断,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措施,例如监管垃圾清理、限制售出地产商品,这样可以防止掌控市场的企业出现虚增价格等恶劣行为,以降低消费者的消费压力和社会成本。
市场失灵以毒蛇出没区域为例,毒蛇出没区域内有人居住,但居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确定毒蛇的分布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失灵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市场失灵的现象。
真正做到有效地弥补市场失灵,还要靠政府通过发挥经济职能来做到。
针对市场失灵表现的七个方面: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均,外部负效应问题,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问题,失业问题,区域经济不协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以及公共资源过度使用等问题,政府应该提高效率,有效治理失业、通胀和经济失衡,增进公平的职能调节收入分配,主要是运用收入再分配来弥补市场失灵。
关键词:市场失灵,资源配置,政府。
工厂,它的最终目的是赚钱。
为了减少成本,对企业来讲最好的方法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
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这种外部性是通过市场完全无法解决的,所示市场在这个时候是不能有效作用,称为市场失灵。
那么什么是市场失灵呢?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对经济学家而言,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
另一方面,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在此着重于经济学主流的看法。
原因
竞争性市场失灵有四种基本原因:市场势力、不完全信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
1) 当生产者或要素投入品的供给者拥有市场势力时,会产生无效率,因为他在生产X产品时选择边际收益(而不是价格)与边际成本相等的产出量,并以比竞争性市场高的价格PX出售较少的商品。
2) 不完全信息:可能会给生产者一种刺激,使他们把某些东西生产得太多,而把另一些东西生产得太少。
这都可能导致竞争性市场的无效率。
3) 外部性:当某一种消费或生产活动对其他消费或生产活动产生了不反映在市场价格中的间接效应时,就存在外部性。
4) 公共产品:它能够便宜地像一部分消费者提供,但是一旦提供就很难阻止其他人也消费它。
它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商品:增加额外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且无法排除人们使用这件商品。
5)价格粘性:当价格不能及时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则可能导致市场失灵。
其实这几点互相之间也有联系,不能分割开来说,例如不完全信息可能导致价格粘性。
失灵表现
简介
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遵循的是资本与效率的原则。
资本与效率的原则又存在着“马太效应”。
从市场机制自身作用看,这是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资本拥有越多竞争中越有利,效率提高的可能性也越大,收入与财富向资本与效率也越集中;另一方面,资本家对其雇员的剥夺,使一些人更趋于贫困,造成了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
这种拉大又会由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⑵外部负效应问题
外部负效应是指某一主体在生产和消费活动的过程中,对其它主体造成的损害。
外部负效应实际上是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成本外部化,但生产或消费单位为追求更多利润或利差,会放任外部负效应的产生与蔓延。
如化工厂,它的内在动因是赚钱,为了赚钱对企业来讲最好是让工厂排出的废水不加处理而进入下水道、河流、江湖等,这样就可减少治污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从而对环境保护、其它企业的生产和居民的生活带来危害。
社会若要治理,就会增加负担。
⑶竞争失败和市场垄断的形成
竞争是市场经济中的动力机制。
竞争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竞争是在同一市场中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之间展开的。
但一方面,由于分工的发展使产品之间的差异不断拉大,资本规模扩大和交易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资本的自由转移和自由竞争。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垄断的出现,减弱了竞争的程度,使竞争的作用下降。
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
①技术进步;②市场扩大;③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
一旦企业获利依赖于垄断地位,竞争与技术进步就会受到抑制。
⑷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一方面从微观看,当资本为追求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时,劳动力被机器排斥。
另一方面从宏观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周期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不稳定性,也需要有产业后备军的存在,以满足生产高涨时对新增劳动力的需要。
劳动者的失业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
⑸区域经济不协调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发展也越有利。
随着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素质,管理水平等也会相对较高,可以支付给被利用的资源要素的价格也高,也就越能吸引优质的各种资源,以发展当地经济。
那些落后地区也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
再是因为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利益,在不同地区使用自然资源过程中也会出相互损害的问题,可以称之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负外部效应。
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公共产品是指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所谓非排它性也就是一当这类产品被生产出来,生产者不能排除别人不支付价格的消费。
因为这种排它,一方面在技术上做不到,另一方面却使技术上能做到,但排它成本高于排它收益。
所谓非竞争性是因为对生产者来说,多一个消费者,少一个消费者不会影响生产成本,即边际消费成本为零。
而对正在消费的消费者来说,只要不产生拥挤也就不会影响自己的消费水平。
这类产品如国防、公安、航标灯、路灯、电视信号接收等。
所以这类产品又叫非盈利产品。
⑺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如渔民捕鱼、牧民放牧。
他们使用的就是以江湖河流这些公共资源为主要对象,这类资源既在技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
正因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给资源以休养生息。
有时仅管使用者明白长远利益的保障需要公共资源的合理使用,但因市场机制自身不能提供制度规范,又担心其他使用者的过度使用,出现使用上的盲目竞争。
市场失灵的表现还有许多,它要求人们科学地认识市场机制的作用。
对策
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
(1)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
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
对反垄断法及其执行的进一步说明。
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于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采取的补救措施。
这时,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垄断行业实行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制措施。
(2)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
做到这一点,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
利用市场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的过程是通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对公共物品偏好的条件下的个体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供给量下加总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
然后,根据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得出的供给曲线与该需求曲线的均衡,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
公共物品供给量也可以利用具有集体性、非市场性和规则性特点的公共选择。
公共选择的规则多采用一致同意和多数票规则。
(3)外部经济效果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
税收和补贴政策是向施加负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等于边际外部利益的补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得厂商以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进行决策。
直接调节是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强行控制外部经济影响,也可以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
(4)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性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通过市场谈判就可以解决外部影响。
消除市场失灵的政策是根据不同的原因设计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
【参考文献】
[1]贵州民族旅游市场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戈氢.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4(Z1)
[2]新时期贵州民族文物的保护[J].李玲春.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5)
[3]贵州民族文化传播与当代旅游业发展研究[J].何琼.理论与当代.2016(11)
[4]媒介生态视野下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邱昊.学术探索.2015(10)
[5]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少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以湖南江永勾蓝瑶寨为例[J].彭惠军,黄翅勤,陈胤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