掺纳米Al2O3的纳米ZrO24Y固体电解质的电性能

合集下载

纳米三氧化二铝在锂电子电池上的应用

纳米三氧化二铝在锂电子电池上的应用

纳米三氧化二铝在锂电子电池上的应用
纳米三氧化二铝在锂电子电池上的应用
1、用于电池负极涂层:
高纯纳米三氧化二铝具有绝缘、隔热、耐高温的特性
随着锂离子充电电池容量的不断提高,内部蓄积的能量越来越大,内部温度会提高,有可能出现因温度过高而致使负极隔膜被融化而形成短路情况;如果在隔膜上涂上一层纳米氧化铝涂层,就能避免电极之间短路。

从而提高锂电池使用的安全性。

(纳米氧化铝用在电极涂层上一般是α,做出来的涂层致密性高,绝缘性好。

硬度高,满足需求。

γ的多孔,电流击穿强度比α差)
2、锂离子电池材料参杂,主要是包覆。

(包覆一般是指对钴酸锂、锰酸锂、钛酸锂、磷酸铁锂等材料进行表面包覆)
纳米厚度的Al2O3包覆层会大幅减小界面的阻抗,额外提供电子传输隧道,极大地阻止电解液对电极的侵蚀作用,并且能容纳粒子在Li+脱嵌过程中的体积变化,防止电极结构的损坏。

电化学测试表明,0.25%包覆量的样品的首次放电容量、循环性能、高温性能、倍率性能均得到了显著改善,过厚的包覆层则会导致电化学性能的恶化。

(参杂包覆的一般客户选用γ的效果很好,我们工厂好用的货是1690.)
倍率及放电容量:
高倍率放电:是大于1C~10C 或瞬间20C电流放电。

循环性能:指锂离子在正负极嵌入和脱嵌过程中的容量衰减情况。

使用型号:VK-L30D。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是一种以固体氧化物为电解质材料的高效电化学能源转换装置。

其优势包括高效率、低排放、燃料灵活性和长寿命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能源领域。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材料是其关键组成部分。

传统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采用氧化铈(CeO2)等金属氧化物作为电解质材料。

然而,这些材料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高温下易形成裂纹、导电性较差等。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新型的电解质材料被提出和研究。

氧化锆(ZrO2)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材料。

其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和热稳定性,可以在高温下保持良好的性能。

此外,氧化锆材料的晶相结构可以通过控制添加剂的类型和浓度来调控,进一步提高其性能。

例如,添加稀土元素(如钇、镧等)可以增强氧化锆的离子导电性能。

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也是一种常用的电解质材料。

YSZ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离子导电性能,在高温下具有较高的氧离子迁移率。

然而,YSZ的导电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低温下的性能较差。

除了氧化锆材料,钙钛矿型氧化物也是一类潜在的电解质材料。

钙钛矿型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和热稳定性,且在较低的温度下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例如,钙钛矿型氧化物La0.9Sr0.1Ga0.8Mg0.2O3-δ(LSGM)具有较高的离子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适用于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钙钛矿型氧化物也可以通过调控材料结构和成分来提高电解质的性能。

例如,部分取代钙钛矿结构中的稀土元素可以改善其离子传输性能。

同时,合适的添加剂可以减少材料的缺陷和提高材料的稳定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电解质的性能。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材料是其核心组成部分。

氧化锆和钙钛矿型氧化物是常用的电解质材料,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和热稳定性。

未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新型电解质材料,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性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其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

纳米三氧化二铝

纳米三氧化二铝

纳米三氧化二铝纳米三氧化二铝(NanometerAluminumOxide,简称n-Al2O3)是一种具有微米尺度的由不饱和的氧化铝制成的纳米级结构,目前已经成为材料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它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材料、电子显示器和生物材料方面。

纳米三氧化二铝是一种具有优良力学性能和高热稳定性的高熔点电子材料。

凭借其优良性能,它可用于制造固体空气电极,具有优良的气体催化和气体敏感性的氧化物液体电极,改正电容器和变压器以及柔性电子芯片。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高熔点电子膜材料,用于制备电容式和变压式传感器,以及超导电容器和光学结构。

纳米三氧化二铝在电子显示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它可用于制备LCD屏的背光模块,通过其高折射率和高色散性来改善LCD屏的视觉效果和色彩表现,使其更加贴近真实世界。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制备包括OLED,可见光LED和中红外波段LED在内的多种应用,进一步提升显示器的品质,最终实现全新的视觉体验。

此外,纳米三氧化二铝还可以被用来制造高精度的生物医药传感器和芯片,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诊断检查中。

由于它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热稳定性和电学特性,抗脱水剂、抗热和高温稳定性等长期可靠性,可以非常精确地反映、识别和显示多组分生物液体中的诊断物质,并且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纳米三氧化二铝具有独特的抗腐蚀性能,这使得它成为一种有效的薄膜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功能强大的抗腐蚀涂料。

纳米三氧化二铝的抗腐蚀性能强于传统的氧化铝,可以有效地防止腐蚀环境中的腐蚀产物的形成,从而改善涂料的抗腐蚀性。

此外,它还具有优良的抗湿性、耐氯以及高热稳定性等特性,可以防止涂料中的脆性、老化和氧化等质量问题出现。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纳米三氧化二铝具有独特的性能,可以广泛用于电子材料、电子显示器和生物材料方面。

它不仅能够提升产品品质,改善用户体验,还能有效防止腐蚀环境中的腐蚀产物的形成,改善涂料的抗腐蚀性。

未来,纳米三氧化二铝将在材料研究和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节能环保的用途创造更多可能性。

纳米al2o3粒子的制备

纳米al2o3粒子的制备

纳米al2o3粒子的制备纳米AL2O3粒子是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物质性质和力学弹性性质,它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介绍纳米AL2O3粒子的制备过程和其特性及其在工业上的应用。

一、纳米AL2O3粒子特性1、结构特性:纳米AL2O3粒子是一种特殊的纳米材料,具有均匀、细小和具有可控制性的结构特性。

纳米AL2O3粒子结构由六边形和八边形晶格结构构成,晶粒尺寸约为10-200nm。

2、物质性质:纳米AL2O3粒子具有独特的物质性质,大量的纳米AL2O3粒子可以形成类似纤维的结构,同时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耐热、耐腐蚀及较高的磁性等特性。

3、力学弹性:纳米AL2O3粒子具有独特的力学弹性性质,表现为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低等级抗弯曲性能,以及较高的抗压性能,能够抵抗外界的拉力和磨损。

二、纳米AL2O3粒子的制备纳米AL2O3粒子的制备是研究纳米AL2O3的关键,一般有以下方法进行制备:1、气相沉积法:用液相原料沉积在特定的衬底上,通过激光照射或者溅射的方式,最终形成纳米AL2O3粒子。

2、液相沉积法:用锆酸锌、氢氧化铝和硅胶等液相原料,搅拌混合后,在恒温恒湿环境下进行沉积,经过凝固、烧结和热处理,最后形成纳米AL2O3粒子。

3、溅射和烧结法:将原料放置在反应管内,经过适当的加热和冷却,最终形成纳米AL2O3粒子。

三、纳米AL2O3粒子的应用纳米AL2O3粒子的应用非常广泛,如催化剂、防腐剂、材料加工助剂、电子绝缘材料、磁性材料等。

1、催化剂:纳米AL2O3粒子具有良好的高活性、高热稳定性和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等特性,因此它可以作为有效的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反应中发挥作用。

2、防腐剂:纳米AL2O3粒子作为一种新型的氧化防腐剂,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可以有效抑制金属表面的腐蚀。

3、材料加工助剂:纳米AL2O3粒子的结构性质使其具有独特的力学弹性性质,可以作为加工助剂抗磨损和抗冲击、延长工件的使用寿命。

ZrO2基体固体电解质材料

ZrO2基体固体电解质材料
膜的制备:为得到表面洁净的薄膜,膜的涂渍需在超 净间中行。采用旋转涂覆法,转速为4000r/min, 时间为l0s。经过涂渍的膜立即转移到约110e的烘箱 中,烘20min,以除去体系中的乙醇/水混合溶剂, 并使膜上的溶胶干胶化,产生树脂中间。从烘箱中 取出后转移至400 e的低温扩散炉中,在通入适量氧 气下预烧结20 min,以除去树脂中间体中的有机成 分。XRD结果表明,此时所得薄膜为无定形。薄膜 经过重复涂渍、烘干和预烧结的操作,直至所需要 的层数和厚度。
材料制作方法都要通过高温烧结,而高温烧结时,在俩相界 面上会发生各组分的扩散,即固溶反应,这时候很容易生成 新相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新生相都是氧离子传输的阻碍层,因 而严重影响了材料的导电性。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复合采用的 合成方法相对简单粗暴,主要以固相烧结为主要手段,得到的 粉体粒径和烧结体的晶粒都比较大,晶界面积少,缺陷个数 少,这时候空间位阻较大,而且表面效应不明显,限制了复 合材料的性能。(如常用的共沉淀法,溶剂热法,球墨法等, 最后都需要在1500oC烧结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品)
设计思路二:
其实这俩类氧离子导电材料的导电性能相近,差别不是很 大。 但是每种氧离子导电材料确各有特点,根据每种材料不同 的特性可以做相互的复合以弥补各自的不足。
设计思二:
设计思路二:
从前面可以看出异物掺杂氧离子导体较低温度下导电率 比本身结构氧离子导电的电导率稍低。而高温下普遍电导率 较高。实际使用时各有不足,所以结合各自的特点来进行复 合。 我们这里采用以稳定ZrO2和掺杂CeO2作为复合组元制 作纳米复合氧离子导电材料。稳定ZrO2力学性能优良而且 几乎不存在电子导电。但是工作温度偏高,因此在稳定 ZrO2中加入掺杂CeO2,可以提高复合体的离子导电性能, 较低工作温度。同时稳定Zr02可以作为力学的支撑体,同时 阻电子子导电

Al2O3陶瓷材料中添加不同量ZrO2

Al2O3陶瓷材料中添加不同量ZrO2

Al2O3陶瓷材料中添加不同量ZrO2的力学性能影响目的:分析在Al2O3陶瓷材料中添加不同量的ZrO2后,陶瓷的力学性能变化以及耐磨损的效果,从而得到最优的Al2O3陶瓷材料中ZrO2添加量。

方法:运用热压烧结法制备Al2O3陶瓷,第一组采用99.6vol% Al2O3(AD995)、第二组采用Al2O3中添加15vol%的ZrO2,第三组采用Al2O3中添加25vol%的ZrO2。

针对符合材料细观力学理论,并充分考虑到ZrO2的相变特性,建立起了两者之间的力学结构模型。

结果:在氧化铝材料中添加了细化氧化锆晶体后,陶瓷材料的致密性有了明显提升,三组实验中所制得的陶瓷材料中的力学性能图线呈现应力-应变曲线类线性关系。

第一组陶瓷的断裂韧性为5.38MPa·m0.5,第二组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为8.37 MPa·m0.5,较上一组实验的断裂韧性提升了大约50%;第三组实验所制得的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为10.53 MPa·m0.5。

结论:进而说明,伴随着ZrO2增加量的提升。

陶瓷的弹性模量降低而断裂韧性增加,这一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未增加ZrO2材料层的磨损形式主要是磨粒磨损,而两组增加了加ZrO2材料层的磨损形式主要是黏着磨损。

1 引言陶瓷材料是人类应用最早的材料之一。

它是一种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粉状化合物,经过成形或高温烧结,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的无机化合物构成的多相固体材料川。

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高强度、高硬度、抗氧化等诸多优点,近年来逐渐从传统应用行业扩展到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汽车、建筑等更为广阔的应用领域。

但氧化铝陶瓷材料由于本质上是一种脆性材料,由于自身结构和键性的原因,滑移系统少,位错产生和运动困难,导致韧性较低,也严重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

ZrO2增韧Al2O3陶瓷是最早开发的Al2O3陶瓷基复合材料。

ZrO2自身马氏体转变引起的裂纹韧化和残余应力韧化可使其韧性得到显著提高,这也是对Al2O3陶瓷增韧使用最多且效果最好的增韧方法之一[2-3]。

ZrO2纳米颗粒的添加对ZrO2/HA复合陶瓷物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ZrO2纳米颗粒的添加对ZrO2/HA复合陶瓷物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p a e O2H A o h s sofZr / c mpo i e a is p e re r t d e y XRD,a d t erm e h i r pete r st c r e m c rpa d we e su id b n h i c a c p o ris we e n e m ie y u i gt etr epo n e dig me h d t e sn e e g o c e eh d a d id n ai nm eh d. xa n db sn h h e itb n n t o . h igl-d en th b a m t o n e t o t o m n t Th fe t f n o sz d Zr e e fcs o a .ie O, a d t n t e me ha ia r p ris a d ph s o p sto s O O2HA n d ii o h c n c p o e e on l t n a e c m o iin f Zr /
方相氧化锆 的稳定存在,而且可 以提高基体相变四方相氧化锆的含量 ,相变增韧作用加强 。力学性 能测试结果显示 : 体系中适量纳米氧化锆的存在可 以提 高材料 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2 %以上,密度 和硬度少量增加 ,但 由于没有新物 0
相 引 入 ,对 弹 性 模 量 未造 成 影 响 。 关键 词 :纳 米 复合 陶 瓷 ;氧 化 锆 ;相 变 增 韧 : 力 学 性 能 : 物 相 中 图分 类 号 :T 7 5 2 Q147 9 T 7 ,5 Q1 47 82 :T 7 5 : Q14l 文 献 标 识码 :A
H ab nI si t f c n l g Habi 0 0 , i ; r i n tt eo h o o y, r n 1 0 Chna u Te 5 1 2 De rm e to Ap l dCh m ity H ab nI si t f c olg , r b n 1 0 01 Chia . pat n f p i e sr, r i n t u eo Te h e t n o y Ha i 5 0 , n ;

锂电池用纳米氧化铝Al2O3

锂电池用纳米氧化铝Al2O3

锂电池用纳米氧化铝(Al2O3)
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材料中反复嵌入与脱嵌,使LiCo02活性材料的结构在多次收缩和膨胀后发生改变,同时导致LiCoO2发生层间松动而脱落,使内阻增大,电化学比容量减小。

在LiCoO2表面包覆一层Al2O3可避免LiCo02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减少电化学比容量损失,从而提高LiCoO2的电化学比容量,改善其循环性能,延长使用寿命。

当电池充至高压时,LiCoOu结构中的大量的C00 将会变成Co4 ,Co4 的形成将导致氧缺陷的形成,这将会减弱过渡金属与氧之间的束缚力,从而使Co4 溶入电解液中。

在LiCoO2表面包覆Al2O3后,在充放电过程中LiCoO2与Al2o3接触的界面结构将会发生重排,从而减少氧缺陷的形成,相应地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另一方面如果材料直接与电解液接触,强氧化性的C04 将会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从而导致容量损失。

包覆Al2O3后可避免LiCoO2
与电解液直接接触,减少容量损失,从而提高Li.Coo2材料的电化学比容量,改善其循环性
Al2O3包覆量相对于L~CoO2的摩尔百分含量为1.5 mol%时,包覆Al2o3的LiCo02粉末的充放电性能最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 "G- 20 和 ,M- 20% 而在 , "-- . 烧结 " / 条件下, 掺 G % -’ 纳米 *+" #$ 的 ()#( 样品中的晶粒粒度 " &!) 约为 O- 20,其它掺纳米 *+" #$ 的 ()#( 样品的 " &!) 晶粒尺寸与此相近 % 这可能是少量纳米 *+" #$ 弥散 分布在 ()#( 晶粒之间,对 ()#( 晶粒的长大 " &!) " &!) 起了阻碍作用 % 图 ,7,图 ,R 分别为未掺和掺 G % -’ 纳米 *+" #$ 的 ()#( " &!), "-- . 烧结 " / 样品断面的 S@5 照 片 % 未掺 *+" #$ 样品的 ()#( 颗粒清晰 (沿晶断 " &!) 裂) ; 掺 G % -’ *+" #$ 样品的部分晶界不明显,可能 是一部分 *+" #$ 在晶界处偏聚,与 ()#" ,!" #$ 等固
[&] 型 ,压强为 &-- 567 % 圆片 !,$ 00 8 $ 00% 把素 坯置入箱式电阻炉中升至设定温度下保温 " /,无
时,一些晶粒发生穿晶断裂所致 %
压烧结,随炉冷却 % !%# 测 试 9 射线衍射分析在 : ; 07< = ""-- 型 9 射线衍射 仪上进行,扫描速度为 &> ; 012 % 用 ?@5 = "---A9 ! 高分辨率扫描透射电镜观察粉末样品的晶体形貌和 烧 结 体 的 显 微 结 构 并 进 行 成 分 分 析% 采 用 *)B/10CDCE 法测定烧结样品的密度 % 烧结片状样品 由氯铂酸分解在两面镀铂,用带铂片样品架压紧固 定,铂丝引出,用 (FG 型智能 FHI 测试仪 (," 4J K 和 H:M 型导纳电桥 (配合 N9" 型电平振荡 ,-- L4J) 器和 N:O 型选频电平表) (,-- L4J K , % P 54J) 测量 $-- K , --- .第 , 期
劳令耳等: 掺纳米 *+" #$ 的纳米 ()# ( 固体电解质的电性能 " &!)
・ ,G ・
[$] 粉技术制得 !" #$ 稳定四方氧化锆陶瓷材料 有较
好的力学性能,引起人们广泛注意 % 本工作以含 表示] &’ !" #$ 部分稳定纳米微晶 ()#[以 ()#( " " &!) 粉末为主体,在单轴成型、 无压烧结条件下,掺纳 米 *+" #$ 第 " 相,在 , "-- . 及 , $-- . 烧结" /,得 到相对密度接近理论值,表面平整无细裂纹的陶瓷 体,对其导电性能进行了研究 %
・ .6 ・





#’’# 年
!"# $% 后,烧结体的密度有所下降,但仍大于理论 密度的 &’( ) !)! 复阻抗谱 图 # 为未掺及掺一定量纳米 !"# $% 的 *+$( # ,-) . #’’ / 烧结样品 ,’’ / 时的阻抗谱,测量频率为 .# 0 . ) 1 234 ) 图中左边较小的半圆弧对应晶粒阻 抗,而右边较大半圆弧对应晶界阻抗 ) 比较各阻抗 谱的两个半圆弧可知,与未掺 !"# $% 的 *+$( 相 # ,-) 的晶粒电阻明显减 比,掺 ’ ) 5( !"# $% 的 *+$( # ,-) 小,晶界电阻稍有增大 ) 掺 . ) ’( !"# $% 时,晶粒电 阻有所回升,晶界电阻显著增加 ) 而当 !"# $% 掺入 量进一步增加时,晶粒电阻继续回升,晶界电阻增 大减缓 ) 上述实验结果与一些粗晶材料的实验结
"
"%!
结果与讨论
试样的相组成、 微观结构和致密度 纳米 ()#( 粉末以四方相为主,有少量单斜 " &!)
A1T% , 图, ( 烧结体断面的 S@5 照片 ()# " &!)
S@5 3/UVUT)73/E UW V/C W)7BVX)C EX)W7BC UW ()#( " &!) E12VC)CD RUDY
[#] 能 ’ 在 8) +! K A;+) 系统中引入少量的 .&) +! 可提 高材料的机械性能,改善烧结性能,也可能改善材 [)] 料的电化学性质 ’ 纳米材料从准微观尺度上改变
了材料的结构,可望得到性能特异的新一代复合材 料,是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 采用超细
.?=?DE?C C<;?:)""# K "! K "P ’ !FF’BE?C C<;?:)""# K "O K )? ’ (#PBO—) ,M=&9,=VV%LR=W9 \;%X9VV%; ’ 6DBG’<FH@:/=% /RTY9; * I J<D":&&9Y&; b Y>’ LTY:’ L%M
钇稳定氧化锆陶瓷是一种重要的固体电解质材 料,可 用 于 氧 传 感 器 和 固 体 氧 化 物 燃 料 电 池 (6+04) (下同) 为 IE D #"E 的全稳 ’ 8) +! 摩尔分数 定 A;+( 有较高的电导率,但机械性能略弱, ) 86A) 陶瓷较脆 ’ 8) +! 为 )E D BE 的部分稳定 A;+( ) 8K , 在 电 导 率 方 面 略 逊 于 全 稳 定 A;+) , 但 1Aa)
*+*,-./,!+ 0.$0*.-/*1 $2 3!3$4&’$( # ())1/3-*.*5 6$5) 5$0*5 7/-8 3!3$4!"# $% 0!.-/,+*1
!"# !$%&’(# ,)*"% +"%&,-$) ,.$"% +’$# ,!$* )$# ,+"%& /",-$! ,)"# 0*%! (# ’ Q<RSH%< ,TRU9;VRW> %X 19LHT%&%Y>,Q<R>=TY ??"""!;) ’ 3=VW 4HRT= (%;M=& ,TRU9;VRW>,6H=TYH=R )"""@); ! ’ ,TRU9;VRW> %X 6LR9TL9 =TZ 19LHT%&%Y> %X 4HRT=,29X9R )!"")@) ( ( !9:;’<=;:(=T%[A;+ ) B8)\%]Z9; ]RWH T=T%[.&) + ! " ’ " D ? ’ "E RT M=VV)]=V L%M\=LW9Z RT =T <TR=^R=& ZR9 =TZ VRTW9;9Z RT =R; =W # )"" C %; # !"" C ’ 1H9R; \H=V9 L%M\%VRWR%TV =TZ MRL;%VW;<LW<;9 ]9;9 VW<ZR9Z ]RWH F-G,637 =TZ 137’ 5M\9Z=TL9 V\9LW;%VL%\> M9=V<;9M9TW ]=V L%TZ<LW9Z =W !""—# """ C ’ 1H9 Z9TVRW> %X WH9 V=M\&9V M9=V<;9Z :=V9Z %T WH9 .;LHRM9Z9V \;RTLR\&9 RV PBE —PPE %X WH9 WH9%;9WRL=& Z9TVR[ ( X%; 9^=M\&9,6R+) ,’12 3 )%T WH9 RTW9;Y;=T<&=; L%TZ<LWRURW> RV Z9L;9=V9Z’ 1H9 RTW;=Y;=T[ W>’ _RWH WH9 T=T%[\%]Z9;,WH9 RTX&<9TL9 %X RM\<;RWR9V ( ( <&=; ;9VRVWRURW> %X A;+ RV Z9L;9=V9Z ]RWH = U9;> VM=&& =ZZRWR%T %X T=T%[.&) + ’ ‘<W,]RWH WH9 RTL;9=VRTY %X T=T%[.&) +! ,WH9 RTW9;[ ) B8) ! " ’ ?E ) Y;=T<&=; ;9VRVWRURW> RV RTL;9=V9Z =TZ WH9 Y;=T<&=; ;9VRVWRURW> RV V&RYHW&> ;9L%U9;9Z’ 4%M\=;RTY ]RWH WH9 L%=;V9 L;>VW=& M=W9;R=&,WH9 Y;=T<&=; =TZ RTW9;Y;=T<&=; L%TZ<LWRURW> =LWRU=WR%T 9T9;Y> =;9 V&RYHW&> RTL;9=V9Z,:<W Z%T’ W LH=TY9 M<LH ]RWH WH9 L%TW9TW %X T=T%[.&) +! ’ .M%TY WH9 V=M\&9V ( ・LM K # RV %:V9;U9Z X%; WH9 VRTW9;9Z :%Z> Z%\9Z ]RWH " ’ A;+ ) H,= M=^RM<M L%TZ<LWRURW> %X ! ’ I J #" K )!K # ) B8)VRTW9;9Z <TZ9; # )"" C , ?E T=T%[.&) +! =W # """ C ’ >?@ AB’C::>WW;R=[VW=:R&RS9Z SR;L%TR=;=&<MRT=;T=T%[\%]Z9;;Z%\RTY,L%TZ<LWRUR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