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固体材料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详解

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详解纳米材料的合成是现代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因此在能源、环境、医学和电子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
1. 化学气相沉积法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化学气相沉积法是一种将气体中的原子或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转变为固态纳米材料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高温和特定气氛中,将气体中的原料物质通过热解或催化反应转化成所需的纳米材料,在基底表面沉积形成薄膜或纳米颗粒。
该方法可以合成具有较高结晶度和优异性能的纳米材料,但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选择合适的基底材料。
2. 溶胶-凝胶法 (Sol-Gel Method)溶胶-凝胶法是一种通过将溶液中的单质或化合物逐渐凝胶成固态材料的方法。
它通常包括溶胶制备、凝胶形成和热处理三个步骤。
在溶胶制备阶段,通过水解、聚合或凝聚反应将单体或溶液中的前驱物转化为凝胶。
凝胶形成阶段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和控制胶体粒子的生长来控制纳米材料的尺寸和形貌。
最后,通过高温热处理可以去除有机物,形成纯净的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各种形态的纳米材料,如纳米粒子、纳米薄膜和纳米杂化材料。
3. 高能球磨法 (High-Energy Ball Milling, HEBM)高能球磨法是一种通过球磨罐中的高能球和固体颗粒之间的碰撞和反复磨擦来实现颗粒的细化和合成的方法。
高能球磨法可以合成均匀分散的纳米颗粒和纳米复合材料,因其简单、可控性好和成本较低而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合成的研究中。
通过控制球磨时间、球料的比例和球料的硬度等参数,可以实现纳米颗粒尺寸的调控和纳米材料的功能化。
4. 水热法 (Hydrothermal Method)水热法是一种利用高温高压水环境下的化学反应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
它通过水热反应在溶液中形成晶种,并通过重结晶或晶格修饰来得到所需的纳米材料。
沉积-沉淀法及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沉淀法的种类很多包括单组分沉淀法、共沉淀、均匀沉淀、浸渍沉淀法、导晶沉淀法、水热合成法。
好像没听过沉积沉淀法。
你说的沉积沉淀法可能和浸渍沉淀法很像,即在浸渍液中预先配入沉淀剂母体,待浸渍操作完成之后,加热升温使待沉积组分沉积在载体表面上。
deposition-precipitation DP方法
均相沉积法
控制溶液中沉淀剂的浓度,使之缓慢地增加,控制过饱和度在适当范围内,则可使溶液中的沉淀处于平衡状态,避免浓度不均匀现象,沉淀能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地出现,从而获得纯度高、粒度均匀的纳米颗粒。
通常,通过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式沉淀剂满满的生成,可克服由外界向溶液中加沉淀剂而造成沉淀剂的局部不均匀,而不能在整个溶液中均匀反应的缺点。
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它们
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这大约相当于10~100个原子紧密排列在一起的尺度。
“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如下:
(1)惰性气体下蒸发凝聚法。
通常由具有清洁表面的、粒度为1-100nm的微粒经高压成形而成,纳米陶瓷还需要烧结。
国外用上述惰性气体蒸发和真空原位加压方法已研制成功多种纳米固体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陶瓷、离子晶体、非晶态和半导体等纳米固体材料。
我国也成功的利用此方法制成金属、半导体、陶瓷等纳米材料。
(2)化学方法:1水热法,包括水热沉淀、合成、分解和结晶法,适宜制备纳
米氧化物;2水解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溶剂挥发分解法、乳胶法和蒸发分离
法等。
(3)综合方法。
结合物理气相法和化学沉积法所形成的制备方法。
其他一般还有球磨粉加工、喷射加工等方法。
典型无机纳米材料制备

典型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无机纳米材料是指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具有特殊性质和应用的无机材料。
其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合成法等。
本文将主要介绍一些典型的无机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1.物理方法物理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制备无机纳米材料。
最常见的物理方法包括溅射法、蒸发法、磁控溅射法和高能球磨法等。
(1)溅射法:溅射法是利用惰性气体离子轰击固体靶材的表面,使其材料原子或原子团簇从靶表面脱落,并在基底上凝聚成薄膜或纳米结构。
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薄膜结晶度和纳米晶粒的均匀性。
(2)蒸发法:蒸发法是利用热量将固体材料加热,使其表面原子或离子脱离固体表面,并在基底上沉积成薄膜或纳米结构。
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晶粒大小和结晶度较差,但制备过程简单。
(3)磁控溅射法:磁控溅射法是在溅射法基础上加入磁场,使得离子的运动轨迹受到磁场的约束,从而得到具有较高纯度和较好结晶度的材料。
(4)高能球磨法:高能球磨法通过高能冲击和摩擦力将粉末原料进行球磨,使其晶粒尺寸减小到纳米尺度。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制备的材料晶粒尺寸不均匀。
2.化学方法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制备无机纳米材料。
最常见的化学方法包括溶胶-凝胶法、气相沉积法和水热法等。
(1)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将适当的化合物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胶,然后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方法使其凝胶。
随后将凝胶加热并干燥,得到无机纳米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纯度和较高的孔隙度。
(2)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将气相中的材料原子或离子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沉积在基底上,形成纳米尺度的薄膜或纤维。
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薄膜结晶度高,但制备条件较为复杂。
(3)水热法:水热法是在高温高压的水溶液中,通过溶剂热和压力调节来促进反应进行,得到纳米材料。
水热法具有简便、环境友好等优点,适用于制备很多纳米材料。
3.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其他生物体合成纳米材料。
最常见的生物合成方法包括微生物发酵法和植物提取法等。
纳米固体材料制备方法

纳米固体材料制备方法§1 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1.1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压法1.2高能球磨法1.3非晶晶化法§2 纳米陶瓷材料的制备2.1无压烧结2.2热压烧结2.3微波烧结§ 3 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1.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压法(a)用该方法成功地制备了Fe、Cu、Au、Pd等纳米晶金属块体和Si-Pd、Pd-Fe-Si、Si-Al等纳米金属玻璃。
(b)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压法属于“一步法”,步骤是:制备纳米颗粒→颗粒收集→压制成块体。
上述步骤一般都是在真空下进行的。
图3-1 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压装置示意图2.高能球磨法(a)高能球磨法是利用球磨机的转动或振动,使硬球对原料进行强烈的撞击、研磨和搅拌,把金属或合金粉末粉碎为纳米级微粒的方法。
(b)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粉末同时放入球磨机的球磨罐中进行高能球磨,粉末颗粒经压延,压合,又碾碎,再压合的反复过程,最后获得组织和成分分布均匀的合金粉末。
这种方法称为机械合金法(Mechanical Alloying,简写成MA)。
高能球磨法已成功地制备出以下几类纳米晶材料(a)纳米晶纯金属。
高能球磨可以容易地使具有体心立方(bcc)结构和六方最紧密堆积(hcp)结构的金属形成纳米晶结构,而对于具有面心立方(fcc)结构的金属则不易形成纳米晶。
(b)不互溶体系纳米结构。
可将相图上几乎不互溶的几种元素制成固溶体,这是用常规熔炼方法根本无法实现的。
(c)纳米金属间化合物。
目前已制备Ti—B、Ti—A1等十多个合金系纳米金属间化台物。
(d)纳米金属—陶瓷复合粉体。
如,采用高能球磨法把纳米Y2O3粉体复合到Co-Ni-Zr合金中,使矫顽力提高两个数量级。
3.非晶晶化法图3-2 非晶晶化法制备的纳米晶Ni—P合金的晶粒尺寸与退火温度的关系图3-3非晶晶化法制备的FeBSi纳米合金的晶粒尺寸与退火温度的关系卢柯等人率先采用非晶晶化法成功地制备出纳米晶Ni—P合金(图3-2)。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巧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巧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特殊性质和应用潜力的材料,在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
合成和制备高质量的纳米材料是实现其应用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合成与制备技巧。
一、溶液法合成纳米材料溶液法是一种常见且简便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其原理是通过适当的溶剂和前驱物,使纳米颗粒在溶液中形成。
其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的摩尔比例是影响纳米材料合成的重要参数。
在溶液法中,常见的合成方法包括热分解法、溶胶-凝胶法和胶体合成法。
热分解法是利用高温条件下,通过控制反应体系中的温度和时间,在溶液中形成纳米颗粒。
溶胶-凝胶法是通过控制前驱体的改性、凝胶条件和热处理过程来合成纳米材料。
胶体合成法则是利用溶胶和胶体颗粒之间的反应来制备纳米材料。
二、气相法合成纳米材料气相法是一种利用气体前驱物反应生成纳米颗粒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热分解、氧化、还原等反应机制,在高温下将气体前驱物转化为固体纳米颗粒。
气相法合成纳米材料具有高纯度、均匀性好和可扩展性等优点。
常见的气相法合成方法包括气相沉积法、熔融法和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
其中,气相沉积法是通过在高温下,使气体前驱物在基底表面形成纳米颗粒。
熔融法是将固体材料加热至熔点,通过气氛调节来获得纳米颗粒。
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则是通过等离子体反应体系,在高温下合成纳米材料。
三、电化学合成纳米材料电化学合成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电解质溶液中合成纳米材料。
其操作简单,控制精度高,常用于纳米触媒、纳米传感器等领域。
在电化学合成中,电解槽和电极的设计是关键的影响因素。
常见的电化学合成方法包括阳极氧化和电沉积法。
阳极氧化是通过在阳极上加电,通过氧化反应生成纳米材料。
电沉积法则是利用电流将离子还原成金属沉积在电极表面。
四、机械法合成纳米材料机械法是一种利用机械力将大颗粒材料转化为纳米颗粒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高能球磨、高能喷雾等机械作用,使原料粉末破碎、溶胶化并重新凝聚成纳米颗粒。
纳米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

纳米晶体材料的制备方法纳米晶体材料是目前材料科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
纳米晶体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其制备方法的研究对于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进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制备纳米晶体材料的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评述。
1. 氧化物法:氧化物法是制备纳米晶体材料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控制金属氧化物的热分解反应来合成纳米晶体。
具体步骤包括混合金属盐和脱水剂,然后通过加热使其分解成金属氧化物。
随后,通过升温还原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纳米晶体。
这种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等优点。
然而,氧化物法制备的纳米晶体尺寸分布较宽,往往需要进一步的后处理工艺来提高其分散性和稳定性。
2. 溶胶凝胶法:溶胶凝胶法是通过溶胶和凝胶中的水合物分解来制备纳米颗粒的方法。
它通常通过酸碱中和、水解或胶体沉淀等反应来形成凝胶。
然后,通过热退火或热处理将凝胶转化为纳米晶体。
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晶体具有较窄的尺寸分布和较高的纯度,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然而,溶胶凝胶法的制备过程复杂,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特殊实验条件。
3. 气相沉积法:气相沉积法是一种通过气相反应在固体基底上制备纳米晶体材料的方法。
它通常包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和分子束外延等技术。
气相沉积法具有制备高纯度、高质量纳米晶体的优势,并且可实现对纳米晶体尺寸和形貌的精确控制。
然而,气相沉积法的设备复杂、操作条件苛刻,制备过程对杂质敏感,对环境污染的压力较大。
4. 高能球磨法:高能球磨法是一种机械力作用下制备纳米晶体材料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机械合金化和粉末强化使颗粒尺寸减小至纳米级。
高能球磨法具有简单易行、操作灵活的优点,并且能够制备大量纳米晶体材料。
然而,高能球磨法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能量消耗,同时会引入机械应力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5. 模板法:模板法是制备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纳米晶体材料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将溶胶或气相前体封装在一些具有特定形貌和尺寸的模板中,然后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处理来生成纳米晶体。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目录1. 物理方法 (2)1.1 物理凝聚法 (2)1.2 溅射法 (2)1.3 喷雾热解法 (2)1.4 高能球磨法 (2)1.5 压淬法 (2)1.6 固相法 (3)1.7 超声膨胀法 (3)1.8 液态金属离子源法 (3)1.9 爆炸法 (3)1.10 严重塑性变形法 (3)2.化学方法 (3)2.1 沉淀法 (4)2.2 水解法 (4)2.3 溶胶-凝胶法 (4)2.4 熔融法 (4)2.5 电化学法 (4)2.6 溶剂蒸发法 (5)2.7 微乳液法 (5)2.8 金属醇盐法 (5)2.9 气相燃烧合成法 (6)2.10 有机液相合成法 (6)2.11 模板法 (6)3.参考文献 (6)11. 物理方法1.1 物理凝聚法1.1.1 真空蒸发-冷凝法在超高真空(10-6 Pa)或惰性气氛(Ar、He,50~1 k Pa)中,利用电阻、等离子体、电子束、激光束加热原料,使金属、合金或化合物气化、升华,再冷凝形成纳米微粒。
其粒径可达1~100 nm。
此方法的特点是外表清洁、粒度小、设备要求高、产量低,适用于实验室制备。
1.1.2 等离子体蒸发凝聚法把一种或多种固体颗粒注入惰性的等离子体中,使之通过等离子体之间时完全蒸发,通过骤冷装置使蒸气凝聚制得纳米微粒。
通常用于制备含有高熔点金属、合金的纳米材料,如Fe-Al、Nb-Si等。
此法常以等离子体作为连续反应且制备纳米微粒。
1.2 溅射法溅射法利用离子、等离子体或激光溅射固体靶,即用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阳极和阴极,阴极为蒸发用的材料,在两电极间充入Ar气,两电极间施加电压。
粒子的大小及尺寸主要取决于两电极间的电压、电流和气体压力。
靶材的外表积愈大,原子的蒸发速度愈高,超微粒的获得量愈多。
1.3 喷雾热解法喷雾热解法是将含所需正离子的某种盐类的溶液喷成雾状,送入加热至设定温度的反应器内,通过反应生成微细的粉末颗粒。
它综合了气相法和液相法的优点,可制备多种组分的复合材料,从溶液到粉末一步完成,且颗粒形状好。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综述

纳米材料制备方法综述
纳米材料由于其特殊性质,近年来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已日趋成熟。
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按物态一般可归纳为气相法、液相法、固相法。
一、气相法
气相法是将高温的蒸汽在冷阱中冷凝或在衬底上沉积和生长低维纳米材料的方法。
气相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其他热源获得气源,如电阻加热法,高频感应电流加热法,混合等离子加热法,通电加热蒸发法。
二、液相法
液相法是以均匀的溶液相为出发点,通过各种途径是溶液和溶剂分离,溶质形成一定形状和大小的颗粒或所需材料的前驱体,再通过干燥或热分解后得到纳米颗粒,该法主要用于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制备。
常用的液相法包括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喷雾法和溶胶-凝胶法。
三、固相法
固相法合成与制备纳米材料是固体材料在不发生熔化、气化的情况下使原始晶体细化或反应生成纳米晶体的过程。
目前,发展出的固相法主要有高能球磨法、固相反应法、大塑性变形法、非晶晶化法及表面纳米化等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非晶晶化法
定义:用单辊急冷法将合金熔体制成非晶态合 金,然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使其晶化。 例:卢柯等人率先采用非晶晶化法成功制备出 纳米晶Ni-P合金。Ni80P20 晶化后产生两种结晶相:Ni3P(bcc结构)和Ni固 溶体(fcc结构)。 当退火温度小于610K时,纳米晶Ni3P的粒径为 7.8nm。随晶化温度上升,晶粒开始长大,见图 4.4。
4.4 纳米固体材料制备方法 4.5 纳米固体材料的应用
4.4 纳米固体材料制备方法
背景:纳米固体材料制备方法是最近几年发展起 来的,至今有一些制备方法仍不十分理想。 例:关于纳米陶瓷粉体的团聚引起的致密度问题 还没有很好解决。 本堂内容:当前采用的几种纳米金属材料和纳米 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的简单介绍。
高能球磨法能够制备的材料
(1)该法可以很容易制备具有bcc结构(如Cr、 Nb、W、Fe等)和hcp结构(如Zr、Hf、Ru等)的 金属形成纳米晶,而对于具有fcc结构(如Cu)的 金属则不易形成纳米晶。 (2)该法可将相图上几乎不互溶的元素制成固 溶体。这是常规熔炼方法根本无法实现的。 例:利用机械合金化法已成功制备出多种纳米 固溶体:Fe-Cu合金、Ag-Cu合金、Al-Fe合金、 Cu-Ta合金和Cu-W合金等。
表4.4为一些bcc和hcp结构的金属,球磨后形成 纳米晶的晶粒尺寸、热熔和热容的变化。从中 可见,高能球磨法所得到的纳米晶粒细小,晶 界能高。
(3)利用高能球磨法可制备纳米金属间化合物。 目 前 已 制 备 出 : Fe-B、Ti-Si、Ti-B、Ti-Al、 Ni-Si、V-C、W-C、Pd-Si、Ni-Mo、Nb-Al、 Ni-Zr等纳米金属间化合物。 (4)采用高能球磨法也可以制备纳米复合材料。 例:采用高能球磨法把纳米 Y2O3 粉体复合到 Co-Ni-Zr 合金中,使矫顽力提高两个数量级; 把纳米CaO或纳米MgO复合到金属Cu中,其电 导率与Cu基本一样,但强度大大提高。 缺点:晶粒尺寸不均匀,容易引入杂质。 优点:产量高,工艺简单,可制备常规方法难以 获得的高熔点的金属或合金纳米材料。
特点:用非晶晶化法制备的纳米材料的塑性对晶 粒的粒径十分敏感,只有晶粒直径很小时,塑 性较好,否则纳米材料变得很脆。
制备条件: 形核激活能小 长大激活能大 非晶态合金
例:采用非晶晶化法还可制备FeBSi纳米合金。 过程:在真空退火炉中将Fe78B13Si9非晶合金快 速升温到520℃,保温18min,再快冷到室温。 整个过程采用差示扫描量热计跟踪扫描,利用 XRD衍射峰的展宽法估算纳米合金的晶粒尺寸, 晶粒尺寸与退火温度的关系见图4.45。在520℃ 可以得到非常均匀的纳米晶粒,在较高温度退 火时,晶粒发生粗化。
2.高能球磨法
定义:利用高能球磨机把金属或合金粉末粉碎成 纳米微粒,经压制成型(冷压和热压),获得纳 米块体的方法。 球磨过程:粉末颗粒经压延、压合、碾碎、再压 合的反复过程(冷焊+粉碎+冷焊的反复进行), 最后获得组织和成分分布均匀的合金粉末。 机械合金化:高能球磨法是利用机械能达到合金 化,而不是用热能或电能,又被称为机械合金 化(MA)。 例:Shingu等人首先用高能球磨法制备出Al-Fe纳 米晶材料。
1.无压烧结 定义:将无团聚的纳米粉末,在室温下模压成 块体,然后在一定的温度下烧结使其致密化。 优点:工艺简单,不需特殊的设备,成本低。 缺点:烧结过程中易出现晶粒快速长大及大孔 洞的形成,不能实现致密化,使得纳米陶瓷材 料的优点丧失。
4.4.2 纳米陶瓷材料的制备
纳米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一般采用“二步法” 制备纳米粉体→成型和烧结。 目前研究表明,用物理上的蒸发-凝聚,化学上 的气相或液相反应、分解等方法是制备纳米陶 瓷粉体的有效方法。 对纳米陶瓷粉体的要求: (1)纯度高; (2)尺寸分布窄; (3)几何形状归一; (4)晶相稳定; (5)无团聚。
坯体中的粉末粒子可分为三级: (1)纳米粉末; (2)由纳米粉末组成的团聚体; (3)由团聚体组成的大颗粒。 坯体中的气孔也分为三级: (1)分布于纳米粉末间的微孔; (2)分布于团聚体间的小孔; (3)分布于大颗粒间的孔洞。
烧结过程:粉末粒子长大和气孔消失。 粉末团聚体对烧结的影响:烧结时,团聚体内的 纳米粉末优先烧结,团聚体的直径越大,烧结 后颗粒尺寸越大;纳米粉末之间的烧结是通过 同类型表面相互结合而实现的,团聚体小时, 这种优先烧结不会干扰正常的烧结过程。随后 进行的是团聚体之间的烧结,对致密化具有重 大影响。 烧结机理:表面扩散和蒸发-凝聚。 得到高质量纳米陶瓷材料的最关键因素:材料是 否高度致密。
基本步骤: (1)制备纳米颗粒; (2)颗粒收集; (3)压制成块体。 条件:在真空下进行。 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压装置见图4.43。 组成:纳米颗粒的制备、收集、压制成型三部分 条件:超高真空。 首先通过分子涡轮泵使其达到0.lPa以上的真空 度,然后充入惰性气体(He或Ar)。
基本过程: 置欲蒸发的金属于坩锅中→加热蒸发(钨电阻 加热器或石墨加热器等) →金属蒸气→向上移 动(惰性气体的对流作用) →沉积(在充液氮 的冷却棒(冷阱,77K)表面) →刮下(聚四氟 乙烯刮刀) →低压压实装置→轻度压实→高压 原位加压装置(机械手) →压制成块体(压力 为1一5GPa,温度为300一800K。) 优点:即使在室温下压制,也能获得相对密度高 于90%的块体,最高密度可达97%。(惰性气 体蒸发冷凝形成的金属和合金纳米微粒几乎无 硬团聚)
4.4.1 纳Βιβλιοθήκη 金属材料的制备传统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冶炼、铸造、轧制、 锻压、热处理等,很难得到纳米金属材料。 目前比较成熟的纳米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 :惰性 气体蒸发原位加压法、高能球磨法和非晶晶化 法等。 1.惰性气体蒸发原位加压法 提出:由Gleiter等人提出 典型例子:成功地制备了Fe、Cu、Au、Pd等 纳米晶金属块体和Si-Pd、Pd-Fe-Si、Si-Al等纳 米金属玻璃。 特点:属于“一步法”,即制粉和成型一步完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