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天心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沙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沙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长沙市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999年3月长沙市统计局)199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五大精神,面对极其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严峻的洪涝灾害,团结奋斗,迎难而上,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物价总体水平继续回落,农业生产灾年减产不减收,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市场销售平稳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灾后重建进展顺利。
据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42.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7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7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234.84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237.26亿元,长15.7%。
一、二、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3.0:43.3:43.7,与1997年比较一产业由于严重的洪涝灾害,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二产业所占比基本持平,三产业所占比重上升0.9个百分点。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9000元大关,达到9451元,比1997年增加975元。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然是经济运行质量和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城市再就业压力加大等。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平稳。
1998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8元,比1997年增长3.5%,其中农业总产值59.74亿元,增长1.53%;林业总产值4.34亿元,增长1.03%;牧业总产值44.55亿元,增长5.46%,渔业总值5.17亿元,增长5.41%。
2009年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注:1.本表数据根据200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推算。2.全国总人口包括现役军人数 包括。3.全国总人口根据2009年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误差和调查误差进行了修正,分地区人口未作修正 同)。4.全国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人口数据。
人口自然增长率(‰) 5.05 3.5 2.6 6.5 4.89 3.96 0.97 1.95 2.06 2.7 2.56 4.63 6.47 6.2 7.89 5.62 4.99 3.48 6.11 7.26 8.53 8.96 3.7 2.72 6.96 6.08 10.24 4 6.61 8.32 9.68 10.56
2009年各地区人口数和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总人口(年末)(万人) 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133474 12.13 7.08 1755 1228 7034 3427 2422 4319 2740 3826 1921 7725 5180 6131 3627 4432 9470 9487 5720 6406 9638 4856 864 2859 8185 3798 4571 290 3772 2635 557 625 2159 8.06 8.3 12.93 10.87 9.57 6.06 6.69 7.48 8.64 9.55 10.22 13.07 12.2 13.87 11.7 11.45 9.48 13.05 11.78 14.17 14.66 9.9 9.15 13.65 12.53 15.31 10.24 13.32 14.51 14.38 15.99 4.56 5.7 6.43 5.98 5.61 5.09 4.74 5.42 5.94 6.99 5.59 6.6 6 5.98 6.08 6.46 6 6.94 4.52 5.64 5.7 6.2 6.43 6.69 6.45 5.07 6.24 6.71 6.19 4.7 5.43
长沙市2006-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沙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年,长沙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实干,锐意进取,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全市呈现出蓬勃发展、文明进步、安定和谐的崭新局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效显著,呈现出快速增长、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2005年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
据初步核算,全年长沙市生产总值(GDP)为1519.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9%,增幅比全国快5.0个百分点,比全省快3.3个百分点。
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2.59亿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55.27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69.28亿元,同比增长17.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52.04亿元,同比增长13.0%。
在GDP增幅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5、7.9、6.5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52.8%、43.9%。
三次产业的比例为7.4:43.1:49.5,与上年相比较,一、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6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1.3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达23968元,同比增加3343元,同比增长13.9%;按2005年年平均汇率,人均GDP折合为2926美元。
"十五"期间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4.8%。
居民消费价格运行平稳。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1.9,比上年的价格涨幅回落了1.3个百分点。
在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的八大分类指标中,同比上涨的有食品(价格上涨4.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0.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5%)、居住(价格上涨5.6%)四大类;同比下降的有烟酒及用品(价格下降0.1%)、衣着(价格下降3.8%)、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下降1.5%)、交通和通讯(价格下降3.0%)四大类。
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民政部门户网站时间: 2010-06-10 10:232009年民政部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着力提高“三个群体”生活水平、加强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挥民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有效落实了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各项民政工作都取得了显著进步,奠定了民政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社会服务重点工作快速发展(一)各类收养性机构建设有新的突破。
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相结合的适度普惠养老服务迈出新步伐,全国部分县(市)建立了高龄生活补贴制度,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格局基本形成;开展了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制定实施了社会散居孤儿和福利机构儿童最低养育标准,“明天计划”、“重生行动”和脑瘫康复等助医项目取得明显效果;通过落实福利企业优惠政策继续促进残疾人在福利企业就业,依法保障残疾职工合法权益。
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40250个,比上年增加573个,床位299.3万张,比上年增长7.1%;收养236.2万人,比上年增长6.4%。
年末在院人员按性质分,优抚对象12.7万人,“三无”对象183.5万人,自费人员40.0万人;按年龄分,老年人207.1万人,青壮年17.5万人,少年儿童11.5万人;按类型分,自理(完全自理)186.4万人,介助(半自理)22.6万人,介护(不能自理)27.1万人。
单位:万张、万人、%指标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床位数124.7 125.1 129.8 146.8 163.9 187.1 251.3 279.4 299.3 收养人数89.3 92.6 96.5 110.9 123.6 147.0 200.0 221.9 236.2 床位10.4 0.3 3.8 13.1 11.6 14.1 34.3 11.2 7.1年增长率1.养老服务事业加快发展。
2009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长沙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付出的努力最为艰辛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及早谋划,超前部署,科学应对,带领全市人民坚决而又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4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9.4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93.58亿元,增长16.3%,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554.54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71.78亿元,增长13.9%。
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3、7.7、6.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52.1%、45.8%。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56620元,同比增长13.7%。
全年经济低开高走,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幅分别为13.1%、14.0%、14.5%和14.7%。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50.6:44.6。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为41.5%。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180.1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8.2%。
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749.40亿元,增长25.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1.6%。
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4.92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5%,同比减少2.7个百分点。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40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6.33亿元,增长19.8%。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14.08亿元,增长20.5%。
长沙GDP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人均GDP为全省的2.8倍,经济总量在长株潭三市中的占比达68.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1.7%、31%、29.1%和27.3%。
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doc

潮州市统计局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2009年3月22日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上下一心、迎难而上、化危为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要求,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有效遏制经济增长下滑态势,力促经济形势企稳向好,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经济形势企稳向好,第三产业贡献率明显提高。
2009年,潮州经济经历了“触底反弹—企稳向好—稳步回升”的一系列过程,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5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65.9亿元,增长10.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8.5%,拉动经济增长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78.8亿元,增长16.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8.3%,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7%,批发零售业增长25.3%,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5.3%,金融业增长14.5%,房地产业增长19.3%,其他服务业增长10.9%。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三次产业比例关系由上年的7.8:56.3:35.9调整为7.4:55.4:37.2。
人均生产总值18681元,比上年增长11.9%。
物价下降。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3%,CPI比全省平均水平低0.7个百分点。
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一升七降,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7%,食品类价格下降1.4%,衣着类下降2.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0.2%,居住类下降8.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下降1%,交通和通讯类价格下降6.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1.7%。
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下降3.3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2009年末城镇在岗职工人数11.5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年末城乡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登记户数共52267户,比上年末减少234户,其中,私营企业增加952家,个体工商户减少1186户。
2003年长沙市天心区

2003年长沙市天心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沙市天心区计划统计物价局2004年3月15日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建设全省一流的经济强区、生态新区、文化名区的奋斗目标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全面实施“提质繁北、拓城兴南”战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争创一流,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改善城乡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全区经济总量增大、运行质量提高。
据初步测算,2003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03955万元,首次突破20亿元大关,按可比价计算,比2002年增长19.3%,增幅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创历史最高水平。
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656万元,同比增长 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3198万元,同比增长31.6%,增幅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2101万元,同比增长14.3%。
在GDP增长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2、9.9、9.2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分别为1.1%、51.4%和47.5%;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31531万元,同比增长31.54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4274万元,同比增长46.08%,上划中央两税7257万元。
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15.46%,比上年所占比重提高 1.4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达11.9%,比上年所占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财政支出38290万元。
“三化”进程加快,结构调整成效突出。
2003年GDP中,一、二、三产业比例结构是4.2:35.9:59.9,与2002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0.7、第二产业上升4.7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量增大情况下,第三产业下降4.2个百分点。
2003年我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长沙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长沙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沙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9.03.24•【字号】•【施行日期】2009.03.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长沙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长沙市统计局2009年3月24日)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自然灾害,积极化解世界金融危机造成的不利影响,团结奋进,沉着应对,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逆境中开创了新局面。
一、综合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大关。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000.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2.38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67.41亿元,增长16.8%,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311.27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61.19亿元,增长14.3%。
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4、8.0、6.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53.0%、44.4%。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45765元,同比增长14.0%。
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幅分别为14.4%、14.8%、15.0%和15.1%。
经济结构调整实现重大转变。
与上年同期相比较,一、三产业比重分别降低0.6、6.6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7.2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3:45.0:48.7调整为5.7:52.2:42.1。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7%,比上年提高8.5个百分点。
非公有制经济贡献增强。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661.0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5.3%。
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399.89亿元,增长30.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4.7%,占比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市天心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1848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6%。
在GDP增长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6、9.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0、38.6%和61.4%。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39.3:60.3。
按2009年常住人口45.23万人计算,人均生产2009年,在天心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推进增长年”发展主题,以“两帮两促”为抓手,全力推进投资扩张、产业发展和创业富民,区域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呈现出基础加强,发展加快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两帮两促推进,经济稳步增长。
全区以“两帮两促”为载体,积极推进项目建设、企业发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18485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6%。
在GDP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13万元,增长-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43310万元,增长1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61462万元,增长15.2%。
在GDP增长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0、6、9.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贡献率分别为0、38.6%和61.4%。
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4:39.3:60.3。
按2009年常住人口45.23万人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5581元,比上年增长15.4%。
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2009年省、市为民办实事涉及我区31个项目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新增城镇就业人员、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安装城市治安电子监控摄像机、建立创业基地、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凭证等超额完成,有效地缓解了群众就业、就学、就医难的困难,在社会保障、百姓安居、环境治理、道路通畅等领域效果显著,天心区被评为2008-2009年全省为民办实事先进单位。
积极培植财源,支出倾斜民生。
积极兑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奖励办法,区委、区政府4000万元重奖在纳税贡献、新办企业、招商引资、创优创新等方面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经济实体和个人。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68576万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完成上划中央“两税”收入33285万元,增长24.2%;上划所得税64686万元,增长3.8%,区级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7.86%。
地方财政收入跨越20亿元,完成200101万元,比上年增收42235万元,增长26.8%,增幅连续六年位居全市内五区榜首。
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67597万元,增长29.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17555万元,增长27.3%。
财政支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并有效保障棚户区改造、教育强区、创业富民、人民满意城区建设等工作的需要,公共财政管理进一步提质增效。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88484万元,同比增长25.2%。
全年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7572万元、医疗卫生支出6651万元、文化体育事业支出405万元。
二、农业农业平稳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510万元,同比增长0 %,其中:农业产值8614万元、林业产值114万元、畜牧业产值12110万元、渔业产值253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是135万元。
实现农业增加值13713万元,同比增长-0.1%。
全年粮食总产量5046吨、蔬菜总产量29308吨、花卉园艺总产值1378万元、水果产值388万元、猪出栏5.9万头、家禽出笼9.1万羽、水产品总产量2480吨。
全面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托镇政府连续五年获得“长沙市十强乡镇街道”称号。
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869人,新征地农民“两保”参保率100%。
村卫生院、农家书屋建设有序推进。
三、工业和建筑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规模工业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43383万元,增长22.7%。
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890977万元,增长19.8%,其中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19976万元,同比增长26.5%。
长沙电业局、五凌电力、长沙水泵厂等企业把握国家发展新能源和电力改造升级契机,主动对接国家对光伏产业、风力发电、节能产品、智能电网建设等政策扶持,不断研发产品、拓展市场。
其中,湖南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增4条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工业总产值增长66%。
天心环保工业园(园区统计口径)完成工业总产值597301万元,同比增长36.8%,实现工业增加值157540万元,同比增长36.5%。
紧抓扩大投资机遇,建筑业企业不断壮大。
全区资质企业建筑业71家,其中特级企业3家、一级17家、二级24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0家。
全区建筑业企业推进精细化管理, 积极把握国家基础建设投资机遇,拓展省内外市场,参与省内外高速铁路、市政道路、水利枢纽等多个重大建设项目,共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55488万元,同比增长8.2%,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090723万元、安装工程产值234858万元、其他产值129907万元。
湖南省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湖南省第六工程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七工程公司、中南市政建设集团、长大建设集团、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工程公司、北山建筑公司等7家单位2009年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达10亿元以上。
2009年全区房屋施工面积229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796万平方米。
全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2333万元,同比增长10.2%。
湖南华侨建设开发集团公司被授予长沙市建筑施工3A信用企业,长沙园艺建筑公司承建的省工商局机关综合楼项目、湖南北山建筑公司承建的星城旺座项目获得“湖南省建设工程芙蓉奖”。
四、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持续高速增长, 项目建设强力推进。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45761万元,增长29.8%。
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072752万元,增长29.3%;农村投资73009万元,增长68.8%。
从投资方向看,建安工程投资2489435万元,增长17.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
房地产投资554636万元,增长-6.4%,增幅有所回落。
湖南利得房地产、湖南鑫远投资、长沙橘韵投资等房地产企业在区投资位居前列。
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34.5万平方米,增长33.1%。
有力地推进了湘江大道南段、友谊西路、石竹路、湘府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重大项目中信新城、南湖片区等建设全面推进。
五、贸易和物价消费品零售结构升级加快,钢材批发市场交投活跃。
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2919万元,同比增长18.9%。
按行业分组,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36054万元,增长15.4%;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171680万元,增长21.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88225万元,增长14.7%;其它行业实现零售额6960万元,持平。
按规模分组,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765117万元,同比增长20.9%,限额以下企业和个体户实现零售额1037802万元,同比增长17.4%。
消费品零售结构升级加快,汽车、金银珠宝、文化用品类增长提速。
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业企业类值统计显示,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实现零售额123920万元,增长8.9%;金银珠宝类零售额30861万元,增长26.4%;汽车类实现零售额101920万元,增长85.7%。
全区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414347万元,同比增长19.4%,拉动GDP增长2.35个百分点,对GDP贡献率为15%。
辖区内的平和堂商贸大厦、王府井百货大楼、春天百货有限公司、苏宁电器销售旺盛、新长福、火宫殿、湘鄂情等大型餐饮企业发展良好。
通过产业置换和业态升级,步行商业街、酒吧文化街等特色街市保持强劲活力。
一力物流园(长沙钢材大市场)发展迅速,2009年度实现销售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54%。
居民消费和生产投资价格增幅回落。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5,比上年下降0.5%,增幅回落6.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98.2,比去年同期下降1.8%,增幅回落8.1个百分点。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7.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3%。
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5%。
六、商务和招商引资加大区域资源推荐,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成功举办了首届区域资源推介暨网络招商大会,围绕南湖片区、省府新区、工业园区、解放垸区四大片区和现代商贸、商务地产、酒店物流和10栋标志性楼宇招商。
成功引进了北京华远、保利集团等战略伙伴,引进世界环保文化博览园、力鼎物流等项目,打造了6S汽车产业街区等长效财源项目。
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29575万美元,同比增长11.9%;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369888万元,同比增长13.8%。
内联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4763万元,同比增长15.9%。
全年共新批外资企业19个,引进内资项目20个。
驻区三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4亿元, 同比增长23%,实现外贸进出口额15746万美元,同比增长12.3%。
全年外派劳务575人,完成境外投资项目2个。
完成农改超项目8个七、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投入持续加大,教育强区成效明显。
区新建的红卫小学顺利开学、小古道巷小学、天鸿小学、先锋、披中等新改建学校项目强力推进。
天心一中高考成绩再创佳绩。
2009年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不含上级专项)25509万元,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年为380元,比上年增长15.2%,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520元,比上年增长8.3%,超过了省定标准。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造教育强力推进,中央教科所在我区召开了创造教育现场经验交流会。
区教育局获得全国第十八届发明展览会湖南省小学组唯一一个金奖,沙湖桥小学被评为“长沙市创新型学校”。
辖区现有中学11所、在校初中生7762人,高中7515人;小学34所,在校小学生20296,幼儿园83所,入托儿童11631人。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合格率、高中毕业生合格率均达100%。
突出创新创业主题, 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加强。
出台了《天心区特殊人才奖励办法》,设立了“创新人才奖”。
投入科技三项经费2800万元,占全年本级财政支出1.6%,科技新产品的开发和科技成果进一步推广,完成专利申请457项, 专利授权28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50件)、人均科学技术普及支出2元/人。
完成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27924万元,同比增长31.1%,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50634万元。
初步完成天心区科技成果转化信息网上交易平台的建设,促进区域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
基层性、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成效显著。
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城区考核,创建了市级创新型城区。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群众文化活跃,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围绕国庆60周年,区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祝福祖国万人舞会、祖国吉祥戏剧演出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23场,“欢乐星城”广场文化活跃,天心区区域首届高校艺术节成功举办,区图书馆服务门户网站使用,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区图书馆被定为国家区县一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