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捷电视:屡败屡战

合集下载

TCL的战略失误

TCL的战略失误

TCL的战略失误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1981年,之后的20年是我国增长最快、最有竞争力的工业制造企业之一,承载了国人太多的期望。

然而,2002年后情况发生了微妙变化,从TCL 集团启动阿波罗计划,到TCL 通信的会计造假风波,导致了2004年TCL的利润比上年下滑了57%。

面对媒体的质疑,TCL总裁李东生感叹:2004年11月份才发现TCL问题很大,整合效应没有发挥出来,还是按习惯运作,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与阿尔卡特和汤姆逊合资公司的亏损也造成了TCL集团的整体亏损。

2005年11月1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的“企业家精神与企业领先发展策略研讨会”上,李东生坦言TCL有两大失误、三个不足。

两大失误:一是多元化扩张的度没有把握好;二是失去了在通讯领域高速成长的机会。

三个不足是:在综合实力上与国外大企业相比,差不止一、二个数量级,规模偏小,负债率偏高;研发能力较差;国际管理经验还很缺乏。

的确,回顾TCL发展的历程会发现,它是有不少值得深入分析研究的战略失误。

1、通信战略的决策失误TCL最早的主营业务是家用磁带,1985年与香港长城电子合资生产电话机并放弃磁带业务,TCL 的电话机业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达到了巅峰。

1993年“TCL 通信”作为国内首家通信股公开上市,此后,转行成家电企业。

这一决策影响深远。

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通信业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TCL却错失良机。

李东生坦言:TCL集团最大的失误就是在通讯方面重视不够,错过了通讯产业高速发展的机遇。

TCL认为自己在通信设备市场上是捡了通信终端产品这个“芝麻”,而丢掉了通信系统产品这个“西瓜”。

为此,TCL在1999年进入了通信系统设备领域,相继成立了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TCL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然而,TCL在其本来寄予厚望的通信系统设备市场却遭遇了“滑铁卢”,深圳市TCL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最后宣布解散,损失了2亿元资金。

2、彩电业的决策失误彩电业务的成功是TCL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但九十年代末,在TCL做出向信息产业和移动通信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决策时,有一个严重的判断失误,认为彩电业在21世纪初不会有突变,然而事实是彩电业已经开始了产业升级换代。

冠捷(AOC)冠捷科技集团

冠捷(AOC)冠捷科技集团

编辑本段发展简史
冠捷公司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研究开发为龙头,在生产流程中,积极推行全面品质保证制度,成效卓越。公司分别于93年和94年先后通过 ISO9002及ISO9001品质认证,97年在电脑显示器行业首家通过ISO14001环保体系认证,2002年又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同时也凭借整个集团管理层的远见卓识及丰富的专业经验,庞大的市场行销网络及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使公司得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产量逐年攀升,业务不断拓展,累计92年至2002年总产量4417万台,营业额507亿人民币,出口总额378亿人民币。2002年度产值达129亿人民币,国内销售35亿人民币,出口86亿人民币,实现税收5.3亿人民币。2003年预计产量1450万台,营业额近20亿美元。 1997年,集团在北京合资成立北京东方冠捷电子有限公司,兴建新厂,一方面提高了整体生产量,另一方面也拓展了集团在华北市场覆盖率。冠捷之控股公司(冠捷科技有限公司)于1999年10月8日在香港、新加坡成功上市后,各项业务更是如虎添翼。由于控股公司管理的需要,2002年 6月,转投资在冠捷厂内设立了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从冠捷公司中剥离出来,主营LCD显示器、LCD电视等业务。 2002年,冠捷电子(福建)有限公司的的销售收入102.5亿人民币,名列全国外企500强第十三位,2002年中国进出口企业500强第22位, 2002年中国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第21位。其中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的进出口总值为3.37亿美元,出口为1.45亿美元。
编辑本段品牌分布
北京龙飞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冠捷已形成了多个品牌:AOC、Topview(冠捷)、梦想家、玛雅、易美逊、Amark、milo、NESO等品牌。 AOC是冠捷旗下的全系列产品,面各大众消费群,是其主打品牌。 milo是AOC的影子品牌。 NESO高端品牌,成为紧随AOC之后的第二大主流品牌 Topview(冠捷)是冠捷旗下的中低端品牌,面向中低端市场。 ENVISION(易美逊)是冠捷旗下中高端品牌,因主要面向高端用户。 Maya(玛雅)以走高端品牌路线为主,显示器带有专业性质,适合专业市场,特点是时尚与个性。

彩电业如何过寒冬

彩电业如何过寒冬

彩电业如何过寒冬作者:暂无来源:《经济》 2016年第22期文/本刊记者寇佳丽2016年欧洲杯的夏季战火已经燃尽,俄罗斯与英格兰球迷“约架”的花边新闻也逐渐消失,可是对出现在赛场赞助广告位的海信集团(简称“海信”)的关注与讨论却在国内逐渐发酵。

有人说,这是欧洲杯56年历史中首次出现中国企业赞助商,有人说这能作为全球顶级体育赛事与中国渊源的里程碑。

当众人将眼光集中在我国企业全球知名度的讨论时,国内彩电企业却过得并不轻松。

传统企业遭撕奥维云网发布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国内彩电市场零售量高达2352万台,同比增长6.9%,但整体销售额却同比下降4%,约为710亿元。

显然,量增价跌,意味着利润空间被缩减。

“早在2015年,彩电行业的利润空间就呈现下滑趋势了”,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据悉,去年全年,国内以彩电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创维数码、海信电器、TCL多媒体、深康佳A的平均利润率仅为2.2%,主营业务较前年增加2.5%,而今年上半年,这种下滑趋势也没能止住,彩电平均单价为3020元/台,同比下降10%。

梁振鹏表示,彩电企业平均利润率增加势头的减弱和彩电单价的大幅下跌,源于这个行业惨烈的价格战和彩电市场本身日趋饱和的状态。

或许,用“日趋饱和”来形容国内彩电市场已经不太准确,因为这种说法从2014年开始就被广泛采用。

梁振鹏告诉记者,当时国内传统彩电企业就因为价格战提出要遵循颠覆与变革的理念,加速产业升级,提高智能化的同时尽可能寻求更多更新的利润空间。

“新品密集发布,促销活动越来越多,加上国内自主品牌和日韩品牌的竞争”,彩电市场已经像一锅开水一样四处沸腾。

即便如此,2014年第一季度,国内彩电市场销售总量仍同比下降10.5%,国内销售额也同比下降13.3%。

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就此指出,国内平板电视消费需求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已趋向顶峰,销量不增反降实属正常。

彩色电视机产业艰难破局

彩色电视机产业艰难破局

彩色电视机产业艰难破局作者:暂无来源:《企业观察家》 2019年第4期文/ 晋宁财经撰稿人以黑、白家电行业龙头企业(有公开数据的上市公司)作比较,空调龙头格力电器2018 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在30.15%;综合白电企业美的集团2018 年第三季度毛利率27.26%;综合白电企业青岛海尔2018 年第三季度毛利率28.93。

彩电龙头海信电器2018年第三季度14.91%;TCL 集团2018 年第三季度毛利率17.79%;四川长虹2018 年第三季度毛利率12.23%。

三家主营白电的企业毛利率平均在28.78%;三家主营黑电的企业毛利率平均仅为14.98%。

也就说,白电龙头企业的平均毛利是黑电龙头企业的2 倍。

白电企业盈利能力强,黑电企业盈利能力弱,毋需赘言,结论一目了然。

家电业的白强黑弱现象存在也不是一天两天,至少是近十多年间的一种市场现象。

很多的黑电企业对此并不服气,也一直在寻找破局之法,但却总不得要领,这种产业现象至今愈演愈烈。

现在,有人提出“人工智能和IoT 将是未来彩电破局的关键点”,以为人工智能、IoT 来了,彩色电视机为代表的黑电业将改变黑电弱的现状,能够与空调一样成为赚钱的行业。

听起来似乎还有些道理,但仔细想来并非如此。

从规模上说,彩色电视机并不比白电的冰箱、洗衣机差,仅比空调略逊。

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2018 年彩色电视机终端零售规模4774 万台,空调规模5703 万台,冰箱规模3272 万台,洗衣机规模3686 万台。

彩色电视机除了比空调规模小以外,远大于冰箱、洗衣机。

毕竟从用户需求上说,一个居家中彩电、冰箱、洗衣机都是1 台,而空调则会是2 ~ 3 台并不少见。

所以说,从市场规模上看,市场容量绝不是导致黑弱白强的根本原因。

如果再从黑、白电行业的技术属性来看,黑电属于电子类产品,不可否认在技术含量上要比白电强很多。

白电则是属于物理机械属性的产品,明显技术含量不如黑电产品。

红色帝国血泪史----- 液晶的世纪战争

红色帝国血泪史----- 液晶的世纪战争

红色帝国血泪史----- 液晶的世纪战争我国做为世界最大的CRT、液晶电视制造国,在显示器产业发展历史上有着惨痛的教训。

了解中国电子产业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词——“缺芯少屏”,芯就是芯片,屏就是显示屏。

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建设了大批电子企业,到上世纪80年代的技术换代浪潮中大批倒闭。

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电视工业,在政府主导下启动了“彩电国产化”工程,政府出资近200亿美元,由此诞生了长虹、TCL、康佳、海信等世界彩电巨头。

到1987年,中国彩电年产量达到1934万台,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

此后依靠成本规模优势,迅速挤垮了国外同类产业。

2004年,当世界电视产业从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器,向液晶、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示器转换时,中国彩电工业再一次惨遭淘汰。

至此,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起采用“以市场换技术”“合资”,等政策发展的轿车、彩电、集成电路产业,几乎全数失败,没有一个能摆脱对引进技术的依赖,形成自主的技术能力,成为中国产业发展之耻。

随着我国液晶电视产能的持续增长,这种产业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电视产业安全。

由于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2/3,国内彩电厂商被迫花费巨资,从韩国、台湾、日本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

以2010年为例,当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46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1569亿美元)、石油(1351亿美元)和铁矿石(794亿美元)。

在1998年至2008年,日韩平板电视厂商、台湾企业“拥屏自重”,肆意侵蚀中国彩电市场份额,并且对中国企业进行严格的液晶技术封锁、中国电子工业只能“跪着”求生存。

这一局面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液晶面板价格崩盘才告一段落。

为了突破产业困局,从2009年起,国内液晶面板企业逆势扩张,打响了产业反击战。

2009年8月25日,我国液晶面板龙头企业——北京京东方,宣布投资280.3亿元人民币,建设我国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失败的电视广告案例3篇

失败的电视广告案例3篇

失败的电视广告案例3篇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失败案例一家著名广告公司的失败案例国际4A最大的问题是对中国的市场完全不理解,因为大多仍是港台人士把持着方向。

这些人连中国农村都没去过,哪能知道大陆人是如何做生意的?一个香港有多大?消费者、经济环境、渠道、媒体环境有多复杂?他们最大的问题是照搬外国死的理论,孤立地看市场,创意、拍拍广告片是可以的,但传播策略如何配合市场策略就不知道了。

无法理解和吸引消费者的心智,引发购买动机,只一味地鼓吹品牌,是不切实际的。

所以宗庆后说国际公司不懂中国市场的运作就可以理解了。

这问题,不只奥美,盛世长城,电通等比比皆是,与盛世几次深入接触,没见过有谁是策略性强,对中国市场了解的人,大多一下子就是建议你先拍条广告片(因为最赚钱)。

而见过不少本土公司,策略性比国际4A强多了,但执行细节和管理水平就差了,人不稳定,所以怎样都无法做大。

而且广告人有一个通病,就是孤芳自赏,不肯接受别人意见,尤其是港台人,以为国际经验多么先进,不肯屈尊向别人请教市场,这样能成功吗?广告片和平面稿只是策略的形式表现,实际上是策略性的大方向出了问题,对中国消费者和市场认知浅薄才导致如此惨败。

御苁蓉的水枪片子简直就是在嘲笑患者,这样显而易见的错误能不失败吗?话说回来了,以上的那些企业,大多自己根本就没有明确的策略和市场实施措施,所以当“水枪”放上来让他们审稿的时候也是人云亦云就通过了,这能怨谁?象定位,市场区隔,市场机会这些问题是必须企业亲自来制定的,市场策略必在广告策略之前,广告公司只是建议和辅助,企业自己如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朝秦暮楚,失败了能怨别人吗?虽说失败,但他们同时也是学到不少先进的概念和规范的流程呀。

广告只是行销和销售一部分而已,如果不检讨自己的对错,一味找广告公司负责,失败了又什么都学不到才是活该!奥美失败案例调查御苁蓉1995年11月,达因公司总裁阎俊杰起用梅濯非经营御苁蓉,由此拉开了奥美与御苁蓉的离离合合。

2023年数字电视危机四伏企业苦等最后一搏

2023年数字电视危机四伏企业苦等最后一搏

数字电视危机四伏企业苦等最后一搏日前,国家广电总局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数字电视改革的看法》,以免费发放机顶盒的部署,力求在较短时间内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3000万。

数字电视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信息产业部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协调组组长杨知行教授此前对外透露,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联合方案近期将提交国家发改委,估计年内有望出台。

至此,让业界苦等3年的数字电视标准最终有了眉目。

国家有关部门曾宣布,"2022年为标准化年"、"2022年为产业化年",以确立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并推动产业化。

但方案连连落空,延误了产业化进程。

目前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进程已处于生死攸关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外国数字电视标准以及相关技术和产品在中国市场跑马圈地,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另一方面,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化序幕虽然在上世纪90年月就已拉开,却由于旷日长久的"标准之争"陷入逆境。

就在LG、日立、松下、惠普、三星等跨国公司纷纷推出数字电视的时候,众多中国企业却在苦苦等待国家标准的出台,期盼在发令枪响起后的最终一搏。

最终的话语权数字电视的传输方式有地面、有线、卫星3种方式。

在卫星传输的行业标准方面,我国2000年就已确定使用欧洲DVB-S标准;在有线传输方面,由于当时我国未能开发出成熟的、可以产业化的技术,因此无力制定自己的标准。

于是,国家广电总局将欧洲有线传输DVB-C确定为行业标准并开头试用。

这意味着在卫星传输和有线传输标准领域,我国已完全失去话语权,仅剩地面无线数字电视传输领域能有所作为。

在我国研制地面无线数字电视传输标准之前,国际上已有美、日、欧三套数字电视标准。

有关人士表示,假如我国采纳别国研发的数字电视标准,意味着我国将给国外厂商付出不菲的专利费用,比如韩国数字电视采纳了美国标准,韩国厂商每生产一套符合该标准的电视机集成电路芯片,都要向美方交纳近40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据测算,这笔专利使用费将高达300亿元,对于我国的电视机生产厂商来说,承受这样的负担是困难的。

夏普豪赌市场乐视炮轰似变革新动力

夏普豪赌市场乐视炮轰似变革新动力

夏普豪赌市场乐视炮轰似变革新动力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夏普豪赌中国市场:乐视炮轰似变革新动力7月9日午后,夏普中国于上海发布4大系列共8款尺寸电视新产品,家电网记者现场观察到,与去年7月份夏普签约功夫明星甄子丹高调宣传84寸超大尺寸电视和3D电视不同的是,夏普2013年夏季新品多了些变通。

其中涉及中国市场最大的90寸超大屏电视、旗舰型70寸四色4K电视以及分别侧重画质和内容的50和750系列。

除了夏普一贯的大屏幕电视新品策略、甄子丹站台代言外,今年夏季新品着重强调超画质与全智能,即4K电视与分类智能电视。

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一年,中国彩电市况波澜起伏,先有传统厂商大规模进军智能电视,后有联想、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和IT企业虎视眈眈,夏普在大超全的三大主题之外,8大尺寸新产品齐发,无异于卖力讨好中国用户,豪赌中国市场。

3D概念人气渐散夏普转战4K抢食上周末,英国BBC宣布将停止3D电视试点计划,因为观众缺少兴趣。

在《Dr. Who》50周年纪念节目播出之后,BBC将停止制作3D节目,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会推出。

根据NPD Group报告,2012年1季度全球3D电视销售同比增长74%,LG Display 2012年3D大屏幕电视销售同比增长33%,成为当年扭亏为盈的关键因素。

不过,NPD Group调查同时显示,虽然3D电视的销售量上升了,但3D电视的参与度却下降了。

与互联网功能电视尴尬处境相似的是,用户并不认为3D功能是观看电视的必备,尤其是观看3D节目前需要在房间内翻找3D眼镜,因此在家庭看3D电视也被认为是一种糟糕的体验。

无独有偶,美国着名体育娱乐电视网ESPN 6月份表示,将在今年年底前彻底放弃3D,主因收到的用户反馈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时下,美国电视生产商也正在将精力更多地投入超高清电视解决方案,电视广播公司的战略重心也因此转移至4K甚至8K电视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