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陕西统计大事记
2010年渭城区统计公报

2010年咸阳市渭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咸阳市渭城区统计局(2011年4月29日)2010年,是渭城区抢抓西咸新区建设机遇,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大步迈进的一年。
一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大西安现代化新区的战略目标,按照“一年快起步、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的总体要求,抢抓机遇,创新思路,理顺机制,破解难题,迅速拉开了大开发、大整治、大建设的序幕,顺利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和“十一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95.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8.568亿元,增长7.3%,占生产总值比重为4.3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0.653亿元,增长16.0%,占生产总值比重为72.0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5.920亿元,增长10.6%,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3.53%。
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为4:72:24。
生产总值195.14149.7142.0110.695.714.315.213.014.712.2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生产总值 (亿元) 生产总值增速 (%)二、农 业2010年,渭城区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方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化不断提升,先后引进了张裕酒庄、石羊肉鸡养殖等4户涉农项目,涉农企业累计达60多家;建成了北杜镇薄皮核桃和大樱桃基地,创建了泾渭红礼品西瓜、绿康蔬菜和狼沟土鸡蛋等渭城特色品牌。
全年共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1730万元,按现价计算较上年增长25.9%。
其中农业产值为93348万元,同比增长27.8%,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0.9%;林业产值为1220万元,同比增长371.0%;牧业产值为28376万元,同比增长9.7%;渔业产值为390万元,同比增长17.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8396万元,同比增长64.0%。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2-28 09:15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陕西省统计局2011年5月11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人民政府和省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3732737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60476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79706人,增长3.55%。
年平均增长率为0.35%。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0718565户,家庭户人口为3446211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人减少0. 38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287571人,占51.67%;女性人口为18039 807人,占48.3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为106.92。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89396人,占14.71%;15-64岁人口为2 8654142人,占76.7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3840人,占8.5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2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94030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8877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98147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74095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陕西省统计局【发布日期】2011.03.01【实施日期】2011.03.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陕西省统计局2011年3月)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十一五”收官之年。
一年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方针政策,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克服了金融危机后国内外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困难,努力探寻促进发展新空间,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超预期完成,实现了“十一五”圆满收官。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002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8.45亿元,增长5.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第二产业增加值5403.53亿元,增长18%,占53.9%;第三产业增加值3629.55亿元,增长11.7%,占36.2%。
二、农业抽样调查显示,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164.9万吨,较上年增长3%。
其中夏粮产量449.3万吨,秋粮产量715.6万吨。
继续转变林业生产方式,积极发展经济林业产业。
全年造林面积36.5万公顷,比上年下降7.8%;板栗产量5.2万吨,增长12.4%;核桃产量6万吨,下降31.9%。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1.42%,植被覆盖率达到71.1%。
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
生猪存栏减幅趋缓,主要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全年水产品产量6万吨,增长7.8%。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5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159.51亿元,增长19.7%。
分轻重工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3593.66亿元,增长20%;轻工业565.85亿元,增长18.4%。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1147.09亿元,比上年增长33.5%。
2010年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指
纱
标
绝 对 量
2 . 2万 吨 71
比上 年 增 长 ( )
1 . 29
信 23 7 3 . 亿元 , 5 增长 l%; 0 邮政 2 .亿 元( 4 9 不包括邮政储蓄银行直接营 业收入 )增长 1. 邮电业务总量 9 2 5 元, , 8 %。 8 0. 亿 8 增长 2 %。 中, 0 其 电信
2 .%; 额 以下 实 现零 售额 15 .8 元 , 长 1 . 97 限 6 03 亿 增 02 %。
原 煤
天 然 原 油
3 6 亿 吨 .1
3 1 . 8万 吨 072
l. 31
1 . 19
天 然 气
发 电 量 原 油 加 工量
粗 钢 钢 材
234 2. 7亿 立 方 米
固 定 资 产投 资价 格 指 数
136 0 . 187 O . 19 7 0 .
13 6 0 .
四、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 6 . 亿元 , 52 4 0 比上年增长 3 . 其中, 0 %。 7
城镇 固定 资产投资 8 6 .3亿元 ,增长 3 .%;农 村 固定 资产投 资 182 1 9
八 、 外经 济 对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 108 亿美元 , 2 .1 比上年增长 4 . 其 中出 口 37 %,
20 增长 5 . 进 口总额 5 . 56 %; 8 4亿 美元 , 7 增长 3 %, 3 实 25 . 0 43 8亿元 , 比上年增 长 4 . 占全社会投资 比重为 2 .%; 46 %, 3 9 以煤 总额 6 .7亿美元 , 炭、 石油开采 、 石油加工和电力 、 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 主的能源工业投 现贸易顺 差 33 亿美元 。 .3 在进出 口总额 中, 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 6 .3 82
2010年统计公报--西安市

西安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西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来源:西安市统计局发布时间:2011-3-23 17:27:41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面对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历史机遇,坚持以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和建设人民满意城市为目标,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全市经济保持了回升向好、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西安进入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阶段。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24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0.06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1409.53亿元,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1691.90亿元,增长12.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5%,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3%,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3%。
2010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表1:单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0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6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35万人。
城镇登记失业率4.2%。
全市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人员73.26万人。
全年财政总收入5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1.86亿元,增长33.3%,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9.8%、10.3%、35.9%和28.8%。
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71.62亿元,比上年增长34.2%,其中,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9.7%;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4.7%;教育支出增长35.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3.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5.1%;环境保护支出增长6.9%。
秦都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秦都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来源地址:发布时间:2011-5-9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秦都“十一五”发展最好的一年。
2010年,秦都区委、区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沉着应对主导产业下滑、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严峻挑战,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强力扩张经济总量,统筹抓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区域经济社会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综合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总量达到207.81亿元,增速达到14.3%。
分产业看,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18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18.24亿元,同比增长18.0%,第三产业增加值78.40亿元,同比增长10.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8%,下降0.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6.90%,上升4.3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7.73%,下降4.21百分点。
二、农业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90045万元,现价增加值为111780万元,可比价增速为7.4%。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0250亩,比上年减少8532亩,下降3.6%;蔬菜播种面积83502亩,减少6834亩,下降7.1%油料播种面积6185亩,增加365亩,增长6.3%;果品面积52300亩,增加295亩,增长0.1%。
新增设施蔬菜1122亩,清水莲菜620亩。
全年粮食总产82125吨,减少1851吨,比上年下降 2.2%。
蔬菜总产253782吨,减少42715吨,下降14.4%。
水果总产量96203吨,,增加5852吨,增长6.5%。
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8300吨、3230吨、1800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 4.3 %、7.1%、8.5%。
年末大家畜存栏7879头,增长1.5%;生猪存栏70400头,下降22.6%、羊存栏8600只,增长11.1%、家禽392000只,增长5.95%。
2010上半年陕西省旅游经济数据

2010年上半年陕西省旅游经济数据2010-07-22 08:26:08 来源:陕西省旅游局2010年上半年,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7299.06万人次,同比增长28.2%,旅游总收入445.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3%。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74.77万人次,同比增长23.97%,旅游外汇收入4亿美元,同比增长25%;接待国内游客7224.29 万人次,同比增长28.2 %,国内旅游收入418.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5%。
春节黄金周西安接待游客248.61万人次2012-02-01 10:22:39 来源:西安市旅游局据统计,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西安市共接待游客248.61万人次,同比增长6.7%,旅游业总收入12.12亿元,同比增长7.15%。
春节黄金周期间,民航发送旅客22.09万人次,同比增长22.45%;铁路发送旅客41万人次,同比增长6.5%;公路发送旅客114.3万人次,同比下降1.88%;民航、铁路、公路合计发送旅客177.37万人次,同比增长2.5%。
今年春节西安旅游接待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一、西安市区及近郊主要景点吸引大量游客。
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游客61957人次,华清池接待游客34600人次,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游客30110人次,大唐芙蓉园接待游客42237人次,大慈恩寺接待游客23980人次,钟鼓楼接待游客10100人次。
二、新开发景点及免费景区聚拢大量人气。
春节黄金周期间,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接待游客48033人次,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接待游客903053人次,汉城湖景区接待游客26980人次。
三、自驾游及周边温泉游、滑雪游火爆。
西安市主要旅游景区及周边景区吸引了大量自驾游客,蓝田碧水湾阳光浴场接待游客16520人次,秦龙温泉酒店接待游客11000人次,翠华山滑雪场接待游客3553人次,白鹿原滑雪场接待游客3030人次。
四、传统庙会等民俗活动受热捧。
大唐西市、大兴善寺、周至楼观台等景区举办了民俗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陕西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关闭本页】陕西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陕西省统计局2011年5月11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 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陕西省人民政府和省以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初步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3732737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360476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279706人,增长3.55%。
年平均增长率为0.35%。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10718565户,家庭户人口为3446211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人减少0.38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287571人,占51.67%;女性人口为18039807人,占48.3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8.42下降为106.92。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5489396人,占14.71%;15-64岁人口为28654142人,占76.76%;65岁及以上人口为3183840人,占8.53%。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0.29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7.6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63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394030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887717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98147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874095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陕西统计大事记1月2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09年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2009年全省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1月23-29日,省统计局开展了“两会”咨询服务活动。
共发送各类资料近5000册,接待多媒体查询200多人次。
赵正永常务副省长亲临“两会”服务现场,慰问“两会”服务人员。
1月27日,省统计局发出《关于2009年度市级统计工作综合考核评比结果的通知》(陕统发〔2010〕14号),授予西安市统计局、汉中市统计局、安康市统计局为2009年度全省市级统计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2月2-3日,省统计局组织召开2010年全省统计工作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09年全省统计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全省统计工作任务;表彰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市级统计工作综合考核评比先进单位;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全省人口普查工作;赵正永常务副省长代表省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与各市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省公安厅签订人口普查责任书。
会议由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玉明主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正永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省统计局王莉霞局长做了《推进改革创新提升统计能力为陕西“促转变、保增长”提供统计保障》的工作报告。
会议确定2010年全省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系列决策部署,创新体制机制,规范统计管理,提高数据质量,提升统计能力,为陕西“促转变、保增长”提供统计保障。
会议部署了2010年全省统计工作任务:一要着力提高数据质量,切实树立统计权威;二要加快统计改革创新,推动统计科学发展;三要推进统计基础建设,全面提升统计能力;四要全力做好大型普查,真实反映国情国力;五要强化统计监测预警,服务“促转变、保增长”。
各市区政府主管统计工作的领导、省级有关工作部门负责同志,各市(区)统计局局长、省局各社会经济调查队队长,省统计局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
2月9日,省统计局印发《关于2009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和个人的通报》(陕统办发〔2010〕14号),对2009年度全局目标管理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综合处、工交处、核算处、普查中心、农业处、计算中心、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被评为2009年目标考核优秀单位;26名工作人员被评为目标考核优秀个人。
2月26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表彰2009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的决定》(陕字〔2010〕11号),省统计局被评为2009年度全省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这是继2007年省统计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后,连续第三年获此殊荣。
3月12日,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发出《关于表彰全国基层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通知》(国统办字〔2010〕33号),对全国基层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我省统计系统5个单位、10名统计员分别被评为全国基层统计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3月15日,省统计局印发《陕西省统计违法行为罚款规定》(试行)(陕统发〔2010〕24号),以此规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实施行政处罚罚款行为。
2010年,为切实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树立统计权威,全省各级统计部门普遍加大了统计执法力度,执法检查、立案、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明显增加。
全年共检查各类统计单位7048个,发现统计违法行为1432件,立案查处统计违法行为1240件,结案1108件。
通过执法维护了统计工作秩序,普及了统计法规知识,确保了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3月23日,省直机关工委发出《关于命名表彰2008—2009年度省直文明机关和省直机关文明处(室) 文明单位的决定》(陕直工发〔2010〕18号),省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被省直机关创建文明机关活动领导小组授予“省直机关文明处(室)”荣誉称号。
4月9日,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表彰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国污普办〔2010〕4号),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四部门联合发文,通报表彰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
陕西省统计局被授予“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4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在西安召开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表彰大会,会议由省统计局主办。
大会表彰了2009年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争先进位前十县”、“五强区”、“争先进位前八区”和“工业增长速度前十名”。
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设区市长和主管领导、各县、区、市主要领导及获奖县统计局长参加了会议。
4月12日,省统计局印发《陕西省季度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试行)》(陕统发〔2010〕33号)的通知,重新修订我省季度核算方案,统一和规范全省季度GDP核算方法,提高季度GDP数据质量。
5月5日,省统计局召开制度研讨会,集中讨论19项重要的全局性工作制度。
此次制度修定活动历时两个多月,由局办公室牵头,针对机关部分工作制度使用时间较长,已不能很好适应当前机关运作要求的现状,多次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最终讨论定稿。
通过这次大规模制度研讨活动,使全局各项工作制度更加完善、科学,机关运作更加规范、有序。
5月17-21日,省统计局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四届“陕西省统计局处长及市局局长研究班”,各市统计局局长、省统计局各部门正副处长共60人参加了培训。
这是省统计局第四次与高校联合举办的统计领导干部培训班。
6月18日,陕西和甘肃两省统计局在西安召开首届“陕甘两省关中天水经济区统计局长联席会议”,正式启动关中—天水经济区统计联动机制。
6月30日,省统计局召开纪念建党89周年暨先进党支部优秀党员表彰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
大会对评选出的3个先进党支部、3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7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表彰并颁奖,并举行了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7月9日,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宋洪武到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了解2010年上半年度“公众安全感”调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对省统计局“公众安全感”调查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2010年,省统计局不断提升统计能力和统计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好窗口作用,全年圆满完成了“2010陕西省公众安全感调查”、省考核办“11个市区工作满意度调查”、“2010年陕西省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省纪委“2010年陕西省直属机关作风建设民意调查”、省国税局“2010陕西省国家税务局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等项目,并策划开展了“2010年陕西万户居民新年新愿望”大型社情民意调查,努力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统计服务,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优质参考。
7月12-14日,省统计局召开全省文化产业数据会审会议,审核和评估2009年各市(区)文化产业数据。
2010年,省统计局深入推进文化产业统计监测工作,制定了《陕西省非普查年份文化产业主要统计指标数据测算办法》和《陕西省文化产业统计年快报实施办法》。
修订和完善了《陕西省文化产业统计报表制度》,圆满完成了文化产业统计工作。
7月13-22日,省第二次R&D资源清查数据质量抽查组先后对西安、铜川和渭南3市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统计系统数据质量进行了抽查。
2010年,R&D资源清查工作在去年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进入了登记、录入、汇总、上报、查询和数据质量抽查等实质性关键阶段,按时足额完成了清查表的上报任务,摸清了我省R&D资源的家底,掌握了我省R&D人员、经费和产出等的结构分布情况,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8月12日,省统计局办公室印发《关于成立全省统计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通知》(陕统办发〔2010〕48号)。
11月,召开了全省统计系统行风建设座谈会,并印发了《进一步加强统计行风建设实施意见》(陕统发〔2010〕91号)。
2010年,省统计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实行目标责任公示制和述职述廉制度;开展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月等经常性的作风建设活动;加大统计巡查和执法检查力度,对部分统计违法案件公开进行了曝光;以强化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推动统计文化建设,统计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8月18日,省统计局办公室印发《关于调整局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陕统办发〔2010〕46号),对省统计局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做出调整。
2010年,省统计局根据国家局的统一部署,大力加强名录库建设,召开了全省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工作视频会议,赴咸阳、渭南等市检查名录库建设情况,并印发了《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使用工作考核评比暂行办法》,全省名录库建设按照“全省一库,全局使用,适时更新,部门共享”的名录库建设的总体目标有序推进。
9月20日,陕西省统计局以“走向公开透明的陕西统计”为主题,举办了庆祝首个“中国统计开放日”活动,召开了新闻媒体见面会、开通了“12340”陕西省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专线电话,并在开放日发放统计宣传资料、接受统计咨询和宣传人口普查。
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增强了政府统计工作的公开和透明,提高了陕西统计公信力。
10月19日,代省长赵正永签发《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通告》(陕政发[2010]40号),动员和号召各级政府各工作部门及广大被调查对象,积极行动起来,支持、配合、参与人口普查工作。
国务院决定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为此,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我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的通知》,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赵正永为组长,26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统计局。
省统计局全力以赴认真组织,努力工作,完成了摸底、入户登记、快速汇总工作、数据处理和数据编审等阶段性工作任务。
11月18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赵正永代省长和娄勤俭常务副省长听取省统计局工作汇报,并现场研究有关统计工作问题。
11月19日,省统计局机关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会议审议通过了第七届机关委员会工作报告,采取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了中共陕西省统计局第八届机关委员会。
随后,召开了第八届机关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产生了新一届机关党委书记、副书记。
12月24-25日,省统计局组织召开全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2010年度全省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
2010年,省统计局大力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推动“八有”(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资格、有台帐、有经费、有场地、有设备)、“八化”(统计管理制度化、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报表标准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统计手段现代化、统计工作法制化、统计宣传经常化、统计服务优质化)管理目标。
截止年底,全省85%以上的乡镇实现了“八有”、“八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