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资本:在金属货币与信用货币之间徘徊
《白银资本》

<<白银资本>>弗兰克作为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左派学者之一,对于东方世界做出许多不恰当的推崇。
他认为,我们在其中生活的这同一个世界体系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和五百年前的世界截然不同的世界体系里。
从这一点来说,弗兰克实际上否认了“现代性”的存在。
弗兰克更进而认为资本积累过程几千年来在世界体系中一直发挥主要作用。
被理解作一种现代生产方式、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文明的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或者说用弗兰克自己的话来说,它不过是一个编造出来的“欧洲中心主义神话”。
这样,在弗兰克那里,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让人吃惊的是,弗兰克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
确切地说,这个时代中国和印度是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
欧洲之所以最终在19世纪成为全球经济新的中心,是因为欧洲征服了拉丁美洲并占有其贵金属,使得欧洲获得了进入以亚洲为中心的全球经济的机会,使欧洲有可能站在亚洲的肩膀上。
如果我们考虑到他的激进的左翼立场、考虑到他曾经在拉丁美洲打过游击,他有这样的观点便是毫不奇怪的。
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从全球白银流动的角度得出结论:在1850年以前,亚洲是全球经济的中心,而中国又是亚洲的中心。
明代人口已达5000~6000万人。
另一项统计数字为,洪武26年7000万,明末崇祯三年1。
9亿。
此时农业得到很大发展,红薯,南瓜,蚕豆,土豆,玉米,棉花等农作物已由国外传入中国。
城市形成和快速发展。
南京人口已达100万以上。
据德国学者贡德。
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中提出的数据,中国明代远洋船舶吨位达到18000吨,占世界总量的18%。
明代手工业得到巨大发展,潞安府就有织机1.3万张。
松江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成为明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地。
永乐时铁产量达9700吨,其时西方俄国产量最高,不过2400吨。
制铁厂可拥有六七个冶铁炉,需要雇佣上千个工人。
白银资本读书笔记

白银资本读书笔记《白银资本》是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的一部重要著作。
这本书对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见解,挑战了传统的欧洲中心论观点,读来令人深思。
在书中,弗兰克开篇就指出,流行的观点认为,欧洲在近代的兴起是由于其自身内在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比如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革命的推动、民主制度的建立等等。
然而,他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分析,提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观点:在 1500 年至 1800 年期间,亚洲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弗兰克认为,在这一时期,亚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欧洲。
中国和印度的农业生产高度发达,手工业技艺精湛,贸易网络广泛且繁荣。
亚洲生产的大量商品,如丝绸、茶叶、瓷器等,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吸引了大量的白银流入亚洲。
欧洲在当时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与亚洲的贸易来获取财富和发展经济。
他特别强调了白银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
白银成为了连接世界各地经济的重要纽带。
大量的白银从美洲开采出来,通过贸易流向亚洲,尤其是中国。
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使得白银成为了中国主要的货币形式之一。
这种白银的流动,反映了当时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和相互依存关系。
书中还提到,欧洲的兴起并不是自身孤立发展的结果,而是在与亚洲的经济互动中逐渐积累财富和技术,并在后来实现了超越。
然而,这种超越并不是因为欧洲具有本质上的优越性,而是由于一系列偶然的历史因素和机遇。
弗兰克的观点对于我们重新审视世界经济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欧洲中心论观点往往忽略了亚洲在近代以前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而《白银资本》则提醒我们,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不能简单地将某个地区或国家的兴起归结为单一的原因。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们思考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地区和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可能具有独特的经济优势和发展模式。
我们不能用一种固定的模式或标准来衡量和解释经济发展的历程。
另外,弗兰克在书中对于史料的运用和分析方法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

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一、本文概述《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这篇文章旨在探讨白银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
白银作为一种重要的贵金属货币,在近代中国经历了从边缘到核心的经济地位转变,成为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关键要素。
本文将从白银的流入、白银货币化、白银价格的波动以及白银经济政策的演变等多个方面,深入剖析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之间的密切关系。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实证分析,揭示白银在近代中国经济转型、货币制度变革、国际贸易关系以及金融市场发展等方面的深刻影响。
文章旨在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白银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视角,为当代中国经济和金融研究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二、白银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的流通与货币体系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白银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流通与货币体系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变迁。
白银作为主要的货币形式,在中国经济中流通广泛,从大城市到乡村集市,白银都是交易的主要媒介。
在近代以前,中国的货币体系以铜钱和纸币为主,但由于纸币的贬值和铜钱供应不足,白银逐渐成为了主要的货币形式。
在近代,随着国际贸易的增加,白银的流入也大幅增加,进一步推动了白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白银的流通也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随着白银的广泛流通,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场体系也逐渐完善。
同时,白银的流通也加速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然而,白银作为货币也存在一些问题。
白银的供应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给经济稳定带来了挑战。
白银的成色和重量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检验,增加了交易成本。
因此,在近代后期,中国开始探索建立更加稳定和科学的货币体系。
白银在近代中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流通和货币体系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然而,白银作为货币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对于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变迁,研究白银的流通和货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白银与近代中国的贸易与产业白银在近代中国的经济生活中,不仅作为货币流通,还对中国的贸易和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

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白银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金属,在中国的历史非常悠久。
在中国古代,白银被用作交换媒介和价值储藏工具。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白银在近代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清朝时期,由于铜钱短缺,白银逐渐取代铜钱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此外,在国际贸易中,白银也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交流的重要媒介。
白银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国内银矿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国外白银的输入。
在中国历史上,银矿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追溯到汉代。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银矿的产量逐渐减少。
因此,国外白银的输入在中国近代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些白银主要从欧洲、日本、美国等国家进口,而中国则用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进行交换。
白银在近代中国经济中有着广泛的使用。
首先,白银在商业贸易中被广泛使用。
在当时的国际贸易中,中国处于出口地位,因此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
此外,白银也在国内贸易中充当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工具。
其次,白银在金融市场中也被广泛使用。
在清朝时期,中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银行和货币政策,因此白银在金融交易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最后,白银在工业生产中也发挥了作用。
例如,在纺织、陶瓷等行业,白银被用于支付工资和交易。
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的互动关系十分密切。
首先,白银的进口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开放。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白银的进口为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其次,白银的输出不利于中国的经济内向发展。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贸易,大量白银流入外国,导致国内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摧残。
此外,白银与其他经济因素也存在密切关系。
例如,白银的价格波动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对白银的供需产生影响。
总之,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关系非常密切。
白银作为重要的货币金属和商品,在中国的商业、金融和工业领域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白银的进口和输出也对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白银资本读书笔记

《白银资本》一书为贡德•弗兰克的代表作,集中对欧洲学者所持的“欧洲中心论”提出了质疑。
在一开始的导论中,作者就对“欧洲中心论者”提出了措辞严厉的批评。
然而笔者认为,这种因为自身实力的强大而产生的自大情绪只不过是个人情感在学术上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不能认为是学术上的谬误。
当然,广泛的自满情绪会对学术界产生不好的影响,甚至影响学术的公正性。
作者在一开始就强调欧洲对亚洲的依赖:“由此得出的一个推论是,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业精神、技术、地理--简言之,种族--的"特殊性"(例外论)。
”“欧洲的根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整个非洲一欧亚。
另外,正如本书将要证明的,在19世纪发明和传播"欧洲中心观念"以前的近代早期,欧洲依然依赖于亚洲。
”然而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内因是事物前进和发展的决定因素。
欧洲必然受到了亚洲的影响,客观上,正是欧洲的殖民扩张大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因为通过欧洲人的坚船利炮,拥有庞大人口的古老中国才重新睁开她朦胧的眼睛看向世界。
而只有包含了中国的经济体系,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世界的。
尽管从中国的角度上来将可能是非自愿的。
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中国与欧洲,尽管也有贸易往来,但却是极其受清政府限制的,那是的中国不能说是包含在世界经济体系之中。
作者一直强调整体研究的重要性。
然而由远而近的历史事件中,近期发生的事件无疑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件有着更大的影响。
尽管这种影响因素并不是“基本因素”。
从朝鲜和韩国来看,二者的基本条件在60年前是没有什么两样的(因为当时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而要了解当代的朝鲜,势必要更多的分析其60年来的特殊性而不是与韩国的整体性。
因为“基本因素”似乎解释不了为什么朝鲜北方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而朝鲜南方却走向了资本主义道路,也解释不了为什么如今的朝鲜和韩国在经济、政治上所体现的巨大差异性。
《金融学》习题及参考答案之欧阳家百创编

《金融学》习题及参考答案欧阳家百(2021.03.07)第一章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铸币税:铸币税是由于铸造金属货币或发行信用货币而获得的收入,它不是一种专门税种,而是因货币特有的管理方式而形成的专门收益,在政府统一了货币铸造和信用货币发行后,这部分收益归政府所有,类似于一种税收,习惯上称铸币税。
2.信用货币:即信用货币形态,是指使用货币符号等信用工具作为货币的表现形式,信用货币的前身是货币符号,或称为代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贵金属重(数)量的价值符号。
3.无限法偿:金属货币分为本位币(主币)和辅币,本位币是用货币金属按照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
是足值货币,它是一种无限法偿货币,即本位币在支付中,无论金额大小都不得拒绝接受。
4.金本位:金本位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金属,确定货币单位,铸造方式和进行管理的货币制度,它经历了金币本位货币制度,金块本位货币制度与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度的最初及典型形式5.金块本位:亦称金块本位货币制度,是指国内不铸造金币,发行银行券代表一定的黄金量进行流通,银行可以有条件地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
6.劣币驱逐良币:是在银本位货币制度和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两种本位币流通的条件下,政府通过法令确定两者的固定比价,由于两种货币的内在价值发生了变化,两者的实际比价逐步偏离了政府过去确定的固定比价,而政府又没有及时做出相应调整,这时,人们都选择使用(放弃)价值被高估的货币(劣币)进行交易,而实际价值低估的货币(良币)被贮藏(退出),在流通中出现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充斥市场的现象,英国经济学家汤姆斯·格雷欣研究发现了这一现象,后被麦克劳德在其中书用了这一结论,并命名为“格雷欣法则”。
二、简述题1.货币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
答:货币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的物品交换,货币诞生于商品交换,货币从萌芽到稳定于金属货币,是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的体现。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一次货币战争

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一次货币战争历史上的十次货币战争——第一次货币战争(2011-08-10 09:33:47)为什么说欧洲崛起于中国古代纸币的崩溃?本章导读:l 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只能在中国产生?l 哥伦布和麦哲伦为什么启航?l 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带来多少白银?l 为什么说一代明相张居亲手摧毁了中国古代的纸币制度?l 为什么说银本位是古代中国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1.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只能在中国产生?众所周知,早在北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货币——交子。
1023年,朝廷在益州设"交子务",并于第二年正式发行官交子,以取代私交子。
并以盐钞为准备金,当时就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纸币调控技术。
经过宋、金时期的实践之后,元朝的纸币发展的相当成熟。
至元24年(公元1287年),元世祖接受杭州人叶李的建议,颁布《至元宝钞通行条画》,发行不兑换纸币,其要求是在民间可以保有金银,并可以向平准库买卖,但禁止私人交易,纸币成为中国的主要通货。
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这样写到:“大汗令这种纸币普遍流通于他所有的各王国、各省、各地,以及他权力所及的地方。
无论何人,虽然自己以为怎样权要,都不敢冒死拒绝使用。
事实上,他们都乐于用它,因为一个人不论到达大汗领域内的什么地方,他都发现纸币通用,可以拿来做货物买卖的媒介,有如纯金的货币那样”。
“以区区一小块纸片,竟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
”(注:《马可·波罗游记》,第115页。
)马可波罗对纸币的描述,可以看出他对大汗王国通行纸币赞赏有加,也证实了元朝纸币在当时信誉昭著。
明承元制,明朝发行的纸币名称为"大明通行宝钞",但是到了明朝中叶,纸币逐渐退出了流通,白银取而代之。
有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于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
事实上,纸币最先诞生于中国,绝非偶然,而有其内在必然性。
笔者以为,纸币的出现与流通有三大必要条件。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

、货币银行学重点知识汇总名词解释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2.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3.复本位制: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4.平行本位制:是金银两种本位币按其所含金属的实际价值流通,国家对两种货币的交换不加规定,而由市场上的金银的实际比价自由确定金币和银币比价的货币制度。
5.双本位制:法律规定了金银币的比价,金币和银币仍同时作为本位币。
6.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在实行金银复本位中的双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
7.布雷顿森林体系:(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立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4).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货币事项进行磋商,维护汇兑评价体系。
8.牙买加体系:(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多元化(4).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9.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由法律形式所确定的有关货币流通的系列规定,它分为金属货币制度和信用货币制度。
10.信用:信用这个范畴是指借贷行为,这种经济行为的形式特征是指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或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11.利率:利率即利息率,是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金额的比率。
12.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就是随供求关系等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
13.基准利率:是在利率体系和整个金融市场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它有两重含义:一是基准利率是银行体系制定各种差别利率和加罚息利率的依据;二是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体系制定各种有价证劵利率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货 币 的纠结产 物—— 白银 的出现 。后 来 , 众掌握 了信用—— 这是 白银赋予 人们可靠 、 公 值得信 赖 的形 象 。白银 的这 种角色存 在 于私人交 易系 统 , 人们 逐渐依 赖它 。随着交易 范 围不 断扩大 , 多 的人在 更广 的 更 范 围屈 服 于这种更 客观 的价值衡 量标准 。如乌 尔里希 ・ ・ 冯 贝克拉 特所言 ,以非政 府货 币为媒介 的贸易往 “ 来 的发展 实 际上 是新 的结 账 系统 的开始 , 以及 新 的经济秩 序 的开始 。” 从本 质上 来说 , 币的本质 都是一 货
开 白银货 币化 的发 展历程 。“ 洪武 九年 , 天下 税粮 , 民以银 、 、 、 令 钞 钱 绢代输 。” 明英 宗正统元 年( 4 6年 ) 13 ,
官方宣 布解除银禁 。 成化 、 弘治 (5世纪末 1 1 6世纪初 ) 以后 , 过赋役折银 , 通 白银完 成了非法货 币到事 实上 的合法货 币过渡 。白银货 币化在整个 社会全 面铺 开 。 随着 白银货 币化步伐 的加快 , 白银渗透 到社会 的每个
[ 收稿 日期 】 0 1 1— 0 2 1- 0 3 [ 作者 简 介 ]马 良( 90 )男 , 宁本 溪 人 , 士 生 , 师 , 18一 , 辽 博 讲 主要 从 事 制度 经 济 史 研究 。
・-- — —
1 1 ・— 2 - - —
样 的——它是 一种信 用债务 。信用是 非实在 的 , 主观的 , 白银 是实在 而持久 的。支 出信 用在一定 关 是 而 系 中意 味着信 任 , 而用 白银衡 量信用 的总量描述 了这种信用 的尺度 。在“ 白银 时代” 白银普遍 地给 了公 众 , 莫大 的信赖 和安全感 ,所 以 自下而上 地形成 了逐 渐通过 白银这种 有真正 价值 的东西来 评估 每种信 用 , 展
1 .白银成 为金属 货币 和信用货 币 的双 重载体 公众 的货 币 交易 安全 , 不是 靠交 易 的商 品来保 障的 , 并 而是靠 人 们彼此 的关 系及 相 互信 任 的 网络来 维 系。但 1 世 纪一 1 5 8世纪 的 中国信用是 分散 的 , 信用 基础 上 的新 兴交 易方式 仍处在 发展 的初级 阶段 , 在
白银资本 : 在金属货币与信用货币之问徘徊
马 良
( 宁大学 经济学院, 宁 沈 阳 10 3 ) 辽 辽 106
[ 摘
要 ]1 纪一 1 纪 的 “ 6世 8世 白银 资 本 时代 ” 中国 古代 向近 代 资本 时代 的转 折 。 白银 资本 刻 画 了两 个 时代 的链 接 , 是
西北 民族 大学 学报 ( 哲学社 会科 学版 )
中文核 心期 刊
21 0 2年第 1 期
No1 20 2 .. 1
JN T . OR HWE T U I E S T OR N T ON L T E (hl oh dSc l c ne S N V R I Y F A I A I I S P i sp y n oi i c ) o a aSe
[ 中图 分类 号 ]F 2. 8 29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10 — 10 2 1 )1 02 — 7 0 154 (02 0 — 110
一
、
历史视 角 : 白银 的货 币化进程
在 中国历史 上 , 白银从 贵重 商 品最 终走 向了完 全 的货 币形态 , 是在 明朝 时期 。明 中期 以后 , 国逐 步 中 确 立 了银 两制 , 入 了所 谓 的“ 进 白银 时代 ” 。万历 时期 , 张居正 施行 “ 一条 变法 ” 赋税 改革 之后 , 中国正式 确 立 了白银 的主导地 位 。马克 思经典 著作 《 资本 论 》 表述 : 随着商 品交换 日益 突破地 方 的限制 , 而商 品价 “ 从 值 日益 发展 成 为一般人 类 劳动 的化身 , 币形式 也就 日益转 到那 些天 然适 于执行一 般等 价物这 种社会 职 货 能的商 品身上 , 即转 到贵金 属身上 。 … “ ” 金银 天然不是 货币 , 货 币天然是金银 。 _ 许 楣认 为 白银是 最 但 ”2 好 的货 币 , 是 由货币演 进 的历史 和 白银便 于携带 的物 质属 性决定 的 。他 说 : 以余 考之 , 这 “ 银之 为币久矣 , 特未若 今 日之 盛 耳 ; 之用 银 亦久 矣 , 上 特未 以当赋耳 ……魏 、 后 金 日少 , 日多 , 晋 银 而钱重 难致 远 , 势不 得 不 趋于 银 。 至明 以银 当赋 , 然后 上下盛 行 。 … 明朝 当时就有人 从现 实生活感 受 中指 出 :凡 贸易 , ” “ 金太 贵而 不便 小用 , 耗 E多 而产 日少 ; 与钱 贱 而不便 大 用 , 近 实而 易伪 易杂 , 不能久 , 太虚亦 复 有渑烂 ; 且 t 米 钱 米 钞 是 以白金 ( ) 为币长也 界 白银 储 量 一半 、 动 生产 率 一度 居 全 球 之 冠 的庞 大经 济体 。 劳 本文 采 用新 的资 本理 论 观 点 , 以 白银 为视 角 , 中国 最后 一 个 白银 货 币体 系的 形 成 、 展 与 演 变为 主 线 , 以 发 阐明 了白银 资 本 支撑 了明 清 之 际 的 中 国繁 荣 , 白 银 资本 链 的 断 裂 和 白银 货 币体 系的崩 溃 构 成 了明 清没 落 的 经 济根 源 , 国最 终 陷入 贫 困和耻 辱的 深 渊 。 中 [ 键 词 】白银 资 本 ; 属 货 币; 用 货 币; 本化 ; 币化 关 金 信 资 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