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2)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全县共有4447人参加考试,总分302594分,人平68.04分,及格人数3488人,及格率78.43%,80分以上1154人,优秀率25.95%。

从统计的数据看,情况正常。

二、试卷分析(一)总体情况分析为便于今后教学,我们从上、中、下三类学校中抽出50份试卷进行分析统计,其情况如下:表一:各题得分情况及难度系数表题次满分平均得分得分率一12650%二10660%三10550%四3819.551%五5034.569%全卷12071应得分600实得分300人均得分6分平均失分6分7.2以上21人占比例42%7.2以下29人占比例58%从统计表中可看出,试题难易适中(二)各大题情况分析下面对各大题得分情况,分析统计如下:1、第一大题得分情况简析表二:第一大题得分情况统计表此题为选择题,包括字音、字形、语病和句中词语的解释。

全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得7.2分为及格。

从表中可以看出,此题得分率不高,特别是1、2小题,得分率仅分别是32.5%、34.5%,相对而言3、4小题的得分率稍高一点。

究其原因有二:题型的变化,学生基础不扎实。

2、第二大题得分情况及简析表三:第二大题得分情况统计表应得分500实得分300人均得分6平均失分46分以上26人占比例52%6分以下24人占比例48%该大题为“课外阅读,语言运用”,旨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检测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及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该大题的第一小题为课外名著阅读,绝大多数同学能写出书名和简介主要人物,但不能很好地简介内容和完整地写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话。

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还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即使读了也没有作读书笔记;绝大数同学还不甚清楚怎样概括文章的内容。

该大题的第二小题,是考查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中的连贯。

从答题情况来看,较多同学不会根据提供的语境,进行分析推敲,写出既合语境又合语法的恰当句子。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试卷分析

八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试卷分析一、试题基本情况(一)试题考查范围与试卷结构试题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八年级学段学生应掌握知识与具备能力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考查了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基本知识运用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

这份试题涉及到了五种题目类型,满分为100分。

一是给加点字注音部分。

共10道小题,满分为10分。

考查了对本册书中出现的生字认读情况。

二是积累运用部分。

共8个小题,满分为20分。

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背诵,本题也是中考必考题型,非常重要,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其中一个重点。

三是课内古诗文阅读部分。

本题考察的是《孟子》二章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共出了4个题目,满分15分。

考察了学生文学常识,重点实词的解释,重点语句的翻译,重点语段的理解,这些题也都重基础,非常简单,能很好地监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是名著阅读部分,本题考察的是学生对初中阶段必读名著的阅读情况。

五是写作部分。

分数为50分。

考察的是人物描写中的细节描写,要求学生选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如拔河比赛、运动会、讨论会、同学聚会等,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50字。

注意运用细节描写来进行刻画。

(二)试题特点1.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知识点全面。

第一题、第二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汉字的拼音、书写古诗文名句默写。

紧扣教材,主要是考察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贴近中考题型,让学生答起来得心应手。

第三题课内文言文阅读和第四题名著阅读,这些都是中考必考题目,出题方式也是按照中考的标准来出,考察了学生文学常识,重点诗词,重点语句的翻译,重点段落的理解和把握,中外名著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打起来可谓是得心应手。

3.考察了学生知识的拓展和迁移的能力。

第五题写作部分,要求学生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来进行刻画,这是八年级下学期作文训练的重点,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中,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章要想写得生动、形象,就必须做好细节描写。

(完整)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完整)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八年级语文组一、试卷总评:本试卷紧扣新教材,基本上涵盖了教材要求,在坚持《语文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加强了对能力的考查,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是一份结构较为合理、难度适中的试卷。

二、试题特点:1、试题结构合理,知识点考查全面。

试题围绕初中语文课程的具体要求,从积累及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三个方面,以选择题、填空题、理解简答题、语言表达题等的形式对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了考查。

考查内容涉及字形、字音、成语运用、修改语句、文学常识、古诗词填空语言的运用,文言文对比阅读(五单元《爱莲说》、六单元的《答谢中书书》)、课内现代文阅读(《背影》第6段)、课外说明文阅读、课外散文阅读。

知识点覆盖率比较高。

同时,考查内容与平时的课堂教学内容并轨,难易适中,课内考典例,课外考能力,切合教材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2、加强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

现代文、文言文阅读重在检测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也是近年来水平测试的重点。

试题选材注重与课文的相关联,紧扣习题要点,考察目的相同,但形式灵活。

能力考查分识记、理解、提炼、分析、运用几个层级,形成梯次,同时也提醒学生,注重课本学习和迁移。

3、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这次写作题目是“以关爱为话题”,给学生创设了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思维空间,有利于学生想象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点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有利于让学生用心感受生活、关注身边的人。

”三、出错的原因根据学生的做题情况,对学生出错的原因作了一下分析,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字音、字形易出错,成语不会运用,古诗词掌握不牢固,不是写错字就是对错句。

文学常识作家与作品对不起来。

这些错误主要在第一大题出现。

(二)课文内容掌握不熟,有夹生饭文言文阅读中的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课文课下注释都有,也要求学生背过,但能够全做对的却寥寥无几。

初二语文试卷的分析

初二语文试卷的分析

初二语文试卷的分析一、试卷的结构与内容本次初二语文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选择题、阅读理解、填空题以及作文题。

下面将对每个部分进行具体分析。

1. 选择题部分选择题部分共有40道题目,涵盖了词语运用、语法、修辞手法等语言知识点。

试题形式多样,题目设置灵活,题干简洁明了。

以考察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为主,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对课文的理解和能力运用的题目。

2. 阅读理解部分阅读理解部分分为两篇,每篇后面有相应的问题。

两篇阅读材料内容新颖,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问题设置针对性强,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并培养学生对文章细节的关注和把握能力。

3. 填空题部分填空题部分共有20个空格,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

题目形式多样,涵盖了词语的选择、短语搭配、语法结构等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语法规则进行填空。

4. 作文题部分作文题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或主题进行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受。

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同时也要求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逻辑和语言的准确性。

作文题目紧扣教材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试卷的优点及改进之处1. 优点:(1)题型设计多样,涵盖了语言知识点的掌握、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2)试题内容紧密联系教材,既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

(3)试卷难易适中,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语文水平。

(4)评分标准明确,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

2. 改进之处:(1)选择题数量可以适量减少,加大对阅读理解和作文的考查比重,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作文题目的数量和要求可以更加明确,给学生更清晰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现思考和表达能力。

(3)试卷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综合运用各方面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三、试卷的评价与建议本次初二语文试卷整体难度适中,试题设计合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基本情况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有一定难度,容量较大,体现出灵活性、综合性。

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导向功能很明显。

八年级考试学生546人,平均分79.5分,优秀率14.7%。

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

二、试题得失分析第一题根据拼音写汉字。

满分3分,满分较少,每个字都出现了不同的错误,大部分同学只能得1.5分。

第二题古诗文默写得到4分满分的较多。

说明在教学中落实、检查到位。

少部分学生因错字而失分。

第三题仿句满分3分。

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仿句方法,句式相同、比喻恰当。

个别学生仿句不符合语境,用词不准确,前后不连贯。

第四题名著阅读整体较好,反映出学生课外阅读比较认真。

少数学生不注意审题,两道题都做了,影响了答题速度。

第五题修改病句,大部分学生语感较好,修改准确,但修改时符号运用较混乱,还有一部分学生对申请书格式不够清楚。

第六题材料分析题宣传标语及开场白掌握较好,概括低碳生活大部分学生表述不清,失分严重。

第七——十一题考察记叙文阅读能力。

第七题词语理解多数学生答的较好,部分学生答题语言不规范。

第八、九、十题较简单,得分较好。

第十一题失分较重,对描写手法的判断不准,导致其作用分析随之而错。

第十二题——十六题考察学生说明文阅读能力。

阅读二整体得分不高。

第十二题得分较低,许多学生不知道说明文与记叙文开头作用与区别。

第十三题部分学生没有掌握下定义的基本格式。

第十四题反映出部分学生对内容理解不全面的现象。

第十五题失分主要是因为学生审题不清,不会阅读相关信息,提取主要内容。

第十六题主要是对__的内容理解不透彻。

第十七——二十题阅读三依然考察说明文阅读能力。

阅读三较简单,得分比阅读二高。

第十七题着重考查学生的整体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第三空失分较多,不能整体把握全文。

第十八题反映出学生不能从文段中概括出各段的中心句。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一、基本情况本试卷共四大块的模式,即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作文。

共23小题,卷面分值为120分,试题以新课标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力求指导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的积累、理解、运用能力为主。

重点关注了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和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我市语文课改的发展步伐,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对试题的评价1、注重基础能力和运用能力的考察。

在积累与运用版块中,有了汉字的积累,相关文学知识的积累量有所增加,范围涉及古诗词、景物描写、文学名著范围比以往更大,目的在于促使学生扩展阅读量,增加视野。

同时注重积累知识、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考察。

2、着眼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

包含对叙事,说明,文言文的文本理解。

3、考察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

考察学生主观判断能力,并要求学生对一些相关现象发表自己的主观意见,灵活性、思维性较强。

如仿写,拟宣传标语,综合性能力考察。

必须是学生日常广读博览,有所积淀,方能游刃有余。

4、开放性选题作文设计,以人在社会中生存的空间里不可缺少的情感体验为突破口,设计大师成材的经历,要求学生对名家成长的历程熟悉,给学生较广阔的取材导向。

同时又能结合学生实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且对写作基础好的学生也是一种挑战,想要写好又得下一番苦功,更重要的是在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给学生思想上的教育和启迪。

实现了作文与做人的和谐统一。

三、答题情况分析1、“积累与运用”主要存在的问题首先在于部分学生对古诗书写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考查对古诗文名篇的背诵与默写,考查的诗句都属于耳熟能详的名句,而且默写这一板块是老师们平时教学中反复强调的,考生答题也存在问题:学生易写错别字,上下句搭配错误,诗句理解错误等,导致全题不得分。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基本情况本次期末考试,八(1)八(5)班参加考试的学生共有106人。

本试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其中最高分为95.5分,最低分为0分,八(5)班及格人数的48人,不及格的5人,及格率90.5﹪,平均分为81分。

八(1)班及格人数的18人,不及格的35人,及格率33.9﹪,平均分为48分。

二、试题分析本次试卷题出得非常灵活,部分题型有点难度,学生不易把握。

试题立足于课内,重积累,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又依据课标适当拓展延伸,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注重反映语文学习的个性化与创造性研究性阅读能力,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考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一个根据和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三、试卷分析(一)基础知识与运用此题完成较好,大部分考生得分都不高,有近65%考生得到分12分以下。

出错较多的试题有第1小题,依据拼音写汉字并规范抄写,许多学生书写错误如优柔“寡”断,洗耳“恭”听,不会写“寡”和“恭”字第3题,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学生句子的逻辑性不强,此题得分率较低。

第7题,写一则招领启事,学生对应用文的格式,内容要求理解模糊,再加上平时不认真听课,导致不必要的失分(二)古诗文积累和阅读古诗文默写,记忆性默写考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李《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两首诗,大部分同学都拿到满分,知识积累扎实到位,令人满意;而理解性默写考了《马说》,要求学生写出千里马遭埋没的根本原因,很多学生答成直接原因,不得分。

《渔家傲》范仲淹一诗要求写出点明主旨的句子,许多学生没选“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两题失误太多,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不高,也提醒老师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三)阅读理解(1)记叙文阅读,课内文章《散步》总体答题效果很好,满分10分,拿到八分以上的学生很多。

此题中失分较多的是第12小题、13小题。

完整)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完整)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完整)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本次八年级语文试卷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和“写作”
四大部分。

试卷的考查内容全面,注重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和艺术性,旨在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总体评价是试卷导向性较好,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初中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

在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中,第2题的成语补充做得不太好,多数学生不能写出“言行相顾”这个成语。

而第6题是古诗
文名句默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重要题型。

其中,机械型默写难度较小,但个别学生有错别字;理解型默写和运用型默写则存在较大难度,很多同学答不上来。

这反映出学生较注重机械记忆,但缺乏真正的理解能力。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

第二部分为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还存在欠缺。

在文言文阅读中,个别同学对“类”“旦”的解释不清楚,也有学生对两
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释不出来。

对于课外的文言文阅读,学生们没能看透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失分较多。

在现代文阅读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表达出来,导致言不达意,难以得分。

综上所述,本次八年级语文试卷的结构、考查内容和导向性都较好,但学生在文言文基础、阅读细节和语言表达方面仍存在欠缺。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基础建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张春红王海鸥
试卷的总体评价
本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最高分为106分,最低分为37分。

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古诗文阅读”、和“写作”三大块,;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为主。

注重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生活性、艺术性,让课本与生活以及学生的人文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

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既有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也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更多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的质量,试卷的导向性较好。

二、答题情况分析
1、第一部分为积累运用。

第2题补充成语做的不太好,多数学生不能写出“言行相顾”这个成语,因为在课文中没学过。

第6题是古诗文名句默写,这是近几年来考查的一个重要题型,学业考试中也是重点考查的,这种题型一般有三种类型:机械型默写,即给出上句,要求写出下句,或给出下句,要求填出上句;理解型默写,即给出有关诗句的理解,要求写出相关的诗句;运用型默写,即给出一定的背景,按要求填出诗句。

第一种类型是必考的题型,前四句考查的填出上句,难度较小,个别的有错别字,比如“怅望青田云水遥”的“怅”,“发愤忘食”的“愤”字。

后面三句是理解型的背诵,很多的同学答不上来。

如《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现青少年充满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的句子,有很多同学都答不上来。

从这里可以反映出学生较注重机械记忆,但没有真正理解,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古诗文。

2、第二大部分为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即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的选择的是文言文《核舟记》和现代文《海燕》,课外的是《榜样》。

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较好,但在答题的细节方面又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

文言文阅读的问题是学生的文言文基础不扎实。

个别的同学对“类”“旦”的解释不清楚。

对两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释不出来;对于课外的文言文阅读,学生们没能看透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失分较多。

现代文阅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

《海燕》是课内的,这几个题在讲课中也讲过,可许多学生没看清题,答非所问,失分不少。

《榜样》是课外的阅读题,所反映的意思比较浅显,学生们答得较为理想。

21题对人们“嘀咕”的话,有半数学生没能理解透彻,答得偏离了文章大意。

3、第三部分为命题作文。

以“说真话”为题,有两个选择,可以写一次说真话的经历,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

在题目上很多学生犯了错误,把题目改了,被扣掉了一定的分数,在以后的作文课上还是需要强调以“***”为题与以“***”为话题的区别。

在表达上,学生们写的议论文论证不够严密,说理不够有条理,这种文体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

三、今后的建议:
1、注重知识的积累,强调语言的运用
语文知识的积累,包括字词积累、诗文积累(包括名著)及文化常识积累等,这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历来是初中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生活中,要在教学中创设生动的运用语言的生活情景,以引导学生在
生活中学习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运用语言,只有让语文走向生活,才能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并不是你告诉学生了,他们就会掌握。

2、课内外结合,做好阅读训练
“语文课标”提出,阅读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浏览”的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实践。

平时教学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表达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新意识。

用好教材训练学生写读书笔记,如佳句点评、读后感、内容简介、故事缩写、人物简评之类的短文,进行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进行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在自由阅读中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在读写互促中提高能力。

3、要扎实抓好写作基本功训练。

要从最基本的规范语言写起,通过练笔或单项训练,训练学生能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准确、生动、得体的语言记叙所见所闻,表达所思所感。

要从最基本的文体训练做起,特别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学会选材、安排详略,学会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时时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指导学生挖掘、提炼生活中的“动情点”,化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鲜活感受和真切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