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六课-风景如画

合集下载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景如画》歌曲的曲调、歌词、情感和内涵。

2.能够发出清晰的歌声,具备一定的唱歌技巧,表现歌曲的感情色彩。

3.能够了解和感受“大美中国”风景的魅力,对于环保的重要性进行认识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的曲调和情感的表现,以及作品的环保主题。

2.教学难点:如何在音乐教育中引入环保和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三、教学准备1.《风景如画》歌曲的录音或视频。

2.《风景如画》歌曲歌词。

3.标有各个地区名称的地图或大海报,用于展示不同的自然风景。

4.教学展示板或草稿纸,用于绘制学生们理解的风景图画。

四、教学步骤1. 唱歌练习1.在播放歌曲的同时,带领学生边听边跟唱。

2.逐句教唱歌曲中的重点词汇和节奏。

3.演练歌曲情感的表现,让学生能够感受歌曲的情感色彩。

2. 介绍歌曲的内涵和主题1.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故事和含义,告诉学生这首歌是要表现大自然的美的同时,也要呼吁人们重视对环境的保护。

2.让学生回忆一些自己曾亲身参与的环保活动,或者想象一些未来可能参与的活动,并与本歌曲的主题相联系。

3. 展示地图或大海报,了解自然风景1.展示地图或海报,让学生了解自然风景的多样性和美丽。

2.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同一个区域的风景特点、人文环境、地形及气候等方面的情况,并绘制风景图画。

4. 编创环保活动1.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让他们提出可行、创新的环保活动。

2.设计展板或手抄报,展示学生们的创意和环保活动的收获。

五、教学评估1.通过教学展示板或手抄报的展示,评估学生们对于环保主题的理解和创意的贡献。

2.通过唱歌练习的效果评估学生们对歌曲的理解和歌声技巧的掌握。

3.通过风景图画的作品评估学生们对于不同自然风景的理解和创作能力。

六、教学拓展1.教学剖析和探讨气候变化、自然保护以及环保活动。

2.使用本歌曲为主题,安排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走进自然公园,学习环保理念。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的教学设计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的教学设计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的教学设计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的教学设计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演唱歌曲。

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3、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教学内容:第三课时:学唱《茨黎花》;命题作活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习《茨黎花》1.民歌音调导入:2.欣赏歌曲《茨黎花》范唱。

3.学唱曲调:(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指挥图式打拍。

(2)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犐栉剩憾分音符的形状?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指挥图式,找出附点二分音符。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教师范唱歌曲后8小节并要求学生自学。

(6)完整地流畅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

注意一字多音的'连贯流畅。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三、自由命题创作活动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

命题不宜太大。

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

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不论形式,手段,放开你的想像进行创作,去表现你的意图与设想。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

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小学音乐_风景如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音乐_风景如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音版四年级上册《风景如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小溪流水响叮咚》是一首优美、抒情,富有田园风格的儿童歌曲。

它的旋律婉转起伏,歌词纯朴生动,充满诗情画意。

歌曲以欢快的小溪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抒发了对美丽祖国的深情爱意。

《森林狂想曲》是拥有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的光碟,是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自然观察家杨雅棠、留美制作人吴金黛、金曲奖制作人及演奏音乐奖得主范宗沛,全心全意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

制作过程耗时5 年,深入全台山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山羌、猕猴、飞鼠、溪流⋯⋯等近100 种台湾自然声音;新颖并充满创意的制作概念,使乐曲中的自然音源与音乐的节奏、调性相合无间。

说学生四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自然现象也非常关注,他们开始有独立见解,求知欲、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探索,学习的兴趣更为广泛。

我班的学生非常活泼,也非常热爱音乐,他们有自然甜美的嗓音及灵巧的身形,有较强的音乐表现力设计理念(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学生的审美体验(三)音乐为载体,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目标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了解乐曲《森林歌声》的曲式结构。

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认知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其找寻生活中“最美的声音”的意识及欲望。

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

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难重点:使学生能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感受乐曲的情绪,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四年级音乐6.风景如画

四年级音乐6.风景如画

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第六课风景如画教授课年级:四年级【教学内容】聆听《森林的歌声》;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聆听《荫中鸟》;竖笛吹奏练习。

学唱《茨黎花》;命题创作活动。

【教材分析】1.器乐合奏《森林的歌声》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

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秩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

乐曲的旋律简洁质朴,轻快流畅,采用自然小调式,富有东方情调。

乐曲在森林中小动物的鸣叫声中开始,继而吉他轻轻地奏出一段旋律:这个旋律以“3”为轴心,起落回旋,轻松活泼,但不失平衡安详。

在先行显示出乐曲主题的引子之后,乐曲进入第一部分。

笛子奏出上述旋律,然后由小提琴演奏由此派生的另一个旋律:与两个旋律末尾相同,它们之间并无太大的对比。

随后再运用不同的配器将音乐重复一遍,造成音色的变化。

乐曲第二部分的句首,音区提高,节奏拉宽,与前一部分形成一定的对比,加上诸种乐器的加入,使气氛热烈起来,仿佛森林中的动物鼓起劲,放声地歌唱。

在主题再现后,音乐突然安静下来,旋律的流动变为持续的长音并作半音上行,营造了深邃、神秘的气氛。

很快这种安静被打破,以上的音示又全部重复出现,只是在演奏的乐器及声部的配置上有所不同。

由于弹拨乐器加强,低音部加重,使森林显得更为热闹。

乐曲把我们带进这片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我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

乐曲中各段旋律出现的顺序为:(重复一次) 乐曲的作者不详。

2.笛子独奏《荫中鸟》这是笛子演奏家刘管乐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北方风格的梆笛曲。

它取材于河北民间音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笛子技巧中的滑音、吐音、历音、花舌音以及多指颤音等奏法,描绘了茂林浓荫、百鸟齐鸣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快板速度的8小节引子为呼应式的上、下句式,好像是鸟儿对答。

一只鸟儿在呼唤:“这儿树荫多凉快,快来!”另一只小鸟应答着:“哦,我来了!”笛子以历音(\)、颤音(tr) 的技巧,形象地表现了鸟儿飞翔和对答的情景。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风景如画》单元(作业设计)

人音版四年级下册音乐《风景如画》单元(作业设计)

音乐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基本信息音乐四年级第二学期人音版《风景如画》单元自然单元重组单元组织方式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演唱《西风的话》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课时信息2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第五单元第二课时3聆听《森林狂想曲》第五单元第三课时4学习竖笛演奏歌曲第五单元第四课时二、单元分析(一)课标要求本章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按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3 年版)》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体会音乐所表达的对自然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能听辨并记住森林的歌声各段主题出现的顺序以及出现的次数,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出歌曲。

3.能用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体会歌词含义,并能随旋律的进行和力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4.能用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小溪流水响叮咚》在学唱中体会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复习旋律进行的知识,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5.学习并掌握乐段知识,能初步根据乐句、旋律、音色、速度、力度等要素分辨歌曲的乐段。

6.能以郊游为内容作自由命题采集声音编创有声画面进行表演。

7.学吹竖笛,掌握好低音和连音的吹奏,进行歌曲吹奏练习,进一步提高竖笛的吹奏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主题鲜明,歌曲旋律富于歌唱性,歌词主要描绘了大自然声色交融的美丽赋予了音乐家的创作灵感。

在本课的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森林里的虫鸣蛙声、秋日里的红叶莲蓬、小溪流水的叮咚声以及五指山的雄伟、万泉河的美丽。

让学生领略音乐所创造的诗情画意并进行这方面的命题编创,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器乐曲《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由大自然的真实音响与美妙的乐音交织而成,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树蟾、雉鸡、腹斑蛙、褐鹰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

小学音乐 风景如画【教学设计】说课、试讲稿(1) 教案

小学音乐 风景如画【教学设计】说课、试讲稿(1) 教案

师:组织教学,这节课老师想用音乐带大家去感受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让我们先来听一小段音乐,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听《森林狂想曲》一小段;生:二、新授:(一)欣赏《森林狂想曲》1、简介乐曲的背景2、分段欣赏:(1)听第一部分的A 主题音乐,思考: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表现了森林里怎样的场景?生:师:笛子,像小鸟在天上唱着歌在天上自由飞翔,让我们也一起来模唱一下旋律:(2)听第一部分的B 主题音乐,乐曲中加入了很多小动物的声音,思考:你都听到了哪些小动物的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生:(说出小动物,并模仿它们的声音)师:简介模仿青蛙叫声的乐器——蛙鸣桶,并进行节奏练习:2/4 X X X X ︱X O ︱︱并跟音乐;(3)听A 主题和B 主题音乐,学生表现;(4)听C 主题音乐,思考这段音乐与A、B 主题有什么不同?都有哪些乐器的声音?生:(音乐更丰富了,加入了笛子、小提琴、吉他等乐器)学生表现;(5)师:接着音乐又重复了A 主题音乐,A 主题音乐结束后乐曲的第一部分就结束了,乐曲进入了间奏部分,音乐突然安静下来,听间奏,感受音乐的神秘;(6)师:这种安静很快被更加欢快的第二部分打破了,第二部分的顺序与第一部分的顺序是相同的,A-B-A-B-C-A(7)完整播放乐曲,学生表现;二、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1、师:美丽的大森林,可爱的小动物,欢快的乐曲,给我们呈现了一幅风景如画的景象,思考:森林里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生: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播放视频;2、复听:听歌曲都唱了些什么?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生:(欢快的,看到了美丽的风景……)3、学唱歌曲:(1)教师弹琴教唱第一段歌词:节奏型:X. X ︱X. X ︱X X X 连音线:(2)弹琴唱第二段歌词;(3)处理歌曲情绪;(4)跟琴完整唱一遍;(5)跟伴奏唱一遍;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森林狂想曲》和《小溪流水响叮咚》两首音乐作品,乐曲描绘了茂密的森林、潺潺流动的小溪,可爱的小动物,,这所有的景象在音乐家的笔下化作一个个跳动的音乐,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祖国美丽的画卷,那我们就应该保护森林、保护小动物,做一个环保小卫士,让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风景如画!好,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六课_风景如画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第六课_风景如画

第六单元《风景如画》教学目标: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

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2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

教学重难点:1.把本课的每一首歌都有感情的演唱好。

2.了解认识二分音符。

教学准备: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时间:五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的歌声》教学目标:在欣赏本首歌的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的记忆力。

1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请你想像一下?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3.讨论:有多少动物在歌唱?有几种主奏乐器?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4①、②、③56.小结: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荫中鸟》教学目标:根据乐曲中听辨各种鸟叫声,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你见过哪几种鸟,听到过哪些鸟叫声?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1(各种鸟鸣声的片断)?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23.聆听《荫中鸟》。

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

你听到多少种鸟在鸣叫?你能模仿吗?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5.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

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

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教学目标:把这首歌曲有感情的演唱好,要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教案

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风景如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音乐小品的特点和分类;
2.了解乐器组合的方式;
3.熟悉小提琴和钢琴的演奏技巧;
4.掌握《风景如画》的乐曲特点;
5.学会合唱与合奏。

二、教学准备
1.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材;
2.多媒体设备;
3.小提琴和钢琴。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音乐小品与乐器组合
1.讲解音乐小品的概念和特点;
2.介绍不同的乐器组合形式;
3.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不同乐器组合的演奏效果。

第二节小提琴的演奏技巧
1.介绍小提琴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2.通过演奏技巧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小提琴基本演奏技巧。

第三节钢琴的演奏技巧
1.介绍钢琴的结构和演奏技巧;
2.通过演奏技巧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钢琴基本演奏技巧。

第四节乐曲特点分析
1.通过分析乐曲的旋律、和弦、节奏等元素,让学生了解《风景如画》的乐曲特点;
2.通过对乐曲的演奏和欣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第五节合唱与合奏
1.指导学生进行合唱;
2.安排小组分别用小提琴和钢琴进行合奏,让学生体验不同乐器的组合效果。

四、教学反思
通过对《风景如画》的教学,学生们不仅了解了音乐小品的特点和分类,还学会了小提琴和钢琴的基本演奏技巧。

在乐曲特点分析及合唱和合奏环节中,学生们展现出了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

同时,在教学后的反思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风景如画》
教学目标:
1.音乐对大自然的描绘可谓美不胜收,它把人们引入丰富的想象之中。

我们能从《森林的歌声》、《荫中鸟》的乐曲声中听辨各种小动物、各种鸟鸣叫声等,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并尝试一下用各种表现方法与手段,描绘以郊游为内容的自由命
2
3.在演唱《小溪流水响叮咚》、《茨黎花》时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在学唱《茨黎花》的过程中,掌握附点二分音符的时值。

4.继续进行选择结束音的练习和竖笛吹奏练习。

教学重难点:
1.把本课的每一首歌都有感情的演唱好。

2.了解认识二分音符。

教学准备: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教学时间: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的歌声》
教学目标:在欣赏本首歌的过程中,记忆各段主题曲调的顺序,提高音乐的记忆力。

1
设问:森林的歌声来自哪里?
是孩子们的歌声?还是什么歌声?
请你想像一下?
2.要知道答案,请听器
3.讨论:
有多少动物在歌唱?
有几种主奏乐器?
试试你的耳朵灵敏度。

4
①、②、③
5
6.小结:试试我们也来创作自己的“森林音乐”,可以自由结合制作音响,表现风景如画的大森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荫中鸟》
教学目标:根据乐曲中听辨各种鸟叫声,以体验这种描绘功能,从中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你见过哪几种鸟,听到过哪些鸟叫声?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
(各种鸟鸣声的片断)
?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
3.聆听《荫中鸟》。

要求听完后,说说你的想象及乐曲所描绘的画面。

你听到多少种鸟
在鸣叫?你能模仿吗?
4.设问:你回忆一下,还听过哪首乐曲中出现过鸟鸣的形象?
[三年级(上)《空山鸟语》,三年级(下)《森林中的杜鹃》……]
5.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资源,有森林就有各种动物。

我们要保护森林保护大自然的生态。

爱护大自然就是爱护地球,也是为了人类生存、爱护自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小溪流水响叮咚》
教学目标:把这首歌曲有感情的演唱好,要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1.联想导入:
我们每年春游、秋游,或假期随父母去旅游,在田野、山谷一定见到小溪流水,尤其是山谷中的小溪流水。

你联想一下他们的歌声,请你模
2.朗读《小溪流水响叮咚》歌词。

3.根据歌词词意,画一幅简笔图,几笔勾画,这幅图要有意境。

有兴趣的下课再加工。

(学生在作画时,教师播放歌曲录音二~三次,并巡视学生的作画,挑选优秀的作品。

) 4.展示一、二幅优秀的画,并由作者(学生)自己讲解作品,尤其是借景抒情对人民对祖
5.歌曲范唱(学生在作画时听过几次,已基本熟悉)
6
(1)用2/4拍指挥图式学唱曲调。

学唱时在教师指导下,可分为两部分学唱,先学唱第一乐段,其中第11小节可以改为“”,这样就避开切分奏(切分节奏在五年级学,因此在这里不必讲)。

第二乐段的学唱,注意弱起,用指挥图式学唱,就能迎刃而解。

在学唱曲调时,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画面构图有意境地、有想像地唱曲调,句段分明,形象鲜
(2)在曲调熟练、有感情唱好的基础上,填上歌词。

要求吐字清楚带有表情,是发自内
7
的意境及借景抒发对祖国、对人民的爱戴之情。

8.
1”作为结束音填入
第二曲是《雪绒花》片段,结束音为“1
第四课时
一、学唱《茨黎花》
二、教学目标:
尽情的抒发对大自然的赞美,及其借景抒情表达对祖国、对党的热爱。

掌握二分音符。

三、教学重难点:“茨藜花”象征什么?
四、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
1.民歌音调导入:
2
?
3
(1)范唱曲调:要求学生听教师范唱,每人边听边用3/4
(2)
?附点在音符中的作用?附点四分音符的形状与时值?从以上三个问题复习中引入讲解附点二分音符。

附点二分音符的形状X-·,在简谱中习惯都用X--来表示。

(3)教师范唱歌曲前8小节,学生看谱并划3/4
(4)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
(5)教师范唱歌曲后8
(6)
4
5.借景抒情,深情地演唱《茨黎花》表达布依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6.
第五课时
1.以本单元四首作品为例,或作为素材进行创作。

(可截取其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创作中的片断。

)
2.效游中有许多活动可以作为题目命题。

命题不宜太大。

教材中的例子有鸟叫声、哨子声、脚步声、口令声组成。

命题为《效游路上》或《出发》等。

3.可以运用打击乐器、中西乐器及自制的非正规乐器以及录音设备,计算机软件,下载
网络中的音响等进行创作。

4.可以以小组形式,也可以几个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设计创作。

5.空白的方框供你在创作中画图谱,不够自己添纸。

6.教师主动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积极鼓励并给予指导。

7.交流展示,集体评价。

①.复习《蒙古小夜曲》、《春游去》。

②.学习“Ⅰ”的吹奏指法。

③.学吹练习曲(二)(见教材二),熟悉“5 4 3 2 1”五音。

④.吹奏音阶“”。

⑤.吹奏二声部练习曲:吹长音。

注意平稳持续、二声部和谐。

⑥.吹奏《康定情歌》:
(1)教师示范吹奏《康定情歌》。

(2)吹奏“2 4 5 6 ”六音。

(3)在教师指导下先学吹十小节(注意“”不必讲切分节奏,仅从音符的时值长短吹准即可)。

(4)学生自学全曲。

(5)有感情地吹奏《康定情歌》。

⑦.吹奏《牧羊女》:
(1)教师示范吹奏《牧羊女》二个声部。

(2)学生自愿结合为二组(教师适当调整人员),分别自学Ⅰ或Ⅱ。

(3)Ⅰ、Ⅱ声部各自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给予鼓励并指出问题加以纠正。

(4)表演《牧羊女》一部分唱,一部分吹奏,一部分表演。

三合一表演并进行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