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2.3连乘、乘加、乘减-导学案-沪教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掌握相关的运算法则。
3.练习应用题,培养口算和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加减乘除混合思维的应用。
2.通过具体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内容与方法一、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1.定义:连乘是一种多次乘的运算方法,乘加是加数和一个带有括号的两个数的乘积,乘减是减数和一个带有括号的两个数的乘积。
2.意义:连乘、乘加、乘减是应用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处理一些特殊的问题。
3.方法: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的例子来引导学生理解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二、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法则1.连乘的运算法则:–$a_1 \\times a_2 \\times a_3 = (a_1 \\times a_2) \\times a_3 = a_1 \\times (a_2 \\times a_3)$2.乘加的运算法则:–$a \\times (b+c) = a \\times b + a \\times c$3.乘减的运算法则:–$a \\times (b-c) = a \\times b - a \\times c$4.方法:通过练习例题和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应的运算法则。
三、应用题练习1.练习1:小绿每天踢足球,练习时间为1小时,共练习30天。
如果他每天练习时间都增加30分钟,练习的总时间会比原来多多少小时?2.练习2:某商店促销活动,原来75元的商品,现在打8.5折,每个人只买一件,用50元的钞票买了这件商品后能找几元?3.练习3:某县5亿元的地方债出售给5.2万张购买市民,每张价值1000元,如果有市民愿意购买全数的话,每5万元应支付多少年利息?4.方法:通过具体问题的例子,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2.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并能解答有关应用题。
3.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应用题。
教学手段: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5×2×7 25×4×8 9×10×62、说出运算顺序:12×(5+60) 30+7×85250×4÷200小结:刚才我们复习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7.1. 出示例题7挂图。
2.观察主题图,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怎样列式计算?生:已知条件:学校图书室的面积是85平方米,用边长0.9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
问题:100块这样的瓷砖够吗?列式:0.9×0.9×1003.学生尝试计算,并找学生板演。
0.9×0.9×100=0.81×100=81(平方米)81平方米< 85平方米答:100块这样的瓷砖不够。
师:这个算式是先算的什么,再算的什么?生:先算0.9×0.9,再乘100.师:0.9×0.9是什么意思?生: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
师:为什么要用0.9×0.9呢?不可以就用0.9×100吗?生:因为占地的是瓷砖的面积,而不是瓷砖的边长。
师:再乘100呢?求的是什么?生: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师:100块这样的瓷砖不够,如果有110块够吗?师:各小组独立完成,汇报思路。
五年级数学上册 连乘、乘加、乘减教案 沪教版 教案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小数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一样。
2.根据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展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4.能利用学过的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旧知迁移新知识的方法来学习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2.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理性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思考的过程。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展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难点:能解答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1.先计算,说出每题的运算顺序〔1〕12×5×60 〔2〕30×7+85 〔3〕250×4-2002.小结:刚刚我们复习了整数运算顺序,接下来进展小数计算。
【本环节通过三个式题复习整数连乘、乘加和乘减的运算顺序,的运算顺为下面学生将整数运算顺序迁移到小数作准备。
】二、沟通旧知,建立联系1.出示例题:2000年全年##港货物吞吐量到达2.044亿吨,2005年全年##港货物吞吐量比2000年的2倍多0.342亿吨,2005年全年##港货物吞吐量是多少亿吨?〔1〕尝试着独立列式解答分步算式:综合算式:〔2〕教师巡视,进展个别指导。
〔3〕生板演综合算式与运算过程:(略〕〔4〕集体交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乘后加,是否符合题意?归纳:在列综合算式进展计算时,其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
【由情景引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的一致性,由情景引入为运算顺序的一致性提供了依据。
】2.补充题:〔1〕小胖用边长是0.9米的瓷砖铺地,共买了100块,小胖家有多大?〔2〕独立列式解答: 0.9×0.9×100=0.81×100=81(平方米〕〔3〕先求什么,再求什么?〔0.9×0.9求的是一块砖的面积,再乘100求的是100块砖能够铺地的面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3 小数乘除法(连乘 乘加 乘减-分段计费问题)▏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2.3 小数乘除法一、知识点概述小数乘除法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和反复实践加深理解,这里我们着重介绍小数的乘除法知识点。
在小数的乘除法中,连乘、乘加和乘减是常见的三种运算方式。
此外,分段计费问题也是应用小数乘除法的常见问题之一。
二、教学重点1.掌握小数的连乘运算方法;2.熟悉小数的乘加和乘减运算方法;3.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解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的乘法运算规律;2.理解小数的乘减运算方法;3.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解法。
四、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小数的连乘运算方法;2.能够熟悉小数的乘加和乘减运算方法;3.能够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解法。
五、教学过程5.1 复习1.针对上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和练习;2.引入小数乘除法的内容。
5.2 教学1.注重小数连乘的练习。
通过多组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先算第一个因子,然后乘以第二个、第三个……的方法;2.强调小数乘法与小学生学习过的整数乘法不同。
小数乘法需要一位一位的计算,并避免出现小数点错误;3.熟悉小数的乘加和乘减运算方法。
引入乘加、乘减运算符和括号来表示复杂的小数乘法运算;4.通过分段计费问题的例子来引入分段计费问题的解法。
分段计费问题可以通过将总价分段计算,然后将各段价格相加来解决。
5.3 练习1.给学生自行练习一些小数乘除法的练习题;2.帮助学生消除小数乘除法习惯性错误;3.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
5.4 复习总结1.通过让学生口头回答或者写下答案等方式,来进行小结和回顾上一节的内容;2.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小数连乘、乘加、乘减和分段计费问题的解法。
六、教学评价1.学生是否能够掌握小数的连乘运算方法、熟悉小数的乘加和乘减运算方法,掌握分段计费问题的解法;2.学生是否能够消除小数乘除法的错误,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
七、教学反思1.通过不同的讲解方式、练习题目以及互动教学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消除错误,提高掌握小数乘除法的技能;2.引导学生换位思考,让他们了解到小数乘除法在现实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使学生主动思考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连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连乘、乘加、乘减》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
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
2、能正确解答连乘、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2学情分析
在学生能够正确地计算小数乘法后,在引入连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把小数的加、减、乘法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巩固了学生小数加减的计算技能,又提高了综合计算能力,连乘、乘加、乘减的两步计算应用题。
3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连乘、乘加、乘减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120-15×7
25×6×2
1200-200÷40
160÷18+76
144÷(30-18)
68×5+110
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问: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引入课题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连乘、乘加、乘减。
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连乘、乘加、乘减(说课稿)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中的第二十六课,主要内容是关于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中,将围绕两个教学目标展开:1.了解并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定义及其基本操作方法;2.能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数的乘法、多个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定义及其基本操作方法;•能够运用运算法则计算正整数的连乘、乘加、乘减;•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能够掌握运算顺序,减少犯错;•能够通过思考和推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定义及其基本操作方法;•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连乘、乘加、乘减的顺序和方法。
1. 导入通过研究乘法应用问题,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和乘法分配律,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水平。
2. 学习(1)连乘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符号:$\\prod$(大写希腊字母“pi”)•定义:多个数的积,如:$\\prod\\limits_{i=1}^{n}a_{i}=a_{1}\\cdot a_{2}\\cdot ...\\cdot a_{n}$•计算方法:将多个数相乘即可。
(2)乘加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符号:$\\sum$(大写的 Sigma)•定义:多个数相加,如:$\\sum\\limits_{i=1}^{n}a_{i}=a_{1}+a_{2}+...\\ +a_{n}$•计算方法:将多个数相加即可。
(3)乘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符号:$\\prod-\\sum$(即连乘减乘加)•定义:多个数先乘后减或先乘后加,如:$\\prod\\limits_{i=1}^{n}a_{i}-\\sum\\limits_{i=1}^{n}b_{i}=a_{1}\\cdot a_{2}\\cdot ...\\cdot a_{n}-b_{1}-b_{2}-...\\ -b_{n}$•计算方法:先将多个数相乘或相加,再相减即可。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连乘乘加乘减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2. 乘加: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再加上一个数。
3. 乘减:一个数乘以另一个数,再减去一个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连乘、乘加、乘减的应用。
2. 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运算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 设计具有梯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出连乘、乘加、乘减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用直观的方式讲解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演示中理解。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掌握情况。
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思考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作业质量和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评价学生在连乘、乘加、乘减运算方面的掌握程度。
2. 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勇于表达。
3.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其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在课堂和作业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其自信心和学习能力。
3. 对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提供拓展资源,引导他们深入探究,提高综合素质。
八、教学拓展:1.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连乘、乘加、乘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3 小数乘除法(连乘 乘加 乘减)▏沪教版

连乘乘加乘减【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五年级第一学期P16.【教学目标】1.知道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运算顺序相同,正确地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2.通过旧知迁移新知的方法来学习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提高比较、分析、归纳、迁移等数学学习能力。
3.联系生活情境,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勇于探究、乐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知道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 口算(1)0.5×0.2= (2)50×0.2= (3) 500×0.2=(4)2.5×4= (5)2.5×0.4= (6)0.25×40=(7)0.125×8= (8)12.5×8= (9)1.25×80=2. 竖式计算(1)32.3×0.123.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计算(1) 据学校总务处统计,我校五年级学生在校期间的每日饮水量约为每人0.42升。
照这样计算,教室里的一桶装满的矿泉水能满足我们班级33人一天的饮水需要吗?如果能,还剩下多少升水?(列综合算式计算)教师板书: 18-0.42×33 = 18-13.86 = 4.14(升)(2)据学校总务处统计,隔壁五2班有39名学生,由于多名同学参加体育训练,饮水量较大,他们班的学生每天每人约饮水0.53升。
照这样计算,五2班 0.5天要喝掉多少升矿泉水?教师板书:0.53×39×0.5 = 20.67×0.5 = 10.335(升)4.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连乘乘加乘减二、合作探究新旧迁移1. 回顾解题过程,说说计算顺序教师请学生说说两道应用题的计算顺序18-0.42×330.53×39×0.52. 回顾旧知,新旧迁移先请学生说说如下整数运算的计算顺序25×70×930×7+90133×80-320再与上述小数的混合运算顺序作比较,学生同桌讨论,说说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乘、乘加、乘减
【学习目标】
1.知道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2.正确地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3.解答有关应用题。
【学习重难点】
1.知道连乘、乘加、乘减运算顺序。
2.正确地计算小数连乘、乘加、乘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先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5×60;
30×7+85;
250×4-320。
二、合作探究。
72×0.81+10.4;
7.06×2.4-5.7;
问:先算的什么,再算什么?
三、快乐达标我最棒。
1.选择。
(1)0.31×2.5-0.24先算()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2)3.6×4.5-3.6+5.5可以先(),再算(),最后算()。
A.加法 B.减法 C.乘法
2.判断并改正:
50.4×1.95-1.9
=50.4×0.05
=25.2
()
3.76×0.25+25.8
=0.9776+25.8
=26.7776
()
【达标检测】
一、计算题。
3.4×7×1.5
2.33×0.5+0.4×5
1.6×7.5-1.25
2.02×8.5+
3.02
45×0.25+82.1
52+48×0.2
4-0.25×1.2
二、应用题。
1.玉山农场新建一座温室,室内耕地面积是285平方米,全部栽西红柿,平均每平方米产6千克。
每千克按0.65元计算,一共可以收入多少元?
2.松柏林能分泌杀菌素,可以净化空气,如果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54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
3.丽丽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每人一套12.8元的文具和一本7.2元的《数学家的故事》,丽丽一共花了多少钱?
4.一种花布的售价1米16.2元,请算出3.6米、12米、8.5米的花布的总价各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