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电焊安全措施

合集下载

井下电气焊作业管理制度(5篇)

井下电气焊作业管理制度(5篇)

井下电气焊作业管理制度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防止井下使用电焊、气焊、气割和喷灯焊接(以下简称电气焊)作业引发事故,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1.有条件拆装运输的设备,部件需要电气焊维修时,必须升井维修,不得在井下进行电气焊作业。

2.设备安装需要电气焊作业时,必须在设备入井前作业,不得在井下进行电气焊作业。

3.井下需电气焊作业时,必须制定详细的安全技术措施,措施中应明确施工时间(计划)、地点、作业内容、现场负责人、专职瓦斯检查员、安检员、施焊人员、喷洒水人员、焊后留守人员和携带火种人员。

4.矿井电气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经机电运输部、通风灭火部、生产技术部、安全管理部等部门和总工程师、公司经理共同审批后方可执行,并有专职瓦检员、安检员及现场跟班负责人监督检查措施落实。

5.一个电气焊措施只能在一个地点使用一次,严禁一个措施多次使用或套用。

6.能够移至全风压进风风流区域进行的电气焊作业,必须移至全风压进风风流区域作业。

7.进行电气焊作业有可能影响到相关联单位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安全时,调度室要在作业前通知关联单位,以便做好防范措施。

8.电气焊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未取得电气焊作业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作业。

9.电气焊作业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组织有关作业人员学习已审批过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签字留查。

10.电气焊作业前,施工单位必须到调度室登记,调度人员要对电气焊作业地点附近的设备、设施状态进行统一协调,以保证作业安全。

11.作业人员必须随身携带审批后的安全技术措施,现场负责人、瓦斯检查员、安检员、施焊人员、喷洒水人员、焊后留守人员、携带火种人员、作业时间、地点、工作内容要与安全技术措施一一对应,以上任何一项发生变化时,必须重新审批措施。

12.电气焊作业地点必须配备消防器材,至少备有两具8kg干粉灭火器和0.2m3的灭火砂,并有可靠的灭火水管,由喷洒水人员负责喷洒水和管理灭火器材。

13.电气焊设备及工具必须完好,绝缘良好,焊机外壳必须接地。

煤矿井下电气焊施工安全措施

煤矿井下电气焊施工安全措施

煤矿井下电气焊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前与矿建项目部联系选派两名有经验的合格瓦斯检查员对井下施工地点进行检查,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浓度必须符合要求时才能进行焊、割施工。

2、施工前由专人把施工地点的易燃性物品及杂物彻底清理干净。

3、井下焊接整个过程中都必须有瓦斯检查员跟班,如焊接过程中发现瓦斯浓度超过0.5%时,立即停止施工。

4、安全员对施工现场进行经常性的巡回检查,时间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要善于发现事故隐患并妥善处理,特别注意审阅瓦斯班报,掌握现场瓦斯变化情况,发现瓦斯浓度有升高趋势时,应提前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5、电焊机的接地装置应牢固可靠,不得松脱。

6、施工现场不得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等,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必须存放在用盖子盖严的铁桶内,用过的棉纱、布头和纸,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地面处理,不准乱放乱扔,严禁将剩油和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内。

7、电焊工割、焊进程中,要有专人负责喷水,将工作地点的熔渣及工件降温,以免引起火灾。

在井下备两个干粉灭火器。

8、井下使用的氧气瓶和乙炔瓶必须检验合格,氧气瓶要有瓶盖,减压器上应有安全阀,严禁沾染油脂,运输时避免碰撞,并不得与乙炔瓶同时运输。

乙炔瓶必须带回火装置。

9、氧气瓶和乙炔瓶应随用随回,不得在井下过多或长时间存放,氧气、乙炔瓶应分开放置,距离不小于5米,并应放置于避免外界意外撞击的场所。

10、使用前必须检查好氧气、乙炔瓶瓶嘴不漏气,氧气、乙炔高、低压表均完好,氧气、乙炔带没有漏气的地方,割枪吸射情况良好方可使用。

11、气割时,氧气瓶和乙炔瓶之间、瓶体与切割点之间的距离均需大于10米,气割必须由专业焊工操作,其它工种人员不得替代,以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回火等重大事故。

12、电焊工每次工作完后必须将氧气瓶和乙炔瓶关严,发现漏气应立即处理或更换;电焊机不用时应及时切断电源,不得长时间带电空运转。

13、割、焊工作完毕后,应有专人在工作地点检查一小时,发现异状,立即处理。

井下使用电焊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使用电焊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使用电焊安全技术措施
一、提高焊工安全素质
1、确保焊工具装有安全防护装置,如火花屏、护目镜、屏蔽帽、马甲、防护手套等;
2、正确使用焊用的接触器、插头,确保焊接线缆质量良好;
3、确保焊电源正常工作,必要时对电源进行定期维护;
4、悬挂风筒,确保无明火聚集;
5、关闭不必要的空调、通风设备;
6、定期检查现场的空气质量,了解煤气及其他有毒气体的浓度;
7、安装门、窗、通风排气口等设施,防止煤气积累;
8、安装有警报设备,以确保有害气体的及时报警;
9、安装紧急停止电源的按钮,以防止发生危险状况;
10、定期培训焊工,使他们能够采取正确的安全措施,不断提高自己
的安全素质。

1、采用专用焊电源,屏蔽电火花,降低发生火灾的几率;
2、采用可靠的机械焊接夹具,确保焊接件移动时的安全;
3、确保空气流动良好,电火花不容易发生堆积;
4、确保正确的焊接方法,以避免焊接过程中出现回火、燃烧等状况;
5、使用专业防火材料如液体药剂、湿布等,以防止火势蔓延;
6、在可能发生气体积聚的情况下使用喷洒灭火剂灭火;
7、在使用非常电火花机器时。

井下电焊安全措施

井下电焊安全措施

井下电焊安全措施1.熟悉井下环境:在进行井下电焊作业前,必须对井下环境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熟悉,包括气氛、温度、湿度、场地状况等。

只有在熟悉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更合理的安全方案。

2.安全培训和教育:所有从事井下电焊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安全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培训内容包括火灾防护知识、井下通风系统运行原理、气体检测仪的使用方法等。

3.气体检测:在进行井下电焊之前,必须进行气体检测,确保井下环境中氧气含量在安全范围内,同时排除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

气体检测应该由专业人员进行,并使用可靠的气体检测仪器。

4.配备个人防护装备:所有从事井下电焊的工作人员都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等。

这些装备能够有效减轻火焰和高温对人体的伤害,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

5.准备灭火器具:井下电焊作业过程中,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灭火器具,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进行灭火。

灭火器具应该摆放在易于取用的位置,并经常检查保证其正常的使用状态。

6.定期检查电焊设备:井下电焊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检查内容包括电焊机的接地是否良好、电缆是否破损、电焊枪是否正常等。

只有电焊设备正常、安全可靠,才能进行井下电焊作业。

7.严格执行禁止吸烟规定:井下电焊作业区域是易燃易爆的环境,必须严格执行禁止吸烟规定。

任何火源都可能引发火灾,因此在电焊作业期间,任何人员都不得吸烟,以免造成危险。

8.配备井下通风系统:井下电焊作业可能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因此必须配备井下通风系统,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通风系统应该能够快速排除有害气体,提供清新的空气给操作人员。

9.实施分站操作:井下电焊作业应该实施分站操作,即将电焊操作员与监控站点进行有效的分离,以减少操作人员对井下环境的直接接触。

在出现紧急情况时,监控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0.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对井下电焊作业环境和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是必要的。

井下电焊的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电焊的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电焊的安全技术措施井下电焊是一项危险且具有特殊要求的工作。

在井下电焊操作中,必须遵循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以及预防潜在的事故发生。

以下是一些井下电焊的安全技术措施:1.肇因分析:在进行井下电焊作业之前,必须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肇因分析,明确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和途径。

通过了解和评估潜在的危险因素,可以制定相关措施来减少事故的发生。

2.工作策划:在进行井下电焊作业之前,必须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应包括井下电焊所需的设备和材料清单、作业流程、人员配备等。

3.培训和技术要求:所有参与井下电焊作业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获得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他们应熟悉电焊设备的操作规程,并具备正确使用和维护设备的能力。

4.环境检查:在进行井下电焊作业之前,必须进行环境检查,确保工作现场的安全。

环境检查包括对井下的气体浓度、通风情况以及可燃物质的存在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消除潜在的风险。

5.个人防护措施:所有参与井下电焊作业的工作人员都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包括防火服、焊接面罩、手套、安全鞋等。

这些个人防护装备可以帮助保护工作人员免受火焰、热量和有害物质的伤害。

6.火灾控制:井下电焊作业可能会引发火灾,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火灾。

这包括提供足够的灭火器和灭火系统,以便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进行灭火。

7.预防事故的风险评估:在井下电焊作业进行过程中,必须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预防措施。

这需要定期检查焊接设备的工作状态,提前预防潜在故障的发生,并进行例行维护和保养。

8.紧急救援计划:在进行井下电焊作业之前,必须制定并实施紧急救援计划。

该计划应明确指定紧急撤离路线和逃生设备,并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以便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撤离和救援。

总结起来,井下电焊的安全技术措施包括进行肇因分析、详细工作策划、培训和技术要求、环境检查、个人防护措施、火灾控制、预防事故的风险评估和制定紧急救援计划。

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井下电焊作为一项具有一定风险的工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技术措施来保障工人的安全。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1.确定工作区域安全:在进行井下电焊之前,需要进行工作区域的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潜在的危险物质、爆炸品或者其他危险源存在。

同时需要检查地下水位,避免水位过高造成电焊设备的故障或工人的电击。

2.提供足够的通风系统:井下空气质量可能较差,含有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为了保护工人的健康,应该提供足够的通风系统,将有害气体排出,保证工作环境清洁。

3.安全装备的使用:工人应该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防护眼镜、面具和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保护工人免受火花、有害气体和高温等伤害。

4.使用适当的焊接设备:井下电焊需要使用耐高温的设备,如特殊材质的电焊机、电缆和电焊材料。

这些设备应经过专业人员检测,确保其能正常工作并不会引起火灾或电击等事故。

5.定期维护和检查电焊设备:井下电焊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问题。

维护包括清洁设备、更换电缆、电焊头等部件,以及定期检查电焊面罩、电焊手套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的状况。

6.充分培训和教育:所有从事井下电焊工作的人员都应接受相关培训和教育,了解井下电焊的工作原理、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处理等知识。

这样可以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识,避免事故的发生。

7.充分的沟通和配合:井下电焊通常需要多个工人的合作进行,因此需要充分的沟通和配合。

工人之间应相互注意,协调工作步骤,避免发生误伤或其他意外。

8.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井下电焊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包括事故的处理流程、紧急疏散和求助方式等。

同时,必须有专业的救援人员和设备,及时处理紧急情况,保障工人的安全。

总之,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十分重要,它们有助于避免事故的发生,保护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井下电焊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这些安全措施,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电焊安全技术措施一、施工准备1、检查电焊设备,必须完好可靠,接线符合完好标准。

不完好严禁使用。

2、检查作业点消防管是否有水,并在作业之前将作业地点10米内煤尘、浮煤进行冲洗清理。

消防管路无水,必须使用盛水设施将作业地点按规定喷酒,否则严禁电焊作业。

3、检查电焊作业地点前后两端各10米的井巷范围内,不能有液压油、机油、棉纱、风筒等易燃易爆物品,工作地点应至少备有2个干粉灭火器和足够数量灭火砂。

4、检查工作场所安全状况,顶板鳞皮、片帮必须处理彻底,必要时设临时支护,支护材料应是不燃性材料,在综采工作面作业时必须将护帮打出去。

5、电焊操作人员佩戴好专用手套、焊帽或专用防护眼镜,并进行检查,不完好及时进行更换,作业前衣领袖口必须全部扎紧。

、二、安全要求:1、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定消防安全知识,能熟练使用消防灭火器材。

2、参加电焊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且持证上岗。

3、施焊作业由施工负责人统一指挥,在现场将措施落实到位,监护人负责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4、施焊作业必须背风作业,风大时应设挡风设施,工作地点的下方用不燃性材料设施。

5、电焊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兼职瓦检员要在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兼职瓦检员每隔半小时测一次瓦斯浓度,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大于0.5%时不得作业。

6、电焊机的接线、拆线工作,必须由专职电工来操作,电焊机的外壳和焊件必须接地,电缆和焊把柄必须绝缘良好,焊接地线不得接在钢丝绳、管路、轨道等上且必须设专用电缆。

7、在设备上进行电焊作业时,必须切断设备电源,并悬挂有人作业、严禁送电牌。

对设备轴承、衬套、齿轮箱、铰接点和电机等进行电焊时要有防护措施。

对于施焊周围有胶管、电缆、电线等材料时,要用不燃性材料保护好。

8、在胶带机巷进行电焊作业时,必须停止胶带机运转并闭锁,带面必须用不燃性材料进行保护(皮带巷)。

9、在带压管路上进行焊接工作时,必须将管路压力进行卸压,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焊接工作(带压管路)。

井下电焊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电焊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井下电焊作业安全技术措施井下电焊作业是指在地下矿山、隧道等空间环境下进行的电焊作业。

由于井下环境的特殊性,井下电焊作业相比于地面电焊存在更多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因此,在井下电焊作业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工作的安全进行。

以下是井下电焊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一、井下电焊前的准备工作1.完善作业计划:在进行井下电焊作业之前,需要制定周密的作业计划,明确作业的目标、要求和步骤,并组织好相应的人员和设备。

2.检查焊接设备:确保焊接设备完好无损,安全可靠。

检查焊机、电焊手套、氧瓶等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防止设备故障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仔细选择焊接位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机位进行电焊施工,避免受到地质构造、瓦斯等因素的干扰。

二、井下电焊操作时的安全注意事项1.确保通风畅通:井下作业容易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需要做好通风工作,保持作业区域空气流通,防止气体积聚引起爆炸或中毒。

2.严格执行“三重防护”措施:即穿戴好防护服、防护眼镜和安全鞋,减少外界的伤害风险。

3.防止火花飞溅:对于易燃易爆物质周围的焊接作业,应采取防火措施,如使用阻燃布围挡、用防火帘和水带附近布置灭火器材等。

4.提高焊机安全性能:对焊机进行额定电流和过载保护装置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工作安全。

5.加强焊工培训:焊工必须熟悉井下电焊操作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要点,并参加相应的培训,增加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操作经验。

三、应急处置和应对措施1.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熟悉井下电焊作业的安全规范和应急处理措施,及时应对突发事故,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2.建立应急预案:在井下电焊作业前,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规定应急救援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并安排好应急装备和材料的存放位置。

总之,井下电焊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是确保作业人员身体安全和减少事故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完善的准备工作、严格的操作规范以及应急处置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井下电焊作业中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电焊安全措施
一、施工概述
***掘进工作面使用的ebz260掘进机截割头护板因设计缺陷,在使用中经常因受力过大而损坏,现对掘进机进行技术改造,需要在井下进行电焊作业,为确保施工安全,特制定本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二、作业环境及施工时间
1、作业地点位于***掘进工作面,该处为岩巷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小,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巷道采用锚网喷支护,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电焊作业环境的要求。

2、施工时间:12年08月23日(时分~时分)。

三、施工组织
施工人员6人,其中
现场负责人:
现场监护工:
电焊操作工:
洒水灭火工:
电工:
安检员:
四、施工前准备
(一)地面准备
1、检查电焊设备。

电焊设备使用前必须进行仔细检查:电焊机必须完
好,外观无变形,部件不缺失,螺栓紧固;电流调节装置灵活可靠、调节准确;电焊机电源缆线及焊把线其外皮必须完好无受伤、无破损,且绝缘电阻不小于10mω;电焊机把线及焊钳应保证连接可靠,并保证焊把绝缘部分对焊把芯线绝缘电阻不小于0.5mω;达不到要求不得使用。

2、电焊设备装车。

将电焊设备装入矿车,作好入井准备,电焊机不得与其它可燃材料、大型金属物件以及大块矸石等混装;把线要理顺盘卷放入矿车,严禁成团放置。

3、入井要求。

地面准备工作负责人携带审批好的电焊专项措施,在副井口检查人员登记电焊机数量及施工地点后,方将电焊设备装入矿车推到井口位置,准备下井。

4、地面电焊设备检查由现场负责人负责;设备运输工作由运输队完成。

(二)井下运输
1、设备二次检查。

将电焊设备下放到井底车场,应派专人再次检查电焊设备的装车情况,以防矿车内误放入其它物品。

2、运输路线:地面→副井口→井底车场→***掘进工作面。

3、设备运输。

电焊设备的井下运输由运输队负责,采用人力推车运输,按照井口登记的施工地点,将电焊设备运到指定地点。

4、设备卸车。

电焊设备运输到指定地点,设备要小心从矿车中取出,设备要轻抬轻放,严禁受到碰撞,并防止淋水。

5、井下运输工作由运输队负责。

(三)施工人员入井前准备
1、施工人员要求。

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证上岗,穿戴好防护用品。

2、施工人员必须携带便携式瓦检仪。

3、施工人员入井前准备检查工作由现场负责人负责。

(四)井下施工准备
1、支护情况检查。

作业准备前由现场负责人对施工地点进行敲帮问顶检查,浆皮开裂处及时用长柄工具捣掉,防止脱落伤人。

2、清理施工现场。

将工作地点及附近前后两端各10米范围内的易燃物品清理干净;将作业现场杂物清理干净,以防人工搬运材料时被绊倒,同时要小心地滑。

3、电焊机放置。

电焊机平稳放置在作业地点5m以外支护完好无淋水的地方,并可靠固定,防止滑动。

4、备好水源及消防器材。

工作地点应配备不少于0.2m3的消防沙和合格的4kg干粉灭火器2台,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灭火器使用方法;施工地点配有3吋供水管路,水压不小于2mpa,水量充足,并通过ф19mm 高压软管引到作业地点,设专人负责喷水。

5、保护用品检查。

检查施工人员证件是否合格齐全,施工人员要佩戴保护用品,穿好工作服、扎紧袖口,佩戴好防护眼镜,以防刺伤眼睛和伤害皮肤。

6、井下施工准备工作由现场负责人负责检查落实;当班安检员负责施工安全设施检查。

(五)电焊作业前准备
1、人员到位。

现场负责人检查电焊操作工、现场监护工、洒水灭火工、瓦斯检查工、安检员到位情况。

2、设定安全监护。

指定专人负责整个施工现场安全监护。

3、施工前设备检查。

使用电焊前,再次对电焊设备进行详细的安全检查,确保完好。

4、现场洒水。

由专职洒水工向施工点洒水,确保施工点10m范围内润湿。

5、检查瓦斯。

瓦斯检查工对电焊工作地点及附近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和通风状况进行检查,瓦斯不得超过0.5%,只有在检查证明作业地点及附近20m范围内巷道顶部和支护背板后无瓦斯积存时,方能进行电焊作业。

6、在施工点上风侧3m范围内,距顶板500mm处悬挂一台便携式甲烷检测仪,以便随时监测风流中瓦斯浓度。

7、电焊机接线。

经检查瓦斯无误后,由专职电工将电焊机电源线接在能单独停、送电的开关负荷侧;电焊机接线时必须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放电制度。

8、请示。

经施工负责人、安检员、瓦斯检查工共同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现场准备工作完毕,并请示调度室是否可以开始施工,经调度室许可后方能施工。

9、施工前电焊设备检查、电源连接工作由孟小民负责;施工现场准备
工作由秦发成负责;瓦斯检查工王东平负责施工前有害气体检查;施工负责人、安检员、瓦斯检查工负责检查确认。

五、电焊操作技术要求
1、电焊机必须可靠固定,平稳放置在支护完好无淋水的地点。

电源线及焊把线必须理顺吊挂,不得遭受挤压或踩踏。

2、电焊作业时,不准乱点乱碰,要远离其它设备,避免在工作中被焊渣或火焰损伤。

邻近的可能被加热的机械部分经常洒水降温,以防损坏。

3、电焊作业时,必须派专人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护。

4、施工中瓦斯检查工应每隔30分钟全面检查一次工作地点风流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当瓦斯浓度达到0.5%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用水迅速将熔渣冷却。

5、施工现场悬挂的便携式甲烷检测仪设专人观察,实时监测风流中瓦斯浓度。

6、电焊作业时,现场监护工对电焊操作实时监护,严格按规程操作;现场负责人经常对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7、操作人员离开作业现场或暂停作业时,电焊机控制开关必须停电闭锁,并挂停电标志牌,并设专人看管设备;停止作业必须拆除电焊机电源。

8、施工安全监护人员为荣国卫;安检员王学明负责安全设施检查,瓦斯检查工负责有害气体检查。

六、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人员在搬运电焊机过程中,要指定负责人,统一指挥,行走时注意防滑,步调一致,确保安全。

2、施工前,要认真检查构件部位是否存在应力,如存在,必须现场采取技术措施将应力释放,以防施工时伤人或损害其它构件。

3、电焊作业时,焊接点的下方必须使用铁桶或使用面积不小于0.3m2铁板用于承接熔落物,焊接部位以及焊渣必须及时洒水降温,以防高温物体灼伤人员。

4、作业时,严禁作业人员将头、手、脚放在两个金属构件之间,严防发生挤伤人员事故。

5、在施工点上方悬挂的便携式甲烷检测仪必须与现场光学瓦检仪校对,确保读数准确。

6、作业时,施工人员要佩戴保护用品,穿好工作服、扎紧袖口,佩戴好防护眼镜,以防刺伤眼睛和伤害皮肤。

7、安排专人对施工附近范围内进行敲帮问顶,严禁人员在巷帮和顶板有脱落危险的地方逗留及作业。

8、电焊作业中若遇到停风、风流出现异常或瓦检仪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停掉电源,待查明原因并恢复正常后方可重新开始工作。

9、现场使用的措施必须由施工人员、安检员和瓦斯检查工共同签字。

10、施工环节要有确认、签字,每项工作必须由负责者签字认可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严禁代替签字。

11、施工中,如施工负责人临时不在现场,则施工负责人必须指定专人行使其职责。

14、施工结束后,由施工负责人落实将现场签字后的措施于8小时内送至机电科和安检科备案。

七、施工收尾措施
(一)施工后现场管理
1、作业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工后,由专职电工切断电焊机控制开关电源,然后从开关负荷侧拆除电焊机电源线,操作时严格执行停电、验电、放电制度。

电焊机拆除后收好焊枪、把线、焊条,清点电焊器具。

2、电焊设备及施工器具要安排专人认真核实,严禁将施工器具等遗留到施工地点及附近,核实完毕,将电焊设备及施工器具装车,做好升井准备。

3、施工结束,必须将现场打扫干净,做好文明施工;施工现场再次用水喷洒,经检查无异常情况,由施工负责人向调度室汇报作业完毕,经调度室许可后方能离开现场。

4、指派专人监视1小时,及时将未熄火源熄灭,冷却高温物体,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处理。

5、施工后现场管理工作由秦发成负责;并指派赵创监视施工后的现场情况。

(二)施工后,电焊设备及施工器具管理
1、作业完成后,电焊设备必须当班装车升井,不得在井下存放。

2、装车后的电焊机经检查确认后及时升井。

3、设备回收由荣国卫负责;地面设备上交工作由谢军杰负责。

八、施工组织措施及安全责任划分
1、现场负责人:人员组织、安全、质量及措施的监督、管理、确认。

2、电焊操作人员:施工机具、施工材料的安全检查,按照施工措施和本工种操作规程要求进行安全作业,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3、安全监护人员:安全设施和施工环境检查以及施工安全、质量、措施执行及落实,并对每道施工工序进行确认。

4、现场洒水灭火人:准备施工现场消防设施,施工时对施工点洒水、降温。

5、现场电工:负责电焊机维护及按照制度进行电焊机的停、送电操作。

6、瓦斯检查工:施工现场的有害气体检查。

7、安检员: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检查、安全操作检查、消防设施检查及措施执行情况监督、确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