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课题三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描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过程及结果。
3.针对课堂讨论的问题,让学生撰写小论文,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应用及危害。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通过学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共同进步。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化学实验和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认识可能局限于知道它们是气体,但对它们的性质、用途及危害认识不足。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但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学中应注重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用途。
-掌握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了解其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了解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有毒的气体,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掌握其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的原理。
2.难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

课题三(1)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2)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了解由浅入深的科学认识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指导生活,并学会从生活现象中认识和学习化学。
2)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三、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手段本节知识的教学难度不大,多数内容都为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
因此,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生学习物质性质、形成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
此外,本节课实验较多,尤其要注意借助于板书和教学课件组织引导学生对学习重点进行归纳总结!成功的教学在于解决了问题,又引发学生思考更多更深入的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除了作业之外,教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思考题“是不是无毒就一定无害?”以此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建立科学观念。
四、药品与仪器:药品:阶梯蜡烛、澄清石灰水、一矿泉水瓶(内充满二氧化碳)、紫色石蕊试液、蒸馏水、汽水、浸过石蕊试液的干燥小花四朵、四集气瓶二氧化碳气体、一烧杯二氧化碳气体、稀醋酸、小木条仪器:酒精灯、烧杯(250mL)、镊子、试管、喷壶、火柴、试管、试管架、玻璃片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1、引入:谜语:左边月儿弯,右边月儿圆,弯月能取暖,圆月能助燃。
打一物质的名称。
生:二氧化碳讲解:二氧化碳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呼出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也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也是中考的重点考点。
2019-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6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一二氧化碳的性质一、实验探究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A、步骤:向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如图)。
B、现象:蜡烛由下到上依次熄灭。
C、分析:接触二氧化碳的蜡烛会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低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先沉到烧杯底部。
2、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A、步骤:向一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内加入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B、现象:塑料瓶变瘪。
C、分析:瓶子扁了,说明瓶内压强降低,证明部分二氧化碳溶解到水里去了。
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密度为1.997 g/L),能溶于水(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增大压强会溶解的更多)。
干冰及其用途二氧化碳有三态变化,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干冰能直接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这个过程能吸收大量的热,故可作制冷剂,也可用于人工降雨等。
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探究实验:(说明:本实验中用到的小纸花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再干燥的纸花)操作喷稀醋酸喷水直接放入CO2中喷水后放入CO2中,取出再烘干现象小花变红小花不变色小花不变色小花变红;烘干后变紫分析稀醋酸能使小花变红水不能使石蕊变红干燥的CO2不能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和水作用生成了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结论a.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b.碳酸不稳定,易分解:H2CO3===H2O+CO2↑2、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了。
这是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的缘故。
化学实验中常用这个现象来检验二氧化碳。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 ↓+H2O理解辨析1、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澄清石灰水。
一般不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因为氮气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MicrosoftOfficeWord97-2003文档(4)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秦州区藉口中学杨昕莉一、教材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这一课题属于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课题三,是教材第一次较全面介绍的化合物。
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盐这一由简到繁的顺序,CO2作为氧化物,是其中联系的纽带,学习CO2的性质可为第八章学习酸碱盐打下一定的基础。
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和初中生物课中对CO2的知识已有接触。
《二氧化碳的性质》处在化学科和生物科的一个知识结合点上。
教材分别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作了系统的介绍,本节教材实验多、联系实际多,又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如一分为二,量变引起质变等观点),对于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素质有重要的作用。
而且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这一知识点上,设计了探究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学生分析本节教材中的许多内容学生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
如学生已学过植物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知道CO2不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CO2跟石灰水的反应,则已多次见到。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社会、生态环境中的种种现象,使他们体会到生活处处有化学的乐趣,提高他们观察、分析和解释社会和实际生活中化学现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利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三、设计思想1.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对人类生活、生产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认识二氧化碳气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
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扬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2.过程和方法:学会使用实验方法获取信息,并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总结。
2024年化学初三上册教案

2024年化学初三上册教案化学初三上册教案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课程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推导出二氧化碳的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学习本节课,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同时,它又是中考中常设计的内容,因此,在初中化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表达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论。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分析实验的基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拉进化学与生活的距离。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石灰水的化学反应原理二、说学情本课时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了一些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不会很难。
又由于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对实验的动手和分析能力弱,还没具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力,所以我采用组成小组进行实验探究来形成教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说教法(一)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意识。
(2)实验探究法:本节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分析实验现象,探究二氧化碳性质。
(3)问题讨论法:在教学中恰当的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猜想和假设,通过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四、说学法为了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学习:1、指导学生利用生活素材和实验探究,提炼总结二氧化碳的性质2、指导学生利用分析、对比的思维方式,使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发生联系。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能溶于水 CO2+H2O=H2CO3
实验现象 塑料瓶变瘪了
将石蕊试纸润湿后放入试管C中观察 活动元一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密度
干冰易升华 吸热 分组实验:合理利用课本查阅资料
能与水反应。 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用途
灭火 制碳酸饮料 光合作用 舞台效果 保鲜剂、制冷剂 人工降雨
活学活用
实验现象 塑料瓶变瘪了 实验结论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资料卡
温馨提示
石蕊 是一种天然色素,溶于水后可形 成紫色的溶液。遇酸变成红色。
活动元二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
提供的药品和试剂:
通常情况下,无色无味气体 南充市三原实验学校 陈玉梅 实验现象 塑料瓶变瘪了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南充市三原实验学校 陈玉梅 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CO2的性质, 将石蕊试纸直接放入试管B中观察 操作实验,书面记录,交流汇报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
H2CO3=H2O+CO2↑
活动元三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石灰水反应
实验室如何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
CO2 + Ca(OH)2 = CaCO3 ↓+ H2O
实验室长期放置的澄清石灰水瓶内壁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 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
活动元四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石蕊试纸 是将纸张浸入含石蕊试纸的溶 液中,取出烘干制成,石蕊试 纸在酸性溶液呈红色。
一支空试管A 一支装有干燥二氧化碳的试管B 一支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C
装有水的喷壶
镊子
石蕊试纸
活动元二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与水反应 分组实验:合理利用课本查阅资料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说课稿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促进相互学习和成长。
3.教师反馈:我会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五)作业布置
3.学生实验操作:在讲解完实验步骤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巩固实验操作技能。
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学会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收集检验方法,教学难点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
对于教学重点,学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学会如何收集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这需要学生能够准确执行实验操作,并能够正确理解实验结果。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如气体的性质、实验室安全操作等。他们应该能够理解和运用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如使用试管、胶塞等。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操作流程不够熟悉,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对于二氧化碳的性质和检验方法,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障碍,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2022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3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二氧化碳的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实验操作】如右图(1),将CO2气体慢慢倒入杯中。
【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流下,先聚集在底部,然后逐渐上升,把杯内的空气自下而上排出。
【实验结论】①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②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实验操作】如右上图(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现象】瓶体变瘪。
【实验分析】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使瓶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因而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把瓶子压瘪了。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3、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⑴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CO2固体叫“干冰”);⑵密度比空气大;⑶能溶于水;4、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
(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
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①第一朵小花变红;②第二朵小花不变色;③第三朵小花不变色;④第四朵小花变红;⑤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
【实验分析】①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和H2CO3=H2O+CO2↑【注意事项】①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CO2的物理性质
2、掌握CO2的化学性质
3、了解CO2 的用途及CO2 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自学指导:请同学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探究:
1、梯形蜡烛实验
1)现象:
2)分析:蜡烛熄灭说明CO2 具有的性质
蜡烛从下向上依次熄灭说明CO2 的
3)结论:CO2 具、的性质。
2、CO2 的溶解性实验
1)现象:
2)分析:塑料瓶变凹了说明瓶内降低,进而说明瓶内气体,从而说明CO2 的性质
3)结论:CO2。
3、将CO2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1)现象:
2)反应方程式:
3)应用:。
4、CO2与水的反应
结论:
反应方程式:、
讨论:上述实验中,有一步是多余的,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归纳总结:一、CO
2
的物理性质二、CO2的化学性质
1、1、
2、2、
3、3、
4、4、
三、CO2的用途:5、
1、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CO2可用于做、。
2、CO2可用于灭火,利用了它的的性质。
3、CO2可用于做气体肥料,利用了它能参与绿色植物的。
4、CO2还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制作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