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能没有爱

合集下载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

教育从爱开始摘抄及感悟
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

以下是一些关于
教育从爱开始的摘抄,以及我的个人感悟。

摘抄
1.“爱是教育的第一要素,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2.“教育不能离开爱,只有用爱来包裹每一个学生,才能引导他们茁壮
成长。


3.“爱是教育的基石,只有用爱心去面对学生,才能收获真正的教育成
果。


4.“教育中的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爱的滋养,只有让爱贯穿教育的每个
细节,才能让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绚烂。


感悟
爱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它具有无限的力量,能够温暖人心,改变人的命运。


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中,爱更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者需要以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

没有爱的教育是空洞的,只有在爱的滋养下,教育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爱能
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促使他们积极进取,勇往直前。

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和榜样,用爱心引领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育从爱开始,更是在传递着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包含着对人的尊重、关怀和
理解,让每一个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只有让爱贯穿教育的始终,才能让教育事业持续向前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收获知识、友情和成长。

结语
教育从爱开始,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态度和行动。

只有让爱成为教育
的核心,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茁壮成长,迎接未来的挑战。

让我们携手共建一个充满爱的教育环境,让爱成为教育事业永不衰退的动力源泉。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开封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开封 475000我国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了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全国劳动模范林学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

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的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所以说,教师的灵魂在师德,师德的灵魂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一、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热爱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

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有力保障。

尊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就职专学生来说,他们大多15-19岁之间,世界观已初步形成,自我意识接近成熟,独立性和自觉性已达到较高水平。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的增强,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

进入职专后,学生生活已不同于初中时期,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展,使他们显得更“成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更强。

这个时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只有深入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激发出爱生之情,爱才之心。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感受到教师是在时时处处关心爱护自己,她就会乐于亲近教师并质疑问难,坦露自己的真实思想,接受教师的教育。

反之,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就不可能亲近教师,不可能在教师面前敞开自己的思想,甚至对教师敬而远之。

所以,教师应树立教学新概念,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注意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空间。

尊重学生其次表现在对学生要宽容。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爱是教育的起点

爱是教育的起点

爱是教育的起点【关键词】爱教育起点哲人说:“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古人语:“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对学生要无条件、全方位地关爱,才能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才是成功教育的起点。

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总根于爱,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的新人。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只有爱学生,才能滋养学生高尚与进取之心,才能创设愉快的学习环境,才能获得教育的真正成功。

教师要善于从细枝末叶的生活小事中施爱于学生,要善于用爱的行为去触发学生的“心灵感应”,让爱的种子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生根、长叶、开花、结果。

一天下午,我来到教室上课,上了一会儿,见志强同学不知不觉间趴在桌子睡觉了,我想他不留心上课,知识就会从他身边溜走了,我为了他,想批评他,批评的话涌到嘴边。

可理智告诉我;他可能有原因的呢?我换了另一种方式,我走到他身边用手轻轻摸摸他的额头,他醒了,我用亲切的语气问他,你是否生病了,他摇了摇头,马上挺直腰眼睛盯着黑板。

而且整节课都很专心听课。

下课的时候他走到我身边说:“老师,对不起,我刚才累了。

”教师的爱是一种高于友爱,异于母爱的特殊的爱。

教师应以人为本,以一颗金子般的爱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才能健康地成长。

孩子是会犯错误的,有时是不自觉的,我也并不想责备他们,“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知错就改,懂得改正就可以了。

作为一名教师,就得有耐心,有爱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候还要蹲下来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我想只有这样促使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孩子们才会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清晨,我照例来到教室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

炎东同学又没有交作业(这已是连续五次没完成了)。

想到他三天前说:“忘了。

”;前天说:“没听到有作业。

”;昨天说;“做了,但忘带了。

”想到我一次比一次厉害的批评不管用,想到让他请家长又请不来,想到他的谎言,想到他的将来,我又急又气,严厉的话语又涌到嘴边。

师德之魂——爱与责任

师德之魂——爱与责任

师德之魂——爱与责任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夏丐尊曾说,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只有用爱架起沟通老师与学生的桥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惟爱与责任同在才能称之为师。

在工作中,我体会到只有用爱架起老师与学生的桥梁,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

慈爱教育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种无私的奉献,是新时期对新教师的要求。

新的教学理念向我昭示要搞好教育,就必须打开学生的心门,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不行。

不断的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浅薄与无知,只有不断得自我鞭策,怀着一颗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爱心,才能成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

教师的爱是一缕阳光,我要让她照进学生的心田,让灿烂在她们纯洁的心灵开花。

爱是一抹微风,我要让她轻拂学生的心田,让笑容在她们清纯的脸颊绽放。

爱是一泓清泉,我要让她滋润学生的心田,让生命在师爱的温馨中成长。

平凡的工作孕育的是不平凡的人生,当你将师爱奉献给你的学生时,你也会得到回报。

“桃李满天下”是每个老师最感欣慰的一件事,当你的学生一个个成为祖国栋梁之材,捧着鲜花来看望他的恩师时,你将会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师爱的表现很平凡,也许仅仅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目光,可却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

学习上,教师的悉心指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生活中,老师的谆谆教诲告诉了学生为人处世的准则。

科技兴国、科技强国、科技富国是我们党在近期以来的发展战略。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国际间高科技、高水平的多样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多种人才的竞争。

传统型的、简单的手工、高体力支出低收获的劳动方式已经落后,祖国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

教师是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衰的关键。

要办好教育,就必须造就一支事业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师德优、业务精、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谈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谈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谈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一句至理名言,凝聚了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的教育只能是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而有了爱,教育才能成为心灵的陶冶,成为人生的启迪。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含义,坚守爱的教育理念,让爱成为教育的源泉,激励每一个学生成长成才。

教育需要爱的滋养。

在人的一生中,教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而教育离不开人的关怀和爱护,只有教育者对学生满怀爱意,用心去照顾和关心他们,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再优秀的教育资源,再完备的教育设施,如果没有教育者用爱心去感染学生,去激励学生,那都是枉然的。

正如百川归海而不复還,教育是爱心交汇的地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存在。

爱是教育的动力。

在教育家郎贻波看来,爱是一种动力,情感的教育,是学生走向和谐社会的一杆激励力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爱是教育的真谛,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是驱动学生积极进取的原动力。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以爱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只有用爱心去引导学生,用爱心去教育学生,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促进他们知识和德育双丰收。

爱是教育的支撑。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经常说:“有温度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这种温度,实际上就是爱。

因为有了爱,教育才能成为学生情感丰富的乐园,成为学生理性和情感的交融之地,成为学生思想和心灵的栖息之所。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爱是教育的支撑,是教育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只有教育者倾注爱心,用心与学生沟通,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要有爱的滋养。

它需要教师充分发挥爱的作用,拿出真情,用爱心去培育学生,学生在爱的滋养下发展壮大。

正如名人毛泽东所说:“为了人民利益,我们愿意付出任何代价,甚至是生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只有教育充满爱心,才能够培养出更为优秀的学生,从而造就更加繁荣的民族。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动力和支撑。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和粘合剂。

素质教育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全面地爱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胸怀一颗爱心,用心灵去耕耘心灵,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应有的爱。

关于教育需要爱这个观点,均已达成共识,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深思下一个问题--怎能去爱?近年来,随着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优裕,对独生子女宠爱、偏爱、溺爱的风气也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在生活上,有的家长对子女总是采用"抱养"的方式,代子女洗衣、叠被、穿鞋;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一味采用注入式教学法,代学生"拾柴"、"烧火"、"做饭"、甚至于出现了代学生"品味"的怪做法。

教育者将无微不至的关怀,方方面面的照顾,多种形式的包办代替视为无私的爱。

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势必扼杀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浇灭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失去了自理能力,失掉了自立意识,丧失了自强精神。

这些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人格道德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健康的心理素质,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皇帝"。

法国教育学家卢俊在他《爱弥儿》一文中写道:"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种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以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扎下了深根,以至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名言。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

顾明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品质。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特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只有真正关心和呵护学生,才能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才能让教育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顾明远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这是因为学习需要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当学生对某个课程或主题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和理解。

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个课程或主题缺乏兴趣,即使再好的教学方法,再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会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爱和兴趣是教育和学习的双重关键因素。

只有通过爱来启迪和培育学生的灵魂,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只有通过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发、自愿和自主的行为。

教育应该成为一种有爱心的引导和激发,而学习应该成为一种充满兴趣和乐趣的探索和成长。

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爱和兴趣等同于宠溺和浮躁。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严谨的学习环境和严格的学习要求。

教育者需要在培养学生爱和兴趣的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

只有这样,爱和兴趣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和学习的动力,推动学生不断进步和成长。

顾明远的这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非常有道理。

它警示我们,在教育和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和兴趣,让他们在温暖和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和兴趣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教育不能没有爱-----我眼中的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不能没有爱-----我眼中的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不能没有爱 -----我眼中的苏霍姆林斯基怀着一颗倍受鼓舞的心情拜读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我始终无法停止自己的思绪,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撼,而他本人更是让我深受感动与钦佩。

我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造就了这么一位教育领域的伟人。

在我眼里,他是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搬运夫,灵魂的净化者,行为的雕塑家。

而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达到了他的最高境界:爱学生爱得有感染力,有影响力。

正是这么一位充满智慧的大师,用他如椽大笔写下了令人赞叹的教育篇章,在锐意创新的奋进中展现出了令人称叹不已的大家风范。

从他身上,我不得不重新审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同样,苏霍姆林斯基则把教师热爱学生当作“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儿童”。

由此可见,教育不能没有爱。

爱,是教育的起点,是教育的归宿,是手段与方法,是技巧与策略。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尊重和了解自己的学生。

因为只有热爱他,才能关心他;尊重他,才能要求他;了解他,才能教育他。

教师是学生人格大厦的构筑者,教师的作用就是用真爱促进学生的转变。

在具体的实践中,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诠释了“师爱”的真谛。

一、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过我们一个极其简单而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

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

他是这么说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

在他看来,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他用他一颗博爱而又细腻的心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呵护学生健康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不能没有爱
实验小学西校于春红
这学期我们班转来了一名新学生,这名学生可不是好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她进入班级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和所有的任课老师打过架,和周围的同学更是天天闹矛盾,不是张三告她的状就是李四告她的状。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她是一个“刺头学生”:性格孤僻,脾气暴躁,纪律散漫,对人傲慢无礼,没有好朋友。

一天到晚,不是与同学唇枪舌剑,便是与老师冷目对抗。

她的到来,搅得我们班整天不得安宁。

那一次,我也领略了这位“刺头”的厉害。

上课预备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走进了教室,刚进教室,组长就向我反映;“老师,刘英姿没背过古诗,我让她出来她不出来。

”我走到她跟前,问道:“你是没背过古诗吗?”她头也不抬,不耐烦地说:“是。

”“两天的时间两首古诗还没背过?”我问道。

没成想,她扯高了嗓门,冲着我怒吼道:“我不愿意背就不背,你管我干什么!”我一听就来气了,教书这么多年,还没有碰到过这样和老师说话的学生呢,我生气地说:“刘英姿,你怎么和老师说话?”这时班里的学生说:“老师,她和好几个老师顶过嘴,还动手打老师呢!”我一气之下把她拽到了办公室,经过谈话,才知道这孩子父母离异,跟父亲生活,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现在跟后妈在一起生活,由于父母的离异,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她把周围的人都当成了敌人,和他们对着干,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才能让自己不受伤害,她就像一匹受伤的野马在怒吼、在咆哮。

我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缺失爱
的孩子,她最需要的是老师、父母、同学的关爱。

我对孩子的态度由生气变为同情,我没再批评她,而是把她紧紧地搂在了怀里……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爱心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从那以后,我发现刘英姿变了,她看我的眼神再也没有了敌意,而且课下还主动找我谈心,课堂上,我抓住其闪光点,给予表扬鼓励,她的学习成绩由中下游逐渐进步到前几名;她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与周围的同学相处得很融洽。

看到孩子的进步,我的内心感到无比的幸福。

我知道正是教师的关爱融化了我与学生的隔阂,拉近了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在我的赏识教育下,学生才看到了希望,一步步走出心理困惑。

我国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从刘英姿的转化中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相信:只要教师用爱心去浇灌每位学生的心灵,祖国的“花朵”定会开得更加灿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