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1.1《原子结构模型》教案(1)(鲁科版选修3)1
2019_2020年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教案鲁科版选修3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目标与素养: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的基本观点及如何用其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微观探析)2.能应用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知道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
(变化观念)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2.光谱和氢原子光谱(1)光谱 ①概念: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的谱线。
②形成原因: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2)氢原子光谱:属于线状光谱。
氢原子外围只有1个电子,故氢原子光谱只有一条谱线,对吗?[提示] 不对。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基本观点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
②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原子轨道与量子数根据量子力学理论,人们将描述单电子运动状态的波函数称为原子轨道。
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用原子轨道来描述,其中每个原子轨道由3个只能取整数的量子数n、l、m共同描述。
(1)主量子数n: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5,6,…,对应的符号为K,L,M,N,O,P 等。
一般而言,n越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远,能量越高,因此,也将n值所表示的电子运动状态称为电子层。
引入主量子数n解决了什么问题?[提示] 引入主量子数n解决了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的问题。
(2)角量子数l:对于确定的n值,l共有n个值:0,1,2,3,…,(n-1),对应的符号分别为s,p,d,f等。
若两个电子所取的n,l值均相同,就表明这两个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
我们用能级来表达具有相同n,l的电子运动状态,在一个电子层中,l有多少个取值,就表示该电子层有多少个不同的能级。
可见,同一电子层内的电子根据能量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能级,第n电子层内有n个能级,如在K层中只有1个s能级;在L层中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在M层中有1个s能级、1个p能级和1个d能级;等等。
1.1.1《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选修3)..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学案导学过程】(图1)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测试目标】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测试重难点】重点:玻子原子模型难点: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分层练习】【基础练习】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只有③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①②③2.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同其他科学事实一样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中,正确的是()A.汤姆逊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B.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3.光谱技术是人们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尤其是微观粒子的结构的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
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是线状的而不是连续的,其根本原因在于()A.原子中电子能量的高低不同B.外界条件的影响C.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D.原子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4.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光谱仪得到氢原子光谱,实验证明该光谱为线状光谱,该光谱的发现在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它产生了()A.卢瑟福核式原子模型B.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C.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D.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5.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中的放射现象和电子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并产生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下列四种关于该模型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高速运动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主要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等于中子的个数【能力提升】6.为揭示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提出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理论。
化学:1.1《原子结构模型(第一课时)》课件(鲁科版选修3)

卢瑟福原子模型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电子云模型)
连续光谱(continuous spectrum):
若由光谱仪获得的光谱是由各种波长的光 所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 则所得光谱为连续光谱。如阳光等。
氢原子光谱
线状光谱--具有特定波 长、彼此分离的谱线所 组成的光谱。
第一节 原子结构模 型
夏津一中 李兆阳
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1、公元前400多年前,希腊哲 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 :把
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叫原子。
2、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 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 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3、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 提出原子结构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
1. 连续光谱(continuous spectrum) 无数波长连续的光形成 2. 线状光谱(原子光谱)(line spectrum) 一些具有特定波长的光形成 3. 氢原子光谱
连续?线状
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 经典电磁学
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 会自动释放出连续的能量
辐射能量;
(2)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能 量,而且能量是量子化的,轨道能量依n 值(1、2、3、· · · · · )的增大而升高,n称 为量子数。对氢原子而言,电子处在n=1 的轨道是能量最低,称为基态,能量高于 基态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3)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i) 跃迁到另一个轨道(能量为Ej)时,才会 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 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 光谱。
实验结果
高中化学 第1章 原子结构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1)

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及如何用其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特点。
2.能应用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进行描述。
(重点) 3.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难点)1.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2.光谱和氢原子光谱 (1)光谱①概念: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的谱线。
②形成原因: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2)氢原子光谱:属于线状光谱。
氢原子外围只有1个电子,故氢原子光谱只有一条谱线,对吗? 【提示】 不对。
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基本观点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
②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1)道尔顿原子学说涉及到原子内部结构。
(×) (2)氢原子光谱属于线状光谱。
(√)(3)基态氢原子转变成激发态氢原子时释放能量。
(×) (4)焰色反应与电子跃迁有关,属于化学变化。
(×)[核心·突破]1.光谱 (1)基态原子吸收能量释放能量激发态原子。
(2)同一原子不同状态的能量激发态大于基态;不同原子的能量不一定存在激发态大于基态。
(3)基态原子和激发态原子相互转化时吸收或释放能量,形成光谱。
(4)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如焰色反应产生的原因是原子中的电子在能量不同轨道上跃迁。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基本观点:①电子在确定的轨道上运动 ②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 ③电子跃迁产生能量变化(2)意义:①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②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不足:无法解释复杂光谱问题[题组·冲关]1.下列有关化学史知识错误的是( ) A .原子分子学说的建立是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B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编制了元素周期表C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气体反应体积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的概念D.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首先发现了电子【解析】英国科学家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1《原子结构模型》第3课时 省一等奖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第3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2)【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能用n、l、m、ms 这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2.知道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和磁量子数m对应着n电子层中l能级中的原子轨道3.了解原子轨道的图象是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一种形象化表示4.会辨认不同的原子轨道示意图【教学重点】1.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n、ι、m、m 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3.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及形状4.书写能级符号及原子轨道符号【教学难点】1.n、ι、m、m 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旧课3分钟教师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①为什么在通常条件下,钠原子中的处于n=4能层的电子跃迁到n=3能层的状态时,在高分辨光谱仪上看到的不是一条谱线,而是多条谱线?1.回答问题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问题,导入新课教学。
导入新课②在高分辨光谱仪中,氢原子的电子从n=2跃迁到n=1层时,得到两条靠得很近的谱线?二、展开新课15分钟3.磁量子数m【板书】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2)教师讲解:磁量子数既原子轨道个数。
原子轨道是指一个电子空间运动状态。
根据光谱现象,科学家发现同一能级电子空间运动状态不尽相同,一个能级包含着一个或若干个原子轨道。
【板书】3.磁量子数m①角量子数ι和磁量子数m的关系角量子数ι和磁量子数m的关系既能级与原子轨道个数的关系。
对于一个确定的ι值,m值可取0、±1、±2、±3……±ι,共(2ι+1)个数值。
当ι=2时,m有0、±1、±2五个取值;既d能级有五个原子轨道。
②原子轨道的表示方法s能级只有一个原子轨道,可表示为s。
p能级有3个原子轨道,可表示为px、py、pz。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1《原子结构模型》第2课时 省一等奖教案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2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2.知道玻尔理论的要点3.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教学重点】1.知道玻尔理论的要点2.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教学难点】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活动时间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分钟介绍一些光谱现象,评价“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贡献和存在的不足。
教师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整理“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贡献:(1)说明了激发态原子为什么会发射光线(2)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现象(3)提出了主量子数n的概念及处于不同轨道上的电子能量量子化的理论,为量子力学的原子结构模型打下了基础。
介绍一些光谱现象和其他现象:(1)玻尔理论电子延着固评价“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贡献,通过一些光谱现象和其他现象,知道“玻尔原子结构模型”存在的不足。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问题,使学生明白“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贡献和不足,并顺其自然的导入新课题。
定的轨道绕核运动的观点,不符和电子运动的特性。
(2)玻尔理论不能解释多原子光谱,也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
教师讲解:20世纪20年代中期建立的量子理论,引入了四个量子数,解释了原子光谱的实验现象,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板书】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1)二、展开新课5分钟1.主量子数n 教师讲解:主量子数n既能层或电子层。
在多电子原子中根据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和能量的高低,分为若干电子层(或能层)。
一般来说,主量子数n越大,处于该层的电子离原子核越远、能量越高。
【板书】1.主量子数n能量关系一般为:E K<E L<E M<E N<E O<E P<E Q了解主量子数n的大小与离核远近和能量高低的关系。
1.巩固新学知识。
2.培养合作意识3.解决新课开始提出的问题。
1 5分钟2.角量子数ι▲教师讲解:角量子数ι既能级或电子亚层。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1.1《原子结构模型》第二课时教案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第2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2.知道玻尔理论的要点
3.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
【教学重点】
1.知道玻尔理论的要点
2.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
【教学难点】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层或电子层。
③能级的记录方法
ι
学生的整理加以完善
(A)1p(B)2d(C)3f(D)5d
(A)1s(B)2s(C)2p(D)3d(E)3p(F)4d(G)4f
【板书设计】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1.主量子数n
能量关系一般为:E K<E L<E M<E N<E O<E P<E Q
2.角量子数ι
①主量子数n与角量子数ι的关系
对于确定的n值,ι共有n个值,分别为:0、1、2、3……(n-1) ②角量子数ι的光谱学符号
③能级的记录方法
举例:若主量子数n=2,角量子数ι有0和1两个取值。
既第二能层有两个能级, 记做2s、2p。
④能级顺序:Ens<Enp<End<Enf。
【新新学案系列】高中化学《1.1原子结构模型》学案 鲁科版选修3【精品教案】

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是根据玻尔理论 " 电子 &" 所处的轨道的能量 是 量 子 化 的 " 轨 道 的 能 量 光 的 频 率 与 轨 道 所 具 有 的 能 量 之 间 的 关 系 为 $ " 因 此 " 光 的 频 率 只 能 是 不 连 续 的 " 此 时 形 成 的 是 具有特征波长的线状光谱 ! 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原子的发光现象 ! 1" 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 具 有 不 同 的 能 量 % " 而且能 & 量是量 子 化 的 " 即能量是) 一份一份* 的" 不能任意连续变化 而只能取某 些 不 连 续 的 数 值 ! 当 电 子 从 一 个 轨 道 % 能量为 跃迁到 另 一 个 轨 道 % 能量为 时" 才会辐射或吸收能 & & 量 ! 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出来 " 就出现 了 原子的发光现象 ! 例 氢原子光谱是 % & 线状光谱 (" 连续光谱 )" 可能是线状光谱也可能是连续光谱 *" 有时是连续光谱有时是线状光谱 +"
学 习
札记
预 习探究
通常所说的光是指人的视觉所能感觉到的 " 在真空 中 !" 波长介于 $ % 之 间 的 !按 波 长 由 长 到 短 依次为 ! 广义的光除了可见光外 " 还包括 # # 等 ! 氢原子光谱由具有特定 # #" 的谱线 所 组成 " 这种光谱是 光谱 !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是 $ &" % & 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 的 轨道上 绕 ! 原子核运动 " 并且 能量 ! % & 在不 同 轨 道 上 运 动 的 电 子 具 有 的 能 量 # % " 而且能量是 的 ! 轨 道 能 量 依 值 % '& & !" #" &" 的增大而 " 称为 ! % & 只有当 电 子 从 一 个 轨 道 % 能量为 & 到另 & 一个轨道 % 能量为 & 时 " 才会 或 能量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1.1《原子结构模型》教案(1)(鲁科版选修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教学重点】
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
【教学难点】
1.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过程】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一、道尔顿原子学说
二、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1.逐条分析“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2.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行星模型
(2)定态假设
(3)量子化条件
(4)跃迁规则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第2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结构的发展历程
2.知道玻尔理论的要点
3.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
【教学重点】
1.知道玻尔理论的要点
2.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
【教学难点】知道氢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1.主量子数n
能量关系一般为:E K<E L<E M<E N<E O<E P<E Q
2.角量子数ι
①主量子数n与角量子数ι的关系
对于确定的n值,ι共有n个值,分别为:0、1、2、3……(n-1)
②角量子数ι的光谱学符号
③能级的记录方法
举例:若主量子数n=2,角量子数ι有0和1两个取值。
既第二能层有两个能级, 记做2s、2p。
④能级顺序:Ens<Enp<End<Enf
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
第3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能用n、l、m、ms 这四个量子数描述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知道主量子数n 、角量子数l 和磁量子数m对应着n电子层中l能级中的
原子轨道
3.了解原子轨道的图象是原子轨道在空间的一种形象化表示
4.会辨认不同的原子轨道示意图
【教学重点】
1.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n、ι、m、m 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3.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及形状
4.书写能级符号及原子轨道符号
【教学难点】
1.n、ι、m、m 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
【教学过程】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3.磁量子数m
4.自旋磁量子数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