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对点训练(含答案)
第2章 第1节 第1课时 共价键 对点训练 鲁科版化学选修3

第2章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第1节共价键模型第1课时共价键学习目标 1.认识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并掌握共价键的特征。
2.知道依据电子云的重叠方式不同,共价键分为σ键和π键。
3.知道依据成键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共价键又可分为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一、共价键的形成及本质1.概念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_形成的化学键。
2.本质高频率地出现在两个原子核之间的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间的________作用。
3.形成共价键的元素通常,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________________原子。
4.形成共价键的条件电负性相同或差值小的非金属原子相遇时,若原子的____________排布未达到稳定状态,则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___形成共价键。
二、共价键的特征1.方向性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轨道重叠越多,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________,所形成的共价键越________,因此共价键将尽可能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形成。
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着分子的____________。
2.饱和性每个原子所能形成的共价键的________或以单键连接的____________是一定的。
三、共价键的类型1.σ键与π键(1)σ键原子轨道以“____________”方式相互重叠导致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________而形成的共价键。
(2)π键原子轨道以“__________”方式相互重叠导致电子在核间出现的概率________而形成的共价键。
(3)规律:在由两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中,只能有一个________键,其他的是________键。
2.极性键与非极性键(1)极性键共用电子对________的共价键。
(2)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________的共价键。
(3)规律同种元素原子间形成的是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是极性键。
1.相距很远的两个氢原子相互逐渐接近,在这一过程中体系能量将()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C.逐渐变小D.逐渐增大2.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3.下列有关共价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某原子跟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时,其共价键数一定等于该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数B.水分子内氧原子结合的电子数已经达到饱和,故一般不能再结合其他氢原子C.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D.所有简单离子的核电荷数与其核外电子数一定不相等4.下列关于极性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由不同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中必定存在极性键C.极性键中电负性大的原子显正电性D.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一方5.下列有关σ键和π键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π键的分子在反应时,π键是化学反应的积极参与者B.当原子形成分子时,首先形成σ键,可能形成π键C.有些原子在与其他原子形成分子时,只能形成σ键,不能形成π键D.在分子中,化学键可能只有π键而没有σ键练基础落实知识点一共价键1.下列对共价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共价键是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或原子轨道重叠形成的B.形成共价键的原子之间电负性相同或相差不大C.一般情况下一个原子有几个不成对电子就会和几个自旋相反的未成对电子成键D.共价键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不属于电性作用2.下列各组物质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A.H2S和Na2O2 B.H2O2和CaF2C.NH3和N2 D.HNO3和NaCl知识点二共价键的特征3.H2S分子中两个共价键的夹角接近90°,其原因是()A.共价键的饱和性B.S原子电子排布C.共价键的方向性D.S原子中p轨道的形状和空间伸展方向知识点三共价键的类型4.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①HCl②H2O③N2④H2O2⑤C2H4⑥C2H2A.①②③B.③④⑤⑥C.①③⑤D.③⑤⑥5.下列对HCl、Cl2、H2O、NH3、CH4一组分子中,共价键形成方式分析正确的是() A.都是σ键,没有π键B.都是π键,没有σ键C.既有π键,又有σ键D.除CH4外,都是σ键6.关于乙醇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中共含有8个极性键B.分子中不含非极性键C.分子中只含有σ键D.分子中只含有1个π键7.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单质分子的粒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B.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C.非极性键只存在于双原子单质分子里D.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是极性键练方法技巧共价键极性强弱的判断8.CH4、NH3、H2O、HF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CH4、NH3、H2O、HFB.HF、H2O、NH3、CH4C.H2O、HF、CH4、NH3D.HF、H2O、CH4、NH3、共价键的表示方法9.下列关于H2O分子中的共价键表示方法错误的是()练高考真题 10.(2008·海南,1)HBr 分子的电子式为( ) A .H·×Br ····· B .H +Br - C .H +[·×Br ·····]- D .H -Br 11.(2006·上海,6)下列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 ) A .HCl B .Na2O2 C .C2H2 D .CH4 练综合拓展 12.已知三角锥形分子E 和直线形分子G 反应,生成两种直线形分子L 和M 如下图(组成E 、G 、L 、M 分子的元素原子序数均小于10),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G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B .L 分子内的化学键是极性键C .E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D .M 化学性质活泼13.有以下物质:①HF ,②Cl2,③H2O ,④N2,⑤C2H4,⑥C2H6,⑦H2,⑧H2O2,⑨HCN(H —C≡N),其中,只含有极性键的是________;只含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是______________;只有σ键的是______________;既有σ键又有π键的是__________;含有由两个原子的s 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____;含有由一个原子的s 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 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____;含有由一个原子的p 轨道与另一个原子的p 轨道重叠形成的σ键的是__________。
鲁科版化学选修3 同步练习 章节测试题9 Word版含解析

学业分层测评(九) 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也可能含有离子键【解析】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不只是吸引;成键原子所属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答案】 A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B.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C.离子所带电荷的符号和数目与原子成键时得失电子有关D.阳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小,而阴离子半径比相应的原子半径大【答案】 B3.具有下列电子排布的原子中最难形成离子键的是()A.1s22s22p2B.1s22s22p5C.1s22s22p63s2D.1s22s22p63s1【解析】对应元素A—C、B—F、C—Mg、D—Na,碳和氟都是非金属元素,碳最难形成离子键。
【答案】 A4.下列关于配位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配位化合物中必定存在配位键B.配位化合物中只有配位键C.[Cu(H2O)4]2+中的Cu2+提供空轨道,H2O中的氧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D.配位化合物在半导体等尖端技术、医学科学、催化反应和材料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解析】配位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配位键,但也可能含有其他化学键;Cu2+有空轨道,H2O中氧原子有孤对电子,可以形成配位键;配位化合物应用领域特别广泛,D选项中提到的几个领域都在其中。
【答案】 B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固体中,若含有阳离子也一定含有阴离子B.金属键越强,则该金属的熔点越低C.将铁制品做成炊具,金属键没有被破坏D.常温下,金属单质都以固体金属形式存在【解析】固体金属中有金属阳离子、自由电子,但无阴离子;金属键越强,金属的熔点越高;常温下,金属汞是液体。
高二化学鲁科版选修3课后训练:第3章第1节认识晶体含解析

课后训练1.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A.玻璃B.水晶C.水泥D.橡胶2.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粉末状的固体肯定不是晶体B.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C.晶体内部的粒子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有序排列D.晶体尽量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B.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C.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D.依据构成粒子的堆积方式可将晶体分为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4.下列晶体的结构不遵循“紧密堆积”原则的是()A.金属铜B.氯化钠C.金刚石D.干冰5.关于下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种最密堆积为六方最密堆积B.该种堆积方式称为A1型最密堆积C.该种堆积方式可用符号“…ABCABC…”表示D.金属Cu就属于此种最密堆积型式6.如图是a、b两种不同物质的熔化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是晶体B.b是晶体C.不能确定a是否是晶体D.不能确定b是否是晶体7.下图是从某晶体结构图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则该晶体中A、B、C三种粒子数之比是()A.3∶9∶4B.1∶4∶2C.2∶9∶4D.3∶8∶48.高温下,超氧化钾晶体呈立方体结构,晶体中氧的化合价部分为0价,部分为-2价。
下图为超氧化钾晶体的一个晶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氧化钾的化学式为KO 2,每个晶胞含有4个K +和4个2O -B .晶体中每个K +周围有8个2O -,每个2O -周围有8个K +C .晶体中与每个K +距离最近的K +有8个 D .晶体中,0价氧与-2价氧的数目比为1∶19.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化学工作者通过合作已成功研制出碱金属与C 60制成的石墨夹层离子化合物。
将石墨置于熔融的钾或气态的钾中,石墨吸收钾而形成称为钾石墨的物质,其组成可以是C 8K 、C 12K 、C 24K 、C 36K 、C 48K 、C 60K 等等。
化学(鲁科版)选修三同步练习:2-第2节共价键与分子的空间构型第2课时含答案.doc

自我小测夯基达标1.下列分子有极性的是()14B. C02C. NH3D. C6H62经验规律(“相似相溶”原理):一般来说,由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
以下事实中可以用“相似相溶”原理说明的是()A. HC1易溶于水B. 12可溶于水C. C12可溶于水D. NH3易溶于水3把下列液体分别装在酸式滴定管中,并使其以细流流下,当用带有静电的玻璃棒接近液体细流时,细流发生偏移的是()A. CC14B. C2H5OHC. CS2D. H204一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和气态氢化物的分子都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这种元素是下列元素中的()A.硫B.磷C.碳D.氯5使用微波炉加热,具有使受热物质均匀、表里一致、速度快、热效率高等优点。
其工作原理是通电炉内的微波场以几亿的高频改变电场的方向,水分子因而能迅速摆动,产生热效应。
这是因为()A.水分子具有极性共价键B.水分子中有共用电子对C.水由氢、氧两元素组成D.水分子是极性分子6CO2、CH4> BF3都是非极性分子,HF、田0、NH3都是极性分子,由此推测ABn型分子是非极性分子的经验规律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B.分子中每个键的键氏应相等C.在ABn中A原子没有孤对电子D. A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B7(2007天津高考理综,9)下列关于粒子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H2S和NH3均是价电子总数为8的极性分子B.HS■和HC1均是含有一个极性键的18电子粒子C.CH2C12和CCI4均是四面体构型的非极性分子D.lmolDl6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各1 ONA(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8已知次氯酸分子的结构式为H—O-C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0原子发生sp杂化B. 0原子与H、C1都形成。
键C.该分子为直线形分子D.该分子为极性分子9凡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一定具有光学活性,常在某些物理性质、化学变化或生化反应中表现出奇特的现象。
2010-2023历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2.3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练习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2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0题)1.下面几种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极性最强的是()A.KClB.NaClC.AlCl3D.Na2S2.关于化学键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一定含共价键B.共价化合物可能含离子键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D.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3.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A.LiClB.NaBrC.KID.KF4.用电子式表示NH3分子与H+通过配位键形成[NH4]+的过程。
5.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以配位键结合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氯气B.氮气C.一氧化碳D.甲烷6.下列化合物中所有化学键都是共价键的是()A.NH4ClB.NaOHC.CS2D.NaCl7.在[Co(NH3)6]3+中,与中心离子形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A.N原子B.H原子C.Co原子D.N、H两种原子同时8.膦(PH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分子呈三角锥形。
以下有关PH3的叙述正确的是()A.PH3是非极性分子B.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或称孤对电子)C.PH3是一种强氧化剂D.PH3分子中P—H键是非极性键9.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产生NH3。
请回答下列问题:(1)Na3N是由_________键形成的化合物。
(2)Na3N与盐酸反应生成__________种盐。
(3)Na3N与水的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反应10.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A.Na2OB.HNO3C.HClD.NH311.锌和铝都是活泼金属,其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
但是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而氢氧化锌能溶于氨水,生成配合物离子[Zn(NH3)4]2+。
回答下列问题:(1)单质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用化学式表示)。
(2)写出锌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 第一节新版全册精选考试测试习题

【鲁科版】高中化学重点知识精选高中更注重自学的能力,到大学之后这一能力会得到升华。
在开学之前就自己学习,不仅能纠正初中的学习方式,也能做到先人一步,做到温故而知新。
而对于升高二的同学,如果已经偏科了,那么可以利用假期把知识点巩固复习,不然后期就更难学习了!今天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全册笔记》每一章的基础知识点都有。
化学基础打好,内容知识熟记,肯定可以拿高分哟!鲁科版高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TB:小初高题库光谱。
每种原子只能发出具有本身特征的某些波长的光,因此明线光谱的谱线又叫做原子的特征谱线。
特征谱线为光谱分析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和保障。
光谱分析就是使用分光镜、分光仪、单色仪、摄谱仪、投影仪、记录仪和计算机等光谱仪器和分析仪器,通过对各类光谱的产生、拍摄、观察、记录等手段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测、分析与研究。
它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特别是地质、矿产部门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现代航天事业和对外星球的探测中,光谱分析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物体发光直接产生的光谱叫做发射光谱。
其中炽热的固体、液体和高压气体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而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气的发射光谱是一些不连续的亮线,叫做明线光谱。
明线光谱是由游离态的原子发射的,所以也叫原子光谱。
还有一些物质的发射光谱呈带状,是由该元素的原子团或分子发射的,叫做带状光谱或分子光谱。
吸收光谱是指高温物体发出的白光(其中包含连续分布的一切波长的光),通过物质时,某些波长的光波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
所以吸收光谱是以连续光谱为背景的若干条暗线。
各种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的每条暗线,都跟该种原子的发射光谱中的一条明线相对应。
光谱是用来鉴别物质、发现新元素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的重要依据。
光谱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两大类。
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屏近年来高速发展的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屏,可以制造出大屏幕壁挂彩色电视机,使未来的电视屏幕尺寸更大,图像更清晰,色彩更鲜艳,而本身的厚度只有8 cm左右,可挂在墙壁上。
鲁科版 高中化学 选修三 全册 寒假复习题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寒假复习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1.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σ键又有π 键的是( )A. C2H6B. HClOC. CH4D. CO22.等电子体之间往往具有相似的结构,N2O与CO2分子具有相似的结构(包括电子式);已知N2O 分子中氧原子只与一个氮原子相连,下列说法合理的是()A. N2O为三角形分子B. N2O与CO2均不含非极性键C. N2O的电子式可表示D. N2O与SiO2为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相似性质3.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 CS2为V形的极性分子B. 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C. SF6中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D. 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4.“类推”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有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类推结论中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是:HF> H2O>NH3,则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也是:HCl>H2S>PH3B.Ⅳ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顺序是GeH4>SiH4>CH4,则ⅤA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顺序也是AsH3>PH3>NH3C.晶体中有阴离子,必有阳离子,则晶体中有阳离子,必有阴离子D.干冰(CO2)是分子晶体,则SiO2也是分子晶体5.根据如表数据,则与HClO3比,HClO具有的是()A.更高的沸点B.更强的酸性C. Cl-O断裂放出的能量更少D.更易放出原子氧6.PH3一种无色剧毒气体,其分子结构和NH3相似,但P—H键键能比N—H键键能低。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PH3分子呈三角锥形B. PH3分子是极性分子C. PH3沸点低于NH3沸点,因为P-H键键能低D. PH3分子稳定性低于NH3分子,因为N—H键键能高7.下列关于丙烯(CH3-CH=CH2)的说法正确的()A.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都是sp3杂化B.丙烯分子存在非极性键C.丙烯分子有6个σ键,1个π键D.丙烯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8.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C3H8中碳原子都采用的是sp3杂化B. O2、CO2、N2都是非极性分子C.酸性:H2CO3<H3PO4<H2SO4<HClOD. CO的一种等电子体为NO+,它的电子式为9.元素A和B的原子序数都小于18。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课时同步训练题(全册 共101页 附解析)

最新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课时测试题(共101页附解析)目录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结构模型课时跟踪检测(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课时跟踪检测(三)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原子半径课时跟踪检测(四)电离能及其变化规律课时跟踪检测(五)元素的电负性及其变化规律课时跟踪检测(六)共价键模型课时跟踪检测(七)一些典型分子的空间构型课时跟踪检测(八)分子的空间构型与分子性质课时跟踪检测(九)离子键、配位键与金属键课时跟踪检测(十)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课时跟踪检测(十一)认识晶体课时跟踪检测(十二)金属晶体与离子晶体课时跟踪检测(十三)原子晶体与分子晶体课时跟踪检测(十四)几类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结构模型1.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 )A.汤姆逊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B.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解析:选D 模型建立先后顺序为: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汤姆逊原子模型(1903年)→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量子力学模型(20世纪20年代中期)。
2.成功解释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的原子结构模型的是( )A.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B.玻尔原子结构模型C.量子力学模型D.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解析:选B 玻尔原子结构模型最早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汤姆逊原子结构模型只解释了原子中存在电子的问题(是在发现电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原子结构模型为“葡萄干布丁”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是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来的,解决了原子核的问题(带正电的部分集中在一个核上);量子力学模型是在量子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个统计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
2.知道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及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3.知道什么叫基态和激发态。
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1803年道尔顿提出原子是一____________的模型;1903年汤姆逊在发现________的基础上,提出了“______________”模型;1911年卢瑟福在________________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结构________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子结构模型;20世纪20年代中期建立起了____________模型。
二、氢原子光谱1.光谱:利用仪器将物质吸收光或发射光的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即得到该物质的________。
光谱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氢原子光谱:是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线状光谱。
三、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基本观点(1)原子中的电子是在具有____________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的,并且不_____。
(2)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________的能量,而且能量是__________的。
轨道能量依n值的增大而________。
(3)只有当电子从一个________(能量为Ei)跃迁到另一个________(能量为Ej)时,才会________或________能量。
如果该能量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光谱。
2.成功之处: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3.不足之处:无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和复杂的光谱现象。
四、基态与激发态原子中的电子处于____________状态时叫做基态;能量高于________的状态叫做激发态。
1.下列对不同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提出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电子分层排布模型②“葡萄干布丁”模型③量子力学模型④道尔顿原子学说⑤核式模型A.①③②⑤④B.④②③①⑤C.④②⑤①③D.④⑤②①③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原子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原子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之一B.“量子化”就是不连续的意思,微观粒子运动均有此特点C.玻尔原子结构模型不但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而且还推广到其他原子光谱D.卢瑟福认为原子中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3.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①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②基态时比较稳定③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④激发态时比较稳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日光等白光经棱镜折射后产生的是________光谱。
原子光谱则与之不同,它是由不连续特征谱线组成的,称为________光谱。
根据原子光谱谱线分析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原子轨道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这种情况又称为原子的能量是________化的。
5.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跃迁到第一能级时,发射的光子的波长是121.6 nm,电子从第三能级跃迁到第二能级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为656.3 nm。
试回答:(1)哪种光子的能量大,说明理由。
(2)求氢原子中电子第三能级和第二能级的能量差及第二能级和第一能级的能量差。
并说明原子中的能量是否连续。
练基础落实知识点一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史1.在物质结构研究的历史上,首先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是()A.汤姆逊B.卢瑟福C.道尔顿D.玻尔2.提出核式原子模型的是英国物理学家()A.玻尔B.卢瑟福C.汤姆逊D.道尔顿3.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假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不断深入、发展,并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将原子看作实心球,故不能解释任何问题B.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原子中的正负粒子是可以稳定共存的C.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指出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D.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能够成功解释所有的原子光谱4.关于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正确的是()A.汤姆逊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B.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知识点二氢原子光谱及玻尔原子结构模型5.玻尔理论不能解释()A.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B.在一给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的核外电子不辐射能量C.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i)跃迁到另一个轨道(能量为Ej)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且该能量与两个轨道的能量差有关D.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光谱增加多条谱线6.1913年,丹麦科学家玻尔第一次认识到氢原子光谱是氢原子的电子跃迁产生的。
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的一个很大的成就是()A.证明了原子核外电子在圆形轨道上运动B.提出了原子核是可以进一步细分的C.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原子能级之间的关系D.应用了量子力学理论中的概念和方法7.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灯管发出红色光。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B.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时吸收除红光以外的光线C.氖原子获得电子后转变成发出红光的物质D.在电流的作用下,氖原子与构成灯管的物质发生反应8.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D.卫生丸久置后消失知识点三关于基态和激发态9.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当氢原子的这个电子处于怎样的状态时是基态()A.n=1 B.n=2C.n=3 D.n=4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中的所有原子都处于基态B.同一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C.无论原子种类是否相同,基态原子的能量总是低于激发态原子的能量D.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极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较强的还原性练综合拓展11.在探索微观世界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常通过建立假说模型来把握物质的结构及特点。
关于假说,有如下表述,其中正确的是()A.假说是对现实中已知事物或现象的一种简化处理B.假说是对未知领域的事物或现象提出的一种推测C.假说是对一个问题的所有幻想和假定D.假说最终都可以变成科学理论12.(1)19世纪末,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________。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的学说包含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________。
课时作业答案解析第1章 原子结构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双基落实一、实心球体 电子 葡萄干布丁 α粒子散射 核式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量子力学二、1.光谱 连续光谱 线状光谱三、1.(1)确定半径 辐射能量 (2)不同 量子化 升高 (3)轨道 轨道 辐射 吸收 四、最低能量 基态课堂练习1.C [熟悉各时期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2.B [氢原子光谱是元素的所有原子光谱中最简单的光谱。
玻尔的核式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但对多电子原子的光谱却无法解释。
]3.B [本题考查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能量和稳定性。
基态时比较稳定,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4.连续 线状 量子5.(1)第一种光子能量大,因为E =hc λ,第一种光子的λ小,所以E 大。
(2)ΔE2.1=1.6×10-18 J ΔE3.2=3.0×10-19 J ;能量不连续。
解析 (1)|Ej -Ei|=hυ,λ=c ν,即E =hc λ,由公式可知λ越小,E 越大。
(2)ΔE2.1=hc λ=6.626×10-34J·s×3×108 m·s -1121.6×10-9 m=1.6×10-18JΔE3.2=hc λ=6.626×10-34J·s×3×108 m·s -1656.3×10-9 m=3.0×10-19J课时作业1.C 2.B3.C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质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故A 选项是错误的;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正、负电荷的共存问题,但同时认为在这样微小的距离上有着极大的作用力,存在着电子会被拉进去并会碰撞在带正电的核心上这样的问题,故B 选项是错误的;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散射实验的结果能够分析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故C 选项是正确的;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只引入了一个量子化的概念,只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不能解释比较复杂的原子光谱,故D选项是错误的。
]4.D[原子模型的演变过程是: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A、B、C均错误,所以选D。
]5.D[玻尔理论是针对原子的稳定存在和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的事实提出的,而对于有外加磁场时氢原子光谱增加多条谱线这一现象,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已无法解释,必须借助于量子力学加以解释。
]6.D[玻尔把量子论用于原子,与卢瑟福核式原子模型结合起来,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原因,为后来人们用更多的量子数来标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来解释复杂的原子光谱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
所以D 说法正确。
]7.A[对充有氖气的霓虹灯管通电,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时以红色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
]8.B[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是铁失去了电子,A错;节日里燃放的焰火是原子核外电子发生了跃迁,B正确;金属导线可以导电是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C错;卫生丸久置后消失是分子的运动,D错误。
]9.A10.B[自然界中的原子有的处于基态,有的处于激发态,A选项错误;同一种原子处于激发态时的能量一定高于基态时的能量,若原子种类不同,则不一定如此,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激发态原子的能量较高,容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状态或基态,能量降低,激发态原子若要失去电子,仍必须再吸收能量,失去电子难易程度需根据原子的具体情况而定,有的激发态原子易失去电子,有的激发态原子难失去电子,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