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本章概述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打印版知识分享.doc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 - 打印版第 1 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 1 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
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第 1 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成物具有的总能量物具有的总能量与化学键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出的总强弱关系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旧键旧键时吸收的总能量时吸收的总能量常见的放热反应:①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 燃烧反应④ 多数化合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分解反应,如 CaCO3 高温2↑CaO+CO②2NH4 Cl(s)+Ba(OH)2·8H2O(s)= BaCl2+2NH 3↑ +10H2O③ C(s)+H2 高温 2 ④ 2 高温CO+H 2COO(g) CO +C注意: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没有关系。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我们还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像来理解。
生成物反应物能能量反应物生成反应过程吸热反应反应过放热反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C)A. 放热反应时不必加热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了定量描述化学反 中 放或吸收的 能,化学上把化学反 在一定温度下 行 ,反 所 放或吸收的 量称之 温度下的 效 , 称反 。
鲁科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教学重点:反应热概念的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以及反应焓变的计算。
从物质结构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因此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通过过去对化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化学能可以与多种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其中最普遍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
因此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燃烧反应 ④多数化合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 3高温CaO+CO 2↑②2NH 4Cl (s )+Ba(OH)2·8H 2O (s )=BaCl 2+2NH 3 ↑+10H 2O ③C(s)+H 2O(g)高温CO+H 2 ④CO 2+C高温2CO注意: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加热或不加热)没有关系。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我们还可以借助下面的图像来理解。
下列对化学反应热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C )A.放热反应时不必加热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C.一般地说,吸热反应加热后才能发生D.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数值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多少有关为了定量描述化学反应中释放或吸收的热能,化学上把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热量称之为该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一)反应热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反应热的意义:描述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热量的物理量.3、符号:Q>0 反应放热Q Q<0 反应吸热4、获得Q值的方法:(1)实验测量法(2)理论计算法5、①中和热反应热的分类:②燃烧热③生成热……(二)中和热1、定义: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第1章第3节第2课时

③充电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④镉(Cd)为负极,发生还
原反应 ⑤放电时正极区 pH 升高
(2)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 新型的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的突出优点是把化学能直接 转化为电能,发生的反应为:2H2+O2KOH,2H2O,则负极 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KOH 溶液的浓度________(填“变大”、“变 小”或“不变”)
A.使用时电子由 Zn 极经外电路流向 Ag2O 极,n 是 负极
B.使用时电子由 Ag2O 极经外电路流向 Zn 极,Ag2O 是负极
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 Ag2O+2e-+H2O===2Ag+2OH- D.Zn 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 极发生还原反应
【解析】 根据总反应式 Zn+Ag2O===2Ag+ZnO 可 知,Zn 失电子被氧化应为负极,Ag2O 得电子被还原应为正 极,电子应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由 Zn 到 Ag2O。
一次电池:只能 放电 ,不能 充电
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放 充电 电时 时— —— —
原电池 电解池
反应 反应
燃料电池
2.常见电源 (1)锌锰干电池(一次电池) ①酸性锌锰干电池 负极: Zn-2e-===Zn2+; 正极:2NH+ 4 +2e-===2NH3↑+H2↑。 总方程式: Zn+2NH4Cl===ZnCl2+2NH3↑+H2↑。
通及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目前常用的镍(Ni)镉(Cd)电池,其电池总反应可以表
示为:
Cd+2NiO(OH)+2H2O
放电 充电
2Ni(OH)2+Cd(OH)2,已知
Ni(OH)2 和 Cd(OH)2 均难溶于水但能溶于酸,以下说法中正 确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

普通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分子数目, 只能为整数,不能为分数.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点:
1.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25℃、 101kPa下进行的
反应,可不注明). 3.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对于相同的反应,当化学计量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焓(H)及焓变(∆H) 2、学会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掌握燃烧热概念 4、掌握∆H的比较
【复习回顾】:
化学反应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
微观:旧的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能量与 新的化学键形成时所放物质的状态.
H2O(g)==H2 △H=-
OH(2lO) (l)==H2O △4H4k=J+/mol
(g)
44kJ/mol
对比四
H242(1g.8)+kJ12/mO2o(lg)==H2O(g) △H=- 2H2(g)+O2(g)==2H2O(g) △H=- 483.6kJ/mol
当∆H为“+”( ∆H>0)时,为吸热反应.
从宏观的角度看——能量
能 量
反应物
能 量
放热
△H<0
生成物
吸热
△H>0
生成物
反应物
反应过程
反应过程
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放热反应: ΔH<0或 ΔH为“-”
吸热反应: ΔH>0 或ΔH为“+”
从微观角度看——化学键:
从断 键和 成键 角度 分析
ΔH=[436kJ/mol+243kJ/mol]- 431kJ/mol×2=-183kJ/mol
2020版化学鲁科版选修4课件:第3章 本章知识体系构建与核心素养解读 Word版含解析(15张ppt)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影响因素、计算、外界条件对化学 平衡的影响等。考查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 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解析 Ka1=[H2[AHs3OA-4sO][4H] +],K 仅与温度有关,为方便计算,在图 2 中取 pH= 2.2 时计算,此时[H2AsO-4 ]=[H3AsO4],则 Ka1=[H+]=10-2.2,pKa1=2.2。
(3)溶液的pH对吸附剂X表面所带电荷有影响。pH=7.1时,吸附剂X表面不带 电荷;pH>7.1时带负电荷,pH越高,表面所带负 电荷越多;pH<7.1时带正电荷,pH越低,表面所 带正电荷越多。pH不同时吸附剂X对三价砷和五 价砷的平衡吸附量(吸附达平衡时单位质量吸附剂 X吸附砷的质量)如图3所示。 ①在pH 7~9之间,吸附剂X对五价砷的平衡吸附量随pH升高而迅速下降,其 原因是_在___p_H__7_~__9_之__间__,__随___p_H__升__高__H__2A__sO__- 4_转__变__为___H_A__sO__24-__,__吸__附__剂__X__表__面__ _所__带__负__电__荷__增__多__,__静__电__斥__力__增__强__。 解析 从图 2 知,pH 由 7 升至 9 时,H2AsO- 4 转变为 HAsO42-,由题中信息知,pH>
例析 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使用吸附剂是去除水中砷 的有效措施之一。 (1)将硫酸锰、硝酸钇与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可 获得一种砷的高效吸附剂X,吸附剂X中含有CO 32,- 其原因是__碱__性__溶__液__吸__收__了__ _空__气__中__的__C_O__2 _。 解析 吸附剂 X 中含有 NaOH 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 CO2 生成 CO32-。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课件1-1-1

【慎思 2】 在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时,若实验所用 Na
OH溶液因吸收少量 CO2而变质,则该 NaOH是否影响中和反应
的反应热测定? 提示 影响。因为加入的盐酸会与Na2CO3反应,从而改变
反应放出的热量而影响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
【慎思 3】 请用表格的形式比较热化学方程式与普通化学
方程式的差别: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
笃学一 1.反应热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 概念: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时,反应所 释放或吸收 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 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 (2)符号:用Q表示,Q>0,表示 反应吸热 ; Q<0,表示。反应放热
2.反应热的测定
(1)主要仪器 量热计 :它是由内、外两个筒组成的,内筒是
ΔH<0 ΔH>0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2)表达式的理解:反应物的键能越小,稳定性越弱,能量
就越高,破坏它需要的能量就越小;生成物的键能越大,稳定
性越强,能量就越低,释放的能量就越大,故需要放出能量,Δ H为负;反之,ΔH为正。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变化的关系 放热反应
关系 表示 方法 反应产物具有的总能量 ΔH<0
(2)ΔH 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且中间有空格。若为
放热反应,ΔH为“-”;若为吸热反应,ΔH为“+”。ΔH的
单位一般为kJ·mol-1,该单位是表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 的量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的系数相对应,并不是指1
mol物质发生反应。
(3)注明反应条件 焓变 (ΔH)与测定条件 ( 温度、压强等 ) 有关,如同一反应在 不同温度下进行时的焓变是不同的。因此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 应注明 Δ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 ΔH 是在 25℃、 101325Pa 下测 定的,此时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4) 热化学方程式中 ΔH 的数值必须与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相 对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选修四课件2 1化学反应的方向共21张

二、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反应焓变是一个与④_反__应__能__否__自__发__进__行__有关的因素。多数 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⑤_放__热__反__应__。但是,有不少吸热 反应也能⑥_自__发__进__行__,还有一些吸热反应在室温条件下不 能⑦_自__发__进__行__,但在较高温度下则能⑧_自__发__进__行__。因此, 反应焓变是与⑨_反__应__能__否__自__发__进__行__有关的一个因素,但不 是⑩_唯__一__因素。
ΔS 能否自发进行
<0
化学反应
ΔH
ΔS
能否自发进 行
① CaCO3(s) CaO(s)+CO2(g)
>0
不能
② 2Mg(s)+O2(g) 2MgO(s) <0 <0
能
③
2Na(s)+2H2O(l) 2NaOH(aq)+H2(g)
<0 >0
能
④ 2CO(g) 2C(s)+O2(g)
不能
1 对于同一种物质,三种状态转变时熵值的大小顺序如何?
三、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 对于一个由 11 _大__量__粒__子__组成的体系,人们定义一个物理量— —熵来描述体系的 12__混__乱__度_,符号为S。熵值越大,体系混乱 度13 __越__大_;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的熵不同;而同一物质的 熵与其14 _聚__集__状__态__及外界条件有关,如对同一物质来说, 15__S_(_g_)_>_S_(_l_)_>_S_(_s_)_。 反应熵变ΔS= 16 _反__应__产__物__总__熵___- 17_反__应__物__总__熵___。 熵 18_增__加__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有些熵减小的反应在一定 条件下也可以 19__自__发__进__行__。
高中化学鲁科版学选修4第一章 第2节 第1课时 电解的原理

电解原理 1.电解熔融 NaCl
(1)实验现象:通电后,在石墨片周围有 气泡 产生,在 铁片上生成 银白色金属 。
(2)实验分析:①熔融氯化钠中存在的微粒 Na+、 Cl-。 ②通电后离子的运动方向:阳离子 Na+(填离子符号)移向铁
则 Cu2+首先被还原生成铜:Cu2++2e-===Cu;Cl-、OH-应在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由于还原性 Cl->OH-,Cl-首先被氧化生成氯气:
2Cl--2e-===Cl2↑,即阴极产物是铜,阳极产物是氯气。
1.电解池电极的判断
2.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接通外界电源后,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沿导线流入电解池的阴 极,经过阴、阳离子的定向运动形成内电路,再从电解池的阳极 流出,并沿导线流回电源的正极,如图所示。
A.CuCl2(CuSO4)
B.NaOH(NaOH)
C.NaCl(HCl)
D.CuSO4[Cu(OH)2]
解析
解析: C 中电解 NaCl 溶液时 NaOH 仍留在原溶液中,H2、Cl2 逸 出,则损失了 H、Cl 两种元素,且物质的量之比是 1∶1,故加入 HCl 是正确的;A 中电解 CuCl2 溶液时,损失了 Cu 和 Cl 两种元素, 加入 CuSO4 不能弥补 Cl-,而多了 SO24-;B 中电解 NaOH 溶液时, 损失了 H、O 两种元素,若加入 NaOH 则增加了 Na;D 中电解 CuSO4 溶液时,损失了 Cu、O 两种元素,若加入 Cu(OH)2 则增加了 H2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鲁科版)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本章概述
本章以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为主线,重点介绍反应热、盖斯定律、原电池原理、电解原理等基础理论以及能源的充分利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等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不仅可以掌握有关热化学和电化学的一些基本原理,还可以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学习化学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也可以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日常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