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技术要求复习过程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

1.2拉紧腰带,使其完全贴合腰部
2.佩戴面罩
2.1将面罩的目镜部分朝下,套上颈部束带。
2.2将面罩由下颚部套入,并用束带束住头部。
2.3由上至下调节束带,使其束紧,注意不要太紧 (头带上部系带不要一下收到底,容易造成面罩脱 落)。
2.4用掌心堵住面罩接口,并呼吸,如感到憋气感, 说明面罩的气密性良好。如感觉面罩并未贴近脸部, 再调节束带并重复实验。
• 3.松开腰带,肩带,小心卸下整套呼吸装置。
• 4. 关上气瓶阀,观察气瓶压力,若低于25Mpa则
汇报负责人
一、使用前的检查 1.对面罩及管路,气瓶的完好情况检查。
2.完全打开气瓶阀,压力必须显示28mpa至30mpa 之间。
3.关上气瓶阀,观察压力表,在五分钟内压力下降 不得大于2mpa
4.打开供气阀泄压,压力在5.5±0.5Mpa时,报警哨 必须响
二、佩戴 1:调节背带﹑整个背板的调节分为两步: 1.1把整套装置背在身上,往下拉装在两边肩带上的环形垫圈,使之贴紧背部 。
2.5 将供气阀连接在面罩上的接口处。
三、使用 1.打开瓶阀2/3以上,检查气瓶压力到位,整套呼吸器 已可使用。 2.使用过程中注意经常查看压力表,在报警开始时, 尽快撤离危险区域。
四、使用后 • 1.同时按供气阀的2个按钮卸下供气阀。
• 2.用拇指搬开头带扳扣,使束带放松;将拇指插
入面罩和下颚之间,小心将面罩朝上脱下,拿下 面罩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课件

检验规则
7.1 出厂检验
7.1.1 产品须经制造商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合格证方准出
7.2 型式检验
7.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产品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鉴定; b)正式生产后,产品结构、材料、生产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c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d)强制性准入制度有要求时; e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依法提出要求时。
明显压痛感。带有眼镜支架时,连接应可靠,无明显晃动感。视窗不应产生视觉变形现象。 5.12.2 视野
总视野保留率不应小于70%,双目视野保留率不应小于55%,下方视野不应小于 35°。 5.12.3 镜片的透光率
镜片的透光率不应小于85%。 5.12.4 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吸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按体积比)不应大于1%。
使用步骤
2、正确佩戴 (普遍使用的方法)
面罩佩戴
将面罩长系带带好,一只手托住面罩将面罩口鼻罩 与脸部完全贴合,另一只手将头带后拉罩住头部,收紧 头带,收紧程度以既要保证气密又感觉舒适、无明显的 压痛为宜。
非金属材料经热老化试验后应符合5.5 5.19.2 5.20.3的规定。
技术要求
5.4 佩戴质量
呼吸器的佩戴质量不应大于18kg(气瓶压力 30 MPa 时)。
5.5 整机气密性能
呼吸器在气密性能试验后,其压力表的压力指示值在1min内的下降不应大于2MPa。
5.6 动态呼吸阻力
5.6.1 在30MPa~2MPa范围内,以呼吸频率40 次/min,呼吸流量100L/min呼吸,呼 吸器的全面罩内应始终保持正压,且吸气阻力不应大于500Pa,呼气阻力不应大于1000 Pa。
从警报启动至气瓶压力降至1MPa为止,警报器平均耗气量不应大于5L/min。 5.11.2 电子警报器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操作步骤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一.使用前的快速检查:1.目测检查是否有机械损伤.2. 把气瓶阀打开两到三圈.检查气瓶内的压缩空气是否达到要求压力(200巴以上).3. 关闭瓶阀,打开供气阀,检查中压管、高压管、减压阀、供气阀等设备是否有泄漏.4. 按下供气阀中间的黄色按钮,排空整个系统压力.5. 观察压力表下降到55Mpa左右时,报警哨是否报警.二.使用前基本佩带步骤:1. 打开瓶阀最少两到三圈.2. 双手反向抓起肩带,将装具甩到背后穿在身上,向下拉紧肩带。
收紧腰带,扣上腰扣.3. 将下额抠面罩底部,套上束带,由上至下调紧(不要太紧),手掌捂住面罩口,深呼吸如感到无法呼吸,则说明密封良好,后将供气阀插入面罩口(听到咯嚓一声即可).4. 必须正确配戴面罩以确保有效的保护效果.蓄有虬髯胡须和带眼镜等面部有很深疤痕以至在配戴时无法保证面罩气密性的人不得使用此呼吸保护装置.5. 建议在装好供气阀后由他人检查一下是否正确连结.检查快速接口的两个按钮是否正确连接在面罩上.6 呼吸器使用过程中,随时注意观察压力表。
当压力表降至在气瓶压力低于55±5巴时,报警哨开始鸣叫,将持续至气瓶内的空气被完全排出耗尽.7. 在紧急情况下:受伤呼吸困难或佩戴者需要额外空气补给时,按下黄色按钮,空气流量将会增大.警告:当报警哨鸣起时使用者一定要尽快离开工作现场。
三.使用后的操作步骤1. 按下供气阀边的两个黄色卡式按钮取下供气阀(供气阀自动停止供气),必须装在腰带的供气阀座上(防止卸下呼吸防护设备时摔起损坏供气阀).2. 板松面罩束带扣,由下而上卸下面罩.3. 松开腰带.4. 向上板起肩带扣,松开肩带.5. 把整套设备卸下.6. 关闭气瓶阀.7. 按下供气阀中间的黄色按钮,给整个呼吸防护系统卸压(必须做)。
从而保护呼吸保护系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四.使用后的维护及保养1. 检查设备是否有机械损伤.3.每次使用后,呼吸设备上脏的部件必须用温水和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洗。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使用方法及培训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使用方法及培训佩戴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方法佩戴使用。
1.佩戴时,先将快速接头断开(以防在佩戴时损坏全面罩),然后将背托在人体背部(空气瓶开关在下方),根据身材调节好肩带、腰带并系紧,以合身、牢靠、舒适为宜。
2.把全面罩上的长系带套在脖子上,使用前全面罩置于胸前,以便随吮佩戴,然后将快速接头接好。
将供给阀的转换开关置于关闭位置,打开空气瓶开关。
3.戴好全面罩(可不用系带)进行2~3次深呼吸,应感觉舒畅。
屏气或呼气时,供给阀应停止供气,无“咝咝”的响声。
用手按压供给阀的杠杆,检查其开启或关闭是否灵活。
一切正常时,将全面罩系带收紧,收紧程度以既要保证气密又感觉舒适、无明显的压痛为宜。
4.撤离现场到达安全处所后,将全面罩系带卡子松开,摘下全面罩。
5.关闭气瓶开关,打开供给阀,拔开快速接头,从身上卸下呼吸器。
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放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主要适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厂矿、实验室等处,使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能够在充满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的恶劣环境下安全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使用环境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主要用于下列环境中进行灭火或抢险救援时使用。
1.有毒,有害气体环境2.烟雾,粉尘环境3.空气中悬浮有害物质污染物4.空气氧气含量较低,人不能正常呼吸5.消防员或抢险救护人员在浓烟、毒气、蒸汽或缺氧等各种环境下安全有效地进行灭火,抢险救灾和救护工作。
6.用于消防、化工、船舶、石油、冶炼、仓库、试验室、矿山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步骤:1.取出空气呼吸器,检查气瓶工作压力在30MPa,检查面罩无污物,保持面罩视野清晰。
2.检查瓶带卡保证瓶带始终处于一闭环状态。
3.佩戴时,将面罩与气瓶间快速接头断开,然后将背托在人体背部,根据身材调节好肩带、腰带并系紧,以合身、牢靠、舒适为宜。
4.把全面罩上的长系带套在脖子上,使用前全面罩置于胸前,以便随吮佩戴,然后将快速接头接好。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内容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培训内容一、消防呼吸器是供消防员使用的一种人体呼吸器官的防护装具, 用于在有浓烟、毒气、刺激性气体或严重缺氧的火灾现场中进行火情侦察、灭火、救人和抢险时佩戴。
也可供佩戴者进入工厂、船舶等有毒、有烟尘或缺氧的环境中使用。
二、我们所使用的空气呼吸器为正压式, 面罩内压力比外界大气压力稍高, 具有性能可靠、安全程度高、佩戴舒适、呼吸舒畅、人体适应性强、全面罩视野广阔、气密性好、体积小、操作简单、维修方便等优点。
三、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构造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主要由高压空气瓶与气瓶阀、减压器、供给阀、全面罩、压力表、残气警报器、中压安全阀、呼吸器、背托、中压软导管、快速接头、腰带和肩带等组成。
气瓶与气瓶阀: 气瓶是储存供人体呼吸用压缩空气的高压容器, 用超高强度钢制成。
其容积为升, 最高作用工作压力为30Mpa的截止阀, 是气瓶的必备部件, 不能任意拆去。
气瓶阀的缺陷轮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为开启, 反之则关闭。
减压器: 把高压空气的压力从30 Mpa降至0.5 ~0.8Mpa, 在减压器上同时安装有中压安全阀、残气警报器、压力表、压力表导管、空气输出导管等。
软导管快速接头: 快速插头由两个部件组成。
当两部件未连接时, 连接减压器端的软导管快速插头是闭锁的。
打开气瓶开关仍然气密, 气体不会泄漏;当连接供给阀端的插头插入减压器端插座时, 减压器的快速插头立即将闭锁开关打开, 气体及时通入供给阀。
全面罩: 它是一个单眼窗、大视野、以层环状片密封的正压型全面罩。
面罩内有与口、鼻相贴合的小口鼻罩。
因而减小了全面罩的实际有害窨(呼吸道死腔)和人的吸气阻力。
同时在口鼻罩内还设有呼气阀, 将呼出气体排入大气中。
全面罩还有传音器, 以便佩戴者在使用过程中相互讲话。
供给阀: 最大正压性供气量为200L/min, 佩戴者吸气时有足够的气体吸入, 吸气感觉舒适。
四、压力表: 用于指示气瓶内的贮气压力。
力表的量程为0~40Mpa压力表外壳有防震的保护罩, 以防冲撞时损坏压力表。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方法培训课件

工作原理简述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后储存于气瓶内,当佩戴 者呼吸时,通过供气阀和吸气阀的控制,使压缩空气经过减压后进入呼吸管路, 供佩戴者呼吸使用。
呼吸过程中,气瓶内的压力始终高于外界环境压力,因此被称为正压式空气呼吸 器。
主要组件介绍
压缩空气瓶
用于储存压缩空气,提 供给佩戴者呼吸使用。
不留缝隙。
拉下面罩的供气阀,检查供气 是否正常。
检查气瓶压力
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气瓶压力 是否足够。
打开气瓶开关,观察压力表显 示的数值,确保气瓶压力在2030bar之间。
如果气瓶压力不足,需要及时 更换气瓶或补充气体。
正常供气使用
在正常供气使用时,需要保持呼 吸平稳,避免急促呼吸或深呼吸。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或呼吸不畅的 情况,需要立即停止使用,并寻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 方法培训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简介 • 使用步骤 • 注意事项 • 常见问题及处理 • 培训总结
CHAPTER 01
简介
产品概述
01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是一种自给开 放式空气呼吸器,广泛应用于消 防、化工、石油等领域,用于提 供给佩戴者呼吸所需的空气。
02
该呼吸器通过使用压缩空气,经 过减压后供佩戴者呼吸使用,具 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维护与保养
吸 器的外壳和面罩,保持清 洁卫生。
检查
定期检查呼吸器的气密性、 压力表、阀门等部件是否 正常,如有异常及时维修 或更换。
更换滤毒罐
根据工作需要定期更换滤 毒罐,并确保使用合格的 滤毒罐。
安全须知
使用前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熟悉呼吸 器的操作和性能。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任何不适或异常 情况,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专业 人员的帮助。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的结构、检查、穿戴和使用专业培训

三、余压报警器检查 按下供气阀上的排气按钮缓慢排气,观察 压 力 表 指 针 的 下 降 , 当 压 力 降 至 5-6MPa 时(压力表红色区域),报警哨应发出哨 笛报警信号直至压力降为0。
四、面罩气密性检查 戴好全面罩,用手掌心捂住面罩接口处, 深呼吸数次,感觉呼吸困难,证明面罩气 密性良好。
供气阀
1、面 罩
正压式呼吸器的结构基本相同,主要由以下部件组成, 现将各部件的特点介绍如下:
面罩:为大视野面窗,面窗镜片 采用聚碳酸酯材料,具有透明度 高、耐磨性强、具有防雾功能, 网状头罩式佩戴方式,佩戴舒适、 方便,胶体采用硅胶,无毒、无 头带 味、无剌激,气密性能好
视窗 呼气阀
口鼻罩
面罩胶体
3、关闭和排气--使用完毕后要将系统 内的压缩空气排尽时,只需将排气 按钮往里压,供气阀就气,称为旁通供气功能。)
手动关 闭按钮
外壳
中压进气管
快速插头
4、瓶带组和肩带
瓶带组:瓶带卡为一 快速凸轮锁紧机构, 并保证瓶带始终处于 一闭环状态。气瓶不 会出现翻转现象。
1、左右手交叉,瓶底向上,由侧面将空气呼吸器背在肩上。
2、将大拇指插入肩带调节带的 扣中,身体微前倾,向下拉紧, 调节到背负舒服为宜。
3、插上塑料快速插口,腰带 系紧度以舒服和背托不摆动为 佳。
4、将面罩颈带戴好,一只手托住面罩将口鼻罩下部与下颌处贴合,另一只 手将头带后拉罩住头部,将网罩两边的松紧带拉紧,收紧程度既要保证气 密性又要感觉舒适,无明显压痛为宜。
观察气瓶压力,若低于27MPa(或说明书规定的压力下限)则应上报负责人及时充装 关闭气瓶阀开关,按下排气按钮,放空管内余气,再关闭供气阀
1、使用前应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佩戴使用。 2、必须经常查看气瓶气源压力表,一旦发现高压表指针快速下降或发现 不能排除的漏气时,应立即撤离现场。 3、使用中感觉呼吸阻力增大、呼吸困难、出现头晕等不适现象,以及其 他不明原因时应及时撤离现场。 4、使用中听到余压报警器哨声后,正常呼吸频率下只能维持10分钟左右, 应尽快撤离现场(到达安全区域时,迅速卸下面罩)。 5、在作业过程中供气阀发生故障不能正常供气时,应立即按下排气按钮 强制供气,并迅速撤出作业现场。 6、如瓶内空气超过半年未使用,建议重新充装,以保证空气清新。 7、使用后应对面罩进行清洗、消毒,自然干燥后装箱。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操作规范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操作规范1操作步骤:1.1空气呼吸器的检查(每15天检查一次)1.对气瓶固定带进行调节,使气瓶牢固的连接在背架上。
2.检查钢瓶无鼓包,无裂痕。
3.检查背架、背带完好,无断裂,无损坏。
4.检查气瓶高压减压阀与气瓶的连接是否紧固无泄漏。
5.打开气瓶高压减压阀手轮至少两圈。
6.阅读压力表:气瓶压力示值应在270-300bar之间,小于150bar立即更换气瓶。
7.关闭气瓶高压减压阀。
8.严密性检查:.检查呼吸系统压力的压降值在每分钟内应不大于10bar为正常。
9.报警器的检查:打开气瓶高压减压阀,待系统充满压力后关闭,小心推入压供式减压阀的红色按钮,直至空气缓慢流出,观察压力表,在55±5bar左右时,报警器开始报警。
10.呼吸面罩的检查:检查面罩视野窗清晰可见无划痕;检查头带牢固无断裂;确定面罩呼吸密封部件齐全完好。
1.2 空气呼吸器的佩戴1.放长肩带,将呼吸器整体背在背部,气瓶高压减压阀应向下,收紧肩带,直至背架与背部完全吻合舒适为止。
2.扣上腰带插口,腰带插口凸面朝身体一面,收紧腰带。
3.将面罩挂在颈部,双手拉开头带,将面罩套在下巴上,扶平头带,依次先收紧颈部的带子,再收紧太阳穴处的带子和前额处的带子。
4.用手掌紧贴住呼吸接头入口,开始吸气,检查面罩的密封性。
5.按下压供式减压阀的红色按钮,打开气瓶高压减压阀两圈以上。
6.将压供式减压阀接口连接到面罩上,深吸一口气,呼吸控制阀自动打开,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开始工作。
7.操作中随时观察压力表,当发现气瓶压力降至55bar报警哨声响起,操作人员立即退出操作地点,返回到安全地点更换备用气瓶。
2安全技术要求1.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每15天检查一次,确保完好。
2.使用前,面罩的气密性检查要严格,防止漏气造成人员中毒。
3.使用中发现气瓶压力降至55bar报警哨声响起,操作人员立即退出操作地点,返回到安全地点,防止造成操作人员窒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要求1 使用单位应通过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使本标准规定的条款得以实施。
2 使用单位应选择国家认证合格的空气呼吸器。
进口的空气呼吸器应有商检合格的标志或证书。
3 使用单位根据风险识别和环境安全评价制定呼吸保护计划,完成以下工作:建立空气呼吸器技术档案;制定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定期对空气呼吸器管理情况进行维护、检查、检测。
4 空气呼吸器技术档案内容包括: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空气呼吸器技术性能登记表;空气呼吸器基本性能核查记录;日常使用、检查和维护的记录;空气呼吸器的定期技术检测证书;气瓶的定期技术检验证书。
AQ/T 6110—20125 根据工作场所风险识别和环境安全评价结论,依据GB/T 18664-2002第4章规定,按照工作场所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毒性程度的等级、浓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选配相应的空气呼吸器和便携式监测仪器。
当生产工艺有较大变动时还应重新评价。
6 在危险性工作场所中根据有毒有害物质危害程度、可能达到的最高浓度配备足够的空气呼吸器并考虑以下原则:在缺氧工作场所,应按作业岗位额定人数每人配备一套。
轮换作业可按实际作业人数每人配备一套;工作场所存在风险且距离较远不便携带,应在该工作场所配备。
多个工作场所存在风险但相距较近,应选择便于取用的地点集中配置;在设定的逃生通道处设置存放点;使用频次、气源容量和备用气源数量。
7 使用单位应采取告知、培训、监护作业等方式,保证任何使用者都能够安全、正确地使用本单位提供的空气呼吸器。
8 使用人员应进行以下技能培训,经本单位实际考核合格。
本岗位配备的空气呼吸器结构、性能和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各部件的原理与性能;——正确识别空气呼吸器及气瓶上的相关标识;——掌握空气呼吸器部件组合及着装带调节方法;——掌握面罩佩戴密合性检查方法及呼吸是否顺畅的检查方法;——掌握气瓶内剩余气体能够维持呼吸的时间;——能在60秒内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掌握保持平稳呼吸,延长有效使用时间的方法;——了解佩戴空气呼吸器操作时与其他人员配合作业的注意事项;——了解与其它防护用品配合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了解所佩戴的空气呼吸器与工作场所危害物质的适应程度及各种浓度允许的工作时间;——了解与本岗位有关危害物质的性质及防护知识。
使用、维修、保管与报废1 使用1.1 佩戴后产生不良生理或心理反应者在作业时应慎用空气呼吸器。
1.2 根据预判作业时间,备足备用气源。
若连续工作时间较长,应采用气瓶组或其它型式空气呼吸器。
1.3 压力表应固定在肩带易观察的位置上,并随时观察,掌握作业时间。
1.4 尽量保持平稳呼吸,防止过快消耗压缩空气。
1.5 使用空气呼吸器时应二人以上共同作业,相互监护。
1.6 进入密闭环境或有限空间作业,应同时配备通讯设备,保持与外部的联系。
监护指挥人员要控制使用时间,及时提醒作业人员撤离工作现场。
1.7 应考虑佩戴者面部异常、毛发特征等影响面罩密封的因素。
1.8 空气呼吸器不使用时,应及时关闭气瓶阀,防止泄漏瓶内压缩空气。
1.9 紧急救援时,应佩戴可供两人或多人呼吸的空气呼吸器。
1.10 使用中出现下列情况应立即撤离有害环境:空气呼吸器报警;呼吸时感到有异味;出现咳嗽、刺激、憋气恶心等不适症状;安全泄放装置排气;部件损坏;压力表出现不明原因的快速下降。
2 维护2.1 由使用者或经过培训的专门维护人员进行维护。
2.2 空气呼吸器每次使用后应及时清洁或消毒,并定期清洗。
清洗和消毒应优先采用制造商指定或推荐的清洗方法,使用其推荐的清洗剂和消毒剂。
2.3 按照说明书要求检查更换易损件。
更换面罩、密封件、导管等零部件应使用原制造商指定的配件或在制造商指导下进行。
2.4 空气呼吸器清洗流程和方法参见附录A。
3 保管3.1 在方便使用者佩戴的固定位置存放空气呼吸器并设置醒目标志。
3.2 及时更换有故障或超过检测期限的空气呼吸器。
无法及时更换时应与完好的空气呼吸器分开存放,并有明显禁用标识。
3.3 使用后未清洗消毒或怀疑有污染的空气呼吸器应在指定位置标记,防止无关人员接触,并保证与清洁的空气呼吸器分开存放。
3.4 气瓶检验、充装时,应及时补充备用气瓶。
3.5 空气呼吸器的保管环境:应保存在温度为0℃~30℃的封闭干燥的保管柜中。
注意防止潮湿,避免日光直射。
有取暖设备时,距离取暖设备应大于1.5m;应放置在清洁通风的环境中;保管环境不应使空气呼吸器产生物理、化学破坏,不允许造成背板和面罩变形。
4 修理4.1 修理部门应取得制造商的授权。
修理人员应接受制造商的专门培训,方可从事空气呼吸器修理工作。
4.2 修理部门应完成的工作程序:空气呼吸器的清洗、消毒;故障修理;修理后应按表2校验空气呼吸器技术指标。
但校验不能代替定期技术检测;修理后应对修理日期、修理部门名称等信息进行标识。
5 报废与处置5.1 空气呼吸器符合下面条件之一即应报废:达到产品说明书规定的使用年限;使用中频繁出现故障,经修理无法达到表2规定的技术指标;定期技术检测机构经检测认定应报废;因使用或存放环境过于恶劣等原因,使用单位认为应当提前报废。
5.2 报废的空气呼吸器应标识并进行破坏处置。
5.3 报废零部件弃置不应破坏环境或被重新使用。
检查与检测1 基本性能核查1.1 新购空气呼吸器投入使用前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基本性能核查,并将核查记录存档备查:出厂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目视检查:外表面无损伤,可能与佩戴者接触的零件表面应无锐边和毛刺;结构紧凑,应能通过作业环境的狭小通道;配件齐全;逐台进行呼吸试验,核查空气呼吸器能否正常工作。
1.2 基本性能核查合格的空气呼吸器应进行核查日期、有效使用期标识。
2 使用前的检查2.1 使用者在佩戴前按如下方法(紧急救援时重点检查b、c、d、f项)检查:空气呼吸器外表有无损坏并核对标识是否在有效使用期内;打开气瓶阀,向空气呼吸器供气,待压力表稳定后检查气瓶压力;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漏气。
关闭气瓶阀,观察压力表1 min,指示值下降不允许超过2MPa;检查面罩与面部的密封性。
戴上面罩堵住接口吸气并保持5s,无漏气现象;检查供气阀性能。
将供气阀与面罩连接,试呼吸8至12次,呼吸顺畅;检查警报器。
观察压力表值在5MPa至6MPa时警报器鸣响。
2.2 空气呼吸器不符合要求,使用者应立即报告空气呼吸器管理人员,并及时更换。
3 日常检查3.1 空气呼吸器日常检查由使用单位管理人员组织进行,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使用单位可根据空气呼吸器的使用频度和使用环境适当增加检查次数。
3.2 日常检查的主要内容:使用前检查的各项目;各组件不应有严重变形;面罩密合框与佩戴者面部应贴合良好,无明显压痛感;面罩视窗应具备防雾功能,清晰度良好;所有组件不允许有老化、开裂、异常收缩、脱胶、脆化现象;气瓶外表面无变形、脱层、鼓包、暴露纤维等缺陷。
气瓶阀输出端螺纹无损坏;试验供气阀自动正压装置可保证空气呼吸器面罩内正压供气;减压器输出压力调整装置设置的锁紧装置有效;检查导气管、供气阀、减压器、面罩、背板及气瓶的使用年限及定期技术检测标识;保管条件符合4.3要求。
3.3 发现不符合项应及时更换,或送检测、修理部门进一步检查处理。
3.4 日常检查后应记录检查结果。
4 定期技术检测4.1 使用单位应制定年度空气呼吸器定期技术检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在用空气呼吸器定期技术检测为每年一次。
4.2 在用空气呼吸器定期技术检测机构由使用单位、制造商或第三方检测服务商按以下要求建立:定期技术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工作流程;有经过空气呼吸器检测技术培训的人员;有压力表校准资质及校准人员;定期技术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检测仪不少于二台,其中一台宜采用便携式。
检测仪器技术指标符合附录C.4要求;检测用气体充装设备一套;清洗设备一套。
4.3 空气呼吸器定期技术检测的内容:4.3.1 审查原始资料: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文件;维修部门出具的空气呼吸器修理过程技术数据报告。
4.3.2 定期技术检测外观检查项目见表1。
表1 定期技术检测外观检查项目表序号部件名称检查项目与要求面罩橡胶件不应有明显的永久变形。
视窗清晰。
带,绳,扣件等不允许有老化、龟裂、异常收缩、脱胶、脆化现象。
佩戴后与面部轮廓紧密贴合,无明显压痛感。
佩戴后可进行正常对话。
固定系统能有效固定并能根据佩戴者的需要调节。
背板不允许有影响使用的变形。
不允许有老化,开裂现象。
着装带可自由调节长度,扣紧后不允许滑脱。
带类零件不允许有整股纤维断裂,塑料和金属扣件不允许变形和开裂。
配件齐全。
导气管和接头无割痕。
不允许有老化漏气现象。
接头无变形,插拔、锁紧轻松。
供气阀和减压器不允许有变形和开裂现象。
各功能按键活动有效。
警报器不得有松动和变形现象。
电驱动警报器应符合GB 3836.1中Ex ia IIC T4级,用于矿山开采业时应符合GB 3836.4中Ex ia I级的规定。
压力表外壳橡胶护罩不允许有老化、龟裂。
读数清晰可辨,表面不应有水雾。
压力表配有电源时应符合GB 3836.1中Ex ia IIC T4级,用于矿山开采业时应符合GB 3836.4中Ex ia I级的规定。
在暗淡或黑暗的环境下,应能读出压力指示值。
4.3.3 按使用空气呼吸器的基本要求,选取GB/T16556和GA124的相关测试项目进行定期技术检测,具体项目和技术指标见表2。
表2 定期技术检测项目和技术指标表4.4 试验方法见附录C。
5 气瓶检验与充装5.1 空气呼吸器气瓶应按规定送有资质的气瓶定期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
5.2 气瓶压力不足应立即送交气体充装站充装压缩空气。
5.3 气体充装时应采用大气直接压缩充装,不允许用氮、氧气体混合充装。
5.4 气体充装后应静止一段时间,待冷却至室温时,气瓶内部压力不应低于额定压力的90%。
5.5 空气呼吸器气瓶检验与充装要求参见附录B。
序号项目名称技术指标整机气密性压力表1min内的下降不大于2MPa静态压力(0~500)Pa 并小于呼气阀开启压力警报器性能报警压力(5.5 ±0.5)MPa报警声强不小于90 Db (A)平均耗气量不大于5L/min 5L/min呼吸阻力气瓶额定压力至2MPa 呼吸频率40 次每分钟呼吸流量100L/min吸气阻力不大于500Pa ,气瓶压力2MPa至1MPa 呼吸频率25 次每分钟呼吸流量50L/min吸气阻力不大于500Pa ,呼气阻力不大于700Pa 压力表校准精确度等级不低于2.5 级b 附录A 空气呼吸器清洗方法A.1 登记与标识登记与标识A.1.1 空气呼吸器的面罩及其他零部件每次使用后应清洗和消毒。
A.1.2 空气呼吸器零部件清洗之前宜逐台登记。
A.1.3 空气呼吸器零部件清洗之前应按表1进行外观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