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合集下载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口诀1. 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1.1 光线传播的直线性光线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沿直线传播,不发生弯曲。

1.2 光线传播的反向性光线从一个点出发,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传播,但只能沿着一条确定的路径返回到出发点。

1.3 光线传播的可逆性光线沿一个方向传播时,可以按相同路径反向传播,即光路是可逆的。

2. 凸透镜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1 凸透镜的定义和形状凸透镜是由两个球面构成的,其中至少有一个球面是凸面。

2.2 凸透镜的焦距与焦点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分别是物距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前焦点和像距为无穷大时所对应的后焦点。

焦距是指从透镜上某一侧物体到该侧凸透镜后焦点之间的距离。

2.3 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背面。

2.4 凸透镜成像的特点•物体与像的关系:物体和像都是实际存在的,可以触摸到。

•倍率关系:物体与像之间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它们与凸透镜的距离关系。

•倒立关系:物体倒立于成像平面上。

3.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口诀3.1 口诀一:远离焦点,成实物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焦点附近。

这种情况下,成像为实物。

3.2 口诀二:靠近焦点,背面见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其像会出现在凸透镜的背面。

这种情况下,成像为虚物。

3.3 口诀三:过中心线,不变形通过凸透镜中心线上所有点的光线传播方向都不发生改变。

这意味着通过中心线的光线不会发生偏折,成像不发生变形。

3.4 口诀四:无中心线,相交点通过凸透镜两侧非中心线上的光线会在成像平面上相交。

这是因为凸透镜的球面形状使得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发生了折射。

3.5 口诀五:物体大,像小小当物体离凸透镜较远时,物体会放大成小的像。

这是因为离焦点较远的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较大。

3.6 口诀六:物体小,像大大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物体会缩小成大的像。

这是因为离焦点较近的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较小。

3.7 口诀七:焦距正负号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其中一个是正焦点(F),另一个是负焦点(F’)。

透镜成像规律口诀法

透镜成像规律口诀法

口诀法──喜欢口诀辅助记忆的同学可选用此法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用简要归纳成下面几句话:一倍焦距分虚实,(即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不能成像;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实像,也就是说,焦点是凸透镜成虚像或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定大小。

(是说物距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即2倍焦距处是成放大实像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实像总是异侧倒,(即成实像时,总是像、物异侧,像相对于物是倒立的)虚像总是同侧正。

(即成虚像时,总是像、物同侧,像相对于物是正立的)作图法是利用几何光学中的三条特殊光线来推导透镜成像规律的方法。

三条特殊光线如图2分别是:①是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②是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要经过焦点;③是过焦点的入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沿与主光轴平行的方向射出。

选用其中的两条通过凸透镜的光线就可以作出凸透镜所成的像。

凸透镜成像情况作图如图4。

(说明:凸透镜在此图中用两端带箭头的竖直线段来表示)1.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中A1所成的像A1′这是放大镜的原理。

此时v>u。

2.当u=f时,物体射出去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平行射出,此时凸透镜不成像,如图中A2所射出的光不能会聚成像。

这是成实像和成虚像的分界点。

3。

当f<u<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如图中A3所成的像A3′,这是投影仪、幻灯机的原理。

此时v>2f。

4.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中A4所成的像A4′,这是成放大或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此时v=u=2f。

5.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图中A5所成的像A5′,这是照相机的原理。

此时f<v<2f。

U>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U<F时,可透过凸透镜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u是物距v是像距f是焦距物距像距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和虚实应用例子u>2f f<v<2f 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u2f v=2f 等大倒立的实像f<u<2f v>2f 放大倒立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 不成像(呈平行光射出)!!u<f v>u 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学习口诀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学习口诀

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学习口诀一、引言物理学中,透镜是一种具有曲面形状的光学元件,可以用于聚焦、分散光线以及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

初中物理中,我们学习了透镜的基本知识,包括透镜的种类、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透镜的相关知识,本文将介绍初二物理透镜及其使用的学习口诀。

二、凸透镜1. 凸透镜的特点凸透镜的两个面中,至少有一面是凸面。

凸透镜的特点有: - 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向透镜的轴线靠拢。

- 凸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可以是正的或负的。

2. 凸透镜的使用学习口诀为了方便记忆凸透镜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口诀:平行入射,会聚焦。

物距正,像距正或负。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凸透镜的光线传播规律。

当平行光线入射凸透镜时,光线会聚焦在透镜的轴线上。

而凸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可以是正的或负的。

三、凹透镜1. 凹透镜的特点凹透镜的两个面中,至少有一面是凹面。

凹透镜的特点有: - 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会离开透镜的轴线。

- 凹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是负的。

2. 凹透镜的使用学习口诀为了方便记忆凹透镜的使用方法,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口诀:平行入射,分散光。

物距正,像距负。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记住凹透镜的光线传播规律。

当平行光线入射凹透镜时,光线会分散开来。

而凹透镜的物距是正的,像距是负的。

四、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成像规律可以通过以下口诀记忆:物距像距都为负,凸透镜有正负判断。

像在透镜右边,凹透镜如此想。

这个口诀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透镜成像的物距和像距的正负关系。

当透镜的物距和像距都是负数时,成像位置在透镜的右边。

对于凸透镜,物距为正时,像距可以是正的或负的;对于凹透镜,物距为正时,像距是负的。

五、总结本文介绍了初二物理中关于透镜的基本知识,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以及使用口诀。

通过记忆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透镜的知识,提高在物理学习中的效果。

希望本文对初二物理学习者有所帮助!。

如何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如何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F 2大 小 = 2F 線旁的三種成像 ◎ 如何记住『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先记成像有几种?共 六 种。

物体放在凸透镜镜前的六个地方,会有不同的成像性质。

物体放在镜前哪呢?成像有六种。

口诀: 三区二线一太阳 。

(d 表物距,是物距镜心的距离,记的这六区要『用图来记』,就很方便能记住这六区)❶ 三区:物在2F 线外(d >2F )、物在2F 线与F 线之间(2F >d >F )、物在F 线内(d <F ) ❷ 二线:物在2F 在线(d =2F )、物在F 在线(d =F )♦ 一太阳:物置太阳时(d =∞)2.再记像性质的特征:六种成像中,有一种不成像,是 物在F 在线(d =F ) 。

六减一,剩下五种成像,这五种中,只有 1 种是虚像,其他 4 种是实像。

❶ 这唯一的虚像,是 物在F 线内(d <F ),成像在 镜前 。

(平日使用之放大镜,就是此区,是 正立虚像 ,是唯一的镜前成像)❷ 剩下的4种成像,都是在 镜后 成像,且都是实像。

(这四种实像中,有一种大小是点像;有三种分别是放大、相等、缩小像)♦ 虚像,必在镜前,必为正立,只1种;实像,必在镜后,必为倒立,有4种;。

3.关于4种是实像的物像大小关系:(d 表物距,d’表像距,)4种实像中,一种是 点像 ,是 物置太阳时(d =∞) 所生成的。

四减一,剩下三种实像,可用『2F 线的对称性』来记忆。

口诀是。

2F 线 左小右大中相等 。

❶ 物置镜前 2F 线左边 时,成像会在镜后 2F 线左边 ,像的大小比原物小,记『左小』。

(左边,指在镜前的d >2F 区域;在镜后是指在镜后的2F >d’>F 区域,记图可知) ❷ 物置镜前 2F 线右边 时,成像会在镜后 2F 线右边 ,像的大小比原物大,记『右大』。

(右边,指在镜前的2F >d >F 区域;在镜后是指在镜后的d’>2F 区域,记图可知) ♦ 物置镜前 2F 在线 时,成像会在镜后 2F 在线 ,像的大小与原物相等,记『中相等』。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

凸透镜成像规律8个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规律简介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对于理解光学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用8个口诀总结,分别是:物像距关系、物像高关系、物像倒关系、物像大关系、物像正关系、物像共轭关系、物像位置关系和物像性质关系。

二、物像距关系物像距关系是指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和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距凸透镜越远,像距凸透镜越近;物体距凸透镜越近,像距凸透镜越远。

三、物像高关系物像高关系是指物体的高度和像的高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高度与像的高度成正比,即物体越高,像也越高。

四、物像倒关系物像倒关系是指物体的方向和像的方向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正立的,像是倒立的。

五、物像大关系物像大关系是指物体的大小和像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的大小与像的大小成反比,即物体越大,像越小。

六、物像正关系物像正关系是指物体的性质和像的性质之间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是真实存在的,而像是虚拟的。

七、物像共轭关系物像共轭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位置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和像是关于凸透镜的焦点对称的,即物体和像的位置互换。

八、物像位置关系物像位置关系是指物体和像在凸透镜上的具体位置。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内时,像在凸透镜的焦点之外。

以上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8个口诀,它们概括了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通过掌握这些口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凸透镜,实现对光学现象的准确描述和解释。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于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方法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记忆法4、实验: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首先要使它们在同一直线上,其次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

5、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相交而形成的。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是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

实像和虚像都能用人眼观察。

6、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什么情况下光屏上得不到像?①u≤f;②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7、当成实像时,如用手挡住透镜的上半部,猜一猜,光屏上的像可能有什么变化?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了8、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两侧?什么情况下像和物体在凸透镜同侧?成实像时物像异侧成虚像时物像同侧9、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10、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与光屏分置于凸透镜两侧,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当蜡烛位于点时,屏上出现最大的像;当蜡烛位于点时,屏上清晰的像距凸透镜最近;当蜡烛位于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

11、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到距凸透镜65cm处,则成像的情况是。

解析: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由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知:f<u<2f,即f<30cm<2f,解得:15cm<f<30cm,当物距为65cm,u>2f。

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浅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记忆凸透镜成像规律历来是初中光学教学的难点、中考的重点、命题热点,之所以成为难点,根本原因是其规律复杂易混、涉及概念多。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完整版)凸透镜成像规律归纳总结

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一.成像规律二.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物和像的移动方向一样)三.考点归纳:1.凸透镜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太阳光或远距离的手电筒)垂直照射凸透镜,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承接到最小最亮的亮点,用刻度尺测量出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即是凸透镜的焦距。

由此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实验器材的摆放顺序:先将凸透镜、蜡烛、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

3.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使它们在同一高度上。

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4.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像的原因:(1)烛焰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2)烛焰在一倍焦距处不成像;(3)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5.成像变化情况: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大,物体靠近凸透镜,同时光屏远离凸透镜;(物近像远像变大);6.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处,像也越大。

(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7.蜡烛燃烧后会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会上升。

8.实验中选择蜡烛的缺点:蜡烛燃烧会变短,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烛焰会晃动,成像不稳定。

改进:选发光二极管,优点:成像更稳定,容易对比大小。

9.发光二极管图案的选择:最好左右不对称,上下不对称。

10.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凹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大,光屏需要远离凸透镜,相当于近视眼的原理。

11.实验后,在凸透镜前加凸透镜后,像和像距都变小,光屏需要靠近凸透镜,相当于远视眼的原理。

12.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果用遮光布遮住透镜的一半,则屏上的像是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13.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则人眼在图示位置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14.完成实验后,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远离透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顺口溜

凸透镜成像规律顺口溜

凸透镜成像规律顺口溜
1. 一倍焦距不成像,就像幽灵没形状。

2. 二倍焦距分大小,大像小像两边靠,大像巨人小像猫。

3. 物近像远像变大,好像气球在吹大。

4. 物远像近像变小,好似缩身魔法妙。

5. 实像倒立虚像正,实像好似倒栽葱。

6. 物在焦点不成像,仿佛一切皆空荡。

7. 一倍焦距定虚实,虚实界限像卫士。

8. 物在二倍焦距外,倒立缩小实像来,像个小矮人大败。

9. 物在一倍二倍间,倒立放大实像现,像个巨人很惊艳。

10. 虚像总是同侧立,像个影子黏一起。

11. 实像能用光屏承,就像货物能装盆。

12. 物近二倍焦距内,像距像大一起飞。

13. 物远二倍焦距外,像小距小真奇怪。

14. 二倍焦距很奇妙,大小实像在此调。

15. 凸透镜成像规则,就像魔法变化多。

16. 物近像大像距大,像个贪吃蛇长大。

17. 物远像小像距小,像个胆小鬼在跑。

18. 焦距决定像大小,如同命运把手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
凸透镜成像规律八种记忆方法一、作图成像法光学作图,是掌握光学内容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完全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两条,而找到像点,这种方法适用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可以作为实验后,强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可以为那些要参加各种物理竞赛的学生,作为知识的一种拓宽。

方法是过物体上的一点,画出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然后找到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的点,或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物体上该点的像点。

再根据物体与主光轴的垂直关系,画出像也与主光轴垂直,就可以画出虚实像。

还可以借此介绍虚实像。

本文列举两种利用作图法探究成像规律,作图在下:两条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2)平行于主光轴光线通过焦点。

这种方法适合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初二学生接受起
来可能有些困难,可以在初三第一轮复习时,帮助学生记忆,减轻复习时的学生的记忆压力。

二、光路可逆法光路可逆性是光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学生对这个知识也是记忆犹新。

具体方法是先根据作图法作出一种成像规律的图后,提醒学生从光路可逆性来考虑问题,把作出来的图,从反面看一下,又是什么成像规律?这样所有的成像规律,就可以
从光路可逆性来记住规律。

下图中就是利用光路可逆性,完成两个成像规律!
这种方法理解层次较高,学生理解起来也很难,可以
作为新课以后的辅助练习。

三、童话故事记忆法一个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的冬天,唐僧师徒一行四人,为取真经,他们继续向西方徒步前行。

他们来到一个山洞中休息吃饭。

山洞前有一个大的冰山,冰山中间厚、边缘薄。

孙悟空到外面弄了一些吃的回到山洞前,他看到冰山后面的山洞里,也有一只倒立、缩小的孙悟空,他以为是妖精,又来吃唐僧的肉了,连忙拿出金箍棒,准备降服妖精。

这时,冰山后的孙悟空也拿出小金箍棒。

孙悟空连忙向前冲去,准备与之决斗。

这时,孙悟空发现,妖精好像怕自己似的,连忙向远处逃去,而且变得很大,但还是倒立的。

孙悟空大声呼道:“妖精,哪里逃?”忙连翻几个筋斗,但有冰山挡着,翻到冰山前时,山洞中的“妖精”没有了!这时,在山洞中刚睡着的
猪八戒被孙悟空的叫声惊醒了,连忙从山洞中出来叫道:“猴哥,哪里有妖精?”出来一看,看到冰山外有一个身材魁梧的孙悟空,哈哈大笑到:“猴哥,你又在变戏法哄人了,让我来教训你一下!”连忙拾起钯子,向孙悟空打去,没打到孙悟空,把冰山打碎了,孙悟空又变成了原来一样大小!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师哥俩分别看到了什么吗?同学们,谁能把刚才
的故事重述一遍?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初二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游戏法记忆法游戏准备:卡片五张,上面印有图案,一张较大的,一张较小的,一张放大的虚像,两张等大像!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凸透镜,主光轴,焦点,二倍焦距!方法是:让一个学生拿着卡片1,站在凸透镜的一边的任意一个位置,再让一个学生找到合适的卡片(卡片1),让他站在估计的对应位置,这样就完成了
一次成像。

可以让其他学生说出他们做的成像规律,以及物距(u)和像距(v)。

在我多次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对此方法也是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让他们课后自己去准备卡片,去练习完成这样的游戏,此方法还可以用于新课复习,也可以用来做本节课的当堂练习!游戏的方法图如下:
u>2f,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种方法
必须建立在学生记住规律的基础上,可以以比赛的方式举行,加强竞赛能力的培养。

五、口诀记忆法总结归纳口诀,一直是我们教师追求高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下面列举一些简单的口诀,有的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供大家参考:口诀一:凸透镜成像,远缩小近放大!(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像,近处的物体成放大的像) 口诀二: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物体近的,成像远,而且放大,反之) 口诀三:物远成实像,倒立缩小放大;物近成虚像,正立虚像放大。

(成实像时,像是倒立的,先是缩小的再是放大的;成虚像时,像是正立的,是放大的虚像) 这种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是比较好的。

学生也设计了适合自己的口诀。

由此推广,在学习其他知识时大多可以利用这种方法。

六、实际应用法(一)准备一张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分析成像的特点,这时物体离凸透镜比较远,即u>2f,让学生比较像的大小、正倒立情况,然后总结出成像的特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然后告诉学生,我们的眼睛也是一个凸透镜,眼前的物体在我们的视网膜上“拍了照”,我们才看到了物体。

(二)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把上面的反光的平面镜解下来,让像呈现在天花板上。

让学生去感受投影仪上的透镜也是凸透镜,然后去观察成像特点,请学生说出物距、像距,以及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三)上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放大镜。

一般的学生都能准备一个或大或小的凸透镜。

让他们自己观察课本上的字,让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当然学生有许多答案,如正立、放大的像,倒立的缩小或放大的像。

老师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让他们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类,得出成实像规律的前三点规律,再让学生比较正立、倒立像的视觉感受有什么区别。

倒立的像是在眼前的,而正立的像和物体在同一侧。

我们平常所说的放大镜实际上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应用,只不过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一种情况。

所以我们不能把凸透镜就等同于
放大镜。

凸透镜应用于放大镜时的成像特点及条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实际应用法把物理现象和生活中的实际事例结合起来教学,既让学生知道了知识,还记住了这些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真是一举两得!您不妨也试试!
七、辅助线记忆法作辅助线,按照物体的运动轨迹,把像点的运动轨迹用辅助线描出来,具体辅助线的作图方法是:过倒立、等大实像的顶端和焦点画出辅助线,所有的像的顶端的轨迹都在这条线上。

详细图作图如下:辅助线帮助学生记忆,这种方法可以在实验后引入,可以解决一些变化类题型。

八、实验探究法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因此,讲授本节课时,最根本的方法还应该是实验探究法为基础。

在光学实验的教学中,做好每一个实验,尤其是演示实验,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因此,探究过程的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应该着重介绍的重点。

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本着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从实验中体会成功的乐趣,让学生自己找到成像的规律。

在实验时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小实验,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能力。

如,凸透镜被挡住一半时成像变暗;成像时为什么有三个像等一些开放性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