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池塘水质的改良效果
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

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效果的研究作者:龚梦丹来源:《环境与发展》2020年第02期摘要:沉水植物对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体净化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从沉水植物对水体水质净化机理、水质净化效果阐述沉水植物修复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分析了沉水植物修复在水体水质净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认为在实际工程建设中,沉水植物恢复应结合水体环境特征、品种配置和种植方式,以及与其他工程技术联合使用。
关键词:沉水植物;净化;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X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2-00-03DOI:10.16647/15-1369/X.2020.02.054Abstract:Submerged macrophyt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quatic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and water purification.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urification function of the water by submerged macrophyte from the mechani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water purification.The influence factors in the purifying process of water by submerged macrophyte are analyz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submerged macrophy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variety and configuration mode, planting patterns and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ngineering measures should be considered together.Key word:Submerged Plants;Purification;Influence factor沉水植物是水生态系统发展程度的标志,是水体保持良性循环的关键物种,在维持水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增加水体自净能力等发面具有重要作用。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3种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净化效果进行研究,探讨了其在氮磷、有机物和悬浮物去除上的表现。
研究发现,水生植物通过吸收与降解营养盐和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尤为显著。
目前对水生植物在有机物和悬浮物去除方面的研究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结论部分验证了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的有效性,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研究结果为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氮磷、有机物、悬浮物、生物学特性、应用、效果研究、验证、应用前景、研究不足、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盐浓度过高,特别是氮磷等营养物质的过量富集,是当今世界水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愈发严重,给水质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的水体处理方法往往高投入、能耗大、操作复杂,效果并不理想,而生态修复方法逐渐成为解决水环境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
水生植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修复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有机物,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净化水体,改善水质,提高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
对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利于优化水体生态系统结构,提升水域生态服务功能,还为探索生态修复途径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为水体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的作用机制,以及评估其对水体中氮磷、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
通过对水生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适应性和应用潜力。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富营养化水体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过高,主要包括氮、磷等无机盐和有机质,这些营养物的过度富集会导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富营养化水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都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方法,尤其是对水生植物的净化能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表明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以下将介绍三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及其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能力的研究。
第一种水生植物是浮萍。
浮萍是一种浮游于水面的浮叶水生植物,它可以通过对水体中的无机盐和有机质进行吸收,达到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能力。
研究发现,浮萍对氮、磷等主要营养盐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同时它还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
第三种水生植物是茉莉。
茉莉是一种常见的池塘水生植物,它也具有良好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能力。
研究发现,茉莉的根系可以释放有机酸,通过影响水体的酸碱度和有效碳含量,减轻水体中藻类的繁殖。
茉莉还能吸收水体中的氨氮和磷酸盐等营养物质,有效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
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浮萍、水葱和茉莉等水生植物以其各自的特点,通过吸收和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质,有助于改善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净化水质,提高水体的生态环境。
不同水生植物对营养物的选择性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水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净化。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水生植物的生长适应性、生态效益和净化效果,以促进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恢复中的作用及前景

态可塑性强、生长与繁殖模式复杂多样等 特性,为植物功能性状的调查分析提供了 众多合适的信息源 ; 沉水植物多次独立的进 化历史以及广泛存在的显著趋同适应现象 也为研究功能性状的谱系关系提供了不可 多得的对象。因此,沉水植物功能性状的 研究未来可能出现较大理论突破。在全球 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 也应该与湖塘库等水生态系统管理紧密结 合。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通过加强对 植物功能性状及其与生态系统功能之间关 系的了解,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由于全球气 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湖泊从清水稳态转 换成浊水稳态时,沉水植物群落凋亡和生 物多样性丧失的机制,还可以根据功能性 状的指示作用来制定沉水植物群落重建以 及退化湖泊修复的规划方案 。 [3-4]
三、结束语 随 着 经 济 高 速 发 展, 工 业、 农 业、 生 活污水排放日益增加,我国水污染问题加 剧,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 发展,危害了人民健康,影响了环境安全。 利用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进行水生 态修复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已经越来 越受到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不 断完善 , 水生植物的恢复 , 特别是沉水植物 的恢复在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环境质量方 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凤娟 , 蒋任飞 , 饶伟民 , 代晓炫 , 肖许沐 , 谢海旗 .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 水湖泊修复中的生态机理 [J]. 安徽农业科 学 ,2016,44(26):58-61. [2] 张嵘梅 , 马博馨 , 杨志杰 , 张英 , 李溯 , 杨平 , 刘洪波 . 沉水植物苦草属在水体环境 修复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 [J]. 中国农学 通报 ,2016,32(28):144-154. [3] 常素云 , 吴涛 , 赵静静 . 不同沉水植 物组配对北大港水库水体净化效果的影响 [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10(01):439-444. [4] 姚远 , 贺锋 , 胡胜华 , 孔令为 , 刘碧云 , 曾磊 , 张丽萍 , 吴振斌 . 沉水植物化感作用 对西湖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 [J]. 生态学 报 ,2016,3植物 所释放的氧气几乎是全部都溶于水中,对 于水体溶解氧的增加效率最高,并且其对 水面的覆盖面很小,阳光能更容易照射入 水体内部,使植物体光合作用能力增加, 释放更多氧气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极 大改善水体质量。在沉水植物大量生长的 水域中,其溶氧量要大大高于其他普通水 域与富营养化水域 [2]。
沉水植物的修复作用

从淡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以看出, 水生高等植物为藻类的竞争者,底栖动物、 滤食性鱼类为其捕食者,许多研究证明,通过 选择性控制以上作为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生 物的生物量,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能起到 良好的治理效果。
大型沉水植物是通过根部吸收底质中 的氮磷, 从而具有比浮水植物更强的富集能 力 。沉水植物有着巨大的生物量, 与环境进 行着大量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形成了十分 庞大的环境容量和强有力的自净能力。
一、 去除水体和底泥中的营养盐类:
(1)吸收氮磷输出水体的营养物质; 图 1, 2
(2)吸附水体悬浮颗粒物增加透明度。
二、抑制藻类生长控制湖泊藻华
(1)与藻类争夺营养和光照;
在苦草生长的地方, 浮游生物、细菌和丝状 藻的生物量显著降低; 而且能减少水体中的正磷 酸盐、溶解有机碳和总的悬浮物, 增加水体透明度。
(2)生成化感物质克制藻类生长。
金鱼藻、微齿眼子菜及苦草的种植水具有较 强的克藻作用, 尤以金鱼藻最显著; 而伊乐藻几乎 没有克藻作用。
水生植物的根与沉积物有较大的接触面 积,当水流经过时, 不溶性胶体、附着于根系 的细菌( 部分凝集的菌胶体) 会被根系粘附或吸 附而沉积, 从而减少沉积物中磷向上覆水的释 放, 达到对湖泊水体的净化作用。 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磷迁移释放具有重要 影响。 沉水植物好氧的根基环境可以固持底泥, 减少或抑制底泥中氮、磷等污染物溶解释放。
[1]王艳丽,周阳.沉水植物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J]. 环境保护科学,2009,35(6):16-19. [2]张邦喜, 李存雄, 夏品华, 林陶.沉水植物水质净 化研究及在前置库中的应用[ 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 22) : 11931- 11932. [3]钱江华, 水生植物对水体污染物的清除及其应用 [ J]. 湖北农业科学,2008, 12( 10): 73- 74, 77. [4] Anna Goi, Marina Trapido, Tuula Tuhkanen. A study of toxicity, biodegradability,and some byproducts of ozonised nitrophenols [ J]. Advances in Environment Research, 2004, 8( 3) : 303- 311.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富营养化水体是指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过多,导致水体富含营养物质,进而引起水体蓝藻大量繁殖和富营养化的现象。
这种现象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需要进行净化处理。
水生植物是一种有效的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方法,它可以通过吸收周围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控制富营养化现象,并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水质。
本文将探讨三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的研究,包括水葫芦、田蓼和浮萍。
水葫芦(Hydrilla verticillata)是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生物量增长能力。
研究表明,水葫芦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水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生物质,有效地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浓度。
此外,水葫芦的根系能够吸收并存储大量底泥中的营养物质,防止其再次进入水体。
因此,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引入水葫芦可以显著改善水质,减少蓝藻的繁殖。
田蓼(Polygonum amphibium)是另一种常见的水生植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处理。
田蓼在水中生长时,能够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浓度。
研究表明,田蓼的根系能够吸附水中溶解态磷,有效地净化水体。
此外,田蓼还能够利用水中的氮,通过生物固氮作用将氮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形式,进一步减少水体中的营养物质。
浮萍(Lemna sp.)是一种小型浮游植物,也被广泛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研究。
浮萍具有很强的光合作用能力,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盐并将其转化为生物质。
研究发现,浮萍的生物量增长速度很快,可以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氮和磷,从而改善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此外,浮萍的根系还能够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净化水体。
综上所述,水葫芦、田蓼和浮萍是常见的水生植物,它们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水生植物对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水体的适应能力和净化效果,并研究其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这将有助于发展更加有效和可持续的水体净化方法,保护和改善水环境质量。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

3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研究【摘要】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了三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包括浮叶植物、沉水植物和漂浮植物。
通过实验和文献综述,我们发现不同种类的水生植物具有不同的净化效果,其中浮叶植物能有效吸收养分,沉水植物能促进底泥还原,漂浮植物具有快速增长的特点。
结论部分对三种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进行了比较,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和推广应用建议。
本研究对于水体生态修复和富营养化水体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提高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关键词:水生植物、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生态修复、净化效果、比较、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富含养分,特别是氮、磷等化学物质,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最终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给水质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威胁。
水生植物作为水体中的重要生物成分,具有很强的净化水体的能力。
通过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生态修复研究,可以有效提升水体质量,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平衡。
过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水生植物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净化效果上,但对不同类型水生植物在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应用和效果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同种类水生植物的净化效果进行系统比较和分析,为未来的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净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通过此项研究,有望为解决当前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不同种类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净化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最适合用于水体修复的水生植物种类。
通过深入分析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的生长特点和生态效果,为水体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机制,探讨提高水生植物净化效率的途径和方法,为水生植物在生态修复领域的进一步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
沉水植物对不同水质的净化作用及相关机理研究

沉水植物对不同水质的净化作用及相关机理研究国内水体富营养化形势依然严峻,开发经济方便、持续稳定、环保效益好的生态净化技术来改善富营养化现状,恢复水生态系统,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意义重大,有着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
沉水植物修复技术因其投资省、净化效果好,运行简单方便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有利于恢复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而受到关注。
论文研究选取了苦草、黑藻及竹叶眼子菜三种我国常见沉水植物为研究对象,在室外自然条件情况下考察了这3种沉水植物在不同水质中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沉水植物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作用;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沉水植物系统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并探讨其对污染物去除的影响;考察了这3种沉水植物的除污机制并进行污染物降解动力学方程拟合。
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苦草、黑藻和竹叶眼子菜三种沉水植物对水质净化效果明显,可用于相关水体的修复与污染控制。
在IV类、劣V类和一级A标水体试验中,三种沉水植物系统中TN、NH<sub>3</sub>-N、TP和COD<sub>cr</sub>出水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水质标准。
在V类水体试验中,三种沉水植物系统中TN、NH<sub>3</sub>-N、TP和COD<sub>cr</sub>出水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水质标准。
在一级B标水体试验中,三种沉水植物系统中TN、NH<sub>3</sub>-N、TP和COD<sub>cr</sub>出水指标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V类水质标准。
其中三种沉水植物对于微污染水体修复效果相差不大,而黑藻对污染程度较重的水体修复效果优于苦草和竹叶眼子菜。
(2)在不同水质试验中,苦草、黑藻和竹叶眼子菜的生物量不断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x F hrs oee N nn gi l r n e i , x 248 , h a 1 Wui i ee C l , a i A ruuaU i rt Wui 10 1 C i ; s i l g jg c t l v sy n 2 Fe w t i ee R s r et , h e c e y f i e cne, x 248 , h a . r h a r s r e a h ne C i e a m s r Si c Wui 10 1 C i ) s eF h i s ecC r n A d o Fh y e s s n
( diav r c l a E o e a a es Hy r l et ia , ldacn dn i l i l t s& C rtp ylm d mesm)h sb e td d h et eao h l e ru u a en s i .T ets u e
r s lss o t a :Th h e u e u t h w h t e t r e s bme g d ma r h e l h v to a a iy o urfc to n ni r e cop yts al a e s r ng c p ct fp iia in o - to e r g n,pa tc lry o t a eN .Buto l d il e tcl t a ton a a iy o u iia i n o r iua l n nir t - n y Hy rl v r ii a a h ssr g c p ct fp rfc to n a l p s rs ho ph u .The t e u me ge c ph t s h v e te fc n mp o i g d so v d o y e hr e s b r d ma r o y e a e a gr a fe to i r v n is l e x g n c nc nta i n a H au bu o ef c n r mo i g o g n c n re s o e r to nd p v l e, tn fe to e v n r a i utint .As a wh l oe,t fe to he e fc f Hy rl e tcl t n p rf i g e to hi ihc lu ewa e sb s . d il v riil a o u iy n u r p cfs u t r t ri e t a a Ke r :s bme g d m a r p t ;wa e u lt rfc to y wo ds u r e c o hy e s tr q aiy pu iia in;e to i ihc lu e wa e u r ph cfs u t r t r
E fcs f h e u me g d M a r p ye n W ae ai u iiain fe t o r eS b r e c o h tso trQu l yP rf t T t c o
o t o i s c lu e W a e fEu r ph c Fi h u t r tr
J n. 2 0 u ,0 6
三种沉水植物对 富营养化池塘 水质 的改 良效果
林 连 升 ,缪 为 民 一 新 华 一 春 梅 ,,袁 ,,岳 ,佟 雪 红 ,张 守领2
(. 1 南京 农 业 大 学 无 锡 渔 业 学 院 , 江苏 无锡 2 4 8 ; . 国 水 产 科 学 研 究 院 淡 水 渔 业 研 究 中心 , 1 0 12 中 江苏 无锡 248 ) 10 1
Ab t a t s r c :Th u iia i n e fce c fe t o h cfs c lu ewa e h e ub r e co yts e p rfc to fi in y o u r p i ih u t r t rby t r e s me g d ma r ph e
摘
要 : 过 静 态 试 验 研 究 了 三 种 沉 水 植 物 ( 叶黑 藻 、 乐 藻 和 金 鱼 藻 ) 富 营 养 化 池 塘 养 殖 水 的 改 良 效 果 。 通 轮 伊 对
试 验 结 果 表 明 : ) 种沉 水 植 物 能 够 显 著 提 高 水 体 溶 氧 量 和 p 值 , 水 中 各 种 形 态 氮 ( 其 硝 氮 ) 净 化 效 果 1三 H 对 尤 的 良好 ; ) 叶 黑 藻 对 水 中 磷 的 净 化 效 果 较 为 明 显 ;) 种 沉 水 植 物 对 水 中耗 氧 有 机 物 的 净 化 效 果 不 明 显 。总 体 2轮 3三 上 看 , 叶 黑 藻 对 富 营 养 化 池 塘 养 殖 水 的 改 良效 果 最 好 。 轮 关 键 词 : 水 植 物 ; 质 改 良作 用 ; 营 养 化 池 塘 养 殖 水 , 沉 水 富 中 图分 类 号 :5 2 s6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7 5 2 0 )2—0 6 17 5 X( o6 0 0 9—0 6
维普资讯
第2 2卷
第 2期
金 陵 科 技 学 院 学 报 J OUR L OFJNL NG I T E O E NOL GY NA I I N 汀I UT F T C O
Vo . 2. . 12 No 2
20 0 6年 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