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家长群”遭吐槽:一个妈6个群
家长群沦为“死群”?一招可能让它起死回生!

家长群沦为“死群”?一招可能让它起死回生!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多少家庭,输在了没有仪式感》。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社群运营更是如此,为了让社群成为社群,而不是死群。
社群,更需要仪式感。
而现实是,我们被拉入某个微信群,起初都挺活跃的,结果时间一长,说话的人越来越少。
后来,只能通过发个红包,偶尔炸出来几个人。
因为,偶然的一次分享或者心血来潮讨论一个话题,大家根本不知道社群到底是做什么的、什么时候应该参与、更不会对社群的活动产生心理预期。
这种社群,往往就是输在了没有仪式感。
你的家长群死在没仪式化为什么好不容易拉起来的家长群最后都变成了“死群”?你可以翻翻你加的那些都沦为“死群”的微信群,它们都有出奇一致的共性:偶尔邀请人进群分享、同时大家一起聊聊某个话题、外加间歇性红包福利。
你可能会问,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确实不对。
你想,你隔三差五来个分享,心血来潮讨论个话题,这种情况下大家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参与,这种“惊喜”式的活动无法让家长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更无法对下次的活动产生预期。
就像你被拉进群面对这种情况也很手足无措一样。
所以,要想提高家长群的活跃度,你就要培养家长的使用习惯。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每次以固定的方式让家长做类似的事就可以达成,就像你起床后永远记得要刷牙一样。
这就需要让群活动形成一种固定的“仪式化”的行为,给家长营造一种仪式感。
所谓“仪式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某种设定,给群成员传达一种“到了那个时间那个情景就要做那件事”的感觉。
比如,北方过年要吃水饺;新娘结婚要穿婚纱;小时候升国旗要戴红领巾;每年回历九月份穆斯林要进行斋戒;每年双十一,你都会准点守在天猫秒杀,这些都是“仪式化”行为,让人养成固定的习惯,同时给人以期待。
微信群也需要给成员一种仪式感,通过把活动“仪式化”,培养家长的固定使用习惯,让她们形成条件反射,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事,从而提高参与热情。
班主任提醒:千万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要说现在什么群最活跃,首当其先的一定是代购群和家长群了。
尤其是家长群,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沉寂了两个月再度躁动起来。
前两天下班碰见邻居的李姐,听她给我吐槽:"现在做个家长真不容易啊,累死累活上一天班,照顾孩子、检查作业、做课外实践不说,还得时刻去关注家长群的消息,看看老师今天布置了什么任务,或者是发布了什么消息……"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没什么,关注孩子,是家长的分内之事!可渐渐地大家发现,“家长微信群”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家长群本是为了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不错过学校的重要通知,方便和老师沟通和交流,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的。
但是,表面看似是家长和老师便于沟通孩子的工具,实则早已演变成为一个个充满焦虑的小型战场,让在群里的老师和很多家长都不堪其扰。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除了叮嘱孩子做个好学生之外,是否也该反思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一个怎么样的姿态出现在班级中?今天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要想孩子成为班上那个受欢迎的同学,咱们自己就先别做那个在班群里招人烦的家长吧。
班主任的吐槽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有时我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现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
老师们会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
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
曾经有一段时间,小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事情是这样的:小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家长群是非多四种类型让人烦

但为了孩子 , 还 是硬着 头皮进 了家 长 Q Q群 。 不进不知道 ,
一
进吓一跳 ,每天那叫一个热 闹。 宋 茜说 ,群里家 长讨论的 内容 ,从 考试 、作业 、公
开课 到思想工作 怎么做 ,从团购牛 奶 、牛肉到学校午餐 吃了什 么 ,信息量 比微博 都大 ,甚至连每 天几点放学 ,
己孩子 的成绩 。
“ 其实这倒 没什么 ,关键 是聊着聊着就 偏题了 。” 肖先生说 , 两位家长聊着就开始无限制地说老 币 教得好 。
四种 类型让人 烦
记者 也采访 了一些 老师 ,对于家长群 ,老师们大都
随后 , 两人把老师捧上了天 , 说“ 老师水平高 , 感谢老 师 , 还是持赞成 态度 ,不仅发布 有关孩子在校 的信 息和学习 这么难做 的题 目也 让孩 子弄懂 了等 ” ,两人还 比着在 群 情况 ,还可 以随时为孩子和 家长答疑解惑 。不 过对于家
- I _
II I I . I 一
接发十几个抱拳的手势和鲜花 。 家 长 肖先生。 肖先生告诉记者 , 他们 的家长群也有 一年 多时间了 。
大渡 口王 女士的儿子上 幼儿园已有两年多 ,除了班
组织旅游 或者聚 餐 , 就在群里招呼一下 , 参 与的人不 少。 ” 王女士说 ,有 位家长是 中医药师 ,经常发布一些育
“ 当初加入班 级 Q Q群 ,也有些 无奈 。”她所 在班
级群的群 主是 孩子班上家长 委员会的头儿 ,打 电话通知
她班上的课程安排 , 相当不满地问宋茜为什么还没有 “ 入
跟发几朵甚 至几十朵花 ;当语 文老师发一篇推荐 的文章 给孩子们看 时 ,家长们会 “ 无厘头 ”地 把老师赞扬得过
家长群是 非 多
家长群笑话

家长群笑话1. 今天早上孩子上学,我在家里等着,突然收到了班级群里的一条消息:“今天是值日生的生日!”然后我想起来买了个蛋糕,快步走到学校,进了教室,把蛋糕放在值日生的桌子上,然后说:“生日快乐!”全班的孩子都看着我,然后值日生跟我说:“老师,你走错了教室。
”2. 我们班家长群里最活跃的一个妈妈,看到一个宣传餐厅优惠的广告,就贴了进去,然后有另一个家长问她:“这餐厅好不好?”然后这个妈妈好像没有看完,就回复了:“我不喜欢这个地方,我吃过三次拉肚子。
”我看到后紧急发了另一个消息:“各位家长,不要相信那个广告,这个餐厅有毒。
”3. 最近我们班有一位新家长,刚加入群的时候发了一张她的全家福照片,然后有一个家长回复说:“你女儿真漂亮!”然后这位新家长就回复了:“谢谢,但是她是我儿子。
”4. 有一次我们班幼儿园里猜成语活动,家长们也参加了,每个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猜成语。
一位妈妈拿着一支笔在纸上画,她的儿子一直说:“妈妈,快点!快点!我知道是什么成语!”然后妈妈说:“好的,好的,别着急。
”等到画了好几分钟,妈妈说:“这就是答案了!”然后她的儿子说:“哦,我知道了,你画的是‘欲速则不达’!”5. 有一天晚上,我们班家长群里的一位爸爸发了一张自己的照片,他穿着西服,在会场上领奖的样子,然后所有的家长们都表示祝贺,其中一位家长问他:“这个奖项是什么?”他回答说:“最佳睡姿奖。
”6. 我们班有一位家长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说她的孩子考了一百分,所有的家长都纷纷送上祝福,其中一位家长问:“是小学还是初中?”她回答说:“我家孩子还在幼儿园,百分之百是在托班考的。
”7. 一次家长会上,有一位家长举手发言说:“老师,我很担心我的孩子,他一直玩游戏,不爱学习。
”然后班主任说:“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给他一些激励。
”然后这位家长说:“好的,先谢谢了,但是让我先给你看一下他玩游戏的成绩单。
”8. 我们班有一位家长总是和班主任拍马屁,每次都说:“老师,您真是太伟大了!”然后班主任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回答说:“您让我的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了,他从来不知道X和Y可以这样有关系。
【2019中央遴选热点】微信家长群矛盾频出,原因何在?怎么解决?

家长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有专家指出,比较推荐的一个位置是,家长成为孩子在学校学习、社交的一个协助者,当老师投诉您的孩子一些需要调整的行为时,您可以作为老师和孩子冲突之间的润滑剂,化解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聚焦问题的本质核心协助孩子去解决问题。
教师要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意识。家长不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与教师的关系更不是仆人和主人的关系,他们是与教师地位相同的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守护人和教育者。在微信沟通中,一方面,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不把本属于自己的教育任务和责任随意转嫁给家长;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仅仅关注自己所承担的教育任务,也要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协助家长有效实施家庭教育。
四、教师不注重隐私保护。
公布孩子的成绩和排名,截图孩子的日记,透露家长的经济状况,给家长批改作业情况打分等都属于透露隐私。“我看了昨天发群里的俞同学的关于壁虎的一段文章,其中有提到我家孩子‘残忍’地对待小壁虎,(老师没有核实)……,请问这样在群里发出来是否欠妥?”“你家经济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请个一对一的家教”等内容,都涉及了泄露隐私。
二、强化教师在微信沟通中的角色担当,提高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
学业竞争、绩效考评和沉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多重压力,使得一些教师有意无意地向家长转移部分教育教学任务,以减轻工作和心理压力。同时,在微信沟通中,不乏颐指气使、傲慢轻辱等现象。笔者认为,这一方面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教师角色认同的错位和职业道德的缺失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微信交流技巧和能力不高有关。
二、家校权责模糊,边界不清,出现责任转嫁、教育干涉现象。
随着家校互相介入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家校合作便出现了模糊地带,责任转嫁、教育干涉现象屡见不鲜。
家长群神幽默趣闻

家长群神幽默趣闻
家长群里有很多幽默趣闻,以下是一些好玩的例子:
1. 一位爸爸问群里的家长:“大家都是怎么把孩子从 iPad 上拉下来的?”结果来了一堆回复,包括“用锤子”、“用打火机”、“用香蕉”,最后一个
回复是“把孩子的耳朵咬下来就行了”,引起了众人哄堂大笑。
2. 一位家长在群里分享了自己孩子的“艺术品”,是一张用口红画的脸,结果群里的家长都表示很佩服孩子的有创意,还有人表示想尝试一下
自己用口红画,搞笑气氛一度蔓延开来。
3. 一位妈妈在群里抱怨说自己的孩子让她累得要死,不知道该怎么办,结果另一位妈妈发了一个表情包:“累得像一只狗一样”,家长们都笑
喷了。
4. 一位爸爸在群里分享了自己孩子的口胡乐,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幸
福之源,结果群里其他父母又分享了自己孩子的各种“乐器”,包括空
气吉他、椅子口琴等等,场面非常欢乐。
5. 一位家长分享了自己孩子参加学校毕业典礼的照片,其中孩子穿着
束腰的礼服,父母们纷纷表示很好奇这是哪个年代的毕业典礼,结果
发现是自己家孩子自己设计的服装,场面一度尴尬却非常有趣。
6. 一位家长在群里分享了自己孩子的水彩画,没想到大家看完作品后
都表示自己也要开始尝试,结果群里爆发出一股创意、艺术气息,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艺术心得和作品,相互学习和欣赏。
除了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很有趣的话题和内容,在家长群里分享和交流,可以让大家更亲近、更有趣,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班主任提醒:别在微信群里招人烦!跟孩子的班主任处好关系不难

班主任提醒:别在微信群里招人烦!跟孩子的班主任处好关系不难“家长微信群”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家长群本是为了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不错过学校的重要通知,方便和老师沟通和交流,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的。
但是,表面看似是家长和老师便于沟通孩子的工具,实则早已演变成为一个个充满焦虑的小型战场,让在群里的老师和很多家长都不堪其扰。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除了叮嘱孩子做个好学生之外,是否也该反思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一个怎么样的姿态出现在班级中?今天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要想孩子成为班上那个受欢迎的同学,咱们自己就先别做那个在班群里招人烦的家长吧。
1曾经有一段时间,小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事情是这样的:小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前两天下班碰见邻居的李姐,听她给我吐槽: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牌牌本身也是小学生妈妈,这个问题遇到过很多次,也听周围的妈妈们抱怨过很多次。
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 “XX孩子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聊天,真是太过分了!”这是个问题吗?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有办法解决吗?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可以了,只要建立好规则,家长和老师们也严格遵守起来,相信家长群还是一个帮助家长更便捷了解的辅助。
2老师生二胎,有家长提议一起分摊送老师5000元童车一辆,被骂“马屁精”,骂得好,骂得对!“现在做个家长真不容易啊,累死累活上一天班,照顾孩子、检查作业、做课外实践不说,还得时刻去关注家长群的消息,看看老师今天布置了什么任务,或者是发布了什么消息……”这是一位家长朋友的心声。
“熟读”变“服毒”,“应该”变“活该”,家长群接龙翻车太搞笑

“熟读”变“服毒”,“应该”变“活该”,家长群接龙翻车太搞笑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有什么事情,老师直接到家里面家访,跟家长沟通。
或者说是去接孩子的时候,老师会把家长叫到办公室里。
现在沟通完全没有距离,孩子只要一上学,入了一个班级,那么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就会建一个微信群。
有什么消息,老师就在微信群里面通知,在微信群里面让家长执行。
因为有了微信,老师沟通起来似乎方便了很多,但是正因为沟通快捷,也会闹出很多笑话。
孩子刚上一年级,没多久老师就拉了一个群,后来来了一个新的老师,新老师在群里面自我介绍说:我是新来的一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家长好不容易看到老师发话,马上抢沙发:兼老师好欢迎您!老师一看不对劲,马上回复说哦,不好意思,我姓景。
但是下面失控的家长已经开始做复制粘贴党了。
直接复制第一个家长的话:兼老师好,欢迎您。
搞得老师非常尴尬,自己用了几十年的姓,一下就被家长给改了。
还有一个一年级的老师,在班级群里面布置孩子要熟读乘法口诀,问家长有没有让孩子熟读?前面有一个家长先说王某某已经熟读,但是下家长可能是用语音输入法,张某某已服毒。
一个弄错就好了,下面一堆复制黏贴党的家长,全部把上一个服毒家长的粘贴下来,改成自己孩子的名字,结果一堆孩子已服毒。
搞得老师哭笑不得,这些家长连打一个字都懒,明明只是让孩子熟读课本,变成了大型案发现场,老师也是很无奈。
教师节家长给老师送花,老师在群里面对家长表示感谢。
家长纷纷说应该的,老师辛苦了,早点休息吧!本来这楼也是很整齐的,没想到到到第四层的时候,一个家长打错字了,把应该打成活该。
于是变成了活该的,老师辛苦了,早点休息吧!下面复制党的家长们齐刷刷一排:活该的,老师辛苦了,早点休息吧!估计老师看到这个回复晚上都失眠了。
一个老师在组织家长会的时候,在群里面提醒家长明天要准时过来。
结果前面的家长说:好的,收到,谢谢老师。
结果到了第三个家长楼歪了,家长应该打的是笔画,好的写成:妈的,收到,谢谢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有 时我 就是 觉得 某个孩 子 某些地 但家 长反 应那 么猛 烈 ,后 来我 就不 太单独 说某个孩 子了。”
同 时 , 班 主 任 在 群 里 和 某 一
班级 家 长 Q Q群 在一 定 程 度上 也 成 方不错 , 发 出来大 家可以借鉴一 下 ,
次群 里 让家长 与孩 子从 网上 做 一 为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个窗 口。
“ 班 级家 长 Q Q群 真 的需 要 全 园的 活 动拍照 发 到家 长群 里 ,家 长 现 太差 ,希望 老 师多 照顾 等 。 “ 其 天候 关注 ,否则 一不 小心 就 会漏 下 可以 随 时看到 孩子 在 校 的身影 等 , 重要 内容 。”市 民梁 女士告诉 记者 ,
一
班级 家长 群 、年级 家长 群 、同 群中,一个是孩子班级的 Q Q群 ,
群 数量 最多 的学 生家 长有 6 个家 长 不少家 长也 会把 孩 子每天 的 作业 内 多 条 。” 刘女 士无 奈地 表 示 ,担 心 群 ,而最少的也有 2个 。 容贴 在群 里 ,方便 督促 孩子 完成 ; 自己漏 下有 效信 息 ,自己只 能每 天
实 实在 在发 挥 了作 用 ,让 家 长舍 不 值得 。但是 不少 家 长在群 里 反应 比 生 活 ,不 如 让 该 工 具 在 家 长 心 中
再忙也要 看 ,有 的 家长一个人 拥有 6个 家长群 ,
面 对 每 天 刷 不 完 的 群 信 息 ,被 “ 群 ” 绑 架 的 感 觉 太难 受 了。
成 ,用于商 量班 里 的各 种活 动。 另 外一 个 则是孩 子好 朋友 的家 长群 .
群里没有老师 ,只有不到 l 0个家长 , 这个 群里 家长 之 间的 关系 比较好 , 经常 在群 里约 着带 孩子 出去 玩。最 后一 个微信 群则 是女 儿课 外学 英语 时几 个家 长组 建 的群 ,家 长常 在群 里交 流孩子 的英语 学习。“ 孩子上学 ,
一
委 会 主 任给 家 长 发布 通 知 和 信 息 。
该班 主任坦 言: “ 家 长 群 本 是 一
名 六年 级班 主 任告 诉记 者 ,
采访 中,有 的家 长坦 言 家长 群 其实 老师 的工 作 量增 大倒 也无 妨 ,
个 家 校 联 系 的 服 务 工 具 ,如 果 服
虽 然信 息 多 ,看着 累人 ,但 有时 也 只要 班里 的孩 子 好 ,多 付 出一些 也 务 工 具 影 响 到 家 长 和 老 师 的 正 常
却屡遭 家长吐槽 :其他群 可以不 看,但 是 家长群
个群 里 ,家 长们 会在 群里 交流 教 育
孩子 的心 得 ;第 三个 家长 群是 家 里 所在 小 区家长 们在孩 子一 年 级入 学 前组建的群。 而 3个微 信群 则 是班 级家 委 会 成 员群 ,由班主 任和 家委 会 成员组
一
名热 点 小学 家长 王 女士 ,掰 第二 个 家 长 Q Q群 是年 级 家 长群 ,
下 班 回到家 挨 条 “ 回放” ,同时 也
着手 指给 记者 数 了数 自己所参 与 的 同一个 年级 各个 班级 的家 长都 在这 让孩子爸 盯着家长群 。
1 4
J I A J I A O MI A N MI A N G U A N家教面面观 口
口 家教面面观 J I A J I A OMI A N MI A N GU A N
目 明 友固 ¨ 家 长群’ ’津吐 撼 个 娼 六 个 群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 李
然
为 了联 系方便 ,如今 学校 的每 个班都 建有 家
长 群 ,群 成 员主 要 是 老 师 和 家 长 。 近 日, 家 长 群
一
个 家长有 上三 四个 家长群 都 是正
常的。”壬女 士说 。
个妈少 则 2个 家长 群 多则 6 家长群 。 “ Q Q群有 3个 ,微信群 有
一
家长被 “ 群”绑架 却又离不开它 孩子 上 二年 级的 刘女士 是一 名
个群
3 个 。”王 女士 表示 , 3 个Q Q家长
妇 科 医生 ,忙 起 来都顾 不上 自己喝 住 在 一 个 小 区 的 家 长 也 有 自 己的 在这个 群 里班 主任 时常 会一 L 传 孩子 水 ,更别 说有 时间看家 长群 了。 “ 孩 群 ……近 日,记 者随机调查了 2 8名 在校 活动 的照 片 ,更关键 的是 班主 子 班 级家长 群每 天最 活跃 ,一 一 个 下 幼 儿 园、小学 家长 ,发 现拥 有家 长 任老师会在 这个群上布置 各项 任务 , 午 有 时候 聊 天 的信 息都 能 达到 2 0 0
老师对家长群 “ 又 爱又 恨”
份安 全 知识 问 答的 答卷 ,当 时赶 上 单位加 班她没有 及时关注群 里信息 , 结 果到 第二 天 ,自 己孩子 没有 做 答
有 了家长 群 老师 和家 长 的联 系 位 家 长 多 聊 了 几 旬 ,个 别 家 长 就
卷 ,还被 老 师在 群里 点 名了 。 自从 更方 便了 ,而带 来 方便 的 同时 ,班 会 认 为 班 主 任 与 这 名 家 长 私 下 关 这次 被提 醒 后 ,粱女 士和 老公 便 更 丰 任老 师 除了 正常 的教 课 、备 课和 系 好 ,平 时 常 照 顾 这 名 家 长 的 孩 加 关注起 群 里 的信息 。梁 女士 无 奈 管理 班级 ,与家长 一样也是 2 4小 时 子 。为 此 , 不 少 班 主 任 在 班 级 群 0多 说 话 格 外 注 意 ,甚 至 为 了 避 嫌 , 地告 诉 记 者 : “ 其 实群 里 ,有 很多 看着 家长群 ,一个 人对应班里 4 是家 长之 间相 互 闲聊 的废 话 ,但 即 名 家长 ,无形 中老师 的工 作量 也增 班 主 任 很 少 在 群 里 发 言 , 多 由 家 便 如 此 ,我也 尽量 每 条都 看 ,有 种 大了 。 被 家长 群 ‘ 拴住 ’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