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合集下载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考试《药物毒理学》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考试《药物毒理学》答案

中国医科大学2020年12月考试《药物毒理学》答案一、单选题1.药物(毒物)在组织储存的常见部位有:()[A题目]血浆蛋白结合[B题目]在肝和肾组织储存[C题目]在脂肪组织储存[D题目]在骨骼组织中储存[E题目]以上全部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E2.通过干扰叶酸代谢而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的药物为:()[A题目]甲氨蝶呤[B题目]苯妥英钠[C题目]去氧苯比妥[D题目]避孕药[E题目]甲巯咪唑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A3.下列药物中,最常见的能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为:()[A题目]非甾体抗炎药[B题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C题目]四环素[D题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E题目]利福平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D4.关于药物引起肾脏毒性作用的机制,不包括:()[A题目]产生活性中间代谢产物[B题目]细胞死亡[C题目]离子平衡[D题目]影响细胞内钙稳态[E题目]抗原抗体反应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C5.关于肺源性肺出血,描述错误的是:()[A题目]咯血是肺出血主要的临床表现[B题目]同时身体的其他部位也可见出血,如胃出血、血尿等[C题目]抗凝血药还可并发胸膜出血,属于自发性胸膜出血[D题目]抗凝血药如肝素、枸橼酸钠可引起血液系统凝血异常而导致肺出血[E题目]奎尼丁可通过变态反应机制引起血小板减少,也可引起血痰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C6.多柔比星引起周围神经节细胞选择性损伤的机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题目]抑制DNA转录[B题目]影响DNA回旋酶[C题目]影响拓扑异构酶[D题目]抑制mRNA翻译[E题目]嵌入双链DNA中,影响DNA功能,阻止DNA复制和RNA转录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E7.有关有机磷酸酯引起的轴索病,描述错误的是:()[A题目]有机磷酸酯脂溶性强,可进入神经系统[B题目]有机磷酸酯是一类难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C题目]有机磷酸酯类可使体内生物大分子物质烷基化和磷酸化,从而导致迟发性神经毒性[D题目]病变必须沿细胞体发展到轴索,出现轴索变性[E题目]轴索变性在急性接触有机磷酸酯后并不立即发生,而是在7~10日后才发生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D8.关于氨基苷类抗生素具有前庭毒性和耳蜗毒性,描述错误的是:()[A题目]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对耳蜗的毒性大于对前庭的毒性[B题目]庆大霉素对耳蜗毒性小于前庭毒性[C题目]氨基苷类抗生素耳毒性发生机制并不完全清楚[D题目]耳毒性发生机制可能由于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内耳毛细胞膜上钠钾离子泵发生障碍,最终使毛细胞受损[E题目]耳毒性发生机制可能由于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过高,导致内耳毛细胞膜上钙泵发生障碍,最终使毛细胞受损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E9.可引起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不包括:()[A题目]洋地黄[B题目]二甲麦角新碱[C题目]吩噻嗪[D题目]吲哚美辛[E题目]长春新碱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A10.突然停用以下哪种药物可引起药源性急性肾上腺功能不全?() [A题目]氯丙嗪[B题目]胺碘酮[C题目]锂剂[D题目]糖皮质激素[E题目]吗啡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D11.药物引起晶状体病变的原因不包括:()[A题目]影响细胞的新陈代谢[B题目]使晶状体蛋白质的空间构象改变[C题目]使谷胱甘肽含量减少[D题目]使维生素C含量减少[E题目]上皮水肿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E12.发育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A题目]药物对精子的损害[B题目]药物对精子生成过程的损害[C题目]药物对胎仔发育的损害[D题目]药物对卵细胞的损害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C13.关于基因突变的碱基置换,下述各项描述错误的是:()[A题目]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B题目]NA的嘌呤换成另一嘧啶,称为颠换[C题目]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嘌呤,称为转换[D题目]DNA的嘧啶换成另一嘧啶,称为转换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D14.与药物依赖机制没有密切关系的脑区是:()[A题目]海马[B题目]杏仁[C题目]橄榄核[D题目]伏核[E题目]腹侧背盖区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C15.能与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作用的药物是:()[A题目]可乐定[B题目]福康片[C题目]洛非西定[D题目]美沙酮[E题目]灵益胶囊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D16.3个月以上的长期毒性实验,每周可给药的次数是:()[A题目]4[B题目]5[C题目]6[D题目]7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C17.过敏反应是药物分子本身为过敏原,进入机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哪种抗体?()[A题目]IgE[B题目]IgM[C题目]IgG[D题目]CD4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A18.血管刺激性实验镜下观察,见家兔耳缘静脉及2/3耳壳的静脉坏死或栓塞;2/3耳壳出现水肿、纤维蛋白沉淀、出血或炎性浸润,这属于组织病理学的级数是:()[A题目]4级[B题目]3级[C题目]2级[D题目]1级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A19.溶血实验制备的红细胞悬液浓度为:()[A题目]0.9%[B题目]2%[C题目]4%[D题目]10%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B20.常见的含有马兜铃酸的药材是:()[A题目]关木通、广防己[B题目]川木通、广防己[C题目]关木通、粉防己[D题目]川木通、粉防己[E题目]关木通、汉防己提示:请认真阅读以上题目,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答【本题答案是】:A填空题21.光敏性皮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反应,另一种是()反应。

(完整word版)药物毒理学考试重点以及习题

(完整word版)药物毒理学考试重点以及习题

(完整word版)药物毒理学考试重点以及习题药物毒理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药物毒理学:一门研究药物对机体有害作用及其规律的学科。

主要包括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以及临床合理用药。

LD50半数致死量,即能够引起50%试验动物死亡的药物浓度或者剂量。

ED50(median effective dose)半数有效量,即能使50%动物治疗有效的的药物浓度。

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LD50/ED50.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的比值。

通常TI大的药物比TI值小的药物更安全。

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ED95~LD5或者ED99~LD1之间的距离。

该值越大越好毒物:(toxicant):通常是指人工制造的有毒物质,广义上可涉及合成或者生物类药物。

毒素(toxin):一般是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如蛇毒、箭蛙毒、砒霜等。

靶部位(target site):机体吸收药物后,被药物造成损害的部位。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毒性效应强弱和呈连续性增减的量变的反应。

质反应(all-or-none response)毒性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阴性或阳性表示的反应。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一类免疫反应。

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后,经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为过敏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的病人。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药理遗传异常,对某些药物反应异于常人。

通常反应严重程度与剂量成比例,药理拮抗药解救可能有效。

但其不是免疫异常反应,因此没有预先致敏过程。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在剂量过大或者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器官)发生的危害反应。

迟发性毒性作用(delayed toxicity)毒性作用在给药很久以后才出现。

如母亲为了防止流产服用了己烯雌酚,胎儿在子宫内接触到了药物,女婴可能在20~30年后患阴道癌。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药物毒理学试题和答案

第一章一、选择题1.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A.有毒B.毒性 C毒素D.毒物 E.靶器官2.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信息指A.机制毒理学B.应用毒理学C.描述性毒理学D.临床毒理学E.职业毒理学3.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A.家兔B.大鼠C.小鼠D.豚鼠E.家犬4.药物毒性作用的通路分为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E.五个5.药物导致的转录失调最常见的作用部位是A.基因启动区域B.转录因子C.转录前复合物D.信号传达的网络部位E.信号分子的合成、储存、释放部位6.氟乙酸盐影响线粒体ATP的合成是通过A.干扰电子传递链B.抑制ATP合酶的活性C.抑制电子经由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D.干扰细胞色素氧化酶E.使钙离子上升7.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可以阻断A.组织坏死B.纤维症C.致癌D.炎症E.蛋白合成二、填空题1.急性毒性一般多损害(循环、呼吸、神经)系统。

三、名词解释1.有毒指具有产生一种未预料到或有害于健康作用的特征。

2.毒性指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

3.毒物指人工制造的毒性物质,广义上可包括药物。

4.毒素一般指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

5.毒性反应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对用药者靶组织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6.药物的局部毒性作用药物仅在首次接触的局部产生毒性效应。

7.全身毒性药物被吸收进入循环分布于全身产生效应。

8终毒物指与内源性靶分子起作用,并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毒性作用化学物质。

四、简答题1.新药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的目的?(1)发现中毒剂量(2)发现毒性反应(3)确定安全范围(4)寻找毒性靶器官(5)判断毒性的可逆性2.毒性反应类型?(1)非共价键结合(2)共价键结合(3)氢键吸引(4)电子转移(5)酶反应3.靶分子是否产生毒性与下列因素有关?(1)能否与靶分子结合并进一步影响功能(2)在靶位是否达到有效浓度(3)改变靶点4.靶分子的毒物效应包括几方面?(1)靶分子功能障碍(2)靶分子结构破坏:(3)新抗原形成5.修复不全导致的毒性?(1)组织坏死(2)纤维症(3)致癌四、论述题1.药物毒性临床前评价通常做哪些试验?第一水平急性毒性试验:(1)致死的量效曲线和可能的器官损伤;(2)眼睛和皮肤刺激性试验;(3)致突变活性初筛。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网上作业及答案[1176]《药物毒理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网上作业及答案[1176]《药物毒理学》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网上作业及答案[1176]《药物毒理学》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 E. 广泛性坏死.灶状坏死.炎症.带状坏死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毒素.有毒.毒物.毒性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肺栓塞.肺癌.肺炎.肺纤维化4、氟烷可导致.类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性溶血.免疫性肝炎.荨麻疹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氧化性溶血.白血病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肝癌.肝硬化.脂肪变性.肝炎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肝细胞.库普弗细胞.内皮细胞.星行细胞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区带2.区带1.区带3.中央静脉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豚鼠.小鼠.家兔.大鼠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免疫性肝炎.免疫性溶血.荨麻疹.类系统性红斑狼疮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过敏性肺炎.肺纤维化.红斑狼疮样肺炎.间质性肺炎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内质网肿胀.线粒体形态改变.质膜起泡.溶酶体增多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增加.不变.减少.增加或不变17、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生长素分泌.减少.不变.增加.减少或不变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肺脏.肾脏.乳腺.肝脏19、乙醇对肝脏的毒性作用主要可引起. C. 大泡性脂肪肝.肝炎.肝硬化.肝癌20、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主要损害.髓鞘.神经元B.CD..神经递质.轴索21、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催乳素分泌.增加.减少.不变.增加或不变22、链脲佐菌素可导致.糖尿病.睾丸萎缩.甲状腺增生.肾上腺萎缩23、有机磷酸酯类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能量需求障碍.返死式神经病.神经元损害.神经递质释放减少24、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坏死,仅特征性地损害.区带2.中央静脉.区带1.区带325、使用对乙酰氨基酚3年以上,可导致不可逆的.慢性肾功能衰竭.镇痛剂肾病.肾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26、气体产生毒性作用的吸收部位是.皮下.肺泡.皮肤.胃肠道27、糖皮质激素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萎缩.增生.坏死28、对乙酰氨基酚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主要通过.γ-氨基丁酸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碱性磷酸酶29、青霉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通过. F. Ⅳ型变态反应.Ⅱ型变态反应.Ⅰ型变态反应.Ⅲ型变态反应30、双氯苯二氯乙烷对肾上腺的毒性作用导致肾上腺. B. 坏死.嗜铬细胞瘤.萎缩.增生31、多柔比星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返死式神经病.髓鞘水肿.神经元损害.能量需求障碍32、游离胆红素过高可导致新生儿、早产儿.肝性脑病.核黄疸.脑炎.癫痫33、胺碘酮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神经元损害.髓鞘水肿.轴索变性和脱髓鞘.返死式神经病34、肝细胞被损伤后,溶酶体数量和体积常会.增加.不变.减少.可能增加可能减少35、肾脏毒性最小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D. 庆大霉素.奈替米星.新霉素.链霉素36、甲巯咪唑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不变.增加.减少.增加或不变37、苯巴比妥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肺炎.肺癌.肺栓塞.肺纤维化38、通常仅直接考虑药物毒性的结果,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和其他常规需要提供毒理学. A. 描述性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应用毒理学.临床毒理学39、产生氧化溶血毒性药物的共性是产生.热休克蛋白.硫血红素珠蛋白.球蛋白.白蛋白40、使用雄激素类药物可导致睾丸.坏死.增生.癌变.萎缩主观题41、治疗指数参考答案:通常将药物实验动物的LD50和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称为治疗指数,用以表示药物的安全性。

透析患者用药指导试卷答案

透析患者用药指导试卷答案

2013年资深护士试卷透析患者用药指导7月姓名成绩选择题(每格十分)一.尽量避免实用对肾脏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 D )等。

A.青霉素B.头孢菌素C.钙片D.庆大霉素二.透析可丢失( A ),故需补充叶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C,但不能过量。

A.水溶性维生素B.脂溶性维生素C.以上都是D.以上都不是三.补钙药应含服或嚼服,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并监测( A )。

A.血药浓度B.血钙浓度C.血磷浓度D.血钾浓度四.大多数血液透析的患者常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主要是由( B )引起的。

A.高盐饮食B.水钠潴留C.心力衰竭D.肾衰竭五.通过透析清除多余的水分,纠正高钠后,血压仍持续升高,透析间期需服用( A )来控制血压。

A.降压药B.升压药C.多巴胺D.管通六.指导患者正确有规律地服用降压药,( A );A.不得随意增减或自行停药B.不得自行停药C.不得随意增减D.以上都不是七.教会患者及家属自己测量血压,同时测量卧位、坐位和立位血压,可以防止( A );A.直立性低血压B.体位性低血压C.以上都是D.以上都不是八.体位改变时动作尽量缓慢,防止(A )低血压的发生;A.体位性B.直立性C.以上都是D.以上都不是九. 有贫血患者定期注射( D ),并注意药物副作用的观察,每月复查血常规。

A.生理盐水B.白蛋白C.血小板D.促红细胞生成素十.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等,宜饭后( C )分钟,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同时忌饮浓茶,以免影响药物吸收。

A.5B.10C.15D.30。

第六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第六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IgA呈团块沉积于系膜区,+++,异硫氰荧光素显绿色
IgA肾病, IgA呈团块状沉积于系膜区(ABC,DAB显色)
• 如青霉胺、巯甲丙脯酸、苯氧苯丙酸、消 炎痛、双氯灭痛、三甲双酮等通过免疫介 导引起肾小球肾炎。
• 引起间质性肾炎的药物包括青霉素、头孢 菌素类抗生素、氨基苷类抗生素、非甾体 抗炎药(如苯氧苯丙酸、布洛芬、消炎痛、 萘普生等)、磺胺药、二甲胺四环素、苯妥 英钠、巯甲丙脯酸、环胞霉素A、甲氰咪胍、 呋塞米、干扰素、普萘洛尔等。
第六章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一、肾脏损伤的生理学基础 及作用特点
(一)肾脏的生理结构
(二)肾脏的作用特点
• 1、肾脏的血流十分丰富,肾脏每分钟的血 流量占心输出量的1/4,流经肾小球的血 浆约有1/3被滤过。
• • 2、经肾小球滤过的药物,因肾小管对盐和
水的重吸收,在肾小管管腔中被浓缩。
• 3、肾小管经常会暴露于较高浓度的药物中。
环孢素A的临床肾毒性可表现在:
• ①急性可逆性肾损伤; • ②急性血管损伤; • 尚可见血管病变和血栓性微血管病,
可影响静脉和肾小球毛细血管,但不 伴有炎症介质。 • ③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谢谢观赏!
2• 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可出现肾小管坏死 • 其机制为近曲小管有机离子转运系统将其
分泌进入肾小管,达到具有毒性的高浓度 所致。 • 和丙磺舒合用毒性减弱
(四)其他药物
• 长期大剂量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可加剧原 有的肾功能不全,影响氨基酸代谢,从而 增加氮血症
• 过期、受潮或受热的四环素,发生范可尼 氏综合征
第二种镇痛剂肾病:
NSAIDs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使用3年以上,则可导 致不可逆的肾毒性,称为镇痛剂肾病。

药物肾毒性的护理

药物肾毒性的护理

药物肾毒性的护理一:肾毒性的定义药物引起的肾脏毒性反应。

肾脏是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特别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一些药物可对肾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过敏反应造成肾脏损伤。

拓展:有哪些常见的药物能损害肾脏引起毒性反应1、肾毒性药物(1)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糖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两性霉素B、磺胺类、利福平。

(2)造影剂:泛碘酸、泛影葡胺。

(3)肿瘤化疗药物:顺铂、卡铂、甲氨蝶呤、丝裂霉素。

(4)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青霉胺。

(5)其他药(毒)物:利尿药(右旋糖酐、甘露醇)、非甾体抗炎药、麻醉剂(甲氧氟烷、安非他明)、中药(雄黄、斑蝥、生草乌)。

2、工业毒物(1)重金属:汞、铀、铅、铂、钡。

(2)化合物:氰化物、甲醇、甲苯、甲醛、间苯二分。

(3)杀虫剂和除草剂:有机磷、百草枯。

3、生物毒素蛇毒、蜂毒、青鱼胆毒二: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起始期、维持期、恢复期(1)起始期: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病人无明显症状。

(2)维持期:①尿量减少,持续7-14天。

②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③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咳嗽,主要与容量过多有关④循环系统:毒素滞留、电解质紊乱、贫血及酸中毒引起各种心律失常⑤神经系统:躁动、谵妄、昏迷⑥血液系统:皮肤、粘膜及牙龈出血⑦高钾血症:少尿期肾排钾减少、感染、高分解状态,严重者可发生心室颤动⑧感染(3)恢复期:自我感觉良好,血尿素氮和肌酐接近正常,尿量逐渐恢复。

部分病人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

三: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及护理措施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病人食欲低下、限制饮食、原发疾病等因素有关(1)指导患者进食优质低蛋白、低盐、低磷,少食植物蛋白,可采用麦淀粉作为主食。

(2)改善患者食欲,提供整洁、舒适的进食环境,进食前休息片刻,少食多餐,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

(3)限制钠、钾、磷的摄入,嘱患者进食低盐饮食,无尿时应控制在1-2g/d,慎食钾高的食物:香蕉、橘子,海带、菠菜等;避免进食含磷高的食物:各种干果类、各种动物内脏,豆类。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药物毒理学复习题及答案一、概念题1. 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被胃肠吸收的药物经胃肠内静脉进入肝门静脉药物由肝门静脉进入体循环。

药物吸收通过胃肠道粘膜时可能被粘膜中的酶代谢。

进入肝后亦可能被生物转化药物进入体循环前的降解或失活称为“首过代谢”或“首过效应”。

2. 基因突变组成一个染色体的一个或几个基因发生变化。

该变化不能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基因突变可分为点突变和移码突变。

点突变即碱基取代型突变又可分为转换型和颠换型两种类型。

3. 染色体畸变某一个或几个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直接进行观察。

4. 毒性毒性是指某种药物对生物体的易感部位产生损害作用的能力。

毒性高的药物以极小剂量即可造成机体的一定损害甚至死亡毒性低的药物则需较大剂量才能呈现毒性药物的毒性除与剂量有关外还与接触的方式与途径经口给药、注射给药、经皮给药、与时间分布一次给药多次给药有关。

5. 非损害作用非损害作用亦称无损害作用。

一般认为非损害作用的特点是不引起机体形态、生长发育和寿命的改变不引起机体功能容量和机体对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的损伤应激状态是外界有害因素在机体引起的所有非特异性生物学作用的总称。

6. 绝对致死量LD100 或绝对致死浓度LC10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7. 致畸作用临界期胚胎对药物致畸最敏感是器官形成期在此时期之前及后则敏感性均较差如超过一定的时期则失去敏感性即使加大剂量也仅仅引起胚胎或胎儿死亡无致畸。

能感受致畸物的作用并发生特异缺陷的整个时期称致畸作用临界期。

8. 可靠安全系数是指肯定无害量与肯定有效量之比值。

9. 半数致死量LD50 或半数致死浓度LC50指药物能引起一群实验动物50死亡所需的剂量或浓度。

10. 药物致敏原具有致敏作用的药物称为药物致敏原或药物致敏物。

11. 秋水仙效应在秋水仙碱、长春新碱等的作用后微管蛋白的聚合受到抑制细胞停止于中期细胞此时珠染色体往往过度凝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