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哪些
2023年高危险药物一览

2023年高危险药物一览高危险药物是指在生产、使用、处理或处置过程中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严重伤害或破坏的药物。
这些药物通常具有毒性、腐蚀性、感染性、易燃性、爆炸性或放射性等特点。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关于2023年高危险药物的详细列表,以帮助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这些药物。
高危险药物列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危险药物及其特性:1. 阿霉素(Doxorubicin):一种放射性化疗药物,具有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作用。
2.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一种化疗药物,具有骨髓抑制和生殖系统毒性。
3. 甲氨蝶呤(Methotrexate):一种化疗药物,具有骨髓抑制和生殖系统毒性。
4. 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 5-FU):一种化疗药物,具有骨髓抑制和皮肤毒性。
5. 替加氟(Tegafur):一种化疗药物,具有骨髓抑制和胃肠道毒性。
6. 卡莫氟(Carboplatin):一种化疗药物,具有肾脏毒性和骨髓抑制作用。
7. 顺铂(Cisplatin):一种化疗药物,具有肾脏毒性和耳毒性。
8. 阿糖胞苷(Ara-C):一种化疗药物,具有骨髓抑制和口腔溃疡毒性。
9. 白消安(Busulfan):一种化疗药物,具有骨髓抑制和生殖系统毒性。
10. 马利兰(Melphalan):一种化疗药物,具有骨髓抑制和生殖系统毒性。
以上药物仅为高危险药物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更多其他药物也具有类似的危险特性。
安全管理措施由于高危险药物的特殊性质,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安全措施:1. 储存:将高危险药物储存在通风良好的独立专用房间内,并设置适当的温湿度条件。
2. 包装: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包装材料,确保药物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3. 标签:在高危险药物的包装上粘贴明显的安全警示标签,提醒使用者注意药物的危险性。
4. 操作:在操作高危险药物时,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竭的药物有哪些?

医药视野80ound of medicineS肾脏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间质形成。
慢性肾炎、糖尿病等容易导致肾小球损伤,而药物和毒物容易导致肾小管和肾间质损伤。
药物导致的急性肾衰竭主要是药物的直接毒性或者过敏反应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者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容易引起的药物有哪些?急性肾衰竭■文 李青一、容易引起急性肾衰竭的常见药物1.解热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阿司匹林、安乃近(氨基比林)、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吲哚美辛(消炎痛)、萘普生、萘普酮、双氯芬酸(扶他林)、布洛芬、尼美舒利、罗非昔布、塞来昔布等。
解热镇痛药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但其副作用也非常多,比较严重的副作用有肾损害、肝损害、胃粘膜损害、出血等,急性肾衰竭是其最为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含有解热止痛的功能但容易被忽略的药物是感冒药,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扑. All Rights Reserved.医药视野81ound of medicineS热息痛。
扑热息痛的化学名字叫“对乙酰氨基酚”,也是一种解热镇痛药,具有抗炎、镇痛、降温等作用。
但其抗炎、镇痛作用相对较弱,所以只用于退烧和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感冒引起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头痛、痛经等。
因其具有退烧作用,所以扑热息痛也是常用的抗感冒药。
目前仍在使用含有扑热息痛的药物有:速感宁胶囊,感冒灵胶囊,维C 银翘片,999感冒冲剂,感特灵,泰诺酚麻美敏片,泰克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达诺片,白+黑日夜片,百服宁,菲迪乐(氨酚曲麻片)及许多小儿抗感冒药。
2.抗菌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以及抗结核药利福平等。
(1)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以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毒性作用最强;(2)青霉素类:各种半合成青霉素均可诱发肾脏损害;(3)头孢菌素类:以第一代头孢霉素最明显;(4)多黏菌素;(5)四环素族:增加蛋白分解加重氮质血症;(6)两性霉素B ;(7)万古霉素;(8)磺胺类药物。
五种抗生素可致肾损害

五种抗生素可致肾损害
在我国,每年有近400万人患急性肾病,而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已成为导致急性肾损伤的重要原因。
据中医大一院肾病科主任宋立群介绍,约20%~34%的急性肾功能衰竭与应用肾毒性药物有关。
五种抗生素要当心
1、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等,其中以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毒性作用最强。
2、青霉素类:各种半合成青霉素均可诱发肾脏损害。
3、头孢霉素类:以第一代头孢霉素最明显。
4、四环素族:可以增加蛋白分解加重氮质血症
5、万古霉素以及磺胺类药物也可导致肾损害。
阿司匹林等抗炎药要慎用
除了抗生素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导致的肾损害也比较常见,包括阿司匹林、布洛芬(安瑞克)、保泰松、萘普生、吲哚美辛(消炎痛)等。
此外,X线造影剂、抗肿瘤药物如顺铂、氨甲蝶呤、利尿剂等应用不当也可导致肾损害。
滥用中药也能中毒
临床上,有一些中药本身具有毒性,主要有马兜铃、木通、防己、厚朴、细辛等,需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患者一旦滥用上述中药,很容易导致药物性肾损伤,严重的可致急性肾衰竭。
宋立群特别提醒,市民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用药,如氨基甙类抗生素连续应用不应超过10天;避免与肾毒性有协同作用的药物合用,如氨基甙类抗生素不应与先锋霉素(Ⅳ、Ⅴ 、Ⅵ)合用;避免与强利尿剂合用,防止循环血容量不足,加重抗生素的肾毒性作用;用药时注意监护肾功能,定时检查尿液,早期发现药物性肾损害。
药物肾毒性的护理

药物肾毒性的护理一:肾毒性的定义药物引起的肾脏毒性反应。
肾脏是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特别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一些药物可对肾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过敏反应造成肾脏损伤。
拓展:有哪些常见的药物能损害肾脏引起毒性反应1、肾毒性药物(1)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链霉素)、糖肽类抗生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两性霉素B、磺胺类、利福平。
(2)造影剂:泛碘酸、泛影葡胺。
(3)肿瘤化疗药物:顺铂、卡铂、甲氨蝶呤、丝裂霉素。
(4)免疫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青霉胺。
(5)其他药(毒)物:利尿药(右旋糖酐、甘露醇)、非甾体抗炎药、麻醉剂(甲氧氟烷、安非他明)、中药(雄黄、斑蝥、生草乌)。
2、工业毒物(1)重金属:汞、铀、铅、铂、钡。
(2)化合物:氰化物、甲醇、甲苯、甲醛、间苯二分。
(3)杀虫剂和除草剂:有机磷、百草枯。
3、生物毒素蛇毒、蜂毒、青鱼胆毒二: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起始期、维持期、恢复期(1)起始期: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病人无明显症状。
(2)维持期:①尿量减少,持续7-14天。
②消化系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③呼吸系统:呼吸困难、咳嗽,主要与容量过多有关④循环系统:毒素滞留、电解质紊乱、贫血及酸中毒引起各种心律失常⑤神经系统:躁动、谵妄、昏迷⑥血液系统:皮肤、粘膜及牙龈出血⑦高钾血症:少尿期肾排钾减少、感染、高分解状态,严重者可发生心室颤动⑧感染(3)恢复期:自我感觉良好,血尿素氮和肌酐接近正常,尿量逐渐恢复。
部分病人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
三:常见的护理诊断及及护理措施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病人食欲低下、限制饮食、原发疾病等因素有关(1)指导患者进食优质低蛋白、低盐、低磷,少食植物蛋白,可采用麦淀粉作为主食。
(2)改善患者食欲,提供整洁、舒适的进食环境,进食前休息片刻,少食多餐,嘱患者保持口腔清洁,餐后漱口。
(3)限制钠、钾、磷的摄入,嘱患者进食低盐饮食,无尿时应控制在1-2g/d,慎食钾高的食物:香蕉、橘子,海带、菠菜等;避免进食含磷高的食物:各种干果类、各种动物内脏,豆类。
慢性肾脏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慢性肾脏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临床上大部分的药都对我们的肾脏存在着潜在毒性,所以,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不管肾脏是正常还是不正常的情况,都可能会引起肾脏损害,这主要是因为药物会使肾间质与肾小管受到损伤,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那些对肾有损伤的常见药物有哪此?慢性肾脏病患者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一、常见药的种类及对慢性肾病的病人损伤程度1.抗生素类:这种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可以分为三大类,一种是经常会损害类,另一种是较常损害类,还有一种就是偶见损害类。
那么,经常会对肾损害的药物包括头孢霉素Ⅱ、新霉素、两性霉素B等:而较常对肾损害的药物包括万古霉素、多粘菌素、妥布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最后就是偶见对肾损伤的药物包括头孢霉素(Ⅳ、Ⅴ)、土霉素、金霉素、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新青霉素(Ⅰ、Ⅲ)、乙胺丁醇、利福平等。
2.非甾体类的消炎药:这类药中包括止痛与解热止痛等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异丁苯丙酸、吡氧噻嗪、苯丁唑啉、乙酰氨基酚、安替比林、非那西汀、吲哚美辛、安乃近、感冒药、复方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等。
3.造影剂:增强CT与血管造影剂,特别注意它们属于高渗性的造影剂。
4.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奥美拉唑等药物。
5.金属络合剂:低分子右旋糖酐、海洛因、汞撒利、甘露醇、别嘌呤、甲氰咪哌、环孢霉素A等药物。
二、对肾脏损伤较弱的药物除了以上肾毒性较强的药物外,也有很多我们常用但是对肾的损伤不大的药物,可是患者肾功能发生下降就会对这些药物的排泄造成影响,从而使药物在肾脏中蓄积,同样会给肾脏带来很多并发症。
依据临床经验,我们总结出慢性肾病病人合并其它的基础疾病所用药物的注意事项有:1.降压药:降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抑制剂,当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开始应用的时候,或者剂量已经被增加到一周以内时,我们就应该对患者进行检查血钾及肾小球滤过率。
如果在用药这一期间,患者的血钾出现升高的情况时应给予停药,如果患者的血肌酐出现升高到30%,我们应给患者把药物进行减量,当血肌酐升到50%时,必须停止使用药物,进行静脉造影前,我们也要给患者暂停使用这种药物,对于双侧动脉有狭窄的患者必须禁用此药物。
哪些药物对肾脏有害

哪些药物对肾脏有害1、哪些西药对肾脏有害抗菌消炎药:四环素、土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多粘菌素B、多枯菌素E、磺胺类药、利福平、先锋霉素等。
解热镇痛药:阿斯匹林、非那西汀、布洛芬、保泰松、消炎痛、炎痛喜康等。
利尿药:汞撒利、速尿、双氢克尿噻、氨苯喋啶等。
镇静催眠药:苯巴比妥、安眠酮、水合氯醛等。
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甲氧胺、新福林等。
抗心律失常药:双异丙毗胺、安博律定。
激素类: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甲基睾丸素、黄体酮。
其他还有口服避孕药、钮剂、洋地黄类以及抗肿瘤药物。
2、哪些中药对肾脏有害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柬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3、药物伤肾有什么症状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较为多见,由X线造影剂导致的ARF多在造影后药物性肾损害48h内出现;由磺胺氨基糖苷等肾脏毒性药物所导致的ARF主要见于用药5~7天后或一次性大剂量用药后24~48h。
由青霉素类所致过敏反应损害多在用药后24h内发生肾功能衰竭。
肾小管-间质疾病:青霉素可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而表现为血尿、白细胞尿、蛋白尿,尿白细胞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可》30%)。
同时伴肾功能不全发热、药疹,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慢性间质性肾炎可由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所引起,用药时间往往长达数月以上。
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水肿、低蛋白血症等。
青药物性肾损害霉胺、NSAID等均可导致肾病综合征。
哪些药品可致肾毒性?

哪些药品可致肾毒性?(1)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直接肾毒性,进入人体后药物98%~99%通过肾小球滤过,并由尿液中排出体外,其具有高度肾脏亲和性,在肾皮质中浓度高,残留时间长,药物在肾组织蓄积使肾单位功能广泛紊乱,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浓缩功能下降,肾近曲小管呈退行性变化,使膜质结构改变将影响膜的通透性及其功能。
临床表现为尿浓缩功能减退及轻度蛋白尿、血尿;后期出现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个别也可呈重症少尿型急性肾衰。
另外,万古霉素主要损害肾小管,轻者出现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氮血质症,重者肾衰竭,发生率约5%。
应用四环素类也可加重氮质血症及尿毒症,地美环素能引起肾原性尿崩症,表现为多尿、烦渴、虚弱,但停药后可恢复;而多西环素较少引起肾损害。
(2)抗病毒药阿昔洛韦在高浓度快速滴注或口服大剂量的失水患者,水溶性极差,易在体内析出结晶而阻塞肾小管、肾小球,造成肾衰竭,使肾小管阻塞而引起急性肾衰竭。
(3)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呵噪美辛、羟基保泰松、阿司匹林可抑制肾脏的环氧酶,使前列腺素合成产生障碍,失去对肾脏内膜的保护作用,引起肾损害,如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衰竭、钠潴留或尿潴留等。
(4)血管收缩药去甲肾上腺素、甲氧胺、苯肾上腺素等,可产生肾血管痉挛而致急性肾衰竭、少尿或无尿。
(5)免疫抑制药环孢素可改变肾脏内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使血栓素A,合成增加,肾血流减少,肾小动脉收缩,引起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单元损害,长期使用可出现慢性肾衰、高血压。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卡托普利可引起蛋白尿或肾衰竭,发生率约2%。
(7)抗肿瘤药顺铂主要于近端小管的S-3段上被浓缩,使远端小管集合管受到损伤。
甲氨蝶呤以原形药从肾中排泄,在近曲小管重吸收,并在此蓄积,可致肾小管发生病变。
(8)马兜铃酸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广防己、天和藤、关木通、马钱子、青木香、寻骨风、白金果榄等)引致肾损害的主要特点是肾间质纤维化,从而可引起急、慢性肾小管间质性病变。
中药的肾毒性

中药及其常见肾毒性中医对中药的毒性早有认识。
早在《神农本草经》时期人们就根据当时的认知水平,把这些药物依其治疗效能和使用目的,分为三大类,名为三品,即为上、中、下三品,上、中二品各120种,下品125种。
且认为,上品是无毒的、具有补养作用的药物,可以久服,使人延年益寿;中品或无毒、或有某些毒性,既可以治病又可用于补养;而下品一般多为伴毒性之药物,只能用于治病,且不可久服。
这种分类法虽较原始而粗略,但对于当时的医药学,尤其是治疗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此毒性与现在我们所说的毒性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亦从另一侧面否定了“中药无毒副作用”的谬论。
《中国药典》则更明确地指出了各种中药的不同毒性,在2000年版收载的药材中,有大毒的40种,有毒的35种,有小毒的20种。
目前报道有几十味中药可引起副作用(伴随药物疗效而发生的一些与治疗无关的有害作用)及毒性反应(引起机体的生理生化功能异常和病理改变),包括单味药、单味药制剂、中药复方及中西药制剂等。
总结归纳可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1)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兜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己、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2)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3)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明矾)等。
雷公藤多甙、益母草已广泛应用于肾脏疾病的治疗,但其治疗量与中毒剂量以及用药持续时间,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雷公藤毒副作用的大小与用药量有关,通常用药量越大,毒副作用也就越明显。
主要的不良反应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刺激胃肠道:服药者常发生厌食、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有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有哪些?
1、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
①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抱霉素Ⅱ等;
②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
③偶见损害类:新青霉素(Ⅰ、Ⅱ、Ⅲ)、氨等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头抱霉素(Ⅳ、Ⅴ、Ⅵ)、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吟、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4、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吟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哪些药物有肝毒性
1.金属类药物如锑、汞、砷等。
2.麻醉镇静药如乙醚、氯仿、吗啡、冬眠灵、巴比妥类安眠药,以及苯妥英钠等
抗癫痫药。
3.解热镇痛药如保太松、复方阿斯匹林、扑热息痛及消炎痛等。
4.抗菌药物如磺胺类、呋喃类、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
5.抗结核药如异菸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等。
6.其他如驱虫药、抗癌药、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利尿酸等)。
7.抗精神病药氯丙嗪、甲哌氯丙嗪及其他吩嗪类药物和氯哌啶醇、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8.类固醇类如同化类固醇、避孕类固醇可致胆汁阏积。
9.抗甲状腺药如甲亢平、他巴唑、甲基硫氧嘧啶,硫尿嘧啶可引起肝细胞-毛细
胆管型损害,丙基硫氧嘧啶可致肝细胞损害。
10.中草药也会引起药物性肝炎。
肾毒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最早症状可为蛋白尿和管型尿,继而可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和尿毒症等。
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永久性损伤。
可导致肾毒性的常见药物有某些抗菌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麻醉药、碘化物造影剂、碳酸锂、氨苯蝶啶等。
目录
肾毒性概述
不可自行加大药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常见肾毒性西药
中药肾毒性
药源性肾损害的“信号”
简单检查筛肾病
如何应对药源性肾损害?
编辑本段肾毒性概述
中文名:肾毒性
英文名:renal toxicity
定义:药物引起的肾脏毒性反应。
肾脏是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特别容易受到药物的影响,一些药物可对肾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过敏反应造成肾脏损伤。
编辑本段不可自行加大药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为了给肾脏更好的保护,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减少药物对肾损害。
抗生素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肾毒性
[1]
首先,切忌滥用祖传秘方和民间偏方,如果一定要使用某一药方或药物,应先取得其配方或成分,征询专科医师后,确定对肾脏无毒性才考虑使用。
第二,服药前后宜多饮水,保证足够尿量以促进药物排泄,减轻对肾毒性作用。
第三,对已知有肾毒性或暂时不清楚药理作用,但又必须使用的药物,使用时要严密观察尿液和肾功能变化,尽早发现异常,及时停药。
第四,不同年龄层次人群都要重视药物肾毒性,特别是老年人和儿童,对于药物种类和剂量选择尤其要谨慎。
第五,绝大多数药物慢性肾损害是长期或超量服药造成的,用药一定要严格遵守医嘱,切不可自行加大用药剂量和延长用药时间。
编辑本段常见肾毒性西药
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能损害肾脏引起毒性反应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抗生素及其它化学治疗药物:
①常损害类:两性霉素B、新霉素、头孢霉素Ⅱ等;
②较常损害类: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万古霉素,磺胺药等;
③偶见损害类:新青霉素(Ⅰ、Ⅱ、Ⅲ)、氨等青霉素、羧苄青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头孢霉素(Ⅳ、Ⅴ、Ⅵ)、利福平、乙胺丁醇等。
(2)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斯匹林、复方阿斯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3)肿瘤化疗药:顺铂、氨甲蝶呤、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4)抗癫痛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5)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6)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各种血管造影剂。
(8)其它:环抱霉素A、甲氰咪哌、别嘌吟醇、甘露醇、汞撒利、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编辑本段中药肾毒性
近年来对中药毒性的研究,已发现近50种中药对肾脏有毒性。
总结归纳可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士贝母、马儿铃、士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蜡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它矿物类(明矾)等。
编辑本段药源性肾损害的“信号”
在临床上,可以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多种多样,除了各种西药以外,平时老百姓认为毒副作用小的中药也赫然在列。
药源性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五花八门。
有的会出现腰痛;有的会出现尿色改变;有的尿量有变化,可多可少:有时候是夜间尿量增加,病人感觉起夜的次数比以前多,有的还会发现尿里的泡沫比以前多,不像以前容易消散;还有的出现眼睑或下肢水肿;有的甚至出现贫血和高血压;有的病人出现非特异性表现,如乏力、食欲减退等;当然,也有的人什么感觉都没有,只是由于偶尔的体检,或者医生检查才发现肾脏出了问题。
可见,常规、定期监测对于那些没有不适症状的病人,也很重要。
建议使用药物后,如果病人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肾脏病相关检查,必要时还需要做肾脏穿刺活检。
编辑本段简单检查筛肾病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在北京市民中所做的一项调查中显示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已达到10%左右,但是知情率却很低,有很多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肾脏病。
专家提醒,其实一些非常简单的检查就可以帮助筛查是否患有肾病。
首先,尿常规是反映肾脏病最简单和直观的一项检查。
一个普通的尿常规可以发现80-90%的肾脏病,是肾脏病检查的基础。
如尿蛋白阳性提示您可能患有肾炎、高血压或糖尿病肾病、或者肿瘤性疾病导致肾病等;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尿糖阳性提示血糖水平较高或肾小管损伤;尿酮体阳性提示存在脂肪分解,多见于饥饿性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高渗性昏迷等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尿红细胞增多提示肾炎或泌尿系的结核、结石、肿瘤等疾病。
尿常规的检查方法也非常简单,只要到医院留取一份新鲜中段尿的足量标本就可以了,而且不是必须要求是晨尿。
其次,如果想更全面地检查一下肾脏,可以再进一步化验肾功能,并做肾
脏B超。
肾功能检查的各种项目中血清肌酐反映肾功能最准确。
一旦发现血中肌酐含量增高,多提示肾脏功能已有严重受损;肾脏B超则可以观察到肾脏的大小、结构和形态,并辅助诊断肾结石、积水、囊肿、肿瘤等疾病,如果B 超下肾脏体积已经缩小,也提示肾脏功能严重受损。
肾功能检查要求素食、避免剧烈运动3天,清晨空腹抽血即可;单纯肾脏B超则随时均可检查。
编辑本段如何应对药源性肾损害?
预防药源性肾损害,不仅应当注意预防西药可能引起的肾损害,对可能造成肾损害的中草药、中成药同样严加防范。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采用了下述对策,有时药源性肾损害还是不能完全避免。
因此,争取及早发现并且及早治疗,才能彻底降低药源性肾损害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找有经验的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病人在进行药物治疗或需要进行造影检查时,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用药。
2.慢性病病人,尽可能不用肾毒性药物。
老年人、原来就有肾脏疾病的病人、糖尿病病人、联合应用肾毒性药物的病人、合并其他临床情况的重病病人,应尽量选用没有肾毒性的药物。
3.肾功能不全时,须根据肾功能调节药物剂量。
使用有可能造成肾毒性的药物之前,最好能先检查一下肾功能。
肾功能不全病人应根据肾功能情况,调节药物单次剂量或用药时间间隔。
4.学会保护自己,采取适当防护措施。
针对不同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帮助解毒、排毒的方法如水化,预防造影剂肾病等。
5.保留好相关医疗记录,就诊时告诉医生。
对曾经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或非过敏性的不良反应,需保留记录,以备医生参考。
一般来说,在严密监测尿液和肾功能指标的前提下,必需的治疗仍是可以进行的。
建议病人在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同时加强自我保护。
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及时停药、及时治疗,大部分药源性肾损害还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