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4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合集下载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3
肾脏是药物中毒作用的 主要靶器官

由于肾脏大量的血流灌注、肾小管 浓缩、排泌的功能特点及髓质肾单 位肾小管间质区域血液供应相对不 足的特点使肾脏成为药物中毒的主 要靶器官。
4
肾脏是药物中毒作用的 主要靶器官



肾脏易受药物损害的原因 1 肾脏血供应量大 2 内皮表面积大:与药物接触面积大 3 药物或排泄物在肾脏浓度高 4 肾脏对药物敏感性高,代谢率高、耗氧高 5 髓质肾单位肾小管间质区域血液供应相对 不足 6 老年人肾脏储备能力下降
30
抗生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检出率

单纯抗生素引起的ARF占药物相 关性ARF 的35%,抗生素与解热 镇痛药合用引起的ARF占药物相 关性ARF 的12%。
31
药物引起肾脏的不良反应 的发病机制
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 ②直接损害肾脏及其功能,干扰细胞代谢酶。 ③免疫性损害:用药后发生免疫反应,免疫 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沉积,引起局部 炎症反应;或药物与肾组织具有相同的抗 原性,诱发原位免疫反应;或肾脏作为全 身性血管炎的一部分(如过敏性紫癜)及细胞 免疫+体液免疫(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一、 急性、慢性肾衰竭 ①肾前性肾衰竭(ACE抑制剂、NSAID、 利尿剂); ②肾小管坏死(抗菌药、化疗药、造影 剂、甘露醇、马兜铃酸、利福平、各种 重金属 、有机溶剂); ③肾乳头坏死(NSAID);
25
药物肾脏损害的类型


④急性间质肾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类;磺胺类;氨基糖代类;喹诺酮类; 利福平;异烟肼;万古霉素;呋喃妥因; NSAID;利尿药;别嘌呤醇;氢氧化铝; 安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科资料,急性肾间 质-小管病变中药物所致急性间质性肾炎 占73.7%,主要由抗菌药等引起。

哪些药物可引起肾脏损害?【推荐下载】

哪些药物可引起肾脏损害?【推荐下载】

哪些药物可引起肾脏损害?【推荐下载】导语各种利尿剂都可能诱发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醋唑磺胺和氨苯蝶啶还可以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引发血尿和肾功能衰竭。

常见的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抗感染药物几乎所有类别的抗感染药物都有可能造成肾损害:①青霉素类既可能造成肾小球损害,也可能造成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

②头孢菌素(先锋霉素)以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多见。

③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等较前两大类更容易造成肾损害。

④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红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阿糖胞苷、干扰素)、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等都可能造成肾损害。

注意:抗感染药物引发的肾损害,有些与用药剂量不当有关,有些与病人是否为该药的过敏体质有关。

解热镇痛药各种感冒药,如安乃近、克感敏、百服宁、泰诺、康泰克、美林;止痛药,如芬必得、消炎痛、必理通、萘普生、戴芬、扶他林、英太青、散利痛、西乐葆等,都可能造成肾损害。

注意:这一类药物可能造成肾病综合征或者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常与过敏或者肾脏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有关。

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博来霉素、亚硝基脲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都有肾毒性。

注意:此类药物常常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移植患者等,权衡利弊后,必须使用时也不能因噎废食。

临床上,医生会积极水化、碱化尿液(水化就是补液,可以口服,但一般需静脉补充;碱化指静脉使用碳酸氢钠),或根据药物浓度调整剂量等,以减少药物肾毒性。

利尿剂各种利尿剂都可能诱发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醋唑磺胺和氨苯蝶啶还可以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引发血尿和肾功能衰竭。

注意:严格掌握利尿剂应用指征和合适的剂量、疗程,可以减少该类药物肾损害发生。

降压药物常用的降压药物中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引起肾损害。

三类药物都可能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后两者还有可能通过减少肾脏灌注造成。

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药物
一、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中草药:
木通、草乌、益母草、苍耳子、鱼胆、天花粉、蜈蚣等。

除上述中药外,尚有苦楝皮、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兜铃、土荆芥、使君子、威灵仙、大风子、芦荟等200余种中草药均可引起肾脏损害,导致肾功能衰竭。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院肾内科徐业
二、对肾脏有毒副作用的西药:
⒈抗生素类:四环素族(含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等)、呋喃类(含呋喃旦丁、呋喃西林等)、磺胺类、头孢噻啶(先锋II)、萘啶酸、吡哌酸、诺氟沙星、链霉素、妥布霉素、头孢噻吩(先锋I)、头孢唑啉(先锋V)、羧苄青霉素、多粘菌素类、青霉素G、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先锋IV)、头孢拉啶(先锋VI)、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立克菌星、两性霉素B等。

⒉非类固醇抗炎镇痛药:消炎痛、布洛芬、保泰松、炎痛喜康、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APC)、非那西汀、安替比林、氨基比林、扑热息痛及甲氧萘酸等。

⒊肿瘤化疗药:顺铂、甲胺蝶吟、光辉霉毒、丝裂霉素-C、亚硝基脲类、5-氟尿嘧啶等。

⒋抗癫痫药:三甲双酮、苯妥因钠等。

⒌麻醉剂:乙醚、甲氧氟烷等。

⒍金属及络合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⒎各种血管造影剂。

⒏其它:环孢素A、西咪替丁、别嘌呤醇、甘露醇、海洛因、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药物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及其药物肾毒性研究

药物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及其药物肾毒性研究

药物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及其药物肾毒性研究药物对肾脏功能产生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并且药物肾毒性的研究也是临床医学中的重点之一。

药物的肾毒性主要指药物对肾脏产生的不良作用,可导致肾脏损伤、功能障碍甚至肾衰竭。

本文将从药物对肾脏功能的影响以及药物肾毒性的研究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探讨药物与肾脏之间的关系。

药物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可以分为有益和不良两种情况。

有益的影响主要是指一些药物能够通过改善肾脏血流、调节水电解负荷、抗炎等作用来改善肾脏功能,例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能够改善肾脏血流,利尿剂能够减轻水肿和降低血压等。

但是,不良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不少药物会导致肾脏功能的损害,例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紫杉醇等。

药物肾毒性研究是通过对药物对肾脏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进行评估。

直接作用主要指药物对肾脏的细胞或组织直接产生损害,导致肾小管损伤、间质性肾炎等。

间接作用则是指药物通过其他途径而不是直接作用于肾脏细胞,间接导致肾脏损害,例如药物引起的血管收缩、肾动脉狭窄等。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临床观察、实验动物模型和体外试验。

在临床观察方面,研究人员会通过回顾病例或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评估药物的肾毒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真实世界中的数据,但是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如患者基础疾病、其他药物的影响等。

实验动物模型也是评估药物肾毒性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小鼠、大鼠、猪等动物模型,通过给动物灌胃或注射药物来观察其对肾脏的影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动物模型与人类的差异,所得到的结果需要进一步验证。

体外试验主要是使用细胞培养或肾脏切片等方法来评估药物的肾毒性。

细胞培养可以模拟药物对肾脏细胞的直接作用,而肾脏切片可以提供对药物对肾脏组织的影响的直接观察。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但是与体内情况不完全一致。

总结起来,药物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有有益的作用也有不良的影响。

这6种常见药都是伤“肾体”的毒药,记清楚了,能少吃就少吃

这6种常见药都是伤“肾体”的毒药,记清楚了,能少吃就少吃

这6种常见药都是伤“肾体”的毒药,记清楚了,能少吃就少吃人生病在所难免,平时有个头疼脑热,总少不了跟药打交道。

于是自己就成了半个医生,吃吃这个再配个那个。

然而吃着吃着却吃出了肾病!肾是人体的垃圾处理厂,药一般通过肾排泄,这也导致肾更容易受到药物侵害。

是药三分毒,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可能对肾造成损害。

尤其是这6种常见药,毒害程度尤其大,记清楚了,能少吃就少吃!伤肾西药1、消炎镇痛类肾损害与长期大剂量服用消炎镇痛类药物有关。

包括我们常见的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感冒药、止痛药。

生活中,最好不要选择这些成分的感冒药,或者避免服用超过5天!2、抗生素类很多抗生素都伤“肾体”。

比如常见的青霉素、头孢菌素、新霉素等。

其中新霉素毒性最强,可造成肾小球损害及肾炎。

日常用药时,绝不能擅用抗生素,也不要在一种药物作用不明显的时候,随意再服用其他的抗生素药物,避免造成肾脏伤害。

3、降压药分享一个案例,老李是一位高血压患者!病友推荐卡托普利降压效果不错。

于是老李也去买来吃,结果却得了肾炎!降压药中的血管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长期服用都会对肾脏造成损伤。

得了高血压就需要吃药怎么办?因为伤肾就不吃了吗?不是的,我们可以在相同功效下,用其他对肾损伤小的药物进行替换。

伤肾中药1、含马兜铃中药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可引起的肾小管功能障碍等肾损伤,所致肾损害与药物剂量的大小有关。

在服用相关药物时应按照医生要求严格用药!2、含雷公藤中药有雷公藤成分,如果用药剂量过大或服药时间过长,就会肾中毒。

目前,雷公藤所致的肾功能衰竭已成为患者死亡的主因。

建议尽量不用,一定要用的话,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相信所谓偏方。

3、矿物类中药包括含砷中药(如雄黄、砒霜、砒石),含汞中药(朱砂、轻粉),含铅中药(铅丹、黄丹)。

若连续一周使用无效果,建议立即停用就医!药物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治病,用不好“致病”。

需要强调:具有肾毒性不意味着不能用,而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用药,避免滥用。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Vd 为24L。如果这个病人获得15L的液体, 其新的Vd就是39L,造成药物的有效浓度 不足。
14
肾功能不全对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时, (1)低蛋白血症 (2)结合抑制物蓄积 (3)白蛋白结合率发生改变,与药物亲和
力↓弱酸性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游离药 物浓度↑
15
肾功能不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药 物 对肾脏的毒性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 齐慧敏
1
流行病学资料
据SFDA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我国近年来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 药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死亡 人数已达到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 十22倍以上。
药源性肾脏疾病占34.2%
2
药 物 对肾脏的毒性
肾脏是药物中毒作用主要靶器官的原因 药物的肾脏排泄过程 肾脏排泄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 肾功能不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肾功能不全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常用肾毒性药物及其肾脏损害
存在竞争性抑制,如丙磺舒和青霉素合 用。两种酸类或两种碱类药物并用竞争 载体。
11
肾小管排泌对药物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药物 丙磺舒
水杨酸
双香豆素 保泰松
肾小管排泌竞争抑制药物
竞争抑制的药物 青霉素 吲哚美辛、萘普生 丙磺舒、保秦松 吲哚美辛、磺胺苯吡唑 氯磺丙脲 青霉素
12
肾功能不全对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醋唑磺胺:可引起肾脏钙质沉着病和
肾结石。
22
其它药物
奥美拉唑 蝮蛇抗栓酶 雷尼替丁
23
中药
木通 草乌 益母草 苍耳子 苦楝皮 天 花粉
牵牛子 土贝母 马兜铃 土荆芥 巴豆 芦 荟 使君子 葛根素
铁脚威灵仙 大枫子 海马 钻地风 昆明山海棠 雷公藤 罂粟壳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
肾脏具有代谢药物功能 1 -羟化酶改变,活性vit D3生物转化障碍。
16
常用肾毒性药物及其肾脏损害
常用肾毒性药物 药物肾脏损害 药物肾脏损害的类型 药物引起肾脏的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 药物性泌尿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17
非甾体抗炎药
•在治疗剂量范围内对正常人的肾脏只有 很小影响,但对易感个体影响较大,引 起急性过敏性间质肾炎。
32
药物引起肾脏的不良反应 的发病机制
④阻塞泌尿道而引起间接损害:如磺胺类等 在肾小管中形成结晶而导致阻塞;维生素D 等药物引起高钙血症造成尿路钙结石而阻塞 尿路。
药物性肾损害程度与药物浓度及时间有关, 多见于大剂量、长期用药者;而免疫反应致 病的属于特异体质反应型,肾损伤和剂量关 系不密切。
30
抗生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检出率 单纯抗生素引起的ARF占药物相
关性ARF 的35%,抗生素与解热 镇痛药合用引起的ARF占药物相 关性ARF 的12%。
31
药物引起肾脏的不良反应 的发病机制
①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 ②直接损害肾脏及其功能,干扰细胞代谢酶。 ③免疫性损害:用药后发生免疫反应,免疫 复合物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沉积,引起局部 炎症反应;或药物与肾组织具有相同的抗 原性,诱发原位免疫反应;或肾脏作为全 身性血管炎的一部分(如过敏性紫癜)及细胞 免疫+体液免疫(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白花丹 山慈菇 鱼胆 腊梅根 朱砂
野百合 蜂蜜 蜂毒 全蝎 蜈蚣 砒霜 雄 黄 安宫丸 天麻
轻粉 铅丹
24
药物肾脏损害的类型
一、 急性、慢性肾衰竭 ①肾前性肾衰竭(ACE抑制剂、NSAID、
利尿剂); ②肾小管坏死(抗菌药、化疗药、造影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作者姓名:高丰指导教师:赵玲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药物制剂完成日期:2010-11-23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高丰(四川农业大学药物制剂,雅安 625014)【摘要】药物治疗可使人类受益(主要作用),但也可引起人体多种器官损害,而肾脏则是受损害最为严重的器官之一。

一些药物可对肾脏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或通过过敏反应造成肾脏损伤。

研究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对于临床合理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药物;肾脏;毒性作用【引言】肾脏是主要的排泄器官,同时它又是一个调节器官,通过分泌激素样的物质调节体内的代谢,肾脏功能的完整性与机体内环境平衡密切相关,肾脏在代谢、废物排泄和对细胞外液容量调节、电解质组分、酸碱平衡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肾脏还合成并释放激素和活性物质。

药物损伤肾脏将导致上述功能受损,并对全身代谢有严重影响。

肾毒性临床表现轻重不一,最早症状可为蛋白尿和管型尿,继而可发生氮质血症、肾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出现急性肾衰和尿毒症等。

肾毒性可为一过性,也可为永久性损伤。

可导致肾毒性的常见药物有某些抗菌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麻醉药、碘化物造影剂、碳酸锂、氨苯蝶啶等。

1 药物致肾脏损伤的机制1.1直接肾毒性多种药物经血液进入肾脏时易被滤过并被浓缩,使肾组织内的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器官组织,尤其是肾小管内及肾小管周围的浓度更高于其他组织。

因此,肾小管细胞接触药物的浓度比其他细胞更高。

肾小管细胞的高代谢活动,更增加了肾小管对药物损伤的易感性,使药物对肾脏的损伤常表现为肾小管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各种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损伤肾脏,其作用强度依赖于所接触药物的浓度、持续时间长短及肾脏对药物的易感性与耐受性等因素。

1.2导致肾脏缺血药物对肾脏的损伤,除了直接作用于肾脏细胞外,还与药物引起肾脏缺血有关,二者相互作用。

肾脏损伤的机制包括:(1)肾毒性药物直接引起肾血流动力学改变,减少髓质的血流,导致缺氧性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U×V=F×P ∴ F=U×V/P=C
• 例如,静脉滴注一定量的菊粉以保持 血浆浓度恒定,然后分别测得每分钟 尿量(V)为1ml/min,尿中菊粉浓度 (U)为125mg/100ml,血浆中菊粉 浓度(P)为1mg/100ml,菊粉清除率 可用下式计算:
C=U×V/P= 所以,肾小球滤过率为125ml/min。
(2)肾血流量(renal plasma flow, RPF) 正常值:650ml/min。 测定方法:碘锐特或对氨基马尿酸清除

二、肾脏病理生理反应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acute renal failure, ARF) 一种可逆的肾小球和肾小管排泄功能不全。 其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突然减少引起氮质 血症,是肾脏对药物毒性最常见的反应。
• 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 质不可逆损害,以尿毒素潴留、水电 解质紊乱、肾性贫血和钙磷代谢紊乱 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慢性肾 功能衰竭是肾功能不全的严重阶段。
残余肾小球的肾小球压力和流速持久代偿性的增加 可导致对毛细血管机械性损伤,其原因:
1)对内皮细胞剪切力的增加; 2)对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的损伤,使通透性改变; 3)穿过毛细血管漏出增加、局部大分子沉积,使肾
• 肾小管的排泌: 肾小管排泌药物是主动转运过程,需有载体参与, 有饱和现象。分泌机制相同的两类药物合用,可 发生竞争性抑制。
➢ 肾脏的生理功能 1)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尿素、肌酸、尿
酸、肌酸 2)水、电解质成分以及酸碱平衡的维持:
肌酐、氢离子、钾离子; 酸性物质为主 要排泄物 3)某些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肾素、缓激肽、 前列腺素、促红细胞生成素
一、评价肾脏损伤的功能性测定
非特异性指标: 尿量、渗透性、pH值和尿液成分(包括 电解质、尿糖、尿蛋白)
功能性指标: (1)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io, GFR) 概念: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滤
液量。 正常值:125mL/min
测定方法:菊粉清除率、内生肌酐清除率 意义:不仅反映肾小球的功能,而且还反映
肾脏易受药物损害的原因
• 1 肾脏血供应量大:1000-1200mL/min • 2 内皮表面积大:与药物接触面积大 • 3 药物或排泄物在肾脏浓度高 • 4 肾脏对药物敏感性高,代谢率高、耗氧高 • 5 髓质肾单位肾小管间质区域血液供应相对
不足 • 6 老年人肾脏储备能力下降
药物的肾脏排泄过程
后果: 短期代偿——肾功能恢复 长期代偿——慢性肾功能衰竭
பைடு நூலகம்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 概念 其特征为肾小球滤过率渐进性、不可逆性下降。 机制 是肾小球对肾损伤的血流动力学反应的结果,是一
种由初次损伤继发的病理生理损伤。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
• 肾小球的滤过 是指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血浆中的水份及 小分子物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的过程。 原尿除不含大分子量蛋白质,其它成分与 浓度和血浆基本一致。
药物的肾脏排泄过程
• 肾小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有重吸收功能。原尿中99%的水份被重吸 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近曲小管是重吸收的 主要部位。肾小管的重吸收分为被动和主动重吸 收。
(二)毒性刺激的适应性(adaptation following toxic insult)
肾单位对肾毒性刺激的反应机制:
对肾单位的损伤
未受损细胞
受损细胞
细胞死亡
代偿性增生 细胞适应 细胞增殖 细胞修复 细胞适应
上皮重新生成 分化
肾单位结构和功能恢复 肾单位对肾毒性刺激的反应
细胞适应反应(保护肾脏免受损伤): 金属硫蛋白:与重金属结合,保护肾脏 热休克蛋白:维持正常蛋白结构,降解受损蛋白
第四章 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
流行病学资料
• 据SFDA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我国近年来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 物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数 已达到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22倍以 上。
• 药源性肾脏疾病占34.2%
肾脏是药物中毒作用的 主要靶器官
• 由于肾脏大量的血流灌注、肾小管 浓缩、排泌的功能特点及髓质肾单 位肾小管间质区域血液供应相对不 足的特点使肾脏成为药物中毒的主 要靶器官。
• 设肾小球滤过率为F;肾小囊囊腔超滤液中某物
质(能自由滤过的物质)的浓度(应与血浆中的 浓度一致)为P;重吸收量为R;分泌量为E。则 U×V=F×P-R+E。如果某物质可以自由滤过,而 且既不被重吸收(R=0)也不被分泌(E=0), 则U×V=F×P,就可算出肾小球滤过率F。菊粉 (inulin,也称菊糖)是符合这个条件的物质, 所以它的清除率就是肾小球滤过率。
小球系膜增厚。
三、肾脏毒性药物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解热镇痛药) 代表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布洛芬、萘普 生、吲哚美辛等
肾功能检查(尿素氮、肌酐)
• 1、尿素氮(BUN/Urea) 为肾脏滤过代谢之最终产物,当肾功 能障碍时,产物无法适当排出,此时 血清中之尿素氮数值升高。但此数值 极易受药物剂量影响,必须配合其它 检查数值一起诊断。
• 2、肌酐(Creatinine) 肌酐是肌肉运动的主要能源,是肌酸 所分解的一种物质,只要肾脏功能正 常,肌酐会经由尿液排泄至体外。测 定肌酸酐就可得知肾脏的排泄功能。
肾浓缩能力。 临床常用指标: 1)血尿素氮(BUN);2)血肌酐
菊粉清除率
• 菊粉是一种多糖,分子量约5200,对人无害, 由于它分子量不大,故在血中经肾小球时 可被滤过,在肾小管不被重吸收也不被分 泌。
• 肾每分钟排出某物质的量(U×V)应为涌 小球滤过量与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量 和分泌量的代数和。
急性肾功能衰竭
• 是继发于休克、创伤、严重感染,溶血和 中毒等病因的急性肾实质损害的总称,是 一个综合症。它的主要病理改变是肾小管 坏死,临床上出现少尿或尿闭,并伴有严 重的水、电解质和体内代谢紊乱及尿毒症。
急性肾损伤
血管效应
肾小管效应
超滤系数 肾血流量
梗阻
滤过压
回漏
肾小球滤过率
急性肾功能衰竭降低肾小球滤过率的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