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矫正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课件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膜的后方。
其焦点落在视网膜前,不能准确地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称为轴性近视。
(3)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因年龄或其他原因,眼球功能有所退化,使晶状体屈光度不足,对光的会聚能力下降,看近处物体时,清晰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看不清楚。
解析: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而看不清近处的,看书离得近戴上眼镜就能看清,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看不清,他马上摘除眼镜.表明这个人是远视眼,戴的是凸透镜.
解析:人眼的折光系统整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看远处物体时,晶 状体变薄,会聚能力变弱,即焦距变长,从而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若 人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变强,焦距变短,使得像才能 成在视网膜上; 故选A.
课堂探究
照相机与眼球
和照相机类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 相机的胶片。
佩戴用凸透镜做
25m B.0.
成的远视眼镜(老花
镜)。
典例分析
例 5:某人坐在家门口看小说,看得正起劲时,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 走动,他马上摘除眼镜,认出了这个人是谁。那么,此人摘除的眼镜应 是( C )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 D.变色镜
解析: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而看不清近处的,看书离得近戴上眼镜就能 看清,突然发现一个人在庭院外走动,看不清,他马上摘除眼镜.表明 这个人是远视眼,戴的是凸透镜. 故选:C.
课堂探究
眼睛的成像原理
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 程度(屈光)来改变晶状体焦距 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眼睛 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调节远点 ,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 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 调节近点,两点之间称为调节范 围。
课堂探究
眼球的晶状体与周围的肌肉想链接,当肌肉收缩程度改变是, 经专柜的凸度就会改变,从而改变了它作为凸透镜的焦距。
4.4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培优练习)-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内容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培优练习)日期【典型例题】1、如图所示是利用航空摄影拍摄到的宜宾大桥,如果拍摄时所用照像机的镜头焦距是50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A. 大于100mmB. 大于50mm小于100mmC. 小于50mmD. 等于50mm2、初中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改拍个人的校园纪念照,这时应该()A. 照相机离人近些,并增大暗箱长度B. 照相机离人远些,并缩短暗箱长度C. 照相机离人远些,并增大暗箱长度D. 照相机离人近些,并缩短暗箱长度3、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前方.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4、如图所示,来自物点A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点B,要使像靠近视网膜,物点A 应该向______(左/右)移动,这是______(近/远)视眼成像情况图;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个合适的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5、如图所示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________(靠近/远离)摄像头。
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________,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_________。
6、小亮用小气球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
如图所示,图中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其焦距为10cm。
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量其焦距。
(1)实验中,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________,模拟近视眼的是________。
4.4照相机与眼镜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4照相机与眼镜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应该得到充分的满足。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照相机与眼镜——视力的矫正》的物理课,旨在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孩子们了解到光学原理,并认识到视力矫正的重要性。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生活实例与科学原理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到照相机与眼镜的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能够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理解眼镜矫正视力的原理,知道如何保护视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孩子们理解照相机与眼镜的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片、照相机、眼镜、视力表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清晰的图片和一张模糊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两张图片的差别。
然后,我向孩子们解释,清晰的图片就像是正常的视力,而模糊的图片则像是视力有问题的眼睛。
2. 讲解:我向孩子们介绍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如何通过调整镜头与底片的距离,来获得清晰的图片。
然后,我让孩子们亲自尝试调整照相机的镜头,感受调整过程中的变化。
3. 眼镜矫正:我向孩子们介绍眼镜的原理,如何通过镜片的曲度,来矫正视力问题。
我让孩子们试戴不同度数的眼镜,感受视力矫正的效果。
4. 视力检查:我向孩子们介绍视力表,并教他们如何进行视力检查。
然后,我邀请孩子们互相检查视力,并记录下自己的视力情况。
5. 实践活动:我让孩子们分组,每组设计一个视力矫正方案,可以是制作一个放大镜,也可以是设计一个视力保护器。
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用彩笔、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完成自己的设计。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让孩子们理解照相机与眼镜的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矫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矫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照相机与眼球的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胶片相当于视网膜的原理。
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包括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
3. 理解近视眼的成因、特点及矫正方法,远视眼的成因、特点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说出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2. 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如近视眼和远视眼,并掌握其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照相机与眼球的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蜡烛、光屏、刻度尺。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照片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引出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
2. 讲解: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通过实验演示凸透镜成像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
3. 练习:让学生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如近视眼和远视眼,并掌握其矫正方法。
4. 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易的凸透镜,观察其成像规律。
六、板书设计1. 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并说明其原理。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践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照相机与眼球的原理,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讲解,可能还有待加强。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的授课内容,现将其教学过程展示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照相机和眼球成像的基本原理。
2.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三、教具?时?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 的凸透镜、光屏。
学生用: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 的凸透镜、光屏。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实际是介绍“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生活中的应用,借助比较和类比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把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珠穆朗玛峰全景图,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是怎样被装进小小的照相机的呢?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又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由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体和像的大概位置;物距变大时,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变化,从而引入照相机的原理。
出示照相机的结构图,让学生结合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同时画出照相机成像的简图。
再让学生分析照相机拍近景远景时,镜头如何移动,像的大小如何变化,适时播放照相机成像的动画,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印象。
3.探究眼球的成像原理人的眼球也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生:晶状体、视网膜(师画眼球简图)引导学生回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实验时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相当于实验时的光屏。
三组图对比,学生一目了然。
眼睛要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如何调节的呢?出示动画,介绍正常眼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远处的物体,观察晶状体是如何变化的。
文档: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显微镜与望远镜(基础) 知识讲解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显微镜与望远镜(基础)责编:冯保国【学习目标】1.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2.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3.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4.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和成像原理。
【要点梳理】要点一、照相机与眼球1、照相机的原理: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2、视物原理: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从而就产生了视觉。
3、人眼的自动调节:人眼可以通过调节肌肉的松紧来改变晶状体的弯曲度,即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物体仍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4、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要点诠释:1、如图所示,照相机的镜头和眼球都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只眼的观察范围大约是150°,而两只眼的观察范围就接近180°。
人的两眼观察范围有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叠的。
人只有同时使用两只眼睛,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前后距离。
要点二、近视眼及其矫正1、近视眼:(1)表现: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2、近视眼的矫正:利用凹透镜能使光发散的特点,在眼球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凹透镜,就能使像向后移到视网膜上。
如图所示。
要点诠释:1、近视眼的远点为有限距离,近点也比正常眼近,因此,近视眼的人习惯紧贴在书上看字。
2、近视眼是因为眼睛调节能力减弱或是眼球前后过长造成的,近视眼应选用适当度数的近视镜片进行矫正,近视眼镜是由凹透镜制成的。
要点三、远视眼及其矫正1、远视眼:(1)表现: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成因:晶状体的弯曲度经调节后,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2、远视眼的矫正:利用凸透镜能使光会聚的特点,在眼球前面放一个合适的凸透镜,就能使像向前移到视网膜上。
要点诠释:1、远视眼的近点变远。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照相机的原理,眼球的结构及其视物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2. 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能解释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原理,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球结构与视物原理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机、凸透镜、照相机、眼球模型。
学具:凸透镜、光屏、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幻灯机投影片,引导学生思考幻灯机是如何成像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原理。
同时,展示眼球模型,讲解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5. 知识拓展:介绍现代眼科技术,如激光手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球结构及视物原理、视力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个物体在不同距离时的成像情况。
答案: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两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 题目:简述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答案: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角膜曲率过大,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方法有佩戴凹透镜、激光手术等。
远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者角膜曲率过小,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方法有佩戴凸透镜、激光手术等。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

甲
乙
生活·物理·社会
• 电 影 与 视 觉 暂 留
讨论: 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拍远近 不同的物体的照片的调节方法 眼睛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眼睛 调节方法 这两种调节方法相同吗?
• 近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 向_____ 后 (前/后)移,从而使清晰的像 落在视网膜上。
• 远视眼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 状 前 (前/后)移,从而使清 体向_____ 晰的像落在视网膜上。
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
小结
眼睛 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结构 成像 调 节 作 用 视网膜(有感光细胞) 缩小、倒立、实像 像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晶 状体变厚或变薄来改变焦距, 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 膜上成清晰的像 照相机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底片(有感光材料)
焦距不变,当物距改变时, 改变镜头到底片间的距离, 使物体在底片上成清晰的 像
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 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 将光屏 ( ) A 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 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
4.照相机拍完个人照后再拍集体照, 则相机到人的距离要 增大 (增大/ 减小),相机的暗箱长度要 缩短 (加长/缩短)。
二、眼睛 1、眼睛的构造
结论:
人眼看远物:
晶状体变
人眼看近物: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晶状体变_____。 可见: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 度改变 来获得清晰的像的。
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 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 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 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 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阅读,获得“两种相机”的结构、原理,制表、填表
用视频展示台交流查阅结果:“两种相机”各自的结构、原理,用表格列出对比。
让学生查阅资料,学会看书,收集信息。
三、视力的缺陷
提问:由学生戴眼镜提出近视眼、远视眼是怎么回事?
介绍用眼不当,周围肌肉对晶状体平凸程度调节功能变差。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一、引入
由135照相底片上的小像引出照相机
提出:该小像如何形成?
讨论并回答
让学生体会由生活走进物理,联想到凸透镜成象特点
二、照相机、眼睛
人体也有一种神奇的照相机,让学生查看《指导》P.116.要求把“两种相机”的结构、原理列表进行比较。
问:照相机与眼睛哪些部位相似,原理有什么异同?
问:近视眼、远视眼如何矫正呢?你有什么办法吗?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借助所画图讨论、交流
直到:由图可看出,对近视眼而言一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后会聚过早,需让它先发散一下,可考虑用凹透镜试试看。(远视眼相反)
讨论、交流
直到:想到把凸透镜比作晶状体,让蜡烛在比作视网膜的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然后移动光屏模拟近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在“近视眼”前放一凹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像清晰,看看屏是不是比一开始成清晰像时离透镜远了。可用类似方法研究远视眼。
设计思路
由135照底片上小小的像与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像碰撞,引出寻找照相机、眼睛各自成像的原理及结构。通过介绍用眼不当,周围肌肉对晶状体平凸程度调节功能变弱了,讨论远、近视眼成因及成像表现,引出让学生探讨的问题:如何矫正视力缺陷?让学生在探讨中体验应用已知规律(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处理实际问题的意义,以增强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照相机、眼睛异同体会规律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矫正方法的探讨增强知识的应用意识,通过学习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眼保健意识。
重点
眼睛与照相机的比较
矫正视力缺陷方法的探究
难点
探索矫正视力缺陷方法的方案设计
方法
讲授、自学、讨论、类比和比较、实验探究
学具
教具
凸透镜、近视镜片、老花镜片、光具座、蜡烛、火柴、光屏等(每组一套);照相机一台、视频展示台,图4-13样的图片一张。
丹徒区西南片八年级物理集体备课教案
宝堰中学物理教研组
课题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
课时数目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照相机、眼睛成像的基本结构、原理
经探究知道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办法
了解视觉暂留是怎么回事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照相机、眼睛成像原理的过程中体会两者的不同与类似之处。
知道近、远视的真面目后,用已学规律探讨矫正方案,活动中体会探讨过程,培养分析、概括、实践操作能力。
看:P.100.“眼睛的调节”的第二节。
看:P.89(上)
交流、回答:近、远视眼的真面目。
通过看书弄清近、远视眼是怎么回事,知道“明视距离”。
要求参考书上图,分别画一发光点在近视眼、远视眼中成像的大致情况(每种情况用两条光线即可)
画图
通过画图,让学生意识到问题:“如何矫正视力?”
四、视力矫正方法的探索
法?
小结
练习
设计
1、春游时,全班准备照张集体像,站队后,发现两侧均有人站在画面外,为使每个人都能入画面,应怎办?
2、同学们眼睛离书太近或长时间看书学习以后,要向远处眺望休息几分钟,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近视眼的发生,为什么?
3、眼睛成像时像距不变,但,当物距变大时,为成清晰像,需怎办?(焦距怎么变?)
作业:P.90.3w.1.2..
教后感
本节内容非常适合让学生进行探究,有让学生查资料收集信息的训练活动,有完整的探讨矫正视力方法的过程。
附表
类似结构
眼睛
角膜、晶状体(凸透镜)
视网膜(光屏)
瞳孔
眼睑
照相机
镜头(凸透镜)
底片(光屏)
光圈
快门
原理
同
u>2f
异
照相机
通过调像距使像清晰
眼睛
通过周围肌肉调晶状体的平凸程度使像清晰
像特点
倒立、缩小、实像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想到用类比法
让其他同学帮助解答
按设计进行实验
提问
小结: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前移。
体验研究方法,学会在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
五、视觉暂留
让学生看书
演示:让卡片旋转
看书
观察、体验
扩大学生视野
小结
问:这一节课获得了哪些
新知识?都学到了什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