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高三第二次八校联考语文
2017届上海市高三八校联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届上海市高三八校联合调研考试试卷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①日本的“过劳死”和美国由不公平而流行的饥饿情况使哲学家罗素得出了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结论:“人类将比预想的更快地消亡。
”②在人类生存的20世纪,几千万人无辜地死去,这证明了罗素判断的正确性。
而且如果我们只把自己看作一个长长的生物链中的一环,前景就将更悲哀。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现在生存着大约4000万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
然而,在从前某个时期,地球上曾生存着50亿到400亿个物种。
也就是说,只有千分之一的物种仍然存在,创造了地球上99.9%的物种都已死去的生存记录。
大批物种的出现和消失提示了有关我们自己命运的问题。
人类与那99.9%的物种的不同之处,是因为只有我们才懂得如何运用客观环境来为我们服务——改变环境来适应我们这个种群,而不是像其他所有种群那样去适应环境最终还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如冰河时代的到来而消失。
因而,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他是造物主,而不是自己命运的产物。
③然而我们的智慧却并没有保证我们所使用的方法都是明智的。
我们的技术能够让我们建造出所希望的任何世界,但我们迄今创造了一个值得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吗?或者更确切的讲,我们是不是在使我们生活的星球像环境学家所警告的那样不适合居住呢?④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正在复制一个如星象学家米奇奥·卡库所总结的自我毁灭的银河模型呢?卡库认为在我们银河中的2000亿颗星球当中成千上万的星球上有大量的智慧生物存在。
卡库总结道:“也许其他的文明是自我毁灭的。
当然这已无法知道,但是银河系中我们这个部分的明显贫瘠可能对准了那个方向。
上海市2017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17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黄浦区 2017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完卷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一 积累应用( 10分)1. 按要求填空( 5分)(1)念去去、千里烟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柳永《雨霖铃》)(2)落花水香茅舍晚, ______________ 。
(马致远《 [ ____________ ] 寿阳曲·远浦帆归》)(3)同样是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 中“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与《登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一联所用手法相似。
2. 按要求选择。
( 5分)(1)小王不幸遭遇车祸,情绪低落,以下句子适合用来鼓励. 他战胜困难的一项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C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 .玉不琢,不成器。
(2)把下列画线句放回原文序号处,最通顺...的一项是() 2017年 3月 3 日, 《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中国许昌发现的更新世晩期古老型人类头骨》的论文。
该文称在中国许昌发现生活在 10.5 万年至 12.5 万年之前的“许昌人”,①这是一种新的古老类型人类, ②中国古人类学家在近十年中开展了大量野外调査、发掘和化石研究工作, 先后在湖北郧西黄龙洞、 湖 南道县福岩洞、安徽东至华龙洞等地发现了珍贵的古人类化石,③从而对中国更新世中、晩期人类演化 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④发现“许昌人”的灵井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在 2007 年和 2014 年两次出土人类头骨化石,这些发 现被评为当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A .① B. ② C. ③ D. ④二阅读 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 3—8 题( 16分) 全球化能力及评估一经合组织《面向包容世界的全球化能力》报告述评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联系不断增强,人们需要与来自不同学科、文化的人合作,理 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 解决复杂的问题, 并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二模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

2017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二模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二闵行区(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3—27 题。
(13 分)清心亭记元·吴旭①清心亭者,广陵蒋公安道所筑也。
公自至正六年春出宰来安⑴,越明年人和岁丰,废坠悉举。
县治之前,旧有官地一亩,为豪家侵据,人无敢理之者,公因询耆老以复之。
于是薙榛莽,浚砂砾。
深仞有奇,泉脉随应,环甃以石⑵,波光云影,上下相映。
植槐柳于四旁,种莲芡茭菱于其中。
即池之隙地,筑亭三间,朴而不雕,高明严巩。
②公退之暇,焚香静坐,徘徊徙倚,消遣世虑。
或载酒肴,集僚友于其上。
树荫蓊郁,禽声左右,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宴酣之乐,人见其有欧阳公遗风,号公为小醉翁焉。
亭成而未名,邑民请以小醉翁扁之。
③公曰:“不然,此非吾志也。
居仁不才,奉天子命出宰是邑,民之休戚系焉。
夙夜祇惧⑶,虑弗治为怀。
矧来安素称难治,每听政之际,牒讼倥偬⑷,工役劻勷⑸,簿书期会之冗,赋役出纳之繁,剸之理之⑹,百事丛脞⑺,骚吾心,拂吾耳,幸不为物所忤而败事。
则退席于斯亭之上,屏其视听以怡吾神,以静吾虑,逍遥徜徉,洞达古今。
学校思欲兴之,田野思欲辟之,善良思欲安之,强暴思欲去之。
户版何道以增之,词讼何道以简之。
鼠窃狗偷,四境弗靖,欲防御以弭之。
重科厚敛,贫富不齐,欲设法以均之。
此皆所以致吾之思也。
凡事物之来,意有未诚,则不能与民相感,故憩于斯亭之上,思有以清吾心焉。
夫醉翁亭者,欧阳公寓一时游观之乐,非政治之所先。
斯亭匾以清心,不亦可乎?④众皆曰:然。
求旭文以记之。
旭因曰:“子尝闻清心之说乎?夫心者,神明之舍,五官之主也。
彼流其情,而乱于气。
与夫端若槁木,块若死灰,皆不知清心之要者也。
吕氏曰:当官者,要以清心省事为本,公兼得之矣。
盖公之心,湛于止水,岂待登斯亭而后清哉?特以自警耳。
”尝读包孝肃公“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之句⑻,未尝不叹慕其政事文章之美,今幸获身亲见之,因为之记,且颂是诗以质焉。
注:⑴来安:县名,在今安徽省。
2017届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语文联考试卷

2017届上海市十三校高三第二次语文联考试卷(二模)一、积累应用(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1)千岩万转路不定,_迷花倚石忽已暝。
(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2)吾师道也,_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_?(韩愈《师说》)(3)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4)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借用过往历史来表达世事变迁的两句是: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__。
2.诗歌通常会含蓄地抒情、言志,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2分)(A ) A.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B.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
C.旧地烟霞在,多时草木深。
水将空合色,云与我无心。
D.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D )圣人的至道,就是一般人所时时行的道,所以谓之“庸”。
朱子注说:“庸,平常也。
”又引程子云:“不易之谓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这就是恰好,恰好也就是至善。
这是极难能的。
《中庸》说:“中庸其至矣乎!”①但又是人所不可须臾离的,所以是不可易②圣人亦行此道而又将其行至于极至③这就是说,将其行至于恰好之处,恰好就是所谓中④因其是一般人所本来行的,所以是平常A.②③④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4-8题。
(15分)★音乐性的美李泽厚①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了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
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2017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语文汇编(文言文二)(学生版)(精校Word版)

2017年上海各区高三二模汇编-文言文二宝山(青浦、长宁、金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3分)散书后记(清)袁枚①书将散□,司书者请问其目。
余告之曰:凡书有资著作者,有备参考者。
备参考者,数万卷而未足;资著作者,数千卷而有馀。
何也?著作者熔书以就己,书多则杂;参考者劳己以徇书,书少则漏。
著作者如大匠造屋,常精思于明堂奥区①之结构,而木屑竹头非所计也;考据者如计吏②持筹,必取证于质剂③契约之纷繁,而圭撮④毫厘所必争也。
二者皆非易易也。
②然而一主创,一主因;一凭虚而灵,一核实而滞;一耻言蹈袭,一尊亨依傍;一类劳心,一类劳力。
二者相较,著作胜矣。
且先有著作而后有书,先有书而后有考据。
以故著作者,始于《六经》,盛于周秦;而考据之学,则自后汉末而始兴者。
郑、马⑤笺注业已回冗。
其徒从而附益之,抨弹踳驳⑥,弥弥滋甚。
孔明厌之,故读书但观大略;渊明厌之,故读书不求甚解。
二人者,一圣贤,一高士也。
余性不耐杂,窃慕二人之所见,而又苦本朝考据之才之太多也,盍以书之备参考者尽散之。
(《小仓山房文集》)【注释】①明堂奥区:指高大深邃的宫殿建筑。
②计吏:古代州郡掌簿册登记的官员。
③质剂:古代贸易契券的总称。
④圭撮: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
⑤郑、马:指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和马融。
⑥抨弹踳驳:批评攻击,错乱驳杂。
22.填入第①段方框中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也B.尔C.矣D.焉23.第①段中,作者认为“著作者”和“参考者”对书籍使用方法的主要区别是(请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24.赏析第①段划线句运用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2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之所以藏书散去,是因为生活发生重大变故不得不忍痛割爱。
B.作者认为著作靠虚拟,考据需查核是否属实,都既费心思又耗体力。
C.作者认为若有助于著作,书越多越好,若备于参考,书越少越好。
D.作者散书的原因是:推崇孔明、渊明的读书方法,苦于当时考据太盛。
2017年上海普陀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附答案及解题分析)

2017年普陀区高三年级第二次质量调研(语文试卷)2017.4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孟子》)(1分)(2)“忽魂悸以魄动,”出自李白的《》。
(2分)(3)苏轼《水调歌头》中化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的两句是“”。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每年春日桃花节,小明踏青觅胜,都会给各处留影配诗。
下列诗句和春季赏花场景不匹配的一项是()。
(2分)A.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C.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2)小明代表校学生会接待联谊学校的同学,以下开场白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3分)A. 各位同学,上午好,欢迎来到××学校。
B. 感谢各位大驾光临,希望你们多多指教。
C. 大家好,我叫小明。
欢迎关注我的母校。
D. 很高兴认识大家,我会尽心尽力提供服务。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3—8题(16分)为什么要重新评价冯梦龙?①冯梦龙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家,但。
在明清文人眼中,他那些优秀的话本小说、传奇戏曲等俗文学作品,根本不算文学,更不能登大雅之堂。
“五四运动”后,冯梦龙的通俗文学受到肯定,但总体评价依然不高。
②很多人看到冯梦龙的小说中有一些忠孝节义的说教,就认为他宣扬封建思想了,这种评价方法并不合理。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保皇党,在他的小说《人间喜剧》中却表现出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
文学不是科学,它有其特殊的表现内容——感情。
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说:“艺术是交流感情的工具,艺术的主要特性是艺术家所体验过的感情。
”实际上,感情中包含着思想倾向。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_现代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二宝山(青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5分)野草的呼吸迟子建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
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
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
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
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
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
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
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
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
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④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⑤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⑥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
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
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2017年上海市高三第二次八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7届上海市高三年级八校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1分)(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韩愈[填作者名]《师说》)(2分)(3)陆游《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手法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描述孔雀女与凤凰男组合的诗,恰当的一项是(B)。
(2分)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C.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D.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2)当下一些剧组选演员,重视颜值而非演技,你要提醒剧组关注这一问题,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A)。
(3分)A.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意象胡晓明①《富川山居图》中有8个人物,分别为士人、渔父、樵子。
其实在中国画中,此种分别是不重要的,这都是士人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化身”。
②富春江文学传统中核心的人物,即严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钓者;而富春江上的钓台,也是历代文本化山水中最重要的钓台。
写到富春江的诗歌,几乎没有不写到严子陵和钓台。
这不等于说,《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画的就一定是严子陵。
中国山水画有渔父樵子,则是极其常见普通的事情;而且,画家写意,绝不可能将山水画中的人物,指实为某某人。
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富春山居图》出现了“渔樵”就是写严子陵的故事。
③但是,有趣的是,黄公望的《画山水诀》,很奇怪地解释了一个有关水的名词:濑。
《画山水诀》“画水”云:山下有水潭,谓之濑,画此甚有生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届上海高三年级八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一积累运用(10分)1.按题目要求填空。
(5分)(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杜甫《月夜》)(1分)(2)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韩愈[填作者名]《师说》)(2分)(3)陆游《书愤》中运用意象叠加手法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2分)2.按题目要求选择。
(5分)(1)描述孔雀女与凤凰男组合的诗,恰当的一项是(B)。
(2分)A.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B.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C.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D.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2)当下一些剧组选演员,重视颜值而非演技,你要提醒剧组关注这一问题,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A)。
(3分)A.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只关注演员的颜值而忽视他们的演技,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意象胡晓明①《富川山居图》中有8个人物,分别为士人、渔父、樵子。
其实在中国画中,此种分别是不重要的,这都是士人在不同生命阶段的“化身”。
②富春江文学传统中核心的人物,即严光,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钓者;而富春江上的钓台,也是历代文本化山水中最重要的钓台。
写到富春江的诗歌,几乎没有不写到严子陵和钓台。
这不等于说,《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画的就一定是严子陵。
中国山水画有渔父樵子,则是极其常见普通的事情;而且,画家写意,绝不可能将山水画中的人物,指实为某某人。
因此,不能简单认为,《富春山居图》出现了“渔樵”就是写严子陵的故事。
③但是,有趣的是,黄公望的《画山水诀》,很奇怪地解释了一个有关水的名词:濑。
《画山水诀》“画水”云:山下有水潭,谓之濑,画此甚有生意。
④⑤因此,换一个角度想,由于富春江严子陵故事的文学影响力太强,黄公望心目中如果反而没有这个文学传统的影响,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我们不妨认为,《山居图》中的渔樵,与“文本化山水”富春江中的“渔樵”,是二而一,即易于相互指涉、相互联想的关系;“渔樵”,正是他们共同享有的重要文化符号。
因此,很自然,后人在有关《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不约而同地,仿佛解读一样,常常提到严子陵及其相关的辞语。
先来看有关《富春大岭图》的题跋,譬如:黄公手比愚公强,富春移来咫尺长。
子陵之居在何处,千载烟云长渺茫。
(【明】祝允明《题富春大岭图》)泖塘卜筑严陵客,富春正筑南楼墨。
(【清】翁方纲《题富春大岭图》)⑥再如有关《富春山居图》仿本和黄公望其他作品的题跋:粉本大痴山,高风子陵里。
玉圃积琼葩,不数孤山美。
(【清】叶绍本《富春梅隐》,《白鹤山房诗钞》卷十七,清道光七年本)我们看乾隆在子明卷《富春山居图》上的题跋,也有这样的联想:自富阳至桐庐,胜甲浙右。
子陵高风,与山水同远。
丙戊(1766)癸卯(1783)冬初,自盛京谒陵,回跸至夷齐庙,俯仰山川,清风斯在。
悠然有会于子陵桐江之间。
因书此卷。
以志一时。
⑦由此可见,将《富春山居图》与富春文学传统相联系,不是我们今天的新发明,古人正是这样鉴画的。
伟大的艺术家、普通的诗人、收藏家甚至身为异族统治者的皇帝,都与此一大文化心灵相通。
然而现代艺术史家与收藏界的主流解读却完全撇开了此一传统。
⑧再联想到黄公望的名字,不妨另下一解。
一般人都过于相信志书与画史上所说他的父亲“九十得子”,“黄公望子久矣”,以得名。
然而,班固《汉书》颜师古注云:师古曰:望,谓太公望,即吕尚也。
钓于渭水。
文王将出猎,卜之,曰:所得非龙、非螭、非豹、非羆,乃帝王之辅。
果遇吕尚于渭阳,与语,大悦,曰: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曰太公望。
(班固《汉书》卷一百上)⑨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典故,黄公望的父亲为他取名,不可能不知。
为什么志书与画史皆不提?细思之,太公望著《六韬》,“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史记》);又,太公望不是一般的帝王师,而是助文武夺取天下的人物,此种身份,恐怕完全不合于蒙元统治时期的一般汉族读书士子之人生规划,或因此而易于遭忌受害,故一般人缄口不提,或代以九十老夫之说,就合理自然了。
然而,黄公望之得名,其父必知《汉书》此典,因而赋此名也必有重大期望,则是可能肯定的。
而公望一生,亦从辅佐帝王之钓者,转而为崇尚离心之钓者,决然在《山居图》中,借渔人开头与结尾都循环而行,自成一个独立自足的世界,这或不是偶然。
(有删减)【注】①严光,字子陵。
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帮助刘秀起兵,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
②黄公望,元代画家,代表作为《富春山居图》。
3.第①段中加点的“化身”在文中的意思是形象、身份定位、角色。
(2分)4.对第②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
(2分)A.严光是富春江文学的代表人物。
B.“钓者”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贤者渴望被赏识的心理。
C.“文本化山水”是指诗意的山水。
D.富春江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严光的故事。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④段横线上,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
(2分)(1)毕竟,这个水名太有名了。
(2)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严陵濑、子陵濑、七里濑。
(3)江南的水名,有很丰富的名词,但黄公望其他什么都没有说。
(4)而且,“画水”一共只有两条,这句话就占了一条。
A.(2)(1)(3)(4)B.(1)(2)(4)(3)C.(3)(4)(2)(1)D.(4)(1)(2)(3)6.简析第⑤⑥段引用题跋的作用。
(4分)引用《富春山居图》的题跋中常提到严子陵及其相关的辞语,说明《富春山居图》中的“渔樵”和“文本化山水”富春江中的“渔樵”是相互指涉、相互联想的关系。
借助各类人的题跋,引出下文观点(将《富春山居图》与富春文学传统相联系是鉴赏《富春山居图》的传统),引用的题跋具体典型,很有说服力。
(4分)7.下列说法与文意相一致的一项是(C)。
(3分)A.中国山水画中“渔樵”意象必不可少。
B.中国山水画中的“渔樵”与“文本化山水”中的“渔樵”是“二而一”的关系。
C.现代艺术史家与收藏界对《富春山居图》的主流解读忽视了富春江文学传统这一视角。
D.志书与画史都不提“黄公望”名字与“太公望”典故的关系,是因为作者怕遭忌受害。
8.根据文意,概括《富春山居图》中“渔樵”意象的象征意义。
(3分)象征隐者;象征严子陵这一富春江文学传统中的典型隐者(象征如严子陵一样的隐者);象征画家“从辅佐帝王之钓者,转而为崇尚离心之钓者”的人生追求。
(3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6分)故乡在远方张抗抗①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②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
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③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
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
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④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
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
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上空遮天蔽日,鸟声盈盈。
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新会县世为葵乡,小河碧绿的水波上,一串串细长的小船满载清香弥漫的葵叶,沉甸甸贴水而行,悠悠远去……⑤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
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
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
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⑥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
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淼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⑦而外婆早已过世了。
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
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
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又听说洛舍其名是早年此地曾有一支移民来自洛阳,洛阳人之舍,谓之洛舍。
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⑧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
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属于我。
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⑨我究竟来自何方?⑩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
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
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
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
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
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⑪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如林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
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⑫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⑬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⑭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
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
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
我们像一群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
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⑮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
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
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
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
(有删减)9.从景物描写的角度鉴赏第④段画线句。
(4分)答案示例:画线句从视觉(色彩)、听觉(声音)、嗅觉(清香)的角度(或动静结合的角度)描写“老家”景色: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幽静的榕树岛,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盈盈鸟声、阵阵葵花香,渲染出宁静诗意的氛围,表现出作者对老家令人神往的美景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