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地藏寺经幢清洗

合集下载

大理国高氏家族和水目山佛教

大理国高氏家族和水目山佛教
氏子弟 的佛教 遗迹 更 是数 不 胜数 , 他们 主 持兴 修及 重 建 了紫 溪 山 、 兴宝寺等 , 有 名 山大 刹 皆 高 氏所 创 的美 誉 ] 7 ~ 。天开 年 间 , 高 氏还 在段 氏的支 持下 , 主 持 并 监督 了剑 川 石 宝 山 的扩 建 和 修 凿 工 程 。另一


佛教 的护法者
高 氏虽 然 掌控 了 中央和 地 方实 权 , 掌 握 了大 量
的社会财富和资源 , 但是他们笃信佛教 , 热衷于佛 教 的传播 , 是 地方佛教发展 的护法者和供养人 , 在
地 方 上 开 展 一 系 列 宗 教 活 动 。一 方 面 高 氏通 过 自 己雄厚 的权力 和 财力 积极 发 展佛 教 , 早 在 段正 严 时
大理国高氏家族和水 目山佛教
聂葛明 , 魏玉凡
( 1 . 大理 学 院图 书馆 , 云 南 大理 6 7 1 0 0 3 ; 2 . 大理 学院 民族 文化 研 究所 , 云 南大理 6 7 1 0 0 3 )
[ 摘要 ]大理 国的高氏家族 是 当时的名 门望族 , 势力 范围遍及 大理八府 四郡。高 氏不仅作为护 法公积极发展地方佛教 , 更作为 住持执掌大理佛教名 山水 目山。通过对高 氏家族及水 目山碑刻、 史料 的研 究, 发现水 目山师承崇圣寺并修 习显密二法, 探讨高 氏家族在水 目山传 承体系 中的特殊地 位 , 分析水 目山对高 氏的重要性。 [ 关键词 ] 大理 国; 高氏; 水 目山佛教 ; 传承体 系
大理学院学报
J OURN AL OF DAL I UNI VERS I T Y
第1 4 卷 第3 期 2 0 1 5 年3 J 1
Vo 1 . 1 4 No . 3 Ma r .2 01 5

白族的人名

白族的人名

白族人名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

人口为159.81万(1990年)。

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绝大部分居民操本族语言,通用汉语文。

元明时曾使用过“焚文”(白文),即所谓“汉字白读”。

白族的先民,史称“滇焚”、“叟”、“爨氐”、“白蛮”、“白人”、“民家”等。

纳西族称之为“那马”,傈僳族称之为“勒墨”。

本族自称“焚子”、“焚儿子”、“白尼”、“白伙”,意为焚人或白人。

早在新石器时代,洱海地区已有居民生息繁衍,过着半穴居生活。

秦汉时期,洱海地区同内地关系日益密切,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向这里大批移入汉民,将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这里。

东汉时改属永昌郡管辖。

唐朝在此设立姚州都督府。

后建立了以彝、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南诏奴隶制政权。

又于907年,建立了以白族段氏为主体“大理国”,并与宋朝以臣属关系相处。

1253年,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路和鹤庆路。

明朝改为大理府、鹤庆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

清代继续延袭明代这一政策,但在边远山区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新中国成立后,白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在白族主要聚居的大理中心地区,采取与汉族地区相同的方式,于1953年完成了民主改革,并在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残存着封建领主制的沪水、六库等土司统治的白族地区,采取和平协商方式完成民主改革。

在碧江、福贡等人数不多和阶级分化不明显的白族地区,没有把民主改革作为一个运动来进行,而是发展经济和文化,结合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完成某些环节的民主改革任务。

1956年11月,建立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的小家庭制。

儿子成婚后即行分居,父母一般从幼子居住。

在地主阶级中,有少数是“四代同堂”的大家庭。

同宗同姓不通婚,但例行姑舅表婚。

【古建文化】古建欣赏,佛教经幢

【古建文化】古建欣赏,佛教经幢

【古建文化】古建欣赏,佛教经幢公元一世纪左右,佛教从印度通过不同线路传入我国,对中国人的思想、文化和物质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佛教的广泛传播在不同程度上对宗教建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产生了诸如经幢、石塔等新宗教建筑。

作为其中的一种类型,经幢由几个不同的渊源融合在唐代早期最终成型,经历了唐中后期的兴盛、宋代的繁荣,到元以后逐渐走向没落。

因此,对经幢这种包含着丰富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建筑形式加以研究,对中国历史文物的保护和仿古建筑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经幢?佛教文明与古建筑艺术的碰撞幢(chuáng ),源于古代仪仗中的旌幡,又称幢幡。

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

简单来说经幢就是刻有经文咒语祈愿、超荐的媒介物多供奉于寺院当中主要由幢顶、幢身、基座三部分构成雕刻的纹饰也是多种多样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外的经幢建筑特点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

印度幢的形式是在纪念佛的玉垣上刻各种浮雕,也有的在塔前方左右各树一石,宛如中国长方形的碑。

唐宋以来,建幢之风盛行,有为建立功德而镌造的陀罗尼经幢,也有为纪念高僧而建的墓幢。

中国经幢多为石质,铁铸较少。

一般有圆柱形、六角形和八角形。

由基座、幢身和幢顶三部分组成,幢身刻陀罗尼经文,基座和幢顶则雕饰花卉、云纹以及佛、菩萨像。

指刻有经文之多角形石柱,又名石幢。

有二层、三层、四层、六层之分。

形式有四角、六角或八角形。

其中,以八角形为最多。

幢身立于三层基坛之上,隔以莲华座、天盖等,下层柱身刻经文,上层柱身镌题额或愿文。

基坛及天盖,各有天人、狮子、罗汉等雕刻。

一般最常见之经幢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最多,其次为《白伞盖陀罗尼》、《大悲心陀罗尼》、《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大吉祥大兴一切顺陀罗尼》、《金刚经》、《般若心经》、《弥勒上生经》、《父母恩重经》等。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之四大菩萨

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之四大菩萨

中國佛教有四大名山,是四大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代表中國佛教的特質。

陀山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愛心),九華山地藏王菩薩代表大願(孝道),五臺山文殊菩薩代表大智(理性),峨嵋山普賢菩薩代表大行(落實),所以這四位佛教在中國佛教界的地位非常崇高,縱然不是在這四大名山,一般比較大的道場也都會供奉這四大菩薩。

大慈大悲觀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不單是佛教徒,就連一般人也都知道,在一般民間信仰中也是知名度最高、影響力最大、最受歡迎的一位菩薩。

在中國唐朝時候,為避太宗李世民的名諱,略去「世」字而簡稱觀音菩薩,相沿成習,所以現在世人多稱觀音菩薩。

唐朝以後,觀音菩薩多被塑畫成女性形像,就像一位慈母一樣,以此來表現觀音菩薩的慈悲。

希望用母性的大愛,來表達菩薩對一切眾生若赤子的慈悲。

所以,菩薩本無男女相的分別,而是為了度化眾生,因此在很多觀音菩薩的感應故事裡,菩薩大多以女身示現,這是眾生對無私之愛祈求的感應,是觀音菩薩慈愛的象徵,也是菩薩形像多是女眾的原因。

觀音菩薩慈悲心重,真正是不忍眾生受苦難,時刻不忘為眾生拔除痛苦而施予安樂,經上說:「世間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難恐怖,但自歸命觀世音菩薩,無不得解脫者。

」眾生多苦,所謂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眾苦煎熬,正希求一種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輔助與指導,而菩薩悲智雙連,以其平等、普遍、廣博的愛心,贏得了「戶戶觀世音」的信仰與尊敬。

觀音菩薩在《楞嚴經》中,以耳根圓通,而被文殊菩薩稱讚為二十五圓通中第一圓通,因為「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

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特別敏銳,容易藉由聽聞佛法或是梵唄唱誦而起信。

在《華嚴經.入法界品》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中,觀音菩薩是善財童子所參訪的第二十位善知識,善財到補怛洛迦山的菩薩住處,觀音菩薩為他解說「大悲行法門」。

而《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則是敘述菩薩觀世音度化眾生種種苦難,隨時隨處,應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現何身而予以救濟。

凡是遇到危難的人,稱念觀音菩薩的名號,菩薩便會即時觀其音聲前往解救。

云南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状况调查

云南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状况调查
的却是大板井,也称溥博泉。井在西南城墙外,《云南图经志书》说, “其泉清洁无卤而甘,日汲不竭,以之酿酒,味胜他泉。”在建水,这是城区口 径最大的水井,也是我见过的最大的水井。井口圆形,直径有3米多,井栏由6块 石板和6根石柱接成,井边有供着水神的庙宇。大板井井水清澈,是软水,据说用 来沏茶,有甘甜味,用来做豆腐,细嫩可口。建水有名的西门豆腐,即用此水做 成。
谢谢观赏 Thanks For Listening
然而,实际上不止朱家花园,建水很多精美的古建筑遗迹都在文革期间遭到了严重破 坏,现在能看到的仅仅只是一部分,最精华的部分遗迹已经被拆除破坏。朱家花园中 有近四分之一的建筑是后来重建或者翻新过的,商业气息和现代气息比较浓重。
建水目前保护的最完好的文物古迹, 应当算是文庙了。 此建筑始建于元朝至元二十二年,至 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经历代50多 次扩建增修,占地面积已达到7.6万平 方米,其现存规模、建筑水平和保存 完好程度,都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和 北京孔庙。 建水文庙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 自治州西北部的建水县城内,是一座 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型文庙,始建于公 元二十二年(1285年),是云南省继 中庆(昆明)、大理之后,最早创建 的第三座庙宇。后经明、清两代扩建, 占地达114亩,总体布局采用中轴对 称宫殿式,仿照曲阜孔庙的格局建造, 有1殿、2庑、2堂、2阁、5祠、8坊, 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步入大门 为肃穆的"太和元气"坊,迎面为20余 亩的"学海"(泮池),塘内碧波荡漾,四 周柳丝轻拂,池中建有思乐亭,左、 右有"礼门"和"义路"。步人棂星门.有 大成门、东西庑、大成殿、祟圣词、 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
四.
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

近代史作业

近代史作业

治滇无善政,护国有奇功——唐继尧,一生功过谁与评说云南的近现代史,注定与一个人密切相连,他就是云南曲靖市会泽县人唐继尧。

1883年,唐继尧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家族先祖有人曾中过举人,家中书墨香气十足,祖辈处事严谨、勤勉努力,恐怕也没料到书香门第的后代子嗣中会冒出一个呼风唤雨、影响着云南乃至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武将。

清朝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事件之一,中国古代的历史从此结束,唐继尧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推翻清王朝在云南统治的军政要人。

他6岁进私塾,15岁中秀才,19岁赴日本留学。

先后在东京振武学校、日本士官学校学习。

1905年秋唐继尧加入同盟会,1908年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

1909年返回云南,在讲武堂担任教官并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他参与蔡锷指挥的昆明起义,一举成功,清兵投降,云南督政府成立,唐继尧作了军政部、参谋部次长,当时他年仅28岁。

1912年率军占领贵阳,自任贵州都督。

1913年,与孙中山交恶,支持袁世凯的他,参与镇压二次革命,攻打四川熊克武的军队。

同年10月,他继蔡锷任云南都督。

1915年12月,因不满袁世凯称帝,与蔡锷联合宣布云南独立,并发起护国战争,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出师四川;李烈钧为第二军总司令,出师广西;唐自任第三军总司令留守云南。

这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率先在西南边陲打响了护国讨袁的第一枪。

护国运动结束后,唐继尧出任云南督军兼省长。

尔后,参加了孙中山发动的护法、靖国运动。

1916年5 月8 日,护国军中央机构军务院宣告成立,以代行北京国务院的职权,推唐继尧为抚军长,以岑春煊为副抚军长。

军务院设于肇庆,唐远在昆明,乃由岑以副抚军长代理抚军长。

并推刘显世、陆荣廷、龙济光、梁启超、蔡锷、李烈钧、陈炳焜为抚军。

1918年被推为护法军总裁,并任滇川黔鄂豫陕湘闽八省靖国联军总司令。

1922年被驻川靖国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驱逐。

次年不听孙中山先生的劝阻,率先回滇复职。

同年创立东陆大学(今云南大学的前身)。

崇圣三塔寺的介绍

崇圣三塔寺的介绍

崇圣三塔寺的介绍
崇圣三塔寺坐落于中国云南省大理市的洱海边,是大理市最著名
的佛教圣地之一。

这座占地面积近20亩的寺庙建于公元824年,是唐
代王朝所建。

崇圣三塔寺主塔高43.4米,塔身由34层砖砌而成。

寺内还有两
座较小的塔,分别为21.3米高的观音塔和18.5米高的藏经塔,三座
塔均为方形,造型相似,装饰精美。

塔内藏有佛经和佛像等寺庙文物,十分珍贵。

寺中的明朝铜钟是崇圣三塔寺的传家宝之一,这座钟重达8.4吨,古老的铜钟于每个清晨四点钟的时候被敲响,使得整个寺庙都被神秘
的气氛所笼罩。

寺庙内的大雄宝殿是寺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建筑物之一,殿内供
奉着地藏菩萨,香火极为旺盛。

每逢佛诞,来自各地的游客、香客络
绎不绝,寺庙内也充满了祈福和祷告的氛围。

崇圣三塔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佛教圣地,也是大理市的一处重要
的文化遗产。

寺庙周围环绕美丽的自然风景,配合寺庙的古老、神秘
的氛围,深受游客和香客的喜爱。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佛教信仰的
丰富内涵,也可以欣赏到美妙的自然景致。

大理:绵延千年的妙香

大理:绵延千年的妙香

文化·大理讲坛梳理历史脉络凸显地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责任编辑:刘倩投稿邮箱:**************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这四句开经偈,为阅读佛经者熟知,却很少有人知道四句偈为武则天所撰,千百年来,有众多僧俗试图重撰开经偈替代之,均无果。

武则天所处的时代,正是唐朝佛教兴盛时期。

此时,偏居西南一隅的南诏也尊崇佛教,崇圣寺三塔中的“千寻塔”便与西安小雁塔相似,由此可见南诏佛教昌隆与中原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王室对佛教的尊崇,使得南诏国、大理国乃至以后的朝代更迭中,佛教已深入人心,几乎呈现出村村有佛寺,家家有佛堂的景象,使大理呈现和平安宁的吉祥盛景。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

佛教传入南诏后,崇圣寺,渐成为王家寺院,成为南诏佛寺的中心。

直至今日,大理佛教,依然是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承载着“一带一路”和谐共荣的使命。

悠远绵长的大理佛教史大理的地理位置,在交通尚不发达的古代,可谓无与伦比。

曾被专家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在此交汇,连接南亚、东南亚诸国,成为西南边陲的襟喉之地。

史上商贾云集、南来北往,各族和融,更兼“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使得大理成为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乐土。

其文化的包容,自然的多元、气候的温润,恰与佛法暗合,使得佛教一经传入,便潜滋暗长,深得人心,佛家讲究的“圆融”之境,恰在大理找到了物候的对应。

佛教于大理,可谓密不可分。

元代郭松年曾撰文《大理行记》:“然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图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郭松年说的天竺即是今日之印度,是释迦牟●一苇大理:绵延千年的妙香尼佛的故乡。

古时苍山亦称灵鹫山,大理境内的东南亚佛教圣地鸡足山,常与天竺之鸡足山作比,可见大理佛教之盛。

故而大理又称“妙香国”。

史载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兵发西南,滇国归汉,设益州郡,大理所在的洱海区域亦在益州郡范围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h i s t s c i r p t u r e s i n t h e D i z a n g T e m p l e . I t i s t h e r e m a i n s o f t h e k i n g d o m o f D a l i ( 9 3 7 A D 一1 2 5 3 A D)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8 9 0 9 ( 2 0 1 4 ) 1— 0 0 1 0— 0 5
C 清 洗 世 界 l e a n i n g Wo r l d
第3 0 卷第1 期
2 0 1 4年 1 月
大 理 国地 藏 寺 经 幢清 洗
陈 颢 , 李晓帆 , 高静铮 , 梁钰珠 , 谢 云贵 , 马卫 军 , 李 良
Ab s t r a c t : T h e od f i n g b u d d h i s t d i v i n e p i l l a r i s a l s o k n o wn a s t h e s u t r a p i l l a r i n s c r i b e d w i t h t h e b u d —
得借 鉴和 推 广。
关键 词 : 大理 国; 地 藏寺 经幢 ; 清洗
中图分类 号 : K 8 5 4 . 2 文献标 识码 : B
Cl e a ni n g o f t h e pi l l a r s o f Di Za n g t e mp l e o f Da l i k i n g do m
du in r g t h e s o n g d y na s t y . I n o r d e r t o b e t t e r t h e i r p r o t e c t i o n, mu s t t a k e e f f e c t i v e me a s ur e s t o c l e a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ir f s t o u t l i n e s t h e c o mmo n p h y s i c a l a n d c h e mi c a l c l e a n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a nd in f a l l y a d e t a i l e d t h e p i l l a r s o f Di z a ng t e mp l e f e a t u r e s f o r i t s c l e a n i n g me t h o d s, i s wo r t h l e a r ni n g a n d p r o mo t i o n.
C H E N Ha o , L I X i a o f a n , G A O in f g z h e n g , L I A NG Y u z h u ,
X I E Y u n g u i , MA W e i j u n , L I L i a n g 2
“ 古幢” , 属花塔 的一种。曾因地藏寺倒塌 , 古幢湮没
Ke y wo r ds: Da l i k i n g d o m; pi l l a r s o f Di z a n g t e mp l e; c l e a n i n g
地 藏寺 经 幢 ( 图1 ) , 位 于原 地 藏寺 旧址 , 现 位 于
“ 中外 人 士奔 走 摩 挲 ” , 被誉 为“ 东 方 绝 世 稀 有 之 美
( 1 . D e p a r t me n t o f s c i —t e c h p r o t e c t i o n , K u n m i n g M u n i c i p a l mu s e u m, K u n m i n g , Y u n n a n 6 5 0 0 4 1 , C h i n a ; 2 . S c h o o l o f C h e m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Y u n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K u n mi n g , Y u n n a n 6 5 0 0 9 1 , C h i n a )
昆明市拓东路南廊昆明市博物馆 ( 原古 幢公园 ) 内,
因其 建于 宋 大理 国 时期 , 又名 “ 大 理 国经 幢 ” , 俗 称
术” 。历史 学 家方 国瑜 教 授 评 价 古 幢 为 “ 滇 中艺 术 , 此极 品也 ” 。1 9 5 5年 , 周 恩来 总 理 在 昆 明视 察 时 , 曾
( 1 . 昆明市博物馆 科技保护部 , 云南 昆明 6 5 0 0 4 1 ; 2 . 云南大学 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 云南昆明 6 5 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9 1 )
摘 要: 地藏寺经幢又名“ 大理 国经幢” , 系宋代 大理 国( 公元 9 3 7 —1 2 5 3年) 议事布燮袁豆光为
超度 鄯 阐侯 高观 音之 子 高 明生所造 。 为 了更好 的将 其 保护 , 必 须采 取 有 效 的清 洗措 施 , 文 章 先 简述 了常用 的物理 和化 学 清洗技 术 , 最后针 对地 藏 寺 经幢 的 特 点对 其 清 洗 方法进 行 了详 述 , 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